文章

顯示從 9月, 2023 起發佈的文章

「急於求成」 JPEX 爆煲引證證監會監管不力

圖片
虛擬貨幣平台「綠石數字資產平台」(JPEX)疑於本港違法宣傳及經營,早前被證監會點名稱平台「無牌」並轉介至警方。商業及罪案調查科之後跟進,己經有83人報案,涉及金額達3400萬,是近年香港較大規模集體行騙事件。 最新進展是JPEX 已公開「熄機」:晚上發出特別公告,宣布將於周一(18日)凌晨零時下架理財頁面的所有交易。 JPEX指,屆時用戶將無法進行任何新的理財訂單,而舊有進行中的理財訂單,則會維持至產品結束的日期才可領取收益。 換言之,所有客戶都好大可能血本無歸。 整件事先值得稱許是事件率先由明報作調查報道,轉介予證監會事件始被揭發,事件一方面反映獨立新聞的重要性,同時亦顯示監管機構「後知後覺」,引證我一直提出的觀點:香港不宜開放虛擬資產平台予散戶參與,否則類似事件只會一再重演。 自從去年底港府發出一分所謂發展虛擬資產市場的「政策宣言」後,簡單講就是對全球的平台發出一分「邀請函」:「埋嚟睇埋嚟揀」,當然是「引狼入室」,據幣圈界消息透露,目前已有逾百間企業正就申請香港的虛擬資產服務供應商牌照作出查詢。根據官方最新數據,來自中國大陸、歐洲、加拿大和新加坡的20多家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公司已向港府表示計劃在香港設立機構,另有80多家公司表示有興趣這樣做。 更大問題在於證監會及金管局為了急於求成,將過去幾代人努力建立的「審慎監管」原則棄之不理,其中證監會設立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新發牌制度自6月1日生效,理論上平台必須持牌才可在港運作;但唔知邊個天才想出來的措施,居然容許此前已在港營運的平台將有12個月過渡期,結果當然引來部分平台走法律罅。至於金管局亦為了加快本港發展成加密貨幣交易中心,居然罕見對三大發鈔銀行施壓,要求接受加密貨幣交易所作為客戶,甚至鼓勵銀行「不要害怕」,這在過去實在難以想像。 由於證監會放寬監察設立了過渡期,像JPEX 就一方面對外聲稱會在短期內向證監會申請牌照,同時卻已經夥拍網紅大肆對外宣傳「吸金」,令到短時間內損失者眾,據稱在一個「JPEX 苦主群組」中,已有近5000人參與,反映中招者數目龐大。 跟據證監會日前發出警告聲明,稱JPEX集團旗下實體未獲證監會發牌,引起公眾關注。不少投資客戶陸續報稱在平台要求提幣失敗,以在JPEX平台所見,提款額度被限制至最高1000泰達幣(USDT),提幣手續費改至999泰達幣,換言之即散戶最多僅能提取約1美元(正常情況下平

