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7 起發佈的文章

天價.癲價

一幅鴨脷洲地王震撼本地樓市,害得施老闆都要連夜改VIEW,由唱淡變成大好友,轉軚之快,引來全城熱議。 公平些講,施老闆恐怕不是因為想屬下多做幾宗生意,就突然轉VIEW,因為佢每一次一改看法,都會成為歷史憑證,日後是否準確自有公論。只是他提出一套因為通脹快過加息、令美元由強轉弱拖低港元,促使樓市向上、理據恐怕令人難以信服。 中資搶地既成為眼前現實,正如關焯照所言,樓市只會繼續向上沖,但亦對政府構成更大挑戰:你搵多多土地都好,參與中資財團都可以盲搶地,結果是地價反而推高樓價,同政府原本預期供應多令供需可以平衡,就有更大落差,對管治構成挑戰。 面對市場失效,經常強調要「有作為」的現屆政府,唔應該只係用自由市場做擋箭牌,理應倣效新加坡,向非本地公司出手。 按目前新加坡做法,凡有外國股東在內的公司,須要在五年內完成私人住宅發展項目,並在兩年內出售所有單位。發展商可以選擇延期,但就要持有貨尾地價總值交8至24%稅。 本港目前賣地章程,都有規定項目落成時間,但就無硬成規定一定要全數出售單位,如果按新加坡做法,相信就會增加外資持有單位成本。 當然,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單純以有外國股東為界定恐怕是過嚴,拆局提出、可以考慮是對控股股東身分做界定,只要是本地企業或香港人,就可以豁免,否則就要面對貨尾增值稅,以減少盲搶地情況。 值得一提是新加坡樓市。香港樓價在上周創出歷史新高的同時,新加坡樓市自2013年起,已經連跌左13個季度,係有紀錄最長周期,累計跌幅一成多,而且當地樓市似乎仍然深不見底。 新加坡同香港一樣,早在2009年就已經推出辣招,而且招數亦相當接近,包括外國買家印花稅、非首置客印花稅及降低按摟成數,不過幾年下來兩地成績迴異,到底係咩原因? 可以留意係內地大媽,對新加坡樓市熱情是迅速冷卻,自2013年當地政府推出海外買家印花稅後,大媽買樓既數目一直下跌,2014年大跌四成,到去年買家既比重跌至低於7%以下,影響力已經大減。 當中關鍵、當然係新加坡有八成人口都係居於組屋,令私人市場規模本來就好細,經過政府多番加辣、就令本地發展商都意興欄柵,寧願將資金投到海外發展。當地最大發展商之一「城市發展」,早幾日就預計、當地樓市最壞情況仲未過去。 有特首候選人提出,長遠策略應該係以達到六成人住公屋居屋做目標,隨即惹來群插,批評目標過高不切實際、又話

逆景波

公平啲講,友邦交出成績表,其實唔算差,分析員平均估計新業務價值只有單位數增長,最終交出成績表、按季仍然有16%增長,算交到功課。 似乎杜嘉祺都意識到、必須盡快將友邦同銀聯卡事件「割席」,所以非常罕有地,在業績公布中交代今年首兩月新業務價值增長仍然強勁,分析員亦都收貨,話有助紓緩市場憂慮。 當然、今日無事,不等於日後無事,基數效應會唔會在三、四月之間出現? 下半年又有咩方法可以減少市場憂慮,呢個先係考驗友邦管理層功力。 過去打著高速增長、亞洲新興市場概念、高流通量股分、加埋西方企業管治水平,令友邦上市多年以來都打緊「順景波」,杜嘉祺就好似佢做慣沖鋒陷陣球員角色,無往而不利。不過環境一旦逆轉,「逆景波」係咪咁容易打? 好多時更講究一個人既QE。 以友邦香港VNB增長來看,其實增長已由上半年60%放緩29%,趨勢放緩係不爭事實。內地落閘肯定唔會係一時三刻就會放寬,好在友邦賣得最多保險產品,的確唔係阿爺擔心既投資性質較重時壽險產品。 翻查資料,友邦香港保費產品主力係5至10年,佔比有近7成,相反短年期少於5年既,比重只有1%。同時一時間,近年增長稱王既中國人壽海外,少於5年期既保險產品,佔比多達97%,而且回報特高,往往投資收益都有3至5厘,一比較之下其實都知影響邊個更大。 而且唔好唔記得,友邦目前內地業務、是唯一一間可以全屬外資擁有保險機構,去年VNB增長就高54%,甚至超越香港42%。以規模計,內地業務已經僅次香港,他日難保唔使靠銀聯卡,已經可以Capture 到內地一批高增長客戶。 有大行分析都計過數,友邦內地主打保險產品,競爭能力不低於內險,賠付及經營能力亦遠較對手強,假以時日,單靠培養內地市場,不難阻礙友邦繼續高速增長。 值得留意係管理層今次刻意強調增加派息,有分析員形容已經係股價最後防線,但就算以25%增幅計,友邦payout 都只係33%,低於估計40至60%。 有手痕友計過,杜嘉祺在業績聲明中,一共用左超過四十次「Excellent」,但路透就批評、管理層既信心不能反映在派息上,是恥辱「Shame」! 不過有分析員都笑言,保險公司天性就係穩陣,如果杜嘉祺可以日後維持到漸進派息,未嘗唔係一個日後既賣點。

