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去年你賺左未?

零九年過去,喺時候總結下今年金融市場表現! 到底去年初將資產分配喺股市、匯市、黃金同油四類資產,到底邊樣跑出? 澳元同金價都升兩至三成,股市就「攝」喺中間,升五成二,而油價就最叻,累積升七成八。 不過都要睇你喺咩位入市,如果喺舊年高位買油,而家只係收復一半失地,反而金價同澳元都係迫近歷史高位。 美元雖然全年都仲係要跌,不過到第四季似乎有轉勢跡象,兌日圓全年更係升左百分之二,係三年以嚟首次。 反映美元兌六隻主要貨幣匯價嘅「美元指數」,喺12月,升咗百分之4點2,係二月以嚟表現最好嘅一個月,但全年計,美元指數仍然錄得超過百分之4嘅跌幅。 詳細睇吓美元兌各主要貨幣今年嘅表現,除咗兌日圓匯價上升百分之2外,兌其他主要貨幣都下跌,美元兌英鎊跌近一成。 澳洲儲備銀行喺去年,已經連續加咗三次息,係金融海嘯後,最早加息嘅主要工業國家。刺激澳元兌美元匯價,全年累積升咗兩成八。 如果大家記得,商品大王羅傑斯月初同我地講,佢揸多左美金。 幾日前我地再問佢,佢話,呢浸反彈浪唔會太長。大家自己識睇路。 正因為美金弱,金價創出新高。 金價連續第九年上升。12月初創出1227點5美元記錄高位。現價比高位回番約一成,但全年仍升兩成半。 唔夠油價犀利,紐約期油累積升幅近七成八,十年黎最大升幅,亦大幅跑贏金價升幅。 雖然油價、金價都唔錯,不過,2010年,羅傑斯嘅商品投資首選,唔係佢地。 商品大王新一年,首要值得投資,羅傑斯繼續推介商品,佢話農產品會跑出。 至於第一樣要沽,羅傑斯話,係美國國庫債。 其實都唔使點講,由於經濟表現好過預期,加埋聯儲局部署退市,美國國庫券表現係三十年嚟最差。 十年期國庫券息率今年以嚟、升左一點五八厘,息率升至三厘八以上既三個月高位,而債價自然就大跌,去年嚟跌左百分之三點五,係1978年以嚟表現最差既一年。 相反,好似係房利美同房地美呢啲按揭債券,就出現大反彈,喺聯儲局買入一萬二千億美元按揭資產推動下,按揭債券回報跑贏同期國庫券百分之四點八,表現係二十年嚟最好! 咁,今年你賺左邊樣?

年度財經人物(前瞻版)

無驚無險,伯南克成了我們年度財經風雲人物。 其實都真係無咩爭議性,由年初大家對呢位學者型聯儲局無咩期望,到年底連時代雜誌都要選伯南克做時代人物,佢可以話一手力挽狂瀾! 既然已經有咁多論盡今年伯南克表現,我地無謂再重覆,反而猜測下到底伯南克會點應對今次自己一手做成的資產泡沫問題。 簡單講,就係幾時退市。最近聯儲局除左安排逆向回購外,仲破天慌向銀行發行存款證,銀行可以將過剩的資金存放聯儲局收息,聯儲局可以透過機制收回部分過剩資金。當局表示,透過這個機制,可以控制約一萬億元美金的過剩資金。如果成功,已經可以令聯儲局資產負債表成功「瘦身」一半。 不過外間仍然有不少評論認為,聯儲局唔會單單因為資產泡沫就會退市,咁到底伯南克會點做? 其實呢個問題交返比伯南克自己告就最好。早在02年,當伯南克擔任聯儲銀行行長時,就已經發表過一篇題為:「 Asset-Price "Bubbles" and Monetary Policy 」的文章,當時他的結論是,一來泡沫不易被察覺,更重要的是,貨幣政策並非應對泡沫最好的工具,反而應該靠金融監管、會計制度安排及資本率應付泡沬。 深入研究30年代大蕭條的伯南克,甚至歸咎大蕭條的起因,正是當年的聯儲局誤將泡沫當時經濟過熱問題處理,結果在通脹不明顯的時候,大幅調高利率,無錯,泡沫最終係消失左,不過就換來失業率高達25%的經濟大蕭條,因此他斷定就是聯儲局連串錯誤政策先做成當日的大蕭條,試問今天佢又豈會重蹈覆轍? 不過不利用貨幣政策打擊泡沫,不等於聯儲局就不退市,好似之前聯儲局定下的三個指標,最重要還是看就業市場及通脹預期,一旦美國通脹好似羅家聰咁估計會升至百分之八至十,伯南克又豈會坐視不理? 當日不少人對伯南克都不予厚望,結果佢憑一人之力改寫聯儲局歷史,甚至成為拯救世界的「救火英雄」。今天大家又憑什麼,去少看這位聯儲局主席?

誰暗淡無光?

香港股市今年一吐烏氣,集資規模達到2400億元,一下子做到超英趕美,成為全球金融市場大熔爐。 不過金融時報卻以「暗淡無光」(Without Shine)來形容香港的IPO市場,認為市場了無生氣,說來真的令人摸不著頭腦。 我倒認為是「酸葡萄」心態作崇居多。 先看金融時報說的理據: 在今年二十大集資的公司中,有十一間仍然低於招股價,因此本港集資只是「量多」、而非「質優」的保證。 雖然像中冶、華南城等公司,股價仍遠低於招股價三成以上,其他像今年最大宗集資的民生及金沙亦較招股價低近一成,不過這不代表本港招股市場缺乏效率。 相反,這些公司在招股時,認購反應均非常理想,凍結資金均有逾千億元,並成功完成上市程序,至少證明本港集資能力,以及市場具有足夠深度及效率。 至於公司上市後股價表現不理想,就有數不盡原因:可能是當初定價過分進取、或公司本身有不利消息、更大可能是市場氣氛改變。 君不見有更多股分是令投資者有豐厚回報? 龍源(↑22%)國藥(↑72%)中糧包裝(↑86%) 相反,今年英國的新股集資額跌至十年來最低、LSE及AIM兩個市場,分別只有六間及十間公司在今年掛牌,集資數埋也只有十二億英鎊,不但遠差於本港水平,比起去年更大跌86%。 況且近日白高敦一意孤行,向銀行業花紅徵收重稅,連摩通DIMON都忍不住要發信投訴,到底是那個金融中心正在變得暗淡無光?

09年財經風雲人物競選(置頂)

提下大家,我地年度風雲財經人物開始投票。 候選人包括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聯儲局主席伯南克、07年度當選人物總理溫家寶,同第一個主要央行加息既澳洲央行行長史蒂文斯。 另外仲有今年盡領風騷的股神巴菲特、進行世紀供股既匯豐行政總裁紀勤,以及比亞迪主席王傳福,最後還有財經雜誌前總編輯胡舒立。 請大家在三十日前投票,會在31/12 的cafe節目在揭曉。

比面派對

投得兩幅大埔地後,信和成為白石角大地主,主席黃志祥不斷重斷呢句: 「多謝其他發展商俾面,好合理,唔貴,又唔平!」 如果有仔細留意今次賣地過程,可以看到黃志祥早有部署。 刻意同舊拍檔南豐、嘉華一齊坐,又不時密密『勘』,令大家以為、又係兩年前同一組合。 但實際呢﹖ 第一幅大部分時間、信和只係用分身術,靠助手揸3號牌競投。 到臨近叫價去到51億,至現身攞18號牌出手,仲驚俾其他人『郎』價,寧願貴啲、都再靠分身嘅3號牌助手,舉埋最後一口價。 用意也不用多說,就是令對手難以猜測虛實,完全是博奕高手風範。 到第二幅地,信和更全程搵3號牌出手,就算隔離嘅南豐都有頻頻舉手,都無影響到信和,去到叫價51億。 信和更加隔著南豐,同嘉華突然取得默契,透過傳紙仔密針,無耐嘉華就透過28號牌聯手投得。 今次賣地成交價到底係平貴,其實講什麼也沒有意義,只要看看他的笑容就已經說明一切。 要配合拍賣價成為市場預期下限,信和實際上有盡「天時、地利、人和」。 說地利大概很易明白,既已取得鄰近三幅地皮,再下一城實在是有很大優勢。 天時亦很易解釋,大部分發展商對於政府出手仍然是處於觀望,大家都不夠膽過於進取。 至於人和,反而要多得拍賣宮。 在拍賣第一幅過程中,有測量師朋友已提出,唔明點解拍賣官,無好像以往拍賣大型地皮一樣、在後期調低每口價、刺激競投反應。 尤其是今次賣地後期反應先叫做完左熱身,大家都處於磨刀霍霍的姿態,怎料拍賣官兩下手勢就已經一鎚定音。 說沒有政治考慮,很難令人致信....

