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13 起發佈的文章

仇外

大致上,內地民間、官方均對外資批評界定為不懷好意,但同樣,外資對內地越無好感。 十幾年前衝著入世,市場開放而來,市場到現在仍未完全開放。幾年前,冒中國高增長之名而加碼投資,結果幾個大品牌,大型連鎖,近幾季,內地銷售數字表現連歐洲都不如。 外資看錯中國,抑或內地對外資有所虧欠?事實,商業協議正正係你情我願,不能怨,也不能罵。 但從近年貴價「來路」貨紛紛被襲,奶粉被指控制價格、汽車被話有問題、蘋果又指侵佔商標,連炸雞都被留難唔衛生,既怨且罵似乎不屬外人。 同樣,外界對中資有保留,似乎確實有訴諸發洩,否則六、七倍市盈率,唔買就走寶!! 而截至今日為止,正正係外資指中國經濟會硬著陸第三周年!! 美林崔魏早前有關外資被內地高調調查一份簡報,可讀性極高;一,年內個案確實大幅增加,二、怕且類似個案會繼續有來、三,背後原因是反貪、是維護市場秩序、是維穩、抑或為扶持內地企業,答案難言,如屬後者的話,卻實屬悲哀!! 葛蘭素事件,目前越鬧越大,因為討論範圍已經不限於外資內地經營,更涉及所謂獨立機構安危,有關講法純粹引述華爾街日報,背景之一,係一直有替葛蘭素提供顧問服務既獨立研究機構CHINAWHYS負責人亨弗萊,盛傳七月十日以來,一直被拘留。 客觀上,作為局外,未知事件底醞,不宜太早作結論。但外國媒體已經將事件無限放大,包括,一,點解?二,獨立研究機構到底是否可以繼續經營?三,中資財務及業務真相豈不是更難尋。 還記得渾水哥卡臣,大半年前左右,已經暗示金盤洗手,轉戰追查美國矽谷企業,明眼人都知,臣哥自知風險極大。正如佢回應葛蘭素事件時就提到,it shows you what kind of poor outcomes are available!!! 好肯定,正如多篇外國媒體報道,獨立機構中國攞料,舊年年底開始越見困難,甚至被諸多阻止。對中國嚟講,外資搞事,甚至涉及盜取機密,但對外資來說,可能只係俾錢尋求事實。 但根本無變係,造就有關獨立研究機構存在誘因:中資,民企等等唔爭氣,中金再生四年來不斷做假數,又一次證明,唔係人地睇死你,係你抵死!!   

消失的記者會

圖片
一場消失了的記者會,就令星期四長和業績,反高潮地令市場、媒體、甚至全港市民失望。 中環人無左一探誠哥對經濟及樓市把脈機會,「大街人」就變成唯一親近首富機會都無埋!! 撇開甚麼企業管治水平唔講,因為作為傳媒人,大家都心知肚明,業績記招真係問業績時間,恐怕三分一都無,頂多是加句SOUNDBITE 在主席報告書內,大家想聽既、無錯其實都基於八掛心理。 VICTOR.李可能一早知道我地「居心不良」,觀乎今年三月全年業績記者會,已經多番向老豆「搶咪」,打斷父親發言,不知情者以為有人有心搏上位,但查實係VICTOR用心良苦,要大家將焦點放番在公司啫!! 確實、和黃既價值一向被市場嚴重低估,多既唔講,單睇有Cover 和黃的大行分析員既數目,得16個左右,在MSCI亞太同級數公司中,只是平均數目的一半,結果令股價長期對資產淨值有三分一到四成折讓,遠高於平均25%折讓!! 業績分析求先都睇過,部分令跟和黃分析員數目較少原因,可能同本身業務複雜有關,單睇里昂的Sums of Value,和黃資產淨值組成部分就有66項,估值方法就有四種,難怪FT一直以世上三大不解之迷,來形容和黃盤數!! FT專欄一個月前有一篇特稿、就以「隱藏寶藏」,再次形容和黃隱藏價值。 其中一個觀察相當有趣,就是和黃股價表現理想的時候,通常都需要一個「主題」,由90年代Dealmaker,到之後主打3G,而目前最有效跑贏大市方法,就是靠出售資產而非收購。 觀乎近日放風出售百佳超市,超人果然深明要提高估值秘訣。 去年50間藍籌公司當中,只有七間無舉行中期業績發佈會,而家誠哥旗下長和加入埋呢個行列,令總數增加至九間上市,長和系就佔當中三分一!! 到底香港人信超人多些定CY? 答案不言而喻。 今次誠哥唔見記者,損失的肯定不會是超人本身。 或許由近年記者會安排、都可以睇到一些微妙變化,例如先是匯豐取消每年兩次業績記者會,九哥歐智華變成一個例行電話會議。 而家加埋誠哥唔見人,一切證明上一代人認同的「真心直說」、已經被現代企管人認為,變得不合時宜,甚至是多餘舉動。 咁到底呢種只見分析員、不見媒體的選擇性披露安排,是進步了或是有所退步,恐怕要由各位自行評價。

再生?

圖片
證監會破天荒申請將上市公司清盤,中環人個個都「目定口呆」!! 須知道、與洪良個案不同,當時證監入稟是凍結洪良資產,特別是存放在銀行的上市集資現金,目的確實是保障股東。 但今次是入稟清盤、大家都知在清盤過程中,股東要取回權益排名,遠低於債權銀行、員工甚至供應商。 顯然由挪威央行、以至一眾小股東,今次都凍過水!! 但原來事出有因,被證監會入稟清盤的中金再生,原來早在上市時已經做假。 證監會指,早前調查發現有證據指中金、曾於09年的首次公開招股章程,及09年的年報中誇大公司財務狀況。 點誇大? 證監會指有關附屬公司,07、08及09三個財政年度,連續每年將向三間主要供應商,採購的金額逐步擴大,虛構絕大部分採購金額。 中金再生,由第一日上市開始,其實注定要再生絕不容易。 大家仲記得資深賓卡界王學良?在上市未夠半年就辭任CFO,當時大爆自己無辦法Access 到公司財務資料,呢單料當時已經震撼市場。 公司解釋仲無厘頭,話要upgrade server 先至令王學良睇唔到資料,現在事隔四年回首,其賓早有先兆。 今時今日我地找回王學良,他人已不在港,謙稱自己知悉事件,但事隔久遠,稱不宜再作回應。 雖然遲左四年,今次SFC都算做番輯好戲,為賓卡.王討回一個公道。 只是當年負責上市、由會計師德勤、到保薦人瑞記招商,恐怕都有得震、無得瞓!!! 中環人而家都幾乎斷定、公司年報披露的17億存款、以及高達129億應收帳,都通通存在造假,先至引致當局要咁重手出招。 好彩係央企中國節能環保,今年初不知情下本來會出資34億接左主席秦志威既貨,最終因為停牌避過一劫,否則恐怕又有人要向阿爺交待!! 今次沽空機構Glaucus 一炮成名,值得一提是報告有提及如果中金再生財務狀況、真係講得咁理想,咁無理由過去三年、公司都要向主席秦志威,每年借入二至四億既臨時貸款,除非本身財務資料根本係「造假」!!! 值得一提係Glaucus 仲點名要沽空兩間上市公司,大家有心不妨找一找! 講到呢度,相信大家都可以接近掌握全貌。至於有些所謂股壇名人,周不時推介話自己仲睇好邊間邊間民企,仲要拍心號話信晒對方,呢啲人個名,真係開來都嘥氣,講得多反而會誤導觀眾!!