上方寶劍

圖片
駿傑事件,有識之士又再紛起控訴,大罵證監會有權力過大之嫌! 知者自知,不知者無罪,查實,證監會從來是比本港其它公營機構更有絕對權力。 有識之士可能不知,或不太記起,早於2012年,前刑事檢控專員的薛偉成於《刑事檢控科工作回顧》就已經提及,證監同時兼備規管、調查及檢控等職能,惟卻並無適當的內部規管和監督,以及有效的監察。 而薛氏此言一出,隨即惹枇證監會引經據典予以還撃。 按報載,證監會當日回應時指,早於07年,跟刑事檢控科訂立協議安排,證監會同意把潛在的市場失當行為,包括內幕交易、虛假交易、操控價格、披露關於受禁交易的資料、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料以誘使進行交易,以及操縱證券市場等檢控案件轉介刑事檢控科。 律政司亦同意所有非市場失當行為的案件,均適宜由證監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直接提出檢控。 換句說話,旦凡詳涉任何非市場失當行為案件,現行證券及期貨條件賦予下,證記權力確實大於廉記。 說回駿傑破開埠記錄事件,觀乎證監會回應;昨日本台查詢公司主席反應,矛頭直指的,其實是保薦人為首中介機構。 對於證記忽然半日叫停,外界流傳兩個版本: 一:駿傑上市後,隨即被「篤背瘠」,指配售中存在虛構; 二:引蛇出洞,皆因相關中介機構「傳球」習慣、特性、組合及技巧,早已被一切掌握中,以為過骨,實為陷阱。 的確,若然第二個推斷成立的話,證記確實高招熟練,中環人戲言,情況猶如警察變身古惑仔,從而力撼古惑仔。你精我唔笨! 駿傑半日貨仔之後,DAVID WEBB質疑,早前聯旺及一眾更癲瘋八字頭,莫非行其大運,對待上有不公平處理之嫌,另一批有識之士就批評,歐爺擺明用首日升幅作為衡量標準。 對於大衝韋柏言論,熟識監管機構的中環人相信,打從一月底起,農曆年之前,證記及交易廣場一份聯合聲明,已經如同先君子後小人的揭序,在處理「八字」頭上市問題上,從當日起計採取截然不同的更主動取態。 時間上,之前一批算好彩,但亦不代表一旦發現有事,可獲特赦。 至於股價表現作為衡量是否出手準則,中環人相信,問題不在於股價,歸根究底,核心在於今時今日,壞小孩太事無忌諱,明刀明槍。 最後,中環人嘆氣,市場精神分裂及矛盾程度叫人無所適從也; 見小股、新股禾雀亂飛時,就批評監管者視若無睹,執法不力; 到現在積極及主動,又來個權力過大指控!!

論幸福

處子預算案,外界糾纏於「計錯數」三個字,算吧,基於政府庫房靠賣地及股票印花稅收益主導,假若能準繩算出每年收入及盈餘,某程度上,波司長一定比士佳哥,及一眾樓神、股神更有預測市況之能量。 拆局問過幾位經濟師對波司長處子之作意見,不若而同直指,波司長對經濟之認識,在論述環球金融情況,說得細細有條,有板有眼,惟一看其預測數字,卻露了底! 去年預算案,政府經濟增長預測為1-2%、基本通脹為2%、整體通脹預測2.3%,今年經波司長手筆,增長預測升至2-3%,但通脹預測卻值得商榷。 按波司長估計,今年基本通脹維持2%,整體通脹1.8%,數字比去年更低,難道波司長並不了解,大加樂,大快活已多次加價、租金升幅未有放緩。 更甚是,在全球一片通脹預期升溫,Reflation之聲此起彼落之際,一眾機構上調全球以至本港通脹預測之際,波司長卻有膽量逆其而行。 而更有趣是,撇除補貼等一次性因素的2%基本通脹預測,今年預計的整體通脹數字反而進一步低至1.8%,怕且羅家聰都被考起! 基於經濟及通脹數字預測的爭議,波司長估算下年度整體盈餘162億,再下年度72億,21 - 22年度財赤83億,基本上是毋需要理會。 有錢有有錢的煩惱,九千多億財政儲備,相當於24個月政府開支,波司長並無再重新以量化數字介定何謂合理儲備水平,反過在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基礎上,加上理釋為「務求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大體上財政平衡」就可以。 學者不禁讚波司長好野:解釋基本法,猶如人大上身! 預算案觸及不論上市架構、積金電子化、綠色金融、人民幣業務等,完全是重複已發生及正在進行的事項,至於市民最關心的派糖,928億盈餘,但額外舒困只有351億,而且老調重彈。 但波司長某程度上不應受批評,事關財政盈餘急增,全靠是波司長之前掌管土地收益超標所致。 的確,全靠陳茂波搵番來。全年多收500多億,地價,樓價,物價,營商成本繼續升,中資送來的盈餘大禮,輸的仍然是香港人。 現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由波司長負責的第一份預算案、未知是否率先而隨即結局,波司長演辭中問了個頗有趣問題:怎樣才會感覺幸福? 中環人戲言,論幸福,說幸運,波司長認一,那會有人敢認第二? 入振英長官班子落空,但不足一個月卻有局長高職空缺以待、振英長官原意讓他當副財爺,現在超額達標,更行

