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5 起發佈的文章

要快要狠

圖片
財爺早上才預告出招「要快要狠」,唔夠半日,金管局下午即推出第七輪逆周期樓市措施。 下午四點半鐘,逆周期之父陳德霖發表加辣宣言,十五分鐘後,財經拆局收到中環金融界來電,直言逆周期之父一席話,更增強自己不賣樓的決心! 中環人形容,逆周期之父加辣,變相同時增加市場恐慌情緒、及因為賣樓而構成的不安: 由一直以來怕賣左、驚買唔番,進一步蔓延至驚賣左怕借唔番、賣左怕按唔番。 一辣變三怕! 但無一個怕字是牽涉怕樓價跌,問你死未? 逆周期之父承認,加辣對用家有影響,但反問:「如果無有關措施,樓市能否平穩發展?」 中環人聽畢之後,再反問陳逆周期之父:「金管局推出多項逆周期措施多年,並多次收緊按揭成數,樓市有過健康發展嗎?」 去年單單下半年,中小型物業價格升幅一成五,整體住宅交投多四成,家庭負債對GDP比例升至六成四歷史新高! 這是健康發展嗎? 諷刺是、上述數字正正是逆周期之父今日作為加辣理據所引用的。 大行某分析員在發佈加辣後,私底下建議兩類股份必買: 一,財仔股、 二,地產股。 財仔貸款需求在逆周期之父出招後,只會上升、不會減少。簡單一條數,六百萬樓在二零一五年二月廿七日後,頂多只可借盡360萬。 雖然按揭公司表明自用及首置人士仍可以按保借九成,但要求供款對入息比率不可超逾四成半,簡單一個結論: 用家要上會?搵財仔啦! 否則的話,用家要上會?等運到啦!! 按揭成數一緊、再緊、不斷緊,香港六成按揭上限印象中似乎屬於全球成熟市場之中比例最低一個,袋鼠國樓價亦升,但仍然有九成按揭,皆因史帝文斯可做自己應做的政策決定,而八十八層高僅僅活在JY耶倫掌下,政府政策已突顯技窮,重彈兩年前拖延樓價上升周期的舊調,現在準買家更想買、業主更無意沽貨, 受罪係邊個? 政府技窮,發展商更如魚得水,新盤補貼印花稅,再加二按服務,講到底,香港樓市,香港人信陳德霖、梁振英、抑或李嘉誠??

完美句號

圖片
和黃最大武器,唔係3G、唔係財資,原來係物業。 市場預期和黃盈利3百億左右,結果爆出6百幾億盈利,為可能以和黃名義公佈的最後一份業績,帶嚟完美句號!!! 物業重估收益,長實去年有125億,減少一成半,惟和黃卻高達251億,比對上一年度3200萬,增幅達783倍! 251億、相當於匯控第四季盈利加倍仍要多,其他大多數藍籌全年盈利相比亦望塵莫及。 和黃二長老李澤鉅解釋,錄得大額重估收益,只係參照會計師建議嘅正常做法,而且相當保守。 聽落好有Hea feel !! 當然亦有市場人士懷疑,和黃目的係為左充撐盈利。 但中環觀察家斷言否定,用重估谷盈利假設。遲不谷、早不谷,即使要盈利勝預期,亦犯不著一估、要估多二百五十多億! 觀察家相信,和黃用物業重估這部重型武器,是為嫁入長和,為集團重組鋪路,以便日後新集團、新時代,製造新亮點。 李澤鉅無呃你!集團旗下物業估值相對保守,但佢未有進一步透露半點口風。 重估後,和黃物業入帳估值736億左右,但原來據分析員計算,和黃旗下物業,由於以投資為主,入帳值長期超低於市值,按目前市況計,和黃物業組合其實值1500億。 換句說話,重估後,和黃物業組合仍然有條件再向上估值。 外界估計,最後可以book夠一千億!「重估」跟「重組」有咩關係? 眾所周知,超人強調是低的負債、強的資產負債表。但和黃併入長和後,外界關注點是負債高。 如是者,超人配合重組,索性將和黃物業組合一併重估,即時結果是,Debt to equity ratio股本負債比率大降。 遲一步拆出「長地」時,估值及價值亦進一步提升。 或者因為釋放出重組包袱,為將來釋放更大價值,李生今日記者會無論對樓市、經濟、業務,都較往年樂觀。 樓可以買、經濟幾好、利息難以升。 咁豈不是、經濟烏托邦縮影!?有問必答嘅佢,唯獨被問到同中央關係時,卻避而不談,反而更惹人揣測!!!

