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008 起發佈的文章

海嘯12教訓

經歷過二零零八年,大家嘅身家唔見左一半之餘,有啲乜嘢體會呢﹖ 華爾街日報話,有十二個教訓,所有投資者都要學識。 去年學識嘅第一個、亦係最重一個教訓,就係「信自己」。 過去你會比錢一啲投資顧問幫你投資,不過要記著,佢地唔會幫你嘅錢負任何責任。 第二個一脈相承、就係唔好信專材。 雖然全世界只有一個Madoff,但其他華爾街最醒嘅人,最少都要蝕四成,你仲可以信佢? 第三就唔明唔買,就好似兩房、同埋雷曼迷債,相信都唔使多解釋啦。 第四、係要增加,而唔係減少投資。因為喺高風險、低回報年代,只有多投資先可以追番你「唔見左嘅」。 第五就係唔好再相信呢個世界有「避風港」。 第六個就係信你祖母啦! 原來只有「一分一毫」咁蓄錢,先至係最實際。 第七就係信一個叫「P Smith」嘅人。 唔識佢唔緊要,呢個七十年代英國漫晝人物,原來一早教識我地無嘢係唔可能! 第八同第九可以一齊講,就係買債券同抗通脹債券。 無錯,悶係悶啲,不過夠晒安全。 第十個教訓係唔好務不必要嘅風險,如果最初諗著搏花旗同GM有反彈,你會係輸得最慘個個! 最後就係唔好再信任何預測、同學人「估底」。 特別係估底,有人估道指七千五百點係底部,不過相同嘅預測,喺一月、三月、七月、九月同十月都有人做過。 唔好疑懷,佢地一定有一日係啱嘅,問題係,你等唔等到?

蠢!

圖片
年尾例牌有些型型式式選舉,財富雜誌今年就選出21件「蠢事」(dumbest),輕鬆下都幾好笑(抑或笑中有淚)! 首選係美國三大車廠嘅行政總裁,向國會乞求數以百億美元計嘅貸款,不過,佢地用錯「乞兒兜」,「坐」私人飛機到華盛頓,用個「金兜」乞食,結果被國會議員評擊,三位舵手空手而回。 之後又矯枉過正,唔搭飛機、改「揸」10個鐘頭旗下嘅混合燃料汽車,由底特律去華盛頓,搏同情分,得啖笑﹗ 第二件令人「O嘴」嘅「蠢事」,係美國保爾森,喺雷曼倒閉後,向國會提出救市方案,最初只有三頁紙,希望獲得七千億美元問題資產拯救計劃嘅全權委任,但就無提出任何具體拯救計劃細節。 國會喺九月尾否決拯救計劃,結果股市面對強勁沽壓,救市計劃被否決後,保爾森嘅計劃書立即由3頁加碼至451頁,令人啼笑皆非。 講到令人O嘴,一定要提吓同奧巴馬爭做美國下任總統嘅「麥凱恩」,佢喺九月15號朝早,雷曼宣布破產後,仍然話美國經濟基調穩健。 呢一著先令唔少美國選民,驚覺佢「智慧」有幾高,最後失落埋總統寶座。 今年財經界嘅「蠢事」,仲包括「彭博資訊」錯誤發表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嘅訃聞,公布佢嘅死訊。 同樣同蘋果有關,係有八個傻瓜,每人用$999美元,買入一個叫「I am Rich」iPhone軟件,開啟後原來只是一個Screen Saver! 至於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同樣上榜,為咗要令美股止瀉,實施限制金融股沽空,結果弄巧反拙,金融股三星期內蒸發四分一市值。 唔怪得考克斯話呢件係佢任內最後悔做嘅事。

企硬,正!