十年恩怨

圖片
原以為一笑泯恩仇,十年種種怨與恨,就此一筆勾消。 奈何,象哥中午業績一出,整個中環噓聲四起,有分析員戲言,以盈利大數誤差程度,「象長老」執正秉公辦理的話,大抵可以構成十年後另一次盈警。 歷史每有循環,十年前,象哥出事乃前朝象龐約翰沾手Household留下的蘇州屎,事有巧合、十年後今日,業績大數之大誤差,又是出自「前朝」當年併購後遺症。 因為重組私人銀行業務,象哥將九九年收購的Safra Republic Holdings涉及餘下商譽,全數註銷。 大數歸大數,可抵賴於一次性因素,但財經媒體作為極速驗屍官,左抽右拆,最少,象哥核心稅前盈利比高盛及德銀分別低兩成六及三成、用最無水份的經營溢利,按季仍然要跌一成四,遜預期。 上季引以為傲的一級核心資本比率及成本改善幅度大於開支幅度的Jaws,均分別按季跌0.3個百分點,及30個點子。 業績後,花旗致客戶速報毫無保留地以:This is just a disaster去形容匯豐,認為股價少則跌半成,沽貨不用客氣。 花旗,德意志及對匯豐至死不渝之高盛,均異口同聲認為,匯豐勢將面臨 Significant Downgrades 。 業績差,十億回購有如應酬式,青姐下午提出一個頗具參考分析: 按她觀察,象哥復元之際,仍受制於兩大問題: 一:管理層Hea做、 二:「唔夠人」。 的確,范智廉任期已屆倒數,歐智華僅隨其後,情緒上及士氣上有可能進入無心戀戰期,尤其繼任人選極有機會並非內部提拔,幹什麼要益外家人? 而華仔任內,斬頭無數,2015年起已計劃兩年減五萬,現在既使有業務生機,恐怕卻無活動能力,美國監管鬆,歐洲卻動向未明,高盛招聘擴軍號召力,必然比大象為首歐資行為高也。 象哥十年來,簡單可以用三個R形式,包括Rescue;Recapitalize及Return: 由拯救、到增資,及至近期的回饋股東三部曲。 九哥早於去年更改策略,由托資本,轉為托股價,面對一份恐怕程度直逼五星的業績,反過來只應酬式十億回購,前文後理,青姐有關「Hea搞」觀察,似乎更具說服。 而更大問題在於,服侍監管要求多年,肥瘦物以保資本,事到如今,減肥過度,營養不良,但願匯豐不是注定是一隻逆市呈強、旺市中的弱者大象。

人民幣力場

對於人民幣,大行年頭還是「巴、巴、巴」,不斷糾纏於貶值幅度預測。 原本日前卻低調地跑出一間「法巴」,將人民幣全年目標由7.4上調至7,成為今年,甚至近大半年首間上調預測大行。 事後回想,法巴也許慧眼獨具,皆因,不論市場力量,信任程度、基本因素都衝著人仔要貶而來,數到最後,人民幣最大力場仍然是繫於總設計師手中。 不論小川行長、易大副行長、或外管局潘大哥,強調的是,不存在貶值預期,但存在大量工具及可管理。 的確,由三大金剛組成的人民幣力場,是有其根據; 皆因,正當挾息既然已經將外資夾至創重至死、 皆因,直接干預可能令Trump總統以人為入罪,不費功夫已可列我國為貨幣操控國、 亦皆因,加息預期控制匯率構思,被內地部份智囊急速叫停、 大家以為工具山窮水盡之際,原來三大金剛人民幣力場,還有修改定價機制一招萬試萬靈的絕招。 繼去年底,人民幣力場將一籃子組成部份修訂,大幅稀釋美元影響之後,人民幣力場報稱再度發功,一個技術調整,縮減一籃子匯率計算時段,由原來每日九時開出中間價後的廿四小時,改為十五,即由原本任由全日環球匯市,可以左右開價,縮減至在岸市場下午四時半收市後至翌日早上七時半。 媒體引述知情人士指,由廿四,縮至十五,為的是可以避免重複計算,及防止日內出現投機活動,包括在中間價及收盤價價差之間獲利。 以此推斷的話,人民幣力場由去年底起計,包括今日的機制修訂,大概是兩步曲的兩個目標: 之前一個屬於透過減低美元比重,以求控制幅度、 而到今日,基於貶值情況已經收斂,修改開價機制為的是一個「穩」字。 在新機制下,簡單而言,上午7時31分至下午4時29分,均不會影響人民幣之後一日的中間價表現,變相是將官價交易時段,某程度上隔離出國際外匯市場。 更有趣是,受制於離岸市場流動性短缺,過去一個月時間,CNH大部份時間均較CNY有溢價,中環人估計,新定價機制一絕之處,是看準離岸人民幣因流動性限制而趨升的勢頭,順勢而出,增加其幅射能力,將離岸價趨強之力,傳導至在岸。 人民日報強調,人民幣穩定大局不變,並且列舉截至2月17日為止,今年29個交易日,十七升,十二貶,升多跌少。 數字並不重要,惟再次證明,內地對外國有關人民幣貶值預期種種,均十分介懷,情況等於索老爺高調唱衰中國一種,任何人等Bear一口,我國必然Bull市還抗。

