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唯指數論

四年一度,二月廿九號,結果A股又再跌市收場,創業板跌幅越來越叫人憂慮,跌市不可怕,毫無原因跌市卻最耐人尋味。 老實,事到如今犯不著要刻意為升市跌市強加理由,今日為例,竟然歸咎G20刺激政策欠奉,今日之前,A股不是正在高叫兩會萬歲嗎? 更諷刺是,有關改革市場,註冊制,深港通延後,亦被堆砌成為跌市原因,印象中,跌市、跌市曾經何時皆因註冊制推行而起。 結果呢? 不要說中因為A股大跌,居然又倒迫人行出手降準? 坦白,內地市場到目前為止,完全經不起改革洗禮,就連討論亦容不下。 南早分析報道,引用證監會一句至為關鍵,原來高層對改革路向已到把持不定階段,原來高層已經開始將改革及跌市兩者劃上等號,事實若如此,實屬可悲! 被譽為王岐山派的財新胡舒立撰文,可讀性強,一句證監會須秉棄「唯指數論」,一語道破證監會24個年頭,表現上是監管市場,提升質素,實際是被指數綁架廿四年。 監管者長期以來淪為「救市主」,任期長短就看指數漲跌? 指數心魔一日拋不掉,一日繼續沿地踏步難前行。 兩融孖展稍降,但銀行直接批出股票相關貸款數萬億計,抵押品是股票。 理財產品涉及廿三萬億或以上,大部部份亦是涉及股票,用升市養泡沬,防爆煲,用意明顯,但市越升,槓桿卻越加劇,去年初夏已引以為戒。 似乎中國市場要安寧,安心改革,做其供給側,並且杜絕一切唱淡聲音,取締股市,才可達到放途「唯指數論」包袱!

底線

圖片
今日起,周小川有過新洋名-Humble Zhou! 個多小時記者中,有備而來之餘,少了內地一貫官威及打官腔,多一分誠懇,表現相當Humble。 Humble周行長今日做出兩個首次: 首次承認有所不足,亦首次間接說明內地儲備底線。 面對老外提問,Humble行長直指,八月匯改未掌握全盤形勢,太多事情未有好掌握,以後一切要事前小心摸底繼而行先。 印象中,內地官員,尤其財金官員鮮有公開認低威,比起官媒、發改委及部份智囊猛烈評擊別國惡意,內地假若多一、兩個Humble Zhou,市場發展及國際形象,未必落得如此局面。 Humble 行長通盤掌握,預先摸底論,某程度上反映內地結構老毛病,理論高手多的是,懂曉市場卻少得很,形成第二大經濟強、一走入國際市場,旋即由巨人變小矮人。 可能因為G20主場,內地營造氣氛之餘,更急你所急,重申人民幣不貶值、中國不會走競爭貶值道路,是公開向喺上海出席G20各國,「拍心口」作出承諾。 明知全球人類關注中國走資,儲備急跌,於是巧炒安排新華社搶閘提問,人行合理儲備水平定義。 Humble Zhou答得有技巧,既無提實數,亦不假大腔,反過來叫大家參考IMF定義,如此一來,某程度上引證外界疑團,中國儲備的確貼近紅線,中國之前匯市干預,落閘打狗,一切是儲備觸及神經而起。 何謂IMF定義? 簡而言之,IMF合適儲備水平,界分三大準則; 一,相當於三個月進口量總和、 二,相當於百分百短期外幣債務總額、 三,相當於M2總數的兩成水平。 第一標準,大概是四千億美元,中國Pass 第二標準,大概要一萬二千億美元,中國Pass 第三標準,大概要4.3萬億美元,中國Fail 打從十二月起,外界早已運用三大標準計算中國儲備底線,綜合而言最少要有介乎2.2至2.8萬億美元,當日李稻葵提出三萬億不能穿,今日周行長答左你,中國儲備的確貼近警戒,仲幻想中國會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明年再問啦!

再見,曹Sir

今日曹Sir,曹仁超離我們而去。 由投資者日記,到投資者筆記,曹sir不單以文字為讀者提供真知綽見,他亦以文字見證本港股壇數十載變遷,他不是大孖沙、談不上頂級投資者高手,但,本港股票市場歷史,及重要人物,曹sir應佔有一個段落。 曹sir近年身體欠佳,新年過後,原想致電問好,惟不敢打擾。秘書僅稱,曹先生仍在留院。 有線財經談不上跟曹Sir念熟,但間有飯聚,茶聚,言談甚歡片段已成絕響,曹sir有永遠說不完的故事、話題, 後輩往往如獲至寶,而言談之間,他仍對信報種種事情似有耿耿於懷。 陳四萬、江握手、聖誕權等等,一切皆出自曹sir手筆,小心奶牛變死狗、樹永遠長不到天上、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止蝕唔止賺,三言兩語,抵死而又玩味,較之時下專欄似是而非論盡長篇,沉悶乏味。 又或充斥金錢關係網文稿,負責俾貼士,製造衝力射球散貨效應,班次及道德標準兩者兼備,恐怕後無來者。 曹sir對時局,經濟發展甚有掌握,對於時下問題,他提曾提到,香港制度只鼓勵不勞而獲,懲罰努力創業,實在令人相當認同,正因為奉行不勞而獲精神,炒賣氣氛充斥,每次升市製造幾批來歷不明自稱小股神,炒股奇材,一個大跌市蒸發無數。 曹仁超最享受之一,在於他與超人關係,能夠直撥超人,據曹老本人,他是其中之一,十多年前,誠哥大搞3G,問曹老點睇?結果一句蝕足十年,幾乎言中。 當年傳媒人善於打交道,現今互聯網時代,個個文字、表達及交際能力奈何每下越況。 曹仁超去矣,曹仁超文字仍在,前浪後浪推前浪,但以當今投資專欄及傳媒能力而言,未必能夠套用。 幾十年為香港讀者帶來快樂與智慧。多謝曹SIR!! RIP。