追數

圖片
政府不斷維持有批地,但係吊詭嘅係買到樓嘅人反而大減 ! 一手條例實施後,發展商去貨困難,推高本港潛在供應至 7 萬個單位是近六年新高。 而施工量同步大增,是有紀錄高位,變成有樓、無人買 ! 其實只要減價咪有 ! 分析員相信下半年發展商有出貨壓力,新盤定價有下調空間。 自從 2010 年起,政府主動推地以嚟,無論起樓速度同政府審批賣樓速度統統都跟唔上 ! 要真正增加供應、先要解決當中嘅落差至得,否則就算狂批地,都只係表面數字遊戲 ! 期內受一手條例實施影響,發展商推盤減慢、推高樓花貨尾增至 5 萬個,比第一季多 4000 個,連同 1.6 萬個已批出但未動工,以及 4000 個現樓貨尾,未來三至四年的潛在供應,增加至 7 萬個,比首季多出 3 千個。 政府係 KEEP 住有批地,施工量亦的確多咗,但係唔代表實際上真係多咗供應面市 ! 落成量,嚴重唔達標 ! 頭半年新落成單位,少到未見過咁少 ! 半年時間,都只係得 1500 個新單位起好 ! 係紀錄新低。 市場預計,全年計、落成量大概有 11000 伙,比政府原先預計嘅 13500 伙少咗 19% 。 除非下半年有大型項目加快完工速度,否則落成量都會偏低。 特別留意、落差最大嘅係咩單位 ? 如果按面積劃分,發現單位面積越細,距離落成預測目標越遠。 好似面積最細嘅 A 類單位,即係實用面積 430 呎以下嘅小型單位,喺今年頭五個月落成量竟然係零 ! 一個都無 ! 政府原先預測全年落成量會有 1489 伙,而家完全落空。 換句話講,可以預見細單位將會繼續缺乏供應 ! 其餘中型、大型單位都一樣有嚴重落差 ! 又例如 B 類單位,即係實用 400 幾 -700 幾呎嘅中小型單位,雖然落成量係各個界別之中最多,有 709 個。 但係呢類亦係最大路、市場最有需求嘅一類,政府預測全年要有 7600 伙落成,但時至今日只係達標僅僅 9% 。 各個類別嘅落成量,都只係得幾百伙,達標比率相當之低,整體達標1成1。 淨低嗰 89% 未達標,試問得番半年時間條數 .. 點追 ?! 大把數要追 ! 唔只起樓慢,賣樓更加慢 ! 今年發展商出貨好 " 立 ...

見紅

圖片
又係事先張揚,外匯基金再次見紅,無論債券、外匯、港股都蝕錢 ! 其實美國十年債息,由伯南克五月表明退市,息率已經由一厘八一路飊升,最高上到兩厘七,佔七成投資比重的債券,自然首當其沖。 加上港股亦表現疲弱,反而意外係連外匯都有咁大虧損 ! 結果第二季,錄得超過二百五十億元虧損,是近兩年以來最多。 聯儲局退市令債息抽升,打擊債市表現,佔外匯基金七成資產的債券投資蝕最多,半年虧損 168 億元,而外匯和港股投資都要蝕錢,只得其他股票有盈利 311 億元。 羅家聰相信,美國退市影響對債券市場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債息頂多升至三厘左右,若下半年股市好轉,金管局班專家可以捕捉到轉角市,外匯基金投資有機會回穩。 展望下半年,其實都唔可以太過樂觀,一來美國退市只是剛開始,債息有機會升上三厘,到時債券同港股回報都未必有改善。 況且外匯基金持有關債券高達二萬億元,簡單講就如一隻航母要在水池轉身,跟本任何增持減持動作也是吋步難移,組合可動空間不多。 話說回來,伯南克主宰全球,亦因為本港聯匯關,係,伯南克,及陳德霖,某程度上建立一個主從關係。 我有決策,你照單全收。 因為美債債息升,聯儲局幾乎肯定,部份債券組合輸錢,主從關係之下,主子當災,侍從豈可不從,結果外匯基金亦因而受影響。 淡馬錫繼續尋求高回報,中投每年慣性投資回報一成,奈何呢三十幾年主從關係,事到如今,顯然我地跟錯老細 !! 一個叫 BEN ,一個叫 NORMAN 。主從關係算係舉世無雙。一,侍從搵錢多個主人。二,一個負責刺激資產價格,一個不停控制資產價格。 三,最重要還是,主人奉行透明,溝通,呢一位分反其道而行。雖則話透明,實則少溝通。 兩宗例子令中環人失望,包括扮隱形人吹風,大話貸款氾濫,外匯基金投資表現欠佳,醜婦不願見家翁。 美國倒薩運動升溫,伯南克及陳德霖曲線主從關係緣盡倒數。到底,往後由耶倫,抑或薩默斯主導陳德霖,未來數月好戲連場。 繼美國評論力撐耶大姐之後,國會議員極度罕有大玩聯署,暗反薩爺,明撐耶姐。 以往,聯儲局主事人是誰,政界不太關心,現是明顯,聯儲局政策擺動,美國國會山莊已經劃公仔劃出腸,係大有政治利益。 老伯最後關頭被市場叫倒,他是市場英雄,抑或唯命事從一條可憐...

