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8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搞局者

近日淘寶內地一個「賞月險」,都做成不少話題。 有保險公司分析內地多個城市,過去二十多年的天氣數據,與淘寶合作推出「賞月險」,中秋當日看不見月亮,可獲賠償。 只需20元人民幣、投保人如果於上海、廣州或深圳三個城市,因天氣不佳,看不見月亮,可獲賠50元。 除了滬廣深外、全國還有其他41個城市受保,保費貴些,要99元人民幣,但就附送其他禮品。 包括10萬元意外保及月餅、看不見月亮的話,也會賠償多一點至188元。 賠款會存入投保人的支付寶脹戶,一旦投保,不能退保。 「賞月險」可能只是噱頭,但淘寶拓展金融決心、就不能少看。 目前淘寶保險平台,日均投保已超過200萬筆,今年可望有近50家保險公司進駐。 由發展「餘額寶」,拓展資金管理業務,一個月以來已吸收近60億存款,之後進軍基金業以至小微企貸款,淘寶金融已經開始對傳統銀行構成威脅。 話說過去兩日四大行召開業績記者會,內地行家幾乎必問: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構成如何挑戰。 或者,馬雲口中所說,中國金融需要「搞局者」,正是他自己本人。 確實、Jack Ma非旦是搞局者、網絡狂人,更屬公關高手。 說的是近日鬧哄哄的阿里巴巴上市事件。 無疑,馬Sir愛揍鬼,英文好,再於英語國家建立上市集資神話,絕對屬於美國上市極大誘因,某程度上,Jack Ma的確對美國上市興趣大於香港特別行政區。 打從第二季開始,馬sir注定再重踏香江。幾方面在在證明有關說法:一,中央力撐、習主席淅江考察,到訪公司之一,正正阿里巴巴。 二、人行突然亮錄燈,予以馬雲變相成立Bank of JM。 三,收購微博。由是者,金融、信息,網購、物流等等,阿里巴巴及其創辦人,已經成為中國戰略性企業。 中央推動信息化,等於阿里巴巴不能鬼子佬化。雖則,剛才提及幾項業務,部份不屬於上市公司,但觀乎阿里網絡平台,及B2C業務,掌握大量資料數據,甚至坊間有一個阿里巴巴指數,可以判斷內地經濟需求。 太重要,太敏感,信阿里巴巴美國上市,那就實在太傻。 中環探子匯報,馬老闆下屬已經承認,香港上市已有決定,但幹什麼三日唔埋,兩日就傳出監管阻滯,香江夢難圓? 說到底,根本公關技倆,並且爭取本錢。 當然,香港並無AB股機制,未能滿足馬雲既要錢,亦要權要求,但阿爺變相令馬雲唯一上市地在香港,長江中心點會不批?

打仗

到底,敘利亞問題令市場受壓,抑或市場本身問題,令市場受壓? 答案明顯後者。但任何情況,羸家仍然美國:一,美股根本要跌,現在有一眾股市陪伴。 二,避險當然要買美債,一個暗示出兵,債息可以兩日內跌近四分一厘。 凡事有樂觀成份,局勢不穩,即影響經濟,怕經濟受影響,九月退市機會在在大減。以市場有四、五年印鈔毒癮隱君子,銀紙毒藥一派,狀況又隨時回復。 國際貨幣基金出聲,新興市場亦已經苦苦請求,穆迪加入和應。中環人戲言,伯南克最愛耶倫,故此退市之險甘願一力承擔,但伯南克不愛薩默斯,延遲退市等於曲線助愛人。 打仗從來並非觸發股市漫長跌浪開端,但當年小布殊強屈伊拉克,導致國債累累,惡果十年埋伏仍然未散。 叫人擔心,仍然來自區內為首新興市場,是否大限已屆,震盪未完。 打從金磚四國之父奧尼爾告老歸田一日起,市場根本弱勢已成。沒有奧尼爾吹捧,沒有奧尼爾不斷勸輸新興市場溢價論,結果新興市場即時要折讓。 九十年代既有拉美,亦有亞洲金融危機,事後回想,十多年以來,亞洲一直靠別人支撐,從來無變。甚麼高增長亮點,明日全球火車頭,老點先真!! 無疑,九七、九八一度垂危,區內復元得快。但二千,至二零零七年左右,區內之得,乃建基於西方高槓桿製造不平衡發展。 到零八全球大爆煲,區內更快復元,今次區內之起,其實是拜游資所拜,所以商品大王說得有理:「遲早要還!」 確實,橫跨兩個世紀,區內大致依靠流來的金錢,富者越富。 心高氣傲或者可以視為區內死因之一,咩高增長?咩儲備多,結果鬥完高樓大廈,再鬥基建,兼機場跑道。 好了,股市升,貨幣新高,原來不消半年,可以嘔突及打回原形。可能,正正體現佛家本來無一物道理!~! 鬥基建有咩用?有,借貸增加。但對於國民質素,其實作用或者有限。經濟學人最新全球五大最佳城市,基建水平絕對比普通更普通,排第五位澳洲阿德萊德,到過你會知有幾落後。 冰凍三吹,區內跌市及走勢,絕不可以抵賴局勢,甚至美國退市。結果用外匯儲備量度資金流向,去年第三季其實資金流入已經見頂。 現在,雙印加大馬,死多一個新加坡。跌市中,本港,內地尚算跑贏,有大行更建議由東盟換馬至港台兩個大中華市場!! 但老實講,差人查牌,老細都一樣無面俾,何況香港有提款機之稱,都係小心為上!!!

