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07 起發佈的文章

國策市

尹思哲提到二零零七年,是港股轉為國策市關鍵的一年,從我們每日做的新聞來看,此言非虛。 由七月中突然傳出國家稅務總局指摘「九國企」稅務優惠早已過時、到溫總為直通車降溫,其他在電信、金融銀行、資源商品、房地產市場,幾乎全部都是受「政策市」影響。 上星期就有兩宗國策新聞,對電信同航空業有很大影響。 愈近08奧運,炒作內地3G發牌繼續升溫,任何消息都令市場無限憧憬。 好像上晝內地傳媒先傳出以「國務院批准3G網絡實施方案」為題,報道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實施方案。結果多隻電信,同有3G概念相關電信設備股全線上升。 不過未幾信息產業部就話,投資者錯誤炒作消息,因為國務院通過的,同3G無關,死未!? 仲未夠,到下晝四時左右,新華社又出稿,引述資訊產業部長王旭東話,08年要積極推動電信企業,全業務經營方案,同優化市場競爭結構,真正意咪要落實重組。 一日時間不夠,一個消息已經反轉再反轉,否認又承認,點炒? 但電信業的消息都不及航空股「激」! 距離下個月東航表決俾新加坡航空入股的股東大會愈近,當國航同東航各有打算之際、一直對交易有保留的 軍人董事長 、國航的李家祥,突傳出會升職任民航總局局長。 換言之,他將成為內地航空業發展的決策人。 東航嘗試作最後努力,話國航口口聲聲以一切按上級指示作回應、但不表態,令其他小股東非常迷茫,更形容,國航係「攬局者」,為東航發展帶來壓力。 很多分析員說零八年的國策是需要留意宏調,但加大力度早已是意料中事,真正的黑天鵝,反而是內地政策朝令夕改、糾纏不清的關係,先真正令投資者無所適從。

年度財經風雲人物

圖片
「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於人民。」 「我關心股市發展,更關心股市是否可以健康發展。」 轉眼就到左零七年尾、係時候揭撓我地嘅年度財經風雲財經人物。 依各位投票最高依排名、分別是溫家寶、伯南克及李兆基,其中又以溫家寶佔三成以上,成為我們年度財經人物。 點解呢個選擇咁大路?點解會揀溫總? 相信我地觀眾、都係同亞洲周刊一樣,睇中溫總背後、內地一億三千萬戶嘅股民,佢地亦都直接令到中國股市、喺零六零七年,分別升左一倍三同一倍。 其實,唔止我地觀眾,連國際傳媒都深深體會中國堀起,好似金融時報同經濟學人、在預測零八年大趨勢時候,都不約而同提到中國,其中FT專欄,更以「IT'S RISE IS A GLOBAL GOOD」來形容中國,即是對全人類係一件好事。 單睇下股市市值就知,剩係計上海股市市值就已經超過三萬六千億美元,計堆深圳股市同香港上市嘅國企部分,市值就達到六萬億美元,比起日本股市仲要多出一萬五千億美元。 全球十大市值企業,更有一半係中資公司,無論銀行、保險、電信,都是中資天下。 因此,曾經寫過《 Can Asians Think?》嘅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在他即將出版嘅新書「NEW ASIAN HEMPISPHERE: THE SHIFT OF GLOBAL POWER TO THE EAST」中,已經提出,北京明年首次舉行奧運,將會成為近代史上另一個TURNING POINT,即是零七年是出現世界權力核心轉移的關鍵一年。 其實我地觀眾揀出總理,唔多唔少亦都同佢今年發表嘅言論有關。 溫總今年真係特別多透過外訪,向傳媒傳遞信訊,好似最近到新坡坡外訪,就分別講過內地樓市過熱、油荒、以至深圳銀行限制提款呢啲熱門問題! 但講到對港股影響大,就一定要數溫家寶外訪哈薩克斯坦,因為成架「直通車」就因為咁而要急剎車! 溫總話,港股直通車作出決策前,必須作科學嘅判斷同分析,以作出穩妥嘅決策,避免出現偏差。就係呢幾句話,就成為左港股下半年嘅轉捩點! 其實溫總都唔單係關注股市,今年佢都分別因豬肉價格急升,而去過豬場、又因食水污染,到過太湖。 用番溫總今年三月人大記者會上講話,他滿腦子裏是充滿了憂患。 現任摩根士丹利亞太區主席羅奇,就曾經形容溫家寶已經將個人名譽「押上」在今次宏調上,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意味,

聖誕老人

圖片
兩日前我們提到今年是「No More Santa」。今日是聖誕前夕,不談財經,只想同大家分享一套舊電影。 在聖誕節時的Macy's百貨,一如往常推出聖誕老人活動,由於Kris Kringle表現得非常像真正的聖誕老人,因此廣受紐約是人民愛戴,小朋友均認同Kris是真的聖誕老人。 其實Kris有咁好表現,完全是因為他發自內心。而對手眼見Macy's百貨越來越受歡迎,因此設法陷害Kris。由於Kris真心行善、自命為聖誕老人,希望市民重搭信仰,因此正好成為了陷害他的最好借口: Kris是神經失常,因此自認為聖誕老人應送入精神病院。 不幸地Kris在錄口供時、堅稱自己為聖誕老人,被認定精神失常,因此亦掀起一場是否有真的聖誕老人的法庭戲。 結果是辯護律師找來Kris 收到的五萬多封小朋友來信作為呈堂證供、其中多封信面只是寫上:「寄給聖誕老人」,信件就順利轉交至Kris手上,曲線證明了美國聯邦政府屬下的郵政署,都認定Kris是貨真價實的Santa! 戲中一個高潮是,辯護律師以一張一美元的現鈔,上面印有 "IN GOD WE TRUST"(主內互信)的字句,向法官證明正如上帝也無法以肉眼看見,聖誕老人一樣是肉眼不能看見,但就是老百姓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寄託。 Miracle on 34th Street片中的Kris,因為有感社會人心漸漸被消費慾望所操弄,人的信仰或信念已漸漸喪失,為了重振人心而藉由在Macy's扮演聖誕老人臨時工來傳達聖誕精神。 現代人到底是否仲持有「信念」?我想,在聖誕這類的節日中,其實就是最好的時間,令自己好好反省,到底每日的營營役役,是否是為信念而行?會否就在忙碌之中,更令自己容易失去信念?抑或信念早就拋諸腦後? 即將踏入零八年,希望大家一樣可以與我一樣,能在佳節中更能找出清晰的信念及方向! 聖誕快樂! p.s. Miracle on 34th Street拍於1947年,更成為百大勵志電影之中、排名第九的出色電影。期後有不同翻拍版本,但真本相信全香港都難以找到,上youtube找吧。