後人乘涼

圖片
曾俊華預算案內最後一段,屬在可圈可點。 引用原文: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日的香港,是過去幾代香港人努力的成果......香港的未來,就要靠我們今天的青年人,由他們帶領香港走出明天的路。我期望他們繼續為香港耕耘,乘涼之餘亦不忘種樹,」 調轉問,香港有咩樹可以種?青年人那有條件種棵好樹。 別誤會,年青人是有勇、亦有謀,但亦要一個好社會環境配合,某程度上建基於政府福利、教育等等開支。 按武功曾預算案對來年篇制,下年度政府在醫療、衛生、教育及房屋的經常開支增長僅僅介乎0.4%至4%左右。 政府談不上為後人種樹之餘,某程度上有否存在毀樹?亦值得討論。 政府來年整體經常開支維持兩成左右增長,但長遠惠及民生的開支增幅不達雙位數,反之,武功曾口是心非,用於舒困或者叫派糖的金額,規模涉及340億,按年多百分之七十,金額計相當於本生產總值一個百分點。 幾乎以為,武功曾會一併宣佈,若政改通過,每人再派二萬元!!! 套用巴克萊說法,退稅,好! 免差飼,正! 上調子女免稅額,very good! 但今日的快樂,或是建築於將來痛苦上!? 該行形容,武功.曾預算案實為先甜後苦! 無疑,政府派糖理據在於盈餘有638億,遠較原預測89億為多,而誤差之大其中一個原因是來自大量樓市特別及雙倍印花稅進帳,樓市當日要降溫,提升稅項、增加入場門檻,原來再次證明,有條件入場,滿足門檻上車一眾,依然最為受惠,既享受了價格上升,而差飼開支亦可節省,點會唔買樓呢? 武功.曾透過網誌由夏天,講到秋天,秋後到冬,都一直強調要節流,要應付未來人口老化,要為赤字做定準備,為什麼春天一到,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大手筆派糖?背後原因值得細味。 下年度起,政府會一直錄得非經營赤字,零六年提過擴闊稅基後,至今隻字不提。 豈稱得上為後人種樹呢? 去年本港整體增長2.3%,繼續低於過往十年平均水平,今年預測增長為1%-3%,但通脹預測卻有3%。 如果政府對經濟評估準確的話,一五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只會有0.2%至2%左右,遠遠落後物價升幅。 但不要忘記,內地鬧通縮、全球物價亦停滯不前,CPI預測仍然有3%,到底反映政府判斷香港免疫於全球通縮?抑或預示租金並非已達見頂? 十二個月後,讓武功.曾再分曉吧。

Too big to manage?

圖片
二零一一年歐智華擔正以來,匯豐股價累積跌超過一成,同期由「露絲李」領導的恒生升幅一成二左右; 星展集團累積升三成七;ANZ澳新更升幅達到五成! 股價說明三點:一,在取悅股東角度上,歐智華稱不上成功。 二,無論星展、恒生、抑或澳新例子,徹底反駁銀行股無人要的定論,關鍵其實在於定位。 三,Mick Smith邵銘高當日離開匯豐,改為掌管一間地區性銀行,決定百分百正確。 歐智華可能比邵銘高叻,但歐智華肯定屬於有IQ、無EQ一類,業績既然差強人意,兼四面受敵,竟然大講悔氣說話! 形容外界對金融大企業套上道德高地標準,尤比軍隊、公僕、甚至教會為甚。顯然歐智華犯上當日高盛布蘭克費恩自比做神的工作相同錯誤! 豈能將銀行、商企跟教會、教庭比較? 匯控重施故技,繼續減省成本,以使2018年總成本控制在去年水平,較之前開支目標變相減少近40億美元,換句說話由2011年以來,歐智華合共削減匯豐開支高達100億美元 靠慳從而令成本達標,並支持股本回報是百分百消極及無計可施做法。 香港仍然流於重點討論瑞士私人銀行問題、歐智華帳戶安排、或新修訂目標能否達標與否。 歐美媒體及分析行多一步,已經觸及更核心一個問題,匯豐是否Too big to manage?? 言下之意,匯豐是否有需要拆骨?或會是未來一段時間重點? 昨日提及匯豐環球大金融機制模式唔work!!! 好簡單,以往香港及區內大量低廉資金成本,支持集團其他地區放貸,回報比同行回報高,惟全球資金氾濫,現在通街「平錢」。 反之,香港及區內現在最大角色,是令集團數字好看一點! 匯豐集團股本回報為7.3%,香港及區內其實有16-17%,白一點,匯豐海外很多業務,某程度上垃圾不如,但正正是香港為首高回報市場及低成本對收入比率,補貼匯豐控股其餘海外業務,而最終涉及是浪廢資源及資本投放失效死症。 由此可見,只要九哥願意學舊同事Mike 仔,大象絕對有機會爬樹。 用沈大師說法,市場對匯豐信心隨時比零九年更低。用瑞銀判斷,大象未來兩年又再步入去槓桿期。 純粹天馬行空的話,大象短線可以力邀浦偉士復出,做其非執董,只有大班才是匯豐信心保證。 下一階段,大象理應理面現實,拆骨、分拆、適隨尊便。 而一點可以肯定,匯豐逼切需要一個好公關,觀乎四年來,作為媒體,大象、九哥對外策略及危

