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2013

寫BLOG 有個好處,就係可以定時定候,睇番自己 往昔觀點 。 在2011年12月31日,當日寫上: 「作為投資者,今年唔值得留戀,凡事從好方面諗,今年實在太差,出年未必唔好。 但從另一角度想,西方衰夠,意想不到既震撼事件,可能喺東方發生。 中國概念硬著陸,印度潛在火山爆發,仲有再融資高峰期,債券供應大增,企業要高息發債,西方經濟唔得,結果出事唔會係歐洲,而係亞洲。」 不敢說預測,但「東方」的確是有意想不到的風險! 2012年,有歐債、有懸崖,問題未完全解決,但末日總算過咗。 今天,向2012說再見,即將倒數迎來2013,但現實係,倒數既可以充滿期盼,倒數更可以滿載憂慮、同恐慌。 金融市場經歷呢三百六十五日,與其說經歷波折,倒不如話係順風順水。 港股升兩成幾,人人話炒股唔炒市,但一年有兩成幾回報,就算炒市,約翰保爾森如果一年前單炒港股,已經咸魚翻生!!! 同樣,中國話怕硬著陸,依家又被冠為全球最高增長概念市場。希臘債券回報跑贏全球;歐洲依家已經憧憬復甦; 美國?邊有事!2012年再次印證,跌市無需害怕,萬大事有央行保護。 踏入2013又會點?喺歐洲信貸危機轉穩,同央行繼續無限量寬鬆情況下,全球會進入「危機後」嘅第一年。 分析普遍建議將錢「由債轉股」,確保投資跑贏通脹。 咁買邊度好?自從11月底、跑贏美股表現以嚟,歐洲股市今年回報超過1成3。 有管理家族資產嘅基金經理話,連續4年跑輸,歐洲單係追落後已經有好大空間,出年繼續有得炒。 新興國家又點呢﹖金磚國當中,雖然中國無出現傳說中的「硬著陸」,但巴西嘅經濟增長放緩咗。 令人擔心嘅仲有印度。面對高通脹、低增長,但政府毫無對策。 展望將來,睇吓金融時報嘅專欄作家點預言2013。 幾時加息?出年未必會。 四大央行政策已經係極之寬鬆,但係喺加息前,應該要先壓縮資產負債表。 美國經濟又點?好轉係市場共識,但受財赤、出口轉弱,同樓市緩慢復蘇困擾,出年增長最多得百分之2。 的而且確,環顧今年一眾預測,有別過去兩年,今年只有憧憬,沒有恐懼。 由街市到半山、由中國到南美,市場上、中、下層不同持份者,主題係明年升幾多?所謂主題風險,老實,已經懶得想,或者數不到!!! 即將踏入新一年,掃興無謂,市的確可以升到你唔信,因為市場雖然人為因素主導,但市場亦離唔開

日圓貨幣戰

圖片
大約一個月前,英倫銀行行長默文金真情對話,揚言明年大事不妙,貨幣戰爭勢將爆發。 當時,大家覺得係老人家吹水,誰不知,成為最快兌現既預言。 被形容為近年日本政壇最成功人為影響匯市,未上任已經先向央行施壓、再提出日圓具體目標,甚至話唔需要理會政府既債務上限。 安倍晉三患上貨幣貶值瘋狂症,一時間佢成為全球貨幣走勢預測最準既人物。 日圓貶值似乎大勢已成,評論同媒體已經認定,所謂貨幣戰,已經爆發。 彭博同華爾街日報觀點截然不同,前者話,區內貨幣已經馬首是瞻於中國,反之華爾街日報唔排除,區內貨幣會鬥貶!! 中環人話,依家暫時處於日圓貶值既密月期,真章未見。 舉個例,日圓兌美金九月底以嚟貶值近一成,但美國同日本兩年期債息差,僅僅擴闊二點子,到十七點子。 即係,市場根本未有真正反應!!! 對沖基金絕對唔傻,佢地單邊大手造淡日圓可能有一定把握,如果假設日圓已經確認貶值,咩位唔知,但區內貨幣有無誘因貶?似乎值得探討!! 的確,傳統想法係維持出口競爭力,貶係必然。但區內經濟體有另一個考慮,就係本身外資持有債務既水平。 九七,九八亞洲金融風暴,外資持有債務比重多之餘,因為貨幣跌,資金急速外流,終於出事。依家,無論南韓、印尼、甚至中國,外資持有債務比重還較當年多,如果跟日本癲,人貶兩成,你又貶兩成,屆時資金就有可能外流,導致出現CAPITAL FLIGHT!!! 況且,干預阻止升值,區內央行經驗豐富,但實效有限,反過來更浪廢儲備。同一時間,區內新形勢係,南韓同中國眼中,日圓等同「日本遊船」遲早完,佢地亦受夠美國也文也武,中,韓之間,唔排除更有誘因,提升本國貨幣地位,盡快填補日本缺口。 的確,中國怕出口競爭力受影響,但今年幾難捱,我國貨幣照升可也。西方媒體或者高估貨幣對中國外貿影響,如果留意,中國同鄰國通通可以人民幣結算,同伊朗更以物易物,日圓貶值,對陳德銘嚟講,WHO CARE? 人仔升值,更叫人意外係,臨近年底資本帳開放頻頻。 前海項目從來無需要認真,極其量只係城鎮化既一種,但前海製造一個跨境人民幣業務,資本帳開放既借口,亦變相令振英特首如獲送大禮!! 咩係前海企業,其實任內地點介定。目前,內地官方借貸指標利率近六厘,相反香港,人仔定存三厘成本,俾盡銀行賺兩厘息差,香港人民幣利率仍然較低,內地企業在港人民幣貸款需求,幾乎肯定

秋後算帳

為2012年作結,很多時我們傾向以結果來衡量預測過程。 舉例來說﹐在2011年年底﹐商品大王Jim Rogers就對前景擔心得不得了。 佢認為應要沽空全世界的股市。 結果......也不用多說。 當時羅杰斯說﹐新興市場同歐洲都經歷不少困難。結果新興市場型基金 ETF今年上漲14.7%,德國股市升幅更達三成。 但羅杰斯不同意自己"預測錯誤"的判斷。 我們也不同意這種「秋後算帳」,至少看來羅杰斯是前後一致。他對2013年仍堅持悲觀預測。11月9日接受CNN採訪時﹐他說未來兩年大多數金融市場都將經歷動盪和麻煩。 做分析預測,往往看的是基本因素,2012年年初,幾乎無不估計「Grexit」,即是希臘肯定一致預期要脫離歐元區。 同樣,2012年年中,說中國硬著陸,相信的、大有人在。 好像黃金戰士潘國光所言,做推測時只能靠自己手頭資料作分析、做研究,當時認為是基本因素轉壞,不知道,就是中央銀行可以如此明目張膽救市己矣。 投資101首個戒條不是說,不要與央行對著幹? 反而一個克魯明、就引起更多爭議話題。 經濟學界幾年嚟一直有個話題,就係諾貝爾經濟學獎。 佢地論盡各得主,幾乎一致認為,最意外獲獎,又最不實至名歸既得獎人係克魯明!! 美國媒體對克魯明不單止越嚟越唔重視,仲群起攻之。 看美國多份大報,主流財經媒體,只係稱克氏為專欄作家,美國人對佢既地位認同有幾高,已經盡在不言中。 電視主播報章撰文彈佢,經濟專欄寫手反駁佢。 鬧爆克魯明,最先起因係佢個幾月前,振振有詞話財赤懸崖毋須理會,否則被用作借口落實加稅,美國經濟從此完蛋。 克魯明為凱思斯主義復辟意圖明顯,但四年幾前,佢仲為過奧巴馬拉票,依家反轉豬肚倒米,先激起首輪批鬥魯明潮!! 克魯明眼中,債台高築絕非問題,美國缺乏增長動力,至係最大問題。 或者大家可能唔記得,克魯明當年研究新興市場,撰寫有關亞洲金融風暴既連載文章,當年佢正正提到,危機既形成,背後就係大量債務造成!!! 如果克氏今日既判斷正確,或者佢要收回十幾年前既分析!! 財赤懸崖言論惹火之外,克魯明不旦無檢點,反過來火上加油,四處撥火頭,最近一堆新火頭係專欄之中,公然否定無限量寬會引發通脹。 結果批鬥魯明潮亦正式啟動第二波。 有經濟專欄寫手更索性問道:「魯明,

