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5月,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潘朵拉的盒子

Sell in May錯了足足一個月,如果跟埋肥仔說的Last Call,仲要死埋最後一日。 不過我又覺得佢唱淡有理。 港股五月分累升左一成七,是35年來最大單月升幅,恆指一口氣由萬六穿萬七、萬七穿埋萬八,很快50天線就會升穿埋200天。 大家都知道今次升浪是靠一個資金推動,但資金來也快去只會更快,不過這個部分既然無法控制,大家又無謂搞對抗,可以開開心心順勢而行,賺返一轉。 不過說到尾還是有一些指標具參考價值的,說的是債市表現。 在眾多市場之中,例如股市、匯市、商品以至物業市場,債市對經濟周期的表現起跌,一向都是最有參考性指標,一方面是參與的不少是傳統的機構投資者,他們較多是深謀遠慮,更多的是他們追求的是穩定回報,看的是大趨勢,短期的波幅反而影響較細。 因此當美國三個A信貸評級嘅憂慮,直接反映喺十年期美國國庫券身上,息率五日嚟升左有幾乎半厘,係半年高位水平,這個警號就不可以不防。 債息目前是反映市場憂慮好似係中國呢啲國際投資者,係減少吸納長債,改為買入年期較短嘅短債,以免承擔過高風險。 由於短債需求旺盛,因此兩年期債券息率並無太大變化,亦令到十年期同兩年期債息嘅差價,即係所謂債券孳息曲線,一度拉闊到兩厘七五嘅創紀錄新高。 雖然七年期債券拍賣反應叫做符合預期,令市場稍為鬆一口氣,十年期債券息率五日嚟首次回落。 更重要係買家之中,有三成三係來自所謂「非直接買家」,即係來自外國中央銀行,比例同過去幾次拍賣係一樣,先令市場對美國信貸評級嘅憂慮稍為紓緩。 不過債券大王格羅斯、就對美國債市前景表示憂慮,佢話美國財政部係濫發左大量美債,市場係開始懷疑到底邊個仲願意買入美債。 如果以陰謀論看,各國央行根本無得選擇,如果一旦減少甚至唔買美債,價格肯定出現崩潰式下跌,到時一手都係既「貨」就會蝕到入肉,因此幾唔願意到好,美債還是要迫住買下去。 誰叫大家早已同坐一條船。 由於長債息率急升,後遣症已經逐步浮現,美國按揭利率升至二月以嚟最高,三十年按揭固定利率,升左零點三七厘,升至五厘三四,係二月以嚟最高水平,主要係國際央行避開吸納長年期美國國庫券,令投資者對長債要求更高回報,拉高左三十年按揭嘅利率。 瑞信話,由於借貸成本顯注上升,如果短期唔能夠扭轉呢個情況,過去兩個月以嚟增加嘅「風險胃納」,可能會隨時完 結,因為無論係消費者、以至金融機構嘅盈利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任總說的多國央行救市措施難以...

點石成金

有炒開股嘅股民都知道,有一類板塊呢排升到飛天。 對於呢個新能源板塊,始作俑者可以係股神巴菲特。 大家都知佢一直奉行價值投資,點知佢旗下公司竟然大膽入股,做環保電動車嘅比亞廸,比亞廸自始就被點石成金,由股神宣布入股以來,足足喺短短8個月,升咗兩倍九。 其實真正要追祖溯元,搞出呢個新能源泡沫嘅,應該係美國總統奧巴馬。 喺佢舊年大選政綱入面,能源政策係僅次於金融危機嘅第二大焦點,佢主張美國要大力投資發展太陽能、風能等等可再生能源,同時推動汽車嘅節能改造。 佢多次強調,呢個全新產業會催生幾百萬個就業職位。 因此話唔定股神都係睇到奧巴馬盤棋,動悉先機,至入股比亞廸。 作為能源消耗主要大國嘅中國,新能源都係中央大力支持行業,有消息指,發改委正草擬一分新能源振興規劃方案,將風能、太陽能同核能嘅產能喺2020年前提升,最快會喺今個月尾上報國務院。 有研究指將風電產能提升最多四倍,太陽能提升十倍,核能仲會提升七成半。 不過,原來現時內地採用得最多嘅再生能源,係水力發電。 呢個「水資源」佔咗全國發電量嘅一成六,其他新能源加埋,佔3%都唔夠。 不過要小心,新能源炒到起晒泡,會唔會隨時爆煲,目前70家喺A股市場上市嘅新能源股分,今年累計已經升咗九成,四成股分股價已經翻一翻,計預測PE,平均都有230倍。 即使係比亞廸,家吓預測PE都有43倍。 場面原全係似層相識,令人諗起、二千年科網泡沫咁牙煙。 可能有一個分別是科網股炒到慶烚烚嗰時,大家淨係聽到B2C,B2B,但無PE,因為好多都係蝕錢公司,當時連巴菲特對呢類公司都不屑一顧,但對於新能源前景,佢先真正另眼相看。 有喺內地管理私募基金嘅基金經理話,玩新能源概念,就好似玩風險投資,究竟未來邊類新能源跑出,成為全球主要能源,都係未知之數。

大合奏

最近我們將八點有線財經內容作局部革新,將會取名「財經拆局」,希望可以多為大家帶來更多角度的分析新聞。 /////////////////////////////////// 今個星期股市最鬧哄哄的,當然是眾大行對地產股進行的大合奏進行曲,,作品編號係「B.U.Y.」。 由熱錢贊助,地產股合唱團完成首輪巡迴演出後,本地樓價預測,已經由年初估計平均跌一至兩成,變為升大約一成。 如果「牌子好、字號老」大行,就好似呢兩日咁,就有即時推高股價效應,但到最後,都係要問一句,有幾準先? 計我話,係無次準! 睇番樓價過去年幾走勢,先升後跌再反彈。 大行對樓市預測,亦係先睇好,後轉軚,再睇淡,近期又睇好番,可以話「反轉再反轉」。 翻查記錄,大摩,高盛,細摩摩根大通,舊年到依家,大概五次調整對樓價預測,被譽為最佳地產研究部嘅高盛,舊年年初嘅水晶球,係預樓價會升兩成。 到九月轉軚,估跌半成,單係樓價由佢睇好,到轉軚前,即係舊年一至九月,樓價只係升唔夠百分之二。 九月轉軚,十二月進一步睇淡,期間樓價跌左一成七,高盛當時決定將樓價再調低,估由舊年十二月,到今年年底會跌三成。 結果,實際樓價舊年海嘯底位,到今年四月反彈番兩成六有多。 於是乎,高盛就拿拿臨再轉view。 大摩亦係「摩法」盡滅!! 舊年三月時,估全年樓價升一成半,但當時其實係摸頂upgrade,樓價正正三月初創左全年高位。 到十一月,樓價累積跌一成六,佢地先至修訂預測到跌兩成半。 較近磅,似乎只有細摩嘅魏志雄,早喺舊年七月已經話樓價無力再升。 十月再估,要跌兩成半。 基金經理慨嘆,當今分析界似乎略欠卓百德、奮強嘅功力,佢地都可以成功補捉到轉角市。 大家都想知,到底地產分析員咩情況下,會轉VIEW。 大行分析員話,地產分析報告入面嘅樓價預測,上調或下調,觸發點唔係樓市,而係股價。 因此股價升,分析員目標價都要跟貼番,結果連帶一系列Assumption都要改埋。 要留意係,最新全年樓價預測,大行平均估升一成,但心水清嘅話,樓價由於已經升左一成多的,多間大行其實預期今年餘下時間樓價係無升跌。 更值得留意係,租金無大幅上升條件下,地產股NAV資產淨值、其實上調空間唔大。 按市面俾地產股最新目標價,比NAV折讓已經大幅收窄到5至10%,同過去平均15至20%比,其實唔算抵。 亦因為咁,少數分析員堅持樓市可以睇好,但地產股就唔睇好。 講咁耐,...

你有咩好建議?

原本話一個月內會公布。 結果只是等了個多星期,財爺曾俊華就宣布預算案加碼,日子剛選在立法會周三動議「毋忘六四」以及對行政長官「代表整體香港人」遺憾動議前,加碼加鞭出台! 新措施加埋、涉及金額一百六十八億。 全香港打工仔、稅務負擔再減輕啲,退稅比率由五成、加碼到百分百退稅。 上限由六千蚊加到八千,會喺出年應繳稅款度扣。 政府會駛二十億、代交公屋租金兩個月,連二萬幾個交倍半或者雙倍租金嘅富戶都受惠,但佢地只係減免基本租金。 差餉原本寬減兩季、會再減多兩季,即係全年都有得減,每季每戶上限千五蚊。 政府亦會額外發放一個月綜援「雙糧」。 紓困措施亦會惠及中小企,由政府擔保嘅「信貸承保額」會由七成、上調至八成。 小曾強調呢個並非吊鹽水嘅計劃,係有助市民未來一段時間期度過難關。 佢又否認,派糖係為六四同七一降溫,原全無政治考慮 .... 最後,大家都知呢句係廢話。 曾俊華形容係非常時期用非常方法,加碼之後、紓困嘅力度大過好多政府,以佢自己條數計,兩次紓困可以帶動GDP百分之5增長。 其實財爺上次公布GDP時候都知,今次海嘯最大打擊的、並非市民大眾,而係針對性影響如出口、以及金融服務業。 上次自己口口聲話措施會係針對性,請問到底針對啲咩? 可能係「針對」拯救政府民望多一些。 羅家聰話,佢同意政府嘅紓困措施唔應該規模過大,但就話,幫助中產階層嘅措施應該較為針對性,主力協助一批失業、以及破產嘅中產人士轉型。 //////////////////////////// 最令摸不著頭腦是,點解要資助埋富戶? 因為他們是中產? 我們問過兩個家庭,一個月入萬幾蚊,唔洗交稅,又可以免租兩個月,形容係喜出望外。 但係無攞綜援,又唔係住公屋嘅,就一毫子都慳唔到。 我們記者問曾俊華,點解唔幫下啲無住公屋嘅低收入家庭。 點知佢夠膽死反問:「你有咩好建議?」 完全係大曾上身! 死啦, 我七一都上啦!