黑石油

恐怕一間藍籌企業董事長因涉及貪污被調查,過去是極大新聞吧!! 今天,居然連一間藍籌企業董事長是誰,市場都要花一番工夫才可以作實。 說的是恒指新貴、昆侖能源主席李華林。 中石油反貪腐掀起的風暴,愈演愈烈,兩日內有四名高層落馬。 國家監察部網站星期一披露披露、中石油副總經理兼大慶油田總經理王永春,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調查。 中石油收市後宣佈、再多三名高層接受中國相關部門調查,並且已辭去公司職務。 涉案人士包括、執行董事及副總裁冉新權,08年起出任長慶油田分公司總經理。 特別是過去四十年來,大慶及長慶油田,正是全國產量最多油田,可說是中石油的核心業務支柱。 至於另一位董事會秘書李華林,同為昆侖能源主席,上個月才被任命為中石油副總裁。 還有中石油總地質師王道富,亦因事件下馬。 國資委證實,三人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 四名高層相繼下馬、消息震撼整個中石油集團,特別是,一度被視為前董事長蔣潔敏接班人,現年53歲的王永春,2011年被任命為中石油副總經理,於系內職級排名第五位,是中紀委調查的最高級別管理干部。 中石油內部消息指,王永春已有一段時間未有露面, 業內人士相信他因項目招標腐敗落馬的成數很高。 王永春是繼劉鐵男後, 涉嫌違紀被查的能源系統高官, 自他08年掌管大慶油田後, 公司有多宗腐敗案, 在2010年更有高管因而落馬。 今次中石油咁多高層的官員俾人拉, 即時諗起以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同多個管理層落馬之後, 鐵道部就俾人拆骨重組, 加快整個鐵道部門改革。 今次睇番石油部門, 先係前能源局長劉鐵男落馬, 而家輪到中石油高層, 似乎是一個預警。 事實上民間對石油業的不滿, 同之前的鐵道部不相伯仲, 早幾年成日出現油荒, 好多人認為係因為石油公司為咗鎖定自己利潤, 賣少啲就可以蝕少啲。 仲有好多司機都投訴, 原來喺美國開車的油價比中國平一成有多呀, 總之一講起汽油內地人都係怨聲載道。 普遍歸納,石油企業出現三大問題: 第一是內部職工過多、福利太豐厚 第二是價格機制欠缺透明度 第三是整個市場被兩間石油公石壟斷,完全缺乏競爭 市場預計三中全會, 中央會對能源企業進行改革, 而家先從相關人士方面著手, 似乎這個都是內地一個默認的做法。

擘價

新盤擘價大戰一觸即發!! 元朗新盤已經大混戰, 又再加多一個荃灣盤狙擊。 原本新世界元朗溱柏, 貼近市價開出, 長實慣常玩截擊, 今次開出荃灣昇柏山幾乎同價! 折實呎價, 大家都係8000幾蚊。 長實喺荃灣昇柏山首批82伙, 實用呎價8792元, 比二手價折讓一成 由於提供多項折扣, 包括即供減價7%, 會員減價3%, 連同其他釐印費津貼等, 最多扣減樓價超過一成三之後, 三房單位入場費623萬, 而兩房單位最低訂價477萬。 昇柏山係單幢樓, 只有402伙, 主攻兩至三房單位, 位於大窩口國瑞路, 交通唔算方便, 步行去港鐵大窩口站需時大約10分鐘, 而且附近係工廈大廈同村屋為主, 景觀一般 不過昇柏山開價相比荃灣區縉庭山、以及工廠三寶包括爵悅庭, 開低一成至一成半, 不過呎價等同元朗另一個新盤, 新世界溱柏折實每呎8494元。 睇下減得最多嘅三房單位, 入場費最低係2樓RA單位, 實用747呎, 訂價723萬3千蚊, 即供有得減, 折實價就係623萬8千, 減咗99.5萬, 平過荃灣同樣屬於工廠區嘅新派屋苑, 都要過萬蚊一呎。 呢個價, 係等同葵涌區、同系嘅雍雅軒。 荃灣昇柏山開價, 有競爭力, 亦有殺傷力, 直情係衝住元朗溱柏嚟打。 代理相信, 兩盤對壘, 首先會打低二手市場, 短期內新界區中小型樓市, 成交將會停頓。尤其係元朗區, 散晒! 證明後市需要減價賣樓,二手市場勢必有排冰封落去! 8月份頭20日,全個元朗區,暫時只係錄得大約30宗二手買賣,按月同期大減一半 連同區內三個貨尾盤同一時間, 已經有1400個新單位任揀, 代理話經紀必定, 先行集中火力推介一手新貨, 元朗區二手樓市, 起碼要冰封數以月計。 全個元朗區差唔多成個月喇,都只係做得嗰幾十宗、二手樓買賣咁少!聽落、都幾恐佈! 而家開始都需要有心理準備!嚟緊其他新盤, 都會轉趨貼近市價開出。 雖言發展商個個財雄勢大, 但要支持有現金投乎, 現金流又點少得? 持貨唔賣扮高貴, 一係是華懋, 再唔係就係恆隆, 其他肯定都有壓力。 樓價之前一直高企, 呢刻終於見真章! 新盤一個二個跪低, 唔會再有溢價! 新盤回歸現實, 貼近市價、甚至低過市開推出二手樓無晒防線! 唔跌價, 試問仲點啱數?! 似乎一直等待的樓市調整期, 指

冰火之間

今日上演一幕PMI救地球。 上午中國PMI、下午再加歐洲PMI,舒緩市場憂慮、抵消了區內貨幣下瀉不安情緒。 於是,全日介乎憂慮及憧憬之間,,整個市場冰火交集!! 市場反應無疑對好消息喝求之極。但到底,PMI好反映經濟回穩,屬於利好消息大概念,而債息抽高,區內貨幣跌勢,僅僅好消息、利好大概念之下小風波,抑或相反? 市場仍然未太肯定,暫時似乎屬於後者。 匯豐PMI初值五十點一的一刻,區內股市轉瞬調頭向上,商品貨幣抽上,五秒之內,功效盡顯。 中國PMI好,市場之所以受落,原因簡單不過:一、由四十七點七到五十點一,太勝預期;二、數字屬於匯豐,令人信服。換句說話,數字又好,又可信!! 到底屬於抽水,抑或盡責,德銀即時將內地增長預測上調,第三季估七點七,第四季七點八,明年繼續八點五。 但當中問題有二,包括上調本季至七點七,其實僅僅跟大隊而已,環顧最淡一間法興,老早預測七點七。其次,第四季按年增長加快至七點八,似乎忽略舊年同期相對較高基數,故此其他大行一早提示,第四季適宜用按季作指標!! PMI點解好?過去幾年,無論八月比七月,九月比八月,大數升幅頂多局限一左右,現在忽然爆出按月多二點四,的確燃點希望,似有春回大地之感!! 官方數字可以作假、可以不信,與此相比、無疑匯豐數字假極有限,特別是以中小企主導的滙豐PMI,多月來都與官方數據出現落差,最新數字終於見到顯著改善,終引證官民一致。 編制指數的滙豐指,內地之前出台的穩增長政策已有初步成效,企業開始回補庫存,預計未來幾個月經濟,會在目前企穩基礎上進一步回升。 既然如此,大升理由須要留意幾點:一,情緒效應;二,摩通提到,上半年好幾個月,原定添置存貨並無出現,反而到七月開始至發生,即近幾個月可能存在遞延添置存貨作用。三,好幾耐? 劃分細數,最新PMI初值,以新訂單升幅顯著,而新訂單升同時,新出口訂單其實不升反跌。 換句說話,外圍仍未有起色,真正重拾升軌暫難定論,而存貨增添,屬於真正需求帶動,或僅僅受口術政策刺激,背後更值得考慮。 購進數量,及出口訂單兩者雙差,數字上越少越好,代表原材料訂貨,有真正出口訂單需求。如果睇數字,八月數字其實相差高達四點二,同一月幾乎相近。大家似乎要思考,存貨之升除周期性及有遞延因素之