時不與你

圖片
歐智華算老實,業績報告第二段,開宗明義承認Profits disappointed! 而九哥喺致員工嘅信,亦多次強調前景有挑戰,較早前定落多項三年目標、要面對現實 炒房出身嘅九哥,舊年近乎被炒房打垮,全年有關業務稅前盈利跌37%,第四季更輸錢。 若細心一睇,炒房業務地區分佈表現嘅話,歐洲更大吃市場一驚,全年歐洲炒房稅前虧損近15億美元。 炒房為昔日嘅歐智華,帶嚟自信,但今日嘅歐智華,就係敗於炒房、敗於外圍經營環境、更加敗於監管制肘! 股價表現證明市場投下不信任一票。 即使按年報第314以及315頁,獨立委員會給予匯豐、以及九哥舊年嘅評分,集團得分僅僅合格,而歐智華表現評分,八大指標當中:有三個零分! 包括股本回報、成本收入比率控制、同埋收入增幅大於成本漲幅,至於兩項滿分:嚟自漸進派息、以及資本實力,兩項都係大象家檔!!! 2011年上任以來,九哥領導嘅大象,舊年稅前盈利、股本回報都係四年來最低,成本開支就係上任後最高,比紀勤年代更驚人。 的確,公佈一份上任以嚟最差業績,九哥字裏行間表現出鬥志已經今非昔比,責任未必係佢本人,而係耶倫、德拉吉、以及歐美一眾監管機構。 匯豐年報最新假設,係利率每季上升二十五點子,集團額外利息收入,有8億8千5百萬美元,低過舊年假設,如果要利率平均每季上升25點子,怕且、仲難過中六合彩! 反而,匯豐最新假設,如果包括債息在內、利率平均每季再下降25點子的話,匯豐整體利息收入,會額外減少21億美元,相當於每季可能減少五億美金 年報上述有關部份,道出匯豐基本盈利增長空間無望,而業績報告第23至31頁,變相宣佈大象未來仍要面對大量額外開支。 印象中,匯豐報表內用九頁紙篇幅披露潛在訴訟風險實屬首次,而單單舊年,涉及英美等監管撥備開支或罰款,已有31億美金,按年升55% 范智廉強調,目前環球環境有變,經營以及監管情況亦都不盡相同,不幸嘅係,范智廉點出咗問題,但未有解決辦法,用現實為理由、修訂股本回報目標,市場都預咗。 但市場心嘅是,范、歐配、稍後再以現實之下嘅更現實對策,係咪要修訂漸進派息政策!? 而事實上,歐智華喺員工信明言,漸進派息政策維持,但亦都要符合監管不穩定因素以及資本要求上升的大前題,留有一定伏筆! 環境既然不盡相同,匯豐在在有需要秉棄舊思維向市場低頭,並且承認環球

本命羊

圖片
羊本性溫純、惹人喜愛,環顧過去幾過羊年,以港股為例,全部均屬快高長大小肥羊! 恒指表現計,七九年羊年累積上升77%,長實、新地、九倉由七九年一月廿八日至八零年二月十五日,全部升幅一倍收上; 到九一年羊年,恒指進帳四成,但跑輸上證期間一倍四升幅; 對上一次零三年,恒指升四成,惟期內國指升幅更多,有137%,十二年前羊年跑贏股份,有中國鋁業、馬鋼、及海螺,升幅分別有360所、297%及288%。 無疑,從往績計,過去幾次羊年有股在手家肥屋潤,但不要遺忘,羊既溫純,但脾性以捕捉,零三年上半年,羊曾經惡型惡相,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九一羊,七九羊,亦分別記載經濟蕭條及內地宏調。 展望2015羊年,引用摩根大通說法,很大程度上是一隻分裂羊,性格分裂,表裡不一,皆因無論區內、中國及香港,支持股市上升的經濟及盈利,近乎毫無基本面可言,但資金及政策,卻令所有缺乏基本面一切,變得極具賣點。 香港繫於中國,中國繫於情緒,而情緒依賴繼續靠政策單天保至尊,敢肯定,繼政策馬之後,接捧明年是一隻性格分裂的政策羊。 用瑞銀推介題材再發大的話,央改一出,誰與爭峰! 繼傳出電信行業重組後,三桶油又傳可能互有合併,中石化及石化二合為一,或海油、化肥結成夫婦,的而且確,合併製造巨企,打倒精簡架構念頭,及混改宏願,談不上市場化。 但調轉問,中國事情,總會有中國特色處理手法。 九六至零五年,內地央企數目縮減六萬家,下崗工人三千萬,現在單單一間中石油已僱員五十五萬,影響太大嗎? 但另一角度,我國正值人口老化,工人短缺! 去年為例,三桶油資本開支逾五千億人民幣,但各自股本回報僅僅一成,資產回報更低,而內地有資金投入,無回報輸出的央企亦實在太多,套用鄧博士說法,改革羊概念在在可以套用於每一行業。 羊「蘇」太重,口味因人而異,撇除可愛,尋求肥羊,跳彈羊,依家切記是,千萬不要當一隻股市小羔羊,任由宰割,Be a Smart Goat!!! 儘管風風雨雨,經歷笑與睙,悲與喜、愛與恨,馬仍是一匹好馬,既有波幅,亦有升幅,馬不會就此退役,有緣十二年後再聚吧!!

