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6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濫竽充數

超人說、濫竽充數已經沒有市場了,走出思考框框,其實不限於政治、社會、經濟發展,更包括投資範疇考量。 為擺脫升市叫升、跌市叫跌人云亦云等等分析,幾年前,中環成立「明燈補習社」,嘗試小市民、大智慧,輔以不同數據走勢配合分析及閱讀市場,奈何,隨著劉老師一去,補習社亦結業多年。 劉老師當日突然人間蒸發,至今蹤影未見, 有人話佢發左達,唔識人; 有人話佢轉行揸的士; 有人話峙院見過類似劉老師物體,懷疑已脫離塵世出家去也。 查實,劉老師過檔大象行後,職責主內關係,唯有絕緣多時。 但中環人聽聞,七一之日,乃劉老師復出之時。 報稱,大象行今日發出內部公佈,紹文公被委以投資策略主管新職,職責之一乃向客戶及公眾講解投資策略,擔當大象金融發言人,換言之,昔日細價股價神,今日責任更為重大。 要見老師,敬請留意七月某日某朝的開市埋位吧。 套用誠哥觀察,全球世局變幻不定、契機與危機盡在一線之差,徘徊「以往不再」或「未來還是沒來」的關頭,全球投資者仍然將「萬般皆下品,唯有買Yield good」,奉若明燈格言,正正貫徹紹文公幾乎前補習社一席預言。 半年埋單,豈可預算到「米高哥」旗下中電成為半年藍籌之王、龍少管轄的領展成為次季恒指之冠? 一年復一年,投資者不斷在幻想與恐懼兩道大門之間來來去去,米字國脫歐,昨日形容為世界末日,今日又說成完全消化,並以此包裝作為不同股份類別受惠理由,擺明當大家細路哥!! 老實,即使今日大彈,半年埋單跌市之餘,同日其實全城搶盡美元頭寸及資金,避險兩個字根本從未有一筆勾消,由於美元資金需求大,繼人仔後,今日連港元隔夜掉期拆息,亦觸及負數,曾低至負四厘。

濫竽充數

超人說、濫竽充數已經沒有市場了,走出思考框框,其實不限於政治、社會、經濟發展,更包括投資範疇考量。 為擺脫升市叫升、跌市叫跌人云亦云等等分析,幾年前,中環成立「明燈補習社」,嘗試小市民、大智慧,輔以不同數據走勢配合分析及閱讀市場,奈何,隨著劉老師一去,補習社亦結業多年。 劉老師當日突然人間蒸發,至今蹤影未見, 有人話佢發左達,唔識人; 有人話佢轉行揸的士; 有人話峙院見過類似劉老師物體,懷疑已脫離塵世出家去也。 查實,劉老師過檔大象行後,職責主內關係,唯有絕緣多時。 但中環人聽聞,七一之日,乃劉老師復出之時。 報稱,大象行今日發出內部公佈,紹文公被委以投資策略主管新職,職責之一乃向客戶及公眾講解投資策略,擔當大象金融發言人,換言之,昔日細價股價神,今日責任更為重大。 要見老師,敬請留意七月某日某朝的開市埋位吧。 套用誠哥觀察,全球世局變幻不定、契機與危機盡在一線之差,徘徊「以往不再」或「未來還是沒來」的關頭,全球投資者仍然將「萬般皆下品,唯有買Yield good」,奉若明燈格言,正正貫徹紹文公幾乎前補習社一席預言。 半年埋單,豈可預算到「米高哥」旗下中電成為半年藍籌之王、龍少管轄的領展成為次季恒指之冠? 一年復一年,投資者不斷在幻想與恐懼兩道大門之間來來去去,米字國脫歐,昨日形容為世界末日,今日又說成完全消化,並以此包裝作為不同股份類別受惠理由,擺明當大家細路哥!! 老實,即使今日大彈,半年埋單跌市之餘,同日其實全城搶盡美元頭寸及資金,避險兩個字根本從未有一筆勾消,由於美元資金需求大,繼人仔後,今日連港元隔夜掉期拆息,亦觸及負數,曾低至負四厘。

回購

圖片
領展已經成為一個恐懼象徵投射; 恐懼租金上升,要823對沖、恐怖利率見零、要823收息。 而領展之所以有今日,基金單位價格創出新高,中環人形容,很大程度上是建基於當年政府對財赤之恐懼,一步棋行錯,釀成各界不是擔心領展加租,而是恐懼政府政策再次出錯。 若非董氏王朝當年呼喊財赤危機,儲備行將用盡,房委喊窮,營造連興建公屋也負擔不來假象,政府或者不會走上出售屋村商場之路,而且一錯錯到底,房產基金上市,一股沽盡,保留話事權也懶要,鬧領展之前,政府錯恨難返,勞婆婆當日亦難力拯狂欄。 越近選票日子,政界必然拿領展做題材,但千億市值,全流通,你說回購,太天真吧!  變相正中下懷,益埋領展價格再展高飛吧。 特區大總管談領展,領展派出頂多是第三號人物予以還擊,領展輕視、抑或大總管高論不應予以重視,閱下判斷! 的確,基於全球太多追逐高息基金及ETF相關產品,涉及機構至零售層面,價越升,投資者越追貨、相關發行商就越要增發,領展的確大把人想買! 撇除認同823與否,翟迪強一句,領展作為商業機構無條件做社會福利確實點正大總管死穴,企業社會責任,絕不能與企業社會福利責任混為一談,前者代表,在商言商賺盡情況下,將盈利再投放於社會可持續項目、而後者基本上等同商業機構不能賺錢。 情況等於中央企業模式,那會有一間商業機構須要具備Welfare responsibility。 與其將社會責任與社會福利混為一談,中環人指,倒不如直接了當提領展一句:朋友,賺錢都賺得有品!!! 老實,政府無野可以搞到領展,現時金鐘人越將領展打造成為只顧賺錢、某程度上越符合股東口味及要求,823 well done! 都係果句,事到如今,與其花時間隔空駁火,倒不如盡快在領展旗下商場鄰近,另起爐灶,實現大總管社會福利企業及商場之夢!!