大行報告

大行報告「買入」或「沽出」評級,以往可能斷定一隻股分生死。 但有研究話,投資者甚少參考大行報告做投資決定,而呢的分析員花盡唔少時間撰寫嘅報告,原來對股價幾乎無影響。 其實一個建議,往往花了唔少證券分析員心血及時間,他們經過審慎計算,假設,同分析得出嘅結論。 如果建議買入,當然希望推介嘅股分「升」,不過,最新研究話,分析員可能白費功夫。 匹茲堡大學同杜朗大學兩名學者,研究97到07年,十年嚟超過19萬分股票研究報告。 學者話,佢地發配呢的報告出街後、40分鐘內,被分析員點評嘅股分,股價幾乎無變動。 換句話講,報告毫無影響力。 負責研究學者話揀40分鐘,係想單睇研究報告影響力,同有無大型機構投資者參考。 報告發表後太長時間,股價通常會受其他因素影響。 學者話「無用」,但大行分析報告,依然大受歡迎,何解? 英國金融時報話,受歡迎的只係限於高盛,摩根大通,大摩呢的大行。 相反,賣獨立分析嘅研究公司生存空間愈來愈細。 據估計,佢地今年生意大跌18%,得16億幾美元。 相比下,基金經理花喺大行報告嘅錢,只係跌一成。 呢一年內,千幾間獨立分析公司中,最少有百三間停止營運。 能夠殺出重圍,得少數,包括早喺大行生涯闖出名堂嘅銀行分析員MEREDITH WHITNEY。 王牌分析員時代過去,華爾街並擔心,星級分析員後無來者。 評論話,有經驗人才流失,依家分析員平均28至35歲,經驗唔夠之餘,一個人,計落要睇八至十間公司,想質素善好都幾難。 另有一個原因,是本港獨有。 似乎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在本港尤其嚴重,大戶與散戶之間的差距是天與地。 如果用同一時間作分析,大戶在四十分鐘內早已集齊貨,散戶? 至叻都要第二日,到時慢慢派貨都未遲!

Dumbest God

我地未選風雲人物前,各大傳統都已經點選自己心目中焦點。 無獨有偶,幾個傳媒都揀左高盛布蘭克費恩。 有趣的是有彈亦有讚,正反映他的爭議性。 最有趣是財富選的「09年Dumbest Business蠢事榜」,排榜首的正是布蘭克費恩。 指佢喺金融海嘯後,發動公關宣傳攻勢,將高盛「化身」成重建經濟嘅先鋒、協助美國工人走出困境嘅希望。 呢位收緊4300萬美金年薪嘅「人兄」之前講過,佢只係以銀行家嘅身分做緊「神嘅工作」。 不過雜誌話,美國人無忘記,搞到美國人「雞毛鴨血」嘅複雜金融衍生工具,其實係華爾街大行嘅產品。 其他好像紐約時報批評佢切底改變高盛優良文化,彭博更發表七頁紙文章,話高盛連起新總部,都攞盡政府著數。 至於英國金融時報,零九年度風雲人物,亦係布蘭克費恩。 FT話,揀布蘭克費恩,唔係肯定高盛呢間公司,或者係布蘭克費恩功績。 而係在商言商,認為高盛金融海嘯後,業績好之餘,影響力愈嚟愈大。 作為帶領呢間公司三萬幾員工嘅布蘭克費恩,到底係咩人? 佢競爭對手大摩行政總裁麥克讚佢,思路敏捷,分析力強。 低層家庭出身,哈佛畢業後,原來曾經同時申請入大摩,同高盛,但都唔成功。 轉數高嘅佢,轉個彎,申請入職高盛旗下商品交易公司,結果變相成功加入高盛,由賣金幣做起。 廿幾年間,晉升至高盛Number ONE,佢朋友話,布蘭克費思已經賣身俾高盛,而佢大家分身家,都係高盛股分。 自信嘅佢,因為壓力,被逼公開認錯,成為多分大報頭條。 但對佢嚟講,形容自己做緊「Job of God」,先係真心話。高盛炒盤制造盈利策略,佢唔會改。

斜線之謎

投資者大手沽債券,奇景再見,兩年同十年債券之間息差,高達兩厘八二水平,創新高。 債價跌,債息升,唔少意見都認為,係市場對美國經濟樂觀情緒升溫。 長短債息差大幅拉闊,九二,同零三年先試過。無獨有偶,當年正正係經濟見底復蘇之時。 如果BUY呢套嘅話,市場對經濟復蘇嘅樂觀情緒加強,投資者風險胃納增加,資金流出債券市場,債券息率抽升,唔難解釋長短債息差拉闊現象。 但長短債息差拉闊,亦唔可以忽視,市場對利率走勢預期有變。理論上,短債,同長債之間息差差距,正係市場預期利率升升至邊個水平。 如果我地睇埋孳息曲線,同一月時比較,明顯傾斜。市場毫無疑問,已經盤算緊,利率將會回升。 通脹係來年,最唔明朗嘅因素。 有大師級分析員話過,出年會有通脹問題,背後原因好多,其中難以理解係,油價喺今次商品市場升浪中,完全大落後。 外國分析就話,一旦油價出年抽升,大家都通脹嘅估計,好可能係錯。 各界對出年構圖,似乎比今年更好景,經濟增長,低通脹,資金繼續多,甚至美國全年唔加息。從央行言論,基本數據,呢的分析背後有理據,但按往積,呢的過早嘅把脈,往往誤差極大。 巴克萊正係話,市場而家係過分低估「雙底衰退」嘅風險。 巴克萊喺七百幾個嚟自中央銀行、對沖基金同貨幣基金經理調查中,有兩成半話而家市場過分低估左、全球經濟再次出現逆轉既風險。 另外有兩成一就話,中國經濟增長差過預期,係另一個被低估既風險。 有三成九受訪者就話,一旦出現金融危機,資金首選仍然係會流入美元、其次先係瑞士法郎同日圓。 至於美元前景,就相當分歧。 有兩成估計美元出年會係最吸引既貨幣投資,不過亦有兩成四估計,美元出年仲要再跌。 當中最大分歧,當然是歐元有極大變數。 好似繼標普後,穆迪亦將希臘主權評級,由A1,調低到A2,前景展望維持負面。 穆迪話,調低評級,係反映希臘嘅財政狀況令人憂慮,不過,短期希臘出現流動性短缺同再融資問題嘅機會極低。穆迪指,希臘政府應對措施作用有限,未能夠將長期信貸風險降低,以本身嘅財政實力,亦唔能夠解決問題。 不過穆迪強調,希臘嘅問題,唔代表整個歐元區都面對同樣風險。這點就與肥仔的陰謀論有出入。 說實在,有伯南克喺度,美國雙底衰退似乎機會不大,反而近日開始有聲音話,唔應該對內地經濟過分高估。 內地似退還進的姿態,說真的頗令人難以掌握,正如劉明康今日講,金融危機未過,對內地仍然有影響,一旦內地經濟同外界想象有出入,到時...