搞事基金

圖片
2012年,全球水浸,想搵雙位數回報? 一般嘅對沖基金原來做唔到。 有研究機構統計,截至11月底,對沖基金平均回報,只得百分之4點9。 不旦跑輸道指百分之七升幅,拍埋恒指升22%,德國DAX升三成,真係無臉! 想跑得贏大市?佢幫到你。 由DAN LOEB「勒布」管理嘅「THIRD POINT」,呢間總部喺紐約、資產值超過100億美元嘅基金,憑住獨到眼光,今年嚟累積回報升2成。 3月底希臘削債,主流意見擔心削債陸續有嚟,但「勒布」反其道而行,趁低吸納,累積買咗5億美元希臘國債。 結果係歐央行出口術、話就話無限量買債,但一毫子都無駛過,債務危機嘅憂慮就一掃而空,「勒布」手持嘅希臘債,賺咗接近一個開,亦係全球回報最吸引投資! 再唔係,可以考慮幫親啲搞事分子。 賭港元會脫勾嘅Bill Ackman「阿克曼」,佢管理嘅「維權」對沖基金「PERSHING SQUARE」,頭11個月回報只得百分之6。 但年底前先沽空、後唱淡傳銷商「康寶萊」,就可望一舖翻身。 其他「搞事」手法,可以參考吓壞孩子基金「TCI」。 先係大手增持上市公司,再喺董事會動議換管理層,甚至建議分拆業務,改善股東回報。 最新受害者係新聞集團,「TCI」成功逼令公司、分拆印刷媒體業務上市。 其他成功例子仲包括日本煙草、迪士尼同JC PENNEY等。 呢類「維權」基金,今年嚟平均回報都有2成。 所以今年頭3季,就有60億美元流入呢類基金,增幅高達1成1。

聖誕願望

聖誕願望?咩情況之下,先會有願望? 又或者願望係反映的咩?如果人類越想得到,就會越構成願望的話,今年難道投資市場,可能係零願望? 樓市,股市最少累積升幅百分之二十,舊年的聖誕願望,理應可以達到。 對於出年,點解投資者幾乎零願望? 好簡單,係市場諗得太簡單!! 譬如樓市,市場繼續認定,供應少,息口低,要跌都好難!! 股市?市場亦認定,資金多,熱錢入,國家經濟好,搵理由睇跌亦都好難!! 就算商品市場,金價就算破千九之後未好過,市場又認定,央行不斷買金,金想跌都好難!!! 試問,有無一年可以出現咁著數既投資環境?又有無一年,可以求求其其,是是旦旦,都搵唔一個睇淡既理由? 但依家,市場的確話你知,投資者已經累積至十個理由睇好,零個理由睇淡?又或者更直接,通街都曉講銀行體系結餘上升,細蚊仔數英文字都即時想起E.T.F三個英文字,調轉可能要開始問,有無咁簡單? 全球人類買內地經濟復蘇,好了,零九年內地經濟由百分之六點九,升至九樓上,呢的叫反彈,當然撇除其他原因!! 今年同出年?假設今年差極,內地經濟依然有七點五,而出年市場共識介乎八至八點二,疑問反而係,巨額資金資入,其實只不過係憧憬經濟改善零點五至零點七個百分點? 阿爺要改革,既城鎮化,亦要提升農村收入,個個炒機械股!!彭博大潑冷水,話內地單係掘泥機既機械產能達到六十萬台,呢個數字係全球平均既一倍。 概念可以咩都炒,垃圾股可以炒改善,但產能過剩炒咩?炒進一步產能過剩,抑或改善產能過剩,如果係後者,咁相關股短期就唔應該升!! 內地金融體系,以市場刻下既牛氣,又係假設係零事幹發生!!但舊年有地方債,今年爆個信投產品,負面消息未盡,依家又嚟多個城投債!! 城投債其實內地無特定定義,簡單可以理解為地方政府發債既主體,今年由於銀行信貸減慢,城投債井噴,發行規模已經達到八千億,按年多一倍三。 有趣係,城投債貫切內地評級,必定有A既原則,七百宗城投債發行,有近五成係AA+以上評級,但到第三季有相等評級既只係剩番兩成七。 信貸評級泡沬,兼且濫發,城投債債券回報六厘,但項目實際資本回報得百分之三。內地媒體話,城鎮化概念最少向城投債發行量,再輸送多一萬億。下年,唔通信托理財產品,加城投債,係左右內地金融體系既左右翼?

雄霸華爾街

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紐約交易所一班老出市代表,係一個殊不好受既日子。 佢地怕,新主ICE洲際交易所會大事革新,取消交易大堂,甚至大規模裁員,亦驚紐約華爾街從此變天,總之就大事不妙!! 的確,以往州際交易所每次收購,都山盟海誓大堆保證,但ICE呢三個英文字,全球金融界都知係代表言而無信,事關佢每次應承,最後例必反口,所以今次索性三箴其口。 交易員驚係有道理,ICE進取既作風,咩都會做得出。 金融時報可能玩弄幽默,認為由於交易大堂公開喊價已經係全球歷史遺跡、既然所餘無幾,以ICE恨錢既程度,就算轉售每日交易大堂既場內直播版權,另外再賣片段,已經夠撈一定油水,故此ICE未必會取締公開喊價。 講真,交易大堂既交易未必有利可圖,但太多增值業務涉及,其實搵到錢。以簡單一個電視直室播劏房計,呎租貴過IFC,無講大話!! 十年歷史既ICE,買二百二十年歷史既紐約交易所,有人戲言係經典既戀母狂。 ICE其實舊年老早就聯同納斯達克交易所向對方動手,但因為監管機構不批,結果擱置。 佢地睇中的咩?對唔著,一定唔係股市,事關你同美國人講要經NYSE做股票買賣,對方實笑你。 以佢地得兩成市場佔有率,據講無咁多添,根本就不成氣候。ICE睇中,其實係紐約交易所控股公司泛歐交易所既衍生產品業務。 可憐既係紐約交易所,幾年前先易手於歐洲股東之下,現在回歸美國人控制,促成佢地再次成為人球,原因又同香港有關!! 你睇香港幾把閉!!! 華爾街日報披露,紐約交易所下嫁於泛歐旗下,有結算功能,但無業務改善,九月份開始,紐約泛歐展開內部討論,結論係NYSE不消數年,會步入日落黃昏,毫無前景可言。 適逄內部認為,港交所高價收購LME,係釋放紐約交易所價值最佳時機,結果就咁同ICE一拍即合。 ICE係一匹野馬,管理層猶如清兵,心口有個勇字,英國佬唔鐘意呢種性格,令佢地就算同香港出價均等,收購LME亦都落空。 但憑呢種進取特性,佢地十年間,由一個小型電子交易平台,同賣橙汁期貨,依家成為全球第四大交易所巨無霸。 中環人話,ICE並非善男信女,佢地除左形象欠佳之外,其實視野廣闊,對全球金融市場局中局掌握在手。 所以稍為留意,佢地三項核心業務就係結算,商品,同衍生產品,已經變相話俾大家知,股票無得做。 如果以結算平台計,佢地完成收購後有利率,定息產品,

後知後覺

圖片
醜死鬼確實名符其實,形容貼切。 預期資金流入少過QE1,結果出事!! 話港元同業拆息市場無異常,結果又出事!! 「攞命」今次真係注定被「落足面」! 金管局牽頭,由財資市場公會負責既本港同業拆息市場檢討,當日中環人已經話,係名符其實,自己人檢討自己人,僅僅因應國際遊戲規則演既一場戲。 勢估不到,場戲馬虎了事,最後變相被國際監管機構掌摑,當眾出醜!! 不久之前,本港既檢討報告依然信誓旦旦,話HIBOR報價一切正常,更喺報告劈頭就指,銀行沒有重大誘因,不如實報價。 結果,美、英、瑞士當局聯手調查瑞銀,報告入面講到,瑞銀最少六年不斷操控報價,範圍不限美元、歐元、同英鎊拆息,實情連香港,新加坡拆息亦有被瑞銀操控。 六年既事,香港幾個月既所謂檢討,更盡顯是是旦旦。 中環人話,明顯係,香港財金官員及銀行界人士,老早假設,銀行不如實報價,意慾會係零。 無疑,佢地假設得可能有理據,因為同LIBOR報價反映銀行資金成本不同,香港 HIBOR廿間報價,但最後只會採用既十幾間,全部列為PRIME BANK。 所謂PRIME BANK,意思係有資本實力,先可以報價,所以金管局同財資市場公司預先假設,既然有資本實力,銀行本身就無需一如Libor「報價行」,要透過不如實拆息報價,去證明自己有實力,或者扮有實力。 問題係,無論金記同財資市場公會都漏眼,因為本港唔少利率及港元衍生產品,係受拆息影響。 瑞銀既然係大莊之一,有意圖進行不如實拆息報價,從而左右旗下衍生產品價格,係大有可能發生。 雖然大家都可能係事後孔明,但如果金管局咁都睇唔到,佢地水平之高,可以想像。 目前,唔知瑞銀點樣操控,同不如實進行港元拆息報價,但據美、英、瑞士三大監管當局詳細文件,交易員其實係事無忌旦進行操控。 幾份詳盡調查文件入面,引述多名交易員既談話或電郵記錄,佢地唔單止喺收到主要MARK低報價既要求之後,多數會以NP,即係NO PROBLEM作回應。 更不止一次既係,交易員會好快問番客戶,「想要幾低?」、「係咪上次個位一樣?」等等。 基本上,MARK假價已經到明目張膽。 陳德霖仲做老二時候,跟過即時支付結算系統、負責過貨幣市場、之後當過渣打亞洲副主席。 以佢咁豐富經驗,咁明目張膽既操控行為,佢無理由唔會無風收到、或者無懷疑過!! 到依家,要由