一廂情願

外圍動盪,英國又飲恨在冰島腳下、四日內連脫兩歐。 全球逾八萬億美元債券,已觸及負息,上述說明,小氣候難敵大環境,香江小島,並無什麼值得陶醉。 市場往往受制於疏於理解,及喜好曲解,國際市場波動之際,港匯反過來連續多日七七五水平上落,未有再跌,反而有所上升,一旦篤爆結餘,肯定屆時又被製造成為資金大幅流入抄底之說。 「賓卡」強調,信有資金流,信者也許太天真,皆因以往曾經動盪之際,港紙強,某程度上是反映大批機構大戶沽出海外投資、調回香港所致。 再者臨近半年,要作故仔,揀個好時間吧!! 港股通額度使用上,幾乎跟人民幣匯價成為反比,後者越弱,前者額度使用就越多,例子之一,上星期已份外明顯。 目前,南向餘額剩餘六百多億,老行尊提醒,內地市場既有改革開明派,亦有強硬保定大鷹派,此時此刻,一旦有關人等加鹽加醋,說成為左右資金流穩定,甚至老屈為內地合法走資途徑的話,不旦深通夢難圓,連額度都咪使旨意加!! 6.6對人行屬於敏感之極水平,官價可保,但難岸價難違,除非再出動御腦西征變相干預。 擺明,趁外圍價值大貶值,千載難逢好機會,英鎊一日可跌一成,人仔低開六百點子有何相干? 奈何人行又想貶,又懼居民怕,左一邊澄清,右一面連番落閘,以內地市場特性,反過來更鼓勵沽人仔,唱美金也。 總理強調匯率穩定,總理又強調股市不能井噴升,亦不能井噴跌,走勢點穴法已經呼之慾出。 老實,內地從來對金融安全高度戒備,英國一事避忌更多,若然成立的話,七一深通之說,可能太過一廂情願了。

銀行護照

圖片
每一個價位,都可能成為匯豐好一段時間阻力高位。 2016年半年未夠,象哥累積跌幅超過兩成,一隻象哥,每手萬九有找,環球金融,比不上屋村商場領展,九哥輸比龍少九條街! 象哥自從龐約翰強攻鍛弱之後,衰運一直未停,近年更榮升匯豐明燈,買果範,衰果範,內地市場、大珠模式、遷戶回港,一切美好,惟時不與我。 留英之後,千算萬算就是料不到公投脫歐,試想,早一年前,或遲半年檢討總部,情況或結果可能不盡不同! 脫歐未有前例可言,英國,歐盟角力暫時只能夠視乎時間,德國為首歐盟,時間越快,條件越辣就越好,以作為離歐者沒有好結果的示範作用。 反之英國越拖越妙,只要離歐聲音不斷擴散歐洲主要成員,籌碼就越多,基於此,匯豐等運到情況,已經之前無了期等加息,進一步變為繫於政治形勢。 值得留意,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在英金融機構毋額外領取牌照,已可於歐盟其它市場自由經營,結算、及接受存款,這項俗稱「銀行護照」的通行權之後如何安排,成為最大不明朗因素。 法國當局曾經提及,除非英國接受歐洲單一市場規則,否則「銀行護照」將會失效。 象哥作為全球貨幣主要Primary dealer,Libor之外,Euro fixing地位尤為重要,正因如此,老象將部份業務總部搬到巴黎或法蘭克福實不能排除。 而觀乎匯豐整個架構,主要靠英國註冊三間公司控制整個集團; 包括匯控,控制荷蘭註冊的匯豐融資、繼而控制私人銀行業務及旗下離岸公司, 第二是英國匯豐,屬下有多間歐洲業務實體、 最後是英國匯豐亞洲控股公司,該公司跟荷蘭兩間離岸公司互控,從而控制整個香港為首亞太業務。 老象比其它英國銀行優勢在於各個歐洲市場具體實體,但基於架構複雜,有排拆,有排煩, 隨著殺出脫歐程巧金,中環人關注,匯控管理層換班能夠接計劃明年底揭序,原本,范老頭先走,繼而華仔。 但監管及企業策略正正范老頭強項及管轄範疇,由坊間傳聞的AXA前老總接捧,放心嗎? 一旦范老頭延任,華仔也可再坐一會吧? 倫敦被國家看中,成為歐洲人民幣首席離岸中心,匯豐有香港,有倫敦,於是信誓旦旦搞大珠,攻OBOR,現在倫敦危危矣,口痕友指,匯豐當日決定留英捨港明言: The Board has decided tha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continue the previous practic...

脫歐之後

圖片
拆局周四一再提醒,市場要留意脫歐潛在的金融風險,並非是刻意鼓吹脫歐可能性有幾大,而是直覺過去幾年、一旦金融市場過分單邊,往往是危機爆發前奏,所以在最後關頭仍希望可以提醒觀眾,好好管理風險。 當然、英鎊單日大跌11%,法德股市跌一成,恒指跌千二點,這些金融動盪,恐怕普天之下、除了索羅斯外,無人能準確預測。 而「索老」強勁之處在、即使是打「開口牌」,一樣命中,怪、只怪市場之前實在過分單邊,乏略預警。 今次脫歐公投、可以說是近年極罕有,金融市場誤判形勢最極端例證,再次證明,市場可以錯得極離譜。 以規模及風險之大、其實已經直迫08年雷曼倒閉,只是勝在近年監管機構對銀行採取非常辣手的監控,先減低交易對手風險,不致於釀成金融危機。 要數估錯市原因、當然有好多,琴日都有提出,包括選民對公投投票動機有極大差異,亦有人賴天氣賴暴雨。 但誠如經濟學人所說、投票人其實好清楚脫歐之後,可能面對經濟衰退以及失去工作崗位風險,但仍要說「不」,其實是另一種民綷主義興起。 對抗既、不單是單一個歐盟,而是「全球化」、「利益掛帥」的價值觀。 英國脫歐,以立場一貫保守的經濟學人形容為A tragic split,但撇除今天紙上財富變動,英國命運由英國人自行決定,值得尊重,路最少自己可以揀! 更重要是,英國被千夫所指,破壞有餘成事不足的背後,某程度上實在為歐洲一體化,提供解脫下台楷。 歐洲一體化,不論單一市場,貨幣一體、財政受制肘,戴卓爾夫人年代早就質疑,制度的先天不足,希臘為首的豬國不斷索取免費午餐,成員早就同床異夢。 目前法國對留歐支持度只有38%,比英國公投前還要低,奧朗德一旦公投,結果易料,而米國結果一出後,丹麥及荷蘭政界率先表態要盡快召開公投,至今保持沉默,只有歐盟最強的德國,及最弱的歐豬。 試問,由既得利益者,變為獨身婦人之身揍豬,默阿太怎會甘心?? 今日,市場十年難得一見的波動,但亦難得一見的暢順及平靜,市場日前的表現,是錯誤樂觀,抑式故意錯誤樂觀? 由民調、賠率、市場表現,一切入型入格,情況猶如早前聯儲局老鴿擺大鷹一樣,事到如今,有咩仲可以信? 英國脫歐意義遠超於英國本身,股市及英鎊匯價本身,經此一役,中央銀行更理直氣壯寬鬆不斷,造成的只是社會不安依然。 英國行動標誌反全球的勝利,是三、四十年新自由主義經濟的一個初步句號...