送馬迎羊

圖片
羊年把脈,沈大師、林建華師傳均預言,乙未年更波動! 變數更高!簡而言之,市況波動極大,恒指夏季見頂! 當然,股市繫於基本因素、經濟及盈利,對前三者有信心,年年其實都屬於好年,調轉睇,內地去年一升升超過五成,戰意旺盛,股民齊心合力,戰勝唱淡,力抗了監管風險。 但近年,維繫他們信心是春節開市「紅封包行情」,紅封包行情五個字,見報率奇高,連人民日報日前亦以此作為推介,到底,反映市場情緒高昂?抑或自信心不足?? 沈大師揚言,最大黑天鵝是香港加息!樓市下跌!大孖沙身家縮水! 老實,沈大師睇樓價升、才屬於新聞,由他口中論樓價要跌,得罪講句,實在毫無新意。 對樓市、沈大師比湯文亮更淡,而湯文亮就樓價要跌,與林一鳴隔空駁火,外界重點僅在於: 樓價真係要跌咩?而忽略再重新審視,兩人各持好淡理據! 林兄意見大致總結為: 樓市供不應求,剛性需求帶動下,很難跌、很難跌! 對!但事到如今,咩為止剛性需求?亦在在需要再三判斷!若然因為情緒不安,所引發的強逼買樓需要,從而製造一批自住、但欠實力的業主,是否屬於剛性需求一種? 香港人財富隨外圍量寬有所累積,但當然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而財富累積的同時,本港槓桿亦不按比例急升,以家庭債務佔GDP比例計,香港升至64%的新高水平,跟新加坡一樣,是數一數二之高槓桿。 故此,正如中環地產分析員指,樓市任何下行壓力,或者並非來自政府出招,而是高槓桿震盪。 湯文亮可能跨大財仔連鎖影響,但卻說出重點,其實是高槓桿後的潛在震盪。 由於無耶倫的八字,林師傅今日強調,未能預視她啟動加息日子,但再三強調,耶倫貌似鴿、實為鷹,為鷹者必然加! 三百多日後,準繩度自會揭曉! 的確,香港目前情況微妙,係人會知樓價會跌,但無人夠膽預言,真正屬發調整事件、或因素,與其年年由民政署、鄉議局為港求簽,新一年倒不如由陳德霖、張炳良,到黃大仙走一轉,問問香港樓市走勢,相信介更多民生會關心! 正如分析員戲言、香港人對黃大仙信任程度,一定比政府為高。

狙擊

圖片
如果今日有股份冷靜期的話,粗略估算,桑德國際可能復牌即時點穴,浩澤淨水亦殊途同歸!! 獨立研究機構威力何其強大,前者被再踩多腳,後者新加入被質疑盈利。 而同日,新加坡上市來寶集團,亦被另一機構Iceberg發表點名報告,令來寶股價跌至三年低位。 有別獨立機構針對中資民企,上市年資短,盈利能力靚仔,今次Iceberg衝著商品界尚算有江湖地位的來寶而來,力數入帳方式的不是,在在叫人關注,獨立機構是否變本加厲,越玩越過份? 來寶即時否認指控,但新加坡投資者因為渾水哥Olam一役,戒心重重,只要機構聲稱獨立,即使質疑內容大同小異,已經怕得要死。 獨立機構之威力,是否建基於他們特別能夠有查找不足的能力,抑或早年有過一撃即中的戰績,現在捕捉市場虛驚心態,賣弄剩餘價值,其實好值得檢討。 市場如果認為獨立沽空機構是搞事衰仔,鑽監管漏洞純粹為圖利的話,那好應該冷靜應對,否則的話只會鼓勵更多獨立報告的出現。 浩澤淨水被格勞克斯指控、公司宣稱的產量過份誇大,遠較實際高九成,盈利及收入與實際情況不符。 而桑德則被一連兩度指控入帳不實,簡而言之、一間誇大盈利,一間入帳造假。 分析員指,疑點歸於被告的話,尤其桑德情況,由於涉及工程項目,幾乎內地全數以BOT形式批出,保證盈利,大部份公司在合約批出一刻入帳,幾乎是行內慣常造法。 再者,內地BOT並非一貫公批招標形式批出,用最透明度去量度,是否太過道德高地? 撇除來寶,浩澤及桑德近月頻頻有大行推介,前者高盛、法巴一致料見六元,後者摩通、瑞信建議增持,到因為獨立報告一出,摩通才告轉軚。 多間大行睇好兩隻股份,但論能力及威力,點解比唔上一間獨立、撰寫員不知明機構?似乎更是值得檢討。

空穴來風

圖片
突然再傳電訊業重組,起因是一篇來自「移動訊息雜誌」官方微博引述消息指、中電信與聯通合併,中移動將與廣電網合併。 理由是信息產業嚴重過剩、觸發行業重組。 有市場分析指、中央計劃將現時112家央企中,縮減至50、60家,不排除是當局考慮以類似南、北車合併方式、推動電訊產業整合,分析形容,今次並非「空穴來風」!! 是否「空穴來風」,信者有、不信者無。 假設盛傳中,由941及廣電網合併,內地分析認為,是當局重新重視中移動,委以重任既為繼高鐵、核電之後,擔當國產電信制式走出去的戰將,並且透過中移動,在內地預先實現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近十年內地一直推動,但不同利益集團勢力左右之下,未有實現。 廣電網去年成立法人公司,註冊資本四十五億人民幣,視譽為三大之後,另一新勢力,廣電網負責電視網絡及相關電信技術服務,屬於點對點網絡形式。 分析界認為,中移動跟廣電扯上關係,故事Sexy得多。 不旦擴大橫向垂宜發展,並體現多年來王建宙高端增值開拓宏願。 由六變三,再由三變二,用產能過剩為理由重組,說來牽強,點為之電信產能過剩? 口痕友相信,重組為名,整頓電信邦幫實!! 從而利益再分配,舊勢力因為重組而瓦解,君不見,聯通近期部份打貪消息及傳聞,包括被中紀委巡高調批評搞「權錢、權色交易」,正正被理解為衝著江系而來!! 錢作怪亦為重組原因之一! 鐵撘公司的成立,三大公司網絡基站合三為一,按券商估計,收購要用上二千二百多億,移動會袋最多,有千二億,聯通、中電信各分共百及四百億。 本應是正常不常商業交易,但按內地情況,牽涉兩大問題: 一,阿爺邊度搵二千多億買搭? 二,打貪及整頓央企前題下,為咩事要俾二千幾億你三間公司分? 既然如此,'重組某程度上是左手交右手,再由右手交左手,用兩間公司牽頭兼併,其實要佢地嘔番筆鐵搭錢出來! 假設傳聞框架屬實,聯通及電信移動用戶增至四億多,仍比中移動少近一半,三間公司去年資本開支近四千億,用誠哥買O2引申的Cost Synergy,即使三間公司衰極,最有三分一協同效益,至少亦節省千二億,夠小川哥做一、兩次逆回購,夠數La!!