港鐵模式

圖片
於內地,無論是去到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哈爾濱鐵路車站,都是一兩層大樓加鐘樓。 建築模式幾乎一式一樣,作用僅僅是候車室,完全未有充分利用上蓋空間。 究其原因,是過去車站標止商業運作,令交通樞紐用地白白浪費!! 為了盤活鐵路用地,以鐵路基建投資推動經濟,國務院首次容許鐵路用地,可以進行商業開發。 令車站由過去只有一、兩層,變成發展上蓋物業,甚至有地下商場。 做法類似過去幾十年香港鐵路發展模式,以物業收益支持鐵路發展,更令港鐵幾乎成了全港最大發展商。 其實在日本、近年推行的鐵路改革,亦以鐵路周邊物業收益,成功填補鐵路龐大負債。 今年重新落成的東京車站,正是在重現古貌同時,大大增加了商業樓面面積。 發展上蓋項目可以說是一箭雙雕,既有效解決地方政府資金不足,同時又可以紓緩鐵路負債較高問題。 要推動鐵路投資,國務院同時提出,力爭在十二五規劃期間、鐵路固定投資達33000億人民幣,較在溫州動車事故前的28000億元,再增加5000億元,其中今年就要完成6900億元投資。 但在溫州動車事故後,鐵路融資幾乎全面叫停,因此國務院建議,要以多種渠道籌集鐵路資金,目標兩年內引入社會資本2000億元。 引入社會資本,在內地幾近變成口號式宣傳,由銀行IT電信信息消費,通通打著要引入民間資本,希望可以減少中央及地方政府財政壓力。 不過鐵路總公司仍然有賣點,就是可以將盈利較好線路研究打包上市,有效利用現有資產籌集資金,包括京滬鐵路、滬杭鐵路都研究過上市計劃。 國家發改委研究員就提出,引入社會資本其實已經有近十年歷史,但之前鐵道部一家獨大,引入資金跟本無話語權。 今次改革,承諾向投資者提供穩定收益,變成類似信托產品,將有助解決鐵路融資問題。 連同鐵路投資,綜觀今次李克強三招,最吸引眼球莫過於拯救小微企。 面對成本上升、需求疲弱、融資難、稅費負擔重四大挑戰,減稅的確為內地中小企帶來一場「及時雨」。 好像瑞信陶冬所言,今次救市力度的確不足,估計今年稅收只減少120億,雖令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可以受惠,且豁免範圍不夠廣泛。 目前內地企業超過九成都是中小企,GDP貢獻超過六成,一半以上的政府稅收、八成的城鎮就業,亦是來自中小企。 不過今次措施象徵了經過幾個月觀察後,政策終於開始啟動,相信十月三中全會前,有更多政策出台。

就業年

圖片
時七,時七點五,總之因為七,中港股市以至環球商品,呢兩日都舞到頭暈。 新京報引述總理李克強、指經濟下限是GDP增長7.5%,而底線就是7%。 要為經濟尋底線,七月的PMI指數,正反映經濟遠未見底 滙豐編制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跌至十一個月低位,七月初值得47.7,表現遠遜預期。 細項以新訂單指數最突出,跌至十一個月低位,產出指數亦跌至九個月新低,原因是新訂單疲弱及去庫存加快,令製造業持續放緩。 結果又加劇勞動市場壓力,七月就業指數跌至47.3,是超過四年來最低水平,反映勞工市場惡化。 德銀馬駿就相信,領導人已一再表明低於7%是不容許,估計政府會低調推出一系列財政刺激措施,同時降低小型銀行存準金率,甚至放寬發展商融資規定,令第四季經濟復蘇機會增加。 當一眾大行包括馬駿陶冬都估計、中央表明底線後,小規模的刺激措施可望出台。 不過他們忽略,是堅持不推出刺激政策原因之一,是內地就業情況仍然穩定。 匯豐PMI最令人震驚,是最新就業指數,回復到海嘯後水平。 今年又堪稱,建國以來最困難的就業年。 勞動市場是否真的那麼令人安心呢? 不像西方國家,每個月公布就業數據,官方失業率、只會出現於年度的統計匯報。 諷刺的是,翻查過去十年,無論經濟急速增長、還是經歷低潮,失業率一直維持4%水平,上下不超過0.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失業率只計及城鎮登記失業人口,數量多達兩億6千多萬的農民工,就業情況如何,並不計算在內。 既然官方失業率難以掌握,有經濟師嘗試從中央每年新增職位目標及農民工就業調查,了解內地情況。 瑞銀經濟師汪濤指,今年以來服務業增長仍然穩定,令城鎮新增職位都輕微增加。 至於農民工就業情況,雖然工資由三年前有25%增幅,放緩至最近只有十多個百分點增長,不過無論就業職位減少或工資放緩趨勢、於近兩、三季都穩定下來,未見有大規模職位流失。 就業情況看不清,偏偏卻是中央出手救市的參考指標。 更令人費解的是,前總理溫家寶當年要「保八」,目的是「保就業」; 今天總理李克強要「保七」,底線亦是要「保就業」,中間有甚麼分別? 分析指,當年的「保八」,是靠大型投資創造職位。 但今時今日中央提出的是,扶助小微企業增加就業,雖然對推動經濟增長力度可能有限,但相信更能改善就業情況,更重要是調整經濟結構。 ...

打底

昨天的死亡,換取今天的黃金,二萬一千五先破,更直逼二萬二。 股市暑假大酬賓,想咩有咩,市場中人指,簡單講,黃金價格表現反映退市機會下降,中國情況顯示最壞消息過去。 利空派成為炮灰,左右一掌摑,較令人驚喜主要來自內地如此不明朗,不利消息繼續充斥,反過來是越有壞消息,股市越會升。 以內銀為例,利率市場化成為昨天利淡,一日之內可以全數睇好。市場當然善忘。 李克強講咩,股市值千金。近日,內地流傳李總理早前討論經濟形勢大會發言,結果經濟增長底線大字標題被發現為七點五,就此成為大市摧化。 對於新京報報道,其實是半信半疑,特別是經歷過樓繼偉又七又唔係七事件後。 所以新京報引述,稱李克強強調經濟增長的底線是7%,以內地媒體你抄襲我我引述你做法,理應獲內地官方媒體轉載,奈何全不見踪影。 無論如何,七點五增長要保,通脹三點五之內可忍,經濟等於就業,同通脹之間關係,正正係美林經濟師陸挺形容,克強經濟學第二式:「李氏菲力普」Li's Philip曲線。 七點五是底,股市已打底,中環人今日唱在口中。輕量財政政策保底,兼通脹偏低製造更多政策空間,於是中資股近日一時無兩。 但菲力普曲線是至今日適用與否,在在疑問。更甚係,按陸挺所講,經濟刺激之先,可以先刺激通脹。 好了,內地半年通脹僅僅二點四,數字上等於下半年通脹可以容許升至百分之四點六。換句說話,樓價可以升,物價可以加,但陸挺講,透過通脹變相V型反彈,從而刺激經濟?OF COURSE NOT!! 最壞情緒主導,市場當然極之悲觀。 樂觀因素形成,市場想法亦千奇百怪。德銀目前仍然預測內地出年經濟增長百分之八點五,製造出一個O咀理論。 按德銀講,經濟潛力量度,在於產出缺口,即係OUTPUT GAP。 德銀自創既中國產品缺口,來自生產物價指數及整體經濟增長兩者差距,德銀指,由於二千年以嚟,上游通脹維持大概百分之二水平,拉勻經濟數字比較,代表內地產出缺口反映目前中國仍然有百分之十潛在經濟增長。 數字屬於科技性,數字亦附帶陷阱。用金融時報講法,將德銀一套單單全收,就於形同經濟結構不變,出口訂單會大量回流從而刺激外貿,還有係呢十幾年,全球經濟結構及生產線,未曾有變。 真的嗎??