光怪陸離

我們早已在上市委員會首次否決 俄鋁上市 時,就提出要留意呢單Deal,想不到最終都變成一宗「大龍鳳」! 獲批上市嘅俄羅斯鋁業,只能夠私人配售上市,每手成本二十萬港元,但散戶最少要俾一百萬,先可以入場。 消息指,證監會希望散戶理解到呢間公司嘅複雜性。 但說來矛盾,既然公司債務如斯複雜,監管機構大可以禁止俄鋁上市,現在禁止散戶參與,反而因為減少「供應」,分分鐘會「人為地」製造需求,結果是引來更多散戶冒死參與。(香港擁有百萬元流動資金的人何其多呀?) 其實俄鋁承銷團曾經諗過,將股分全數配售形式上市,甚至以介紹形式上市,但需時較長,最終認為唔可行。 當然潛台辭是,介紹形式上市不能集資分毫,當然是不會考慮。 據了解港交所上市委員會,上周四會議中,原則上對俄鋁上市開出綠燈,但要求提交更多補充文件,當中最受關注的、亦是俄國國營銀行短期貸款問題。 我們也是因為這間VEB,才對俄鋁上市表示關注。 想一想,近日俄鋁要重經高達170億美元債務,如何取得資金肯定是關鍵。 最後,俄鋁終於獲得國營銀行VEB貸款,能夠重組債務,本來屬利好消息,偏偏VEB提供的年期只有一年,仲要獲分配上市認購股分,世事又何來咁巧合。 在事件曝光後,VEB先承諾會延長貸款期至二零一三年。 由於要應付債務問題,同其他因素,俄鋁一定要爭取喺今年底獲批上市,否則要重新預備招股文件,可能令上市計劃押後到四月,係俄鋁最唔想見到。 為左配合監管機構要求,俄鋁上市文件多達一千頁,係有史以嚟最厚既招股書。 偏偏這分「重磅」招股書,散戶連公開看的機會也可能沒有。 跟據現在的發展,一旦俄鋁將每手入場費大幅增高,就會類似當初構思嘅「專業板」市場模式。 DAVID WEBB亦批評,無需要咁做,因為監管機構應該以披露為本做大前題。係咪認購新股,係由投資者,唔係證監會決定。 David Webb話,限制散戶參與招股,反而減少保障。一來,散戶只要花得起二十萬,仍然可以喺二手市場買到。 如果公司出事,公司法規定,佢地唔可以根據招股書既內容、向違規公司作出控告。 至於提高每手股分金額到好高水平,David Webb更直言證監無「耳性」,原因係九八年推出創業板時候,已經作出廣泛諮詢,結論係過分繁複同無效率,緣何又舊事重提?

曲終人散

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哥本哈根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外界本來以為身為發展中國家龍頭的中國,與代表發達國家的美國,既然代表兩個陣營的利益,兩國牽頭商討的協議草案,加上南美巴西印度的參與,理應廣受支持,但不少發展中國家如委內瑞拉不但不支持,反而大表反對,主要原因是多個發展中國家覺得被中國出賣。 中方曾經大肆抨擊丹麥私自提出草案,但最後竟然聯同美國等四國自行推出協議草案。除了發展中國家,歐盟都在奧巴馬遊說下勉強支持這份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草案,歐盟本來希望定出更具體的減排目標。 跟據中美五國提出的方案,要求各國未來限制溫度提升不可高於攝氏2度,但就未有定出具體減排目標,因此被譏諷為被京都協議書更倒退的方案。 而未來每年向及展中國定提供每年300-1000億美元的方案,雖未有提出融資具體安排,但其實亦不至於太差。 因此其他發達國家與其說不滿方案內容,多大原因可能是不滿中國私下與美國達成協議、覺得被人出賣,寧願最終一拍兩散。 今次氣候變化大會本來是要定出二零一二到二零一七年的減排目標,延續二零一二年屆滿的京都議定書協定。不過需要聯合國近二百個成員一致同意,草案才能夠成為聯合國公約,否則協議只會對支持國家有效。 中國其實對今次會議已作出了很大努力,總理溫家寶今次專程到哥本哈根,參與氣候變化會議,雖然提出減排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採取的自主行動,因此不能附加任何條件,亦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勾。 但他發言時提出,中國一定會無條件達至訂出嘅減排目標,「言必信、行必果」。 亦親自承諾,願意喺信息公開方面,開展國際對話同合作。 就是呢番承諾、傳媒視為中國嘅讓步 不過,最核心議題,各國願唔願意增加減排幅度、落實時間表,終於導致曲終人散。 人類錯失了今次的機會,未來要改變世界、不至進入「2012」倒數,看來真的要認真一點去找解決方法。

世界七大泡沫

福布斯就話有,仲選出「七大金融泡沫」,第一位都不用多想,肯定係黃金。 福布斯指出,黃金係最有可能成為泡沬之一,由二千年到而家,金價升左接近三倍。 金融海嘯後嘅避險資金,更加進一步將金價推高。 第二位就係內地房地產市場,目前內地房產市場嘅增長,同美國以及日本市場崩盤前嘅情況好相似。 不過福布斯話,呢個泡沫係可以避免架! 佢地指出,發展商過分依賴高槓桿、同低息環境,以及價格「長升長有」嘅概念。 中央近日都不斷推出措施,遏抑樓市市場炒風,明確表明為樓市降溫嘅決心。 第三大泡沫就係新興市場,美國嘅市場投資退減,資金迅速流入新興市場,令新興市場急速上升,但波動不斷,存在好大嘅風險。 至於其他嘅泡沫仲包括:美國國債、大學學費、ETF、即係交易所買賣基金,以及銅價。 福布斯話,未來十年,經濟發展都走唔出之前嘅框框,資產泡沫仍會出現。 因為華爾街有個壞習慣,就係不斷推高資產價格,直至爆煲為止,作為長線投資者,最好都係及早認清並遠離所有潛在泡沫。 在眾多泡沫中,唯一想不通是大學學費點解有泡沫? 過去二十年,學費的增幅比起通脤跑贏足足一倍,全球而家有超過六十間名學府,每年學費超過五萬美元以上,而每名學生畢業後負債普遍都達二萬美元以上。 最慘係每個學生並非比左比足學費就有足夠競爭力,很多畢業就變成失業。而過去足以支撐高昂學費的父母們,今天很多都自身難保,又如何交高昂學費? 因此「泡沫」不是指那些升完又升的學費,而是那些在高等學府內大花筒開設的精美飯堂、以至門庭闊落的巨大特色建築。 唔知香港的高等學府又如何?

最有權力的書呆子

稀疏嘅頭髮、加一把灰鬍子,仲有一對倦眼,係時代雜誌,對呢位五十六歲經濟領袖嘅形容。 時代雜誌解釋,選伯南克,係因為佢成功帶領美國走出大蕭條以嚟,最嚴重嘅經濟衰退。 雜誌承認,伯南克無一般領袖,攝人嘅魅力,但正因為佢花大半生研究經濟衰退,先至能夠以史為鑑,用一切手段成功避免重蹈一九二九年嘅覆轍。佢地話伯南克嘅貢獻,將會成為歷史嘅重要部分。 有人話,伯南克嘅出現,就好似係為左處理呢場百年海嘯而來。 伯南克話,佢咁專注研究大蕭條,因為細個曾經窮到連鞋都無得著。 當時佢不停問啲大人,點解﹖點解﹖ 當然無人答到佢,結果佢決定自己去搵答案。 從此,大半生與大蕭條歷史為伴。 難得成為學以致用嘅學者,唔再紙上談兵,舊年海嘯之際破常規大印銀紙救火救人。 因為佢知道,1929年嘅錯,錯在央行唔肯放鬆銀根。 時代雜誌話,伯南克唔單止保衛美國金融系統,更拯救左世界。 風雲人物,當之無愧。 作為杉杉學者,伯南克相當謙厚,佢話只係從歷史中學習,大家唔好再「笠高帽」喇! 佢仲好幽默,話當年喺普林斯頓,最大嘅決策之一,係為學院早會訂早餐。 總之,今次伯老獲殊榮,可以話係天時、地利、人和。 天意要呢場海嘯喺佢上任之後發生,佢所處之地美國,成為最水深火熱地方。 更重要係,對手幾乎毫無威脅。 確實...最後五強之中,奧巴馬,舊年攞過,OUT得。 招積百米飛人,貢獻局限個人,又OUT! 阿富汗將軍,分分鐘激起反戰團體抗議示威,風險大,諗唔過。 至於中國民工嘛.....我知內地好大反應,都係少講少錯。 伯南克,要實至名歸,大家關心佢下一步。 可惜,伯南克深信嘅大蕭條理論,只係教佢唔好唔放錢,但無教佢,放手之後,點樣收番啲錢。 以為共識係出年第一季,額外資金措施屆滿之時,不過現實係,呢一刻聯儲內部聲音,都係分歧,明言反對退市嘅,至少仲有聖路易斯儲備銀行行長。 仲有議院嗰關呢? 雖然大家都知佢夠票過關,不過連舊年參選總統競選既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麥凱恩,都決定對伯南克投反對一票,唔支持佢連任主席,連同民主黨內亦有「倒戈」聲音,可知未來四年也不易為。 但作為投資者,都係不要少看伯南克威力。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局喺出年七月加息四分一厘嘅機會率,由會後聲明啱啱公布後嘅四成八,上升到五成八。 都係個句,舊年金融海嘯開始,大家少看了這位「最有權力的書呆子」威力,白白錯失了撈底機會。 到今次都仲睇少佢? 抵你啦。