Yield Play

圖片
如果當友邦,都意外要大加派息50%,派股比率由27%加至34%,已經話比大家知,今年揀股到底賣點係咩。 今次友邦增派息,有大行話係Pleasant Surprise,不過我地有同事反而形容似火山爆發! 杜嘉祺作為最佳CEO、當然懂得包裝賣點,增加末期息五成,表明是要兌現上市之初、「派息、增長」俱備的承諾。 黃師傅形容,藍籌公司肯大幅增加派息,最穩陣解釋係對前景有信心。但投資者似乎唔多BUY,股價更一度倒跌。 問題係、友邦一個月前先經歷上市以來最大風險,呢一刻居然夠膽將資金重新回饋股東,所謂何事? 拆細業務、坦白講,好難抽抨今次業績,特別係中港業務維持高增長,中港新業務價值有32%及45%增長,佔盈利比重,仲可以增加至37及16%,合共超過五成、完全交到功課。 不過問題係銀聯單野,係今年初先爆出來,官方答案當然話影響唔大,指只有三分一香港新業務是來自內地客、當中絕大部分係「期繳」,5000美元限額無大影響。 不過熟悉友邦運作人士指、內地「豪客」雖然唔多,但買保單既大額程度、絕對唔講笑,2-3萬美金等閑,過十萬大有人在,否則都唔需要專登開個理財中心,連夜招呼大客。 拆局之前都有提過、內地資金以銀聯買大額保單,意圖當然並非真係買保險,而係變相走資,無左呢個「民間資本帳」,當時有大行評估最壞情況,新業務價值直接影響5至10個百分點,更擔心係有後續安排。 德銀提到、友邦既增長模式,係以增加大量高質素保險代理人數,以銷售保障及儲蓄性保險產品,推高新業務價值。換句說,如果呢個模式受到挑戰、高增長神話分分鐘幻滅。 所以友邦想出以高息轉移焦點、其實相當成功,至少大行相當受落,瑞信話,以現時現金盈餘37億美元,加上新業務額外增長15億,友邦資金管理係有足夠條件,逐步增加派息。至於之前銀聯卡既憂慮,大行就好似集體失憶,提都無人提。 或者、當地產股,好似合和同信和,都被大行包裝為Yield Play,用高息股四、五厘回報作招徠,市場都係將焦點放喺短線炒一轉,邊個話一年後既目標價會有人理?

人為解決

圖片
財爺預算案引用甘廼迪一句:「Our problems are man-made - therefore, they can be solved by man」,「人為解決」實在玩味及值得咀嚼。 刻下香港風雨飄搖,人心動盪,但中環人形容,原本一份不以為然的預算案,再三翻看後,反而燃有一絲希望。 希望不在派糖,而是財爺筆下的香港,依然機會處處,發展可以很新經濟,可以更加立體: 原來,香港科技院可以做機械人研發、 原來,本地光纖監察系統贏過不少國際獎項,可以發展智能城市、 原來,香港可應用逆滲透技術,大搞以色列強項之一的海水化淡、 上述一切,未曾從科創局局長口中提及,今日,我真係聽過,我真係聽過... 可能基於特首將制定香港發展路向的施政報告,變為一帶一路報告,財爺刻意或巧合,僅僅由演辭中第八十段起,用五小段三次觸及咁大把。 你陶醉於一帶一路獎學金,財爺反過來大談推動電動車,要搞研究善用退役電池比賽。 而當有人高呼深圳勁,物流強,財爺拋出「投寄易」,特快專遞網,原本一個香港郵政總局早有具備電商潛力。 曾俊華今日贏,在於將香港既有,而又鮮為人知的實力及價值,包裝及展示於公眾,在在不乏創意及新型經濟成份,犯不上要空喊口號,大搞這個局,那個局。 而更值得留意是,財爺有意將金融科技升格,其中發展區塊鏈一環,減少可疑交易降成本,業界認為有一定期望。 財爺憑寬減等一系列措施,必然得分,但財爺守財,繼續被要扣分。 有留意的話,本港早年中期增長目標為4.5%,去年降至3.5%,今年再修訂至3%,但近十年經驗,本港經濟增長高與低,跟財政盈餘扯不上最直接關係,難怪,有會計界形容本港技術上是出現結構盈餘。 的確,單以股票印花稅佔比超過一成計,港股每日成交一千億的話,政府日袋二億,香港盈餘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繫於李小加。 政府未來四年,預計經常開支分別是增長2%及11%,再之後兩年每年減少,收入方面最少一年預算仍有2%升幅,最多則有7%,純粹經營帳目上,數字上在在無赤字壓力。 目前,財政儲備相當於24個月政府開支,到2020年降至21個月,有做功課的話,大曾及阿松年代,所討論的合適儲備水平,僅界定為12-18個月政府開支。 一旦以12個月及來年政府開支計,財爺絕對有條件額外釋放3700億,做更受及市民福祉的事情,不過任內九年,財爺