大煉鋼

誰是中國的紐約呢個問題,再起爭辯。 全因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亦因為咁,一個論壇上,一個北京學者,名為「張維迎」就斷言,香港依家係第一。遲多十年八年,只係老二,做中國芝加哥。 聽到芝加哥,出身芝大嘅陳財庫局局長,即時變面,兼代表七百萬港人,將香港定位做中國的倫敦。 滬港之爭,呢場辯論連大家熟識嘅陶冬都有見解。 佢話,不久將來,香港會由中國嘅紐約,變為中國嘅佛羅里達!!! 佛羅里達著名在旅遊同養老,老實說,前者仲可以話係香江重要產業,但講到養老真是很難想像? 陶冬斷言,香港人材少,成本貴,金融業,就等於當年工業,慢慢北移。 睇淡香港,唔只陶大師一人,熱愛烏龜嘅陸策略員,喺著作中亦提過,香港玩多三幾年後,就變成瑞士。稅低,物價貴,兩者可以說是同出一徹。 危機之下,忽然間香江又多左批智者獻計獻策。包括將香港發展做衍生產品中心,資產管理中心都得,又可以諗下ETF。 到底國策之下,香港係咪真係無得玩? 上海要做老大,到底係咪就係起番十幢八幢IFC,門口掛上國家領導人寫上嘅金漆招牌,再用國策,指點十幾廿間國際大公司到上海上市,就一定得? 但正如香港第一健筆「林行止」所講,水分甚多。 簡單講,等如一個未發育嘅細路,局著打幾支大補針,即時變身姚明,都係人為谷出嚟。缺乏由零開始的經驗,都係發展不健全。 講到尾,市場點發展,市場本身最熟識。 正如當年引入國企到港,港英政府根本全無插手。政府要做嘅,只係搞好監管同金融基建就得。無需要因為上海兩個字,就自亂陣腳。 老實說,對於這些紐約倫敦芝加哥爭議,愈聽愈有點令人覺得無謂。 每個金融中心都有自己的特色,上海不會是中國的紐約,正如香港也不會成為倫敦。 我們之前說個一論點,就是每一個時區只會有一個金融中心,目前亞洲時區等待的,就是由誰去取代東京。 上海嘛!對香港必然有競爭,但呢場更可能似係現代版嘅「大煉鋼」!

3條A

英國主權評級被調低,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結果仲拖累埋美國主權評級可能被調低。 其實英國傳要調低評級已經唔係今日嘅事,反而大家更關注戚到底美國到底仲係咪值三條A? 其實唔使擔心啦,已經出現左,已有首間評級機構比美國主權評級兩條「A」。 無錯,來自「保羅.卡斯特羅」,巴西當地首間信貸評級機構「SR RATING」。 佢地喺即將公布美國國債主權評級,將會只係比得兩個「AA」比阿「Uncle Sam」,可以話打破左呢個超級霸主國嘅信貸地位。 呢個卡斯特羅都幾有趣,佢話比兩個A美國,擺明就係「公開挑釁」。 雖然呢間SR RATING名不經傳,不過卡斯特羅話佢地都有個優勢,就係巴西經歷過大大少少金融動盪、貨幣危機,早已練成一身好武功,對於金融風險可以話「架輕就熟」,一有咩風吹草動肯定係第一個掌握,因此由巴西作出嘅信貸評級先至具指標性。 雖然未有其他評級機構夠膽比美國兩個A,不過穆迪早前都公開講過美國用龐大資金救銀行救經濟,加上醫療同社會保障改革,都會對評級做成壓力。 債券大王格羅斯都加入大潑冷水,美國同英國財赤其實無咩分別,喺未來幾年、政府外債會升至接近百分之一百嘅生產總值,喺咁嘅情況之下,主權評級被調低都係遲早嘅事。 財長蓋特納向市場派定心丸,話奧巴馬政府堅決要令美國嘅財赤,喺中期嚟講,達致可持續發展水平。目標係將今年嘅財政赤字,由佔國內生產總值嘅百分之12點9,下降大約3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前已預期,美國出年嘅外債佔國內生產總值比率,達到百分之70點4,格羅斯預計,未來幾年、政府外債會升至接近百分之一百嘅生產總值,喺咁嘅情況之下,主權評級就會被調低,雖然「調低評級」唔會即時發生,但會係遲早嘅事。 其實都唔使佢地多講,睇下呢個國債鐘就知,超過左十萬億美元,計數器要加多個位先夠用。 奧巴馬早前先講過,唔可以一直靠向中國借貸渡日,否則會令子孫孭起、還一世都還唔起嘅債! 美國主權評級被降評級,最憂心個嗰肯定係溫總,截至3月底,中國持有美債高達7679億美元,萬一債市有咩衣郁,後果真係唔講得笑。

逼宮

呢個星期任總真係成為頭號新聞人物。 不過認真說,好多消息都唔係由佢話事,特別係關於佢嘅接班人。 曾俊華星期四突然說已經有一個三人遴選小組,但原來講呢番說話嘅時候,三人遴選小組其實已經完成咗工作。據了解、小組向曾俊華推薦人選,就係特首辦主任陳德霖。 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發言人證實、遴選小組喺舊年年底已經成立,但當時點解唔公布? 政府解釋嗰時仲未公布任志剛離任,如果公布有遴選小組,可能會影響任總的工作。 加上當時政府同金管局,都忙於處理金融海嘯同雷曼風波,所以無公布。 其實政府請左退休獵頭專家唐裕年、義務向三人小組推薦人選,條件係熟悉金融同銀行業運作。必須係中國籍,有管理基金經驗同內地金融界有一定人脈關係。 小組低調咁不定期開會,考慮唐裕年介紹的「幾十人」,當中包括陳德霖。 當然結果大家都知,小組最後決定,推薦陳德霖。 換句話說,黑箱作業,唔止無透明度,直情係將全港市民都蒙在鼓裡! 其實外匯基金條例係賦予財政司司長權力,可以直接委任金融專員,實在唔明白點解而家又要公布出一個遴選小組,到底係要增加新總裁「認受性」,定係要話比外界聽政府高透明度? 唔好忘記個時間性,舊年十二月,全個金融市場仲係水深火熱,政府反而喺個陣時、仲有時間組織個遴選小組,決定埋「陣前易帥」,換走喺前線打緊仗嘅任志剛,真係好難要求市民明白政府嘅思維! 現在無論是大曾、小曾、三人小組、以至「曾經出現」在名單上的梁錦松、葉澍堃、許仕仁、陳子政、鄭海泉、柯清輝、王于漸及陳坤耀....都是輸家。 至於陳德霖是否受害人? 這個說法倒有點爭議。 原來陳德霖是順利成章的金管局接任人,可惜兩年前已經按捺不住,四處放料說任總兩年後就要走人,為自己前途鋪路。 本來這個做法也可以瞞天過海,豈料中間殺出一場金融海嘯,令市民對是否這個時候換走任志剛有很大疑問,結果反而令政府進退失據,愈做愈錯。 財爺之前喺立法會,有個講法都幾令人混淆,就係話要繞過金管局管員會、成立一個遴選小組,係因為管治委員會係under金管局,要避免利益沖突云云。 實際上呢個講法根本就係誤導,因為管治委員會都係直接向財爺匯報。 好簡單,反映政府喺呢件事上,早已經進退失據! 由於呢宗新聞實在太觸目,我們新聞出街後引來不少回響。 而政府高層就話,早喺零七年已經確定,任志剛嘅任期,零九年屆滿,所以唔存在要迫走任志剛。 呢個極高層又話,唔應該以陰謀論嘅⻆度,睇任志剛嘅去留...