哈! 無諗過港交所可以企得咁硬! 夠晒膽色! 港交所上市委員會緊急會議,商討備受爭議嘅延長公司董事禁止買賣股分期限Black out period。 會後,港交所話,雖然諮詢期間無任何問題發生,但考慮到外界,同公眾近日有唔同聲音,決定押後推行計劃到四月。但目前無意收回延長禁止董事買賣股分嘅新建議。 證監會,同證監會原意係希望延長禁止買賣期打擊內幕交易。交易所表明,作為上市公司董事,應該係公司長線投資者,唔應該經常買買賣賣,好似一個經紀一樣。 證監會更表示,佢地見到內幕交易係有增加趨勢。 其實有些議員都算公道,唔明點解諮詢期間,無人表達反對意見,到近日先有咁多聲音。亦有議員批評,政府喺事件上一直唔表態。 再仔細想過,公司的確面對外人狙擊,可能無法因為由董事出手而作出抵抗,不過上市公司仍然有好多招數可用,例如由公司回購,配股集資,以認股權攤薄對手。以證監會統計過去藍籌公司董事,買賣比例不足1%,實質影響有限,相反公司董事掌握大量股價敏感資料,稍為增加制肘亦很合理。 簡單講,我們認為企業管治理應從嚴不從寬。 其實成件事最睇唔過眼,係那些什麼大孖沙口面,之前自己唔做定功課, 上市諮詢 願意交意見的58間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是內地公司好像是中人壽、中交建、招行,其中好似中石化、中鐵同招行都是支持有關建議,而本地係有比意見就是企業管治一直良好的中電、太古及匯控,相反那些所謂大孖沙就影都唔見。 而家有人就恃住自己夠大威脅交易所,呢次應繼續有好戲睇!

還看08

近日忙於與同事們為「還看2008財經」埋板,稍為少時間update Blog,先請各位見諒。(其實我都想響應下ck同渣老闆,玩下聖誕交叉扑,應該都幾過癮!) 忙完一輪,我想大家都會同意,2008年肯定是要進入歷史新一頁,因為這一年,打破了我們很多舊有價值觀,好似資本主義同自由市場精神,幾乎所有「信徒」都要自問,到底我們信錯了什麼? 回顧過去一年,「國有化」、「國家接管」這些過去二、三十年只在教科書看到的例子,今年居然成為了我們眼前活生生的例子,what's wrong? 如果大家有留意,會察覺歷史正在不斷在重演,而且更是壓縮在一年內發生,由美國救貝爾斯登開始,之後救市規模愈來愈大,當初以為救兩房動用一千億美元好利害,點知之後救市規模愈嚟愈大,到保爾森提出七千億美元救市、中國四萬億人民幣救市,到聯儲局八千億美元恢復信貸、到最後終極手段原來係無限量印銀紙,恐怕凱恩斯返生也不可能想到那麼多點子。 不過救來救去,就只係救剩一間雷曼,結果卻就是因此引來一場滔天巨浪金融海嘯,將一切沒頂,近日華爾街日報已經有專文解構,為何會是雷曼? 很值得一看。 今個星期三,「還看2008財經」亦嘗試撇開過去「數白欖」的回顧方式,試下解構今次海嘯的前因後果,節目將在晚上九時,在財經資訊台播出,希望大家可以一齊諗下,過去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未來一年又可以再出現甚麼驚天動地新事?

瞓醒?

唔怕得罪講句,有二百幾間上市公司,突然間「瞓醒」! 包括多間大藍籌在內嘅二百幾間上市公司,今日聯署要求港交所取消、原定一月一日生效嘅「延長董事買賣股票期」新規定。 其實呢項諮詢早喺今年一月開始,到十一月總結時,呢二百幾間公司都唔見到好大反對意見。係要殺到埋身,先至突然醒覺修訂有問題,其實都幾令人費解! 平心而論,單睇今年一月市況同而家,公司關注點可能係有所不同,之前就驚內幕交易,而家跌市就怕禁售期太長,被人狙擊、都無得還手! 睇睇名單:長實、和黃、恆基、太古、利豐,要幾星光有幾星光! 距離正式實施只有四日,2百幾間上市公司,同專業團體聯署反對上市規則中,將董事股份禁止買賣期延長 表面理由係咁做會損害本港證券市場生機,削弱董事作為投資者應有權利,而長時間限制董事買賣股分,喺公司遇上危機時,會無左穩定股價因素 觸發上市公司,同有關團體咁大反應,係出年起公司董事由原本業績公布前一個月,唔可以買賣公司股分。 改為公司年度完結,至業績公布日期間,都唔可以買賣股分。 如果上市公司行季度報告嘅話,董事喺財務年度,有長達九個月唔可以買賣股分。 作為交易所就大件事,而家縮就怕被人質疑犧牲企業管治、唔縮就被人駡「細價股事件重演」! 而家聽聞,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預計整個董事禁止買賣期新例會延期執行,等重新諮詢後,再決定。 真係唔知點收科?

