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線


摩指講明,大量長期停牌問題一日未解決,A股摩指夢一日有阻滯,用該邏輯的話,難道港股要被剔出摩指?

的確,今早388通告欄幾乎清一式停牌,情況壯觀,以數量23隻計,幾乎篤定擦新歷來記錄。

23間之中,廿間主板,三間創業板,百分之91%,要延期公內業績,即同日內,廿一間公司未能依時公佈業績。

按規例,公司年度結後三個月內,必需刊發業績,不然的話,等如未能履行規則,需要停牌。熟識交易所人士指,以往三月底的確是停牌高峰期,

而用三個月截數期劃分計算,三、六、九、及十二月,往往是未能依期公佈業績高峰期,但點解今年特別多?

二十間未能公佈業績公司之中,聯康及東岳最具體,分別同時出現有資金被職員挪用,其餘,幾乎清一色要更多時間準備為由解釋。

要更多時間準備,最常見原因乃早前更換核數師,廿間入面,涉及數個個案,而再翻查交易所資料,原來今年至今,涉及核數師變更宗數,已佔大約50宗左右。

新核數師要時間,而公司要為新核數師提供詳盡資料可以理解,但更換核數師之多,某程度上亦跟公司延發業績有共通點:
一,核數行業人手不足,
二,中小細價股充斥,核數師風險大,與其不幸中招,倒不如先行告辭、
三,核數師把關變動嚴格,而去年市況及經營問題,衍生出的帳目、尤其應收帳隨時要加倍放大鏡數量驗屍。

整個業績製定過程中,公司內部一早有數,程序上由獨立核數師過目,公司與核數師就各項事宜取得共識,後者不發表保留意見,才稱得上一份完整業績。

以明發集團為例,停牌同日同日業績公佈中,核數師就部份股權、物業交易以及應收帳款有疑問,基於未能取得適當憑證,故就業績不發表意見,其實變相保留意見。

延期公佈業績,之後會點?
程序上,交易所會更嚴,更多資料上要求,股份要待刊發符合披露要求業績後,才可以復牌,而一旦停牌至一段時間,而被列為長期停牌股份,上市委員會等更會就公司本身,列出復牌條件清單。

以往頗多公司延遲公佈業績停牌後,平安無事,但更多是短暫變長期,博士蛙、百營等就是例子。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急於求成」 JPEX 爆煲引證證監會監管不力

減辣不單徒勞無功 甚至「好心做壞事」

開放(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