通縮襲港?

圖片
世事無絕對,邊個話香港無創意工業?? 王耀昌未必太多人知邊位?但小熊來電識掛?小熊來電創辦人,正正是王耀昌。 今日,LINE旗下台灣免費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服務Whoscall開發商Gogolook宣布,正式收購小熊來電。 完成交易後,王耀昌將會成為Gogolook技術顧問。 交易作價未明,估值當然不詳,無創新科技局,香港有小熊,為無數手機用戶截斷無數垃圾來電,毋需要經常被查問要唔要借錢?要唔買投資?要唔要修身? 或者呢的叫,由垃圾激發創意,再由創意,創造機會及財富‧ 中港市場焦點,似乎聚焦回經濟。 幾乎肯定,人行研究局局長陸磊,為首位呼籲關注通縮風險問題的官員,某程度上,不旦代表當局已開始接受現實,亦意味可見一段時間,政策考慮更複雜、更難度。 中信證券首席諸建芳說得直接,按其觀察,當局單單今年為止一個月零十一日左右,已經不斷在穩增長及穩幣值兩者之間爭扎徘徊。 的確,按諸翁判斷,領導人原本上半年政策穩增長至上,方向是寬貨幣、貶匯率,惟被突然殺出兩大程巧金打亂部署,第一是瑞士央行帶頭打貶值戰,觸發資金大混亂、第二是內地走資規模令人吃驚。 走資令流動性出現缺口,用常規資金流計算,衝量走資在於經常帳及資本帳變動,兩方面數字已證明中國去年數字每季增加。 但高盛提出,目前最大變數並非兩者,而是誤差及遺漏部份Net errors and omissions。 而有關部份,正正會觸發短期資金外流壓力仍然持續。 用高盛計算,自從一零年起,誤差及遺漏部份資金外流為數最少三千億美元。 三千億咩來?既然不涉及貿易、資本帳及固定投資,簡單而言,包括套戥,及反貪在內所影響的資金外流,均被列為誤差及遺漏部份。 邏輯上,中港套戥越減少、或內地越打貪、或兩者繼續如時出現,資金會繼續外流。引用陸磊說法,通縮及資金外流,政策力度要大,要組合拳,尤其目前新增通縮憂慮加劇因素。 無野係無可能,一年半載前,內地又有誰會信有通縮?問題現在來到香港。 的確,正如巴克萊指,香港3%以上通脹,現在怕通縮是天方夜談。但如果睇零售銷售部份,已連續四個月貨值變動落後於銷貨量,更甚是用Retail deflator計算,八個主要部份,有五個其實已進入負數水平。 所以,先係果句:世事無絕對!!!

落後形勢

圖片
數字上,中國未到達通縮階段,皆因按年0.8%CPI,按月0.3%,仍然處於正水平。 但正當部份分析員仍然振振有詞指,扣除季節性、甚至天氣因素,通脹理應高一點的同時,似乎忽略通縮的另一定義。 上游物價連續三十五個月負數,中國老早通縮。整體CPI,連續八個月增部放緩,已經由所謂DISINFLATION,進一步深化至Deflationarypressure。 而通脹形成,定義上在於,需求不能帶動物價上升的同時,政府開支同時減少,及貨幣供應未有增加,或是旦一,中國斷正!! 0.8%cpi數字,比中國近年公佈任何一個數字,均要來得震憾,我國還強調要健步較快增長,重量不重質之際,通縮形成早已出現一斷時間,再歸咎原材料價格向上,未免不與事實脫節。 中國習慣控通脹,但對應付通縮經驗近乎零,而環顧近至香港特區,遠至日本及西方社會,通縮一來,大鑊將至!! 而比其他市場,或以往例子,中國通縮出現時間,正正是內地債務急升的同時,換句說話,中國正式走入經濟學家所認為,經濟最大弊病之一的:Debt deflation!!! 須知,債務從來不是最大問題,以往中國有百分之二十名義增長,債務問題相對被增長抵銷、又或者只要資產價值變動,跟債務值變動是等同,或前者高於後者的話,債務問題亦屬於manageable。 惟現在,中國名義增長大概只有8%,實際利率變相被推升,從任何一個角度,經濟環境不能創造掀價能力及盈利,貸款投資,但回報未能抵消債務利息,負債問題只會因為通縮而越滾越大。 某程度上,全球其實處於Debt deflation狀況。按麥肯錫報告,環球債務對GDP水平,由零七年269%,升至現時286%,七年左右急升57萬億,即每日債務平均上升8.5萬億。 當中,內地債務對GDP水平,升幅變動為全球之冠,幾年內升八十三個百分點!! 中環「賓卡」指,內地問題未致於事態嚴重,但急需正視,包括官方要接受有通縮壓力現實,並且從救通縮、改革、去槓桿、一帶一路、解決產能過剩,人民幣國際化等等幾個部份互有矛盾目標內,定出先後次序。 有內地經濟專家認為,從內地增長仍然有7%,物價卻持續下移來看,內地近年政策似有失誤,尤其貨幣政策嚴重Behind the curve,人行有需要大幅減息,次數越多,幅度越大,才會見效!