爛數

渣打老總溫拓思,業績報告第一句開場白為: 「I admired Standard Chartered from the outside for years.」 但大半年過去,老溫心底裡另一句可能是: 後悔當日決定過擋! 渣打業績在在是分析銀行股教材,四十多頁報表當中,字裡行間,數字表述,渣打示範何謂Runoff、Liquidate。 近五十億美元撥備,比大象滙控有過之而無不及之餘,背後由於渣打採取清洗辦法,將大部份定義上未變成不良貸款,一概列入NPL,令整個集團不良貸款由38億美元,按季急升至128億美元! 49.76億美元撇帳,另加18億美元重組開支,渣打大概自八、九十年代以來,面對另一次重大危機‧ 虧損之餘,由經營業務產生的淨現金,由2014年525億美元,劇降至負293億美元‧ 若非渣打早前供股,及停止派息,敢肯定該行資本比率跌至英國當局紅線水平。 溫拓思上任以來,唯一功績,似乎暫時停留於成功說服股東供股。 老實,一如中環分析員指,渣打盤數近乎爛階段,沙石亦多。基於不良貸款加快確認及區內潛在波動,撥備見頂之說言之尚早。 更甚是,撇除撥備及一次性支出,渣打核心經營溢利大跌84%,令人懷疑未來盈利能力 老溫領導下渣打巨虧,隨即帶出兩點要關注; 一,渣打P. BOOK低,但既然虧損兼LIQUIDATE組合,渣打整本「簿」要重新調整; 二,是有關渣打發行債務工具二級市場價格,或多或少會有沽壓,這比股價跌更為致命。 再者監管要求,金融機構需要由母公司層面, 發行可接收虧損資本、即TLAC,以現時渣打情況,成本肯定大增,甚至發行困難 渣打八、九十年代出事,當年香港總部大樓足夠套利,現在德輔道中大廈早就落戶恒隆。當年,渣打有邱德拔,幸好今日亦有淡馬鍚,星洲如果有人肯出力,或有機會促成渣打、星展二行,有某程度上憧憬?!

肥佬

圖片
如果話一年前得分54、叫做勉強合格,一年後後分跌破50,得番45分,完全全係「肥佬」。 歐智華六項評分中,表現叫做突出有派息及策略執行,其中派多一仙都叫做有增長,你吹得漲咩? 至於策略執行,薪酬委員會最欣賞係大削風險資產近半,幾乎提早一年達標,不過好似棠哥話齌,要cut 野有幾大困難? 問題係低風險之後、係咪低回報? 兩項完全「食旦」分別係ROE同JAWS,前者仲衰過2014年、JAWS 更加唔使講,離正數目標愈行愈遠。值得一提係稅前盈利,睇得出委員會其實都唔係好滿意,不過鑑於市場環境困難,先勉強酌情比一半分數。 天亡我也,當日信逝旦旦要打著八大引擊,奈何遇上監管機構罰款打劫、曾經一度急趕而來,期望強勢重返,最後失望而去。幾度期望利率向上,提振利息收入,不消一個月內,全球鬧負利率。 薪酬委員會給予歐智華工作達標率只有四成半,不合格,較前年五成四低十個百分點,兩個評分零分,難怪大象家庭探子回報,九哥近日異常緊張,壓力重重,是日更提早跟高層見一見,聚一聚。 第四季匯豐虧損,即使撇除所有一次過非經常因素,核心稅前盈僅僅十九億美金,較任何一間券商估計來得要低,歐洲及拉美齊齊蝕錢,致命傷之一,在於重組。 全年計,象哥相關開支急升至十億美金,但觀乎全球員工總數,僅僅減少二千四百人,開支升幅與裁員人員減少數目不成比例。 整個集團計,成本收入比率高企66.5%,歐洲連績兩年超過九成三,各市場之一,唯獨亞洲再降至43%,成本控制失敗,歐智華難辭其咎,更弊在於客戶流失,全年計,總客戶流失數目三十六萬有多,當中歐洲流失近9%,撇除出售及縮減規模,環球金融,地方智慧似乎難有招徠。 匯豐另一死穴是撥備上升,第四季16億美元,按季多一倍六,石油相關佔四億,巴西更爆出黑天鵝,匯豐顯然對撥備有備而來,對於石油相關貸款中,強調290億美金之中,56%處於強或好級別,資源礦業相關撥備比例只有1%,中國相關貸款,境內撥備涉及只有1億美金。 據聞,匯豐早於去年中打後、已收緊個別信貸,但撥備是否見頂,答案不言而喻,皆因按年計,大象香港撥備夠膽減半,亞洲只屬微升,難怪野村質疑,派息比率維持與否實屬成疑。 肯定,匯豐只有更多DOWNGRADE,難有UPGRADE,九哥亦一改昔日戰意旺盛作風,鮮有再提年頭表現符合預期之類字眼。 環球金融機構事到如今只能靠減成本,

派糖

做財經我地經常留意經濟數據,呢個星期本地焦點就放到農曆年零售銷售、又或者是澳門博彩收益,但原來有個數據、好易被人忽視,但其實已經響起警號! 講緊係本地貨櫃碼頭競爭力,去年貨櫃吞吐量由前年排名第四,進一步跌至第五位,如果光陰倒數十年前,香港港口排名是全球第一,曾經是全港最繁忙港口,可惜今時今日已經風光不再。 香港港口吞吐量,已經連續18個月下跌,唔好睇少呢個行業,香港既港口直接聘用近10萬員工,而相當物流及貿易佔本地經濟活動近四分一,由大型國際貨船營運商、到小營進出口代理,維繫著大量相關行業同數十萬員工生計。 由零售、地產、以至投資、港口貿易、甚至領「一時風騷」既金融行業,都因為市場波動、而出現大量倒閉裁員,據聞今年財爺對經濟前景評估,相當唔樂觀。 去年本港GDP,大行預測都唔樂觀,而政府之前預算,全年增長2.4%,消息相信係可以達到,特別提到,當中有1個百分點屬於政府刺激措施,而呢個亦成為新一分預算案主題。 中環消息話,特首同財爺對係咪繼續派糖,有好大分歧,甚至引起激辯。觀乎最新消息連公屋一個月免租都無埋,咁新一分預算案仲有咩可以憧憬? 又唔需要太擔心,基於財爺對今年經濟評估相當審慎,甚至乎估最差可能無增長,因此今年預算案會一改慣例,即使預測下年度未必有大量盈餘,政府仍然會以提振經濟、刺激內需為目的,增加開支。 睇嚟刺激內需,唔單止係內地奉行、連財爺都緊跟中央路線。大摩已經估計,對個別受重創行業、包括零售、旅遊同貿易相關,都有紓緩措施,希望可以推動經濟發展。 只可惜香港既深層次矛盾、唔單止在個別行業、而是廣泛存在於政治經濟社會層面。而且產業結構年年講要改善,但年年都舉棋不定。 面對阿爺叫停人民幣國際化,香港金融最獨特既賣點都逐漸失色,難怪超人一早預警、今年「生意難做」。