漫長一夜

圖片
彭博稱為「最後審判日」,更多交易員形容、今晚係漫長既守夜。 包括花旗、高盛同大摩幾間國際銀行,都要求高級職員同交易員要通宵留守,摩通就較有良心 喺金絲雀碼頭辦事室隔離、Book 定酒店房比員工。 花旗就安排的士、確保交易員可以準時零晨四點前,返到交易枱。 高盛私人銀行甚至向客戶表明、有需要可以徹夜為客戶落盤,前題係流動性仍然充裕。一啲網上交易平台好似CMC,就要額外請多3、40人,確保通宵運作期間可以應付突發情況。 亞洲呢邊一樣唔好過、香港、新加坡Trader已經落指令,凌晨三點要見人,UBS較有良心,唔該5點前返到! 英國既銀行業一樣係嚴陣以待,有銀行透露當局要求進行壓力測試,包括要測試在最極端情況下,對銀行的提款壓力,甚至包括可能出現的資本管制,以及應對英鎊下跌兩成的模擬情況。 銀行高度戒備、又要做壓力測試,又要人守夜,但相映成趣係,市場似乎仍然非常樂觀。甚至至有個想法,係賭彩賠率係真金白銀買「去留」,所以傾向信博彩結果。 但唔好忘記,博彩賠率背後、其實係一個「賭」字。講得係「賭仔」,點解可以左右真正公投結果? 到底邊個係因、邊個係果? 講到底,都係一個賭大細問題。 唔好忘記、今次英國係一次涉及4600萬人全民公投,民意其實就好似「女人心」一樣,可以隨時不問理由出現搖擺。以民調只有幾個百分點差距、根本連統計學上既Standard Deviation,都超出呢個範疇。 民調固然會有偏差、但以公共選擇理論脫歐派就有清昕立場,有好強動力主動投票。相反留歐派就只係要保持現狀,加上民調暫以留歐領先,更可能降低投票意慾,令結果可能出乎意外。 觀乎官方開始以「靠嚇」手段、迫選民出手投票,話脫歐會令每個家庭會損失4300英鎊。不過過有政治學者已經指出,今次打經濟「靠嚇牌」、其實可能已經無咩作用。 特別是、普通選民更關心係發生喺身邊既事,包括流入更多移民,對醫療同教育制度既壓力 高樓價、甚至係壓低工資。作為香港人、呢啲係咪似層相識? 博彩可以係真金白銀,在街頭排隊換鈔,何嘗不是真金白銀? 拆局不是要危言聳聽,但恐怕目前市場係太側埋一邊,低估脫歐既可能性。 有對沖基金表明、以Brexit 呢啲重磅議題,一旦有差池,跟本係Unhedgeable,即係難以對沖,出事後果肯定如雷曼倒閉咁災難性。 好似沈大師所講、即使英...

李嘉誠稅

加企業稅解決貧富差距,建議出自李嘉誠口中,隨即令沉悶乏味話題,又變得稍有新意。 印象中,李生從未公開建議過加稅,頂多02-03年,期時財赤惡化,曾提到,不介意加稅一、兩個百分點,除此之外,別無其它。 而有趣是,首富包袱陰霾,曾經何時有團體倡議徵收李嘉誠稅,今日,李嘉誠變相將李嘉誠稅發揚光大、何其諷刺! 諷刺在於,按2015年年報,長和本港稅項開支,不計遞延的話,僅僅1.5億港元,香港以外為25億。就算計埋預繳都是2.3億,以去年長和賺300幾億,加多幾個百分點又如何? 再數多一年,2014年本港繳稅3400萬,老霍可能比長和俾得更多!! 不論按前年或去年在港繳稅金額基礎上再加一至兩個百分點,多收所得未夠政府改垃圾桶涉及開支。 李嘉誠認為,香港要成為一個有希望社會,貧富差距要解決,向企業收徵一、兩個百分點稅收,用於福利,惠及基層,一切想得美好,但須知,當中關鍵在於政府收入再分配功能及其技倆,而關鍵中的關鍵,莫過於他口中形容,能令香港人感到希望的特首出現! 誠哥以加稅收窄貧富差距建議,西方近年早有討論,而將討論推向頂峰,或多或少是兩年前,法國經濟學者Thomas Piketty七百多頁巨著Capital in the 21st Century的出現。 Thomas Piketty論據頗簡單,簡單以R>G描述,或財富增長大於經濟增長假設,貫徹形成貧富差距核心範疇,按他指,避免情況演變成世襲資本主義的出現,只有兩條路: 一,經濟大幅下滑,破壞財富、 或二,政府介入,於是他倡議向富豪開刀!! 如果財富增長遠高於經濟增長是造成貧富差距惡化的話,李生建議似乎並不可行,事關: 一,包括他在內有錢佬,其實毫無影響、 二,經濟不滯、企業盈利亦會受影響、稅率多交,但稅額似乎不會有多。 經濟學者擔心,用超人方案的話,社會不均反過來會更糟!! 其實,無論施公、王于漸等,早有提及,當前社會不均,大前題在於好一大批基層,不能分享資產市場上升得來的成果,一年復一年的央行政策鼓勵富者越富,一年又一年的陳德霖政策,拒絕貧者上車,如是者差距一年又一年擴大。 誠哥走出富豪框框,本來應予以一讚,惟其意見絕非超凡脫俗,極其量只會為社會製造少量消消氣效應而已。施公,老王不約而同提及廉價出售公屋,讓更多人有資產,更多人可享受,反而來得更實切。 或...

多此一舉?