創新?

無錯,香港要進步。 無錯,香港要提升競爭力。 無錯,香港要發展創新產業。 無錯,以上各個原因都成為特首,要盡快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理由,但調轉問,有創新及科技局,香港經濟發展就會多元化,就會創新? 中環「賓卡」認為,如果一個局成立,可以推動自特區成立以來一直推動而未有著落的創新產業的話,香港好應該多搞幾個局,例如,鼓勵股市發展,做個「股市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成立一個「境岸人民幣局」,為穩樓價,索性舫屋局以外,增設一個「穩定樓價局」!!! 回歸不久,董生成立資訊科技局,由「神童志」做局長,並同時請來大批中外猛人出謀獻策,當年阿里巴巴仍然乳臭未乾,當年,香港的確搞出個科技熱,但熱在於熱炒科網股,直去爆破一刻無人再提。 在在證明,香港特性並非沒有創意,但更核心為,邊度有錢搵,就主力搞邊樣,這正正包含資本市義及市場經濟最大基本點。 無疑,靠金融地產糊口好日子有限,香港要多元化,但學者認為,政府提倡創意產業之前,最好自我首先定義,何謂創意。 如果單單因為馬雲風頭一時無兩,而事隔十多年再忽然推動科網,未成功之前,某程度上等同將香港、繼李嘉誠包袱之後,再帶進馬雲包袱。 內地科網公司在內地影響力日益漸大,舊經濟退役,新經濟取代,但大家要問,巴巴、騰訊、百度、甚至小米,成功重點係咩? 基於創辦人高膽遠觸,抑或內地市場條件,促進二次創作?答案不言而喻。

最後「武士」

圖片
恭喜、恭喜,佳兆業債券持有人,遲來的三十天,終於獲派利息。 融創的出現,融創的購入四個項目,繼而融創入股四成多,佳兆業即時能夠償還債券利息。 換言之,融創是匹馬兒,孫先生是白武士!! 佳兆業債從自融創名字出現後,日日似打波子機,上上落落。以今日為例,債價上過八十樓上,近乎收復出事前水平,但未幾再度回落,落至七十多水平。 一度被認為是今年「黑天鵝」,可能成為首宗、內房離岸債券違約事件,喺周末最後限期前終於成功向投資者償還債券利息,無論債權人、股東、內房企業、甚至政府都可以鬆一口氣! 今次成功解決到事件,影響唔細㗎,事關整個內房債券市場、以至其他美元離岸債券都因為佳兆業可能違約,而幾乎陷於停頓。而家事件露出一線曙光,已經有房企計劃重新集資。 不過,世事無絕對,變數仍然在!! 中環人盛傳,融創提親後,按慣例例必整合人手、整合業務,更重要是整合債務。 單單離岸市場債務,佳兆業涉及逾二百多億,據稱武士哥有意一律打七折,即是要Hair-cut 三成。 換言之,債券持有人理解,今日可收息,不等同明日不削債。 而從融創角度,零點四倍P-Book接貨,但由於涉及四成多股權,例必要提出全購,涉及銀碼就會增至90多億。 信貸分析員指,未計承擔債務因素,收購收益未見,融創隨時先面對觸發信貸評級被下調。 佳兆業易手,一紙官方公佈仍然欠奉,但權益披露已率先反映。 「芬佬」指,到目前為止,頂多只可以介定為孫、郭兩方,有傾過,有做過野,但不能定義為交易落實。 因為,整項交易場外進行,既可以視為終極交易,同可能作為有條件下的原則性協議,當中涉受太多Subject To。所以,武士孫當日強調「一半一半」!!

工具

圖片
人行降準,內媒打造成為央媽春節前大禮、六千多億流入股市、內地網上調查近四成意見更相信,股市單日升逾可超越4%。 其實,通通犯上陶老爺式錯誤,以為降準是應對行將公佈經濟數據,為刺激做好準備。 一山還有一山高,分析還有更好分析,馬駿雖已人行當官,但對降準原因背後,馬爺在在未有打官腔。 馬駿解釋,說出事情全部,降準乃應對內地國際收支變化,皆因資本及金融項目已經出現逆差。 資本及金融項目逆差,美其名是收支出現變化,更貼切是代表走資。馬爺雖然點到即止,但觀乎外管局最新數字,最新第四季中國資本及金融項目逆差,為數高到九百一十二億美元,98年以來未曾出現。 六千五百人民幣因為降準而釋放,從根本角度而言,極其量是沖消上述收支逆差資金缺口,點流入股市呀!!! 瑞銀計算,從外匯流入方面衡量,內地去年最少出現四千四百九十億美元外流,換句說話,要懂憬持續降準,邏輯上百分百正確。 近期,人民幣在岸價持續接近跌停,某內地分析「老屈」乃離岸、在岸價差觸發套戥而成,變相令香港死貓再一食。 但法興既反駁內媒所謂分析,亦為香港平反,該行直指,人民幣官價下跌,其實是走資造成。 美林、法興、高盛均持類似觀點,因為環顧去年第三季起,人民幣現貨價偏離中間價下行方向交易日數,超過六成,而正正呢段時間,無論用外匯儲備、新增外匯佔款數字量度,我國的確有數字定義的走資情況,而且日見明顯。 所以,此貶值不同去年年初主動策劃貶值,與市場套戥亦完全扯不上關係。 先減息,亦降準,「賓卡」形容,兩個多月內的兩度行動,正式為所謂新型工具投下不信任一票。正如內地一間券商經濟師指,舊工具有其可取之處,而在新常態下出現的資金外流,應對還須舊工具。 敢肯定,息會再減,準會再降。銀行界目前關注,聚焦人民幣走向。 陶冬預言可能對,人行不排除很快擴闊人民幣波幅。擺明,資金外流形成,各國爭相貶值,擴大波幅既打造成為國際化再行一步,但更大程度是為人行沽美元買人民幣,多做市場干預承托匯價跌勢提供更好機礎。 法興估計,出現有關機會率,高達六成。