中國好聲音

圖片
打從春節假期之後,初八至今日初十一,屈指一算: 克強、汪洋、小川行長、財政部、商務部、發改委、國務院研究中心、及參事室特派員,幾乎日日輪流出動,進行猴年公關攻勢。 套用金融時報形容,中國特色的公關攻勢,曲目及拍子或有別,演唱者偶有不同,但主旨貫徹中國好聲音,歌詞千篇一律:We're fine, China is good country with bright future!!!!! 如果早前市場動盪事件定性為猴子偷桃的話,現在中國正進行猴子復仇記,務求唱淡我者,不得好過,繼不斷干預,停止貶值,圍攻造空者之後,市場懷疑,我國正醞釀對唱衰經濟一眾,透過施以刺激政策,予以還以顏色。 確實,由現在至兩會期間,加上近日領導、官員種種言論,尤其總理一句必要時Take action,在在為政策狂熱份子注入更大激素。 中金留意到,早前減少產能過剩目標,由最初五年降三成,到最後不動聲色變為五年降百分之九至十三,令人懷疑減產能除阻力極大之餘,更核心問題在於,經濟下行已觸動爺爺神經,保增長復辟行動可能大獲全勝。 花旗亦留意到,發改委高調公佈專項建設基金四千億已資金到碼,隨時侯命,基於去年全年基建只用上八千億,今年一季一批四千億,難怪基建復辟行動同時領先。 政策狂熱份子對刺激政策,樂見其成,張化橋日前微博大字標題:祖國啊、你可千萬挺住,別再刺激了!! 橋老爺跟美林崔巍觀點其實同出一轍,事關刺激既不等如高增長,高股市,而是跟後遺症掛勾。 再者,觀乎近日國際評論,大行評論,國際焦點早就將人仔拋諸瞄後,轉而強攻中國金融體系壞帳,GrandPa:你刺激,可能正中下懷了!!!

心虛

圖片
內銀業績期未展開,已經好消息多籮籮,但反而覺得係有人心虛。 內銀盈利倒退已是不爭事實,NPL上升亦非秘密,當前內銀股價持續呆滯,已唔多唔少反映大部分負面因素。 到底下調撥備覆蓋率點樣幫助銀行改善盈利? 要知撥備覆蓋率運作,就係呢條「紅線」定於150%,咁銀行如果有一蚊既壞帳收唔返、銀行就要由盈利中撥出1.5元單位提撥。 黃師傅提出當局而家用既思維、係「逆周期」,當經濟好時、提高「龍門」多收取撥備覆蓋、一旦經濟面對下行壓力,就可以動用上一輪儲起既撥備核銷壞帳,即是「好天收埋落雨柴。」 但調整撥備覆蓋率其實都係一次性調整,歸根究底,銀行要改善盈利,其實都係依賴息差收入同埋減少貸款損失,呢兩點、特別係壞帳率、似乎市場都幾擔心。 當然官方數據早已無咩人信,東亞中國咁細既Operation,壞帳率都超過2.3%,內地整體既然只是1.6%? 邊個信?  高盛就用左工業企業利息幅蓋計算,得出驚人既NPL實際應為9%,潛在虧損驚人。 更弊係有分析員計過,如果NPL開始增至3至4%水平,已經開始蠶食銀行資本,加上一個計時炸彈Coco bond,後果可大可少! COCO Bond官方翻譯係「應急可換股債券」,其實係零八年金融海嘯後,由監管機構設計,目的就是避免銀行重演「大到不能倒」。 而且唔好以為COCO Bond係「鬼佬野」,全球發行量最多既六間銀行,其中三間就係中行、農行同工行,過去兩年內地銀行總發行規模已達600億美元。 話COCO Bond會爆煲,似乎相當危言聳聽,畢竟而家內地四大行資本率平均達11.5%,要COCO Bond觸發「債轉股」條款,資本率要跌至5.125%以下。不過以內地經濟惡化速度之快,有對沖基金已預警內銀要減值10%資產,相當於3.5萬億美元股本,到時肯定會沖擊銀行資本率。 雖然上月新增貸款破紀錄,理論上有新錢批出、可以還到舊債延遲違約,不過瑞信陶老爺已篤爆,一月信貸急速上升只係表象,實際金融狀況仍然緊張,生產借貸成本超過十厘既多年來高位,人行跟本係「Behind the Curve」!!

降火? 惹火!