當年今日

匯市急跌、經濟放緩,資金開始流出亞洲、種種跡象顯示,市況與九七年金融風暴前夕、不謀而合。 兩大報FT 及WSJ 都論當年今日,美國聯儲局連續減息兩年後、突然將貼現率由5厘調高至5.25厘。 日本隨後亦將消費稅率由3%調高到5%,觸發經濟陷入衰退。 巧合地,聯儲局在十六年後的今日亦正部署退市,日本新政府又醞釀將消費稅率,進一步調高到8%。 有匯市專欄作家就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形容,美國收水、日本財政緊縮的這個「致命組合」今年又再重現。 西人鬼子佬,唯恐天下不亂,更要將2013,比作1997。 97,香港快樂回歸後,到即快落、區內骨牌火燒連環船,泰國、南韓、印尼一一出事。事別十三載,聞者仍色變。 有經濟師形容, 量寬已經在亞洲造成巨大信貸泡沫, 過去四年累積流入新興市場資金迫近四萬億美元, 後遺症現在逐步浮現,居民要變賣資產減債、並觸發財富毀滅效應。 新興國家只有兩條路可選,一是保貨幣、一是保增長,但相信要這個決定並不容易。 雖言危機必定有,再者以區內高槓桿,高資產泡沬,危機更或日漸逼近。但危機可存在,金融風暴是否客觀因素既成? 須知,風暴從來屬於來無影,現在亞洲危機日鬧夜鬧,預期建立,談不上風暴,更何況,北亞情況目前遠勝當年,至少緩衝性較強。 有人將鬼子佬刻意煲大區內危機陰謀立論,為的是建立相當性坐享強勢,抵消美債沽壓。有關想法,無疑說來言之有理,但某程度上,在在人傻,我更傻,天真無邪表現盡在其中。 區內貨幣下跌,非近日事情。如果分成兩截時段,六月份花旗退市憂慮升溫,資金重新配置,屬於首輪區內貨幣跌觸發點,簡單而言,是先有債息升,才出現區內走資。 但近兩星期區內貨幣跌勢,次序上其實相反。區內數據及財玫狀況,相繼貨不對辨,外資資金受制前景增長概念,再次減磅,而貨幣跌,央行干預,並且沽出美元資產。 順序正為,貨幣跌,干預,沽出美債,導致美債息加快抽升。 所以,鬼子佬繼續區內大做文章,某程度上是加劇累人累己,傻得很也。 有留意的話,大鱷形象鮮明一眾大行,債券持倉無數,按佢地趁你衰,踩多腳性格,理應製造更大危機聲音。 相反,美、歐券商幾季一致意見,是次區內大調整,屬於量觸發,並而質素急劇轉壞導致。 要強調,區內並非相安無事。但與其執著於退市引發風險、經濟數據指標、逆差等等數字,說到底,人為政策風險委實最

亞洲爆煲?

絕非危言,中環交易檯星期一開始,提最多正正係區內及新興市場金融風暴,其次十年美債債息將見四厘。 兩件事既有互動性:退市,引發資金重新配置、主觀層面上,經濟及貿易走下坡、陰謀角度,大鱷借新興市場磨刀霍霍,逼令行將告退伯南克,收回退市成命。 新興市場是否已達臨界,必定爆煲? 答案否定。但個別市場而言,其實已經爆了,已經爆得很!!! 大家開口埋口日日巴西,其實墨西哥已經率先爆煲,今年來單涉及建築商相關發行債券,違約宗數高達三十四宗,當地發債機構,需要債務重組個案多的是。 環顧區內,有交易員指,一旦某貨幣持續不能止瀉,技術上亦屬爆煲一種,印度好明顯必然上榜。 貨幣跌、走資、兼油價升,對印度為首市場無疑死上加死,但印度更加屬於抵死,兩年時間,基金組織、外國、以至當地口口聲聲要改革,結果一事無成。 從好方面睇,日日創新低,市場見怪不怪,未足夠構成突如其來風險觸發點。 經濟師反而認為,印尼比印度危機更大:一,外貿出現有紀錄最大逆差、二,評級上調,風頭一時無兩,結果資金湧入,債狂發,當地主權債屬外資持倉比重最高。 以目前,印尼經常帳赤字,佔GDP比重百分之三點二比較,僅次印度。 即便底子不俗,但走資不斷,已經足夠震憾騰雞!! 過去四年,拜伯老三度QE所,有多達3萬9千億美元湧入新興市場,不但製造資產泡沬、仲造成通脹,大家還記得「貨幣戰爭」一辭嗎? 但今年以來、流入歐美等成熟市場資金多達1550億美元,相反流出新興市場資金就有76億美元,可謂風水輪流轉! 今日,巴西、土耳其、印度、印尼、以至南韓先後干預匯市,力撐本國貨幣,問題反而加劇,因為用美元,即代表儲備彈藥減少,望望印度外匯儲備,大家會知咩事。 正因如此,摩通大降印度股市評級,而印尼投資組合比重,更降至零!! 區內絕不會死,但債息升,全球利息曲線向上,走資一定未完。雙印之外,WHO'S NEXT? 外界矛頭直指馬來西亞。經濟上,大馬得,經常帳盈餘,大馬佔GDP 5%。但瑞信提到,馬來西亞近年加大投資,進口急升,但出口結構單一,外資持債比重更佔四成七,絕非屬於安全一族。 OK。印度瓜、印尼危、馬來西亞,以至泰國由HOT,變NOT,街外所謂中、港突圍而出,是否適用? 儲備,外債,中、港完全滿分、資產市場風險,中、港亦滿分。 當然,有人提出提款