市場悶透,題材乾盡,再為趁公投熱鬧大造文章,算吧! 或者大主題主導成風,讓人懶於鑽研,今日人行一則新聞反而備受忽略,人行透過微博指,正研究內地商業銀行參與離岸外匯市場,觀察家相信,小事大意義也! 內地商業銀行參與離岸外匯市場,簡而言之,根本是開放CNH市場,但對象不是外資,而是中資銀行!! 人行發微博解釋,隨著外匯市場對外開放,商業銀行對境內外外匯市場進一步融合、需求增強為了提高外匯市場雙向開放水平。 無疑凡事總有具備正面意義的一面,「賓卡」相信,中資行優勢在於人民幣頭寸,將整個CNH市場開放,予以參與,最直接推動作用在於提升整個CNH市場資金池規模,尤其去年小貶事件後,部份市場包括本港在內,人仔資金池趨降,由國家兵團填補,絕對是權衡之舉。 CNH、CNY融合,正面意義在於: 一,一個貨幣,兩個匯率差價收窄,避免之前出現三、六、九百以至過千點子差價現象、 二,利用離岸市場,加快建立利率曲線、 三,用國家兵團向海外提供更多人民幣資金,換句說話,變相令離外市場更需要人民幣資金出路。 觀乎內地債券到期高峰,以至內地國債債息逆國際主流不跌反抽,盡快引進國際餓息資金,就越快幫內地再降借貸成本。 當然,凡事有正亦有反,交易員關注,國家兵團進駐離岸市場,變相令川行長多一批大將,他日再出現離岸市場波動,及下跌,固然多一批好幫手托價,皆因次次靠幾大銀行,實在太為著跡。 CNH市場如果令內地當局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中,我國開放及進一步國際人仔行動,也許指日可期。 但資深「賓卡」指,中、工、建、交等海外坐盤略具規模,早有境外分支經營CNH,惟餘下者在在尚未成形,離岸業務,人民幣頭寸此其一,更重要在於外匯頭寸,及相關利率及匯率掉期業務網絡及經營,土炮國家兵團實在輸蝕。 從這角度,小川行長搵內地銀行加入CNH市場,也許是毫無安全感下的多此一舉行動也。

二重門神

圖片
作為2002年仙股事件引發的三人小組檢討報告後,最重要的終極上市架構檢討,有中環人看到文件「白紙黑字」寫著 : 「聯交所將會保留上市職能、並繼續作為上市事宜的前線監管機構;」不禁失笑抑翻! 28人的上市委員會之上, 加設兩個「門神」、無錯係唔止一個! 係兩個! 美其名係「政策委員會」及「監管委員會」、一個作為「一站式機關」,處理「棘手政策」問題,另一個就係處理「合適性」問題。 小加總裁日後固然無得再「撈」上市委員會工作,變相令「阿總」唔能夠再決定上市質素,更大影響係上市委員會監管職能,全數過渡到政策委員會,而整個上市科、日後儼如由港交所獨立分拆出來,只向上市政策委員會匯報。 換言之、人工就繼續由388出,但話事權? Sorry,交比政策委員會。甚至Appraisal,都係政策委員會做最後決定! 當然,好多微細問題,包括何謂「棘手」? 咩係合適性? 呢啲日後完全係靠運作之後先見真章,而家「睇死」上市委員會廢晒武功,可能係言之過早。但自斷一腕,好明顯係毫無爭議。 其實有留意現行上市委員會組成、28個成員當中其實都係由提名委員會負責,當中一半成員已經係證監會包辦。根本過去上市問題、證監早有話事權,而家進一步擴大主導權,港交所既上市審批權,仲有咩意義? 更進一步考慮,388 變成「有名無實」、證監就「有實無名」,他日再爆出漢能或者高精密之類爆煲問題、負上責任「孭鑊」,仍然係港交所,點解阿總仲係睇唔通呢點,死要守著上市審批權?? 披露為本既上市審批、好似講到係世界主流,但有留心都會發現除美國之外,其他成熟市場一早放棄。好似英國審批上市權就由倫敦交易所轉移至超級監管機構。澳洲、新加坡及美國納斯達克,都係由監管部主導。 至於美國監管質素如何、睇睇隻「假貨比真貨好」既四十大盜,大家都心中有數啦!

直昇機派錢

圖片
是日因美日央行按兵不動,導至金融市場大亂,日圓單日急升超過2%,資金避險黃金升至近兩年高位。 同聯儲局一樣、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其實係想等待英國公投結果,呢個想法係可以理解,但投資者同資金似乎並唔認同。 坦白講,今次已經唔係黑田第一次「出事」! 今年四月時、當時預先張揚會加碼QE,結果黑田又係咩都唔做,當時日圓單日又急升3%,咁係咪無學到教訓? 大摩及瑞信、今日不約而同,用全球經濟大造文章,並矛頭直指,零八、零九年起的央行貨幣量寬政策,再繼續的話,不旦效用成疑,而且越來越來叫人反應! 大摩形容,目前全球經濟類似1937-38年,通縮之中醞釀衰退,而瑞信更進一步,相信衰退逼近‧ 瑞信環球策略師認為,以實際表現計算,全球經濟實有被低估之嫌。 該行指,最少以美國為例,實質增長目前其實比高峰期高出一成一,但通縮的存在,導致反彈幅度較以往規模有所偏離‧ 唔只瑞信,環球有名氣經濟師,一早就認為央行對通脹目標執迷不悟,而忽略、或者故意忽略 近十年全球人口老化。 仲有互聯網經濟盛行,改變緊實際投資、勞動力同消費行為,限制咗央行守護通脹上升嘅空間。 既然如此,瑞信決定送你一程,一方面不斷質疑再推貨幣量寬弊多於利,同一時間力谷財政量寬政策的相對好處,說穿了,某程度上是製造央行帶動投資急速增長的潛在既成事實,從而力sell股票 財政量寬,根本是直昇機派錢‧瑞士邦認為,基於央行要谷通脹、谷投資、谷消費,又怕政府債務多,透過某種形式由央行補貼最簡單不過,例如基建項目,政府無錢、咪叫央行印! 兜個圈,作為投入項目興建用途;又或者,政府要減稅,變相派錢,亦可以透過央行發債,籌集所得、作為補貼政府收入缺口。 央行直接派錢,其實已經由避而不談,變成為央行備用方案之一,據報,日本央行老早就廣邀貨幣政策專家及經濟學者,提交備用意見,伯南克正正在名單之中‧ 老細派錢,個人名義上錢多了,但根本錢只會越來越唔值錢! 老實,面對全球政策道德淪亡之際,為免將來值、進一步減少,提早註銷呢筆銀紙嘅現在價值,在最短時間,全數花光,實質回報話唔定更多。