憶良將

事隔五年,丁Sir 世民重返有線財經,拆局同財經組上下仝人要表示熱烈歡迎再歡迎。 丁Sir 闊別大銀幕一輪,雖然身形稍為消瘦,但風采如昔,而套用丁Sir 自己一句,佢更鍾意自己背後身影,每次講座都例必要show 一show。 原因當然唔係唔想見人,而係丁Sir 要帶出一個明確訊號:風光人前、但無限兇險在背後。 特朗普恐慌、美國債務惡化,呢啲原因大家都了解,反而政治上、丁Sir 表現出更深既憂慮,先令人關注。 同內地廠商傾,個個都對前景非常樂觀,但通常都會加多一句生意非常難做,其實正正道出當中難處:經濟係好轉,但同時中央正加快改革的兩面矛盾。 今期經濟學人提出一個好好問題:既然主席是鄧小平以來最中央集權既領導人,點解佢上任近5年來、都唔能推動改革加快進行?點解係時進時退? 背後正帶出兩個考慮:一、主席並非真心推行改革,而係以推行改革之名、實際上是政治手段以排除異己,鞏固權力。 二、主席既權力並非好像外像估計般咁大、往往在推行改革過程中,要對黨內反對分子作出妥協,係退一步、進兩步既政治手段。 如果後者解釋屬實,咁慶幸係來緊既十九大,會代表新一屆政府人事交接,主席可以有更大主導權去推行改革,估計步伐肯定會加快,但問題係、咁對股市係咪一定利好? 丁Sir 就爆料,話佢收到既內地消息係、今年兩會不會發出正面的政策訊號,原因簡單:去加快去產能同供給側改革,其實就係以短痛去換取長期發展,咁又點會有正面因素? 高盛高華既宋宇、最近到過內地沿海三、四線城市考察,經濟表面的確係有起色,但代價其實又係走回舊路,即係有投資過熱風險,包括明明市面交通暢順、但就斥巨資興建地鐵,浪費效能既「鐵公基」,其實先係經濟最大風險。 要推動改革、往往需要借用外力,而眼前對中國最有幫助既、正係美國總統特朗普,事關佢一旦向中國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中國就不得不作出回應,咁樣反而做成契機,可以推動內部改革。 「聞鼓響、憶良將」、宋宇話其實最希望係習主席可以完成前總理朱鎔基未完成既工作,包括精簡政府架構、放權比市場自由競爭,更重要係減少央企規模,呢啲先係正確既事情。

聯想

對投資者來說,聯想已不能構成任何聯想。 而對聯想來說,它們今日繼續強調的第一,只建基於一個不斷萎縮的全球電腦市場。 至於管理層一度聯想能成為第二戰場的手機業務,對不起,全球品牌排名,已近乎消失於無形,市佔率再降1.6個百分點,只得3.5%! 踏入收購摩托羅拉第三個年頭,即是相當於十二個季度。 曾經何時,楊元慶許下豪言,收購後六個季度止蝕,面對傳媒及投資界追問,一年復一年的止蝕回復盈利預期,從往續睇,信任程度已大減。 楊大哥統領下,聯想最新季績,大摩形容差得叫人驚訝。 即使銷售增長較預期好,但整體毛利按季大跌1.2個百分點,有生意、但盈利能力降,正中死穴! 個人電腦並無驚喜,手機撇帳盈利數字,單以銷售額計,按季增長幅度由20降至7%。 更叫人意外是,另一項一度寄予厚望的數據業務,不論按季及按年均告錄得跌幅。 科技雜誌寫手提過,要搞手機業務,最緊要識做品牌,切忌買其他Brand,皆因賣家既願意賣,幾乎都屬於黃昏之Brand。 奈何,楊大哥不信邪,原來他首部手機就用Moto,情意結之餘,還在於05年買Think Pad一仗自信十足,大哥當日向員工豪言:Lenovo is a global citizen。 華爾街日報月前大談「聯、摩」聯婚後樣樣事與願違,未如人意,當中涉及追訪多名管理層,矛頭直指,楊大哥收購摩記後,頻頻犯錯。 包括,對摩記在美國市場自視過高,收購後食老本,未有加大推廣。 但現實是美國人善忘,早就將摩記等於美國品牌一段記憶一筆勾消。 還有是,集團在內地手機市場策略全錯,維持雙線品牌,難以集中推廣,價格又欠缺競爭,到最後,忽然另起爐灶,搞出Zuk品牌專攻年青人市場,簡而言之,章法大亂。 據報,楊大哥前年見大勢不妙,在高層會議大動肝火,痛斥他們如在夢中,或者,一直如在夢中,其實是楊大哥本人,仍然活在05年成功突圍一役。 當年,有柳傳志臨時壓陣,但現在市場變化複雜,以及聯想存在結構問題,怕且多十個柳爺也神仙難求。

大時代?