星港之戰

李顯龍以國民並非個個是C朗,比喻貧富懸殊情況,用意明顯,但絕非一個好比喻。 老實,作為球會班主,領導,只會容許一個C朗出現,否則,人人只顧表現,賣弄技術,一心攞彩,經驗告之,球隊從來好睇唔好食,華而不實也!! 香港對新加坡,以往上至經濟、金融,下至足球實力,香港猶勝一籌。兩地現在誰勝,誰負,在在無需要長篇大論,搵學者,扑官員,簡單問問商品大王羅傑斯就可以。 空氣?新加坡好! 中英語文,新加坡贏! 福利?對不起,新加坡。 以往,新加坡只有跟香港,風水輪流轉,香港官員掛上口,什麼都是新加坡!! 無疑,星港之戰,從來予人規劃及自由經濟力憾,但用李顯龍講法,貧富懸殊既已加劇,政府就需要有既定角色,提供安全網,用李總理字眼,為的營造一個FAIR AND JUST SOCIETY!!! 除擴機場,大賣飛機概念之外,新加坡提出強化資助組屋,醫療保障由九十歲,提升至終身層面,與其指新加坡加入西方福利主義陣營,從另一角度,其實領導人成功將正面對挑戰,轉移至迎來希望!! 李顯龍承諾,每一新加坡市民都可以買到新的組屋、政府會增加購買房屋津貼確保月入1000坡元(約6100港元)低收入人士,可買到2房的組屋。 所指的負擔得起,意思是買家只須動用公積金、就能在25年內付清所有房貸,而不是供30年,之後國民就可以儲錢、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準備。 香港醫療保障?房屋等等?算罷!!! 的而且確,自由市場主義者,會將新加坡一套家長規劃批評至一文不值,甚至形容今次是為挽回民望及引入外勞前夕的一場政治秀。 但人地得,你吹咩??況且,那有一個地方百分百自由市場? 中環某資深賓卡認為,地理上,後盾上,香港仍然贏新加坡兩條街,奈何MAKE A MOVE,MAKE A DEAL,兩大面,香港最少輸足三條。 大夫既可以對症下藥,藥到而病除,同樣大夫亦可以判錯症,落錯藥,致病情加劇,近日樓市可見一班。 新加坡擺明硬食香港;跨國企業一傳有意本港設總部,新加坡派人游說、香港某項產品醞釀要做,新加坡快三步、谷歌一傳將軍澳建區內數據中心,新加坡亦企圖從中阻截,呢種標靶式針對性發展方法,箭十次,中一次,足夠永垂千古!!

烏龍指

二零一三年八月十六日上午十一時零六分。 中國出現一隻肥手指,扭曲市況,創造經典,製造奇跡,更重要一定成為現代股市其中一個肥手指重要案例!!! 肥手指,FAT FINGER,內地稱之為烏龍指。「肥肥大大烏龍指,爆升場面在眼前」:上證指數數分數內升半成、重磅股集體被「秒殺」,包括工、建、農三行等等升停、為數七十一隻股份漲停,內地ETF交投較平日高於九倍。 事件重溫,十一時過後,全城嘩然,夢的夢,叫的叫,問的問!!被形容是「詭異暴漲」, 一息間謠言四起。 綜合當時三大版本:一,光大錯盤七十億人記、二,花旗落下五十億人仔大單、三,午後公佈優先股試點方案,流通股大減云云。 當然,版本盛傳不下十個,光大肥手指鬧得最熱,但有趣係,光大最初企硬,到下晝照單全收,通通直認,既指系統有誤,配合調查等等,到底呢幾個鐘,發生咩事?又係咪系統出錯咁簡單?? 首先,盛傳系統問題製造肥肥大手指,涉及交易量僅僅五至七十億人記,如果記得九八年白頭打大鱷,千億先可以勝仗,七十對一千億,睇落殊不合理。 但內地交易員指,以國產藍籌成交不足,兼且涉及ETF及其他指數相關放大效應,原來廿億足以令其市況舞高弄低,一切盡在掌握中!!! 金額上,錯盤造就一分升爆升市,尚且合理,但系統上,有資深賓卡問,如果盛傳中三千單位,變三千萬錯誤輸入,換句說話,涉及四個位差異。 問題自然帶出:一,操作上,其實好難錯誤輸入多四個位,情況等於櫃員機轉帳三千,無可能變成三千萬!! 二,落後如越南、印度交易系統,只要輸入單位超出可授權,或遠遠偏離過往平均輸入水平,系統會Default,或者需要上司,上司既上司一併確認。 三、任何交易系統如果出事,基本上會響機,如果系統出事,觸發響機,光大亦無可能當初否認其事!!! 更奇係,因系統錯誤導致既肥手指錯誤,十居奇九可以爭取作廢,惟光大既光明正大,亦慷自己之慨,可以同意全數完成交易,在在惹人懷疑。 當然錯盤交易就算強如美利堅的華爾街,一樣有過2010年 千點指數「快閃崩盤」及去年臉書納斯達克襟爆盤事件,但人家有的是制度,出現問題後瞬間已查明原因,快速堵塞漏洞。 內地媒體指,上證不批准交易作廢,其實是有所進步,除非證明交易系統有誤,否則最少要迫光大要面對投資者「自吞苦果」,至於如何賠償則是後話!! 六月拆息風暴前,光大屬主角銀行之一

微信! 你信?

分析員對騰訊,等於金庸筆下,神鵰俠侶既過兒,小龍女關係:至死不渝,一生一世。 而馬化騰筆下既企鵝,基因劇變,不單止行得更快,而且會飛。飛既企鵝,遇上過兒同龍女,誕生出正正係五百蚊目標價。 騰訊業績,未見突出,但憧憬及預期最難量度,既然股價年內升幅五成上,上市以來升幅數十倍計,騰訊等於一幢物業,長期持有包無死,既然如此,股價由於三百八十破過,要型,要潮,要 JUICE ,俾夠五百,又何況 ? 五百是否天方夜談,好難講。但市場對騰訊旗下移動業務,形同酒醉過後無所不談。 用中金五百報告做例子,佢地認為, WECHAT 潛力幾近天上最強,兩年內市值見五千億人民幣,比依家高出二千億。 騰訊目前市值七千億左右,如果騰訊市值已經有一半來自微信及 WECHAT ,呢點在在成疑。 一,咩叫市值先。二,業務有貢獻咩?亦用另一個角度, WECHART 若然現值三千億人民幣,咁點解要買騰訊,當然買原創者 !! 中金條數計得好大,佢地認為按騰訊移動用戶計,只要網遊在移動平台普及,並提供每月人均一百蚊人民幣貢獻,估值由此得算。 即係咁,如果移動用戶用月平均消費二百、五百、甚至一千人民幣, WECHART 市值,豈不是要蓋過整體本港及內地股市市值現在總和 !! 至於目標四百五十蚊既高盛,就提出騰訊二次起動理論,當然賣點繼續係 WECHAT 及微信。 按高盛睇法,騰哥 先將用戶普及兼擴散,製造 Critical Mass ,繼而局部取入收費業務,並用客戶人數為賣點,物色廣告收益,而最後一個階段,就係利用平合增值發展,包括電貿等等。 總之,此志不渝既關係,建基於 WECHAT 好、 WECHAT 巧、 WECHAT 頂瓜瓜。 WECHAT 等於頁岩氣項目,未有氣體出,概念可以繼續吹。 而更實在係,騰訊股價表現出,抄襲同原創,雖然本質極端,但現在情況反過來被形同為增值創作,豈非諷刺 !! 說來諷刺,今年香港有 700 ,納斯達克一樣有隻新浪,分別累升 50 及 60% 、均是兩地股市的升幅英雄榜。 巧合的是,兩間公司盈利均遜於預期,目前市盈率分別達 90 及 42 倍。 不過以分析員共識,堅信兩間公司 PE 到 2015 年,市盈率可以降至 19 倍水平。