欺凌

匯豐琴日突然單邊減存款息,優惠利率無得減,惹黎坊間唔少批評,話佢咁嘅時勢仲「蝦」啲存戶,簡直係「欺凌」弱勢社群。 咁到底匯豐話,因為經營成本高,講唔講得通﹖ 勉強啦! 如果睇匯豐嘅優惠利率、同拆息差距,由舊年第四季開始、愈擴愈闊,對於匯豐、作為主要拆借行黎講,的確有影響,因為拆息低,匯豐嘅資金回報亦都相應降低,成本相對高左。 美林證券都話,問題係,存款利率已近乎零,再減都唔會有大幫助,銀行為左保持息差,減優惠利率嘅機會極低。 都唔係無道理,你睇銀行近日咁積極爭按揭,減P嘅話,牽一髮動全身! 美林相信,銀行最多、只會增加貸款優惠,咁做亦聰明啲,因為只有新造貸款利潤會受影響 。 其實單邊減存款息,有個更大作用,係避免更多定期、流向儲蓄存款。 睇番幾間銀行,一個月、或三個月定存,都同匯豐減息前嘅儲蓄利率差唔多。 如果唔減儲蓄利率,可能更多定期,會繼續流向儲蓄存款。 美林話,過去廿年黎,定存同拆息差距,一直保持5至10點子距離,依家三個月定存息率 ,已喺同拆息差唔多嘅水平。 咁講法,存款利率會唔會低處未算低、分分鐘存錢入銀行、要俾番息轉頭﹖ 存款罰息,香港就真係未試過,頂多係收手續費。 不過03年沙士後,匯豐又係單邊減存款利率,當時已經出現過罰息爭議。 不過業界話,都唔洗太擔心,因為就算倒轉頭收番你息,金額相對銀行收入黎講,只係好微 不足道,相信銀行唔會為左區區小數目,甘願冒呢個、被批評欺負小市民嘅風險。 仲有喎,第二大嘅中銀香港,今日都講左唔跟減啦。 咁講法,其實匯豐、今次減存款息慳到嘅錢,咪一樣無關痛癢。 計番佢地萬零億存款,減息九成聽落就多,但夾夾埋埋,只不過慳得嗰一億,換嚟形象受損,唔值喎﹖ 所以市場咪又有陰謀論。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市場有揣測,匯豐咁高調減存款息,只係想製造「零息心理」,提醒下啲人、存款無息收,等大家不如拎番啲錢出黎,投資又好、買樓又好,變相可以谷番起銀行嘅理財業務、按揭業務,仲唔係一石二鳥。

濠江風雲

今天有宗財經新聞,唔覺意好易會漏眼。 何超瓊同美國嘅美高梅金殿集團,喺澳門合作做緊賭場酒店,本來在美國四個州續牌都順利過關,點知到新澤西州博 彩監管局,檢討續牌時,突然俾咗分報告MGM,話何超瓊係唔適合(Unsuitable)嘅合作夥伴,仲話要開聽證會㖭。 『唔適合』嘅理由都幾奇怪,『美聯社』就報道話,當局認為何超瓊嘅父親何鴻燊,懷疑同非法組織人士來往,所以MGM唔適宜同何超瓊合作喎。 其實當日何小姐參股,已經係何生個女啦,當時唔禁,而家叫停,真係濠江又起風雲... 如果真係呢個理由,何家一門幾傑,特別係佢個仔何猶龍,下個月就係以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新濠博亞』名義,喺澳門開新賭場『新濠天地』,唔通又犯規呀﹖ 有陰謀論就話,美國係借機反擊,事關澳門開放賭牌後,外資賭場放左咁多錢過去起賭場,初期就話有內地自由行,大批大批嚟玩放水,食咗唔少甜頭。 但蜜月期話完就完,亞爺舊年整個入境限制,賭場無晒批大客,好似金沙,因為喺氹仔大興土木起威尼斯人渡假村,回唔到本,撞正金融海嘯債台高築,唯有四圍撲水。 即時叫停幾期已經開咗工嘅項目外,又裁員,最近又話打算嚟香港上市籌錢喎。 呢招其實都幾毒,當日就話開放俾你嚟投資,而家搞靚咗個澳門,就唔覺唔覺趕你走,所以美國佬先諗計反擊... 我地問過澳瑪娛樂主席張南中,佢話,外資確係有撤離澳門跡象,競爭環境確係擺脫咗前幾年、俾外資牽著走嘅形勢。 佢仲提到,近排澳門開拓到、台灣同日本嘅新客源,賭場生意好番啲。 何鴻燊近期同幾大外資巨頭,包括金沙主席艾德森,喺澳門開博彩業商會會議時,口氣都祥和左。 仲同記者講希望博彩業界『有飯大家食』,『唔好再鬥』,仲話佢哋六間博彩企業係有『好友誼』咁話。 而家睇何超瓊似乎係一動不如一靜,佢自己都回應話要同顧問研究研究。 似乎呢場風雲仲有排有好戲睇!

誰可取替

圖片
任志剛自己都估唔到,一公布退任日期後有咁多人出來撐自己! 名單之中居然有佢,格林斯潘! 今次真係比晒面,佢為任志剛喺九八年入市打大鱷平反,改口話做得啱。 要記得,當日九八年金融風暴,港府入市托高股市擊退大鱷,但被國際輿論大肆評擊,經濟學大師佛利民,以香港之死做題目撰文,連對全球金融市場舉足輕重、當時係聯儲局主席嘅格林斯潘,都批評入市嘅做法,有好大風險。 原來格老喺事後大約六至八月之後,就已經打倒「昨日的我」,親口向任志剛講、話佢做得啱,仲話自己唔應該過分憂慮。 格林斯潘形容,入市行動對一個中央銀行嚟講,係有好大嘅風險,因為央行最終可能會持有大量股票。 不過事實證明、任志剛當年做得啱,時間掌握得相當精確(exquisite)。 十年前央行入市被認為係「離經叛道」,點知一場金融海嘯,無論係美國聯儲局、英倫銀行、以至眾多歐洲國家央行,都要向銀行注入巨額資金,變成將銀行國有化。 但格林斯潘話,佢唔建議呢個做法會成為中央銀行家嘅一條守則。 格林斯潘出任聯儲局主席長達19年,對於呢位任期僅次於自己嘅中央銀行家,格林斯潘盛讚任志剛係最有效率嘅央行行長之一,唔係噤容易被取代,相信好多人會掛住佢。

Good Luck!

今天的總失業人數是196900+1。 不說不知,原來連任總都唔知道自己今天就即將加入埋失業大軍。 當然,要離任的消息早在兩年前已敲定,任志剛在十月一日,會正式離任,結束佢十六年嘅金管局總裁生涯。 不過說到離任安排,任總就似乎成了一隻放在棋盤上的棋子,完全身不由己。 政府未有公布,新任金管局總裁人選。只係話物識接替任志剛人選,經已進入最後階段,人選確定後,會作出公布。 相當係人都知,盛傳接任人選,係現任特首辦主任,之前做過任志剛副手嘅陳德霖。 有政府中人形容這個安排是「中策」,原來下策才是同時公布陳德霖任命,但由於未能公布特首辦主任人選,才只能以此中策過關。 不過在外國傳媒眼中,這個安排才是下策。 華爾街日報已經用頭版方式報導今次人事變動,問題是,港元真的會沒有問題嗎? 港元近日持著資金淨流入,一直維持在強方兌換保證,但大家都明白,這些只是快來快去的熱錢,一旦離開可以在短期內出現。 事實上,外國基金及機構投資者對香港金融貨幣體系的信心,遠不如任總對我們的信任。 任何政策上的改動,例如是否繼續執行雙向兌換保證,都會動搖市場信心。 更重要是,面對上海2020的死線,聯繫匯率仲有無存在必要? 或者這樣說,港元仲有無存在必要? 舊的走了,我們需要一個新的總裁向我們澄清這些問題,但現實就是仲要等待。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唔評論繼人選揣測,但透過佢考慮埋新任金管局總裁薪酬,同設定任期嘅問題。 當然最令人火滾的是,曾蔭權仲要假聲聲,說任志剛係佢多年嚟「親密戰友」。 相反,任總說要多謝市民的多年支持,我倒相信是出自真心說話,而那句無自亂陣腳,就是回應市民對他多年的信任。 83年,香港前途唔明朗,人心動盪,港元同美金從始掛鈎,咁耐以嚟,任總就一直堅決悍衞佢有分參與制定嘅聯匯制度。 90年代,任志剛做副金融司,著手籌備成立金融管理局,佢亦順理成章,坐上金管局總裁呢個位,仕途高峰正式展開。 首輪據挑戰係97年亞洲金融,任志剛為咗堅守聯匯,不惜將隔夜拆息抽高到300厘,被外界稱為「任一招」。 98年危機更大,對沖基金沽空期指,同港元,任志剛不惜「離經叛道」,聯同政府用過千億外匯基金入市,之後亦推出優化聯匯措施。 喺任內,佢堅守7成樓按上限,同意撤銷銀行利率協議,亦為香港銀行穿針引線,開展人民幣業務,引入存款保障制度, 但佢講過維持到貨幣,同銀行體系穩定,先係佢覺得最成功地方。 當然十六年總裁生涯...