央行已死

八個月嚟再見一萬點,以往,一萬點日經,每每係震驚市場既失兆,每見一萬,股市必插。 但今次,對日本嚟講,一萬點,背後係無限希望!! 安培晉三呢四個字,最少值兩成,兩成係代表日股今年升幅,大部份時間係喺呢個幾月發生,以升幅計,贏歐洲,贏美國,G7之中表現最好。 日本央行開會,重點唔係會否加馬寬鬆,而係寬幾多,鬆幾耐,同玩幾大!! 安倍上台前話一定要加馬量寬,上台後,佢幾乎變相指令日本央行將通脹目標加倍。市場信,信既係日本央行無等頂著老細!! 無論日本央行現任行長白川芳明,同之前幾名前任,對製造超級無敵終極版QE,一直逃避。 一個係咁,兩個係咁,分析話,因為每名日本銀行界都知,終極無限版QE,隨時會令日本終極玩完!! 日本執政黨想印銀錢,貨幣貶值,刺激經濟既同時,會降低實際債務開支,條數計得相當準確。 但日本央行亦知,貨幣貶值,債價跌,日本隨時仆直。 須知,日本尚可以吊鹽水,係銀行體系仲未出事,雷曼爆煲,仲有條件四出併購。但同其他國家國債由外資持有唔同,單係日本銀行體系,持有既日本國債,就相等於佢地一級資本比率總和既九倍,債價跌,銀行體系會資本不足,以佢地目前平均得七倍一級資本比率計,即係隨時死得!!! 安倍晉三係政治世家出身,阿爸係前外相安倍晉太郎,外公係前首相岸信介,安倍俾外界印象係政治生涯佢係打不死!! 亦信佢能夠令日本力拯狂瀾於既倒。但有條件拆佢招牌,暫時係靠白川芳明一個!! 雖然羅博士唔承認,不過白川芳明的確係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努力保持央行獨立性。 喺日本民主黨現屆政府施壓下,央行雖然今年先後四次擴大量化寬鬆規模,不過白川芳明一再強調,以貨幣政策對抗通縮,幫助有限,仲話央行喺量寬政策太進取,存在風險。 亦因此佢被日本朝野各黨派政客,視為「眼中釘」。 雖然日本央行具有法定嘅獨立地位,可以自主決定貨幣政策。 不過,安倍晉三話,會要求央行加大力度對抗通縮,同接受政府制定嘅百分之2嘅通脹目標,比而家嘅央行百分之1嘅通脹目標、高一倍。 仲指明如果央行唔遵行政府嘅指令,會透過立法、改變喺九八年起賦予央行嘅獨立自主地位。 都話央行已死,剩底的、只有只懂印錢的疆屍央行,信乎?

欠一個交代

圖片
「Darkness before Christmas!」 「No Reason to own Yet!」 一睇報告標題,就知分析員對思捷有幾失望。 全線降目標之餘,野村更喺報告標題話,無理由再持有呢隻股份,並形容,思捷正製造更多疑問。 佢地同摩通根大通分別將目標價降至七蚊,同九蚊。但講低,唔夠摩根士丹利。 大摩話,如果持續虧損,最壞情況唔排除股價要見四個三。 高漢思、潘祖名、范德施、柯清輝、馬浩斯...... 由多名管理層離任,到供股,思捷不斷強調係,重整品牌同改革繼續,做得到就有前景。 但業務唔單止無改善,更令人質疑係,思捷業務係幾時轉差?同點解唔早的講? 思捷星期二交代,係第二季,即係十至十二月份經營比預期差,睇番佢地係10月22日宣布供股,11月5日寄出文件,11月19日截止供股、12月8日盈警。 期間一直無提過第二季,即係十至十二月份既營運轉差。 而上月中俾股東既供股函件,雖然強調業務轉型同歐洲經濟係集團風險。 但財資料第二頁引述第一季同店銷售改善,仲形容令人鼓舞。 呢個幾月發生咩事?係咪供股後,思捷營運先至急劇惡化? 連十二月中都未到就發盈警。基金話,管理層欠一個交代。 其實心水清者,會留意到330 近年走勢呈現一個過山車格局,看以下事件: 1. 「沒有靈魂的思捷」令股價大跌 2. 之後推行18億改革大計,令市場刮目相看 3. 到主席、CEO齊齊跳船,恐慌性沽售 4. 然後話比你聽業績反映到改革收效,又升過 5. 二供一〝死未? 6. 邢李火原回歸,無人夠你玩........ 7. 盈警.....蝕錢個隻.....唉 散戶要跟風入市,必先要問,到底能否承受此等波幅? 又抑或真係藝高人膽大,可以在虎口搵食? 對於前景,部份大行形容,由有憧憬變為無期望。 摩根士丹利預計,思捷全年計業績都要蝕錢。 里昂更指,期望思捷盈利復蘇,可以要等兩至三年時間。

從嚴

圖片
雙辣招推出個幾月,政府正式立法長期實施,行政會議通過將修例草案下星期五刊憲,下個月九號交立法會審議。 喺買家印花稅方面,重建項目會有豁免。 政府消息話、私人發展商收購舊樓嚟發展、仍然要先俾買家印花稅。 但當佢地已經百分百收購哂業權,而六年內又完成重建、並攞到第一張入伙紙,咁就可以獲退回買家印花稅。 至於發展商另一個要求,豁免本地公司、政府平衡利害之後,認為漏洞太大,不想予人鑽空子。 即使喺香港註冊、股東董事全部係香港永久居民,以公司名義買樓都要俾買家印花稅。 個幾星期前見過政府,地產建設商會先當面提出希望豁免本地公司客、同埋豪宅買家印花稅。 不過最終政府決定一切從嚴,似乎過去咁多年,發展商好少比政府管得咁嚴! 今次近乎無得傾咁滯! 有發展商話、措施會打壓部分正常商業活動。 不過亦有發展商表態支持政府,身為「梁粉」,恒隆董事長陳啟宗話,目前樓市問題,係過去幾年政府唔願意批地所積弊下來。 佢話發展商喺處理買家印花稅既問題上,唔應該只係為自己利益著想,應該由社會整體利益出發。 當然市場可以解讀,今次政府係「談判策略」,唱高開低,預左在立法會審議時有價講。 因為印花稅條例刊憲後,仲要喺出年提交比立法會審議。 自由黨已經表態,話考慮提出修訂,豁免本地居民出任股東既公司、可以豁免買家印花稅。 現實係梁振英講得好白,話會「從嚴」立法,香港人以公司名義買樓、無得豁免。 重建項目都要比咗稅先,不過要留意,如果想退番稅都得,六年內完成百分百收購、起埋樓、唔止售棲紙,係要攞埋入伙紙先算數! 措施都真係幾辣! 迫發展商唔好 "儲" 樓,六年時間之內就要賣樓套現同退稅,無形中,操控番發展商,同政府一齊,加快供應。 只可以說,呢個政府真係機關算盡,但最終又會否被聰明誤?

空談誤國

圖片
今日在FB Page 中有提,雖然好似好無謂,但內地文件真係要咁解讀....... 1. 無提「平穩較快增長」 2. 穩增長只提過兩次 3. 十五次提及「改革」 講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最令人觸目,係首次將經濟增長嘅質量同效益,提升到中心位置。 過去幾年都有出現既「平穩較快增長」一詞唔再出現,改為首次推出要持續健康發展,而「穩增長」呢個喺過去三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被定為各項任務之首嘅「宏調目標」,喺會后發布嘅消息中,只係兩次出現。 分析認為,中央以「健增長」取代「穩增長」具有重大既方向轉移,意味中央可以容許減慢經濟增長步伐,換取經濟可持續性發展。 內地傳媒形容,今次工作會議最重要係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以至係時間表。 工作會議就有十五次提及「改革」,並重提「摸著石頭過河」。會議方針亦提出空談誤國,認為各省要勵行節約。 花旗認同,會議多次強調改革,顯示新領導希望透過結構調整,落實經濟可持續增長,而再唔係收往追求數字既增長目標。 佢地預測來年經濟增長目標可能只會有百分之七。 瑞銀汪濤亦同意來年增長目標可能係七、亦有機會係七點五,不過最重要係已經淡化目標既重要性。 舊年仲係五大任務,但新領導人上任,隨即為來年經濟工作定夠六項任務,新加既就係穩妥推進城鎮化。 經過三十幾年改革開放,內地城鎮化比例,由1978年既一成八,升到百分之五十一。 但扣除嚟自鄉鎮大批城市民工,內地城鎮化實際比例只有三成半左右。 用成熟市場經驗,內地城鎮化比例最少要有七至七成半 如果要落到呢個目標,呢十年內預計要有三至六億人口遷移到城市。 綜合內地專家同大行指,城鎮化真正意義係收入再分配,過程重點係土地同戶藉改革,少一樣都唔得。 目前內地城鎮土地係公有,鄉鎮農地係集體擁有,美林話,要城鎮化大前題係土改,特別係當局係咪會容許鄉鎮農地更改用途,呢個會係關鍵,但當中太多利益關係。 至於收入再分配問題,中央早於05年前已經提出,但七年至今,瑞信陶冬博士形容失望,按當局時間表,最遲明年三月要有具體方案出台,之前流傳,無論央企利潤上激,工人最低工資,以至資源分配,都有重大改變。