九霄驚魂

風暴過後,中環全城眼鏡碎。 股市全日停,業績還要繼續,國泰就令有關分析員一眾人等,罵的罵,哭的哭,氣上心頭。 簡單講,國泰今次中期業績,算屬近年跟市場預測出現最大幅度差距一次,活脫脫上演了一場「九霄驚魂」。 市場預賺三至五億,惟國泰半年夠膽死只賺二千四百萬,即比市場預期低幾個開!!! WHAT'S GOING ON?? 純粹根據盈利大數,導致大幅度誤差,最重大原因來自聯營公司虧損,包括跟國航合組貨運業務,以及致命傷機場貨運站有三億五虧損計入。 公平起見,貨運站僅投入服務四個月,還未到全面投入服務階段,虧損可以理解,而國泰將數字計入業績,部份分析員之前未必有預算在內。呢方面,算過骨。 但扣除非航空業務等等,國泰經營溢利連市場下限仍不達標,呢一關,似乎欠一個解釋。 國泰每月有公佈客貨運表現,故此貨運跌,客運升,預期之內。正如國泰指,貨運業務連續兩年疲弱,殊不尋常,到呢一刻,歸咎經濟表現之外,似乎未有其他更具說服力理由。 古怪反而來自客運業務,上半年其實利好因素多於利淡,包括:一,收益率升四點四個百分點、二,燃料成本減少百分之八點五,三,載客人數及載客率均告回升一個百分點以上。 表面上,國泰客運業務半年可以攞滿分,但事實不然!! 燃料成本雖然下降,但細心留意,國泰上半年可用噸千米成本,即ATK,扣除燃油因素,其實不跌反升,升幅違到二點三個百分點,正正呢個數字,令市場大為嘩然!! 技術上,ATK數字比收益率更重要,因為航空公司毛利計算,乃建基於ATK,既然由於ATK升,意味國泰上半年客運毛利,可能遠遜預期,簡而言之,屬於旺場唔旺數!! 國泰頗多方面都充斥矛盾,好似更換機隊,節省燃料成本,減低維修費用,反過來就拖累港機。 其次,國泰航線表現顯示出越長越蝕局面,而越短越賺,但短途線競爭正正最大。最後,國泰用減運力,谷收益率有數得計,但收益率升,建基於運力減少,亦反過來因為航班調動應付需求,而需要額外機組配置配合,包括機師,機組人員調動等等,成本反而增加,抵消削運力及收益率上升因素,結果得果桔!! 國泰業績前,六月廿五日召開過分析員會議,翻查記錄,大行之後對國泰預測有所下調,但仍跟國泰是次盈利大數有重大出入,帶出有二:國泰管理層GUILDANCE 好有問題、二,既然明知較預期出入太大,盈利警告係咪有需要?

口硬手鬆

今日股市升到你唔信,原因正係靠總理的「維穩」收效。 總理改革的決心,原來早在今年初到上海調研時已經有迹可尋。 上海市長楊雄透露,原來李克強三月到訪時、曾經「三問」上海市領導,究竟要政策、還是要改革? 答案當然不用想亦很容易知道: 楊雄堅決回應指不要政策要改革,上海最近提出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亦獲得李克強表示支持,強調是促進改革的重要措施。 堅持改革為大方向,最新舉措還包括將環保產業總值、在兩年內擴大至4.5萬億,相當於每年15%增長。 連同早前的鐵路及中小企減稅政策等,有經濟師認為保增長的力度會持續。 重點是結構改革,市場過往常見的減息、減準備金,下半年未必再有。 雖然上月的社會融資急跌,但美林指數據,其實有將歷史信貸重複計算。 加上人行在過去兩星期,重新啟動逆回購,中長期企業貸款按月增加25%,象徵固定資產融資渠道復蘇,局部「去槓桿化」不會減少,服務實體經濟的信貸供應。 至於工業等數據回穩,大行形容是李克強政策收效,相信經濟已經築底,利好市況。 當克魯明等人仍浸醉在自己的中國硬著陸理論時,認為中央堅拒再推刺激措施,其實一著著的「保底」措施已經陸續出台。 當大家都對今日市況反彈感到莫名其妙之際,其實去年十一月、內地出現的「建國底」事件,很容易再次出現。 當社會融資規模下降,以為人行再次收水,但原來已靜靜進行兩星期逆回購,中央更低調救經濟,默許國有銀行向地方政府批出巨額貸款。 上星期盛傳農業銀行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協議、將會罕有提供近2500億元人民幣貸款。 這已相等於近三千多億港元,相當於上海市去年本地生產總值12.5%,更多於上半年上海全市財政收入。 以單一國有商業銀行借出、實在匪異所思,因為當中承擔的債務風險,實在難以衡量。 即使資金是用於協助興建迪士尼主題公園、並支援上海自由貿易區及城市建設等項目,但有誰保證這些項目不會爛尾。 如果不是有中央的默許,恐怕強如農行都不會承擔如此巨額債務。 況且,一旦連上海這個經濟重心,增長都保不住、將會進一步拖累全國經濟。 面對其他地方債務問題更為嚴峻,不排除其他銀行都會仿效農行,向其他重要城市貸款,包括出口受嚴重打擊的廣東省。 所以用「口硬心軟」形容阿爺、似乎「克強經濟學」的定義要修訂修訂.........