No More Santa

圖片
經歷過八月分次按爆煲同信貸危機後,已經有人提出今年是「NO MORE SANTA」,即係話,今年唔見左個聖誕老人。 不過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說,現在才是最需要一個聖誕老人! 單睇下華爾街一班銀行大班,上半年個個原來諗住全年分紅可以更勝二千年,豈料一場次按風暴,個個均好夢成空! 當然並非間間都係咁,睇下你係邊間大行做。高盛可以話係五大行之中,最唔受影響,由於自已沽次按產品賺大錢,每名員工平均獲分三十九萬幾美金花紅。但其他好像在首批次按受害者貝爾斯登打工的、又或者是在按揭資產部門打工的、花紅就肯定凍過水。 其實無被裁走、應該都已經要向聖誕老人道謝! 今期經濟學人都有專文,提到美國人點睇08年前景,同過去幾年樂觀情縮唔同,而家有四分三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而家係「ON THE WRONG TRACK」,即係行錯路。 對布殊政府的信任,更家比二零零一年跌左一半。 有個數字仲驚人,只有唔夠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自己下一代會過得比自己好,即係大部分人,都擔心前景會係愈來愈暗淡! 其實唔使遠,睇下洛杉磯東部安大略市郊就知,近幾個月,不斷有人到處搭帳幕居住,而家己經住了二百幾人,佢地原本都係附近地區的業主,但因為斷供房屋按揭、而被銀行收樓,變成「無腳小鳥」。 雖然布殊簽署左法案,減免同銀行達成債務重組業主的稅務負擔,但由於多達一百八十萬份樓按的息率,明年仍然會大幅標升,預料跟住兩年可能會有五十萬個業主斷供,被銀行收樓,到時又不知有幾多人要搬去帳幕。 加州目前是全美第二個最多人被收樓的州分,平均每八十八戶就有一戶被收樓,你說,美國人怎會不需要聖誕老人! 香港目前的情況好少少,雖然股市近日大跌,但家底厚的人仍然不少,以經濟連續增長十六個季度,通脹又升至九年新高來看,明年理應不需要勒緊褲帶。不過要留意的是,貧富懸殊的差距已經日趨嚴重,到底我們是選擇視而不見,還是肯用心、真的協助他們下一代脫貧,社會是時候作出選擇。

年度財經風雲人物=>(睇右面)

做MoneyCafe以來,每星期都會揀個一周風雲人物,到左年底,又不如試下請大家投下票,揀出一個年度財經風雲人物,而家開始到下星期五(28/12)下午兩點截止,請大家多多支持!

OLPC: 一人一願景

圖片
財爺 上星期的blog,介紹了他的media mentor: Nicholas Negroponte,他在麻省理工MIT的講師。 Nicholas Negroponte最為世人所熟悉的貢獻,當然是他在05年11月,World Summit中首次提出,希望開一部針對開發中國家的學童所設計的100美元筆記薄電腦,之後逐步構思出One Laptop Per Child (OLPC)計劃,並在06年獲得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支持,並宣布和OLPC合作發送技術和資源到指定的學校到落後國家。在07年上半年名為XO-1的OLPC電腦正式面世,可惜價錢與最初構思時侯有出入: 每部賣175美元。 更令計劃前景不明朗的,是當初守應允支持計劃的國家,最終並沒有向OLPC購入電腦,他們反而轉向預載視窗的INTEL及聯想推出的平價(199至299美元)手提電腦市場。 哈佛商學院已決定明年春季,以OLPC作為個案研究。上周出版的研究顯示,OLPC最少在三方面出現顯注弱點: 定價、執行及忽視競爭對手。 1. 定價:很明顯,OLPC的定價策略是典型的ACTION PRICING,即是以一早定出的售價(100美元)作為目標,一切配件均以這個大前題而進行,因此OLPC不會預載價錢昂貴的Window視窗、改為開放源碼,不需繳費的作業系統Red Hat為核心,同時核心處理器選擇以定價比Intel更便宜的AMD。這種傳統的ACTION PRICING的策略,很多時都會運用到一些家電身上(如雪櫃),目標就是要提供更吸引的定價去找買家。但由於XO-1本身需要有多項技術: 包括需要網絡傳送連繫不同電腦、令小朋友可以進行NETWORKING; 同時又要吸引外表令小朋友願意使用; 更重要係,不少貧窮地區根本並無電力供應,在設計電力系統時需要兼顧太陽能發電以及手動發電(以手柄攪動發電、唔知要幾耐先開到機),都增加了成本。 2. 執行:在OLPC提出相關計劃時,本來獲得多個國家答允支持購買電腦,但哈佛提出OLPC只是基於良好意願推行計劃,但就看低了政府官僚主義、以及利益團體的政治干預。由於在第三世界國家,教育不單止需要電腦、同樣欠缺的有教師及學校。同樣的一百美元,到底是買一部XO 電腦、抑或多請一名教師?顯然OLPC的主腦最初未有想到這個問題。 3. 競爭:其實與第二個問題一脈相承。雖然OLPC是非牟利機構,不過由於XO採納了