水到渠成

圖片
三度拒A股於門外,撇開固中原因,至少有幾點值得留意: 一,內地官方反應來得異得冷靜,有別以往即時逐點反駁,我國在一個商業行為決定的市場事件上,最少有一分尊重、 二,大行意見構成的預期混亂,投資者盡量引以戒。 將充斥人為意願的決定,茂然科學化處理,芸芸五成一、七成等等機會率估算,製造錯誤預期,理應譴責。 三,國際投資者對內地市場審視門檻越來越高,內地當局同樣要予以檢討。 老卓,卓伯德說得對,摩指屬於份外保守機構,不會急你所急,而整個考量指數納入與否過程,機構大戶具備最終話事權,難怪,摩指公司亦承認,不排除再額外附加條件。 中證監強調,沒有A股的國際指數就是不完整的指數,但對國際投資者來說,寧愛不完整的指數,也不願承受市場、資金及監管風險。 於時,抵死如彭博,其寫字於評論文章以大字題標說: Thank you MSCI,投資者應該慶祝。 評論及大行多數認為,摩指綠燈漸行漸近,釋出相當正面訊號,惟事實不然。 證據之一是,有關資本帳,資金流動、調撥及QFII額度等問題,忽然舊事重提。 正因如此,整個入摩程序,亦已由原本剩下的股市相關技術問題,再回復至資本帳及金融安全等大命題,以現時速度移動,信明年中前提早入摩,怕而有點天真無邪。 金融時報讚大摩決定同時,提出一點相當簡單,中國作為最具商機,但最高監管風險、最高潛在波動、最有匯率政策不明朗因素之一的市場,入摩指形同向投資者下強逼購買令,作為交換條件,機構戶必然對自由進出,可入亦可出、來去如看的要求大幅提升。 新華社評論其實可圈可點,既重申不為入而入的立場之外,並補充,入指數進度建基於兩者對接,良性互動、水到渠成,簡單講,要你情亦我願。 中環人聽聞,有別於股災前著急,我國今年對入摩相對甚Hea,為什麼? 觀察家相信,權威人士早有提示。 內地對股市取態已由努力推動,降格至怕A股動盪添煩添亂,而去槓桿行先、金融安全抵線不放、外資就是索羅斯的假設下,入摩被否決,正正是阿爺意願。 有留意的話,內地靜得殊不尋常,期間人仔低調地貶值、改革監管機構,一行三會等構想,當日高調提出,近日低調地消失於無形,部份中央智囊更高調撰文建議,人行、銀、證及保監不宜合併,相比之下,你再說深港通,實在太過渺小了!

公投

圖片
聯儲局議息及英國公投,一比之下,A股摩指夢,已變得極為渺少。 高盛最新報告指,以標普五百期權移動去引申,原來,市場視耶倫議息會議係Non-event! 市場對英國公投,原本由視而不見,到上星期開始反映箇中風險,而期權同時反映,有4%機會未來幾個月全球股市出現熊市‧ 大英帝國一場公投,由於民主國家,民調效應造成日日新鮮、日日金情況,兼以大報社論公然撐脫歐。逼真也好、現實需要也好,或者由現在到公投日,股市要跌著來等吧!! 前首相、白高敦撰文,力撐留歐‧白Sir強調,留歐定脫歐,係保就業同經濟;與及抗難民、抗炸彈之爭‧ 亦係高度自主、與及反全球化之別‧ 更可圈可點是,白高敦形容,保守黨從來對歐洲立場來得簡單,要的是Half in & Half out。 白高敦撐留可以不理,但當中論據值得細味,矛頭直指原意借公投,力抗「疑歐派」的卡梅倫,結果搞出個大頭佛來。 民調可以不理,英國博彩公司從來有一定準繩度,根據全英、最大博彩機構「立博」透露,有以下現象: 一:近年上網賭公投、急升三倍。 二:以人數計,賭脫歐、佔大多數。 三:以彩金計,留歐仍然居多。 而截至今日為止,留歐賠率相當於一蚊賠1.66元,相反脫歐是2.25倍‧ 即留歐仍然比較熱門,但博彩公司正在不斷修訂。 德國十年債息、見負數!股市再度應聲下挫。有人歸咎,係賠率變動惹來的禍。 當格羅斯不斷警告,長升長有既債市,會出現「超新星」爆炸,投資者既反應係: 啋你都傻! 英、德、日、新西蘭債息、已經先後創出紀錄新低,作為歐洲最重要借貸指標,德國十年債息終於歷史性步入負利率行列,同遠在地球另一邊既日本、雙雙出現負利率。 德國債息之所以有指標性作用、追溯源頭可以返到去70年代,德國中央銀行決心打擊超級通脹,從此德國債息就被認為是最受歡迎的避險天堂。 其實去年初、德國十年債息已經幾乎出現負利率,不過期後歐央行出手、風險胃納改善,在六星期內債息由0.16厘飊升至一厘水平,史上稱為「德債震怒」事件,勢估唔到剛剛只係一周年紀念,德國債息終於失守。 資深交易員話、以德債今日愈升愈有趨勢,零利率恐怕會維持長時間,德債大牛市只是剛剛開始。 上星期先表明、要買入多幾個金庫存現金對抗歐央行負利率既德國商業銀行,估計目前德國主權債中,有三分二主權債息率,均低於0.4厘水...

激活

圖片
正當沐浴於摩指夢的同時,英國公投民調突顯全球意識形態兩極化困局、再來一堆疲弱內地數據,一覺醒來,經濟持續下行格局依舊,再炒作多十次納入摩指,也於事無補‧ 工業生產符合預期;零售銷售稍遜,但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升幅大於四月,鮮有過關;唯獨投資一環,一如意料的放緩,但出乎意外的差勁!再次成為分析界討論要點‧ 一至五月固投增幅9.6%,較一至四月10.5%增幅來得要低,以此計算的話,五月內地投資按年僅僅增長7.5%,比四月升幅,一低就低於三大個百分點! 權威人士強調,不谷投資、不大搞刺激‧惟觀乎上月國企固投升幅仍有兩成二以上,不是這超過兩成升幅,恐怕投資升幅進一步放緩‧ 怎樣也好,激活民間投資一直為中央政策主調,政府不牽頭,民間自行投資,豈非更完滿、更健康? 可惜,觀乎民間固投一至五月份升幅,竟然跌至記錄低位的3.9%,連續四個月單位數增幅‧ 更甚是,將五月數字獨立拆出,竟然發現,上月民間投資接近零增長,僅得0.8%升幅,比四月增幅放緩超過三個百分點。 激活民間投資,是否變成為激活民間走資?分析界不敢亂作定論。 但兩組數字可以留意: 一,期內對本港出口激增,按以往,本港貿易正正是調配資金往境外重要一渠道; 二,中國M1升幅持續有兩成以上‧ 撇除走資因素,兩成以上升幅M1,反而換來近乎零增長的民間投資,幾乎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罕有情況,套用交銀洪灝說法,數字擺在眼前,資金氾濫,但資金多並不能刺激民間投資‧ 難聽一點,內地商人及民營企業,對投資內地實體經濟,根本已去到無興趣地步! 統計局解釋,融資困難,但兩成以上的M1及M2,仍然構成融資困難的話,意味內地也許要近三成,或以上整體貨幣供應增長,方能反撐經濟,情況似乎比接受低增長更加之弊。 無論如何,強而有力復蘇成泡影,即使如此,中國進步的一面是,打從隱型人「權威」出現的一刻,外界已再無高談闊論講刺激,君不見,無論陶冬、宏斌、喬紅、評論數字後,一貫的政策預期,芸芸減息降準預測,已經被消失於無形了。