高明

樓盤自讓環節,業主總會將單位說成天上有,地下無,實用、光猛、方便,但一講到點解要賣樓,十居其六話睇淡後市。 呢的業主夠老實,但既叫價貴、又睇淡樓市,豈非自己倒米? 商界聰明得多,策略檢討可以解釋一切,和黃賣百佳首輪周五截標,四十億上限估值,到底財團出價差距多大,希望屆時總會漏半點風聲。 四十億美元上限,相當於超過三十倍市盈率,縱使公關技倆上,有關方面成功打做「好野無平」,事關譬如百佳非低增長,毛利高達百分之六等等。 但除左資金善用投放,策略要檢討之外,就是這麼簡單? 和黃賣百佳,一定唔會好似業主自讓咁,既係靚野,又睇淡前景。有趣係,收購造勢大會之下,中資、日資、澳洲資金,又再引來美國沃爾瑪,未計私募基金,已達最少七個財團盛傳有興趣。 但外界似乎要搞清,係財團本身有興趣,抑或財務顧問有興趣替相關財團表達興趣? 就當外資財團的而且確有意爭奪百佳肥肉,但正如英國金融時報LEX 所指,盛傳買家之一華潤,已經曲線行動告之,中資對中大華超市業務興趣今非昔非,不然的話,當日雄心狀志,力拓內地業務既TECSO,豈會變相借合營之名,退出為實? TECSO內地市佔率下跌,跌幅更大還有一間家樂福,而傳退出內地零售市場,佢地亦榜上有名。 百佳雖言廣東60店鋪皆有盈利,但外資要在內地競爭談何容易,何況近日中央在在擺出打擊外資、扶持國產貨的手段,以和黃股權已經在表明賣盤後、市值上升十分之一,再升空間又有多大?? 如是者,百佳單憑香港概念,外資興趣之大,那確實成疑。 如果華創借合營公司,擴展內地之名,曲線壓低出價為實,華創委實高明!!! 

逆.逆周期

對於樓市一連串辣招,業界不斷要求撤招,而政府亦一直回應都係否定、但金管局今日另有講法! 發言人指,目前仍未確定,樓市是否轉勢向下,將會監察樓價、成交量及利率走勢變化,再因應樓市周期轉變推出相應適當措施。 表面睇好似無咩料到,不過記得背景係一眾財金高官對於撤招是撤底否認,而家一個流有尾巴講法,不期然令人聯想多多。 係咪金管局放風聲,可能有 "逆逆周期" 措施,可能鬆一鬆手?! 今次陳總舵主認真夠膽,辣招還未立法,名義主子要撰文,出口術不斷強調辣不減、招不撤之際,總舵主忽然施公上身,出奇不意拋出樓市是否有轉角論。 以其作為特區央行之首,勢必又有一番討論。 其實,講者無心,聽者有意,舵主僅僅What if、if and Only if,就足夠令市場建立Will的預期。 中環人戲言,美、歐、英均均高談闊論提退市,人工既然比人高,而外圍主流中心思想,央行潮興FORWARD GUILDANCE,舵主既要戲做全套,倒不如乾脆制定一套退市門檻!! 零九年起推招,單單按揭成數,審批程序等等,已經招疊招,一招亂過一招。用最簡單方法表述,貸款額不多於四百廿萬,仍可借足七成、供款對入息比要五成、另加壓力測試假設加息三厘,負擔比率不超六成、兼要再來一個銀行內評法等等等等。 總之,能夠成功向銀行貸款,已經等同公開試狀元。 舵主能否逆主子之意而行,尷尬在於樓價仍高、利率仍低,而且外圍鬧退市,資金已外流,單睇外匯基金資產,連減三個月,種種客觀指標,為舵主背下頗大包袱。 但用同樣指標做過反駁,樓價升,但成交欠奉,乾升市何來成指標?利率低?但十年外匯基金票據利率年內已經升近一厘,香港優惠利率比澳洲還要高。 再者資金要走、資產價格要調整,以至內地風險因素,香港銀行體系等同注定死刑,問題在於時間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管他吧!! 賓卡直言,舵主早年為樓按貸款處處設下圍牆,在在技不如人,甚至未見其利,已見其弊。 一,樓市僅僅言論上降溫,所謂高樓價,潛泡沬風險一直未解、二,錢要出路,銀行要滿足客戶需求,結果銀行貸不得,造就近年財仔按揭盛行,地產代理充斥口: 要上會,搵財仔啦!!估值不足,去財仔啦、要二按呀,財仔囉!! 第三,按揭貸款受制,銀行息差業務受壓,於是直線、曲線北望神州,神州相關貸款佔銀行體系總資產,三年內已經由

說好了的復蘇?

擺脫十七個月以來,進出口雙雙負增長,內地上個月外貿數據,由谷底顯著反彈。 出口按年升5.1%,是3個月來最好,高於市場預期升3%。 進口更上升10.9%,遠高於市場預期的升2.1%。 上半年貿易可以說是風雲一波又一波,經歷過造假疑雲,之後在「擠水分」效應下,又顯注回落。 不過隨著中央提出底線論,國務院出台12項措施減輕企業負擔,以及提高貿易便利化,經濟開始有回穩跡象。 不論內地媒體、以及FT 均認同今次數據反映,經濟有初步復蘇跡象。 值得留意是,之前被揭發數據有水分,要打假的內地對香港貿易量,連跌兩個月後回升2.8%。 德銀馬駿話,外部及內部需求均有復蘇跡象,而進口急升更反映、去庫存過程接近完結。 坦白說,內地從無數字上經濟硬著陸。六月出口出事之際,七月來一次新開始。 由從同期碼頭吞吐量看,七月初步數字大約按年增長百分之八點六左右,七月海關數據,無疑可信性強。 不過推論舉總理政策得宜,雙底論來得及時之前,搞清楚兩事:一,低基數效應充斥、二,所謂提振出口政策,簡化海關措施等等,公佈日期為七月廿四日,似乎是改善氣氛多於實際效應!! 七月例旺,兼舊年七月太差,用季節性調整因素份屬必需。稍為留意海關季節性因素計算後數字,七月出口實際按年升幅僅僅百分之二,按月更跌百分之一點二。 陶冬話,打假令出口付運延遲,谷高了七月出口?有無搞錯,付運日子買賣雙方寫明,可以延遲六十日交貨,難道係違約帶動出口增長? 陸挺,馬駿話,政策得宜,經濟改善,時間上亦未免太早宣佈獲勝。 法興就指不宜對外貿數字過份樂觀解讀,進口急升,估計與商品價格向上有關,瑞穗亦相信,全年出口增長估計百分之五,難達中央百分之八目標。 確實、最令人意外為,七月內地每日石油進口創新高、鐵礦石進口破記錄、銅進口十四個月高位。中國一時間,豈非經濟突飛猛進? 麥格理話,近幾個月,澳洲鐵礦石乾散貨出貨量其實相當疲弱,反而印度之前大量積壓滯後,為原因之一。 至於銅,內地分析指,銅相關抵押融資再度增加,進口之多,實際為抵押品需求加大。至於油,原來中石化武漢大型煉油廠投產不久,於是提升需求。 數據分析宜客觀,既要多方觀察,切忌偏頗,亦不宜盲目樂觀,特別是人仔八月以來重新展開升浪,對出口商更是天剎大敵!! 似乎關鍵仍要看周五FDI 及IP 數據。