股市上升,人人歡喜。 耶倫加息金口一開,市場反過來是如痴如醉,高盛十年後終於重返新高,更猶如金融海嘯後,對華爾街大行千古罪人之大平反。 時而世易也! 香江小島今年成交首次過千,以黃師傅用各項指標綜合而成,衡量市場強度的「師父指數」,五分滿分,今日由3.8,裂口升至4.2。 鄧博士強調升市莫估頂,追逐升浪的同時,隨著時而世易,所參照的各項指標,亦未必一如既往適用。 以往,市場慣用港股及港元走勢,並且以兩者拉成一起,後者屬於前者前贍啟示,而成交越多,市況越強,港元亦會更強。 但今日,似乎「師父指數」較之港匯走勢更具備準繩。 以今日為例,港股歐洲時段再度爬升之際,查實港紙反而龜速向下,美電甚至升穿776水平。 難道又是大戶派貨,港股正在走資? 非也! 其實,近數月資金市場怪現象在於,美息向上預期下,美元同業拆息持續向上,跟本港息差進一步拉闊。 看看耶倫大人大開金口未幾,一星期、一個月,及三個月美元同業拆息均全告向上,但與此同時,香港市場利率有如性格演員,你向東,我走西,持續回軟。 不經不覺,三個月港紙拆息已由年初的一厘水平,回落至0.946。 法興早前提及,撇除報價機反映的港元拆息水平,若以掉期隱含引申計算,查實三個月港元資金根本是遠低0.9厘水平。 事實上,觀乎隔夜、一星期及一個月美元跟港元同業拆息差距,原來分別達到53、55及27點子,換句說話,基於美國聯儲局重新展示加息誠意後,不排除市場已再形成誘因沽港紙,買美金進行所謂的套息行動。 德銀日前以「聯匯失效?」為題,發表短評,提及過持續港美息差擴闊,但未有觸及聯匯貨幣發行局機制下近乎必備的套息活動原因。 德銀說得為悄為妙,按該行高見,今時今日,時而世易,過剩港元頭寸主要擁有人,不是香港人,不是美國人,不是歐洲人,而是內地中國人!! 德銀懷疑,套息未見活躍,港紙不見回落,其實問題出自內地人,因為大媽們並不理解咩叫Hi-Li,咩叫聯匯套息機制?咩原來貨幣發行局底下息差息戥,好玩很很。 港紙強勢走到盡頭一日,是德銀日前預言,原因是一旦美息上升預期進一步確立,套息、本港經常帳盈餘下降、內地收緊政策等因素,三合一體的話,勢會帶領港紙下移。 講了一有堆,拆局結論為:基於港美市場利率之不同步移動已有一段時間,套息活動稍為觸及,港紙會跌,而過去四分一世紀沿用

戲肉

Trump Trade已成泡影? 不打緊,以市場力量,市場製造樂觀元素的能力,沒有Trump Trade,取而代之乃 Reflation Trade也。 中國數字一出,彭博已急不及待為此而呼喚。 內地最新CPI及 PPI分別升至2.5%及6.9%,遠比預期強勁背後,官方也許怕通脹壓力重臨添煩添亂,即時定性為農曆年及低基數效應。 的確,純粹數字拆分的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百分之二點五升幅,約一點五個百分點來自低基數效應所產生,技術上,所謂的New inflation,在在只有百分之一。 但數字內大有數字,以美國慣常招除的食品及能源價格牽涉的核心通脹,已經由1.9%,升至2.2%,升幅五年最大。 下游通脹尚且達至官方所指的健康及受控,很大程度上賴於食品價格升幅不旦沒有加快,反而進一步減慢,按月計,食品價格上升1%,遠遠低於二千至一六年農曆年月份平均3.8%按月升幅。 扣除食品反而是戲肉所在, 一:非食品通脹按月上升幅度,按法巴計算查實屬於17年最大、 二:服務業通脹升幅達3.2%,一個月內抽升0.7個百分點,三年最強 通脹預期能否持續製造經濟活動上升,從而帶動實體經濟? 以PPI工業品出廠價6.9%計,較十二月按年升幅擴大1.4個百分點,惟同期,購進價格指數按年升幅加大二點一個百分點。 一加一減,其實上游工業提價幅度,單以一月為例,是落後於成本上升幅度。 誠然,在通脹預期初段,未有數據證實已出現Bad inflation,市場仍然處於蜜月期,中國由向外輸出通縮,變為輸出通脹,貢獻了全球,何需要靠老Trump? 習Trump二人,一個電話,一個承認一個中國,市場大為受落。 老實,用白宮聲明,所謂承認,乃按大大要求而 to honor。 華爾街日報話,美國在貨幣操控國立場上或退讓,同樣,只可反映華府不會運用故意在市場干預的操控形式而怪罪於我國,取而代之用介意為旦凡涉及以匯率手段,對產品有不公平的補貼,其實更空泛,更具彈性。 用瑞穗沈建光說法,老Trump謀臣及民間智庫隻隻巨鷹上升,貿易戰胎死腹中之說,仍然是個天真幻想。

北水

紐約時報周末長文披露肖建華被帶返內地詳情,床單朦頭、水路出境等等,令耐人尋味故事,更添曲折離奇。 唯獨有趣是,以其掌控天文數字資產計,牽涉交易及公司之眾,中港兩地市場出奇地平靜, 本應,內媒對肖建華近乎隻字不提,惟打從劉士余上周五大罵金融資本大鱷之不事,但凡扯皮吸血,一律勢必逮捕,內地亦毫無避忌,劉士余之後,順帶觸及就是肖建華。 問題在於肖建華之後,還有多少肖建華? 老劉表明,嚴打資本大鱷,既然內地捧打,那會否更鼓勵大鱷過江? 而又既然歐達禮多番強調,搞好香港監管,前題在於中港跨境合作,那到底,跨境合作,會否又會常規化至變相跨境執法? 內地一批神奇力量,滾滾不盡之資金,將恒指化腐朽為神奇,看看瑞信,市場推介路演,不再是歐美或新加坡,而是北京、上海及深圳,為的只有一個問案:你們買了港股未? 內地資金是至今日,已僅次美資,佔港股市場活動佔有率第二大,而若以各大機構估算,每年五千億北水湧港計,匯豐曾經何時算出,內地錢及鬼子佬錢,平均分得港股,各佔一半一半。 我們日常話:「我地既港股,我地既股市」,錯了,港股不論左右市況因素,企業及投資者主要組成部份,從來不屬於香港也! 香港市場投資者也許是渺少,亦膽少,對於北方資金,既有期盼,亦有高度敏感症。 而將敏感症推向頂峰,一隻175吉利,中資錢先掃股證,再買正股,上下其手,而巧合在於175卻忽然染藍。 到底,北水威力百般,會否料事如神,春江鴨子在暢遊,而更叫人害怕是,如果人為買至入成份股,那麼下回合,一旦漢能復牌,咪隨時又做新貴?!