「腰」債

圖片
流感高峰期,企債冰封期。 幸好,鬼子佬央行聯合放水,大寬鬆之下,主權債息負Yield後,連企債亦出現負息個案,歐洲雀巢一批債券,昨日二手息價跌至負數。 低息之下,金融界要追Yield。經紀一個口頭蟬:做人要有腰骨,投資都買Yield股。 尋yield夢未完,鬼子佬潑水節,亦救番一眾內房,冰封企債發行漸見曙光。 上周,遠洋率先成功發行一批票據,反應不裕。而最新,世茂房正式成為將冰山劈開案例,發行七年期八億美元債券,五十六億美元認購。 天時、地利、人和,整定!! 市場並非對中資內房信心回復,但外圍環境逼成投資者餓Yield,有高息當然搶! 世茂房債券定價大約為8.375%,較指導價低37.5點子。但比約莫同年期,碧桂園兩批二手債券仍然為高,顯示有息還有息,但市場仍然有所挑剔!! 定息操盤人認為,佳兆業一日未明朗,內房,以至一眾民企高息債市場,難言正式解封。而最叫人煩腦在於,成件事既混亂,又樸溯迷離,兼有頗多政治因素夾雜,一概難用常理推測。 佳兆業及融創近期扯上關係。之前用常理推測的話,融創是入股拯救佳兆業,但目前事情不按常理發展,後者僅買入前者四個項目,而不按常理的發態發展後,融創孫宏斌,更進一步不按常理,主動表示,已簽署落實,買入佳兆業49.3%股權。 到底往發發展,是繼續按常理進行,抑或完全打亂章?無人知。但我們嘗試按常理問幾個問題。 一,孫宏斌聲稱,49.3%股權,是向前主席郭英成買入,並且簽署協議。 但郭英成失聯多時,深圳市政府,甚至更高層次搵唔到佢,孫宏斌有咩本事可以聯絡上他? 而既然孫宏斌有能力聯絡郭英成,外界第一個反應是,有關當局會否即時搵孫宏斌跟進?? 第二,佳兆業鎖盤仍未解封,現時入股風險極高。再者,單單離岸債券有涉及為數數百億,樓盤一日未解封,現金流繼續受限制。 即使假設交易落實,融創會即時會面兩難:包括為佳兆業債務重組,債券持有人削債,但變相影響融創紀錄,不利以後再融資,但若不要求削債的話,融創就要承受大量債務。 由於佳兆業評級低無可低,融創入主未必會構成債券觸發Change of Control條款,要即時贖回。 但佳兆業同時有發行過十五億人民幣可換股債券,融創提購後,或會觸發CB強制式要約,持股增加50%以上,孫宏斌即時要額外「科水」。

放水

圖片
今早內地媒體已稱,市場正在與人行博奕,估計今周就有寬鬆措施。 原因固然是資金有流出跡象,報道引述分析師指、如果今周不降準,恐怕要到過年後先會出手。 結果,小川行長今次真係比市場「挾準」,三年來首次降準,換言之就是被市場Front Run!! 可笑的是、官方人民日報今日先稱、盡管市場呼籲放鬆流動性,但監管當局保持定力,堅持穩健貨幣政策,靈活調控釋放流動性。 結果,開口中!! 的確、經濟下行壓力未解除,加上全球主要央行包括歐洲、瑞士、丹麥、加拿大、甚至新加坡央行先後出手減息或「放水」,增加人行減息壓力。 誠如瑞信陶冬今日指、內地正出現全方位通脹放緩趨勢、上半年整體通脹可能跌至1%,為寬鬆政策增加更大彈性。 誠如市場所見,MLF、SLO先後投放、再加上重啟逆回購,市場流動性仍不足,最終要一如預期降準。 人民銀行宣布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半個百分點,由現時20%下調至19.5%,周四生效、預計釋放5600多億元人民幣。 對上一次減存準率,是2012年5月,當時亦是調低半個百分點。 為加強結構調整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和重大水利工程,個別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可額外定向降準。 不過有分析認為、考慮到全面放鬆,可能會令股市氣氛更加熾熱,增加風險,加上春節因素干擾,其實人行是處於兩難。 又或者,其實小川行長可以選擇的空間,其實唔多。