染紅

對越秀集團業務、近年最為人熟悉的是以廣州IFC為首的地產項目,以及從事公路業務的越秀交通。 直至去年一月成立越秀金融集團,表明會通過併購重組、進入銀行和信託等金融業務,搭建穗港聯動的金融控股架構。 經過一年多時間發展,目前已經有證券、基金、融資擔保及小額貸款等十項金融業務,遍布本港、珠三角、北京及湖南等地。 目標是成為有特色的國際化金融控股集團,越秀計劃以銀行、證券為核心,同時經營私募基金及小微金融等。 過去出手買本港銀行,以內銀為主,如建行買美銀亞洲,招行買永隆,所以市場一直憧憬未有在港有「基地」的農行,會找機會出手。 所以今次由越秀出手,有銀行分析員認為,非金融本業的中資綜合企業都加入收購本地銀行,反映中小型銀行有價有市,不愁沒有出路。 事實上,由本地家族經營「待售」的傳統小型華資銀行已經買少見少,相信下一個市場併購焦點、會是管理層年事已高,甚至已放棄由家族代表出任管理層的銀行。 以此條件殷選,顯然永亨就最符合條件。 近年亦多次傳出,獲得中人壽集團等買家洽購。 但估值亦相對較貴,市帳率達1.2倍、至於大新雖然估值最低,但家族仍然有參與管理營運。 東亞亦因為股權分散,加上有明顯接班人選,要兼併有難度。 分析員相信、參考近年多宗銀行私有化或賣盤交易,要取得控制性股權,作價至少要達市帳率2倍以上。 香港銀行業成本高,息差低,利錢薄,但香港銀行從來屬於無懼歲月的美人,總會有人爭。 環顧港銀併購史,對上一次為招行購永隆,國壽染指永亨就臨門一腳觸礁,再對上,係富邦食港基,星展天價購道亨,以及東亞買入第一太平銀行股權。 創興被買,打從九十年代開始已經傳聞不絕於耳,而大約六、七年前左右,廖創興銀行,剔除廖字一日開始,淡化家族態度明顯,已經為賣盤留下伏筆。 越秀企業盛傳買家,好多故事可以憑空想像,但何必偏偏是創興?好簡單,涉及代價最低,而且可造性極強。 所謂可做性強,絕非創興業務一流,銀行毋需排隊,而係來自股本回報。 目前,創興股本回報大約只有百分之七點四,兩年前更僅僅百分之五點六,如果由歐智華搞,炒曬員工都難達一成半目標。 但正正係回報低,稍為有新業務亮點,股本回報提升,越秀憑此可以自我宣傳,自己買得好貨色。 創興停牌前大約廿二蚊樓上,用股本回報及潛在增長,另加派息因素計算,合理值其實十七個半左右

時代終結

"An era to end as post is sold!!" 二零一三年八月六日,華盛頓郵報標題,代表一個時代終結。高峰期華盛頓郵報新聞中心逾千編採員工,現在值剩六百左右。 據講,格雷厄姆家族召集員工會面宣布一刻,全場鴉雀無聲,繼而震驚,部份資深老報人現場老睙縱橫。 揭發水門事件,走紅一個雷德伍德,但更多華盛頓郵報員工非為利,而係以效力捍衛新聞自由既格雷厄姆家族為榮。 而事實,呢份全美大報,戰績豈此一項,但正如格雷厄姆聲明所指,八十載俱往矣!! 大報易手,舊經濟人轉讓予新經濟後浪,對美國媒體來說,剛剛過去七十二小時,歷史一定記載,事關先有紐約時報將旗下Boston Globe,以超低價轉手,再有新聞周刊易主,今次到華盛頓郵報。 反映可能係,報紙無得做,又或者如果潛在買家肯再等,收購價錢更加低!! 網上媒體興起,平版電腦普及,買報紙等於out!! 但論出價,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接管華盛頓郵報估值絕不便宜,難道貝索斯應驗中國人有句說話,男人一有錢,最想擁有兩樣:一,美女、二,媒體。 論身家,貝索斯僅僅用個人財富百分之一就入主老牌大報。有趣係,跟當日梅鐸入主華爾街日報比較,美國媒體對今次交易來得絕對正面,行家紐約時報形容,貝索斯有能耐,華盛頓郵報往後日子會更好,而華盛頓郵報本身評論,亦大讚新老闆有耐性,兼相當尊重新聞行業。 作為「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九四年捨棄對沖基金公司高薪厚職。 由零開始、創立亞馬遜,決定瘋狂、但從不後悔。 "I didn't think I'd regret trying and failing. After much consideration, I took the less safe path to follow my passion, and I'm proud of that choice." 令人驚歎的還有貝索斯超乎一般商人的耐性及遠見。 一直強調「目光要放遠」,為了長遠目標他甘願犧牲短期利益。 以上一季度亞馬遜業績虧損,但貝索斯仍然按計劃聘請五千員工擴張業務,便是他貫徹此營商理念的證明。 大膽、創新的舉動,令他獲《哈佛商業評論》選為過去十年來、最佳行政總裁第二位,僅次於蘋果創辦人喬布斯之後。 更叫人意想

中規中矩

殊不突出,亦無驚喜,簡單交待了匯豐半年業績。 缺點係,盈利大數達不到預期上限、基本核心稅前盈利按季跌近兩成八、撥備按年雖減少三成半,按季卻升六成六。 引以為傲的成本收入比率未有進一步改善,由首季百分之五十點八,回升至五十三點五。 無疑,叫人安慰係股本回報雖跌,但一成二水平,猶勝美資大行,一級資本充足比率企穩百分之十二點七,環球歐美同業數一數二,巴克萊籌期之際,匯豐大可以繼續用呢個剩餘價值作賣點。 公平起見,國際金融機構入帳複雜,所謂基本盈利,仍然有非經常性收益充撐,純粹量度一間銀行門面做生意既淨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匯豐半年總和有二百六十二億幾美元,不幸按年繼續要跌,按季爭好少好少,先至持平。 淨利息收入疲弱,基本上係金融機構現代職業病,觀乎匯豐半年淨利息收入,按年再跌百分之八,拆分按季計,連續兩季減少。 如果不是歐智華裁員省成本夠狠心,令成本大跌8%,呢分中規中矩業績都肯定不收貨。 說到底,全球利率仍然低企之餘,最大殺傷力,莫過於匯豐僅僅屬於一間存款吸水大笨象,但識吸唔識放,貸款表現呆滯非常。 用上半年數字,大象整體貸款按年再跌近百分之一,較去年底更跌百分之三,反而存款就按年增加百分之三。 結果,匯豐唯一受惠有大量過剩資金。頭六個月,累積停留央行資金達到佢地破記錄既一千四百八十多億美元,半年內再多近半成,額外製造多近六十八億美元無用錢!!! 歐智華,派俾股東算吧!! 傅統銀行業務時不與我,智華領導既大象團隊,走入群眾,靠盤房為生。 首季有債、次季有匯,大象盤房整體交易收益,計算利息在內,按年多四成一,較舊年下半年更急增一倍半。 智華大象應記一功係,交易收入變動幅度比較,遠勝華爾街大行。而象哥交易收入佔整體比重,已經由去年底百分之六點六,升至近百分之十六。 難道不久將來,拍得上高盛,佔比有四成九?? 可見將來,匯豐靠炒房別無他選,叫人關注係,第二季佢地來自債券利息相關交易要跌,跟外圍債息抽升有所違背,暫時解釋或者係大象債券持倉,以二,三年期為主,遲下反映掛!! 頂得著核心業務低迷,大象團隊繼續製造交易收益單天保至尊。但監管時不與我,而且步步進逼,特別是歐洲正計劃限制花紅浮動薪酬的比例。 滙控無正面回應會否因此將總部搬離倫敦,但承認其中一個彌補方案,是為員工大幅加薪,下半年會諮詢股東意見。 所以