恒發洋參變殼,難道一切盡在劇本中? 事件重演,洋參大股東被斬倉、停牌、繼而先話有意配股、期後押上押、再減持。 到昨日才宣布與潛在投資者訂立諒解備忘錄, 計劃配售280億股, 佔擴大後股本約58%, 每股作價1仙。 有趣是,洋參主人財困,但洋參變殼整個潛在交易涉及2.8億,一半用作償還公司的貸款, 其餘作為營運資金,換言之,洋參主人並無錢落袋。 難道,早前一次復牌及期間公司兩次減持,已為主人提供最後套現機會? 多個疑問,仲包括以1仙、比停牌前大幅折讓86%,世紀友情價? 2.8億入主一間主板上市,攞六成上市公司控制權,比之前傳聞5、6億殼股「公價」,算抵? 不過楊永仁一毫子都無落袋、之前又話自己財困,而家連控制權都無埋,咁蝕底、點解釋? 仲有一條條款相當令人費解,就係雙方簽訂了90日排他期,期間公司及關連人士,不可以與第三者蹉商、任何會導致控制性股權有變的協議或備忘錄。呢條條款先至辣。 情況更為耐人尋味在於,原在恒發洋參持倉最多的興業證券,持倉在上周五大減九成四,到底跟當日斬倉有關,抑或與洋參主人早前公佈一次售股有關?? 好了,洋參變殼,但新殼主人仍未有公佈,有關售股份數目、作價,唯獨名字偏偏不說出,為什麼? 也許,洋參或已獲新白武士垂青,一直在旁推波助瀾一眾既可振振有詞,左一言、右一語:「都話隻野得架拉」! 作為旁觀者,洋參到目前為止僅簽訂諒解備忘錄,更重要是,證記會否開綠燈,豁免洋參新主人全購才至為關鍵。 當日中信廿一世紀、文化中國均以大幅配股賣殼「染雲」,但同樣是當日,因為港交所及證監突然收緊,遠東大幅配股予李連杰夫婦;和美克企圖賣殼予騰訊、黎瑞剛為首卻被拉倒。 洋參能否易主,關鍵是證監會否定義為現金公司,或懷疑新主人不會維持現有實質業務,呢點,暫時得個估字,難道新主人對洋參本業情有獨鐘,銳意經營? 洋參本質降火,但近年股份行動惹火,早有報道指,證記已徹查。 成件事,洋參主人是主動,抑或被動?過程中,他的財困及公司股權變動關係又如何?再者, 市場廣傳逼倉,難道是借斬倉以食殼? 英明如達禮,會否輕易放行?也許好戲還在後頭。

不能說的秘密

圖片
周小川無負「全球最佳央行行長」名聲,選擇猴年開市前夕,為匯率政策解畫,時機拿捏之準繩,中環人話再次證明無出其右。 整篇財新訪問,一句說話就是含金量極高,值得細讀,而且小川行長言談誠懇,幾乎聽不出官腔,敢講整個內地財金系統、甚至是整個中央統統,難有如此之高水平訪問。 能夠如此揮洒自如,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行長說的都是真心話,不同媒體有不同解讀焦點,與其聚焦小川行長點樣應對人民幣投機活動、以下三個訊息,必需要留意! 第一、對人民幣末來匯率走勢,周小川提出改革的趨勢是堅定不移,不過人行也有耐心、稱改革未到「窗口」時,不要「硬幹」,方向明確但亦不求直線前進。 「耐心」呢兩個字,周小川在訪中再三一提再提,呢點在過去鮮有見佢提及,側面反映,當局的確承認,在外圍風頭火勢之際,「停一停、等一等」,暫停匯改已經係事實。 順帶一提,財新直接問到,人行最近抽緊了離岸人民幣供應,對國際化有何影響? 周小川未有否認抽緊CNH之說,反而提到國際化進程是波浪型前進、如察覺到匯市由投機行為主導,就會重點應對,要到市場回穩,先至繼續前進。 換言之,香港呢個CNH中心要繼續有賣點,就要先清走炒家。 第二句話,就是周小川說的「人民幣改革方向依舊是: 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 方向的確無錯,不過所謂「一籃子貨幣」的具體機制,就沒有那麼明確。特別是對一種貨幣的均衡匯率已經難計算、何況是一籃子? 值得留意是、周小川說的是會「明顯強化一籃子貨幣的參考作用,但不是盯著一籃子。」中間的區別其實是相當巨大。 至於最後一點、也是去年811匯改後最為人咎病,就是人行與市場溝通是否出了亂子? 是否不夠透明度? 周小川是正面回應:「沒有人是上帝!!」 周小川的說法,其實是側面承認了自己的限制。「光靠口頭定心丸,是消除不了(不確定性),央行不是上帝、不可能把不確定性都抹掉......所以對不同主體、央行的溝通策略是不一樣。對大眾、重在知識溝通。對貿易商、要引導並穩定預期。對投機者,則是博奕對手,那央行怎可能把操作策略都告訴他們?」 周行長的說法,就是要將大眾及投機者區分出來,未來對投機、肯定是繼續從嚴。但問題是投資和投機,有時只有一線之別,如何區分? 要打擊投機者同時,投資者是否要有陪葬的心理準備? 答案已呼之欲出! 今次訪問登出時機、選擇在

Hello, UKBC!

圖片
象哥四千萬英鎊一場大龍鳳,最終決定原封不動,集團明言,總部之爭是倫敦對香港,惟踏入直路,最後連身兼行政會議成員、振英班底的史美倫在內全體董事,一致舉手支持象哥留英。 匯豐說得得體,香港重要依然,總部在倫敦,業務發展在亞洲最符合利益,消息更指,香港落敗並非政治因素,而是搬總部研究過後無明顯效益,貫徹八十八層「一動不如一靜」的官方解話。 成件事,香港輸、內地輸,歐智華更可能是最大輸家。 老實,搬總部議程若然一年前表決,結果或會兩樣,引述英媒評論,此時此刻中港情況,全何一家公司內的任何一位董事,都不會同意有關決定。 如果市況問題觸發今次決定,香港跟匯豐緣份未到,若因近大半年發生種種一切,也許匯豐跟香港也告緣盡。 David Webb已指出文,認為滙控寧願支付較高昂的稅率,都不願遷冊至香港並承擔「中國風險」。對香港而言,已是一個恥辱。 歐智華當年接任大班前,以三粒星香港人自居,浦偉士當年部署返英製造新匯豐皇朝,歐智華寄望西向東移,還源昔日光景,倡議是他,帶團到深圳視察是他,最終改變主意亦是他。 期望迎來失望,錯的可能是過份迷信,失的是光輝回朝夢醉,搬不成,也許一如英報預言,任期接近倒數,范,歐配之外,王冬勝動向亦猶需關注。 香港人有匯豐情意結,但匯豐今次之舉動,香港街頭巷尾均予以體諒,無他,七百萬人比匯豐任何一位董事更了解香港,更擔心未來,三十年後會如何? 由人行變相作為最終監管者安心嗎? 主權評級展望夠英國安全嗎? 浦偉士,艾爾敦足跡偏佈亞皆老街及彌敦道,昔日旺角是匯豐精英搖籃所在地,今日旺角卻是國際負面關注大標題!! 中環人指,如果匯豐稍露半點口風,有意轉投獅城,後果會點呢?李顯龍必然派遣團隊日日游說,常常開出優厚條件。 反觀香港,梁特以及內地相關部委一直低調於無形,卡梅倫有付出,梁振英?好似無囉!! 匯豐決定取消三年檢討總部造法,主席范智廉更說,未來一代人、即是數十年都會留在倫敦,變相斬釘截鐵宣佈香港No More chance!! 對匯豐來說,搬總部催化價跌至零,環球息升帶動利息收入機會率跌至負,事到如今,匯豐除賣資產,精簡及控制成本外,最大及最後一道炒作題材,似乎剩下分拆英國,或亞洲業務。 Goodbye HSBC, Hello UKBC!!