遇強愈弱

銀行業已經進入比併資本充足比率高低年代,作為留著投資者嘅指標。 過去一段時間一啲經營不善嘅銀行,好似係花旗同蘇格蘭皇家銀行,因為得到政府注資拯救,令佢地嘅資本充足比率,比一啲經營良好銀行仲要高。 而一啲過去資本雄厚嘅銀行,好似係星展同渣打,就需要集資令自已更強。 有證券行計過,滙控股本對資本率,而家反而跌至區內十四間最差銀行之一,佢地相信滙控將會係下一間集資銀行。 看看星展,繼早前裁員節流之後,又向股東伸手集資。 星展話,供股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比率會由百分之七點八,上升到百分之九點九。 其實早在海嘯前,這個水平已經相當充裕,奈何今天看來,竟是有點落後於人。 看看區內銀行近期集資的名單: 渣打:28億美元 瑞穗:39億美元 澳洲國民:17億美元 麥格理:12億美元 分析員話澳洲銀行資本充足比率較低,集資唔算意外,但連星展都申手攞錢,就是反映多間銀行默認要股價回穩,大前題已經變成鬥資本充足比率高。業務表現,反而係其次。 格老在上期經濟學人(其實今個星期是休刊一周),已經明言銀行目前最重是要是固本培元,市場對銀行資本的要求,是他過去75年從未見過。 說了那麼多,其實也是想講,第日大家見匯豐集資,也不應太大驚少怪吧.....

美元大崩潰

今天我們首次試下趁住半日市,做一個Debate Team,請到多位友好,包括Simon丁、Simon李、KC、肥仔同陸庭龍一齊,一於試下重返校園,讓大家回味一下點樣組織一隊辯論隊。 辯論最有趣的地方是、真理並非愈辯愈明,只要有策略,歪理一樣可以戰勝真理,無理一樣可以駁返轉頭。 今次的辯題是美元大崩潰,先看看今年以來美元的表現: 兌日圓↓25% 兌歐元↑4% 兌英鎊↑33% 兌澳元↑28% 當上周美國聯儲局一下子將指標利率降至近零時,美元曾經急跌過一輪,原因是息差因素。以目前英鎊及歐元有兩厘至兩厘半息口,的確是會進一步削弱美元吸引力。 不過初步看來,美元在明年早段,有可能會稍為跑出。遠的就不敢說,不過單看第一季,以目前資金避險的狀態,幾乎要賠息也要將錢放到美國國庫券身上,就知道市場對美金需求是如何巨大。 更重要的是,目前歐元及英鎊息口雖高,但亦代表未來它們有很大減息空間。不錯,海嘯源頭是來自美國,但在第一、二及第三波時,美國有問題的金融機構已經救得七七八八,反而英國及歐洲的問題到底有幾嚴重,目前仍然難說得上,因此關鍵時間在明年第一季交待業績時,「醜婦也需見家翁」,到時分分鐘再引爆一個新炸彈也說不定。 英國首相白高敦的確曾經想出一條國有化好橋可以拯救全世界,不過此計劃的不良之處亦逐步浮現,「劣行驅逐良行」情況已見出現,希望下次有時間再談。

海嘯研討會精華版

圖片
多謝i-cable的 George 幫忙,應對研討會的 精華版 ,可以在網上重溫。 順帶promo一下,明日平安夜半日市,下午1430開始,我們一次過找來青姐、黃師傳與大家一起過平安下午。 1600至1700,就要睇實肥仔、李兆富、丁世民及羅家聰的美元大崩潰辯論,有齊正反雙方,大家會做足功課,仲要多謝施老闆答應做評判,想想也覺得精采。 先預足大家X'mas!