身價

圖片
誠哥賣百佳,走資之說不徑而走。誠哥否認,和黃強烈否認,但率先報道潛在交易的華爾街日報一針見血指,和黃意大利3,焦頭爛額仍然有意繼續併購,反而百佳地位獨大卻選擇要賣,故此不撤資,亦不等於會增加投資。 過去一年,長實本港最大投資僅僅購入兩幅地,涉及一百廿五億多,歐洲眾多收購之中,一個奧地利電訊已經等同價值。 賣埋百佳,一入一出就更等於零。 中環人直指,香港與歐洲之分,除潛力及機會之外,最大分別為嘈音及寧靜。換句說話,時興既企業可持續性得分,香港及歐洲或者屬於不同世界,不同等級。但到底環境行業問題,抑或制度造就,其實更值得思考。 好了,百佳要賣,賣得幾多錢?深喉報由十至二十億美金,到進一步放大至最高四十億美金,背後理由除最大,最勁之外,直接觸發來自牛奶國際成為百佳估值催化劑。 簡單講,原本二十億美元,百佳市盈率大概十五、六倍,但跟足牛奶國際市盈率廿六倍左右,估值就等於可以達四十億美元。 的確,廿億美記是否屬於和黃頂價,當然不是,因為用企業價值對撥備稅前盈利計,相對低於外界平均數。 但同樣,亦不代表百佳值四十億美元,理由很簡單:一,百佳不等於牛奶國際,因為論對等估值,百佳未夠班,牛奶同屈臣氏比才對。 二,基於百佳對口比併應該屬於惠康大前題,市場不約而同留意,反而係惠康表現,而結論是毛利極低。 惠康過去幾年營業額,大概每年增長一成左右,跑輸本港零售股,算毛利的話,僅僅三至五個百分點。所以,正如美林指,用牛奶國際,計算埋牛奶系內高毛利項目,就簡單得出百佳等於牛奶,並不公平及過份武斷。 當然,呢一階段賣百佳只是留於試水溫,試問連盡職審查都未做,點會咁快成事? 所以現階段盡量提高身價,何罪之有? 無論十、二十、或四十億美元,金額為數不少。再者,商業交易,買家並非傻仔,價錢之外一定會衡量潛力。 中環人指,百佳地位不容置疑,但潛在買家一定將沒有母公司做大業主之後涉及潛在成本上升風險計算在內。 另一方面,和黃賣野,永無低價。和黃叫價,券商假設讓步空間一定有限。 最新版本是華創及經營吉之島的Aeon,有可能是潛在買家,目前兩者市佔率不足一成,一旦成事,將超越惠康成最大超市。 不過有分析員開賭,直接賣百佳未必成事,反而和黃用信託形式,將業務上市不排除發生。 除非,股東會再被問百佳香蕉點解爛,誠哥都唔想聽!! 瑞信就賣重...

利率自由化

圖片
剛剛結束了錢荒,銀行就要面對新一輪挑戰 !! 等了年多的利率自由化,終於踏出第一步。 人行公布, 7 月 20 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 0.7 倍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同時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 同時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日後由金融機構自行決定。 人行話,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有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可以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支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其實早在年初,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已撰文,表示貸款利率市場化已按近完成。 上月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亦放風,指開放貸款利率下限後,下一步可能會開放埋,存款利率中長期定息上浮區間。 只是人行今次在錢荒事件不足一個月內,又出招加快市場化,其實未必可以打擊影子銀行,反而對內銀構成不良影響。 不過面對樓市熾熱,人行亦表明,會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 對於今次改革未有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人行指存款利率市場化要求條件更高、風險亦更大,特別是存款保險制度仍在逐步建立中,因此要穩妥有序推進。

聲譽

圖片
華潤實名舉報事件,繼續發酵,而且有更多國家機構開始插手。 繼中紀委介入調查,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被實名舉報,國資委亦證實有關部門正在對華潤集團進行審計。 一旦存在違法違紀問題,將依法嚴肅處理。 值得注意兩點 : 首先,華潤集團03年起,由外經貿部直屬機構「過檔」到國資委,成為最大央企之一。 今次由「阿媽」國資委出聲,話留意到實名舉報,仲話要進行審計,顯得事件極不尋常! 更重要是,先由中紀委宗在一日內就證實收到舉報,與上次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被舉報後,要等成兩個月先有表態,已經有好大分別。 加上今次連國資委,都緊接主動表態,熟悉內地人士就話,幾乎都斷定,華潤集團內部肯定有問題,否則用辭唔會咁強硬! 華潤情況,中環人形容,由水洗都唔清,到唔知幾時要水洗得清。 主角華潤電力,三日以來合共跌幅超過一成半,市值蒸發最少百五億,金額已經超過三年前、被指問題交易嘅山西煤礦。 藍籌連跌3日,引證中環人唔知幾時水洗得清憂慮。如果講事件進展,主角宋林首度回應,具體欠奉,但人在香港。 有分析員疑問,集團董事長難道唔係喺集團總部北京辦公咩? 曝光三日,三日未曾顯著反彈。外界矛頭直指 : 點解華潤電力唔駛停牌? 逢係有敏感消息,都要停牌。但過往好多情況係,復牌之後,股價比急跌更加急跌,屆時又有一批人鬧、點解停牌。 再者,宋林呢個 CASE ,屬於集團總公司最高管身份,技術上,未必觸及必需停牌。而監管機構立場,當然可以叫佢停,即係勒令,但到時,就大件事了。 華潤電力被不斷指控,三次回應,但被指空洞。分析界批評,華潤電力牙膏式回應,的確不知所謂。 論影響,野村一句直接,聲譽受損,溢價削弱。堂堂一間藍籌公司,比小股東,同記者發圍,發難,都算醜怪 !! 華潤電力舊年全年盈利78億港元,野村計算,項目假設最壞情況,並再假設華潤電力已經同時向中信信託增持項目,頂多撇帳額僅僅67億,即係,最衰最衰,都繼續有錢賺。 可惜,連日來,市值蒸發金額比潛在影響更大,只能嘆句可惜可惜 !