邪道

圖片
由半個月前的一遍興奮,負利率突然變成金融市場的計時炸彈。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早上到訪首相府、與安倍晉三討論負利率的看法,並解釋有關政策的預期效應。 黑田東彥未有透露、安倍對負利率及匯率走勢的看法,只是強調日本經濟及物價波動符合預期,又指「QQE」和負利率,整體壓低收益率曲線。 早前已有報道指、日本政府正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金融市場對策,市場揣測央行會入市干預。 值得留意是,日本央行執行負利率,已有兩星期時間,緣何到今日、才珊珊來遲向首相匯報? 顯然係政策與期望並不一致。 市場出現恐慌情緒、資金湧入日圓、黃金等避險,紛紛拋售股票,終於令全球股市陷入熊市。MSCI全球指數由去年5月以來,累積回落20%,也是2011年歐債危機以來表現最差,當中金融股指數累積跌25%,能源及商品指數更跌30%。 《華爾街日報》提出,瑞典擴大負利率、加上歐洲、日本都推行負利率,其實是弊大於利,不單銀行淨息差會進一步受壓,投資者更是憂慮,這個情況是否反映,央行刺激經濟的能力、已經到極限。 巧合是麥格理亦有類似看法,認為環球央行政策失效,才是猴年股市開局不利原因,其他好像油價下跌、或新興市場受壓,只是關連效應。 麥格理認為,股票投資者今年應接受,今年環境會步入通縮或滯脹,資本市將難以有回報。 有「新債王」之稱的岡拉克批評、負利率對經濟根本是有害企業和民眾,原本以為央行會保護他們的存款,結果可能只是一個騙局。 開市埋位今早訪問關焯照,直指負利率是「邪道」,認為官方利率不應該低於零,因為在通縮環境下,要壓低實質息率,需要負三、四厘,顯然是違反常態。 更甚係令資金難以進行配置,不知將錢泊去哪裡、現在持有股票,幾乎覺得等於持有廢紙一樣。 而過去一周全球有68億美元資金,流出股票市場,累計六個星期流出股市資金達410億美元,已超越去年八月股災期間水平。 相反資金避險、流入貨幣市場,就大幅增加243億美元,流入貴金屬市場亦是六年來第二高水平。 最壞結局、瑞銀指由於憂慮金融動盪會影響民眾信心、以至實體經濟,結果會自我實現經濟衰退的恐慌。 目前市場最後一個希望,出符意料,居然是放到正在放年假的中國身上。 市場目前正觀望,今個月底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會議,黑田東彥已提出,將尋求G20對市場動盪,作出回應。 匯豐話,市場期望全球可以採取

猴子偷桃

猴子偷桃,三爬兩撥,紅盤高開夢醉,勢估不到,新春太吉利是,新年股市果真快落!! 由初一至初三,區內以至外圍幕幕經典,香港有旺角,區內有北韓,美國初選,傾左及右派抬頭,歐洲則有金融股跌至血流成河。 瑞信早前業績後股價創出新低,德銀下瀉速度猶比當年雷曼,再觀乎一眾金融股CDS,全部二百多點子,部份為歐債時期最高,部份更自海嘯以來未曾見過。 央行不會讓銀行執笠,但投資者卻紛紛買重CDS,難道要用我國官媒說法,惡意造淡? 德銀要靠傳聞回購債券、靠德國財長力捧,再靠德國媒體盛傳歐洲央行可能購入銀行股,方來個大反彈,此情此景,令心懷疑全球憂慮豈止經濟衰退那麼簡單。 幾星期前提金融系統風險,人人話你造謠生事,但試想一旦股價再跌,CDS再抽,市場疑心重重,擔心出現潛在步易對手風險的話,流動性一旦受影響,呢個猴年,無話無可能的一回事 日本十年公債成為全球最早跌穿零的同年期國債,刻下「負腰」債累積規模已摹7萬多億。高盛問始問一個問題,隨著國債破零之後,下一回高質企債有需要留意。 黑田突如其來,全球負利率憂慮升溫,用恒生陸庭龍說法,此時此刻負利率相當負面,證明經濟壽終正寢之除,連七年QE亦變相由央行默認此路不通。 耶媽因為無明確說不,說不加息,被批評公信力受損,實在可憐,耶媽多番被追問負利率機會,多次支吾以對,觀乎利率期貨,明年年底成事率已升至17%!! 游走馬騮山一帶的馬騮,見一條蕉,一個背心袋已經歡天喜地,反觀,市場呢隻馬騮,貪得無厭,難以馴服,更弊是,作為馬騮主人,環球央行及財金官員,多年來亦管教不善。 賣地,截標及內地政策狂熱重點早已不合時宜,七年之癢,當下又再回歸環球大局,且看能否來個終極大解決。