駕馭

一個外貿數據,既是好消息、同時亦代表壞消息即將降臨。 過晒年、特朗普終於肯同習近平通電話,內地媒體即時解讀,是「Trump Trump」向中國示好,不需要擔心貿易戰降臨。 呢個觀點、實情是非常危險,大家要弄清楚特朗普要取悅既、係佢既選民,絕非國際間所謂利益共同體,以為特朗普係務實商人,就好容易錯估形勢。 高盛就出報告,探討特朗普同美元之間關係,指特朗普靠口頭干預強美元,雖然能收一時之效,但始終美元都係同貿易經常帳掛勾,呢個被美元淡友指為匯率過分高估原因,事實又點? 按美國經常帳逆差,目前佔國內GDP 2.6%,表面看好似言之成理,但高盛指出,當中有1.8個百分點,其實只係來自一個國家:就係中國! 換言之,美元兌日圓、歐元、甚至墨西哥披索,其實匯率大致均衡,相反對人民幣要達到貿易平衡,美元兌人民幣就要貶值10- 20%,因此可以預期,特朗普對中國、絕不會手軟。 呢點都突顯出小川行長對駕馭匯率同利率,的確係手段高明。去年底率先發難將人民幣貶值,就令到外貿先受惠,到見到措施收效,就轉換策略,改用利率政策穩著匯率,「買時間」暫停貶值幅度,避免資金加快流出。 講到高明,「小川行長」在春節前後上調回購利率、再連續幾日暫停逆回購收水,做法就贏得一片掌聲。 人行背後加息原因,我地節目都講左好多次,但背後有一個政治理由,絕對值得探討。 同過去貨幣操作唔同,人行今次無直接調整銀行存貸利率,而係透過多個政策工具,包括OMO、SLF同MLF,即是西方央行貫用既市場利率,去引導市場,呢點對人行來講,絕對係一大突破。 經濟學人猜測,小川行長咁做,其實係意圖突破目前既政治框架。要知道人行在內地、一如法院並無獨立地位,架構上是在政治局同國務院之下,加息減息理論上都要中央批准。 但調整政策利率,就可以突破框架,大可以解釋為工具調整,唔需要上頭批准、令人行有更大自主控制權力。 當然,對小川行長來講,呢個得來不易既獨立性,更加要小心運用,因為一旦有突發事故令情況失控,呢啲僅有既剩餘獨立性,都好可能會被收回。

未來報告

圖片
連續兩日大成交破頂,不過由美電、由互聯互通、由銀行體系結餘等各方面觀察,市場對大時代入市資金何來,都是摸不著頭腦。 較可信解釋,是有中資投行透露,資金源於準備用於海外併購,去年遭中央下令取消或擱置交易後停泊本港,變成「境外游資」,現時取得「批准」在港買入中資及藍籌股,市場估計資金規模達百億元。 其實早前已有消息透露,去年內地對外投資取消既金額,已經高達750億美元,作為國企老總,既要向國資委交成績,但面對阿爺落閘,比你係老總,都唔會再將潑出既水收番,以AH股差價仍然高達兩成,買港股,幾乎成為唯一選擇。 傳聞呢批買盤必須循序漸進,避免高調,咁可以解釋到、點解近日港股無厘頭板塊輪動,包括先炒起汽車、跟手到內險、內房、之後輪到388同大象。 北水來港、盛如瑞信所言,只會愈來愈多,但資金主導,係咪可以贏到年底,係一大疑問。 的確,香港近年只靠食老本一招,今日匯豐梁兆基都忍唔著主動炮轟、政府高層出外ROADSHOW,只懂以低稅率作為號召,一講就講左十幾年。面對英美稅率已經減到甚至低過香港,其實一個更深層次既稅制改革,已經克不容緩。 話口未完,新加坡李顯龍已經拋出一套全面改革新加坡競爭力既提案、表明係要應對,全球化步入黑暗時代既全國策略。 去年新加坡GDP,降至只有1.8%增長,是七年來最低,一個由政府領導既未來小組,在諮詢過近萬個持分者,製作出呢分未來報告,就係希望改變GDP有三分二都係靠外來需求既局面,而戰略只有一個、就係加強國際連繫、尋找新的市場准入。 大原則就係由多邊變成雙邊貿易談判,包括向東南亞、中國同印度,拓展新既市場,而唔係一味只靠歐美成熟市場。 新加坡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已經唔係咩新聞,但令人意外係、政府角色由過去主動甄選贏家,變為願意後退一步,由私人機構自行發展,政府角色變成只係提供資金,以推動創新。 針對稅制,新加坡近年已經將一些優勢產業稅率、降至貼近甚至低過香港既水平,不過委員會仍然唔滿意,建議需要一個更全面既稅制改革,應付本地需求變化。 值得中環人留意仲有新加坡交易所,佢地獲支持推動雙重上市架構改革,透過加強透明度,容許一些高新產業、包括生物科技、生化藥物、以至資訊科技公司,可以用同股不同權既方式,在新交所上市。 當香港既監管機構仍然是果足不前,對同股不同權又驚又怕又想試,新加坡已經願意走出第一步,推動