水哥上身

圖片
任內最後一次在國會發表貨幣政策報告,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重申今年稍後時間會縮減買債規模。 伯南克重申, 即使失業率降至6.5%加息門檻, 亦不會自動觸發加息。若果失業率下降, 是因為長期失業人士放棄尋找工作, 聯儲局是不會加息。 顯然, 伯南克這樣說, 是刻意要淡化失業率對當局是否決定加息的重要性。 在伯南克發言後, 有大行轉軚。 首間投行預期會延遲收水, 德銀估計九月啟動減少買債機會下降。 德銀形容,伯南克國會言論對市場展示風度, 尤其是聯儲局將重點轉移強調經濟下行風險, 令佢地相信, 九月啟動減少買債機會可能下降。 伯南克國會水哥上身,一派放水容易收水難姿態,奈何市場唔太受落,更加開始製造聲音,話伯局長技窮,進一步製造混亂訊息。 批評伯老陣營之一,包括華爾街日報,實屬罕見。該報聯儲局大寫手,將伯老國會談話定調一改再改,最終結論係,佢發放混亂訊息。例子包括,重提失業回落、唔等於即時退市,並強調傾重經濟下行風險。難怪,華爾街人士認為,伯南克國會講話,似加馬寬鬆多過減少購債。 騰雞呢兩個字,可以用嚟形容伯南克,由奉行透明、到比市場騎劫、結果數據同市況,都持續向好之下,一派之言,水哥上身。 伯老首輪QE,係為咗拯救市場,QE2 係為防止通縮、扭轉操作係要推低長息,三者完全行動清晰。 到舊年第三Q,好多分析仍然話,係出師無名。 舊年聯儲局係以振興經濟,增加就業為第三Q埋下伏筆。到依家,國會一派胡言,轉移視線到通脹過低影響經濟,伯南克向市場就範,相當明顯。 樓繼偉上星期又七,又七點五,惹嚟市場批評。伯老有樣學樣,對於就業市場問題,混淆視線。正當全世界以為,失業率六點五,就會觸及政策調整首個關卡,伯老竟然拋出一個五!!! 按佢講法,百分之五嘅失業率係結構性,餘下嘅係周期性。換句話講,聯儲局係咪有誘因,將減少周期性就業問題去到零,為永世唔收緊政策而鋪路? 中環人戲言,市場之前不滿伯南克係太透明,令部份人可以FRONT RUN;依家不滿係佢太不知所謂。又或者同美國學者意見,伯南克臨別依依,到頭來只識放水,唔識收水原型畢露。 走,佢有原因。

實名風暴

圖片
華潤董事長宋林被實名舉報事件繼續發酵,今日輪到6名華潤電力小股東出擊,委託代表律師在北京舉行維權記者會,要求盡快將潤電停牌。 面對實名舉報同股東維權,華潤亦都嘗試反擊,第三度發澄清,指交易金額無超出門檻,所以毋須申報,收購前亦有參考獨立估值報告。 不過弊在聲明亦都同時反證、部分指控內容的確真實,包括收購的三個煤礦中,有兩個未取得許可證,其中一個正係被指廢棄作為牧車的煤礦。 所以消息不旦對潤電股價無支持, 下午更由升轉跌,系內股分亦全數下跌。 看看潤電的反擊,承認三個煤礦當中,中社及紅崖頭的採礦許可證,仍在辦理,另一個礦場的20年採礦權,亦要到今年4月才批出。 紅崖頭煤礦正是被荒廢,變成牧場的煤礦。 對於小股東質疑證件過期後,礦場按例應收歸國有,公司為何仍會決定收購?通告並無交待 至於為何過百億的收購,一直沒有申報? 潤電指交易是由持股49%的聯營公司進行,作價亦低過申報門檻,按收購合併規則,毋須披露。 雙方隔空對質,但小股東的五大質疑,部分仍然未釐清。 包括會計師提醒收購手續不齊全,應該暫緩收購,以及為何將訂金由20億,大幅增加到80多億。 事件後續如何,除了下月五號在香港法庭見真章,中紀委會否及如何介入,更值得關注。 中紀委下午就稱,已經收到舉報材料,現已按程序處理中,並要記者「耐心等待」。 同時實名舉報記者王文志,在微博公布實名舉報文章,昨天下午突然神秘「消失」一段時間後,今日接近中午又再重現,加上內地傳媒開始加大篇幅報道,似乎事件開始有「微妙變化」! 對於今次實名舉報引來華潤電力高調澄清,新華社記者王文志強調自己並非棋子,又指對方應該攞出證據,同數據指正。 聞說王文志被總公司由深圳召回北京後,整日都留在報館內開會。 他說報社對他舉報的事,事前並不知情。 事情發展至此,已令人擔心他的個人安危。 其實,早在王文志實名舉報之前,曾經做過《山西晚報》記者的李建軍,都在六月實名舉報過同一宗交易,不過他的博文很快被刪除。 李建軍還說,線人還提供了大量未曝光的資料,主要針對董事長宋林個人。 對於內地的實名舉報,似乎已在央企及大企業之間掀起了陣陣人心惶惶。 當然背景與新政府,特別是中紀委王歧山大力打貪有很大關係,坦白說,內地企業或個人要「比白紙更白」,基本上沒有可能。 無論如何,今次...