Santa Banker

有無發現,十二月啲央行好鬼鐘意減息? 聯儲局一減就到零利率,就連幾乎減無可減嘅日本央行,都「夾硬」迫到個減息「零點二厘」,唔通真係好似經濟學人話,中央銀行家鍾意扮聖誕老人? 如果係咁,最新一定要搵埋周小川。 人民銀行唔夠一個月再度減息,今次減幅係零點二七厘,亦係九月「金融海嘯」以嚟,第五次減息! 人行將一年期存款,同貸款利率同時調低0.27厘。 人行對上一次減息係11月底,當時一次過減1厘08,今次減0.27厘,外界認為減幅極之溫和。 較值得留意係存款利率,除左活期外全線減0.27厘,相反多個年期嘅貸款利率只係減0.18厘。 有分析指內地今次減息,著眼點係要刺激消費。多間金融機構預期,內地嚟緊仲會減息。有分析就指,內地利率仍然處於偏高水平,最少有一厘兩厘減息空間 不過對於股市未必有好大刺激,其實睇番過去五次減息,只有對上一次減近一厘,股市先至升到1%,其餘都係下跌收場,似乎大家真係要睇定啲先好部署。

見死不救

醫院不救人,不如叫名做明愛殯儀。 有職員因為不懂應變,面對生死尤關的求助市民,不懂詢問急症室是否有充裕人手可作調動,或不懂問上司如何應變,這是個人的能力及工作態度的問題。在這個層面上,錯已經犯了,醫院也承認沒有什麼清晰指引交予員工,其實要討論的空間並不多。 好啦,到第二天醫院出來解釋,這處先令人感到異常氣憤。 「與病者所在的懷明樓有一段路程,派醫療隊伍有一定困難,或較消防處的隊伍更慢」 整句說話的重點,是「或」。 其實市民求助那一刻,基本上沒有一個人可以肯定、到底是否有機會救回一條性命、抑或一切可能早已太遲。 但問題是,連醫院也承認,即使派出一隊救援隊,也「可能」慢過救傷車。 為何不可以是「可能」快過救傷車? 我想沒有人會不同意,有什麼較一條人命更重要。當然「可能」那一刻急症室有無數性命等緊搶救,「可能」一個急救醫生也行不開。 不過,當醫院的所謂指引,原來連這一點都不用去證實時,職員只需要推說叫你去打999,那再說什麼「可能」也是多餘,因為一切已變成「不可能」。 今次醫院的所謂解釋,明顯與市民期望有很大落差。作為醫院的行政人員,理應要了解社會大眾對一間公立醫院的合理期望,如果事事只懂為屬下職員辯護,指「已盡了力」及「跟足指引做」,相信沒有一個香港人會接受。 如果有市民在警署門口被搶劫,大概不會有任何任警署內的職員,那怕只是一個文員,會叫你去打999吧! 有自稱急症室醫生,打上電台為醫院辯護,認為醫院做法合適,當場被主持人質問,如果有事的是他親屬有事在醫院暈倒,他是否仍然堅持要打999時,這位「醫生」堅稱仍會打999熱線。 如果我是主持人,只可以說句:「祝你一家平安!」 有如此涼薄的人當醫生,開始明白會何過去會發生如此多醫療事故。 同時,我更懷念一批沙士期間,為我們犧牲的醫療人員……