百年孤寂

圖片
將結束近一百年既合作關係, 中國人信三衰六旺,套用友邦,佢地可以算係一衰三旺。留意友邦呢幾年發展,世事的確往往出人意表。 如果兩年前上市係友邦歷史重要既一日,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七,友邦更再寫下關鍵的一天。 今日,佢地同有著百年關係既美國國際集團,從此互不相干,今日,因為有友邦,區內今年錄得最大宗大額配售活動,以金額計,直逼兩年前VODAFONE減持中移動,暫時區內記錄排名第四。 中國人講感情,有好野會惜售。但友邦原大股東AIG再次突顯美國人既本性,就係現實歸現實,那管你係皇冠上明珠。錢大於一切,果斷與絕不留情,只限一線之差。 兩年前,因為保誠突然殺出,AIG一度利字當頭,令全球幾乎從此告別友邦呢兩個字。事後回想,當年對家提出三百五十億美金買起整間友邦,近三年後今日,透過上市,同三次減持,AIG套現所得正正係三百五十億美金。 確實,今年以來區內既保險業務,成為左爭奪對象,先有盈科拓展欲21億美元買入ING泰國同本港業務。 到今個月,匯豐出售持有平保股分,被泰國卜蜂集團以近一百億美元接貨。 無左友邦呢個高速增長既亞洲業務,AIG近年已經轉為獨自喺區內搵投資機會早前就斥資五億美元、入股成為中國人保最大基礎投資者。 可能命運亦注定,友邦一間公司,同新舊總裁都要走上截然不同既曲節離奇之路。以友邦為例,由退保潮,上市,被收購,到最終上市,兼成為藍籌中堅分子,其實只係兩,三年間既事。 命運亦注定,友邦前行政總裁麥智信倒霉。友邦江山大業,佢有貢獻,友邦退保潮,佢平息事件有功,處理得宜獲讚。 偏偏佢因為不滿AIG要賣友邦俾保誠,憤然劈炮。如今,友邦有今日,勞是他的,功被人領。連近期企圖收購ING區內保險業務以東山再起亦被敗走,中環聞之,無不慨嘆,認為麥兄認真倒霉。 相比麥智信,現任首席執行官杜嘉祺體現時勢英雄既定義。明明係保誠退役高層,前舊鋪反而造就他行運一條龍。 首先,友邦如常上市,至今股價累積升六成一、其次,友邦令杜嘉祺由藉藉無名,變為有名有利。 起碼,佢已經貴為英倫銀行執委委員,兩個月前,更獲委任為高盛非執董。 前任,現任兩位都叫MARK,命運絕對各異。對於友邦,正式結束美國國際集團自從一九一九年既百年關係,但其實,早於兩年前上市,友邦已經唔當自己係美資機構。 一二九九,區內賣點強,亦係唯一有內地保險牌既外資,

風雲人物

圖片
「BELIEVE ME, IT WILL BE ENOUGH」 就係呢一句,令金融時報認為係歷時三年既歐債危機轉捩點,亦令佢地選出德拉吉成為今年風雲人物。 德拉吉接受金融時報訪問、形容當時自己只係一心諗著市場會理解自己既講話,仲笑著話自己事前無排練過、自己無演戲天分。 金融時報話德拉吉呢兩句簡短既評語,影響力唔止係即時,甚至係持續至而家。 同前任特里謝比較,金融時報話德拉吉更加勇敢,佢一旦決定做一件事,就唔會讓步,包括不惜同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公開決裂。 不過德拉吉喺堅持同時,亦有好好既政治手段,包括成功遊說德國總理默克爾支持自己。 德拉吉重申,喺決定推出無限買債計劃OMT既時候,事前並無問過默克爾意見,完全係獨立進行。 不過OMT高明之處、係一方面無限量進行,同時又對借錢國家有好嚴格既條件,結果係唔需要借出一分一毫下,令歐洲國家債息全線回落。 金融時報問德拉吉,覺唔覺得自己係拯救左歐元既人? 德拉吉只係話,佢個人認為,2012年應該係被紀念為歐元既長遠價值觀、重新出發既一年。 因為歐盟、歐央行同IMF 組成國際代表團,對一些歐豬國家提出種種財政限制,不少國民認為自己國家早已拱手送上國家主權。 德拉吉話,一啲負債高既歐元國家,願意嚴守財政紀律、並唔代表佢地放棄主權,反而大家可以有共同價值觀,先至令國家主權更完整。 訪問到最後,金融時報問德拉吉呢一刻有無感到「如釋重負」? 德拉吉反問記者,呢一刻有無存在過?然後話自己從來只係一個向前看既人。

無限之人

圖片
銀行公會訪京團,變成熱錢流入解說團,因為陳德霖一句:有無限創造港元,無限承接美元沽盤能力。 中環人封佢為無限能力偶象哥!! 無限能力偶象哥率團訪京,不同部委唔同會晤,其實為的是人民幣業務發展。有留意的話,無論偶象哥,抑或銀公馮一姐,提及有關在港人民幣業務既新建議,新討論,大部份依然陳腔濫調,空泛得很。 香港確認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已有三年,陳德霖偶象哥今時今日,仲高調要求內地放寬二萬人民幣每日兌換上限,中環人問,到底係反映本港銀行界滿足於目前人民幣業務現狀,無慾無求,抑或係金管局根本視而不見,不知問題所在。 偶象哥話,人行副行長易綱對放寬每日兩萬兌換上限建議,反應係會研究。銀行界話,對方擺明有禮貌HEA你!! 人民幣兌換上限,討論多年,關閘唔開,歸根究底係牽涉內地資本帳開放。要知內地唔係唔開放資本帳,但只會逐步,如果將二萬兌換上限,即時上調到一如外界盛傳既八萬,技術上幾乎等於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因為只要有港紙,就可以大量兌換!! 況且,兌換之所以有上限,係港元要經上海交易中心兌換人民幣,簡單講,香港人由港紙轉存人民幣,接我地港紙唔係銀行,而係人民銀行。 人民幣如果單日要大幅提高接港紙上限,由於匯率前景問題,基本上叫人行硬蝕,邊個會肯!?? 銀行公會馮一姐話,人民幣資金池要發展,因為在港發行既人民幣點心債資金大部份調返內地。呢個其實係部份銀行既認知問題,首先,有資金用途至會發債,企業發人民幣債固然有用人民幣既需要,好自然,大部部會調返內地? 況且,調返內地問題,除左企業商業行為同決定,千萬不能忘記,銀行其實有幫一把。據講,早期市況靜,本港銀行提供各式其式既套息,套戥建議,例如香港籌,內地存等等,當時早有中環人話,堂堂一個離岸中心,只懂玩中港套戥,太不健康了!! 人民幣三個字,中國以外,香港號稱全球第一。但睇睇,人民幣存款由六千幾,跌到五千億左右,更慘係,在港人民幣貿易結算及兌換,跌穿二千億,佔全球整體人民幣結盤比例下跌,數字比八月,兩個月內跌左兩成有多。 中環賓卡話,香港人民幣業務剩餘賣點,僅僅係結盤系統經呢度,其餘以發展步伐,倫敦都不如。無進步反而退步,賓卡埋怨,金記偶象哥領導下,之前關卡太多,處處限制,簡單講,搞衰左!!! 有資深行尊越講越火滾,大數偶象哥三宗罪:包括之前對人民幣存款量增幅太早自滿、第二係,對銀行規管

明燈補習社-- 強迫金自由了! 同場加映,劉老師個人組合回報!