實名舉報

圖片
三年前過百億元收購山西煤礦,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記者王文志,實名舉報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指他涉嫌巨額貪腐。 王文志說已將一大篇舉報資料,交給中紀委、同時亦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說經過半年調查,發現華潤電力在宋林直接指示下,在2010年以「不可思議」的高價,收購山西金業集團煤礦資產,故意放水,又無作充分披露,令國家損失數十億。 王文志爆料,指在09年9月內地同煤集團計劃收購同一批資產,當時項目估值,只是約52億元人民幣,但三個月後潤電以整體作價近103億收購,出價高出50多億。 他說宋林更加指示公司,違規提前支付收購款項。 期後更發現部分煤礦估值過高、有些欠缺權屬證明,有些連探礦權都早已過期,收購後無生產,變成農民放牧用地。 而華潤集團發布聲明,指所謂實名舉報,涉及諸多揣測乃至惡意誹謗,已對公司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將保留予以追究權利云云。 其實都估都聲明難有作為,而事件肯定有下文,因王文志說,手頭仲有一半證據,有需要時會公開。 本月初,本港已經有六名華潤電力小股東,就有關收購入稟高院,尋求追究潤電20名董事,高價買爛礦的責任。 包括宋林和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及港鐵主席錢果豐。 聆訊會在下月五日開審。 其實內地實名舉報時有所聞,最近就有財經雜誌實名舉報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最後要雙規處理,但由新華社記者舉報,就真係前所未聞! 消息令華潤系股價大跌,以潤電跌幅最大,收市大跌過一成,為兩個月最大跌幅。 系內五間公司,包間三間藍籌企業市值大跌,一共蒸發143億元。 值得留意是經過潤電股價大跌一成,比華潤燃氣股價仲要低。 以合併條款每100股潤燃股份,可獲97股新潤電股份計,收購計劃由當日提出有12%溢價,變成折讓12%,換言之下星期一表決合併方案的股東會,好大機會無法通過。 華潤系被洗倉,致命傷唔單係實名舉報,而係王志文份屬新華社首席記者。 中環人話,內地上訪,實名舉報,有時形同虛設,但由新華社記者擔當重炮手,意義就事關重大。 簡單再者,華潤電力一個三年前煤炭項目收購,估值一百億,但被踢爆可能僅僅值五十億。 番查華潤電力,零九,一零年間,山西煤炭項目收購特別多,其他交易亦頻頻,另一經典係以一蚊代價,向母公司收購電廠。 三年前交易,如果問題屬實,即係嚴重違規。曲線由新華社發攻,係咪代表...

怒龍

圖片
網龍七七七,對唔少投資者嚟講,今日改名為怒龍,係令人憤怒的網龍。 全日交投高企,股價插水,簡而言之就係洗倉,單日市值蒸發最少廿億以上。 尋日中環人大叫要買網龍,股價大舉爆升逾百分之七,今日情景,唔反面就假!! 網龍創出最大奇景係,宣布出售流動網絡業務91無線,作價超過一百億,大過股價未跌前既市值,理論上係刺激股價向上,而非刺激股價向下。 更有趣係,尋日通街叫買,尋日股價大升,今日一覺醒來,未開市先發出售業務通告,開市即跌一成半,毫無禮貌之餘,最大疑問係,點解咩都嚟得咁岩? 蒙牛買幼粉,假假地停牌幾日,網龍如此重大出售,一,無停牌。二,開市期間整個分析員會議,話八十幾億淨收益會分派股東,後者可以視為股價敏感消息,理應停牌。 完全是選擇披露的代表作,處理上,又被一彈,股東應應向港交所投訴此公司大細超!! 其實,如果睇今次所謂同百度諒解備忘錄,整個流動業務估值近百五億港元,創記錄之餘,以今年盈利預測三千萬美元計,相當於六十三倍市盈率。估值上,絕對極大機會比構思中創業板上市來得吸引。 講開呢件業務估值,四成三係由網龍以外投資者持有,舊年八月,網龍高管透露值一億一千幾萬美金,再同91無線早前引入最後一批投資者作價計,估值大概係三億五美金左右,依家突然爆出值十多億美金,市場反應在在係打個突!! 對百度來講,佢地桌上電腦搜尋器市場佔有率內地佔八成二,但流動業務佔有率值僅百分之九。俾十幾億,網龍係咪幫到佢地,呢個係後話。 確實,呢類手機發展新業務正是內地兵家必爭之地,好似阿里巴巴都要入股新浪微博,加上百度本身只佔手機市場佔有率不足一成, 同佢地網上搜尋市場佔有率82%比較, 交易唔係無道理。 仲要留意係91無綫其他四成幾股權股東, 包括有電盈主席李澤楷及CVC梁伯韜, 仲有新加坡淡馬錫, 有咁多星級股東支持, 今次網龍都要咁急出售股權, 先至令人費解。 所以分析員質疑係,佢地到底係照顧大戶投資者,抑或整體投資者,值得三思。 可換股債券,引入李澤楷,話分拆,股價倍升,依家出售業務,股價爆跌,令人聯想一切盡在掌握中呢幾個字。 好明顯,91無線另外四成三持股股東,一早想套現。網龍點配合,值得疑問。 單睇通告,賣唔賣,原來只需要經佢地首肯,而非777網龍股東。 科網股從來係想憧憬,大拿拿收過百億,但業務增長潛力從此奉上,...

情緒化預期??

圖片
正當世界以為第二季增長降至七點二、七點三,甚至低於七。 官方數字卻是計岩都無咁準既七點五。數字上舒緩憂慮,但所謂舒緩,仍未解脫疑問,例如如果出口數字早多兩個月打假,其實未必有七點五。 經濟師認為,中央既要奉行透明度,倒不如提供埋扣除水份,即經水份調整後既內地數字。 說回第二季增長,好處係任君解讀,按年確實放緩,加埋季節性調整及年率化,法巴指增長由七降至六點六,但單睇按季,就由一點五,加快到一點七。 第二季如此困難,經濟仍有七點五,即中央目標七點五,問題在於,中央目標是公開,但中央底線,即係政策啟動機制既觸及水平,卻疑團未解。 引用樓繼偉字裡行間,大概可以當係六點五至七,中間涉及既半個百分點,就要睇博奕。 國家統計局強調,內地目前處於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但仍然在合理區間。又暗中指責媒體,應拋開情緒化預期! 坦白講,呢個情緒化預期,都是官方自己一人有意無意之間做成。 好似上周五財長樓繼偉前後12小時,將今年GDP目標由7%修訂番做7.5%,仲要由官方新華社代佢澄清,試問市場又點會不作猜想! 好似FT所講,財長的確不是制定GDP數據人士,但無論用Jet Lag理由好,抑或真是貴人事忙,但財政政策所有背後假設,都是由GDP而來,豈可忘記??!! 話說回來,今次大數字過骨,但增長質素在在成疑。原本值得引以為傲既消費佔比,由四點三,降至三點四個百分點,投資增長雖則放慢,但對經濟佔分增加近兩個百分點。 所以,沒有投資形成,經濟七點五與否相當明顯,大概內地上半年既是改革前題泛濫,但投資保增長舊路更加泛濫。 增長係咪可以用錢買?答案百分百。 上半年內地新增貸款五萬億左右,按年多二千二百多億,但半年增長由過八,回落到七點六,換句說話,中央其實用更多錢保經濟,但呢個靠資本形成既增長,功效每下愈況。 消費市場大,人均收入高,好日子往矣。正當我地無無知知仲大叫大嚷政策出台之際,內地媒體心水更清,就係矛頭直接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觀乎數字,由舊年同期百分之九點七升幅,降至六點五。 呢個難道唔係最大力證據,支持看淡內地經濟理由? 更想不通係,消費一面改善,但收入增幅一面下降,其實番番到馬克斯主義基本批判前題。 如果七既底線不變,相當於下半年經濟要回落至百分之六點五,才會觸及啟動政策機會,形成日煲夜煲既政策,門檻反而提高好。 ...