分析員的自白

報告1. 摩根士丹利又再認錯,大摩上星期原本發表策略報告時話,港交所有六至七成機會,股價會跟隨大市下跌。但大摩唔夠一星期,改變立場,話自從佢地建議發表後,港交所表現只係同大市同步,基於咁佢地策略建議唔再適用。 今次已經係大摩一個月內,兩度收回對港交所嘅策略建議。 報告2. 高盛調高港交所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並列入區內確認買入名單。目標價由五十八蚊,上調至一百廿四蚊。高盛分析員羅慕斯話,相信中國經濟復蘇,同香港嘅獨特性,就要買港交所。 兩分報告,一分講到明自己睇錯,另一分趁你唔覺唔覺,將所有預測改頭換面。 你,會鐘意邊一分? ///////////////// 股市重上萬七,淡友再度「心嗡」。 結果就係,有人繼續搵快錢,有人逼於急轉軚。 轉角市之下,講下一個忠於基本因素嘅大行分析員嘅自白。 佢話,股市由舊年年中DERATING,變為依家RERATING,當中心路歷情,夜晚收工諗起,都眼濕濕! 所謂RERATING,即係盈利預測,連帶大家最留意嘅評級,目標價,都處於上調周期。 港股之中,高盛三月分起,已經連續發功。 三月先嚟第一招叫匯豐抵買。四月第二招,中移動跌夠。 到今日再出絕招,港交所。三招入面以今日港交所最出神入化,股價直情有起死回生之效! 要講經典,首選係羅慕斯使出嘅匯豐「三步曲」。兩個月內,評級由沽變買,目標價相差40幾蚊,盈利預測就由原 本估「蝕」過十億美金,變為全年盈利五十幾億。 服未?! 我服,你服,但佢的行家又未必服。 有分析員話,同人唔同命。高盛有威力,係因為佢地BACKUP夠,坐盤陣容大,聽聞呢隊坐盤TEAM,部分會跟足研究部報告做TRADE,實贏。 分析員,依家要喺基本因素,同市場氣氛之中決擇。但現實係近期忠於基本因素嘅分析員,都敵唔過市場氣氛。 以大摩睇金融股嘅分析員為例,兩個月前睇錯匯豐,依家仲未敢出報告UPDATE。至於佢撰寫嘅港交所策略建議,上星期話會落後大市。今日見勢色唔對,拿拿臨話,收起,就當無講過!! 有老行尊話寫報告無非幫客賺錢。 個市升左幾千點,的客都要局著買貨。 你唔轉VIEW,仲似著有性格,講基本因素繼續CALL SELL。結果是少則俾SALES鬧到飛起,大則連分工都無埋! 因此,點可以唔向市面上仲敢於睇淡嘅分析員致敬! 但企硬佔少數,要轉軚,又唔會睇落太離普,有「無破解辦法」呢?! 基本上,評價一隻股分抵唔抵買,兩大...

沒有報紙的都市

有沒有想像有一天香港會一分報紙也沒有? 事實上,有一個國際都市正邁向這種光景。 今期經濟學人話,三藩市好可能成為全美國第一個城市,成為無印刷報章嘅城市。 最遺撼的是,連當地嘅市長都話,可能三十歲以下嘅人,唔會發現全個城市都無左報紙這個現實。 新聞集團嘅梅鐸最近面對報業萎縮,自言諗到一條好橋,可以拯救報業前景,就係轉戰網上報業。 新聞集團最新公布業績,雖然盈利大跌47%,報章盈利更由賺2億美元,暴跌至得返700萬美元,不過華爾街日報因為成功拓展網上收費市場,激起佢嘅雄心,孝慮今年內將泰晤士報同太陽報轉為網上收費,仲話有信心兩年內,網上收入可以足以抵銷印刷損失。 梅鐸對報業前景算係較樂觀,但股神巴菲特就睇得非常之差! 巴菲特喺股東會後表示,就算報業資產跌得更平都好,"at any price",佢都唔會再投資,原因係佢地同三十年前嘅環境已經好唔同,失去左最核心嘅價值。 簡單講就係「Unending Loss」,無止境嘅虧損。 以巴郡作為華盛頓郵報大股東,呢個講法真係幾令報業中人心寒。 事實上亦難怪,06年以來,傳統分類同廣告收入都持續下跌,反而嚟自網上廣告收入就有增長。 有個數據仲得人驚,就係十八至二十四歲嘅後生一代,佢地「隔日」資訊需求,喺過去十年由三成四,急跌至得番到兩成半,即係話佢地對「隔夜」新聞毫無興趣。 睇返經濟學人,佢地都分析報業前景。 他們提出、由紡織機開始、以至Walkman、菲林相機,科技不斷進步,舊嘅產品同技術淘汰都係好自然嘅事! 不過傳媒作為「Fourth Estate」,第四權力,係有責任去監管政府機構,以免佢地誤導民意、甚至「冒充」民意去扭曲社會。 咁到底網上閱報、或者係「無紙化」係咪一個出路? 雖然梅鐸對於網上收入咁有信心,不過對於Amazon 新推出嘅電子書「Kindle」就大潑冷水。事緣最近Amazon最近推出新版本嘅電子書,開價489美元,佢地同紐約時赧同華盛頓郵報達成協議,可以向讀者提供折扣。 不過梅鐸講明一定唔會將集團嘅內容供應比「阿馬遜」,認為唔係一個成功嘅Business Model。 但似乎梅鐸是「吃不到的葡萄」心態多一啲,因為他都曾自言Mobile Device報業的一條出路。! 事實上目前報業最大成本除左係人工開支外,就係印刷同分銷。金融時報提出以紐約時報為例,如果可以透過出「Kindle」賣紙,理論上...

「W」

第一季過左兩個半月,壞消息最終公布 壞消息就係香港經濟係九八年第3季以嚟最差,按年倒退百分之7.8。 數字一出,各界「嘩然」因為比市場預期最低數字,仲要低超過一個百分點。 香港係區內最後一個公布首季經濟表現嘅地區。 的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唔係最差。 唔係最差,亦唔代表會好,以鄰近地區經濟表現,外界擔心會進一步拖低本港出口。 政府同時進一步下調全年經濟預測,原本估係負增長百分之2至3,依家預測會負增長百分之5.5至6.5。 曾俊華話,調低經濟預測,係全球大趨勢,佢會盡快推出揩施,幫助舒困。 第一季本港出口跌兩成二,係55年嚟最差。私人消費亦連續3季收縮。 其實出口過去幾個月公布的數據,已知出口一定是大幅走樣,跌兩成幾亦不是意外。 經濟雖然差,但睇嚟近期香港嘅碼頭,相當「旺」。 呢個你係「香港國際熱錢碼頭」。 事關近期熱錢,嚟完又嚟,泊晒嚟香港。令到銀行體系結餘呢個「資金指數」創埋新高。 「水浸」講得好聽啲,依家係資金充裕,但其實係嚴重氾濫。同香港依家經濟情況,完全相反! 經濟唔好,吸引大量資金流入,講出嚟,實俾人投訴,點解有咁大落差? 股市走在經濟之先當然是一個解釋,事實上過去兩個月,無論接單或其他經濟活動都似由谷底反彈。 另一個引入大量資金因素,是我們任總口中講的Happy Problem。 美金弱、息口零,資金無意慾做利息交易。 香港門口正好掛著「背靠祖國」呢個大招牌,呎無一個碼頭能比中國更吸引。 有Banker說,資金好似青兵咁衝下衝,結餘創新高,同我地兌換保證7.75至7.85有關。 05年前,香港只係行單邊兌換保證,好似03年咁,港紙升到上7.7都唔需要干預,結餘亦唔會大升。 但四年前,雙邊兌換保證之後,港元做左全球最低風險貨幣,但彈性太低,遇岩呢大半年,美金無人要,結果結餘遠比預期多。 但學術的講,結餘係貨幣基礎一部,計埋乘數效應,會令廣義貨幣M3亦跟著升。 根據以往統計,香港股市,同M3嘅系數,即係CORRELATION大約係「0.8」。 所以依家間間大行睇好港股,原因都係得一個,就係「資金多」。 基於外圍形勢唔同級數分析員都有同一結論,就係泊喺香港熱錢,有排唔會走。但跟著會點?! 樂觀派話,資產價格上升,產生嘅財富效應,最終會反映喺實體經濟上。 但另一派就話,今次資產價格升,係虛火,最終只會令到泡沬愈嚟愈大。一旦爆破就昃重複二千年光景。 因此,愈來...

講不出的秘密

講到財金班子張「音樂椅」,仲有金管局會轉「莊」! 任志剛九月退休,兩年前白紙黑字寫明,但當時人封口,政府又唔開口,傳媒唯有借「消息人士」把口,搵啲新料爆下! 爆料有市場,連內地傳媒都玩埋一分。 內地財經雜誌就報道,任總退休後,會出任人民銀行顧問,為急於同世界金融接軌嘅國家,出謀獻策。好利害喎? 聯匯七點八、打大鱷用千億,都係任總戰績。 政圈中人話,任總為人係「高傲」咗啲,正如葉劉形容,始終係「老雀一名,唔易對付」。 不過到人行掛個顧問名,中環人就話,咪同人大一樣,無野做到! 就算當年查太,官拜中證監副主席,都要黯然離去! 仲有、仲有、聽番嚟、任總喺內地稱得上同佢FRIEND嘅,得一個「人」啫,就係姓「陳」名「元」。一定唔係小川。 任總一去,人稱「攞命陳」嘅陳德霖衣錦榮歸。既然咁高興,點解政府用拖字決,咁耐都唔公布呢!! 好簡單! 一嚟,金管局呢個王國,成立16年都未換個老闆,無機制可跟! 第二「攞命」係BT契仔,國金二期頂樓盟主呢個位,一早預左由佢「頂」。但點先唔使俾外界話「明益自已人」呢??? 諗下諗下,不如嚟個當事人事先張手揚,兩年前已經做成既定事實,到正式公布嗰時,已經係一個NON EVENT! 我問過的「大師傅」,佢話,市場嘅野,「你以為小事,隨時小事化大」,到時NON EVENT分分變為BIG EVENT。 師傅仲話,國家依家咁強調金融安全,央行行長換人,無理由唔早的同市場「單」聲,最少對繼任人都FAIR的。起碼多的時間同的BANKER,打正旗號搞下公關!!! 如果按美國做法,最少3個月前通知!! 格老當年任期,至到06年1月底。白宮05年10月,就公布接任人伯南克。 公布當日,好有排場架!! 總統親自帶格老,同教授出嚟。之後格老同教授當然,互雙稱讚一番!! 不過,唔知阿SIR想唔想咁呢!! 下阿厘畢道消息話,可能分開出稿就算,戲都慳番!! 十幾年嚟,金管局總裁呢分對政府中人嚟講,係超級肥肉,今次,都要同陳生先講聲「恭喜恭喜」! 又未必!!! 聽聞「前車可鑑」,為免再俾尊貴議員批評。新總裁既要減薪,又再設期限制。 多方面消息話「攞命陳」任期五年。而薪酬、亦肯定會比現時任總嘅固定年薪778萬低。估計喺6百至7百萬之間。 依家阿SIR以下嘅副總裁,全部年薪四,五球起,新老頂減人工,佢地壓力愈谷愈大。