圖片

財經通識-- 華夏銀行理財產品爆煲的啟示

圖片

無限對無限

圖片
今次真係唔叫佢做「聖誕克」都唔得,之前市場最多以為聯儲局只會喺OT完結後加馬買債,而家居然連市場無預期既利率掛勾指標都做咩,真係比伯南克「晒冷」嚇親! 公平啲講,唔係無經濟師預期佢會將利率同失業率掛勾,只係無諗過咁快會推出! 聯儲局結束今年最後一次會議,喺推出新一輪買債計劃同時,並且首次將利率政策、同失業率以及通脹預期掛勾。 你會問、點解會將失業率定喺6點5?通脹率係2點5?呢兩個都唔係聯儲局長期既目標水平? 伯南克自己首次用Optimal Policy「最佳政策」目標,去形容呢兩個指標,更指出呢個係經過數以萬個數學模型、模擬經濟狀況得出來最符合「利率通道」既指標! 呢個講法令我地想起琴日講過伯南克出身既MIT經濟工程師呢個新聞! 無論如何,好似華爾街日報形容,今次係副主席耶倫為首嘅鴿派委員,一次重要勝利。 看看呢兩件震驚市場事件,包括: 改寫美國貨幣政策歷史,毫賭一鋪,SHOWHAND! 其次係將貨幣政策直接同經濟數據掛勾,表面提高透明度,實際係令退市更難捉摸,體現實則虛之既強勁武功!! 當中涉及既兩組數字,亦即時令市場討論,到底有關預設條件屬於「AND」定「OR」。係一加一?抑或是旦一項?? 其實,簡單一個經濟學說,PHILLIP CURVE、菲力普曲線正指出就業同通脹成正比。 問題係,近廿年嚟,經濟學家經已幾乎推翻菲力普曲線,原因有二,包括: 幾十年前,曲線設計師無假設有結構性失業,以及無假設到有結構性通縮!!! 伯南克可能早知市場會揣測只要數據繼續好,退市勢將實現。於是佢有備而來,講明,就算失業率低於百分之六,但如果通脹預測仍然低企,並如果其他指標唔過關,聯儲局絕不退市。 要留意伯南克提及兩個前提:其他指標,同埋通脹預測。 記著,係預測,通脹預測全球央行都有做,但最唔準確,更甚係數據係死,預測係生,為延長寬鬆任務,堅持唔退市的話,俗些講,聯儲局大有動機可將經濟情況「屈機」,從而扭曲預測,又或者索性下次再修訂退市門檻!!! 可以肯定一件事係、往後一段日子,流入本港既資金必然相當可觀。 十月到依家,經銀行體系流入既資金超過八百億,銀行界由唔相信結餘增加、到認為資金僅僅少量流入,到依家已經封口拒絕預測,因為變化太快,世事難料!!! 截至十月底,本港貨幣基礎有一萬一千幾億,計埋十一月同今個月流入既

黃綠.基金會

圖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每年最少有兩次,為香港經濟,金融把把脈,好則加許,差則提點。有人覺得,嘩,IMF!!當然係權威,但其實好多中環人形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本係黃綠醫生!!! 的確,貨色一般既IMF例子數不勝數:論經濟增長預測,IMF?最唔準確、論經濟政策等等建議,IMF?最矛盾。譬如幾多月前,隆而重之預測全球來年經濟,IMF話美國財赤懸崖要關注,債務要解決,但又話,關注美國滅赤影響增長從而構成風險。 據講,份報道令伯南克笑不停口,拉加德就尷尬萬分。 如果睇佢地最新對本港經濟評估,部份內容又係漏洞重重,教壞學生。例子之一係,下調預測後,本港今年增長還有百分之一點二五,出年就有百分之三。 數字上,根本係V型反彈,拉勻本港十年中期增長,亦繼續高出平均數,但IMF竟然建議特區政府搞搞短期刺激政策?? 更犯駁係,基金組織白紙黑紙話,由於出口放緩因素紓緩,係來年增長有百分之三既原因。 自相矛盾了,IMF十月正正預警,話全球經濟來年暗淡,不明朗因素升溫,並且下調出年全球增長預測到百分之三點六。 咁要信昨天的IMF,抑或今天的IMF呢??除左經濟數字之外,IMF矛盾,犯駁,似是而非的論據,仲有一大堆。以樓市為例,初步評估話樓價可能大跌,跟著又話大跌風險有限,都唔緊要!! 但IMF將SSD,BSD等同政府有效工具,讚有助壓低需求,呢個觀察有如黃綠醫生斷錯症一樣。 兩項特別徵稅實際係變相壓制供應,再用傳統既供應及需求曲線,引出既DEADWEIGHT LOSSES,明燈補習社亦教過,SSD,BSD只係轉嫁成本,加埋市民對物業需求曲線有變,政府係「零」有助樓市降溫。 IMF死撐聯匯,亦同初步評估內容中極度關注本港資產價格升溫大為抵觸,更甚係,基金組織選擇性說出聯匯好處,但更選擇快跳過聯匯壞處。 簡單睇完佢地今日對本港評估既四頁紙,即時會覺得香港好美好,官員很能幹! 幾年前,基金組織評估還好,對稅基狹窄,同經濟結構問題,通通都有觸及,但幾年問題不變,變既反而係IMF隻字不題。 另一角度諗,IMF其實係特區政府最大保王黨。有IMF王袍加身,形同令官府財金官員刀槍不入。 以後,評論大罵政府政策,偉大既特區,左搬一個新加坡,右拉一個IMF,足夠匹敵。正如中環人話,新晉梁粉,還有I....M....F....。

打老虎?

圖片
上個星期華爾街日報有篇長文,暗中批評證監會完成既加強新股保薦人諮詢,會令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失色! 原因說來簡單,證監會正式建議保薦人、要就招股章程中失實陳述、負上刑事責任,文章形容保薦人「人人自危」,寧願唔接生意,結果可能會令港交所失去集資功能。 不過今次提出修例,只係針對保薦人公司,唔係個人,證監會強調現有法例已經足以規範到個人責任。 今年港交所好大機會會失去、已經「三年奪冠」既全球最大集資中心地位,而且仲高能輸比馬拉、落到去第五位,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只係追求數量而缺乏質素,好似洪良同博士蛙呢啲事件好可能會再出現。

MIT 的經濟工程師

圖片
美國麻省理工經濟系本部大樓E12。 呢度近年系出名門。 伯南克、德拉吉、英倫銀行行長默文金、以及以色列央行行長費沙,全部呢度出身,或者教過書。 華爾街日報形容,佢地係E12工程師(MIT Engineer),因為,無論伯南克、定德拉吉,一舉一動,足以影響全球市場,以至未來好多好多年經濟發展。 多次獨家披露聯儲局政策既華爾街日報記者、對幾位麻省理工出身既央行首腦毫不客氣,形容,佢地經常幻想經濟數學模型會解決到問題,更指麻省理工出身既經濟學家,一向深信政府會幫到經濟。 佢撰寫長達五頁文章,揭示全球央行首腦政策醞釀既背後,同諗法。 對著鏡頭,或者公開演說,每位央行行長充滿自信,堅信量寬政策有效? 華爾街日報話,呢個只係表面。 因為,金融海嘯以後,央行之間好依賴問對方意見,尤其伯南克,幾次重大決策前,都會問老師,即係現任以色列行長費沙意見。 外界又以為,全球主要央行團結,同政策協調,但報道話,都係假象。 原來,每隔兩個月,全球多間央行行長,都會趁結算銀行會議,喺瑞士一齊見面。 話題嚴肅之餘,並盡顯就算七大工業國央行,根本經常爭論不休。 講到印鈔,原來英倫銀行正副行長最有保留。 印鈔年資最長既日本央行,行長白川芳明更多次眾多央行行長私底下會吾時,批評量寬,話佢自己對政策成效好保留。 有份出席呢個定期聚會既國際結算銀行更次警告,寬鬆貨幣政策無助解決結構問題,只會拖延問題。 當然,質疑過後,每次政策照推,正如華爾街日報講,央行其實係以全球做緊經濟實驗場。

錢,係會繼續來

圖片
資金持續流入本港,雖然喺股市度未見反映,但有留意美電走勢,會發現錢無停過入嚟。 金管局一日內兩度向市場注資,規模係09年以來最高。 金管局先喺亞洲交易時段沽港元,買美元,向銀行體系注入62億港元,到歐洲時段再注入多58億,令全日注資規模突破一百二十億,到星期四,銀行體系結餘會突破2200億。 星期一先預計熱錢流入規模無零八零九年咁多,但一日之後,金管局單日注資規模就去到09年11月嚟最高。 單係亞洲同歐洲時段既「兩度」注資,規模已經突破一百二十億,係零九年十一月以來、單日最大額注資。而港元喺歐洲時段,買賣雙方叫價都高過強方兌換保證,交易員承認,情況罕見,但應該無承過價。 銀行界直指,經結餘流入資金又再多番,除左有股票錢之外,好大程度係年尾商業買盤需求帶動。 十月QE3以來,金管局多次接美金沽盤,累積已經向市場最少注入超過七百億元。 現水平結餘突破2200億。零九年,結餘大幅增加,金管局曾經透過增發外匯基金票據抽走結餘,但羅家聰話,貨幣基礎不變既大前題下,資金繼續氾濫,抽結餘完全無效。 有財資界人士更形容,市場基本上無人買美金,連人行都要喺內地大手干預,由於港元買入指示盤,幾乎全部擺喺7.75齊頭,估計金管局最少到年底,都會繼續接錢,成為美元唯一買家。 呼應文首、星期一陳德霖先話,流入既資金規模唔會好似0809年咁多,點知話口未完, 單日流入資金就已經去到09年以來最高。 唔知陳總裁會點畫? Norman 大可以學思歪咁講,話自己「無講過無資金流入」,答0809年只係回應當時嘅問題啫! 但問題係,信佢講資金會走會走、但講咗四年都未走、而家仲要嚟多啲添! 點信呀?