08年度風雲人物

圖片
今年最後一集嘅風雲人物來個大年結,選出08年嘅年度風雲人物。 我地今年嘅選舉,除咗喺BLOG嘅投票(結果可以在右面看到)外,喺較早時嘅應對金融海嘯論壇,大家投票都好擁躍﹗ 「登登登櫈!」 令全球人類對前景重燃一絲希望嘅奧巴馬大熱勝出﹗ 網上嘅結果頭五位,保爾森同奧巴馬丁噹馬頭,奧馬巴險勝,溫家寶都唔弱。 睇埋喺應對金融海嘯論壇入面,高下立見,奧巴馬贏成條街,叫我地好好活下來嘅溫總,就超前保爾森。 NEWSWEEK出嘅SPECIAL EDITION 就大字標題做封面HOW TO FIX THE WORLD,成本野都係幫奧巴馬分析形勢,為佢獻計。 綜合幾份重磅雜誌,都認為奧巴馬係就有台形,但擔心佢會係YES MAN,可能會為咗謝票,答應各方面,好似工會、醫療改革、救問題企業等過份嘅要求,你知啦,政府手緊,人人都話要拿水,唔可以亂咁做好人! 內政已夠煩,對外首要處理伊拉克撤軍嘅問題,國際外交上,今時唔同往日,當地輿論話,一定要同中國FRIEND啲,千祈唔洗驚中國威脅論,因為中國嘅兵器同美國仲差一代喎。 經濟學人每年一度的The World in 2009,封面雖然由奧巴馬佔去一半畫面,不過中間亦提出Power Shift的慨念,簡單講,就是權力中心會很快轉移至中國、印度、俄羅斯這些超級大國。 經濟學人提出一個衡量總統是否偉大的標準,就是能否將每一個時代新興勢力,融入國際舞台,很明顯,這點布殊是完全失分,這因此這個亦將成為奧巴馬一個重要任務,否則,當中國同印度自立門戶,美國可能無分玩﹗ 好聽啲可以話係面對現實,奧巴馬如果可以收歛下美國嘅霸權主義(這點在經濟衰退下更難做到....),無論對佢本土定係全世界都係好事。

問阿爺.....「掉架」?

大禮終於喺聖誕前送到! 曾蔭權北京述職後,正式宣布中央一系列協助本港嘅經濟措施。 包括擴大本港人民幣業務,容許企業以人民幣作貿易支付,人行同金管局可以進行貨幣互換。 中央亦會鼓勵中投公司、國家開發銀行嚟香港拓展業務,並且繼續鼓勵內地企業來港上市。 呢幾項都係集中改善金融市場,其中較意想不到,係鼓勵國家開發銀行同中投公司嚟香港開設分支機構。 點解有咁嘅部署? 簡單講,即係內地企業要走出去拓展業務,首選香港! 記唔記得前兩個星期,中投公司先喺香港話,無信心投資歐美,原因係佢地隨時可以將資產「國有化」,而家可以嚟香港拓展業務,唔通另有所謀? 四項鞏固,同提升本港金融中心措施中,中央罕有提到中投,同國家開發銀行可以多些利用香港。 之前外管局亦有喺香港設立公司投資海外。 而家估計,目前本港無分支機構嘅中投公司,有可能透過本港,管理部分投資管理。 至於屬於政策性銀行嘅國家開發銀行,舊年入股巴克來,近期亦傳出多項收購構思,本港亦早已經有分支機構。 對於中央提到,責成有關部門,研究鼓勵內地企業到本港上市嘅政策。 重點是「責成」二字。 今年嚟到港上市集資額最大國企係中鐵建,集資二百零二億。 今次中央高調表態支持內地企業到港上市,係平息市場市場之前有關、國企到港上市受阻嘅憂慮。 很明顯,責成的是上海交易所。 //////////////////////// 至於任總爭取左好耐的人民幣貿易結算,實質是有助控制匯兌風險、同埋鎖定利潤,日後出口商報價同接訂單,都會靈活啲。 而下一個目標,當然係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 對出口商來說,過去一年,要自己估人民幣半年後升至幾多, 再報價比客, 如果過分保守, 接唔到單。如果太進取, 又可能蝕埋,真是兩面都不易為。 雖然本港目前只鬼人民幣存款得六百幾億,但透過內地同本港簽定貸幣互換協議,可解決日後市場龐大人民幣需求問題。 突然記起王維基講,問阿爺攞嘢係「掉架」既事,唔知當奴又點睇???