世銀藍圖

華爾街日報爆出,李克強總理要向世界銀行尋求教路,為的正正是改革,建議藍圖簡而言之包括土改核心部份,就係容許農村土地自由轉讓、其二係,將個別國有商業銀行,全面商業化,徹底淡化國家銀行角色。 大家會問:點解李克強要搵外援?點解係世銀,唔係其他國際金融組織? 其實,兩個問題答案相近,事關內地領導近年一直有透過智囊機制,參與長遠發展研究主題,偏偏由世銀出任,一,世銀角色之一,一向屬於協助為新興市場推動改革、二,世銀份屬美國系統,中國要做金融大事,搵美國幫手,變相唔俾佢背後搞搞震,中美合作關係之密,可想而知。 三,世銀早前有個叫林毅夫既副行長。 林毅夫背景,毋須重複,早前政治局經濟坐談會,即爆出「底線論」那次,林氏正為坐上客,影響力之高,可想而知。 影響力同功力,其實兩回事,猶記年初,老林仍然高舉中國搞基建無問題,全年增長可過八,同屬坐上客既勵以寧顯得比佢更清醒,更了解問題所在。 改革事關重大,李克強叫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再叫世銀合作,舊年試過一次,背後係反映,李總理經濟大智囊,李偉是也。 李偉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而且確係智囊中既智囊,佢年初提到,改革不進行,經濟無前途,依家到二零二零年,增長平均可保七,細心比較就係克強經濟學路線完全吻合。 內有李偉,外有林毅夫,李氏研究部水平如何,短時間難定結論。講番重點藍圖之一,固然係銀行全面商業化,理解無錯,係國家連重大持股權都交得出市場,希望令銀行走上商業,從而令經濟更走入市場。 但無論係盛傳中既中行,或交行,甚至未來工、建、農通通商業化,名單其次,做唔做到係最大問題。 一,要央行失去財主,肯咩?二,變相令內地財金部委減少權力,肯咩?三,亦係最大問題,十幾年前注資重組,人行或財政部其實係向內銀用發債形式寄帳,壞帳名義上轉移,實際上仍然反映內地資產儲備,為數呢近萬億未解決,未付鈔,何來商業化?? 同樣道理,農地可轉移,說來美好,但共產黨靠農立國,意識形態要掌握得好技巧。 的確,經濟發展到某程度,政治意識形態亦可能要讓路。 但世銀建議會否得到發展研究所批准、以及中央接納,目前言之尚早,因為世銀提出的方案將挑戰中共一直以來的意識形態。 容許內地數億農民,出售自己的農地、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以及整合農

主席報告書

長和業績,誠哥不見我們了。唔想講,唔代表我地唔想聽,事實係更加想!!! 別無他選,唯有從誠哥一直強調既CHAIRMAN STATMENT,字裡行間,如同捕捉聯儲局會後聲明變化一樣,試圖拆解,就且嘗試替他當一次隱形超人!! 過去半年, 集團業務受到不少沖擊, 先有貨櫃碼頭工潮、拆售雍澄軒單位又被證監會叫停、最近更因可能出售百佳, 引來撤資憂慮。 今年三四月的碼頭工潮, 的確打擊本港港口業務, 成為各地之中, 吞吐量唯一倒退地區。 和黃業績報告就明確指出, 與第二季發生的工業行動有關, 拖低葵青貨櫃碼頭的處理量, 而能源及勞工成本增加, 亦拖低港口業務的利潤水平。 樓市個個都關心,翻查一一年全年業績起,唔計今次既三份主席聲明,超人預示樓市前景,非則用上「維持穩健」、就係「平穩」或「健康發展」,去年年底更提及建築成本上升,實質需求持續等等因素。 簡而言之,截至今年三月廿六日為止,李生對樓市係樂觀。 但根據最新一份長實主席聲明,談及樓價後市,卻僅用上四十六字,剔除健康、平穩發展有關前膽性字眼,建築成本,實質需求亦不再提,繼續保留係樓市發展取決房屋政策,並新加入:「集團將配合市況,及房策發展,推展本港地產業務」。 今次簡單講,樓市會點,李先似乎暗示,佢都唔知。但點定義配合房策發展,令人細味!! 前景方面,李先整體一如既往,認為既有風險,但相比三月份預料全球經濟今年將缺乏明確方向,誠哥半年後今日,似乎相對睇好,形容前景字眼上,徹底改成:「如無不利事故,前景可望保持審慎樂觀」。 雖則如此,李嘉誠長實主席聲明,繼續保留年初一句:世界政治經濟瞬息萬變,未來繼續在在不少挑戰之外,和黃主席報告書中,更首度加入佢覺得既不明朗因素,除經濟外,還有「政府政策及規限」!! 短短七個字,所指何處、何地、何等市場、那個政府,盡在不言中了。 如果市場諗既野,係誠哥確實諗緊既,下一樣野就會問,係咪撤資先? 邊會答,仲要白紙黑字!!?但提及海外投資方面,長實主席報告今次所用段句數,最少比上次多左一句,更重要係,段落開宗明首指:「致力鞏固現有業務發展,同時放眼全球投資機遇」,用字上,較之前簡單話將於海本港及海外繼續投資為強,次序亦明顯有別。 更有趣係,李生對海外投資目的,由年初「為股東締造價值增長」,改為今次「以股東利益為依歸」。誠哥同時在和黃報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