一味靠「估」?

市場氣氛好,什都是跨啦啦。有留意的話,近日大行推介,幾乎咩都要買,逢「中」必好。 大行其實係一個統稱,大行入面,大致可為投資銀行,同私人銀行,兩個研究部,固然有兩個唔同觀點。但肯定,私人銀行幾乎打風落雨、市況好壞,都話股市得。 但往往,十次話得,可能得兩次「中」。 私人銀行睇好,傾向樂觀,市場可以理解,難道要對著大客、米飯班主唱淡股市咩? 私人銀行最新預測,國指贏恒指,唔意外!!!但恒指就算跑輸,最樂觀可以二萬七,無所謂啦!! 年頭「估」股市大家預「咁上下」。但根據呢間私行預測最悲觀情況,恒指都值二萬零三百,簡單講,即係就算好差,港股都唔使點跌? 呢個同瑞銀之前既三大假設大致相同。 如果係咁,買股票安全程度就等同做存款,個市唔升就怪! 至於買咩股,投行研究部睇好高BETA或者APLHA。 私人銀行呢?推介包羅萬有得多,既有復蘇慨念股,又有高息股,即係,咩都要買!! 推介要有說服,內容要有理有據。某大私人銀行,建議增持三大市場,包括中資、港股、同泰國。中資即係港股,爭議不大,但泰國股市係咪比其他市場好?疑問更大。 首先,泰國股市今年升左兩成幾,以預測市盈率估值計,唔係最抵。盈利增長預測計,台灣其實贏佢。 真係要估值、盈利因素兼備,南韓其實比中資更吸引,泰國要排,怕且頭三甲一定不入,點解仲值得增持?? 股市策略報告,已經成為「估市」策略既一部份。唔少中環資深經紀話大行叫沽,反而係可以放心買,但如果大行叫買,尤其私人銀行,就算信個市仲升,似乎都要隔隔渣!! 中資股升勢已經進入如痴如醉階段,內房部份升幅超過兩倍,其他中資股水泥,鋼鐵,鐵路樣樣炒。對於升勢,有責任既分析員,會話「唔知」,但部份可能受制年尾效應,往往只顧迎合升勢,物色原因,左搭右搭,總之就一定會有理由! 兩個月前轉軚既陳昌華可能講得岩,回穩概念最怕炒過龍。又或者好似野村講,今時今日論中資股,點可以用過往估值做比較,話曬,大多野變左!

熱錢比併

圖片
說時遲,那時快。陳德霖總裁成為開口即中,預言最準既中央銀行首腦。 話有錢入,即刻有錢入。錢即使無形,但錢的確聽攞命支笛!! 聽佢支笛,抑或喜歡佢咩都唔做?? 只係錢自己先知?話關注,話留意,唔夠八星期,接錢七十億美金,單係兩星期內,接錢總量已經高達二百四十億港紙!! 熱錢比併,誰與爭峰!!!小心人,往往小心眼,有留意的話,錢入係就算慣常,但固中細節,仍然甚有話題。 截至星期一下晝四點半為止,金管局幾乎每日先有承接美元沽貨,但巧合係,每次承接數量均等,次次五億美金,相當於三十八億七千五百萬港紙。 由於次次一樣,中環疑問當然係點解?甚至翻查,有咩一定要係五億美金先可以交易? 根據財經拆局追縱,原來又同攞命有關。話說,臨近年關,港元資金緊,適逄港匯處於兌換保證強方,其實近日不止五宗港紙盤觸發結餘升,只不過係每次金額太細,於是金管局定一個不成安排!!! 詳情係,攞命希望三大發鈔行,最少儲夠五億美金沽盤,先好煩佢!!即係,無五百球,金管局唔會啟動兌換保證。所以,呢個解釋到,點解近期次次係五億美金,或者係三十八億七港紙,以及係何解美電報價多次穿曬位,結餘都無郁。 中環人話,五億美金已經係調整後既要求,原來之前僅僅要銀行儲夠三百五十球就足夠啟動兌換保證。由三百五十球,調高到五百球,點解呢? 當然唔係代表金管局懶,而係視乎成交而定,成交既然唔多,政治上,結餘郁動太頻密,外界話題咪會多!!咁咪唔好睇??! 以官方截至十月份最新數字睇,經銀行體系結餘流入既資金大約百五億,十一月數字肯定爆燈,十二月?同樣大有可能也。 如果用舊年數字做參考,舊年同期貨幣基礎再加新增外幣資產合計既總資金流入係八百二十億港元,如果逄年底就代表資金因為各種需要而加快流入的話,中環人觀察,似乎今個月,流入金額或者過千億!!

沒水分的經濟

圖片
財經拆局都講過唔止一次,內地最可信既經濟數據,其賓只有兩個,一個係IP,即係工業生產,另一個就係發電量。 由呢個兩個數據睇、十一月經濟數據真係見底反彈。 工業生產錄得八個月嚟最大升幅,按月升幅增長亦都加大。 發電量增幅亦由百分之六點四,反彈至百分之七點九。 數據好就好,不過好大程度其實都係靠中央加大基建投資力度。 相反,新公布、以中小企為主導嘅出口增幅顯著放緩,遠差過預期,正係反映經濟結構不平衡! 單計頭十一個月由國家推動既地鐵項目,就有三十二項,金額近八千四百億人民幣,計計埋埋地鐵既長度,已經多過美國一倍。 而投放喺道路投資,十一月就增加左近三成七,而舊年同期係零增長。 不過由中小企主導佔主導既出口,就繼續轉差,十一月出口升百分之2點9,比十月分增幅大幅放緩8點7個百分點,係三個月黎最低,亦遠差過市場預期升百分之9。 而製造業既投資亦無咩起色,十一月增加唔夠兩成,比起年初既兩成四差。 更值得令人憂心,係失業問題惡化。 人行有份參與嘅民暑調查顯示,7月份城市失業率高達百分之8點05升0.05個百分點,比起官方數據高出近一倍。甚至高於美國水平。 至於市場觸目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快本星期召開。 分析相信,新領導層係有決心,會加快經濟結構轉型。 最好證明當然就係新任既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第一個考察地點,正係代表改革開放既深圳,同十年前胡錦濤揀喺中共革命跟據地唔同。 習近平已經表達出,要追求「沒有水分的經濟」,被認為是刻意淡化GDP增長目標,將焦點放到更重要的結構改革上。 而習近平最新一站就去到廣州,佢喺主持經濟工作座談會,亦都強調經濟結構調整,係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華爾街日報話,中央唔係唔知道由基建投資帶動、可能會再出現資源錯配問題。習近平,第一站揀左改革開放代表既深圳,正係向外釋出改革經濟結構既決心。

中國龐氏騙局

圖片
內地金融體系,你話佢有事,但依然無事。你認為佢無事咩?但從來又唔係完全無事。 買華廈理財產品損手,示威之餘,觸發相關產品潛在風險既討論。 銀監會更要介入,形容事件影響惡劣,令監管層憤怒。投資者三百萬買建行信托產品,又傳虧損近半,銷售誤導。 資產質素,壞帳上升,潛在風險等等問題,唔係近一、兩年既事。內地金融體系能夠力挽狂欄於不倒,資產管理公司當日,擔當壞帳吸塵機,可記一功。 呢批資產管理公司,當日極其量其實係篤數,不良資產話接收,但繼續留在銀行帳簿內。信達算係第一間啟動移形換影大法既資產管理公司,一直話上市,結果無!! 話加大再接收其他資產,都無。但佢地近日,一發廿億人民幣點心債,超額之外,更成為首間無獲得評級而又成功發點心債既公司。 信達個案,簡單嚟講,就係垃圾有人爭。內地金融體系資產質素憂慮依舊,地方債、內房債、民企債、原來最大件事係財富管理產品打包而成既債上債。 信託理財產品黑洞,有人歸咎投資者大貪。但無諗過,監管者其實催化過程,咩都有限制、水緊不放水,早於年初溫州問題曝光之後,其實大事不妙先兆。所謂產品,其實係集成產品,銀行變相為高利貸市場籌集民間資金來源,借款人無錢還,涉及金額愈多,爆煲機會愈大。 可悲係,內地監管者經常想大事化小,更令人不滿係銀行部份企圖側側博、唔認數!! 無疑,出年經濟比今年好,係市場共識,但無人敢講,經濟好,債仔一定有錢還,更無人提過,內地資金鏈緊張,事實已成。有資金緊張問題,銀行有意圖繼續爭存款,財信產品只會更氾濫,不會受控制。 資金何解緊?首先,企業睇錯市,大量美元長倉未賣出,形成人仔需求急升。要搞清楚,呢個唔係部份學人講既憧憬經濟好,資金流入造成的升值,而係睇錯市因素帶動。 更甚係,內地銀監發明中國巴塞爾呢個東西,舉例,目前銀行拆出三個月以下同業市場資金,計算風險資產權重比例係零、三個月以外同業貸款,風險資產權重比重係兩成。 但一月一日起,全數收緊,由零變二十、二十變廿五,即係銀行單係拆出同業資金,已經要即時提升風險資產權重比例,變相影響資本充足比率。 結果係,同業息率會叫高,或者進一步減少拆出。美林講明,出年內地銀行拆出三個月期拆借資金,一定會減少。 另外,新資本規定之下,非銀行以外既債務,銀行要計足百分之一百風險權重比例。影響之下,基金、保險等等內地金融機構,借錢要俾