卓越人格

圖片
九型人格在分析企管人的性格上,的確很有啟發性,日本人由於缺乏安全感,最大慾望是希望得到支援及安全感;英國人是第五類型的思想家,他們心思慎密、做事思前想後,但傾向理想主義;香港人就經常強調要活得有價值,是典型的成就型人格、充滿自信,但又自私自利。 那麼,到底成功的領袖,要具備何種類型的人格? 介紹大家去看Jim Collins的「Good to Great」,書中對十一間跨越優秀(Good)、成就卓越(Great)的企業作出分析,當中例子包括大家熟悉的Fannie Mae、Gillette、Well Fargo、Philip Morris等,並同時以同樣在同一行業的十一間公司作為對照,結果發現,最優秀的管理人,與很多人想像中不同,他們並非魅力型領袖,而是具備謙遜和意志的「第五級經理人」:他們具有雙重人格,平和而執著、謙遜而無畏。 看在75至91年擔任吉列CEO的 Colman Mockler,他總是被人認為彬彬有禮、說話不多,甚至有點性格內向,在酒會上總是不發一言 (應該說他甚少出席這類場合)。Colman在任CEO期間,曾三度被敵意收購,最後一次遇上一間投資公司,以高近四成四溢價,提出全面收購。面對股東紛紛有意投向新買家,Colman未有像收購者想像中般輕易屈服,他以堅定的意志,組織公司上下、向股東推銷即將推出市場的感應剃鬚刀(Mach3),他認定是吉列集團未來的所有希望。結果Colman成功了,而事實證明,支持他的股東、回報是比大市同期高出三倍。 可惜的是,Colman未有親眼看到自己的成功。這個不擅交際的企管人,在91年收到福布斯揀選自己作為封面人物時,豈料數分鐘後就因心臟病發而與世長辭。 同樣堅定的意志,出現在雅培公司的CEO George Cain身上,這個家族出身的企管人,一上任已經發現本身的企業最大問題是源自任人為親,結果他親自改組整個董事會。有幾年在家族的節目聚會上,氣氛都是相當緊張。「對不起,我不得不解僱你,還是再要一塊火雞嗎?」 然而,最後家族還是相當滿意George Cain的表現: 74年至2000年期間,雅培股價跑贏大市四點五倍。 與卓越公司比較的「對照」公司,他們不是沒有輝煌的日子,尤其很多時都是一些成就或領袖型的人格,像一間對照公司「Rubbermaid」的 CEO Stanley Gault,他本身就是一個魅力非凡的領導人,當人家批評他

獨董

看看近年獨董的跳船事件: 海域化工 : 盧永仁 (IT界年輕材俊,之後入左I.T.)、葉維義 (上市公司董事,咁橋本身公司獨董又係許浩明!)、張宇人 (立法會議員) 海域集團 : 李君豪 (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委員) 均來 : 雲大棉 (全國政協)、廖俊寧 (上市公司廖創興執行董事) 慶豐金 : 麥明翰 (前證監會執行董事.....) 個個都大有來頭、就算翻查其他出事上市公司,好似億都、金和,獨董唔係執業會計師、律師,就係大醫生,行出來都是有頭有面,但一遇上上市公司出現問題,動作只得一個,就是跳船,如果單看海域個案,更可以說是「獨董」的災難。 坦白說,沒有理由去懷疑這批獨董的誠信,我亦寧願相信他們真心誠實對待公司業務,不過問題是,對香港大部分上市公司來說,獨立董事即使看到問題,他們的選擇寧願是不說話,或希望公司管理層自己搞掂,絕少要求公司作出反應。 可以先了解一下獨立董事的日常工作: 在一年兩至三次的董事會前,他們收到一大批有關公司業績、財務報表、會務師核數報告等艱澀難讀(不是難懂,但要花上大量精神時間先睇得明)的文件,在董事會上獨董通常是擔演被動的角色,最多做的動作是「點頭」。較有責任感的就會問一、兩業務上問題,已經有大條道理說自己已盡了「盡職審查」的責任。 其實董事會的功能是什麼?選出及委任CEO,監察公司的運作,確保公司帳目清晰,以及不觸犯法例。 當然以上的答案是標準的MODEL ANSWER,但作為一間上市公司的獨董,可以花多少時間及資源去了解公司、然後仲可以做到防範未然?要求每年這些收你十數萬,就孭起咁多責任?,值得嗎? 哈佛的個案研究顯示,現時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董事會,花了九成至九成半的時間在討論及分析公司過去的一年業績上,實際可以制定決策的機會根本唔多。更令人奇怪的是,調查訪問的130間上市公司CEO中,絕大部分CEO均擔心、董事會的獨董根本不理解公司的運作,甚至憂慮他們會不能跟隨公司發展。 吊詭的是,哈佛研究指,其實大部分這些獨董都是靠這群CEO向他們提供資訊,了解公司的運作。一分資料詳盡的業績報告書,固然是鉅細無遺的「大包圍」,不過在獨董「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智識」下,成功的企業個案顯示、其實是更依賴CEO將如何將資訊帶到董事會內討論,再由董事會一致作出未來策略發展,以及如何監察管理層將策略落實,他們反而絕少將時間花費在通過一分往年的業績報告書內。 一個

