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5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穩住大盤— 一個人統治的危險?

圖片
近日轉趨高調的李克強,罕見召集十萬幹部舉行電話工作會議,反映的是過去一個月,他已經不再避嫌,真正走由幕後轉到台前,變成指揮全國救經濟的總指揮。 過去十年李克強的紀錄,他總是站在習近平背後,主要是負責執行工作。但今次會議幾乎動員了全國上下的所有重要官員,包括多名政治局常委,唯獨是沒有了習近平,說明了什麼呢?答案只有兩個,其一就是習近平 願意放下權力到李克強身上,另一個可能,就是習近平受黨內元老壓力不能夠參與今次的救市工作,變成是對李克強的一個考驗。 翻查紀錄,在過去10年李克強擔任總理的時間,幾乎都沒有出現這種重要的全員幹部會議。更值得關注是╴這兩位中國最高層最近發表的講話,試圖安撫對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愈發不滿的外國高管,但二人似乎發出不同聲音。 華爾街日報報道,習近平在5月18日的影片講話中談到了全球因新冠疫情而遇到的經濟挑戰,但基本未提及中國自身的經濟下滑。而一天之後,李克強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對一群跨國公司的高管表示,中國致力於在推動經濟發展和遏制反覆暴發的新冠疫情之間取得平衡。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與會者稱李克強沒有為習近平的清零戰略進行辯護,據與會者稱,在回應高管關於中國應為更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接種疫苗的建議時,李克強說,我聽到了你們關於疫苗的資訊,我們將擴大疫苗接種範圍。 更有趣的畫面是,多名與會者稱,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會議期間,李克強一次也沒有提到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他一走進釣魚台的會議室,就摘下了口罩。而在他結束會議,一邊往外走一邊與與會者交談時,陪同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提醒他戴上口罩。 一些與會者表示,在北京嚴格的抗疫規定下,李克強似乎無視戴口罩規定的做法值得注意,而這與之前李克強訪雲大時,全程未戴口罩做法一致。 留意李克強在全國電話工作會議講話,他表明從3月開始到4月份以來,一些經濟指標明顯走低,“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因此要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和失業率儘快下降。 這個「穩住大盤」的潛台辭,正是中國經濟已經不穩,特別是李克強擔心的失業率問題:四月的失業率已升至6.1%逾兩年高位,當中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更達18.2%的新高,而且今年更會湧出破紀錄的1076萬大專畢業生,在科網平台普遍遭受打壓不得不採取裁員措施,失業情況只會更趨惡劣。 今期經濟學人以”中國經濟放緩- 意識形態與繁榮”為封面(見圖),表明習

權力遊戲——由經濟數據看內部權鬥

圖片
內地疫情持續,受上海等多地封控影響,被稱為「三頭馬車」的工業、零售及固定投資,四月數據全遜預期,工業及零售大幅下跌創逾兩年新低,前四個月投資按年增速亦降至年內低位,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相應升至逾兩年高位。 當中最觸目驚心,是一直認為是增長火車頭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大跌11.1%,遠遜市場預期的負6.6%,為2020年3月首次爆發疫情以來最低,反映全國「降級消費」已成主流。 但與其將重點放在經濟有幾差,我反而覺得數據背後有兩點極不尋常,值得思考的理由: 1. 官方的政策反應並不強烈。雖然政府高層圍繞支撐經濟進行大量討論,但現實是,到目前為止,實際的政策反應異常平淡,幾乎是以「不作為」應對。 2. 四月份經濟數據令很多人驚訝,不只因為數據惡劣,更在於「這麼差的數據也可以發布」,背後原因值得深究:是否有人刻意強調、甚至放大經濟放緩效應? 針對第一個問題,與過去幾次內地公布極差數據同時,人行往往會在同日出手,包括調低指標利率或存準金率,被視為是作出救市的政策回應。 但是今次甚麼也沒有發生。 當然,有評論指人行早在5月15日,已事先表態將下調首次購房者的抵押貸款利率下限,即是減按息。 之後在上周五(20日),又再出乎市場意料調低5年期以上品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達0.15厘,降至4.45厘,但同時1年期LPR則維持在3.7厘水平不變,是2019年LPR改革以來首次單邊下調5年期以上品種。 分析認為,只減5年期LPR反映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料可同時提升買地意欲,支持地方政府財政,同時亦有利較長期的基建項目融資。 有經濟報章大字標題:「人行出大招」形容今次下調LPR,但是正如不少經濟學家指出,如果人們不能出去看房,那政策差別根本不大,而維持一年期LPR即是短期利率,亦救不了早已陷入水深火熱的小微企。 針對第二個疑問,我認為在這個敏感時刻似乎更加關鍵。 《經濟學人》以「When bad data are good」形容上周一(16日)出爐的三頭馬車數據,指國統局願意公布一系列比經濟學家想像更差的數據,表明中央是面對現實,不再以過去人為手段「修正」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中國的許多經濟指標可能正在急劇萎縮,但他們的可信度有所上升。 」 我認為這想法頗為片面,乏略了中國的政治因素,特別是十月即將舉行的二十大。中共內部已掀起了一場權力鬥爭。 過去數天,內地已是傳聞滿天飛,包括今

爭奪港股定價權——人民幣計價股票 港元會被邊緣化嗎?