最後一隻豬

港交所下任行政總裁曝光,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李小加獲推薦出任,佢短期內會正式離開摩通。 經最後輪選,獲推薦出年四月,接替周文耀,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 佢能夠獲董事會推薦,主要係鄰選委員會成員,兼港交所董事史美倫背後積極拉龍。 李小加喺摩根大通工作咗六年,加未加入摩根大通前,任職美林證券中國區總裁,佢擁有豐富企業兼併收購融資嘅經驗。 安排過中海油、中移動及中電信上市,亦參與過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嘅交易。 市場期望,由熟悉中資公司嘅人領導港交所,可以幫助港交所,加強同內地合作,同埋吸引更多中資公司嚟香港掛牌。 對於李小加港人認識不多,不過在內地就算係一個敢言投行銀行家。 佢最著名係舊年初曾經講過,股市從來都是有錢人與窮人的博奕,但中國股市不同,是有錢人跟有錢人之間博奕,即係話喺一間房關上大門,之後就以公司嘅盈利、業績等參考指標,作為博奕工具,情況就好似「拉斯維加斯」賭錢做籌碼一樣。 到最後,就好似關起門打狗,睇下邊個最後一隻豬! 咁,香港會唔會係呢隻「豬」? 上海要爭,台灣要發力,港交所事實上是四面楚歌。 現任總裁周文耀03年頂鄺其志,腳頭好之餘,亦食正內銀到港上市,港交所股價呢七年間,由「幾蚊」升過上「二百幾蚊」。 業界話,周文耀老手一名,管理上確有一手,包括強化結算系統,重整內部架構,以及引入牛熊證呢的產品,都係政績。 但對於拓展IPO及輪之外的金融市場,其實港交所呢幾年係有退無進。 有老行尊話,PAUL Chow超有原則,認為做唔嘅野,就死都唔做。正如港府想搞商品市場,佢就一於好少理,認為無得做就無謂浪廢時間。 以商業原則運作本來就是無可厚非,但咁就令香港金融中心地難有吋進。 四面楚歌,背城借一,大敵當前,政府以至港交所都想再谷大市場。 我地問過外界唔同意見,有老經紀就話,搵內地人掌管交易所,好似千揀萬揀,無人好揀。 仲要唔識廣東話,同業界溝通差啲。 但都希望李小加佢經驗,幫港股再增加成交,同拉龐多的國際級公司嚟上市,而最緊要係,佢係內地人,同聲同氣可以抗衡下上海! 不過基金經理,同學者就話,這個想法太天真! 上海依家出一句聲,要幾大、就有幾大嘅公司都會揀上海,根本無得鬥! 因此新CEO應該諗下新定位,好似搞多的產品。但千其千其要加強市場質素。好似季度報告咁,有大孖沙講一句半句,就驚到腳都震,呢點我們千萬不可退卻,否則就真係放棄埋最後一個城池。

罷買騰訊

都唔使多言,一於轉載青姐今天在蘋果文章。 多謝青姐關心我們小記的遭遇: /////////////////////// 青心直說:如此公關簡直倒米 2009年05月14日 好多人以為財經記者優哉游哉,成日大魚大肉,仲有路邊社消息有如馬房來料,買股票穩賺。這一切都係外行人嘅美麗聯想,其實記者間中仲會好受氣。 每逢大大小小上市公司公佈業績,同埋之後嘅股東大會等等,尤其係指數成份股、大紅藍籌國企及市場高度關注之股份,盡責嘅財經版財經台記者都會不辭勞苦,做好自己份工,趁難得大好機會,同主席、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坐埋一齊。股東會時間與地點都係公開資料,假如係公司嘅股東,更加可以名正言順行入去,聽聽管理層報告甚至發問問題。 間或有唔肯出嚟見人嘅老細,但係只係好少數,而且通常都會有另一位重量級人物如 CEO、 COO、 CFO等字母湯頂上,喺股東會上為業績解畫,順便對業務前景作一些披露,起碼令投資喺你間公司嘅小股東,都有渠道得知你搞緊邊科,唔使周不時俾啲大行報告點到暈陀陀,況且呢啲都算係提高公司透明度嘅有效方法,假如話老細低調到明明嚟咗香港都唔想見人,恐怕小股東對間公司都未必敢太放心。 其實要低調嘅話,不如索性匿埋唔上市,唔好有權利又唔盡義務。財經小記都係人,都有阿媽生㗎,大隊人馬專程上到嚟你公司,都係畀面你係藍籌啫。連滙控( 005)高高在上嘅霍嘉治,都好謙虛咁專程邀請傳媒上總部做電視專訪,你區區一隻騰訊( 700),有咩理由咁大支嘢,事前冇發稿話唔接受傳媒訪問,記者拉 Crew上到去,明明腳架已放進公司 Reception,人卻要在外面等。 件公關「阿嬋」好惡,向住記者不停咁叫,又郁人家腳架,又話要 call「食蕉」,又話要趕人。後來可能自知理虧,求其喺 office裏面整件 o靚妹出嚟打完場,擺明唔認錯兼卸膊。 真係唔知呢位「阿嬋」究竟識唔識點做公關,簡直完全破壞晒公司形象,堪稱財經公關界之反面教材。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底公司主席究竟知唔知道自己請咗件破壞王番嚟?曾幾何時本嚟都幾冧呢隻藍籌,家你都咪使旨意!你唔尊重人,都唔好指望人家會尊重番你,一於罷買騰訊! 講開企業財經公關,最成功嘅都算係前線見錢開眼嘅經紀,佢哋對市場需求特別敏感,明知人人炒股最想免佣,有股票行就即刻搵人大晒腹肌吸引 C9一族,出動到現金回贈呢招,真係雞髀打人牙骱軟,但實情係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原...

大蝦碌

今日大市成交因為建行股東爭相減持,令金額突破千四億,不過講到焦點,反而係一隻停左牌嘅股分。 941中移動原定今日除息既、但突然停牌,可以話係「非常突然」。 同中移動相關衍生工具,都要跟停,買左中移動正股對沖既輪商,資金亦都責住左。 難怪市場批評,中移動處理混亂! 事件起因,係中移動話,要向內地交股息稅,要求押後除息日。 係中移動話按內地要求,股東要俾股息稅,佢地會因應呢個情況,押後除息日。 根據港交所規定,更改除息日,最少要六個交易日前通知,由於中移動星期2晚近十一點先發出通告,港交所上晝睇過後認為有問題,主動接觸中移動,導致臨時停牌。 據了解,中移動一直以為可以就股息稅問題,同內地當局達成豁免協議,但最後發現唔得。 不過相信股東最關心,係會唔會收少股息。 瑞信話,以中國電信早前經驗嚟睇,實物股東照計唔會受影響,但透過銀行證券商持有股東,因為係「非居民機構」持股,收嘅股息就要至少打九折,即係每股由原本「個4」,變為最多收到「1.2636」元,而股息率就相應會下降到百分3.2。美銀美林亦批評,中移動今次「蝦碌」係令人相當意外,有機會成為市場造淡籍口。 咁如果真係透過銀行同證券行持有中移動,咁咪要比股息稅? 有無辦法唔使比? 我地都問過會計師,佢地建議,先向券商/銀行了解,佢地股票係咪透過投資公司持有。 如果係,又想收足股息,可以考慮提倉,向中央證券登記申請,轉為以個人名義持有,期限係5月26日4點半前。 預計派息日,亦由原定六月三日,延遲到六月十二日左右。 不過留意埋,今次中移動停牌可能真係太震撼,連青啤同亮煤都要出通告,講明末期息H股嘅「非居民股東」將需扣稅一成,相信同類蝦碌會陸續有嚟。