蜜月期

圖片
傳統智慧話,新嘅行政人員上台頭三個月、都係HONEYMOON蜜月期,因為為免影響軍心,即使係有咩大動作要做,都會等蜜月期過後,先至會進行。 不過對於只係上任兩日嘅花旗行政總裁「潘迪特」嚟講,呢個講法肯定唔合適。 呢位華爾街最矚目新星、係前大摩總裁,到花旗上任只有半年時間,一來到已經新官上任三把火,兩日來,有三項動作非常引人注意: 第1日--話要為集團「瘦身」 第2日--要求同前總裁普林斯關係密切的COO提早退休 第2日--效法滙豐、將七個相關SIV投資組合注入資產負債表 SIV的決定相當矚目,因為花旗於第三季業績都仲講無意拯救SIV,原因是花旗截至九月底、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只有百分之七點三,如果計埋今次「食左」呢幾間SIV,會令一級資本充足比率再下跌十六點子,離目標百分之7.5愈來愈遠。 但凡事均有兩面,新官上場雖然大壓力,不過亦勝在無包袱,因可以將所有責任推卸比前一任。 好似SIV、裁員這等「DIRTY WORK」固然唔怕做,就算係減少派息呢啲咁唔得人心做法,亦都可以以「撥亂反正」做借口。 又突然想起,早半年普林斯一直好抗拒將花旗拆骨,現在到潘迪特上場,華爾街日報已經提出,指潘迪特一向都不是很BUY 「FINANCIAL SUPERMARKET」的方向,面對花旗今年以來股價下跌四成四,現在好大機會將花旗一拆四、成為美國零售銀行、海外零售銀行、投資銀行同證券業務,估計可以令估值提高一成六至三成二。 無論如何,花旗即使冒被調低評級的風險,讓市場知道最大的黑洞到底有多大,讓危機不再蔓延,金融機構肯展開自救,滙豐又一次成了好的榜讓。 而家最「頭癢」反而輪到PAULSON,因為他提出的「SUPERFUND」,連最大發起人花旗現在都唔使救,真係分分鐘變成爛尾收場!

紅樓夢

圖片
小時候,老師跟我說,六十年代,毛澤東提出了一個重要論斷,他說:"《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就因為這一句,我看過了,但我未有看完整全套「紅樓夢」,初看的時,最大感覺是曹雪芹筆下創造的兩個人物:「賈寶玉」對愛情痴纏,「林黛玉」柔弱清麗。 還有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名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是文章",真的有意思。 近年,《紅樓夢》變成不少大學教材,其中嶺南大學研究成會計教材,角色之一「鳳姐」王熙鳳在管理及理財方法,原來有很多地方值得參考。如她明白到寫帳目跟做收銀的,不可以是同一個人,以避免有人造假帳。 另外,中大理大亦提出《紅樓夢》具備「柔性管理」的智慧。成為不少要同女性共事的人讀本。 綜合來說,紅樓夢,包涵組織學,理財環管理學同柔性管理學。 《紅樓夢》角色中體現開源節流,果決而不講情面,深謀遠慮,富有危機意識等等。 《紅樓夢》內名句不少,就等下周一施永青同大家一齊體現如何在商場中實踐。

直升機

圖片
到底點解讀今次多國央行聯手救市?市場反應又點解咁負面? 聯儲局一直希望透過增加市場資金,令銀行可以透過貼現窗機制,借入資金紓緩銀根短缺。 但三個月下來,肯到DISCOUNT WINDOW借錢的銀行,只有小猫三數隻,原因除左係要比「懲罰性」貼現窗利率外,最大件事係: 「stigma」(即銀行唔想個名見光,因為一見光即死!) 顯然今次係「對症下藥」,拍賣短期信貸的安排,銀行可以唔需要披露借款人身分,針對到目前貼現窗機制嘅漏洞,令銀行可以喺唔使冒破壞聲譽嘅情況下、更放心去借入資金。 金融時報就提出,聯手干預係令市場確信,央行係有決心恢復市場信心、「資金」繼續會由「helicopters」從天而降。 聯儲局自己就話,唔使公開身分係措施並非針對個別銀行。 但有幾個問題係市場唔理解?聯儲局點解唔係議息聲明同時、公布聯手措施? 金融時報較為公道,指聯儲局嘅對外溝通係「一團糟」,不過至少係針對到問題核心。 既然分析認為措施有效、同有誠意嘅對策。咁市場點解反應又咁負面? 其實唔係無效,最重要的利率指標,3個月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RO,由5厘2水平,一度回落到4厘88,而反映亞太區債券市場風險指數,亦由十一年高位回落。 Money Market vs Stock Market 有基金經理就解釋,股市跌,係因為市場仍然集中睇不明朗因素。 當然又數諸陰謀論:一方面涉及的注資金額,無911事件後咁多,亦有分析指,有能力處理次按嘅金融機構已經一早處理左,而聯儲局將首批貸款拍賣日期定在二十日,可能反映監管機構睇到有中小型機構會出事,所以用埋不記名政策。

好戲在後頭(+後記)