難民錢

索羅斯一出,全球迴避?咪傻啦! 市場對索老爺從來不公平,英國一役後,大鱷之名被披上身,調轉問,市場險惡,索老爺若真奸險,作惡多端的話,斷不著經常打開口牌。 全球出現一個全球都唔知會發生咩事情況,市升或市跌,防守型股份依然繼續破位,過往未曾發生,難怪,投資界正問一個問題:防守及公用股,有泡沬嗎? 花旗早前提及,旗下統計必買防守型股份,海嘯以來跑贏全球指數,以市盈率計,防守股平均市盈率,全球計超過廿倍,較之大市十五倍左右高。 股比股,殊不便宜,惟股比債的話,抵過黃金一年一度大減價。 最近數據顯示,資金流入債市規模近80億美元,為14個月以來第二多,日本十年債再創-0.2厘歷來新低,同年期德債僅0.022%,相比之下,香港十年期外匯基金票據憑其1.02厘,絕對吸引非常。 目前負利率、原意是要推動借貸、但現實已經令金融機構難以運作。星期三德國銀行Commerzbank宣布,會買入更多金庫,目的是多餘現金存入、以免要放到歐洲央行被收取負利率。 在日本,東京三菱UFJ公布,退出22個日本一級債券交易商,原因只有一個:無得做! 索老爺無論對內地、歐洲、以至全球發展判斷在在正確,奈何套入作為投資主題,頂盡打和,老爺一向承認,Thinking and reality之分,投資過程在於辨證,而辨證期間,最大敵人來來去去就是中央銀行。 央行用錢,解決問題,但解決問題方法,明顯遺留下更大問題。 至今為止,全球槓桿水平,尤勝07-08年。而全球政府債券息率已跌至平均0.67%,為記錄新低,逾十萬億債券已跌至負利息區域,老債王Billy Gross亦警告,資金鐘擺及耶媽稍一有變,輸死人!! 主權債「負腰」,逼出一批債市難民,轉頭有息,有回報,股、債通殺,他們部份視企債為政府債,視防守股為債券,風險未知錯配與否前,已飽受精神錯配。

對沖

圖片
今日大市靜靜地、不過有兩隻股分都創左一年新高,佢地都有一個共通點,就係由政府賣出股分上市。 講緊66港鐵同 823 領展、特別係領展今日創出年半新高,好似我地嘉賓羅尚沛今日咁講,買呢隻兩隻股分、唔單止係投資價值,更重要係對沖番自己既社會成本。 試想下、梗有一間係左近、有邊個唔需要幫襯領展商場? 又有邊個唔使搭地鐵? 與其見佢日日加價,倒不如做咩佢股東對沖。 所以見到領展去年多賺逾一成,股東愛它、租戶恨它,領展全年每基金單位派息2.06港元,升一成三,勝預期。 旗下物業租金調整率25.9%,單單商鋪部份升幅兩成九,股東袋一舊,租戶捱多刀。 由「匯」,變「展」、由屋村商場管理、到今年銳意成為創新世界級房地產投資及管理機構。 領展業績公佈後,曾見五十,創新高,觀乎領展,贏在三大方面: 一:叫房產基金,而非普通收租股,全球喝息大前題下,其實唔做野都大把人買、 二:目標清晰,只為股東,而不斷加租,更新商戶組合,少一份勇氣及厚面子,頗難成事、 三:做本業營運,作為實驗工場,資產提升、海外收購、兼任發展商等等,可見一班。 糾纏於問領展租金前景,實為浪費時間,因為實加。 觀乎823最新部署,業績報表內已有透露,領展做了兩件事: 一,資產提升之餘,進一步升級資產提升,如是者,將本港物業組合分類為都會、匯坊及鄰里三大組別,以確保能夠長遠有效地提高營運表現。 以都會為例,龍翔商場已成歷史,取而代之為南館、北館,擺明要食黃大仙祠人流條水,換句說話,五個字:加租指日可待。 第二,領展4月1日起,將二十個本港物業分類之外,並組成五個物業群,各自有各監督負責,大前題固然要提升價值,用分析員說法: 文明一點,可理解為提升效率及營運、 坦白一點,近乎引入內部競爭文件,五大山頭爭表現,結論又是四個字:加租指日可待。 林鄭媽三大山之一,領展佔一佔位,千一億以上市值,買起領展,咪玩啦。 事到如今,要怪當日為咩將房委財赤問題不斷煲大?要解決領展,倒如如在旗下屋村商場左、中、右或附近,將屋村商場復辟。