Steve and Stitt

圖片
今次滙豐重返上海掛牌,可以話係另有歷史意義。 因為匯豐百幾年前喺香港,同上海起家, 匯豐英文名HSBC,九十年代未改名前,原來係一直叫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匯豐早喺1865年3月就喺香港成立,第二個月就喺上海開業,宗旨係為經常到香港,上海嘅商人提供銀行服務。 初時,匯豐其實叫做「香港上海匯理銀行」,到1881年,先正式叫做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匯豐香港總行成立嚟,一直位於皇后大道中一號,坊間傳聞話匯豐當日都知呢度風水好,至於,門口一對獅子,你知唔知叫咩名? 開口一隻叫Steve,合埋口一隻叫Stitt,匯豐當係寶,所以01年英國總部啟用前,亦專登搵人嚟香港倒模複制! 其實香港一對獅子,亦係第一代複制品。如假包換,原裝版依家喺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嘅博物館展出。 呢對匯豐獅子除左博物館外,上海外灘亦有一對,依家放喺浦發銀行總部門外,係96年第二代複制品,點解喺浦發總行呢? 因為呢度正係當年匯豐喺上海嘅總行,1955年,因為共產黨關係,匯豐撤出上海,上海總行被收歸國有。 匯豐之後一直話想攞番,但傾唔成,幾年前決定放棄,市政府交俾浦發銀行。 匯豐過去十幾年,部署國際化,九一年決定遷冊英國。 未公布前,當時主席浦偉士,親自到北京同鄧小平解話,結果匯豐無好似怡和咁,激恕中國。前港澳辦主任魯平前幾年亦讚匯豐當年有政治智慧。 不過滙豐國際化十多年,Household一役令完氣大傷,有報道話,早排中央曾經幫手,叫匯豐將總部搬番香港,如無意外,匯豐成為首間內地上市嘅英資公司。 喺策略上嚟講,無論品牌、股東層面會擴大,當然都係有利。 更重要係、可以籌到人民幣,呢個正係高盛睇好番匯豐嘅原因,佢地仲建議,匯豐應該重推hk bank呢個品牌

缺口

十九間接受壓力測試嘅銀行、九間過關。 . 財力得到政府認同,佢地即時測試市場反應,喺股市集資。 . 繼上星期富國同大摩合共集資110億美元後,再有四間銀行,一日內先後宣布配股,共集資65億美元。 今次集資的銀行,幾乎清一色是全部通過測試的,他們本身已有足夠資本,因此集資只是希望盡快還錢俾政府,進一步證明自己嘅實力。(即係俗語說的「賺錢買花戴」!) 正如上次所提,無論係合格定肥佬的銀行,都要競逐資金,所不同的,是到底資金「Buy which Side」? 以銀行無限缺口追逐市場有限資金,真係令人愈諗愈驚。 另一個證明銀行缺水問題愈來愈嚴重,是配股的折讓幅度,目前已配售的銀行當中,平均折讓達到11%,遠比其他同類型批股百分之五折讓要來得深。 至於要提升資本近340億美元嘅美銀、雖然未有配股行動,但就沽手頭嘅建行嘅股分套現。 美銀持有392億股建行,3分一賣得。 佢地決定將呢批股分、即係135億股,一次過賣曬。 而接貨包括前中銀國際,同高盛前高層方風雷成立嘅厚樸基金,另外仲有中人壽,同淡馬鍚。 三個買家承接大部分建行股分,只有大約22億股分,喺市場出售,每股同樣係4個2。 整個減持行動,令美銀套現73億美金,超過560億港元,係近年最大宗配股活動。 值得留意係美銀一改開市前公布減持股分做法,首先上晝十點半左右,先將廿幾億股掉出街,唔透露買家家身分,當大家搞唔清楚時候,臨中午收市,先至揭曉淡馬鍚,同國壽亦有分接貨。 市場隨即認為係好消息,大舉補倉,結果「淡友」被殺到偏甲不流,亦成功保住建行股價。 ///////////////// 值得講下有分接貨嘅方風雷,佢喺內地有龐大關係網絡,同高盛合資創立內地證券公司高盛高華。連蘇格蘭皇家銀行減持中行,厚樸亦大手接貨。 佢有「第一代中國本土投資銀行家」之稱,曾經參與創立中金公司,當時佢頂頭上司,就係而家嘅副總理王岐山。 方風雷先後協助中移動、聯通、中石油來港上市,甚至係二千年協助李澤楷收購香港電訊。 之後同高盛喺內地成立合資證券行高盛高華,07年籌組厚樸基金,用「King Maker」嚟形容佢,可以話相當合適!

法中情

上訴庭副庭長羅傑志喺74頁判詞中表明,整項私有化、涉及人為操控投票結果,做法唔誠實,損害小股東利益,係佢行使酌情權、否決私有化嘅原因。 羅傑志話,法庭一般唔會因為商業條款而否決私有化,但佢好難同意每股4個半私有化作價,對所有股東都係合理。 第一,呢個價錢,比提出建議前過去90日平均價、有百分之7.6折讓,同過去同類型私有化例子、例如華潤萬眾、和記環球電訊,以至同屬電盈的Sunday比較,電盈建議根本唔吸引。 羅傑志亦批評,獨立財務顧問,過分依靠企業價格、同未經攤銷撥備稅前盈利兩項估值模式向小股東推薦建議,但完全忽略電盈經營表現,同埋有強勁現金流。 羅傑志話,基於交易剝削小股東利益,佢有強力理據否決私有化之餘,更重要係私有化後,大股東立即獲派巨額股息,單係呢點已經唔能夠令所有股東有公平待遇,更令佢認為行使否決權係正確造法。 判詞又指,投票前幾件事加埋,無論細節同時間上都太巧合。 這點大家都耳熟能詳,包括通區域總監林孝華投票前買入電盈股分,當花紅送俾員工,影響投票結果,同埋佢同盈拓副主席袁天凡關係。 羅傑志亦質疑種票事件1月31日被傳媒廣泛報道後,袁天凡最初話,佢當日打電話俾林孝華,只係約打波。 但到3月2日,又改口風,話同林孝華傾電話,有提過富通保險卷入種票事件。 /////////////////////// 下一步問題係、電盈會唔會上訴? 盈拓晚上已經表明,會就上訴庭判決打到終審法院。 我地問過資深大律師湯家驊,佢話,由於判詞就保障小股東權益呢點,仍然有爭議性,因此完全可以明白電盈上訴到終審法院的理由。 對企業融資界嚟講,影響可能仲深遠,因為咩叫公平價值,過去嘅「M&A」都無考慮到呢個觀點!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話,經過今次案例,未來其他公司要進行私有化,可能面對更多困難,例如對其他公司想提出私有化,肯定有警醒作用,唔敢明目張膽巧取豪奪小股東利益。。 不過都有法律學者張達明話,上訴庭有責任、釐清法例唔完善嘅地方,為保障人人都有平等權益把關,判詞係合理。 ///////////////////// 其實在看判詞前,由於之前聽三位法官喺庭上表現,特別係上訴庭副庭長羅傑志嘅comment,本來都擔心會係過分感性,甚至唔知佢地識唔識計咩叫合理價值! 但睇完成分判詞,就完全令人改觀,甚至可以說法、理、情並存。 佢除左可以參照市場同類型企業、包括同屬電訊股的...

Second Life

日前睇CNBC,搵左個重量級人物上去評論壓力測試,就係前紐約州州長斯皮察。 呢位曾經被「道德十字軍」,前檢察官因為大力打擊投資銀行而聲名大噪,不過最後因為被揭發召妓而迫下台。 佢自己都話,肯再公開露面,係因為要恢復自己名聲。 他說得一點也沒有錯,對於呢類曾經叱吒風雲的人來說,財富、地位、權力甚麼也有過了,但當一切都失去後,原來他們最重視的、還是自己的名聲。 經濟學人上星期有篇很好的文章,稱為Second Life,就是找尋一批過氣CEO的近況。好像美林前行政總裁John Thain,佢講過,而家每一日佢都著住一套整齊嘅西裝出門口,不過其實根本就無工返,亦都無辦事處用,每日出門,就係希望可以努力挽回自己嘅名聲。 呢個曾經豪花120萬公司錢去裝修自已辦公室嘅CEO,而家聽落真係有淒涼,聽落有啲似以前日本上班一族,無左分工、仲要呃老婆話要返工嘅男人。 不過有啲前CEO都可以重新展開自己人生嘅下半場,好似貝爾斯登前總裁施瓦茨,佢一手將百年老鋪以每股十美元價錢賣比摩根大通,潛伏一年後,最近傳出呢位最叻嘅「DEALMAKER」,會拍著華爾街「最後大佬」--高盛,出任合夥人。 講到呢啲墮落CEO,點可以唔提下雷曼前行政總裁富爾德,聽聞最近佢都「落戶」對沖基金「Matrix Advisor」,一樣都拍到好碼頭。 仲有呢兩位前美林同前花旗CEO,包括鼎鼎大名的Chuck Prince,最近亦都分別到一間投資公司同顧問服務公司上任,算係重新開始! 其實我又唔明,呢班大帝一手摧毀華爾街,點解仲有咁多行肯請佢地? 你無睇過DiCaprio套 「促智雙雄」?好似經濟學人話,要最好嘅保安,一於請個賊返嚟! 不過都唔係無風險,聽聞「Matrix Advisor」因為請左富爾德,有啲大客已經話要走,可以話一得就有一失! 聽落佢地前景都唔錯,咁美銀總裁劉易斯,萬一真係加入失業大軍,前途都未必好差! 備受進一步下台壓力嘅行政總裁劉易斯,需要集資339億美金,係美國當局假設美銀可能要蝕1366億。 劉易斯變成唯一公開公開批評測試的大班,認為整個測試假設唔公平。 佢甚至揚言,美銀未來兩季表現會超出測試預期。 市場正關注劉易斯命運,佢就話依家太早講係咪需要重組董事會,亦講明外界對美銀有太多聲音,但當前最緊要,係搞好業務。