圖片
先睇下標題: 「聯儲局拒絕恐慌,但市場就非常恐慌。」(The Federal Reserve refused to panic. Markets did instead.)--FT LEX 「沽空伯南克到此為止」(So much for the Bernanke put.)--FT 「聯儲局很懷疑有無衰退」(Fed Skeptical of Recession.)--BLOOMBERG 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減息四分一厘,不過就無好似市場估計咁,大幅調低貼現率半厘,而聲明亦無明確提出,係咪會持續減息。 歐美幾分大報,都以市場失望為題,報道美國減息4分一厘。 不過可能好戲在後頭,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因應市場反應,聯儲局最快星期3公布新方案解決市場短期資金緊張問題。 包括傾向採用新嘅流動資金機制,透過拍賣形式,直接向金融機構注入大量短期信貸、運作模式同歐洲央行用緊嘅相似。 聯儲局有3個主要方案,第1係再減貼現率,第2係向市場提供特別長期貸款,另外會再放寬拆借市場抵押品要求。 次按危機後,聯儲局已經先後減息一厘,但WSJ話今次減息,無論貸款人,同金融機構受惠都唔大。 因為銀行短期資金,同大多數消費貸款款都係同倫敦同業拆息掛勾。 目前3個月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息高企喺5厘樓上,但同期美國國庫券息率唔使3厘。點解決拆息高企,就係今次信貸危機係咪可以舒緩的關鍵 有分析指,如果拆息回落,次按相關嘅商業票據市場訂價機制有望回復正常,到時金融市場先會較樂觀。 到底聯儲局係掌握唔到形勢,定係蓄意表現有信心解決次接問題?三招又係咪可以救到市,好戲在後頭... ################################# 後記: 話口未完, 聯儲局 居然連同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英倫銀行,推出Term Auction Facility (TAF),就是由聯儲局做頭、向全世界央行提供美元資金,而且仲會係長期措施。聯儲局自己就話,透過TAF,可以直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成效亦會比公開市場操作好。 今鋪果然有後著,又比伯南克玩多一轉.....

次按源頭與自救

圖片
李兆富引述了一條77年來已經存在的法例,叫 CRA (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就是次按源頭。 法例是要求銀行不能歧視有色人種或者低下階層,當然銀行可以唔理呢條法例,不過如果唔跟隨,全個聯儲局上下,以及聯邦存款保險機構,都會特別針對這些銀行的收購合併。銀行為左多一事不少一事,唯有迫著將部分貸款集中在這批質素較差的按揭貸款人身上,結果又是另一個官逼出來的後遺症。 印象中,包括滙豐在內的金融機構,也吃過CRA的苦頭,當年就是有社區組織、入稟法院,指滙豐以歧視貧窮居民的利率借貸,令他們要支付更高利率。由於社區來勢洶洶,滙豐當然逼於就範。 當然,「牛唔飲水、點撳得牛頭低」,銀行期後肯定係見到次按利潤可觀,先至瞓身去做。 說回今次聯儲局減息早已是市場預計之內,問題是,減息夠唔夠? 華爾街日報訪問了五十多個分析員,全部都認同,聯儲局需要做啲嘢,包括要清晰詮釋貨幣政策。而佢地對經濟衰退的睇法,亦增加至三成八,係三年來最高水平。 面對聯儲局官員猶豫不決,加上超級基金遠水救唔到近火,金融機構要全面自救。靠嘅係三招:自我注資、搵人注資,仲有賣資產。 無滙豐咁高資本充足比率,擁有最多結構投資公司嘅花旗,就透過出售資產減持SIV,將部分結構投資公司股權、以市價發行比小型投資者,甚至容許部分SIV持有人、直接對換資產,令花旗可以喺兩個月內,大幅減少左總值一百五十億 美元嘅結構投資公司。 賣資產可以救得一時,不過代價可能係帳面要錄得虧損。 搵買家注資代價可能唔使咁大,瑞銀就喺公布為次按撇帳一百億美金同時,引入新加坡投資公司,同中東投資者入股。結果又成功沖淡利淡消息。 見到市場反應咁好,連一直受次按困撓嘅全球最大債券保險公司MBIA,亦獲私募基金「華平」,注資買入總值10億美元股分。 有分析已經指出,今次花旗減持SIV規模,以及其他金融機構注資行動,將有利紓緩「超級基金」嘅集資壓力。 不過金融時報評論話,投資者唔適宜太過樂觀,因為九十年代日本泡沬爆破,銀行初期嘅壞帳都以為係小數目,點知最後發現原來係無底深潭,投資者最終亦信心儘失,結果調整期就長達十數年。