規矩

圖片
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結束,一如既往,雷聲大,雨點小,部份外國報章評論更指,是次對話,雙方一開始已「帶著分歧去赴會」,會議不旦沒令分歧收窄,反而進一步擴大。 南海問題,基本上已令對話變得毫無意義,中、美有別於以往,由正式對話自各表述立場,進一步加劇至隔著傳媒駁火,當中,以產能過剩問題至為經典。 話說美國杰克盧提及、中國在鋼鐵及鋁等方面的產能過剩,最終會削弱經濟效率。 誰不知、我國樓部長突發重炮,變相歸咎產能過剩乃美國金融海嘯所造成。 按樓部長所言,現時中國大部分產能都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累積,當時中國增加投資,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超過50%,全球都為中國叫好、感謝中國。 但現在調頭說中國產能過剩拖累全球經濟,結果產能過剩問題不能達致共識。 小杰未有擺休,產能牌打不響,再出張外資在華受盡「委屈牌」,法規、查處等等,令人質疑中國仍在歡迎外資吧?小杰未有答案,但心照不宣也。 中國招商引資早已成為過去,刻下中國,正處於海外覓殼,大舉投資期,外資愛中國資金,遠多過中國需要外國資金,怕你咩! 歐美等西方,怕的不是中國,而是中國在不定規矩情況下不斷坐大,從正面看待,中國買什麼,由她買過痛快吧,內地沒有規矩可言,但海外制度及法規仍可予以制衡。 久而久之,海外收購,學習海外規矩,並傳導回國,太理想噢!! 兩大國最有進展之一,是加快成立綠色金融基金,配合中國搞環保,搞相關建設。 主吹綠色基金,並非主席,並非奧巴馬,原來是前財長保爾森,說到底、中國始終願意向老朋友賣帳。 當然,在「利益共同體」原則下,美方想賺人仔、中國就想資本回流,結果中美就同意在美洲開展人民幣業務,中方將向美國首次提供總額2500億人民幣RQFII額度,同時亦會開展人民幣清算服務。 留意2500億呢個數、規模其實僅次於香港,亦相當於RQFII擴容三分一。由於最近內地極度關心走資問題,擴大RQFII其實係有利吸引資金回流。 但問題係香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角色、就肯定會被削弱。

入戲

因為好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加息,唔加息, 加息,唔加息, 加息,唔加息。 市場糾纏於上述命題,日日如是,雖則欠缺新意,但礙於角色、責任、工作、題材所限等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於是扮逼真、扮有感覺,扮入戲.. 三萬八構成並不經濟遠熟預期的災難,而是聯儲局涉嫌誤導市場的罪名,三月數據一團糟,四月會議記錄竟可煲大加息,繼而局內鷹派空群而出。 更奇妙之旅在於,就業數字公佈前幾句鐘,局方委員仍公然料數據相當不俗,一切疑團,在在不能盡錄。 眾所周知,耶媽是總統之外,少數獲事先匯報數據官員之一,38000跟160000相差超過三倍以上,「鴿呀媽」理應叫停「鷹咀起義」,介入調控預期,幹什麼連自己亦玩埋一份? 有聯儲局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希爾森拉思表示、聯儲局下星期不太可能加息,但並不意味當局不再考慮夏季加息。學沈大師話,看數據不要只睇一個月。 以過去三個月、平均每月就業職位增加11.6萬個,已足以滿足當局的要求。5月失業率降至4.7%,亦是局內委員預期、在年底才能達到的水平,反映加息仍然有望。 說實話,當今市場,亂局非常,央行球證兼任球員太過明顯,市場走勢靠央行口述言論左右,離末路也許不遠矣。 G7好、G20好,有誠意的話,倒應議決嚴限央行官員發言次數。 G7、日本、中美對話,夾一份高盛報告,如果堅持貨幣政策獨立於政治考量之外,呃鬼食豆腐!!

世紀估值

圖片
昨日的Baby哥,今日的王守業,一比之下,守業哥的確技高一籌,華資行對華資行,大新技術性擊倒。 一宗交易,王守業不旦肥過肥仔,大新二字、更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熱話課題之一。 大新將旗下保險業務,以106億港元總作價,售予福建泰禾,按中環人形容,驚人的作價,售予來歷或寂寂無名的內地買家,酒杯底好話題,新聞界好故事也。 106億遠比早前傳70-80億為高,而將總作價拆分兩部份,分開兩種方法計,數字不一樣,但結論十分一致-:貴。 泰禾買大新保險整檔生意,涉及80億現金,以此計算的話,相當於大新保險業務2.2倍內含值、及51倍市盈率。 80億以外,泰、大兩方亦訂立十五年獨家銀保協議,十五年內即使換了新主人,但大新保險產品仍獲舊主人獨家分銷,有關部份,泰禾另付廿五億,及每年兩厘半利息。 換句話,將賣生意及銀保業務兩者作價總和,除以內含值的話,2.2倍,即時變成為3.3倍,原有51倍市盈率,遞升至70倍,又或相當於帳面值7倍。 老實,友邦目前估值被投資者嫌貴,但比起大新作價,1299相價值相當於內含值1.6倍,杜嘉祺Too cheap! 富通亦喊笨,皆因去年將本港保險業務(即前小小超持有的盈科保險)售予九鼎,期時估值僅1.3倍。 難怪,泰、大之交易,不旦是本港史上估值作價最貴交易,更疑似是近年最球最貴。 泰禾96年成立並借殼深圳上市,搜尋老細黃其森名字,上榜新聞十居其九點五,大部份是評論內地樓市。 的確,泰禾根本是做地產,但胡潤中國富豪榜,黃其森稱不上最有錢。 泰禾要轉型大搞金融及健康,僅近年事情,大新震驚全球交易前兩個月左右,才完成入股美國醫療服務公司Alliance HealthCare Services , 而事實上,做地產變搞保險,內地潮起已近一年有多,l中保監去年接受保險牌照申請當中,十居其十是內房公司大股東背景。 協同效應上,保險資金及內房發展,等如長期資金出路,遇上長期資金需求,一拍即合。 客戶層面,向旗下業主再sell旗下保險產品,再拍更合,保險涉及的長期資金,根本上對內地而言就是長期金庫,香港嗎? 保單既然是美元為主,對泰禾或後有來者,在在是一張長期外幣兌換支票,有香港保險公司,再怕什麼外管局?? 大新之後,誰是幸運兒,星級經紀華仔哥話,留意一間叫亞洲金融,有分析員亦周末前夕,試圖尋寶作樂一番...