有壓力,未解決

基金經理形容,測試已經結束,但壓力無消失到。 壓力測試結果,由財長蓋特納、同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一齊公布,顯示銀行夾埋可能虧損6千億美元。 十間銀行唔合格,合共需要集資746億美元,但已經遠比舊年底估計一千八百億美元少。 其中,需要集資最多嘅係美國銀行,需要集資339億美元,晚上已率先以大折讓35%批股,可想而知集資一些也不輕鬆。 其次係富國銀行嘅137億美元,花旗就需要增加55億資金。 至於美國運通,高盛、摩根大通同道富就成功通過測試。 伯南克話,有信心銀行可以自行集資,不過批評就認為政府太過樂觀。 金融時報指,資本強嘅銀行要還錢,唔夠資本銀行又要集資,計埋未來半年要籌集資金就要五百五十億美元,差唔多係過去半年集資總額嘅三倍。 經濟學人話,未能通過壓力測試銀行,可以喺半年內籌集需要資金,但市場根本唔會有呢個耐性。 華爾街日報就話,唔少投資者對購入大銀行嘅股份有保留,加上現時經濟仲未見底,銀行要喺咁短時間內籌集咁大筆錢,未必好似想像咁容易。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話,壓力測試結果一早外洩,令到正式結果公布後,出現反高潮情況,市場毫無反應。 佢形容,喺政府努力下,銀行避免新一輪危機,但問題係銀行業問題未有正式解決。 但克魯明提到,係市場,唔係政府決定銀行係咪失敗。 依家銀行貸款功能未恢復,只係靠官方機構,包括兩房填補空間。佢話,經濟唔會再大跌,但扭曲左嘅市場令經濟要真正復蘇,似乎唔係短期嘅事。 //////////////////////// 有分析員形容蓋特納早已經變成自我分裂,政府措施目標自我矛盾,一方面指測試完畢,反映銀行無倒閉風險,但同時又計劃透過公私營機構,要推動銀行出售有毒資產,規模甚至是上萬億美元。 到底邊個啱? 日後仲收唔收購毒資產? //////////////////////// 在美國公布壓力測試同一時間,出現左一段不大不少的消息。 紐約聯儲銀行董事會主席弗里德曼辭職,仲要係即時生效。 弗里德曼喺08年1月加入紐約聯儲局,佢之前係高盛主席。 原先佢獲得括免,可以持有喺加入聯儲局前手頭嘅高盛股分,但早前佢被傳媒揭發、喺08至09年期間,增持過高盛股分。 要記著在呢一段時間,聯儲局是批准了高盛由投資銀行轉型為控股銀行。 根據條例,聯儲局理事係唔能夠持有銀行股票。弗里德曼被評擊以權謀私,暗中買入高盛股分後,極力支持高盛成為控股銀行。佢原先計劃、喺今年年底...

末日黑天鵝

恆指只係用咗六日,就由萬四點水平重上萬七,係舊年十月嚟首次。 上帝用左七日創造天地,估唔到我們散戶一樣咁叻。 當然「興奮劑」係蓋特納話,19間接受壓力測試嘅銀行,都無資不抵債嘅風險,喺一般嘅情況下,都具備充分嘅營運資本,相信需要集資嘅銀行,有能力喺六個月內籌集到所需嘅資金。 政府會考慮,將持有嘅銀行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不過,蓋特納相信,多數嘅銀行都想避免,政府將所持嘅優先股轉為普通股。 佢又話,無意將對十九間銀行嘅壓力測試,擴大到其他銀行。 其實蓋特納今次講法,同佢上次講「大部分銀行有充足資本」是異曲共功之妙的癈話,只是個市太「牛」,疑似好消息都當正好消息炒! 紐約大學教授魯賓尼就再次預言,唔能夠通過壓力測試銀行,最終都要政府出手拯救。 魯賓尼喺金融時報撰文,話一旦有銀行未能夠測試需要增加資本,佢地會發覺市場早已將他們列入「Fail」的類別,根本難以喺資本市場集資,最終都要政府注資。 魯賓尼話,銀行嘅債權人、除左存戶之外,根本唔應該由納稅人出錢保護,債權人應該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他相信,只要政府可以保障「交易對手」風險,即使再有大銀行倒閉,都唔會出現類似雷曼嘅系統風險。 又話,目前只係熊市反彈,批評大部分經濟學家同分析員都係睇錯市,指未來經濟並無外界預期咁樂觀,如果股市再升將令佢非常意外,又指產能過剩最終會令全球出現通縮。 有同樣睇法嘅淡友,係黑天鵝一書作者「塔勒布」,佢喺新加坡表示,今次金融危機仲未過去,而且遠比三十年代大蕭條更家差,因為同當時相比,現今金融體系同埋實體經濟更互相連繫,加上政府早已失去控制能力,最終只會陷入一片混沌。 佢亦認同全球通縮嘅睇法,而唯一安全資產就係黃金、銅、以及中國相關資產,又認同股票會比債券安全。 ///////////////////////// Leona 講過由魯賓尼拍塔勒布一定好有火花,建議moneycafe找本港版的「末日博士」拍「黑天鵝」,即係羅家聰併孫柏文,想落都幾好玩。兩位,幾時有時間「併併」佢!

最後倒數

愈迫近星期四壓力測試結果,令人愈有壓力。(當然,個市就好明顯毫無壓力!) 今日先揭盎的是美國銀行,壓力測試唔及格之餘,需要集資額更震驚市場。 各大傳媒各自引述嘅消息指,美國當局正式要求美銀集資額介乎339至350億美金,呢個金額遠較市場原先指少一百億美金內多好多。 美銀財務總監話佢相當不滿結果,但形容銀行要提升資金水平,有好多選擇。 由於需要資金太多,美銀預計毫無選擇下,預計會俾政府持有400幾億美金優先股,兌換成普通股。 令呢間市值700億美金嘅銀行,現有股東股權被大幅攤薄。 觸發美銀要大幅集資係收購美林,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首次回應話,技術上佢從無來施壓,一定要美銀完成收購。 不過要留意,伯南克講法是有些取巧,因為他說是「跟據已公開的文件及紀錄.....我威脅劉易斯。」 咁無公開個部分? 真係只有他們自己知。 難逃被政府變相國有化,已經無左主席職位嘅劉易斯,預計會面對更大壓力,可能提早落台。 而佢當年一手策劃入股嘅建行,就大派用場成為套現工具。 佢地今個星期四,手持其中135億股建行解禁,可以沽貨。全數賣出,可以套現大約80億美金。 目前資料顯示,壓力測試結果,會將銀行分為四個級別,包括需要額外資本應付更嚴重衰退、需要額外股本、以及有足夠資本同充裕資本嘅銀行。 大部銀行都會介乎中間兩個級別,而需要額外股本銀行,預計會喺星期四公布埋配股集資嘅方案。 至於花旗已經傳出喺壓力測試後,會配股集資六十至一百億美元。 諗起成十間銀行會輪著開記者會,出來公布測試結果同解決方案,諗起都想死.....

賣地場的迷思

琴日賣地前與同事們「開盤口」,估下石湖墟地皮要「舉」幾耐。 有人估地皮質素太弱,最多只賣五分鐘、有人估十分鐘,我較樂觀,認為地產市道較樂觀,上水地都可以吸引中小型發展商,因此估賣地應會持續半小時以上,點知都係估錯。 其實翻查過去幾次「絕無僅有」賣地紀錄,好似07年分別喺香港仔惠福道,同大嶼山長沙地皮,拍賣價都比勾地價高出一倍有多,同樣超出晒預期。 因此發展商經常說勾地底價高、阻礙勾地意慾,呢個說法肯定不成立,因為一到拍賣場,地皮就有大量需求,賣價亦肯定比底價高出很多很多。 但迷思是,為何勾地表推出以來,勾地宗數是如斯少? 一個人盡皆知的現實是,現行勾地機制無足夠動機勾地,原因是勾地有風險,要承諾比底價,又要先付上誠意金,到進入賣地場反而完全無優勢(紀錄顯示幾乎完全無勾地發展商可以成功投地),就算唔識「博奕論」都會明白發展商無動機勾地。 如果社會是同意不恢復定期賣地,就要想辦法解決目前的困局,答案當然亦很簡單: 就是要給予申請勾地發展商有「著數」! 當然,所謂「著數」不可能是有折讓價或者預先決定底價,但可以考慮在公平競爭原則下予以一定「優先權」,包括可決定拍賣日期。 不要小看決定拍賣日期,即使大如長實新地呢類大孖沙,要投一幅數十億元的地皮都要先問銀行攞Credit Line,何況是小型發展商? 如果政府在接納勾地後,發展商可以預先決定拍賣日期,對安排銀行融資應有很大優勢。當然,為免有不公平之嫌,設一定限期如接納後十四日至三十日內安排賣地會較理想。 為免要安排場地配合的問題,政府不妨再進取一些,可取消公開拍賣制度,改為暗標,既省場地開支又免行政混亂。 公開拍賣的好處,是可以搾取發展商的「最後一口價」,將庫房「Profit Margin」提到最高。 不過面對勾地機制根本無法運作,說什麼「最後一口價」也是晒氣。 招標機制對發展商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港鐵市建局早就充分利用呢個機制。庫房的收入可能未必會有公開拍賣咁高,不過如能增加勾地數量,加上工程起動對建築、代理,以至零售飲食的帶動,這點工作似乎是值得做。