不是唱淡

圖片
樓盤傳真完成了十三年來、首次舉行的研討會,與會者的反應遠較我們預期更熱烈。 個半小時的研討會,中間居然僅有數個參與的觀眾離場,絕大部分參與者都是由頭坐到尾,連大家都很熟悉的炒家如「白旋風」陳清白、以及黎汝遠均坐到尾,相信都不枉樓盤傳真的同事花了咁多心機,亦值得全組同事鼎力支持(大部分人由中午企至節目完結,什至無中午飯開,辛苦晒!)。 正如兩位主持一開首講,有線的樓盤節目以至樓市新聞,過去幾年都被外界指我們成日唱淡。或許可以套用林靜雯李小慧的說法,其實是我們希望提醒買家要審慎,不要盲目入市、要量力而為。 不過綜合發展商與及代理、特別是施老闆的看法,都估算樓價有兩三成升幅,就算「更熊」的人都不會感受不到樓市近日升溫的「熱力」。 現實是,大家每日出入自己的屋苑(特別是假日),都有大量準買家同代理睇樓,平日早已關門大吉的代理行,又開始重新開業,一條街有三、四間中原美聯絕非怪事。 當然,各行各業直接均受惠樓市「回春」,裝修、建築、傢俬、設計、廚具、甚至貴價的汽車、影音器材都賣到成行成市。這情況與股市暢旺下,只帶旺飲食行業似乎復蘇是來得更全面。 很多人都將中原城市指數離九七年高峰仍有三成差距,不過現實是,港島的豪宅開價早已超越九七,就算是樓齡三十多年的太古城,樓價一樣迫近九七年水平。但大家不要忘記,太古城比起九七年,樓齡是「大」了十年,扣除折舊因素,我相信樓價實際唔會相差好遠。 這方面在新盤的定價尤其明顯,從以往比二手有折讓,到今時今日,與二手樓價足足有溢價三、四成。可能這就是發展商所講:「大家都望新盤有溢價,唔好期望可以用二、三千蚊買到新盤。」 上次我們已經提過,樓市目前利好因素已經形成,關鍵之一是「第三代人」對樓市的預期,因為這批年青一族,出道以來從未經歷過樓價急升下、自己仍然是「無殼蝸牛」的徬徨心情。不過經過近日各界「大合唱」下,他們已開始醒覺業主不斷出現反價的現像,如果他們對樓市的預期一旦改變,追價的意慾可以相當強烈,結果可能又會推高樓價到更高水平。 施老闆比過一個貼士給準買家,就是農曆年前樓市難免陷於拉鋁,買家不能適應業主反價幅度,令成交減少,直至農曆年後當大家雙糧花紅齊出,又會形成新一輪購買力。因此呢個幾月,可能係給準買家、以合理價錢買樓的最後機會。 臨尾都做下宣傳,未有出席星期日樓盤傳真的觀眾,請留意周末財經資率台播出的樓盤傳真,我們會剪輯精華片段,讓大家都一睹當

父傳子

圖片
香港商界有唔少父子情仇,好似誠哥父子、彤叔父子,反而外國例子其實都唔多,因為一來唔興世襲,多數企業都係專業行政人員管理,唯一少數諗到係新聞集團梅鐸父子,包括兩兄弟Lachlan及James。 最新動向係老梅鐸提升自己嘅細仔、JAMES MURDOCH阿杰志梅鐸,由英國嘅SKY TV,過檔番去總部新聞集團,營運歐洲同亞洲嘅業務。杰志梅鐸將會主力參與STAR TV衛視集團,國際新聞集團以及意大利SKY TV,呢三個都係新聞集團內部最灸手可熱嘅明日之星。 至於老梅鐸而家在英國SKYTV的非執行主席職位,亦都由杰志梅鐸出任。咁嘅部署,好明顯係為杰志梅鐸成為接班人鋪路。 杰志梅鐸在喺SKY TV四年來,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不單止取代VIRGIN MEDIA成為收費電視一哥,仲取得一百萬名客戶,而且成功整合了電信,通過BUNDLE一齊銷售。而杰志梅鐸亦展露了他敢言的作風,經常批評英國的廣播政策,以及公開批評BBC守舊。 面對下星期四瓊斯公司即將通過新聞集團的收購,梅鐸亦對道瓊斯公司「開刀」,現任道瓊斯公司總裁贊諾內,亦在星期五同一日宣布離職,正式象征呢分百年老報,由新聞集團嘅管理層接手。 贊諾內只係做左兩年嘅CEO,佢自己講,今次離職雖然係自己決定,不過都難免都感到悲衰,他在接受自己分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話自己一向都係做開上市公司嘅CEO、唔不習慣要轉去做一個部門主管,言下之意,似乎都是在壓力之下離職。 因此有分析家指,今次梅鐸只係為道瓊斯公司一系列人事變動嘅第一步,包括屬下嘅華爾街日報、財經雜誌BARRON'S,同埋道瓊斯通訊社,都會係下一個調整對象,以老梅鐸事事愛親為來看,這段報業風雲仍然有排玩。 因此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杰志梅鐸今次由英國BSKYB,轉戰歐洲及亞洲市場,仍然不願意回紐約總部,就是避免「與老父同桌」,以免重蹈大佬的命運,最終要避走澳洲。如果新的市場做得成功,相信真的假以時日,亦可以取代梅鐸太太「鄧文迪」,成為真正的Empire of the son。

少談政治

圖片
孫柏文以選舉為題,即時有網友寄來電郵,提醒我們要多提經濟、少談政治,以免成為政治平台。 很多謝大家的提醒,當然我們亦不希望佔左「香港刺針」的地盤,但都想解釋一下政制與經濟的一些看法。 先問各位,自由經濟的精粹是什麼?活躍的金融市場?龐大的資金流動? 我們認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合約精神」。只有產權清楚界定,人作為「經濟動物」,先有最大動機去賺錢。 重讀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書中提出,在中央計劃經濟中,一定有特定的權力架構,決定資源分配,這些計劃者,永遠都是仗賴一些不充分的資訊和價格需求來作出分配,結果必然是資源浪費,有需要者永遠得不到所需,而擁有權力的人,就永遠在浪費珍貴的資源。 因此,海耶克認為,最有效的資源分配,就只有經自由市場上的價格機制進行調整。 在海耶克眼中,極權主義的獨裁者,會以社會公義為名,對市場進行大量干預及管制,最終導致公民失去政治上、以及經濟上的自由。 民主制度就是容許每個選民,跟據候選人作出的承諾,投下最合符自己利益的一票,當中就是包括了「政治上」、以及「經濟上」的自由。而能夠保證產權不被侵犯,就是由每個選民通過自己的選票、揀選出來的政府。 李兆富說,海耶克反對的,不只是極權主義,對於完全的民粹主義,海耶克一樣心痛惡絕。 所以民主在不少地方都有失敗例子,中國當然最愛數出台灣,而遠至拉丁美州、南美一樣有由民主選舉變成民粹主義的混亂局面。 但我們一樣看到在委內瑞拉,民主制度成功扭轉了查維斯原本意圖「千秋萬世」、將總統變成終身制的議案。 因此,民主不是要選出最理想的人選,而是要有機制,令腐化的領袖在選票的洗禮下,和平地轉移權力。 我們不希望鼓吹什麼的政治立場,或是撐什麼黨派,我們希望有的、是制度。 不錯,現在我們有很好的行政部門,但誰人能保證五年後,又有另一個不尊重私有產權、不尊重法治、對市場作出糟蹋的政府?沒有一個由選民可以決定的民選機制,我們只有步向奴役之路。 其實最不公平的是特首曾蔭權,因為現在如果香港有民主制度,肯定大部分選民都會投他一票,得票率絕不會低於現在的小圈子選舉。 泛民特別是民主派,完全不思進取,終日只懂作反對派,試問又怎叫人放心投票贊成他們執政? 中國:不民主的自由市場 到底中國係咪民主的「反證」?我們明白,中國雖然實行社會主義經濟,但經濟一樣有快速增長,甚至超越很多已發展國家。 其實有不少分析已經指出,中國人擁有的經濟