罪過罪過

少林功夫確係勁! 嵩山少林,武功博大精深,連俄國總理普京,都曾經專程參觀少林寺。 呢間嵩山寺廟,每年吸引幾多國內外大小人物慕名而來,可想而知。 唔講唔知,每年單係入場費,收成一億五千萬,收入多過唔少上市公司。 正所謂肥水不流別人田,少林寺位處嘅河南省登封市政府,一早吼實呢舊肥肉,多次傳少林上市,少林內高憎多次否認,話出家人,一定唔會將少林上市。 但近日又再傳過,二零一一之日,正係少林上市之期,原來背後大有黑幕! 今次傳到似層層,因為俾內地傳媒找到一分「絕密」協議,由登封市長鄭福林,同香港中旅集團訂立,雖然上面無簽名、無蓋印,但細節不缺。 登封市原本秘密協議,將少林門票資產,注入新成立公司,市政府注資4千9百萬,佔49%,中旅佔51%,後年喺內地上市。 成件事最令人覺得鬼鬼祟祟,唔止係無人簽名蓋章,更重要係頭號關係人,萬人景仰嘅少林精神領袖方丈大師「釋永信」,竟然由始至終被蒙在鼓裡。 登封市宣傳隊長解釋話,無通知方丈,係因為成件事未正式對外宣布喎! 咁都得﹖咁即係當方丈係「外人」。 方丈多年黎,帶領少林,作風開放,經常向戲班劇組大開方便門,推廣少林功夫精神。方丈德高望重,為免損害少林文化,已多次為少林上市辟謠。 估唔到一班凡夫俗子,依然貪得無厭,壞了少林名聲。 區區一億幾千萬,相比起中國人民對少林嘅感情,簡直不屑一提。 若果當局未能迷途知返,硬要榨取少林上市,確實罪過,善哉善哉! 可能因為,今次由人民網提早兩年踢爆,爆出市政府為錢,出賣少林惡行,制造反對聲音,亦可以保著少林!

買不起

民間對樓價聲音愈來愈強,擔心當局能夠調控樓市,連中央台「面對面」嘅主播柴靜都忍唔住要問︰ 「作為幹部,你買得起樓嗎?」 「買不起!」 說的是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 連做副部級嘅高官都負擔唔嚟。呢番言論引起內地網民熱烈討論,相關留言近二萬個。 有網民話終於有高官替老百姓抱不平。 有人就讚賀鏗係好官,因此佢先買唔起樓,否則如一些二線幹部貪埋貪埋,早已家財萬貫。 但更多人係身同感受。 人民銀行做嘅調查亦顯示,近六成八內地居民認為,現時樓價高到難以接受。數字比上季,多咗2.1個百分點, 連續第二季上升,不過同時多左人認為,樓價會繼續升,近四成六居民預期,出年第一季樓價會繼續升,比上季高4點7個百分點。 近期地王一塊貴過一塊,單係最近北京中央別墅區,國有嘅大龍投得以超過50億元拍出。 賀鏗亦不得不承認,樓市確實存在泡沬,地方政府有責任。 隨著中央出手,民眾冒著大風雪,通宵排隊買樓嘅情景,有機會冷卻。 更重要是瘋癲炒風吹至「天子門下」,12月頭半個月,首都北京二手樓成交繼續破頂,超過二萬宗,按月升近六成。業內人士估計,成個月成交會突破四萬宗。 而北京樓價亦繼續升,每平方米達到一萬三千七元人民幣,比11月升百分之四。 你說溫總噎得住這啖氣嗎? 因此有不少分析都預計,下一步中央會重點調控,樓價過高大城市,可能收繄第二套及外資買樓。 不過似乎政府對出重招調控樓市仍有點投鼠忌器,一方面是驚過分落重藥,會削弱剛復蘇的內需,令負上不能保八的責任。 更重要是地方政府根本有很大動機推高樓價地價。在地方三角債愈積愈重的情況下,地方根本不能接受樓市崩潰。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央的指令根本不能用於朝野。 張五常認為目前好難判斷樓價係咪偏高,佢認為近期樓價急升、部分原因係利率下調,亦唔可以排除外資到中國搵避難所,而家樓價基本上係返到去兩年前、政府刻意打壓樓市前水平。 佢直覺係樓市喺上海世博呢啲利好消息推動下,應該會有支持。

Mr President, We're on line now!

到左年底,所有銀行家眼中,只有一件事最關注,就係到底派幾多花紅。 本來今年股市、樓市商品全部都升值,分花紅本來都唔錯,不過對於一啲受政府資助既銀行嚟講,花紅就無分,眼紅就有! 所以呢,繼美國銀行後,花旗同富國都急急腳要喺年底前還錢比政府,其中花旗會償還二百億美元貸款,脫離政府嘅監管。 但唔好開心得咁早,財政部表明,花旗今年嘅薪酬仍然會受到限制。 而最受害一定係銀行股東,有基金話連同向員工出售股分,今次係美國銀行最大規模嘅集資,產生嘅巨大攤薄效應,會令現有股東受損。 因此花旗股價一度急挫7%。 至於花旗最大股東、中東王子阿勒瓦利德就話唔會減持花旗股分,又話繼續支持潘迪特,相信還款可以令佢為銀行賺取更多盈利。 ////////////////////// 話說回來,政府態度強硬,原因係銀行業遲遲唔肯放水。 美國經濟雖有復甦跡象,但奧巴馬話,仍然收到好多小型企業來信、話借唔到錢,佢同大行高層會面時,敦促佢哋增加借貸。 奧巴馬因此司見十二銀行,希望透過扶助中小企,創造就業,促進經濟復蘇。 但銀行借貸持續收緊,截至今年九月,銀行貸款喺過去一年,減少百分之七。 會議結束後,有銀行隨即嚮應,美銀宣布、出年對中小企嘅放貨額,會增加五十億美元。 但其他銀行、係咪都會聽話,就成為疑問。 由今次會議可以睇到一啲蛛絲馬跡,會議原本請咗十二間大行巨頭,但包括高盛總裁布蘭克費恩、摩根士丹利同花旗嘅主席(因為潘迪特要處理還錢一事,所以改由主席出面受靶。)都話因為大霧延誤航班、嚟唔到,改用電話參與會議。 「I appreciate you guys calling in!」 「Mr. President, we're upset we're not able to be there,but we're on line with you now!」 不過有報章質疑,如果佢哋認為個會係重要,就會諗辦法嚟。 美國政府喺金融海嘯中,出手挽救咗多間大行,攞咗話事權。 但隨住多間接受政府援助資嘅銀行,都陸續還錢,佢地亦未必會咁聽話。 最新還款嘅係花旗同富國,分別宣布還其中二百億、同全數二百五十億美元援助資金。 亦有銀行反映,白宮叫佢哋放寬借貸,但另一方面,監管機管就叫佢哋要審慎,同撥備多啲,佢哋根本無所適從。

無條件?