負利率

圖片
富瑞報告開宗明義,話猴年股市開局諸事不順、不過今次唔好性「賴」,再用「China Effect」去解釋過去幾日環球大跌市,是關、中國休市! 確實、過去幾日內地假期、環球金融市場波動,無左中國效應,日股同日圓,可以話係今次拆倉潮最大動力。 日股過去兩日累計跌近1300點、日圓仲恐怖,一度低見111,由1月底121水平,幾個交易日已跌8%,兌港元更升值至「七算」,咪話唔恐怖! 日圓大跌,背後原因到底是地緣政治問題再次升溫? 南北韓局勢持續緊張? 抑或資金避險? 其實都唔多重要。 野村更提出、背後原因是中東主權基金拋售日圓資產,與早前有消息話國指大跌、歸咎於南韓資金拋貨平倉,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銀行界人士話、更大憂慮,來自負利率戰一旦升溫,形勢不妙。 星期四、瑞典央行擴大負利率規模,指標回購利率下調0.15%,令到官方利率跌至-0.5%,並表明不排除會採取進一步行動應對低通脹及經濟疲弱。 打從日本央行早前實施負利率後,全球憂慮央行採取新階段極端貨幣政策,十年期國債中、日本用年期公債率息率先跌至負數,全球負利率債券累積規模,不足一星期增加二萬億美元到七萬億以上。 隨著歐洲、日本,瑞士及多個北歐國家實施負利率,美國取態令人關注,聯儲局主席耶倫於國會聽證會被多次追問,僅重申目前未有研究。 惟利率期貨反映、明年底有17%機會出現負利率,比例較估計加息更為多。 美林相信、一旦美國經濟轉差,不排除美國會步歐日之路,但該行相信聯邦基金利率會先調頭減息、先實行負利率部署。 摩通預測,全球央行會將利率降低至遠低於零利率水平,其中已實行負利率央行、包括日本及歐洲,利率會降至負3.45及4.5厘,至於聯儲局亦有可能因為經濟再次陷入衰退,將利率降至負1.3厘。 負三至四厘負利率,說出來相當嚇人,亦非比尋常,但是否不可思議? 去年羊年伊始,又有幾多人估到金融危機會重現?

扮老定?

當官方媒體一致抹黑索羅斯、當所有焦點都放到香港可以力保聯匯、當大家以為不會重演97年金融風暴。 大和大淡友賴志文,今日喺開市埋位講左,其實係放錯焦點。 「不需要任何炒家狙擊、不需要索羅斯、這些錢都是有條件要走。」 無錯、Kevin同意聯匯不會撤,但代價財金官員有無同大家講清楚? 根本性既問題、唔係有無索羅斯,而係一旦資金外流,唔好話三千億美元一次過走晒,走一半、甚至一千億美元,香港都好大件事。 更大問題係內地傾向「落閘」、過去在港借的美元債點心債,多達6000億美元,如果一邊錢返唔到來,同一時間資金又流走,銀行真係會出事! 係咪危言聳聽? 值得比較下而家同97金融危機分別。其實又有幾多人真正記得、97年到底發生左咩事? 挾息? 股災? 打大鱷? 呢啲通通都係08年金融風暴其中一部分,不過對香港來講、最沉重代價,其實係負資產,同埋長達68個月、螺旋式下跌既通縮周期。 所以當樓價比高位雖然回落大約一成、但去年第四季已驚現近一百宗負資產,創四年新高時,其實已響起警號。 過去一星期、多間大行都比較、本港同九七年金融風暴期間差異。高盛就提出、區內仍然充斥不明朗,對於聯匯制度,高盛一如其他大行、指金管局捍衛聯匯毋容置疑,但香港經濟及金融情況最終亦受聯匯制肘,潛在三千億資金外流風險是繼續存在。 雖然大家都認同,以金管局強化聯匯制度、以至國家後盾實力,今時今日香港抵禦大鱷能力,何止改善千百倍,索羅斯要挾港紙? 恐怕已成絕響。 瑞信陶冬亦不斷提醒、歷史正在重演,特別是當港元回穩、股市回升,以為寒冬過去、雨過天晴之際,其實而家可能先係開始。 面對今次挑戰、若只懂得歸咎有炒家沽空港元,這種人是看不到「Big Picture」! 硬要說而家底子好、想想當日,97風暴來臨前,失業率跌至2.1%,GDP迫近6%,到底而家比當時好喺邊? 當日最致命、是樓市由高位大幅下跌65%,拖累租金急跌50%,連帶工資調整,CPI一度跌至負6.1%、賤物鬥窮人。 美林提出、現時住戶負債佔GDP比重67%,高於歷史平均50%,當中70%屬於物業按揭,香港人實在慣了低息,一旦拆息如美林預期飊升至兩厘,加上樓價真係好似預測咁跌兩、三成,風險唔可以話細。 阿爺當面提點、要你守著香港底線,防範金融風險,陳總裁四度出口術,甚至「矛到」搬市盈率8倍