號外

不得不出號外! 本台攝影師,採訪尖沙咀一宗夜總會傷人案時遇到襲擊,遇襲的攝影師一度昏迷,目前受傷留院,情況穩定。 警方當場拘捕一個三十五歲的男人,他獲准以一千蚊保釋。 事發在凌晨十二點左右,位於尖東「加連威老道」九十六號一間夜總會發生襲擊案,記者進行採訪,一名男人企圖阻止記者拍攝,並襲擊本台攝影師。 有線新聞認為,記者採訪期間,受到暴力襲擊,絕對不可接受,促請警方採取適當行動,記者協會譴責事件,認為警方要嚴懲使用暴力的人。 使用暴力,對社會安全構成壓力,希望警方正視傳媒為了公眾,進行採訪,必要嚴懲透過暴力,影響新聞自由的暴力者。 還記得在去年七月,新世界傳動網旗下多家分店被人淋紅油事件,之後新世界總部大廈被人駕私家車撞毁,事件無涉及人命受傷,當時警方效率非常快,當時警務處長鄧竟成更形容案件「非常嚴重」,是挑戰香港的法律及治安,警方隨即展開大規模調查,高調搜查多家娛樂場所,接見六百人,拘捕數十人,真希望警方會同樣重視我們傳媒的安危。 作為小小的傳媒人,希望警方正視,亦希望市民大眾,網友朋友,其他傳媒工作者,可以留言,簽名支持我們強烈反對暴力,保障傳媒採訪的人生安全。

貨幣戰爭

圖片
繼佛羅里達後,另一個「淪陷」的縣政府,很可能是聞名已久、加州的ORANGE COUNTY (即迪士尼所在地)。 「奧蘭治」政府在九四年時候,因為以政府的儲備,對賭利率走勢,買入一批長期利率衍生證券。同其他投資初哥樣,初期有理想回報,不過好快就由賺變成蝕,最後更因為押錯注,「埋單」虧損左十六億美元,令「奧蘭治」成為近代史上首個破產的政府。 事隔十三年,「奧蘭治」政府再發現有兩成資金係放在結構投資工具公司SIV身上,呢批總值四億六千萬美元投資,很可能會被穆迪調低信貸評級。(事後發現,原來奧蘭治落重注的,正是渣打個隻SIV Whistlejacket,三個月唔見資產值四成!!!) 佛羅里達及奧蘭治的事件,已經反映信貸危機由金融機構,蔓延至一般民生生活上。試想想,持有美元資產的美國人,過去半世紀堪稱全球最強的儲備貨幣,在零二年見頂後,居然累積眨值了24%,難怪一般民眾今年感恩假期寧願留在本土,不到外地旅遊。 經濟學人今期就是以一美元鈔票上的華盛頓,揸著架失事飛機就來墜地來做封面,認為美元已經失控,美國經濟已經有半隻腳陷入衰退。 想介紹一本由旅美學者「宋鴻兵」編著的經濟史書藉「 貨幣戰爭 」。書中的觀點很具爭議性,特別是對美元的預測。 書中預言由於美元的發行過量,未來美元會劇烈貶值,而黃金價格會急速上升。因而中國「未來的應對策略」應是把人民幣與黃金掛鉤,大有大國堀起的意味。(取代美元?) 其實書中仲有很多爭議話題,包括大多數美國總統遇刺,都是與國際銀行陰謀有關,甚至很多戰爭、經濟衰退都是由銀行所策劃,很有「幕後玩家」的意味。 到底美元係咪陷入失控,當然我們無能力以「陰謀論」去解釋,不過金融時報LEX有個角度,都值得大家參考。 LEX提出,由於亞洲貨幣仍然是以固定或半固定匯率居多,因此呢幾年美元眨值,實際上吸收得最多的,是由歐洲貨幣「一力承擔」。 但最近歐洲利率前景,已經變得不明朗,最少英倫銀行已經多次傳出會減息,以目前美元一面倒唱淡的情況,一旦歐洲利率真的出現逆轉,大手沽空美元的投資者,分分鐘會出現為數不少的平倉買盤。加上美元仍然佔左主要儲備貨幣八成比重,以近日歐洲資金流入美國買樓買資產的趨勢,實在要小心為上。