(不)負責任政策

圖片
時光倒流零九年,袋鼠紙對特區紙幣跌穿六算。史蒂文斯減息四分一厘,談不上突然,尤其最近期澳元利率期貨在新西蘭調整貨幣政策取向後,已反映袋鼠央行七成機會減息。 以現時速度移動,澳洲多減四點五次利率,息口將會跌至零。先有加拿大劈息、繼有新西蘭調整政策、俄羅斯亦閃電手,商品國央行行動在在顯示,需求疲弱或者遠比預期為嚴重。 利率隨時成為歷史之際,簡單睇澳洲一隻Westfield Corp、作為規模較大房產基金,單單第四季升幅超過兩成,市場嗅覺極其靈敏!! 袋鼠央行行長明明七十五美仙定為合理水平,今日改口嫌未跌夠。經濟基本因素較佳的德國,十年債息竟然可以有歷史以來,首次低於日本,換句說話,日本加碼寬鬆隨時有理有據。 金融海嘯令央行慌張決定,經濟因為當日慌張決定從未復元、而一年又一年重重複複,央行已由當年慌張制定政策,變而成為不負責任決定政策。 九七、九八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人行強調要做有責任央行,不亂做事、不亂貶值。 時而世易,隨著貿易伙伴任性去寬鬆,我國某程度上包袱更輕。 如果全球是憂慮通縮而寬鬆,中國更振振有詞:上游持續負數近三年、下游需求受制改革及打貪,陶老爺最新預言,半年內中國CPI見一,我地BUY!! 基於改革行先,中環經濟師指,國產寬鬆主意現在奉行創新、及盤活。 人民幣擺明貶值,為的既要保持競爭力,更要用匯率政策配合製造流動性,抵銷外貿盈餘潛在減少影響。但中國兩難是,不貶阻經濟,要貶則鬧走資,因此既然要貶,人行或多或少會打造成為匯改及提升彈性一種,明擴波幅,實要貶值。 單日九百億逆回購,市場吃了一驚。吃驚之後,當然幻想繼續,令人細味是,區區一間瑞銀經濟報告,預示降準降息大約春節後,竟會勞煩新華社發稿報道!!! 你懂的!!!! 當外界注意A股走強的同時,忽略上海一個消息,上海市聯同人民銀行,拍賣四百億國庫現金定存,為繼去年底北京後,第二次地方啟動現金招標。 即係咩??總理要盤活,地方加入響應,趕快拿出櫃桶底資金滿足市場,簡單而言,寬鬆流動性政策已經變相下達至各地方執行。 作為逆周期之父,八十八層高話樓市逆周期政策有加碼空間,事出必有因。 環顧之前,「攞命陳」變「加辣陳」,觸發點除樓市升溫之外,正正是外圍寬鬆加碼。隨著公屋變鳳凰,樓市指數可理解為市場恐慌追貨指數,武功曾月底預算前後,或者大約就是高危期!

出事

圖片
民企地產之後,再來民營銀行出事,原來備受高度評價的民行行長毛曉峰盛傳涉令計劃案被「雙規」,辭去銀行內所有職務。 從壞一方想,不明朗因素困擾,甚至會否被指標極強,與王歧山熟悉的財新網一語道破,揭序之後,好戲仍在後頭?總之,正如中環人一早揚言,未來中資股困擾因素不是經濟、不是盈利,而是整頓及打貪。 另一方面,外資券商有本身理據,環看九十件代末期起,朱小華、王雪冰、張恩照等等,每每涉及金融系統雙規調查,往往快來快去。 再者,民行有安邦,從今日大跌9%,到跌幅收窄及高居成交榜睇,安邦是否趁勢增持,再惹來憧憬? 難道財經雜誌早就埋下「貼士」,安邦的出現,那是預早安排?但話說回頭,安邦冒起仍然是一個迷也!! 相比金融,內房民企煩得多,複雜得多!! 早星期在傳出張志熔潛水美國,恒盛甚至要被鎖盤。世事無絕對,恒盛竟然以大股東擬私有化為由停牌。 一三年,845亦曾提每股個八私有化,結果被否決。當日疑問之一是大股東錢從何處來?現在問題又再延續。 恒盛有待發展,佳兆業又是否有待惡化? 融創涉資廿四億人民幣,購入佳兆業項目,並非內地傳聞的入股,結果德銀形容為最惡劣結局,但野村卻相信,是入股前奏。 兩大極端意見,分析員傾向不相信後者,皆因眾所周知,鎖房問題未解決,事件涉及政治問題未清除,公司主權易手與否,不是佳兆業決定,不是市政府話事,而是升至國家及債券人層面。 廿四億人民幣,有券商形容為利好,有幾好?不要忘記,佳兆業整體債務逾六百億,到本月七日,亦即債券利率到期後一個月寬限期大限將至,佳兆業還息先算啦!! 德銀認為,從融創購入項目睇,最少引申幾大問題: 一,對手只對佳兆業一線項目有興趣,過程並未觸及二、三線項目,及被封鎖項目,證明外界對公司心態只屬執死雞,博好野。 其次,四個出售項目之中,最初盛傳由萬科接手,萬科咩原因會消失,由檔次較低融創跑出? 更令人懷疑是,佳兆業內地債權人已先先後後入稟,要凍結公司資產,佳兆業或涉受部門,憑咩既然在債權人凍結資產申請受理後,仍然可以出售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