富.事.通: Twitter 狂人 Jack DORSEY

圖片

尋找升市的理由

升市有大戶,升市有大鱷,鬼子佬做世界?OUT啦!! 單係,ETF三個英文字,市場可以升得如痴如醉。因為,全球金融市場,新時代,新環境之下,其實流緊係ETF既血。 以今年為例,野村統計既數字,資金淨流入中資ETF有三十一億美金,扣除ETF,截至上星期為止,資金反而係淨外流。 至於港股同期既ETF淨流入額,有七億美金,即係三十八億左右美金ETF流入額,製造放大效應,相關衍生產品,升市時升突兼製造既羊群效應,對我地既市場升跌,有絕對既影響!!! 好簡單,市場睇好中資,但市場同時懶於思考,一隻ETF...DONE!! ETF認購多,發行商買貨,相關衍生產品推,買貨效應可以不斷重疊。而今年,更罕有係,國指升,內地跌,溢價越拉越闊。 以往,有溢價代表貴,但套用A股ETF,市場卻解讀為A股係無理由唔升,所以,溢價製造更大羊群效應!!! ETF有幾普及,十年資產規模翻幾翻。作為全球最大ETF發行商,貝萊德ETF阿頭月初就講過,全球ETF規模,由依家一萬八千億美金,再急升十倍,絕對既不出奇,更非跨下海口!! ETF熱賣,簡單方面之外,近年異常普及,亦同星級大戶多次出閘脫腳有關。試想,你信約翰保爾森,結果佢輸你一年錢,再輸你第二年錢,一年又一年,借口一個疊一個。 金融市場滲透ETF血液,主要原因係大戶已經相當依賴ETF呢項投資工具。金融時報更講過,就連主要基金或者金融機構、退休基金等等,旗下既債券好,貨幣好,定息好,太多組合內既工具,其實係ETF!!! ETF既年代。任白頭老早提過由於唔少涉及衍生產品,交易對手風險其實相當大。證監會早年慧博士專欄亦早有提及,留意買ETF,其實必未直接追縱市場表現。 香港近年,有正視過問題,抵押品要求提高左。但現時,新興市場概念充斥,衰在唔少新興市場開放有限,ETF投資呢的市場在在限制重重,衍生產品充斥背後,英國當局一早就提過當中既潛在風險。 當然,市旺、興奮,市場對既有問題唔會留意。最簡單睇,星期三A股升百分之三,相關ETF可以升百分之五或以上。 記唔記得,黃金上千九,係ETF掃高,老行尊話,黃金跌到呢個位,同樣係拜ETF功勞。 ETF,隨時可以變身ECF---EASY CRASH FUND!!!

罰款救國?

兩間以英國做總部嘅銀行,同一期間,都要面對美國監管機構罰款。 滙控同渣打就違規交易,分別要向美國監管機構罰款十八億同近七億美元。雖然金額不菲,不過詳細睇一睇數字,其實已經係少過預期。 特別係滙控,仲記得幾個星期前、喺第三季業績,行政總裁歐智華決定,額外撥備多七億美元開支、當時仲好「肉緊」話,最終金額,可能遠超過已經合共撥備嘅十五億美元! 咁而家最終只係要比十八億美元,同已撥備十五億水平比較、只係額外比多三億美元,以佢地星期三賣平保就賺二百億港元計,完全可以輕鬆應付! 所以有前美國財政部司法人員就批評,懲罰太輕,起唔到阻嚇作用,認為應該對個別涉案人士作出起訴。 當然今次所謂Defered Prosecution 遞延檢控,未來仍然有機會面對刑事檢控,大前提係只要「九哥」睇得緊、唔好再犯,再出事機會就唔大。 呢邊歐智華心中偷笑,那邊廂拖咗三個幾月,渣打亦確認就隱瞞涉及伊朗交易嘅指控同美國財政部同司法部等4個監管機構即將達成協議,可以完結所有相關嘅指控。 預計今次要俾多3億3千萬美元和解費用,今年內會入帳。 八月時曾經被紐約州金融局指控,甚至可能無埋紐約銀行牌照,不過連埋之前已經支付嘅3億4美金,總開支都係6億7千萬美元。 比起當時紐約州金融局指控既違規二千五百億美元,百分比只是零點二五,已經遠低於其他銀行罰款近百分之一水平。 渣打亦話全年業績表現依然強勁,今年全年收入仍然有高單位數增長,除稅前溢利雖然因和解費,只係有單位數增長,但已經解除晒所有不明朗因素。 原本以為美國財政部會獅子開大口,為自己財政懸崖填氹,而家罰款金額少於預期,反而可能係因為之前渣打玩得太大、引起公懶,結果而家要忍手,渣打可說是因禍得福。

了解而分手?

圖片
傳左一個星期,匯控火速落實減持平保股權,向泰國卜蜂集團以超過七百億港元,全數出售持有超過一成半平保股權,係滙控十七年來最大宗既出售資產。 投資十年、分手離場。匯豐喺交易會錄得除稅後利潤26億美元,相當於超過二百億港元。交易會令匯豐核心資本率提升零點五個百分點,由百分之十一點七,提升至十二點二。 歐智華表明,出售平保係為左實現長遠價值目標。 不過過去幾年,投資平保帶來既複式回報就有一成六,以一一年同一二年上半年計算,佔既稅前盈利就有百分之五點三同四點三,咁好既投資,仲可以係邊度搵? 上任以來出售既第三十七項資產,分析員形容,今次賣平保股權係艱難既決定。 高盛話,喺目前既投資環境下、好難想像匯豐可以再搵到有咁高回報既項目,估計資金離唔開係要應付英美提出既違規罰款。 但從協同效應嚟講,十年嚟無合作過,原本計劃發展成內地既保險分支,結果只係淪為被動投資者,因了解而分手可以理解。 仲記得02年由當時龐約翰牽頭,期望可以透過平保變身成匯控既保險旗艦,到05年更用94億再增持至兩成股權,可惜馬明哲非泛泛之輩,有自己好強主觀意願(這可能才是平保成功之處),結果而家因了解而分開。 更要留意係,除左策略外,新巴塞爾資本規定下、對金融股本投資計算有極大變化,由於風險權重比例增加,外界堅持,匯豐仍然有可能賣埋上海銀行,而恒生喺興業銀行既投資,亦值得關注。 但交易亦帶嚟兩大疑團。 包括,全國第大二保險集團,咁大批股份,點解由一個全無金融業務既泰國財團接手? 更唔理解係,點解屬於政策性銀行既國家開發行,肯借錢俾卜蜂克成交易? 大摩就質疑,卜峰嚟緊既角色,會製造新一個不明朗因素。 所謂既唔明朗,一方面其實係卜蜂謝國民身分,佢既生意由農產品、畜牧業、到電訊、地產到化工,偏偏就係無金融。 到底點解今次要接平保呢LOT貨?而且就算卜蜂係大財團,彭博推算謝國民身家只有62億美元,大拿拿94億美元邊度攞出來? 又點解會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融資?是計劃半年禁售期後再轉手找買家? 卜蜂只是「代客泊車」? 似乎有太多點解,件事真係有啲耐人尋味!