底線

圖片
下星期內地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市場共識已經下調至 7.5% ,即是國家今年經濟增長目標。 不過原來這個並非底線。 新華社早前報道,有份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中國財長樓繼偉對記者表示,內地預期今年經濟增長是 7% 。 他說上半年經濟增長,會稍低於第一季的 7.7% ,但毫無疑問中國可以達到增長目標,又強調 7% 不應該視為底線。 不過時隔 12 小時,新華社卻罕有發出更正聲明,稱樓繼偉所說並非 7% ,而是 7.5% 。 要知道,由新華社報道有關高層次官員言論,要作出更正是史無前例。何況,樓繼偉是連續兩次說出 7% ,因此硬說要發錯言恐怕難令人置信。 可以想像,必然是有人試水溫後,發現市場未必能接受咁大幅轉變,因此要收回言論。 話說回來,今次將官方經濟增長目標,降至 7% ,彭博更引述樓繼偉話即使增長放緩至 6.5% 或 7% ,都不會做成大問題。 早一日,兩地股市先因為總理李克強,表明要為經濟增長及失業率定下底線。 其實關鍵係,到底「底線」喺邊? 留意今年三月,上一任總理溫家寶仲係講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 7.5% 。 到五月分,李克強亦都表明由而家到 2020 年 , 經濟要爭取平均每年 7.5% 增長 , 所以今次樓繼偉言論 , 令市場相信現屆政府 , 已經接受內地經濟以較低增長速度 , 嚟換取優先進行結構改革。 下星期一內地就會出第二季經濟數據 , 樓繼偉嘅一番言論會唔會係有咩暗示 , 正是叫市場唔好有太高期望 ? 講番市場超級焦點,下星期一內地數據。七點五,肯定 NO 。街外分析中位數介乎七點三至四左右。陰謀論更指,以內地目前情況,兼且突然跑出暴力哥現象,在在證明,第二季增長可能比想象之中更加之差。 樓繼偉對市場有貢獻,佢首次提到,增長目標其實係七,更首次被引述,底線其實六點五。換句說話,國產刺激政策,入場門檻極高。如是者,再次證明,如克強指數計算係實際經濟表現,原來先係中央真正指標。 最後值得一提是中美兩國今次聯手合作的大亂象劇本。 中美故事,意識形態不盡不同,但背後其實係利字當頭,中國口是心非,驚美國急殺車,大收緊。美國亦對內地經濟走弱,怕得要命。亦因為呢兩個前題,大家其實可以走在一起。 德銀報告話,中國經濟差,...

樓市最後一根稻草?

圖片
代理界 , 叫苦連天 , 問親後市睇法 , 都會話 : 一成啦、樓價要跌一成 ! 大家可能仲係半信半疑,但係今個星期樓價指數,終於有比較似樣嘅郁動 ! 一跌 , 就係半成 ! 都咪話樓價唔會跌 ! 龍頭港島區分區指數帶頭明顯下跌 , 最新報 124.54, 按周急跌 5.46% 。 港島區連同大型屋苑、以及整體指數跌幅,都創出近四年半最大。 整體指數最新報 119.69 ,按周下降 1.79% ,創出08年11月以來,最大跌幅。 代理指,數據反映六月底,美國聯儲局表態退市,拖累本地業主減價賣樓,預期跌勢未完。 自從雙倍印花稅實施以來,樓價指數累積下調超過 3% 。 總結一下 , 樓價現水平 , 相等於比三月中嘅歷史高位。   換言之 , 只不過 " 應酬式 " 咁 , 調整咗 3.21% 。 相比年頭 仍然有 3.37% 進帳 , 作為政府實在無乜理由支持減辣 ! 因為一鬆手 , 反效果有可能係樓價再標升過 , 咁政府仲尷尬 ! 唯一、錄到實際跌幅嘅係豪宅 , 雖然最近終止連跌三個月嘅弱勢 , 但係代理話唔好信 ! 豪宅好快會調頭再跌過 ! 35 個主要豪宅 , 上個月平均樓價回升 0.8%, 結束連續下跌三個月嘅模式。 不過相比二月分嘅高位 , 依然回落咗 2.2%, 表現差過同期中小型住宅市場。 雖然價位止跌回穩 , 但係業界認為並非反彈回升 , 因為成交量始終太少。 六月分咁 , 35 個豪宅盤加埋 , 只係成到 74 宗交易 , 相比年頭 , 仍然大減 53% 。 如果相比舊年十月政府出手壓市之前 , 甚至大幅度少咗 58% 。 代理話 , 自從政府推出 3D 稅制 , 嚴重阻礙投資者同換樓活動 , 加上加息預期回升 , 相信資金會放緩流入樓市 , 尤其係買入豪宅成本太大 , 樓價好大機會 , 會再次掉頭向下。 還要留意,呢頭美國預示加息,嗰頭本港銀行為保生意 , 爆發拆息按揭戰 , 但係 話咁快又完 ! 傳出金管局叫停班銀行 , 唔好再調低拆息按揭計劃息率 , 有早前減了按息的銀行被勸喻下 , 調升定價 , 普遍銀行最低息率回...