喺星期一債券最後限期前,阿聯酋政府突然出手拯救迪拜世界, 阿布扎比政府宣布,無條件透過向「迪拜穩定金融基金」、注資一百億美元,用嚟支持迪拜世界,相信資金足夠佢地到明年四月嘅資金需要。 成件事最好笑,係身迪拜酋長、阿聯酋總理嘅「阿勒馬克圖姆」發表的聲明。 他說向投資者、債權人同國民保證,迪拜將會永遠遵循市場原則同國際商業慣例,迪拜未來會繼續強大,係充滿活力嘅國際金融中心。 咁到得,到底係咩人種? /////////////// 有左阿布扎比喺最後關頭出手,問題係咪已經得到解決? 由信貸市場睇,就真係投下左信心一票,反映迪拜違約風險嘅違約交易掉期,由五百四十點急跌至唔夠四百點,而阿布扎比違約掉期亦都急跌。 不過最開心嘅唔係債權銀行。 早有對沖基金喺上星期、已經部署趁低吸納迪拜嘅債券同違約交易掉期,估計今次可以賺取數以億計美元利潤。 反而迪拜世界債權銀行仲要面對漫漫談判長路。 雖然有一百億美元注資,但迪拜世界債權銀行仍然面對、接受債務冷靜期安排,預計整個債務重組為期三至四年。 而事件亦確實仲有不明朗,高盛話,唔等於問題已經解決,因為未來兩年、迪拜仍然需要償還高達五百五十億美元債務。 由迪拜世界、以至旗下Nakheel的債券,面值仍然比11月25日出事前、低接近三成。 事實上,大拿拿一百億美元,邊有無條件咁好死? 有基金經理更認為,今次阿布扎比揀喺最後關頭先出手,係突顯左身兼阿布扎比酋長、阿聯酋總統哈拉發,同迪拜酋長、阿聯酋副總統「阿勒馬克圖娒」之間既沖突,相信阿布扎比會趁今次事件增加喺迪拜嘅影響力。 其中最有機會係阿布扎比由迪拜手上、取得阿聯酋航空同迪拜世界呢啲重要資產嘅控制權。 另外,迪拜嘗試走國際金融中心嘅路線,亦可能會受阻。 華爾街日報就引述消息話,阿布扎比對今次事件做成嘅影響係意料之外,由於當地制定左二十年發展計劃,需要到海外融資,包括今年就已經集資左八十億美元,因此今次必須要拯救迪拜,避免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大師之路

圖片
薩繆爾森早喺1970年,就成為第一位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嘅美國人,也是設立此獎第二年就獲獎的經濟學家。 他的離世,與當年佛利民離去同樣令人震撼,原因兩人同是經濟學的真正泰斗。 由佢1948年撰寫嘅「經濟學」,過半世紀以嚟,一直係大學採用嘅經曲經濟學教科書。至今已經翻譯成四十種語言,賣出超過四百萬本。 小的不材,多年前要硬啃大師之作,當中不少內容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Samuelson十一年前講過,佢當日只係想運用淺白文字,令經濟學變得更有興趣,更易理解,但呢本教科書普及程度,就出呼佢意料。 這本書還將凱恩斯的著作首次引入到了大學的課程中。這本書現在已經是第19版,仍然深受歡迎。 薩繆爾森地位備用尊重,更係一位多產嘅經濟學家,佢善長運用數學套用研究,範圍由個人消費,國際貿易,投機行為,以至股市,同經濟嘅關係。 但論影響力最深遠,係「薩繆爾森」六十年代,重建日漸式微嘅凱恩斯理論,並成立新古典學派。 薩繆爾森一邊主張市場供求重要性,但同時強調,政府角色嘅積極有為,特別係經濟處於衰退期。 六十年代,佢係前總統甘迺迪顧問,當年正值美國經濟衰退,甘迺迪上台後大幅減稅方案,背後軍師正係薩繆爾森。 為左一心研究經濟,佢拒絕甘迺迪邀請,出任國家經濟顧問。 薩繆爾森可以話桃李滿門,現任國家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薩默斯係佢外甥。 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更承師於 薩繆爾森,佢形容,薩繆爾森將凱恩斯理論帶入美國近年貢獻至為關鍵,金融海嘯期間更發揮極大貢獻。 同是薩繆爾森麻省理工學院的同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Barro評價Samuelson,說在普通經濟學家仍沉浸在計算或分析簡單經濟學問題時,優秀的經濟學家則提供人們分析事物的工具和思考的方法,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超越薩繆爾森。 其實要說全球可以安然渡過金融海嘯,薩繆爾森也是功不可沒,他曾在1970年的《紐約時報》上撰文指出,在傳統的放任經濟環境下,“繁榮總是曇花一現”,但對現代“復合經濟”來說,財政和貨幣政策將肯定可以防止周期性衰退,並確保更多就業崗位。 他的一個最著名學生、就是現任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伯南克對這位恩師當然贊不絕口,評價薩繆爾森是「一個道路開拓者、多產的經濟學理論家、所知的最偉大的經濟學教師之一。」 伯南克在他的聯儲局辦公室的書架上,就放著一本薩繆爾森簽名的《經濟學》。

蝸居

在消費價格經歷了近一年的下跌後,中國正在走出通縮,這也成了內地宏觀政策的拐點。 自2月份以來逐月下降後,國家統計局周五公布11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上漲了0.6%。盡管通貨膨脹率的回升幅度不大,但它不但反映了經濟的復蘇,也體現出資產價格急升可能帶來的後遺症。 從食品到房地產,眾多種類的商品價格都在上漲。資源價格的變化特別值得注意。當中又以土地成本和房產價格也在上升,周四公布的數據就顯示,十一月七十個大中城市樓價格上升超過半成,第三季度土地價格則上漲了4.7%。連北京市的二手樓價,亦進入百萬元人民幣一間的時代。 要留意國家統計局早已經提出,可能考慮在現有的價格指數上,加入樓價的因素,可以肯定的是、屆時物價只會有更大的升幅。 另外一個數據可能更少人留意,就是11月新增的房地產開發新開工面積增加了200%,這已經遠超過基數效應所能解釋的範疇。 中央電視台就連續第二日播出關注樓價的特輯。繼北京後,中央台批評上海的發展商囤積樓盤。 樓價不斷上升,一批上海買家捱更抵夜,排隊半個月,只為買得一個遠離市中心的住宅樓花,抽中選樓好比中頭獎。其中一對夫婦進入售樓處不須一分鐘時便落實購買一個二百萬元的單位自住,比買菜的時間還快,他們只是普通市民,儲了多年錢,今次是他們頭一次買樓。 「蝸居」成了真實版的寫照。買不起樓,是因為發展商放慢推盤,一個樓盤一年內分六次推售,售價愈跳愈高,和年頭比較,售價上升近八成,亦有發展商收了買家訂金而遲遲不肯開盤。 為遏抑樓市炒風,中央收緊樓市的優惠政策,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由兩年回復到五年。要住滿五年轉讓物業,才可以不用交稅。但分析指,措施只會遏止到一手樓價,但預計二手樓價仍會上升。 客觀的因素是,盡管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了5年,但房地產總體稅率仍然較低,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沒有物業稅和資本利得稅,租金收入只征收5%的營業稅(而工資收入最高可被征收45%的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率也達25%)。這樣的稅收機制只會鼓勵更多居民和中小企業將資金投入房地產。 雖然最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擴大內需要以全面推進城鎮化為依托,但不少地方政府的解讀是要建設大量城鎮住房,從而積極地推動商品房地產建設(主要是高層住宅)來取代原有的農村和郊區住房。 中央電視台在星期三晚宣布設立網上調查,收集全國居民對樓價的意見,不足一日已經有三十八萬名網民參與。分析員認為中...