大合奏

圖片
咩叫大合奏? 睇下滙豐就知! 傳聞1. 重大集資壓力? 有證券行形容,匯豐優勢不再,集資愈快愈好。 近幾日,英國多分大報都認同匯豐要集資。 最新嘅泰吾士報評論文章話,渣打大折讓供股,俾匯豐唔少壓力。 其實呢個藉口真係幾好用,依家投資者,只係著重資本充足比率嚟衡量銀行股,咁嘅時勢,傳滙豐而家要申手,信的人大有人在。 係咪真係要伸手,其實大家都係靠估.... 傳聞2. 大手減持? 金融時報傳近日一個匯豐主要基金股東,大手沽貨應付贖回,亦係觸發近日跌勢。 不過報道完全無提及是那個股東...... 傳聞3. 資本充足比率唔夠? 舊年自行引爆次按,又一直強調資本充足比率比同業高。 事隔年幾,美資,歐資行都話,匯豐最好集資一,二百億美金,以提升資本充足比率水平。 其實就算連番撇帳,匯豐目前核心一級資本充足比率仍然有百分之7.9。 集資壓力嘅觸發點,係歐美多大銀行獲政府注資後,匯豐突然間優勢盡失,一級資本充足比率,由行業中最高,變為同行中最低。 說穿了,是非戰之罪。 由於嚟緊匯豐仲要撇帳,資本充足比率有更大下跌壓力,有證券行話,減派息保留現金,推高資本水平行得通,但市場未必等得切。因此最直接就係批股,而且愈快愈好,佢地估計,批一成股分,會令匯豐資本充足比率升一個百分點。 就係呢啲眾多揣測,就推低滙豐5蚊,到底大行係咪會講中?

把幾火

伯南克今次真係威番次,減息幅度最多達一厘,不過本港銀行又無跟隨美國減息! 真係佛都有火!!! 其實任總今朝都開到聲,話希望銀行可以喺寬鬆環境下,以行動支持經濟。 不過銀行就唔肯聽話! 因此任總今次變招! 金管局下晝總共七次向銀行體系注資,其中有六次係喺匯豐決定唔減後進行嘅! 以單日注資次數,同結餘水平都破曬記錄,三個月拆息亦回落到三年幾低位。 最令人惱火係帶頭唔減息嘅匯豐王冬勝,佢話依家減息會對銀行息差有壓力,但又未必可以幫到經濟,嚟緊係咪減, 出年先再諗! 佢大哥仲要以員工做威脅,話匯豐作為政府以外最大僱主,減息對員工未必係好事! 頂! 減息無幫助???減得一百得一百,如果你咁唔緊啲息,你試下減夠一厘息,睇下有無幫助? 存款利率雖然係跌左0.01厘,幾間銀行都話,存款利率太低,限制左佢地減息。 翻查記錄,匯豐零四年紅薄仔存款利率曾經低至0.001厘。 到底銀行成本係咪真係貴﹖咁逐樣同佢計。 中小銀行最依賴嘅主要成本﹕三個月拆息,四年最低。 而大銀行資金來源﹕定期存款,利率開支近零,佢地自己都話,低無可低啦。 以優惠利率計,而家賺緊五厘,以大銀行計,即係話淨息差有4.99厘。 再睇埋銀行按揭業務,由於之前多次加新造按揭利率,依家新造按揭利率,同優惠利率之間嘅息差有接近三厘。 全球減息大行動以嚟,香港減幅一直落後,今次索性再唔減,我地街頭訪問市民,個個都話銀行無誠意。 成本細左,按揭息差無跌,有學者批評,銀行仲唔減息係罔顧社會責任。 我地決定一於日日繼續駡銀行,提醒佢地仲欠我地足足差左兩厘息差! 等著瞧!