民間資本帳

圖片
銀聯卡再高調設限,國際金融界屬重大新聞,昨日消息一日,保誠倫敦股價一度跌停,與宏利分別跌8%及6%,影響範圍殊不局限於友邦。 早於月初,某二線外資行引述客戶關注,就當局可能禁止內地人來港買保險就潛在影響估算,分析員當時不信,認為如同限制居民海外購物,但事到如今,最不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正逐步行近。 銀聯卡重申,限制一直存在,絕非不新聞。 但中環人反駁,當日限制資金濠江博彩,最初美其名亦是執正來做,又是從銀聯卡行先,而事有湊巧,打從八月人民幣貶值後,新華社、人民日報、以及中國日報久不久刊發舊聞新炒報道,大談來港買保險有風險,引用業界權威呼籲留在中國! 報稱,銀聯卡消息爆出後,更加速內地人決心到港投保,四面八方湧進而來,如果有晝面,有人現身說法的話,實在能夠晝出一個立體構圖,重點不在香港保險股,而是內地居民搬錢走的決心,對外幣單位產品渴求。以往常說,資金流難以量化,影像化,今次在在例外。 來港買保險是走資的渠道早已是公開秘密。引用高盛說法,計友邦新業務價值影響5至10個百分點毫無意義,故事重點是,面對居民走資決心,當局資本管制還撃的招數及力量,已列為全球重大關注點。 去年秋冬之間,離岸人民幣業務形同叫停,在港機構被窗口指導,兌換額度日日傳收緊、QDII可能不批,在華外資盛傳調錢受阻、一切基於半年走資數以千億計美元,難怪有老行尊形容,猶如國家層面銀行擠提! 難道下回合港股通不能通,內地在港買殼一律要禁! 大和重申,內地債務通脹及貨幣風險兩者俱備,而且越演越烈,應對唯有收緊,落閘之餘,貨幣政策取向或意想不到。 「老賴」賴志文推斷,假使資金外流不收斂,減息降準之說已成空中樓閣,皆因中國年內隨時會真加息!!! 對於三年計劃 被指為太過夢想,小加一句:「做人如果沒有夢想,跟鹹魚又有什麼分別呢?」以作回應,恐怕人未變鹹魚,香江小島市場已成為一條梅香老鹹魚!!

再論落閘

圖片
話鬼佬唱淡,話鬼佬惡意,查實鬼佬充斥機會主義者,既有見你殘攞你命一類,但亦不乏見你殘,博底彈一眾。 投資市場是現實,尤其是情緒主導鐘擺效應發難,由好樂觀,變為最悲觀,或由最悲觀,改為稍為理智,當中潛在數十個百分點變動幅度,不能忽視。 老查,查資金流數字,區內最被說至一文不值,但連續四日有資金淨流入。 我國各行業既使負面因素疊加,惟個股分析員已似有收斂。 瑞信、德銀合奏環保股、瑞銀更企圖梅開二度,先上調中油服評級,繼而建議買工商銀行,賣點欠奉,但清一色以便宜作為招徠 瑞銀去年底起不斷用各種方式計內地銀行潛在不良貸款比率,少則見十,多則超過二十,本質上淡到無朋友,但近日反過來力推內銀,既話人民幣貶值會受益,又話息差影響微。 說穿了,股市再一沉百踩,行業斬頭只會更多,08-09還有批冒名而來二線投行進駐,現今一一欠奉,難道你會真失業嗎。 個股分析員已經鬆章,奈何美林崔巍死咬不放,廿多萬億理財產品黑洞,三萬多億股票相關借貸,以崔巍號招力,捧場及信捧者為數不乏。 槓桿,走資為內最大風險,「傻珍」法興,最新三成半機會人仔年底見7.5,全球傳閱。 「傻珍」理據很簡單,走資驚人,以最簡單每人兌換上限美元計,半成內地人口兌換外幣,已足夠令外匯儲備跌至零。 的確,目前三萬億美元儲備很多,但以借貸、貨幣供應比率計算,我國已近合理水平下限,外匯儲備幾多,全球再次注目,有人更揚言,一減會減過千億計,但忽略央行常用遠期工具干預手法。 高盛話,事道如今,一則重新跟美元掛勾,一則落閘資本管制,二取其一,後者似乎越行越近。

使鬼「基辛格」

圖片
有匯控高層上周五、收到歐智華個電郵,都慨嘆一句,今年難過! 全球雙凍、凍薪同凍結人手,獅子錢莊中人話,歷年未見過,對其他公司絕對起「帶頭作用」。 其實做得金融界、大家都接受現實就係生意一縮,「無情雞」挾到埋口都要硬啃,幾年前大裁員就係一例。 意想不到倒是「一刀砌」、連去年承諾今年有得加薪的Promise,如果無白紙黑字合約,今年都唔會批,當然背後潛台辭是,有工你返已經要叫多謝!~ 金融界去槓杆、坦白講是意料之內,但觀乎歐智華呢分「A Year Ahead」電郵,看得前景相當保守,當中有一段,要求每個員工都要清昕自己角色、貢獻自己。而對一些唔多清昕同事,就要多加提點。高層已經即時意味到、如果再有下個電郵,肯定就係大裁員。 至於近日大象另一個熱明話題、當然係遷冊今周就有最後決定,不過種種跡象表明,其實答案呼之欲出。 以香港佔集團總資產22%、稅前盈利貢獻43%,香江員工之高效率,實在毋庸置疑。不過今年一月分發生種種事件,已經證明香港吸引力不再。 當中最少人講、係瑞士鐘錶業去年出口下跌4%,原因正正係對港出口大跌21%,而蘋果公司開到聲,話iPhone 6S賣唔去、又係見到香港經濟放緩。 巨企不看好前景,殺傷力不及內傷! 人民幣資金池罕有出現收縮,一場人民幣離岸保衛戰,代價就係CNH市場壯烈犧牲,多年來寄望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一下子全數幻滅,RIP! 一個硬幣有兩面,香港既有推力、倫敦一樣有吸引力,特別係歐智華幾乎在當地要風得風,連一向「阻頭阻勢」,FCA阿頭、本港證監前一哥「韋奕禮」,去年都被歐思邦怒炒。 有顧問計過、就算香港稅率低於英國20%,但遷冊涉及使費,高達15億美元,絕對係「贏粒糖、輸間廠」。 就好似彭博專文話、其實唔使搵前國務卿「基辛格」做顧問,匯控都知係去係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