影帝炒家

講吓影帝Nicolas Cage。 不是要評價他的那套新戲「Knowing」,盡管有人批評看了兩小時後,說情願世界末日早些到來! 說的是他的物業投資,原來影帝本人都係一個大炒家,喜愛買買賣賣,一眾地產經紀早已當佢成為上賓(特別係今時今日)。 最近Nicolas Cage就將手上兩座位於南部城市New Orleans物業放售,說「座」一點也沒有錯,因為兩座物業都是過面積過萬方呎的大宅,叫價都超過三百萬美元以上。 聽說影帝有不少物業都是位於西部重災區,例如內華達州的Las Vagas、加州的San Francisco,都是位處樓市重災區,而家佢先放售在樓價跌幅無咁大的南部城市物業,到底是看淡? 還是看好? //////////////////////// 對於美國樓市前景,先有股神巴菲特話有站穩跡象,後有伯南克說樓市貌似見底,而現實數據亦有顯示好轉跡象。 被視為樓市領先指標嘅待完成二手房屋銷售,3月升百分之3點2,好過預期嘅無起跌。 成交宗數顯示,最強反彈地區主要集中喺西岸同埋南部城市,特別係西部不少城市,由於之前錄得兩至三成巨大跌幅,因此亦有較強反彈。 這點似乎解釋了為何影帝先沽南部物業而非西部物業,就是反彈未完成、即係當地樓價未升完。 另一個被視為領先指標,係3月嘅建築開支,升幅都有百分之0點3,遠比預期嘅跌百分之1點5好,係舊年9月以嚟最高。 不過要留意,建築開支增長主要係集中喺非住宅項目,即係電廠同政府項目,主要係反映政府七千八百幾億美元救市措施成效。 相反,私人住宅建築開支就係97年4月以嚟最低。 有分析員話,美國經濟數據仍然未算一面倒轉好,例如零售銷售仍然疲弱,而一些較滯後數據,特別係今個星期五公布 失業率,估計會由百分之八點五升至八點九,對樓市前景都應不利。 因此,即使是領先指標、除非數據反映的是一個趨勢、即要等上兩、三個月時間,否則誰也說不準是反彈抑或轉勢。

Too good to be true(真有咁好)?

傳統上又話sell in may ,and go away,但個市咁升法,點捨得走? 講到底,都係靠一個信心改善!環球股市回升,反映歐美股市表現嘅指標Stoxx 600,四月分急升左一成四,係創出有紀錄以嚟最大升幅。 經濟方面,雖然美國連續三個季度衰退,係1974年來表現最差,不過聯儲局表明,經濟衰退情況有改善跡象。 唔止股市,連信貸市場都係金融海嘯以嚟表現最好,反映企業倒閉風險嘅違約交易掉期CDS,歐美喺四月分分別急跌左一成九同一成六,係舊年貝爾斯登舊年倒閉以嚟表現最好。 有更多跡象表明,信貸市場已經由舊年雷曼倒閉以嚟恢復,貸款出現全面復蘇, 今年七大工業國發出嘅主權債券,孳息率顯注回升,令債券回報下降,好似主權評級債券回報,由舊年急升一成四,變為今年只係有百分之一嘅負回報。 而「息率曲線」亦出現轉為更傾斜跡象,其中美國國債孳息率,就由舊年十二月嘅一厘二五,擴闊至兩厘二六。 私人借貸方面亦有改善,今年以嚟私人企業債券發行量達到四千七百幾億美元,比舊年同期增加左近三成半,其他利率指標亦反映銀行願意重新借貸,好似係三個月Libor回落至一厘左右水平,而所謂TER息差,即係倫敦銀行同業拆息、以及國債之間息差,由舊年十月嘅四厘六四,顯注收窄至0.86厘,都係反映銀行更願意借貸,企業唔再需要比高昂嘅利率。 單睇港股,喺四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都升過6百點,全個月計,升幅係年半以嚟表現最好。 到五月首個交易日,更急漲八百點,係半年以來首次上返萬六點樓上,亦係雷曼倒閉、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最高水平。 有英國股神稱號、,當地最成功基金經理、富達投資總裁Anthony Bolton,就預言熊市已經結束。 難道真係好似奧巴馬上任第一百日咁講,話呢段日子開始得唔錯,希望未來做得更好? 海嘯即係無發生過? 不過與「末日博士」羅家聰傾開,佢對近日一系列的經濟指標到底是否真的轉勢,仍然抱有疑問,更令我倆不解的是: 真係有咁好? 豬流感目前看來不會構成重大傷亡,果真變成一種普通流感,股市亦未必有太大反應。 不過升至現水平,真係無晒不利因素嗎? 假設盈利預測不變,真係算得上抵買股分唔多。 樂觀情緒唔可以完全掩蓋利淡因素,星期四19間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就會公布,大銀行中,花旗,同美銀最少加埋要集資二百億美金。 星期五,美國又有最新就業數據,失業率有機會升至近9%高位。 就算睇好內地前景,內地股市頭一季累積升...

賣床褥

巴郡上周末喺「內布拉斯加州」嘅「奧馬哈城」舉行股東周年大會,破紀錄吸引全球3萬5千名股東,前嚟朝聖。 作為在場三萬五千個股東,今年有件事都要適應下,就係要計佢自己喺巴郡投資蝕左幾多錢,因為呢件事喺過去幾十年都無發生過! 巴菲特話,並唔相信政府做嘅壓力測試結果,佢個人就寧願相信自己眼光多一啲。 佢相信除左四間大銀行外,其他參與測試嘅十五間銀行,根本就唔符合TOO BIG TO FAIL條件,即係話根本無需要做測試。 佢指,花旗巨額虧損,扭曲咗市場對美國銀行業嘅觀感,相信包括富國銀行在內嘅多間銀行,都可以承受得住經濟衰退嘅打擊,如果唔係法規唔容許,佢會喺現價、將所有資金增持富國同US BANCORP。 對於今次金融危機,佢歸咎於銀行、政府以至傳媒都要負上責任,犯左「貪婪、愚味、人云亦云」嘅錯誤,而對於政府救市方案,佢認為做法正確,但就話就憂慮會有會後遺症。 佢口中嘅代價,就係政府注入鉅額資金後,未來可能引發高通脹。 喺長達五個半鐘股東會、股東都好關心今年巴郡嘅業務會唔會翻身。 巴菲特話第一季都係交唔出成績表,經營溢利要退倒一成二,不過,佢有信心巴郡持有嘅高風險衍生工具,今年最終都可以有回報。 至於大家好關心佢嘅繼任人,巴菲特話四名投資總監候選人,舊年業績都係跑輸標普五百,似乎都反映未有退休之意 雖然股東會今年少了一些有趣的對答,但股東應不覺沉悶,因為最有趣的部分係今年股東會上播出的一條片子,片中,巴菲特因為巴郡嘅「3個A」債務級評級被降低,董事局建議佢嘗試做吓其他工作,巴菲特於是被降職做銷售員,喺「奧馬哈」嘅傢具市場促銷「床褥」。 影片中有一位顧客唔肯賣「巴菲特」嘅帳,仲抱怨其中一款名為「Warran」嘅床褥,有太多嘅起落,而且「反彈太慢」。 於是巴菲特逼住要出殺手鐧,攞咗張叫做「Nervous Nelly」嘅床褥。 巴菲特推介話,呢張床褥喺道指跌穿一萬點後最暢銷。賣點係,可以俾人喺床褥裡面收埋啲嘢。 僱客一聽,即時話要,但就指定要巴菲特揸住嗰張陳列品。 最後,巴菲特無奈咁,喺床褥中攞番佢嘅個人物品,包括現金、股票,同幾本過期嘅「花花公子」雜誌。

雙城奇謀之生與死

上次發表了 雙城奇謀 的睇法,引來不少爭議。 到今個星期上海終於發表了拓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路線圖。 其實所謂藍圖大家都心中有數: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債券、外資發行人民幣股票....... 反而我們值得留意、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在4月29日回應香港媒體提問時指出,相比香港而言上海還是「小弟弟」,現在未有超越之意,兩座城市是互利互補關係。 他又說,短期內,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包括香港的法律、金融環境、人才資源都是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更多地學習香港經驗,不是要超越香港,目前一段時間內,兩者需要互利互補,如果雙方能夠都發展是最好的結局。」 相反,我們的香港官員,以不署名的方或接受報章訪問,只懂說上海與香港的競爭仍是龜兔賽跑,人家是龜,我們就自譽為白兔,認為只要兔子不瞓覺,香港仍然可以領先! 這算是什麼「人話」,我肯定,如果我們的高官真的有這種思維,他日一定會累死香港! 龔耀輝在財經資訊台「周日不講理」,擘頸就說,如果待遇一樣,大部分會毫不猶疑揀上海、捨香港,原因就是大家都知上海有數不盡的潛力,尤如美國一樣,可以成為一具大磁鐵,吸引數不盡的人材。 也許不少外資今天在國內仍然會面對「有法不依、有約不守」的局面,不過面對一個市場規模如斯龐大市場,蝕底一時最終亦能修成「正果」,這說明為何外資可以屢敗屢戰。 其實說到人才,其他不用說,光看一個屠光紹就叫我們心寒: 歷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中國證監會秘書長、以至晉身副主席,07年底任上海市副市長,上他本人就是一個國內培養出來的一等一人材。光看他以「小弟弟」來形容上海的姿態,比起我們香港的官員仍以「白兔」自居,認為自己優勢仍存,就是這點以退為進的心理質素,就叫人心中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