年度財經風雲人物(置頂)

圖片
過去一年,Money Cafe逢周五均選出一周風雲人物,這個堅持一直無放棄過。 臨近年底,我們決定舉行年度風雲人物選舉,神聖一票就由你們決定。(見右) 1.溫家寶(國家總理) 2.保爾森(美國財長) 3.任志剛(金管局總裁) 4.伯南克(聯儲局主席) 5.白高敦(英國首相) 6.奧巴馬(美國候任總統) 7.格林斯潘(前聯儲局主席) 8.鄺肖卿(新地主席) 9.李兆基(恒基主席) 10.榮智健(中信泰富主席) 11.其他選擇(請在意見處列明) 今年除了在網上做意見搜集外,在十二月十三日有線09應對海嘯論壇上,我們亦會收集出席觀眾意見。 (賣下廣告,攞左飛記得到,第一PART 會用CAFE形式進行) 多謝你神聖一票,我們將會在下周五(即12月19日)Money Cafe內公布結果。

零息年代(續)

圖片
果然不出所料,伯南克真係一次過減晒所有利率! 唯有如此,才有夠對市場做成震盪。 經濟學家形容,伯南克果斷,佢嘅聯儲局聲明,可以同前主席「沃爾克」、喺1979年發表嘅聲明,同樣列入歷史。 沃爾克喺當年嘅10月6日星期六召開記者會,一次過將利率調高一厘,到歷史性十二厘高位,同時首次將貨幣供應列作指標,被稱為「周六大屠殺」(Saturday Night Massacre)。 伯南克今次就大開水喉,將利率減至新低,仲破天荒設定目標利率範圍,同時宣布會用資產負債表,控制市場利率。 聯儲局專登為呢三個史無前例決定,召開電話會議解話,對於大幅減息。佢地話,唔係對經濟前景睇法比之前更悲觀。 至於點解一改以往造法,而改為定一個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範圍,聯儲局話,咁係更切實反映市場情況,更重要係技術上避免利率係零。 對於外界指,聯儲局係日本九十年代後直接用資產負債表,推低市場利率。 聯儲局早有預備,話雖然大家都係採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但運作形式完全唔同。 官方解釋,日本央行當年係用資產負債表嘅「負債部分」,不斷向市場直接注資,推低利率。 而美國今次係用資產負債表嘅「資產部分」購入按揭資產,將息差收窄,從而間接推低市場利率。 既然當局表明,會用盡一切手段救經濟,大行預期,聯儲局為求推低市場利率,佢地資產負債表規模,會由依家嘅二萬幾億持續擴大,摩根大通就估會達到4萬億美元。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批評,美國行番日本嘅舊路,又話,喺上個世紀有三個經濟學家,反對呢種貨幣政策,一個係佢,另一個叫伯南克,佢而家真係好懷疑對方知唔知自己做緊咩!#

一個交代

分手導火線都底是甚麼? 如果亞視真的認為中方廣告不可以得失,就真的不應找王維基來亞視「搞搞震」! 以過去幾年「中央十台」的名聲,如果內地廣告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亞視也不用多年來虧損五十億元,事實根本就早已證明,行中央台路線是死路一條! 現在問題是,亞視再行舊路又死,想完全擺脫中央台型像、自行尋找出路,舊有勢力又將新思維握殺,根本就是兩面不討好。 是新聞部嗎? 我又不太覺得,雖然新聞一直是亞視最好收視節目,不過從來不大覺得新聞部在亞視得到應有的尊重,由十四年前「六君子」,到近日仍不時聽到新聞部運作受干預,真係咁表面? 想來想去,其實最需要出來公開交代的、不是王先生,不是張先生,應是查先生。