絕望真相2之財經篇

龍源上市前突發聲明,指部分項目不獲聯合國註冊做「清潔發展機制」項目。 龍源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理事會, 決定對十項位於中國境內的項目,不予註冊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其中有五個屬龍源風電項目。公司說如項目無法被註冊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將導致無法取得核證減排量的銷售收入。 那甚麼是清潔發展機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 這正是這篇財經篇想探討問題。 ///////////////////////////////////// 在貨幣戰爭終章,作者趙鴻兵提出了未來世界兩種最重要的貨幣單位: 黃金及碳排放權。 為什麼碳排放權對中國如此重要? 瑞信就估計,如果中國沒有了這些排放額度,中國的風力發電場,盈利至少要減少四成。 (抽中龍源的你,有留意這些排放額度嗎?) 中國某程度要多謝97年的京都協議書: 由於協議書同意讓發展中國家透過清潔發展機制CDM可以額外獲得排放權,結果是有多達59%排放額度是流入了中國。 在京都協議書中,成立的一個市場機制,就是CDM:主要内容是指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方式,通過项目所實現的“經核證的减排量”,用於議定書下關於减少本國温室氣體排放的承诺。 CDM被視為一項“雙赢”機制:一方面,發展中國家通過合作可以獲得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國內實現减排所需的高昂費用。 不過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大部分碳排放權最終是全數流入中國。 華爾街日報引述IHS集團旗下CERA的研究顯示去年年底,中國在風力發電設備市場佔有率,高達百分之67,相反由GE、Vestas Wind Systems同Gamesa等外國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的總分額,已經由04年的75%减至20%。 因此不難想像,在大量的資金投入下,中國目前要提出2020年前減排四成目標,實際上並不難達到。 更重要是,一旦哥本哈根可以達成更新協議,所謂清潔發展機制(CDM)所產生的碳排放額度將可以繼續對中國带来資金流入,獲得所需的資金建成全球第四大風力發電能力,以及從外國公司手中奪回國内風力發電市場的控制權。 相反,如果哥本哈根氣候化峰會無法提出一项综合性的有關利用绿色能源的協議,可能會對中國的新能源包括太陽能和碳排放的融资構成巨大不明朗。 歐盟的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10月初,中國有636個CDM能源项目,其中315個為水電项目,134個為風...

絕望真相1

2009年是人類有紀錄以來第五個最溫暖的年分。 實情是有紀錄的十個最高溫度的年分,有九個都是在二千年以後出現。 有氣象學家估計,未來十年有過半年分的氣溫,會繼續創歷史最高溫度。 //////////////////// 沒有誇大,未來的十四天,會是人類存亡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時候。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於丹麥哥本哈根開幕,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呼籲與會代表不要只是來討論,要把政治意願轉化為實際行動。 峰會會否成功,關鍵是看各國減排多少,目標控制全球氣溫上升不多於攝氏兩度。三大陣營減排數字,歐盟承諾以九零年做基準,到二零二零年減排兩至三成;美國願意減排17%,但是以零五年做基準,較九零年只是減4%;中國減排則以每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建議GDP每增1%要減排40%。 這樣推算,到二零二零年,全球每年會排放490億公噸溫室氣體,距離目標仍然多五十億公噸。但有分析指,各國的減排 目標其實已經貼近要求,希望大家再多行一步,特別是美國。 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一直要求美國等發達國家於減排方面,承擔更大責任,以及資助發展中國家落實減排,這兩點,正正是 未來要解決的分歧。 今次會議提出把氣溫上升控制在不超過攝氏兩度,是拯救地球的關鍵。 到底少少的兩度,會對環境有多大傷害呢? 聯合國的專家綜合研究,指全球平均氣溫再上升攝氏兩度,部分人口可能面臨饑荒,單是中國,稻米可能失收超過一成,整個亞洲來計算,會減少近百分之四,小麥、栗米亦會減產。 除了影響糧食供應,居住亦成問題。每增加兩度,海水有機會上升最少三十厘米,好像孟加拉低窪地帶,就會有半成居民失去家園。不但人類失去家園,南極皇帝企鵝將會失去一半棲息地。 只是升兩度,都會弄得如此嚴重,那麼人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氣候變暖這麼大件事? 在四十年前,美國就發起「地球日」活動,喚起人類保護環境。當年的全球廢氣排放量,大約一百四十億噸。一九七二年,全球首次關注環境問題的國際會議在瑞典召開,日本數名化學品污染受害者,專程去作證。 但最清楚的證據,莫過於一九八五年,科學家發現南極臭氧層穿了一個洞,這年全球排放了186億噸廢氣。 到1997年,《京都議訂書》通過,是首次就減排定下具體目標,但最大排放國美國更換總統後,更提出退出協議書(對,你估中,又係小布殊呢個千古罪人)。跟著十年,全球廢氣排放量,不減反增。到二零零七年更達到二百八十九億噸,足足增加超過四分之一。...

俄鋁

我們很關注今次港交所如何處理俄鋁上市事件,對今後香港上市金融中心有舉足輕重影響。 尤幸,我們的上市委員會未有因亞洲果業事件,而放軟了手腳或怠慢了工作進度,再次阻撓了俄鋁第二次闖關。 上市委員會這個決定一點也不容易下: 作為全球最大鋁生產商,市場佔有率超過一成,比Rio Tinto, 美鋁中鋁規模都要大,上市委員會可以一連兩次否決俄鋁上市申請,稍有差池很容易孭上有損香港金融中心罪名。 不要忘記,我們的特首及財爺都有要求交易所進一步邁向國際化,看看俄鋁的兩個非執董名單:商品交易所主席張震遠及前律政司司長梁愛思,就知港府如何熱切希望俄鋁能夠邁出成功一步。 作為俄羅斯前首富Deripaska,他的個人財產估計曾達到280億美元,一度是全球排名第9的最有錢人,要對這樣的一個人say NO!,談何容易? 實際上俄鋁集資額也並非很大,只是20億美元,對於完成債務重組的俄鋁來說,只是狗牛一毛,那上市委員會為何不輕易放人? 英國金融時報對俄鋁170億美元債務重組一直有跟進,其中一項令人不解的是俄羅斯國營銀行VEB,在上市前向俄鋁延長了一筆45億美元貸款年期一年,巧合的是,VEB將會認購俄鋁上市約百分之三股權。那筆一年期後到期的貸款將如何處理? 上市文件沒有提及。 至於. Deripaska的角色亦令人不容易搞清,特別是他現在與另一股東正在倫敦法院正就俄鋁一批13%股權展開了法律訴訟。 還有,不要忘記俄鋁其中一個股東,正是近日鼎鼎大名的「迪拜世界」! 正如有上市委員會委員指出,俄鋁闖關不成絕非是委員會存心對著幹,如果俄鋁的保薦人(瑞信及法巴)可以做足功夫,俄鋁的上市難度絕不會比一間內地民企高。 當然,不可不提是高盛在最後關頭退出了上市保薦人隊伍...... Deripaska對今次上市受阻未有太大回應,只是說由於債務重組了,因此上市的迫切性大大減輕。又說以8厘息計,其實VEB也不是在做蝕本生意。 我都係覺得,有時上得到、都未必好。俄鋁上市事件,很值得我們繼續跟進。