十年人事

圖片
整個上午,Newsroom 人人躍試匯豐PAYME,但換來係一連串「妖妖之聲」。 本來予人方便既支付轉帳程式、帶比用戶反而係一連串彈APP、無法註冊、收不到驗證SMS,設定不到密碼、甚至過數時間太長等等連串問題,結論係更添用戶麻煩。 匯豐自己都有向用戶解畫,原因係要處理大量需求、引至系統性緩慢等等問題,登記過程好似過五關、斬六將。據知,今次PAYME外判開發商係網龍旗下Cherrypicks,有印象都記得當年佢地幫過某大電視台搞選美公投,同樣出現過「大頭佛」,只係無諗到今次幫獅子錢莊一樣出事。 要知道,涉及銀行帳戶同過數係真金白銀,過帳延誤甚至不知金錢不知所踪都會影響用戶信心。 一個APPS唔會影響到匯控股價,但多少反映到底管理層有幾想搞好創新。講到股價、當然不得不提高盛。 當然高盛唱好滙豐,亦不需要太認真對待、因為幾乎每隔半年到九個月都會轉一次VIEW,不過值得係今次提出理據: 係香港會加息。 高盛指滙豐是全球流動資金最充裕銀行之一,現時有超過四千幾億美元剩餘存款,當中一半來自滙豐香港、估計香港利率平均升50點子,集團今年盈利就會升6%。 所以評級係買入,基本目標價74元,最樂觀情況更會見87元,即係比收市價有三成以上上升空間。 而繼去年大搞回購推高股價後,高盛計過、集團可仍利用美國80億美元過剩資金及核心資本作回購,再加上6厘股息回報,現價值得吸納。 其實華爾街一批大行,眼見匯控回購一招收效,早已有意翻抄。而適逢特朗普放生大銀行,推翻沃爾克規則,有統計今年華爾街大行可以有高達1200億美元剩餘資本,可以用作回購。 作為特朗普身邊、最多紅人出身的高盛,阿總布蘭克費恩已率先表態,話將多餘資本回饋股東,令資金重新有出路,其實係上上之策,而單計高盛,就有130億美元剩餘資本。 不過問題係、十年前金融海嘯大到不能倒的情況,係咪肯定不會重現? 十年前今日,正是滙豐首次發出世紀盈警,之後引爆次按炸彈。 正所謂十年人事幾翻新,當年世紀盈警,隨後供股集資,當年四大金剛管理層、現僅餘兩人已矣。 匯豐當年作出多項強調,事後回想西向東移談得多,但從未實現,反而東向西移越見明顯。 中資掃爆地球,一股北水勢力,既可向全球輸出通縮,亦可輸出通脹,當然不得不提輸出資金之多,查實遠超伯南克任內的量寬威力 某大行早前計算,打從去年北水大規

祭旗

圖片
以藝人做功能內衣「生招牌」,原定周一創業板掛牌既芭迪貝伊,成為新監管準則、第一隻「祭旗」既創業板股分。 公司表明,為確保有一個開放市場,需要更多時間進行Book Building,加上因應監管機構就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1.23條的規定、作出查詢,所以決定押後上市。 創業板規則第11.23條,正正係證監會被用作為整頓創業板重要武器。條文列明,公司股分必須有不同人士持有,而作為持股人數、最少要由100個人持有,而且呢個只係最低標準,單單符合最低要求亦未必可以順利上市。 整個條例背後原則其實係要營造、一個公開市場必需條件,亦成為證監會對「圍飛」行動開刀最有力武器。 據知、監管機構已經留意到,過去多次出現問題既創業板上市股分,所謂獨立既承配人,數目雖然超過一百人、但有一少撮投資者,曾經多次在表面上互無關連既創業板IPO中,成為首要承配人,換言之,就係一群「積犯」,當然會針對佢地列為高度重視名單。 今次為芭迪貝伊擔任保薦人既高企業融資,近日可以話在新股市場相當活躍,十月以來就幫左五隻股分就包銷,當中四隻都係創業板,近作就有縱橫遊。 而且股分有個特色,就係股分表現大部分都係首日高開,之後大幅回落,當中表表者要數8035駿高,4毫1上市,首日高開8.5倍,之後一日最高見過4.8元,但已經無以為繼,持有到今日,收市只有0.285元,比配售股倒蝕三成,較高位更跌足94%。 好似歐達禮今日在立法會內、都表明知道類似投機行為,會令市場聲譽受損,不單投資者輸錢、最終更會減少交易活動,受累既整個金融市場,所以會雙管齊下,由執法以及改善規管兩方面入手。 當然、今次高調以芭迪貝伊「祭旗」,一定會觸碰到部分利益人士以至券商利益,市場肯定有反對聲音。但問題係創業板已經淪落到國際媒體既笑柄、甚至被內地股民戲稱為「老千股」既集中營。到底係要市場質素定係所謂新股排名,係時候要作出決擇。