陰陽

圖片
港股通額度不斷用盡,居然可以成為加快深港通推出既理由。問過所有中環人、港股幾時變得咁吸引? 答案清一色一個: 「不知道」! 有觀察開滬港通額度既分析員,將港股通使用額度同恆指做比較、發現港股通真正加快使用,主要是四月中打後出現,期間更錄得破紀錄,連續26個交易日淨流入。 而且同去年「大時代」流入資金性質不同、幾乎係恒指跌幅愈大,南下資金流入資金速度就愈快同穩定、可以話完全無視「市況」。 當然、部署深港通係相當正路既解釋、但無視市況似乎不盡是傳統股市投資者做法。坊間開始揣測,實際上係由於其他資金流出途徑、已經被人行一一落閘,唯一有機會從「正途」調錢,就只有港股通。 但人民幣過去幾個月、不是已經重回穩定既軌道,點解仲要咁心急「走錢」? 高盛一分報告今日提供左答案。 高盛提出,人行匯率政策改參考籃子貨幣表現,雖則獲得市場認同,但內地企業及居民毫無適應,高盛指,在新機制下,美元升,人民幣中間價變相要下調,但對內地市場人士來說,反過來觸發貶值憂慮升溫。 呢個講法雖然好似好吊詭、但又實際符合國情,唔單止大媽大叔,甚至係企業既高管,一向只懂盯著美元做生意,你同佢講一籃子貨幣匯率,根本就毫無頭緒。 更令高盛擔心係、如果情況持續,分分鐘會重演今年一月,人民幣貶值觸發環球金融市場震盪。 關鍵都係喺耶倫身上、隨著美國加息預期重燃,高盛關注,出現年初情況風險會再度上升,而人民幣一次過大幅貶值預期亦隨之而來,再次加快資金流出。 高盛策略師、就以「陰陽」形容人行同美聯儲關係,而且互動影響既關連性,正係日趨擴大,而美元升,人民幣跌所引發的市場反應,已逐步形同一個人民幣及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政策互動流程,變相影響美息走勢。 經濟學人新一期為人行平反,統計由去年8月起,人行開出中間價、實際上已經緊盯之前收市價,兩者之間既差距,由過去兩年平均0.06元人民幣,顯注收窄至0.009元,幾乎可以話係無明顯差距。 當然、經濟學人不排除人行有足夠能力透過幾間國有大行,以市場力量左右人民幣收市價,從而影響中間價開價。 但對分析員及交易員來講、其實人行重新Revamp 人民幣匯率機制,已經開始獲得信任,下一步要做、反而係要向內地居民及企業,教識佢地點樣信任人行。

犧牲

圖片
如果一如分析員推算,寶Baby屠刀大行動,所節省開支僅為五千萬,以一百八十名受影響員工計,平均每人僅為東亞慳27.77萬港元。 從另一角度,高管稍為減花紅,公務開支稍為再控制,推廣花費稍為再削,一百八十未必全保,但數目肯定少於此。 東亞內部消息話, 原來周三銀行已經準備派大信封, 不過由於人事部未能完全處理, 結果要拖到今早。員工要準時八點九就返到公司, 一收到電話就要上人事部收信, 可想而知真係人心惶惶, 好多員工都話, 一夜難眠。 為僱主賣命,身先士卒,生於東亞人,死於東亞鬼,但最怕是犧牲得毫無價值。 以粗略五千萬成本效益計,僅僅令銀行在去年整體51.12億開支基礎上,減去五千萬,即相當於減幅不足一個百分點,東亞要怪,除行業不景氣之餘,更要怪點解去年下半年開支仍然可以升一成一? 去年,東亞紀業務營業額及稅前利潤分別錄得31%及113%增長。但Baby哥就早埋下借小加過橋伏筆,年報說明: 「2016年前景依然不容樂觀,來年,本行將繼續整合經紀業務,以提高盈利能力及提升旗下的流動交易服務。」 銀行分析員對東亞早就毫無興趣,但對於東亞「郁」證券業務,既理解,亦大感不惑。 理解在於相關佔比僅三個百分點,比大新更為之低,是作為向股東交數的一塊好材料。 至於不惑,問題源於東亞問題從來不是證券業務所致,香港呆滯之餘,內地業務亦談不上止血,Baby哥要重振雄威,倒應該在內地業務著手,尤其不良貸款。 老實,相比其它銀行,東亞尷尷尬尬,加息不受惠,低息亦不見有好處,相反,內地貸款需求下降,同一時間質素轉壞,BEA憑其超過三成內地貸款組合佔比,若非偶爾賣弄併購概念,老早就....... 對上一次東亞裁員, 已經是2002年, 剛好是沙士之前, 之後十四年即使遇上08年金融風暴, 東亞都只是以凍薪渡過難關, 今次係咪反映銀行業經營環境更困難? 也許多謝股市死氣沉沉,為東亞奠下十四年來首次裁員下台階,惟從其近57%成本對收入比率計,似乎More to cut! 公平一點,東亞問題乃基於自身問題外,跟香港金融圈已步入漫長黃昏原無關係。 內地及本港客觀環境以外,陳樂文及歐大哥旗下兩大市場警察,單單KYC一範,賓卡老早就怨等同Kill me 先。而近年開公司戶口,困難程度不下於中六合彩,銀行仲有咩好做?

棄風

圖片
一個被瑞信形容為遊戲規則改變、 被高盛索造為重大催化、 被瑞銀包裝成亮麗異常、 及摩通形容為期盼已久的政策、 一出台,風電股出現三、六、九式暴升,情況有如「得風電,有金執」!! 按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於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 》,當局基於棄風問題嚴重,於是落實向行業定出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為千八至二千,數字較市場預期平均高。 講咁耐,即係咩? 簡單而言,內地鼓勵新能源發展好幾年,風電相關投資投入一直增加,發電量亦隨之起,但過剩之餘,遇上電力需求下降,於是,就出現所謂「棄風」情況。 電已發了,但電賣不了,電最後變相要掉到垃圾桶,棄風率去年平均已達兩成,今年年初進一步升至兩成六,部份重災地區更逾四成。 而當局最新頒佈的所謂最低保障收購利用小時數,最簡單去解釋,政策重點在於不加大發電設備,進一步造成過剩的大前題底下,風電公司可以繼續利用現有設備,繼續發電,而涉及的棄風,阿爺幫你買曬佢!!! 正因如此,政策狂熱份子條數太易計,在補貼基礎上加一個假設,行業平均盈利因而額外提升最多超過一成半,而棄風有錢收,數字上亦即時推高相關股份IRR,投資回報率。 美麗的一面是疑點: 一,中央推動,地方執行,但地方從來對傳統電企照顧有加,下一步會點? 二,棄風變相有金執,用光伏行業經驗,變相鼓勵更多新經營者加入,為補貼撈一筆,金太陽後遺症會否重演,且看下回分解、 三,有補貼收,但幾時真正有錢過數?....先 太陽能曾經何時紅極一時,推動十年,補貼足足十年,到現在,成就在於,公司層面出了間全球聞名的「股王」漢能。 行業層面在於過剩、違約,而國家層面在於無錢找數。 單單過去兩年,當局欠光伏行業補貼資金超過四百億,補貼由以往即時推高相關股份盈利,變成為推高應收帳額。 而時至今日,在欠缺償還補貼額的基礎上,再加大另一新能源行業的補貼,也許,風繼續吹,數繼續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