圖片
上篇 探討了香港有可能被移出SWIFT的備用方案,坊間亦出現不同角度的討論,包括數名中港學者認為現時人民幣已經足夠強大,認同「新香港」要有「底線思維」,在當今中美關係惡化環境下,應考慮港元儘早與美元脫鉤,港元可以改為與人民幣或一籃子貨幣掛鉤,相信脫鉤有利於國家。 我認為有人刻意放出港元要與人民幣掛鉤的訊息,是別有用心的人在地緣政治不明朗下,希望採取措施包括推出人民計價股票,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代價甚至是不惜逐步邊緣化港元,以及把港股定價權拱手相讓,好讓 港元能夠脫離美元制衡,能早日與人民幣掛鉤。 「人民幣計價股票」是去年八月由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提出,要把人民幣以國際貨幣的方式有意義地推向國際市場,包括開放50隻至60隻恒指成份股,以人民幣計算、報價、交易及結算,投資者可以自行決定用哪個貨幣,例如用人民幣買入,沽貨時用港幣取回款項。 過去三年全球受疫情打擊,加上俄烏戰爭令反全球化成為大趨勢,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可以說是停滯不前,以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貿易國,但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僅佔全球貿易總額約15%至20%,遠比不上美元的主導地位。 因此,有內地媒體及本港學者,均提出香港作為人民幣最大的離岸交易平台,責無旁貸,應執行「國家任務」,發揮樞紐角色使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 先回顧一下歷史:前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2014年提出「互聯互通」,當時可以說是非常聰明的設計:在港股通機制下,內地投資者以人民幣買賣港股,需要透過閉環交易系統自動完成換匯,換句話說,買的港股以港幣計價,交收卻以人民幣資金兌換港幣。內地資金由買入到賣出,都不涉及中央最擔心的走資問題。 然而按機制要求,匯率要在收市後而非交易時段確認,而且當客戶買入或沽出港股通股票時,券商系統一般會預先凍結成交金額的3%作按金,以防止當天匯率大幅波動造成的結算資金不足,晚上清算後再「多除少補」。 因此在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日子,難免涉及額外匯兌風險,按金規定也變相令交易成本增加。如果日後能以人民幣計價及買賣港股通股票,便可降低北水南下的匯兌風險與成本,勢必刺激港股通交投量。 另一個好處當然是可以進一步鞏固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因為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可以進一步增加,而且不排除部分國際投資者會捨棄港元、寧願增加人民幣資產,也為推動人民幣報價股票證券提供窗口。 香港擁有中國內地以外最龐大的人民幣資金池,人民幣存款規模在今年初一度超過1萬

以行善之名-- 對私營居屋的幾點疑問

圖片
去年底寫了 一篇 新世界建好生活興建私營居屋文章,現在事隔近半年,在新特首即將上場之際,有關方面亦公布了項目的選址:元朗欖喜路南面,地盤毗鄰新世界同系2015年初落成的溱柏。 翻查城規會資料,溱柏南面該 塊闊80米的狹長土地,一直劃作「休憩用地」地帶,除用以提供康樂運動設施外,亦可作為元朗公路與其北面地區之間的緩衝區。今次欖喜路私人資助房屋所在的位置,就正正在這塊狹長休憩用地的東面。 雖然新世界澄清,地皮東面部分將繼續用作儲存藝術品及公眾休憩空間用途,沒有計劃興建私人樓宇,集團亦無持有項目的相連土地,但項目毗鄰即為新世界大型私人屋苑「溱柏」,再遠一點則有「翹翠峰」等其他私人屋苑,而由地圖可見,該幅窄長地皮由東至西連接公庵路直至欖裕路,現時均有不少鋼鐵廠、貨倉地皮以及私人停車場,新世界是否可以澄清,除「相連」地皮外,本身及關連人士是否會持有該幅地皮的其他部分? 順帶一提,該幅地皮由於地勢較低,目前除一頭一尾有狹少私人車路進入外,在整段欖喜路都不設進入道路,相信一旦落實興建資助出售房屋,有關道路基建配套會有所改善,加上項目樓宇將會設有會所、車位,要說無意配合該鄰近項目估計難以令人信服。 值得留意是,不論該幅地皮用途由修訂前的「休憩用地」,又或2016年修訂後的「其他指定用途 (藝術品儲存及公眾休憩用地)」,意向均不包括住宅發展。因此新世界若要申請作私人資助房屋,就必須要透過城市規劃條例第12A條申請改劃土地用途,要改劃作私人房屋會面對很大阻力。 本土研究社更公開質疑, 涉事地段本身屬於「棕地」,規劃署在2019年的《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報告,曾將該處列為擁有較高發展潛力,豈料當局到物色可用作公營房屋的「棕地」時,卻以已經存在「私人界別倡議項目」的理由將它給排除在外,本土研究因此質疑項目旨在用私人資助房屋名義避開收地。(可惜這樣重要的指控,除明報外幾乎沒有主流媒體會引述。) 對於我之前質疑為何要政府提供補地價優惠,「新世界建好生活」諮詢委員會成員招國偉表明,新世界正與運房局就補地價問題及「漸進式」供款按揭商討,並認為與房協一樣補市值三分之一的地價較合理,若政府在地價支持不高,將反映價單上,連同申請者負擔能力亦要提高。 而政府回應亦相當正面,運輸及房屋局稱,對新世界興建資助房屋的建議表示歡迎並樂見其成,會按新世界建議內容與相關部門研究是否提供補地價優惠,再呈交行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