Ben's Speak

圖片
伯南克一句可見將來、仍會維持高度寬鬆貨幣政策,不旦推高全球資產市場,美股創新高,十年債息亦顯注回落。 市場歡迎伯南克再次回歸鴿派陣營,CNBC主持就質疑伯南克、是否為華爾街打工? 呢個評論獲得我地開市埋位主持同黃金戰士舉腳贊成!! 但其實這句說話有甚麼新意? RBS話伯南克言論其實只是一再重複,開始退市及收緊貨幣政策是兩回事,只是市場突然偏重,認為加息是遙遠的事,所以將言論解讀成為鴿派發言。 被形容聯儲局喉舌報,華爾街日報指伯南克努力嘗試,控制市場預期,訊息明確不過:就是不要過分反應。 報道形容聯儲局非常重視的21個主要交易商調查,在六月會議後,雖然預期未來一年買債規模,由7840億美元降至7270億美元,減少規模約570億。 但呢個數與聯儲局高達3萬4千億資產負債表比較,甚至可說是九牛一毛。 雖然交易商預期開始減少買債時間,由今年12月提早到9月,但實際上仍然符合伯南克提出、今年稍後減少買債的時間表。 那為何市場會對一句沒有新意說話,有那麼大市場反應? 聯儲局觀察家提出,市場與伯南克就好似一對舞伴,雙方都觀察對方反應。 現在市場需要的,是盡量延長寬鬆時間,相反伯南克就希望債息可低企,以及股市上升,令到足以支持經濟持續增長。 因此,伯南克需要向市場發出訊號,而更重要不是講過咩,而是他如何不斷重複這些信息。 而由今次資產市場表現來看,似乎伯南克是再勝一仗。 但風險是令政策透明度、變得曖昧,伯南克亦仿如變走回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舊路,令任內辛苦建立的溝通政策、毀於一旦。

故弄玄虛

圖片
近年潮語,莫過於形容某某係咩咩 BB 。金融市場層面,星期三出了位克強 BB ,星期四加入伯南克 BB 。 中環人對於封伯南克為南克 BB ,舉腳讚成,南克 BB 金口一開,股市升五百幾,成交七百幾億,市場由不安、變為亢奮。 伯南克 BB ,盡露可愛一面,一日之間,多咗成千上萬嘅股市好友、成為朋友。 到底佢做過啲咩?講過啲咩令市場受落嘅說話 ? 由擔心退市,變為可能延遲退市,或無了期退市。伯南克簡單一句,觀乎美國經濟,失業及通脹情況,寬鬆貨幣政策仍屬必需。 老實,係咪咁惹人討好,見仁見智及視乎心情,等於真正 BB 仔喊,有時令人煩躁,但有時你會覺得好得意,今日市況情況亦係一樣。 伯南克發言之後,市場自我解話,但美林,同花旗嘅經濟師點出,既然減少買債退市,唔等於貨幣政策定調。 而伯南克維持寬鬆政策,並唔代表唔會減少買債,因為兩者無抵觸。 聯儲局是否退市,到依家仍然成迷。 確實,上月議息會議記錄,反映局內委員對退市時間仍有分歧,大約有半數委員認為,聯儲局應在今年內退市。 但有很多委員表明,要見到更多證據,確定就業市場復蘇前景,見到經濟活動加速增長,才可以逐步減少買債。 華爾街日報指,會議記錄誇大了對退市的支持力度,指主席伯南克、副主席耶倫及紐約聯儲銀行行長杜德利等鴿派委員,仍然主導局內繼續寬鬆政策的聲音。 主流認為九月是也,如果再睇聯儲局會議記錄:近半認為年內要停止買債、數名又相信年內要減少、多名則認為有待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 總之,有華爾街中人就提出,將近半,多名,數名,等等加加埋埋,係咪百分百都成疑問。 觀察家相信,聯儲局似乎想故弄玄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目的係唔再重複、之前過份透明,而比市場過份 FRONT RUN 嘅局面。 亦有經濟師相信,中國經濟之走弱,係伯南克做市場 BB 原因。當然,市場似乎一早風聲盡收,尋日內地外貿數據差盡全城,反過來造就股市升,澳元升,商品升,美元跌。 身處亂局者,要有智慧,否則當局者迷。巴西二度加息,印尼突然加息,跟經濟情況亦不匹配。央行是否相繼方寸大亂,亦係相當明顯。   

暴力市?

圖片
琴日我地講過內地股市尾市,被「暴力哥」暴力掃高,我地開市埋位主持、更形容總理李克強直接化身「暴力哥」,今日繼續發揮功力推高股市 !! 為經濟劃下底線,傳聞中央推刺激經濟政策,特別在投資、消費方面,會有一定的寬鬆,內地股市報復式反彈。 靠住憧憬中央推刺激經濟措施, A 股升到近 3 星期高位,創近 7 個月最大單日升幅,上證指數最多升 4.1% ,貼近 2100 點,收市是去年 12 月來最大單日升幅。 政策風向轉暖,憧憬中央推投資措施,煤炭、建材等資源股全線造好,傳聞監管機構研究大藍籌 T+0 交易可行性,以刺激市場交投,多隻券商股一度升停板。 傳聞一個接一個,市場預期逐步放鬆房地產公司融資,地產股普遍升超過半成 單日大升市,有股民在微博留言,稱讚中央為股市輸血,但亦有股民呼籲要見好就收。 有內地傳媒亦將焦點放到近日外資機構、不斷唱衰中國經濟前景同股市評級。 內媒指責這些外資機構另一方面則加大 QFII 操作,實際是以掩護方式以平錢買入 A 股套利。 同樣有揣測國家隊強力護盤,是為重啟新股發行製造恢復性行情。 大家有個疑問,其實總理李克強提出、要為經濟同失業率定底線,呢個消息星期三市場都已經知道,點解當日又無咁大反應 ? 市場訊息萬變,有時同一宗消息,解讀可以有好唔同演釋,今日市場解讀就是中央會出台投資消費寬鬆政策,以避免經濟增長跌出下限,結果咪被好友當成利好消息。 消息指,中央已經準備好一系列刺激措施,重點促進消費、棚戶區改造、鐵路基建及節能環保投資。 其中四川省已率先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向社會資本開放,部分鐵路的擁有權及經營權,同是由李克強提出。 但「盤活存量」四個字,反而成了投資的最大牽制。 專家認為,盤活存量實際上偏向緊縮,令投資項目的資金缺口較難填補。 到底中央可以容忍經濟增長是多少,李克強沒表明,市場普遍將下限跟政府 7.5% 年度目標寫上等號。 滙豐屈宏斌就認為底線是 7% ,相信中央不會容許經濟急劇惡化,一定會有溫和政策出台,包括增加財政開支,提高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未來幾個月亦可能減息 25 點子。 不過要留意,今日升市完全是靠著幾大傳聞,例如市場流傳中央會推投資消費政策,又話監管層研究大藍籌可以做到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