不再迷失

當今天我們談量化寬鬆,少不免都會講到要避免日本「迷失十年」的慘痛經歷。 不過日本都有望打破這個厄運。 在十二月第一日,當所有市場焦點都放喺中東局勢時候,冷不防日本央行突然開左一個緊急會議。 呢個會議完全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因為勢估唔到,日本央行突然落咁大決心,推出十萬億日圓、為期三個月定息操作,目的就係要對抗通縮。 這個緊急會議背後嘅靈魂人物、是上任不足三個月的日本現任總理「鳩山由紀夫」。 其實數番06年嚟,三年間日本經歷左四個總理,安倍晉三、日本李嘉誠「福田康夫」、仲有麻生太郎,到今年九月,先由鳩山帶領民主黨擊敗自民黨。 不過鳩山今次對日本央行施加咁大壓力,唔同止令佢同現任行長白川方明之間嘅關係進一步拉緊,亦令市場關注日本央行獨立性係咪同到威脅! 有呢個估計一啲都唔奇,好似金融特任大臣「龜井靜香」,就話對央行嘅行動非常失望,仲話日本央行剩係識得「瞓」, 頭腦唔夠清醒。(呢句擺明係偷青姐「金句」!) 經濟學人話,鳩山同前任唔同,係至少表現出願意承擔。 雖然市場不滿十萬億日圓嘅定息操作,認為規模太細,只係佔GDP 百分之二,不過佢地認為至少政府針對過去不足,最少都係走「啱」左第一步! 今年四月以嚟日本再次陷入通縮,政府已經一直比壓力央行,認為之前實施嘅量化政策作用有限,加上近期日圓持續強勢、需要擴大量化寬鬆政策。 而鳩山副手、現任副總理「菅直人」,各位不要少看此君,他更被認為係有力統領政府,去打呢場「抗通縮戰」。 鳩山亦已經承諾,會提出追加預算方案,主要係針對中、小企同提供就業援助。 市場對鳩山上任前、其實一直有啲擔心,特別係驚佢會推出一啲措施會針對商界,不過隨著佢呢個星期嘅表現,可以話挽回唔少信心。 而市場更用「腳」投票,日股更重上一萬點,係五星期高位。 所以話,其實要瞓醒唔止央行,日本政府都喺時候醒醒,否則到出年七月又係大選,相信大家都唔想未夠一年、再換多個總理。

萬一人的派對

一如我所預期,Non farm payroll數據靚到不得了。 新增職位減少只是減少了一萬一千人,遠比市場估計十二萬少得多。 要記著,新增職位每月波幅極之大,例如十月由原來下跌十九萬人修訂為十一萬,差異可說是十分巨大。 有理由相信,統計部門為了減輕震盪,是有意令新增職位的波幅刻意減低,因此十一月的數據是有意做差一些。 經濟衰退開始以嚟,美國流失了740萬個職位。 到一年後的今天,減少職位只是萬多人,加埋美銀都有本來事還錢,伯南克仲有藉口唔退市? 還記得伯南克上次開出的「退市」三個條件嗎? 失業率回落就是首要條件。 為什麼可以咁大膽估計就業數據會改善?其實都是由一連串臨時工改善而得來,即使十月失業率升至10.2%,當月的臨時工仍然有所增加。 如此觀之,十一月臨時工增加數目達到52000人,是5年來最大加幅,亦是連續四個月上升,說明企業要招聘員工已經相當迫切,即使萬分不願意、但預料很快都會變成被迫增加長工。 同樣道理,唔想加人就唯有叫現有員工加班趕工,所以每周工時增加至33.2小時,是六年半以來最大升幅。 不過大家真的不宜太早高興,因為失業率改善,其實方是「退市派對」開始。 由期貨價格亦映,市場己打賭出年第三季有機會加息。 早一日,歐洲央行一如預期撤走部分非常規流動安排,而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亦都講到,唔排除會用加息手段去控制資產泡沬。 說到伯南克,有留意他上國會時受靶的樣子嗎? 話佢監管失職嘅佔多,更有議員話,會用盡一切程序,阻止佢連任。 伯南克承認,佢當初低估左次按危機,的確有犯錯,但佢話金融危機解決,經濟開始改善,聯儲局亦有功勞。 即是功大於過? 美國傳媒話,今次聯儲局主席連任嘅爭議性,係僅次26年前,沃爾克大幅加息後尋求連任以嚟最大。 實際上伯南克的新角色已經由直昇機走下,變成一個Bubble Fighter,各位,千萬不要再次看輕這個人呀!

平反Baby

東亞就發行五億美元、混合一級資本債舉行股東特別大會,有小股東批評,八厘半嘅票據息率過高,問點解唔以供股方式,提升資本。 李國寶股東會被質,一怒之下,爆出「唔鐘意,就沽東亞」,聽落完全係莫視小股東權益,唔願意聽相反意見! 但深層拆局,我地認為值得還李國寶一個公道!! 寶哥哥中文差,表達能力弱,詞不達意之外,有留意股東會上佢表現,其實Baby都盡力解釋股東疑難! 股東發難重點,係唔供股,反而發債券俾八厘息,完全唔值。 問題就喺度。東亞供股,李家股權分散,加上有國浩隨時搞事,無論供股定批股,技術上唔可行,寶哥無講大話! 至於今次全亞洲首創嘅Hybrid note,混合式票據,表面好高息,但問題係年期長之餘,票據條款對派息有好大限制,即係持有人,承受好大無息派風險。 有留意今日挑戰李國寶嘅股東,離離去去得一人,而且熟口熟面,似乎應該更加客觀判斷! 東亞集資獲通過,佢同郭令燦亦化敵為「友」! 近日無論國浩,定東亞,都相稱對方係朋友!敵意收購,似乎暫時平息! 似乎,西環介入後,馬拉決定暫時將東亞列社被動性策略投資,好好部署,再決定下一步! 但國浩錢多,馬拉資金要繼續搵獵物,結果.... 結果傳到,話國浩近日市場大手掃民生??!! 信不信由你。

退市派對

無錢又驚,錢太多、一樣要驚! 香港,就係呢個格局,過去一年間,總共五千幾億熱錢不停湧入香港,前所未見。 迫駛金管局無得揀、要不停注資。 熱錢多到流動性泛濫,就會激發資產泡沫,加上聯匯,限制香港被迫維持低息環境,香港經濟一大隱憂,就係樓市、股市,一旦升勢過急,超乎實體經濟現實、咁就「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都罕有作出警示,建議本港採取收緊措施、以免資產價格波動,損害經濟。 導致信貸增長同資產價格急升,一旦宏觀經濟過分波動,最終損害經濟。 基金組織歡迎,政府推出應對措施,好似係提醒銀行按揭貸款唔好過分進取,防範左資產泡沬風險。 不過為左減低資產價格周期造成嘅風險,當局未來係有需要推出抗周期性嘅監管措施,包括降低針對豪宅或者係投資性質嘅物業按揭成數,而針對呢啲投資性質嘅「按揭保險」審批,亦應該進一步收緊。 同時,可以要求銀行進一步收緊、目前五至六成嘅供款佔入息比率。 而面對樓價特別係豪宅價格急升,佢地認為政府應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 對於近期銀行體系結餘大幅增加嘅異常情況、基金組織相信最終都會逆轉,引致資金流出。 政府應加強同外界溝通,以避免市場不尋常波動,造成不利影響。 基金組織估計,出年本港經濟增長係百分之五,但指復蘇嘅基礎仍然好脆弱。而鑑於全球經濟面對風險,基金組織認為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應繼續維持積極財政政策。 話就話驚資產泡沬,不過似乎「官有官驚」,「民有民炒」。 睇幾個數字: MSCI環球指數創左十四個月新高。 金價突破1220美元,又係新高。 連銅、像膠期貨都炒到十四個月高位。 我地又逆向思維,同大家潑下冷水。 講潑冷水,除左有IMF外,美國財長蓋特納已經話,會開始同總統奧巴馬商討,點樣喺唔影響市場嘅前題下、結束救市基金。伯南克亦開始做公關工夫,話會對退市時間保持警惕。 仲有一間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呢位勇於對抗通脹嘅A級行長,雖然維持利率不變,不過已經提出目前市場資金多於實際所需,因此明年要結束Flagship emergency financing operations,即係開展退市前奏。 都係個句,大家炒還炒,但千祈唔好做最後一個「退市」!