唔好再讚證監啦

圖片
先多謝《志豪Live》在節目中分享了我上一篇JPEX 「騙案」中有關證監會的角色,而事件亦愈滾愈大,甚至登上國際媒體,據報千四人已陷騙局,涉及金額逾十億,即是平均每人輸六、七十萬,再次證明香港人幾有錢(同時都好易被人呃)。 近期開始聽到一些評論,稱許證監會執法行動果斷,又話早在去年7月,證監已經明確列出JPEX是可疑交易所,「一早警告左你」,因此投資者損手是自招損失,怪不得他人。 我不是說墜入陷阱的投資者沒有責任,但留意在去年七月時政府仍未公布要發展區內虛擬資產䌔紐的所謂「政策宣言」,一切政策都在去年十月出現翻天覆地改變,香港由一個不歡迎加密貨幣的嚴密監管市場,搖身一變成為擁抱虛擬資產平台的金融中心,數以百計的交易平台正蜂擁而至,更荒謬是證監會自揭底牌,甚至容許認知不足的散戶可以參與虛擬貨幣交易,這一切都是源於財金官員急於求成,現在再列出去年七月的警告聲明,實在看不出有任何意義。 逆向思維更加會想到,既然證監會一早已將JPEX 列入監察名單,過去一年多為何沒有出手?找不到證據?未有投資者報告損失?反而值得關注是,到今年八月,證監又發出一分沒有點名的『警告:經營手法不當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內容非常模糊,沒有點名列出『某些未獲發牌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訛稱已向證監會提交牌照申請。』反而在附註中稱在6月起的一年過渡期內,已營運公司可繼續提供虛擬資產服務,這豈不是更加令人誤導? 到9月13日,證監終於點名JPEX 並指對方一概沒有獲證監會發牌,亦沒有申領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牌照。一個月前不點名,現在卻開名,原因大概是聲明中提到「證監會接獲散戶投資者的投訴,並注意到媒體報道,指有散戶投資者未能從在JPEX開設的帳戶中提取虛擬資產,或發現他們的帳戶結餘被減少及更改。 」即是到媒體揭發才肯揭露名稱。 所以我很強調,整個JPEX 事件最大問題,源於在證監會在啟動發牌制度之後,設立了一個毫無透明度的「過渡期」:根本無人知邊間交易所申請緊邊間無申請,申請緊又合唔合符資格,抑或已經Reject?不論業界或投資者都不可能知道。(題外話,比我係網紅就會用呢個理由申辯,甚至可以引述JPEX 二月時曾表示會申請牌照,點知佢原來無做啫!) 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除了公布已獲牌照的交易所名單之外,應設有「申請中名單」,正如港交所的上市公司制度,亦需要申請公司遞交上市申請文件,同時刊載於港交所網頁,之

五十三年來的首次「搣柴」

圖片
  【五十三年來的首次「搣柴」】 香港自從2021年被傳統基金會自由經濟排名DQ,被納入中國部分,自此就只有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 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2年度報告》,仍將香港經濟自由度排名為全球第一。 但在去年的排名,菲沙已稱這排名是基於2020年的數據,之後更表明最近來自中國的干預威脅到破壞本港的法治,事後引來特區政府發表聲明抗議。 今天菲沙公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報告,香港在經濟自由度方面首次未能排名第一,是指數自1970年統計以來的首次(首分報告由經濟學泰斗佛利民有分參與並在八十年代公布,但統計回顧至1970年),更罕有表明預計未來幾年將進一步下降。 菲沙表明「自該指數成立以來,這是香港第一年未能在該指數上排名第一,預計隨著中國共產黨繼續壓制各種自由,其得分只會進一步下降,」 值得留意是今年的報告是基於 2021 年的數據,正正是反映《港區國安法》在2020年7月生效後的首個完整一年的數據。 根據今年的報告,香港在該報告歷史上首次從榜首位置下滑。菲沙指出,新的監管准入壁壘、對外國勞動力就業的限制以及商業成本的增加導致其監管自由度下降。同時,「軍事干預法治」的增加以及對司法獨立和法院公正性的信心削弱,導致其法律制度和財產權的下降。 我統計了上述幾個指標的變化,發現「軍事干預法治」(香港沒有軍隊,大家都知是指甚麼東西)的跌幅,是眾多指標中最大,按年由6.67跌至5.83,指數是2003年以來最低,與2018年的8.3分比較,更是大跌了三成。至於司法獨立得分亦較2018年跌了一成,降至有紀錄新低,顯然菲沙是清楚掌握香港社會呢幾年的確實變化。 菲沙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Matthew Mitchell稱:「香港最近的轉變反映的是經濟自由與公民和政治自由是密切相關的。中國政府的目標是鎮壓政治和民間異見聲音。這些鎮壓,加上政府控制私營部門的手段,不可避免地導致經濟自由度的削弱。香港的繁榮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目前排名第一的是新加坡,其次是香港、瑞士、紐西蘭、美國、愛爾蘭、丹麥、澳洲、英國和加拿大。至於中國排名就在全球排111位,與去年相同。 我理解特區政府特別是財金官員,對菲沙研究所的排名是相當重視,今次有史以來首次被「搣柴」,對官員外訪要說好香港故事,顯然是一個尷尬局面,特別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此刻正在歐洲外訪,他之前已在網誌表明,「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