春節紅包

打波先來落雨,立春先來加息!! 川長初七人日,一不做二不休,先加逆回購利率,再加長期借貸便利操作,消息一出,中、外資行,中環、西環以至歐美無不嘩然。 熟識內地資金市場運作人士明言,人行逆回購操作利率一加,寓意不祥是也。 究其原因,每次加息,或減息周期開啟,發源地正正來自逆回購操作利率。 內地券商承認,加息周期已開啟,甚至形容為內地債市黑天鵝二點零版已揭序。 問題來了,人行加息或發放收緊訊號可以理解,但跟之前截然不同在於,川長目前精神分裂嚴重得多。 好簡單,既然政策趨緊的話,央行會從量,及價兩者同時著手,不過今次川長屬於「量仍寬,價從緊」,不然的話,大量MLF,SLF到期,絕對可以選擇不予續期。 而觀乎目前MLF餘額,高達超過三十六萬億人民幣,較之十二月五萬億,某程度上是天量氾濫。 也許,越透過央行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在去槓桿、打表外前題下,市場持份者就更要依賴川長,正因如此,人行幾年來一直缺乏左右市場利率功能,隨著市場依靠央行操作,小川長主動性亦忽然提升。 留意的話,人行今日某程度上是變動將利率寺廊上下限全線上調,以隔夜SLF為例,由2點75加至三厘一,意味人行變相發出訊號,現水平隔夜拆息,絕對有條件,及可容許多升89點子。 立春加息太忍心了!查實,川長有其仁善一面,過去數月,市場資金利率及債息升幅25至100點子不等,川長家陣只象徵性加十滴。 當然,仁慈背後一面,亦意味川長在市場操作越見頻繁下,更有進一步調整利率機會。 至於官方存貸利率,算吧,Out架啦!

被挾事件

圖片
肖建華疑似被挾,消息震撼中環,一來因為佢長期在四季打躉,早已是半個中環人。加上佢擔任「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董事,同麗新岳少、新世界純官信和黃志祥同為董事,中環變成人人自危。 年三十晚凌晨一點,胡潤富豪榜排名32的明天系掌舵人肖建華被神秘人士帶走,之後消息就滿天飛,到底人在國內定國外,係協助調查、被調查、定係真係休養,恐怕已成國家機密層次。 現年45歲肖建華背景,呢幾日中國組同事都有詳細交代,而事件再次觸及內地打貪行動升級,詳情大家可以留意返有線中國組。 拆局關注既、係事件背後引伸出,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既挑戰。最早報道肖建華是被公安帶走的金融時報,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今次事件已超越銅鑼灣書局既層次,係直接威脅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FT指,銅鑼灣書局引發既問題,作為商界、銀行家、甚至係傳媒,都可以安慰自己、矛頭只係指向出版一啲不盡不實、道聽途說政治傳聞的出版商。但肖建華代表既、就係身家有幾十億美元,與太子黨關係密切的內地富豪,背後代表既利益團體,就非同少可。 彭博同紐約時報早在2012年及14年,分別參與過太子黨交易,更甚有傳聞指,肖建華2013年起就長居本港,原因不單是逃避內地打貪、而係佢曾經參與一宗,國家主席習近平親屬有分的交易,為免受牽連,而避走至加拿大、東南亞及香港等地。 接近肖建華身邊既消息稱,今次被挾事件,是要向同佢相熟既政治派系作出警告,知道領導人太多商業交易既秘密,係一件危險既事。 雖然無人想承認,但過去十年,一批紅色富豪的確為本資本市場、以至經濟貢獻不少,唔信去四季酒店等上半日,肯定所見唔少。 類似事件近四年在內地不同企業、都時有發生,例如2015年就爆出參與中石油貪污案既惠生工程老總華邦嵩,佢個人身家一度達9億美元,最終被判刑三年。 其他個案好似復星郭廣昌、佳兆業既郭英成,都曾經出現失聯情況,之後都傳出曾經協助內地調查,但事件來龍去脈始終都係個迷。 FT已經預言,不排除未來幾日,肖建華會好似郭廣昌咁突然公開露面,然後澄清全屬誤會,但背後帶出訊息已經相當明確:作為一國兩制代表,過去幾年唔少內地富豪視為既避風港,已經不再安全。 短期可以預期、係呢班紅色富豪會絕跡四季甚至本港,牽起新一輪資金外逃。

疑曲同工

新年伊始,理應萬象更新,不過市場遇上一個唔知係傻定癲既總統,真係有些束手無策。 連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 老總Ray Dalio 都要一百八十度轉軚,由去年底力撐特朗普可以帶動經濟、推高股市,轉變成擔心一系列民粹政策、最終會是弊多於利,更指明現今推出既措施,現今見到、均是欠缺周全。 由就職典禮人數引發既「另類事實」、到連日簽訂行政指令,推翻TPP,甚至向盟友開火,再提出邊境稅、以至禁止七個穆斯林國家訪客入境,事件已經引發軒然大波,觸發全國抗議示威,甚至要向司法部內部代理部長「You are fired」! 睇番原來香港政壇真係好小兒科! 老Ray預警,特朗普任內,好可能有“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和軍國主義”興起的危險、此說法與索羅斯預告、Trump好可能變成獨裁者,算是疑曲同工。 另一對沖基金Carlson Capital 就更加悲觀,形容保護主義抬頭、會觸發世界經濟衰退,亦會令全球股市觸動重大調整。 昔日美國總統有百日密月期,經Trump一役,恐怕會壓縮成僅一百小時,而由佢十月底當選以來、出現既特朗普行程,似乎都隨著幻想變成現實、甚至惡夢,而提早爆破。 有留意我地facebook 觀眾,相信今日開市都會到睇到Sky Sir 張士佳開年貼士,但大家唔好只係一味留意Sky話會雞犬皆升,因為只係一個好短時期,反而重點係要兩手準備,因為當市場過分斜側時候,一個挾淡倉可能會成為常態。 由特朗普行情變成特朗普恐慌,世界似乎開始認知到、全球化一旦被破壞,其實同08年金融海嘯一樣,當時係金融界交易對手之間失去互信,今時今日特朗普只係將呢個層面擴大,將失去互信既基礎伸延到國與國之間。 雖然唔想發生,但SKY話雞年「火上加油」,買石油股恐怕係無選擇之中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