放債人

雖然迪拜世界主要債權人已組團,不過團結唔一定就有力量,筆錢最終拎唔拎得番,唔關乎有無牙力同耐力,只睇本伊斯蘭法律。 弊在,佢地無破產法! 所以律師話,基本上抵押資產係「Untouchable」,即係大家咪洗旨意掂。 咁講法,八十間債權銀行,有律師話就算再做更多嘢,最終都只係嘥時間! 要重組二百六十億美元債務,不過官方到而家都未交代到重組細節內容。 債權銀行星期三已開始制定債務重組談判計劃,消息話債權銀行會委任畢馬威擔任顧問。 不過重組談判一開始就有好多唔明朗,主要係喺伊斯蘭市場、從來未發生咁大規模嘅債務重組個案,加上又涉及主權基金,債權銀行係完全處於被動位置。 華爾街日報形容,債權銀行就好似喺一間黑房入面,伸手不見五指,完全唔知道點樣開始重組債務。 更關鍵係、因為伊斯蘭教義,迪拜嘅法制,根本就無破產法,債權人甚至唔知,可唔可以沒收抵押左嘅資產。 雖然發債文件寫明,債權人可以向英國法院要求追討違約,不過幣在要到中東執行,到時邊個夠膽去收數? 因為在伊斯蘭法律,放貸係死罪,依例甚至要斬首!!! 更複雜係,有兩間曾經睇過迪拜世界伊斯蘭債券文件嘅律師行話,迪拜世界要推遲還款期,必須要得到全體債權人同意先至有效,將令談判更加困難。 野村債券分析員相信,債權銀行喺法律上處於劣勢,「削頭」Headcut五成以上都走不掉! 咁最擔心一定係英國,目前已知係英國銀行業係當中最大受害人,金融時報話,英國喺迪拜世界貸款額係高達五十億美元,其中滙豐同渣打貸款額都係十億美元。 不過債權銀行都唔怕無人陪,阿聯酋都係肯定事件輸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明,會下調阿聯酋出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本十月估計嘅百分之三,可能降低到百分之一。

溫州幫

迪拜債務危機,似遠還近,對大家影響有幾埋身? 可能內地樓市,都會受牽連。 話說傳說中的老手、一直稱為戰無不勝嘅溫州炒樓團,終於輸左喺迪拜嘅神話破滅上。 呢段消息連外電都有所提及,形容呢批一向無所恐懼嘅炒樓團,終於都要輸番一鋪。 溫州炒樓團開始喺迪拜「搵食」,要數返到零五年,由於係免稅天堂,買樓又只係要比一成首期。 呢種低投入、高槓杆嘅炒樓方式,令溫州團多年嚟投入左五、六十億元人民幣喺當地, 由於投入嘅資金少,樓價幾個月內升一成,回報已經可以翻左一翻,於是愈嚟愈多人炒樓,保守估計嚟自溫州就有五、六千人,樓價幾年間升左三、四倍。 不過隨著神話破滅,今年嚟迪拜樓價跌幅近五成,迪拜溫州商會估計,溫州炒樓團就蝕左十至二十億元。 溫州團形容,迪拜令佢地上左一場「血淋淋」教訓。 不過既然比左學費,就唔想再重蹈覆轍。有溫州嘅投資客話,佢地擔心迪拜嘅樓市神話破滅,會同樣出現喺中國身上,因此開始部署散貨。 上海地產界人士話,近日見到溫州團開始大規模撤出樓市,保守估計嚟自溫州投資者嘅放盤單位,就佔左整體放盤量嘅三分之一。 有投資者話,本來諗著只係試下調高樓價一成半放盤,點知都即時獲得承接,原來買家都係嚟自外地嘅投資客,因此樓價一直是有升無跌。 連炒慣樓嘅溫州人都話,見到呢個情況,佢地自己都擔心泡沬隨時爆破。 鄧普頓主席麥樸思亦警告,中國有可能重覆迪拜危機。 原因都係一個,由於過分槓杆同借貸。 今日迪拜,明日中國?

扯猫尾

今次迪拜事件,再次證實,係危、原來都係機。 完全就係睇你識唔識得把握,迪拜危機緩和,資金由美元流向商品同股市,金價突破過1210美元水平。 先睇形勢,沙特王子、中東股神「阿勒瓦利德」話,今次危機唔會動搖中東經濟基礎,而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就堅信中東最終係會拯救迪拜,佢仲認為新興市場嘅反彈會令所有人意外,叫人考慮趁低吸納區內房地產股。 最有趣係王子今次好似同人「扯猫尾」,佢話借左錢比迪拜世界嘅銀行,唔可以話自己係受害者。 原因係迪拜世界債權銀行,都係一啲國際性大銀行,佢地喺向迪拜世界借錢時,應該好清楚自己面對風險,特別係點樣界定咩係企業貸款、咩係主權貸款。 簡單講,就係責任不在政府。Haha..... 反而心中一直有疑問,金價由一千、千一、到而家突破過1200美元,點解升極都升唔完? 又唔見油價可以升到? 有基金經理話,年尾又要交數,唔想冒高風險,又唔想落後,唔買金,仲有咩好買? 反而留意睇好金市、最近除左有沽神約翰保爾森,仲有索羅斯同麥樸思。 麥樸思話金價未升完,現水平仲會再升,連帶其他商品價格亦係一樣。 花旗商品分析員更誇張咁形容,金價升勢,好似「世界末日」一樣。 截至上星期三嘅一星期,再有超過十億美金流入商品基金。年初開始,流入金額超過146億美金 資金追貨推高金價,由舊年底800幾美金升至現水平,近4成升幅,係七九年黎升得最多。 投資銀行以至私募基金,都大幅增加黃金投資比重。 不過要留意中國舉動,最新人行副行長胡曉煉表示,金價已經係歷史高位,佢地係咪增持黃金,一定要考慮長遠效益,好果係睇到有資產泡沫,就要警惕! 我又覺得,如果你真係要買金,都唔會公開話比人聽你買啦??!!邊有咁傻? 反而諗起之前同羅傑斯駡戰嘅魯賓尼,當時佢話頂晒籠,金價只會升至1200美元。 唔知佢而家會唔會認錯?

三叉口

亞太三大央行,行緊三個唔同方向。 內地政策不變,澳洲收緊,一如預期加息。 反而日本最「有為」,0.1%利率,仲夠膽進一步放鬆量化寬鬆。 日本央行結束特別會議,雖然利率不變‧但就宣布引入更多措施,抗通縮,變相擴大量化寬鬆政策, 會後央行宣布推出總值十萬億日圓固定匯率操作機制,透過引入三個月期,定息零點一厘利率,刺激經濟。 行長白川方明話,之前實施嘅量化政策對刺激經濟作用有限,認為近期日圓持續強勢、加上中東債務危機,宜家係適當時候擴大量化寬鬆政策。 至於市場之前揣測央行會有對策針對日圓升值問題,央行會後聲明並無提及,只係話匯市波動、不利經濟。 雖然同處亞太,經濟狀況明顯唔同澳洲央行連續三個月加息。 咁嘅情況係歷嚟首次,證明當地最擔心嘅,係通脹多於經濟。 澳洲儲備銀行一如預期,加息四分一厘,利率加到三點七五厘,係連續第三個月加息。 儲備銀行嘅聲明話,全球經濟恢復穩定增長,所以會逐步減少刺激措施。 日本進。澳洲退。至於中央,既不退,亦不進。 制定財金政策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定喺下星期一至三,一連三日召開。 實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為明年經濟定調。高盛話,適度寬鬆政策唔會有變,但當局點樣提高政策靈活性,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 呢啲問題當然要請教下KC,佢話資產價格急升問題,不能忽視,原因係內地既不收緊、要炒既就繼續炒,愈炒愈升就愈不敢收緊,結果就係下一個「迪拜」! 當中急中之急,係今年頭八個月,八萬幾億貸款中,有五萬億借俾地方政府,金額超過佢地一年財政收入。 呢啲貸款,即係所謂「三角債」問題,由於以投資項目收益做擔保,風險較大,亦可能影響銀行壞帳。 財政部近日,已緊急叫停地方政府違規集資。 內地傳媒亦指,相比調整經濟結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更需要盡快解決,否則都時搞到迪拜翻版,顏面事少,老百姓水深火熱先至事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