旺過九七

圖片
呢幾個星期,不同時間睇到不同分析,主角都是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先有張士佳以移動平均線的技術分析,認為指數已經突破零三年以來的走勢。 而瑞銀王震宇,亦以香港、九龍、新界東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做分析,認為三者都已經突破左零三年以來指數的阻力位,只係差一個新界西,之後樓價就有力向上反彈五成,即是說,樓價可望在兩年內重上九七年歷史水平。 到底係大好友啱,定係樓市又見小陽春,暫時人言人殊,不過肯定見到的,是最近代理做到無停手,口頭禪是「旺過97」。 聽落好誇張,睇下數字。 11月土地註冊處,錄得超過1萬7千宗物業成交,總值768億幾,創咗97年7月以來新高。 唔止代理猛落嘴頭,唱好個市,大行都加入。 花旗話,預今年內(即係一個月???),樓價會再升百分之五至七,出年會再嚟過,仲勁,估佢升兩成至兩成半。 睇得咁好,係因為樓價首次掂番98年5月以嚟嘅歷史高位,其中反映炒家「摸貨」嘅確認人成交更加勁升四成,反映多咗投資者入市,可以推動樓價繼續升咁話。 瑞銀睇得仲好,佢哋預測,按揭利率會進一步回落到四點二五厘,仲有負利率,加上有龐大嘅內地資金流入,樓市無可能會差,佢地維持出年樓價要升四成嘅預測。 在一片唱好樓市聲之中,業主當然第一個「沖昏頭腦」,反價、封盤,有幾牛睇幾牛,這亦很難怪,大大話話都等左好幾年嘛! 當然基本因素大家都識睇,減息負利率,資產升值,加人工,供付比率高,存貨減少,供應斷層,很來有很多很多唱好理由,但係咪足夠引發購買力? 我們認為,最關鍵其實是心理預期,實際上亦是近年主導樓價的最重要因素,特別是三、四十歲的一代(第三/四代人?),他們一踏出社會,不久就經歷了九七金融風暴的經歷,他們很怕再次踏入樓市陷阱,多年來寧願將資金投入股票市場(當然賺個不亦樂乎),也不肯買樓,寧願租樓住,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買樓將大部分資金鎖死並不化算。要怎樣改變這群人的看法,由租轉買,先是樓市係咪漸入直路的關鍵!

搭完沉船再炒車,火車會唔會出軌....

圖片
十一月分的跌市,與八月分時比較,的確跌得更全面,而且調整幅度也有兩成以上。更重要的是,由舊年開始的新股神話,一下子就被打破。 散戶過去年幾都是滿懷希望抽新股,擔心的只有自已抽唔到,從來不會想到新股首日就會跌穿招股價。今年以來,新股首日平均升幅都有三成。 但有富豪效應,中外運航運上市以來,累積跌近兩成,亦有多名基礎投資者入股,重汽亦潛水。 兩隻加埋,以公開招股分配股數計,全港散股帳面蝕過12億幾。可以歸咎係市況差,但有無諗過,新股係咪真係「平」? 睇下,中外運航運上限定價,預測市盈率14倍,貴過一樣做乾散貨嘅太平洋航運。 同樣係重型汽車,重汽市盈率,亦高過宿敵濰柴。以重汽上市價計,相當於出年預測市盈率近19倍,比同濰柴唔夠14倍貴。 一度被指年底新股鐵3角,中海運航運,重汽,同中鐵,頭兩回合同樣敗北,凍結資金超過3千7百億的中鐵,H股市盈率貴過A股。 最好比較當然是同中交建比,大和話,中鐵淨利潤率得百分之2,比中交建百分之4.5低,計埋市盈率,中鐵是,比全球同行30倍低,不過同中交建比49倍又平一些,因此計埋利潤率,有分析員同我地講,中鐵應該比中交建有一成折讓,即係合理價大約係6.75元,似乎仲有水位。 我反而想提,當阿里巴巴上市之際,人人話一百倍市盈率貴,點知上市即日仲要升至近二百倍,不過就係獨特商業模式,加上中國式的「注資慨念」(老實說,我又不信會咁快注資,阿里媽媽本身獨立上市可能仲可信。),阿里巴巴反而重上高位。到底點先叫做「貴」,其實要有比較先可以認清真相。

佛羅里達

連學校退休基金、地方政府都放心擺錢落去的基金,理論上應是最安全的資產。 不過佛羅里達州政府委員會、管理的一個基金,由於過去兩個星期、被贖回超過一百億美元,決定暫停比投資者贖回。 點解投資者咁緊張?原因係呢個規模達到一千八百六十億美元基金,原來相當「狼死」,其中有二十三億美元、就係投放同次按相關資產,仲要係唔高風險都唔買,看看名單: 有兩間「SIV」、私募基金KKR發行資產抵押票據,仲有係大跌價的COUNTRYWIDE證券。 由於這些資產價格部分已經大跌四成,唔少仲被調低信貸評級,令呢批投資不再符合退休基金投資準則,結果觸發大規模贖回。 金融時報話,事件反映次按已影響到實質經濟體系,而事件亦可能會影響部分學校同州政府,不能夠發放薪酬同履行合約責任,有學校更要安排銀行短期緊急貸款,應付資金需求。 面對次按由銀行體系蔓延至實質經濟,今個星期無論聯儲局及白宮似乎都改變了對策,英國金融時報就以「聯儲局消除減息障礙」為題,報道伯南克講話,因為伯南克與副主席科恩,一齊出手。上集先由科恩主講,伯南克再講埋續集,令市場相信聯儲局勢必減息。 而面對事態嚴重,財長保爾森亦迫令花旗,富國、以及countrywide一齊出手,希望儘快提出一個方案,協助次按貸款人重組貸款,方案包括凍結次按貸款利率。 到底事件係咪真係去到隧道盡頭,還是另一個黑洞的開端?經濟學人似乎就未算太樂觀,今期就是以美元失控、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作為封面故事,看來佛羅里達的故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