淡友,咪惹

圖片
星期二係絕地反擊。 星期三就變成報復式反彈。 一二年十二月五日又係值得記載既一日。是日,中環分成兩派:包括面向報價機,神色凝重,繼而陰笑,沾沾自喜之後,大喊YEAH、YEAH。 大陽燭更要升近五百喎。 另一派中環人就面有難色,問既只係「咩事」? 外界高叫牛三,股市依然牛氣。如果年底前真係二萬五,開市埋位有野睇!!到時占少會願賭服輸,跪在地上做節目!! 跌市有原因,升市要搵理由。咩叫理由,太多事情,無理可言。 老行尊講得好,股市起舞,背後原因簡單不過,就係大家學會開脫!!識點我釋放自己!! 當特首話,僭建回修之後,就唔存在僭建問題!! 股市中人亦學曉,當股市跌完之後,就唔會存在跌市既因素。利淡問題反映之後,就唔會有利淡,內地股市尋底之後,亦唔存在雙探底!! 所以,股市要升,或者多得梁振英。佢一句說話,令堅信利淡因素重重既存在主義信徙,不得不投身現實當中!! 估值吸引、資金多、政策利好云云,講多會厭、食多會滯!!要搵新角度,點解唔諗下「國開行」三個字。 港交所收購、港交所配股、國開行有份、在美民企退市、國開行幫手、大型民企融資、國開行關心、甚至匯豐要沽平保、國開行都親切協助買新卜蜂。 身為國家政策銀行,事無大細,親力親為,等同投資市場有個好褓姆。試問,點可以唔好?? 內地股市反彈,或者每次反彈,媒體總愛冠上報復式反彈形容!! 但之前先話完股民輸身家,甚至話戶口號碼都忘記埋,依家又有條件報復,邏輯上已經講唔通。 都係一句,資金充斥,一星期流入香港而要勞煩八十八樓陳總承接通通熱錢,涉及金額已經高過十月底一輪流入。 如果一定要提報復,反而獅城實錄值得一提。渾水小子千揀萬揀,要向獅城OLAM動手,結果淡馬鍚出手包銷供股,卡臣仔由叻仔變傻仔。 淡馬鍚,國開行,兩者既互不關連,但背後訊息相同,就係:「淡友,你咪惹我」!

執到寶

一個配股、一個私有化消息,再次掀起市場新一輪尋寶。 國浩開市前表明私有化、當一眾銀行分析員四處打聽是否與敵意收購東亞有關,冷不防東亞傍晚就引入三井住友做第三大股東。 一切就似跟足劇本一樣發展,東亞引入三井,一方面可以免卻供股,同時有足夠資本滿足Basel III。 更重要、表明比國浩聽,我有能力不斷攤薄你! 想敵意收購,Dr. Li 話 No Way啦! 不過國浩也非泛泛之輩,看幾年前一次過賣出道亨比星展,將自己變成現金牛就可見一班! 股壇多怪杰,投資界亦高手輩出。媒體有高曝光率,往往可能名不符實,因為高手特性之一,既係低調,甚至隱型。 郭令燦好多人熟,亦好多人唔識。但大馬以至星州,邊個唔識佢大名。佢旗下國浩,上市編號零零五三,決定私有化。 中環人聽畢個個議論紛紛,到底呢位大馬高人搞邊科? 國浩近年盛名,沿於佢多次增持東亞,又似敵意,亦似善意,簡單講,無人知佢地想點!! 以國浩持股量,以及多次平均增持價計,部份帳面有蝕。以郭令燦本性,點會蝕沽。 所以,斷估私有化同東亞一仗意興闌珊無關,至於係咪預留後路再大手增持,答案亦無人知!! 講番國浩,證券界幾乎無人跟,但無人跟唔代表「豆泥」。花旗八月底時計算,國浩每股資產值高達131.8,折讓高達四成七。 試問,當炒既內房,甚至收租股,如果賣點仍然係折讓,併埋國浩,佢地算老幾? 郭令燦,郭令海老謀深算,經佢諗過度過,當然係有數得計。無疑,以停牌前作價既市值計,私有化涉及可能七十多億,但現時環境,大馬郭氏兄弟點會真金白銀用幾十億私有化? 計吓數!!!國浩停牌前七十個半,要私有化,溢價一定要有。肯定郭令燦唔會蠢到用到每股資產值價錢提出私有化。但剛提過,既然現價折讓四成七,只要郭令燦將私有化價,定喺較資產值折讓兩成,即係大約一百零五個四既價錢,好簡單,私有化價已經較停牌前有溢價近五成,極吸引!!! 再者,較資產值兩成折讓,比其他綜合企業股,折讓幅度亦相當之低,街貨兩成幾既股東,幾乎肯定當執到寶!!! 當然,一百零五個四呢個數字純粹係假設,用呢個價錢計,私有化涉及金額更加高達八十七億五千萬港元。 但同一時間,由於郭令燦手持近二億五千萬股,佢帳面盈利即刻有八十六億,扣除剛才講既代價,郭令燦其實只需要用一億五千萬港元,就買到市值二百三十幾億既野。似乎,執到寶,應該係佢!

擒賊擒王

圖片
有留意澳門博彩股既觀眾,除左每月要睇著政府公布既博彩收入,仲要留意,內地會唔會失驚無神突然又話收緊資金! 仲記得舊年先傳唔批簽證、跟手仲話銀聯卡唔可以簽巨額帳戶,當時都有啲啼笑皆非。 不過今次係由華爾街日報同泰晤士報兩分大報、同時以長篇幅報道,仲涉及有執法機關拘留左多個賭場中介人士,似乎唔係咁簡單啦! 針對俗稱「疊馬仔」人士,佢地主要功能其實係先貸款比內地富豪賭錢,之後再喺內地收帳,可以成功避過每日匯款五萬元限制,成為唔少內地非法資金,將錢轉移到澳門既手法。 消息話,近日內地公安同澳門警方,就針對呢啲中介人採取執法行動,拘留左最少涉及三個主要既「中介人」機構相關人士,當中有部分人係喺內地被捕。 部分人士係觸犯左透過地下錢莊,將資金由內地非法運到澳門,涉嫌洗黑錢,而且佢地好多都係而家經營緊既大型賭場都有連繫。 目前正值政府換屆之時,有關執法行動自然令人聯想到、係同內地新一屆領導層上場後、內地加強打擊貪污活動有關。 其實過去幾乎隔幾個月、就有風聲話內地會收緊資金流入,好似係停發簽證、甚至收緊銀聯簽帳額。 不過泰晤士報話,今次其實係同調查前重慶書記薄熙來有關。 仲講到似層層,話近日內地檢察部門曾經派員到澳門,調查通過澳門既賭場進行洗黑錢活動,包括曾經秘密會晤六名賭場既「中介人」。 有澳門既賭場負責人話,佢地留意到當地最近係加強左監視、內地資金跨境流入澳門既情況,包括要求賭場交出部分客戶資料。 由最近幾個月既賭場收入來睇,主要由中介人介紹既「貴賓廳」收入,第三季就下跌左百分之一,係09年以來首次倒退,反而來自賭廳收入就增長左兩成七。 中介人介紹既貴賓廳,一向係澳門賭場既命脈,佔左一般賭場三分二既收入來源,如果消息係真,對博彩真係有好大打擊! 不可不提係十八大後、中紀委由王歧山執掌,以佢能力之強,當然明白要控制資金外逃,最好方法係由中介人入手,「擒賊擒王」;同時以王歧山鐵腕手段,真係拉人封艇絕不手軟。

其身不正?

圖片
九月時,港交所發行總額五億美金既可換股債,只係有牽頭經辦人負責,但無提及財務問題。 但首次批股集資,就列明搵左國開證券做財務顧問。 通告註譯入面,除左簡單代交國開證券擔任財務顧問之後,一切資料欠奉。 反觀出任配售代表既幾間大行,就列出佢地持有邊類證監會牌照。 再去證監會網頁查詢持牌人記錄,並無「國開證券」呢個名。 獨立評論員DAVID WEBB質疑,點解國開證券既唔係香港公司註冊登記,亦唔係證監會持牌人,點解可以做財務顧問。 如果睇番其他公司股本融資,近期,思捷大規模二供一集資,公司無搵財務顧問,只有兩位包銷商。 就算匯豐世紀供股,匯豐只係騁用多間投行擔任包銷,亦係無財務顧問。 市場人士話,財務顧問定義相當廣泛。按目前規定,無具體列名,邊類型財務顧問服務係需要領牌同一啲證券業或者投行朋友傾開,都知道喺行內「無牌人士」,一向都有極高既風險,證監亦有大力打擊,犯事既人往往更有牢獄之災! 所以監管機構一旦「其身不正」,就會惹市場上下批評。 今次主角居然係港交所,就更加引來市場非議! 所以,關鍵係港交所肯唔肯交代,到底國開證券提供咩顧問角色。 港交所喺六月宣布收購LME時,132億港元過渡性貸款,首次有國開行參與,市場已關注收購係咪同中央有關。 市場一直關注今次港交所配股對象,除左特區政府動用四億保持持股量外,一直傳聞有唔少中資接貨。 依家又出現國開證券呢個未聽過個既名稱,或者正如DAVID WEBB所講,佢地有份決定港交所配股既對象。 上星期已經不斷在市場中傳言,就係388 批貨被中資接晒貨,令班外資大行非常不滿,似乎小加總裁今次真係欠市場一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