買美債

議息在即。 被指係最重要嘅一次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減息已成定局。 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只有一厘,外界普遍預計,聯儲局會最少再減息半厘,指標利率會跌至半厘嘅新低。 利率減無可減之後,分析預計,聯儲局會以各種市場手段,變相「印銀紙」方式,推低利率。 而最新招數,會是聯儲局新嘅政策係直接用本身嘅資產負債表,推低市場利率。 即係正如伯南克之前透露,可以直接回購債券,或者相關抵押債務工具,聯儲局嘅資產負債表,就會不斷加大,將市場利率推低。。 研究30年代大衰退嘅伯南克,今次正式將紙上研究,變成行動。 直接以資產負債表,控制利率,亦係聯儲局九十四年歷史以嚟首次咁做。 //////////////////////////////////////// 在減息前夕,有個數據卻令人「眼前一亮」! 原來中國增持美國債券,金額創左今年新高。 美國財政部「國際資本流動報告」嘅數據顯示,截至十月底,中國持有嘅美國國債達到6529億美元,比9月大幅增加659億美元,創 左今年最大嘅月度增幅。 亦都係繼9月之後,繼續超過日本,成為持有最多美國國債總量嘅國家。 為何一邊中國投訴美國朝令夕改,卻又同時願意大手吸納美債? 其實看看回報也大可知一二。 10年債息跌至1954年最低,30年國債息率跌至2.95厘,77年推出來最低,就係反映市場早已預期零利率。 不過要留意,息率跌其實係反映回報上升,因此持有債券,唔計美元眨值,今年回報卻有12.7%,是二千年以來最高水平。 相信無咩股票或對沖基可以取得這個程度回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話,中國外匯儲備多元化係一個漸進過程,中國仍然需要購買美國國債。

割蓆

第十二日。 張永霖趁著公布調查亞姐選舉,一併講到接受王維基辭任亞視行政總裁。 張永霖話,王維基辭職是基於兩人處事方式不同,佢提到最初是他本人推薦王維基加入亞視出任行政總裁,但經過呢個幾星期合作,證明兩人有分歧,佢已經接納王維基辭職。 由Day 1 開始,見「魔童」同「名妓」做show,當名妓突然提到「背對背」,已經??對王維基前途有點憂慮....... 其實再睇亞視員工大會的表現,我只可以說,王維基當日表現是思路清晰,很清楚自己要如何帶領亞視走出「幽谷」,明白硬闖無線只有死路一條,將焦點放在「非劇集中高檔中產路線」,擺脫「中央十台」型像,亞視才有出路。 學王維基自己講,他很清楚一間公司應如何營運,目前亞視的死結不在缺乏創意,也不是輸在慣性收視,而是內部運作嚴重缺乏效率,而且沒有一個商業機構應有的公司文化,有表現的人、往往很快煙沒在人事鬥爭或架構疊屋下。 因此王維基上周先很有信心地說,他有八成把握可以將亞視營運作出改善。 在兩人新任命公布首日,我們己膽粗粗預言,兩人在一年內一定分手,估不到的是,365日撐不了,只有12日。 幾日內就有如此大轉變,壓力肯定不是來自下層,而是張永霖這位代表大股東的執行主席。 施老闆上周都揚言,即使王維基有幾叻,亞視都係無可救藥...... 似乎一切又會打回原形,日後亦唔會吸引到任何人才到亞視。 老實講,其實有點失望。

09應對海嘯研討會

圖片
今日要借cafe呢處,多謝各位有分參與「09有線應對海嘯研討會」的一眾好友及同事。 三年來每年底都有一次論壇,今年覺得特別滿足。 心水清的同事會知道,今年是首次將論壇直播出街,中間的困難及考慮的細節,遠比平常更要複雜,不過在我們多位資深編輯同事策劃下,能令過程能同時兼顧現場及家庭觀眾需要,其實這點是一點也不易做到。 當然幾位主持表現出色,能夠帶起現場氣氛,而且每個都可以做到獨當一面,毫不怯場! 好似孫柏文講,今次論壇真是我們財經組「晒冷」之作,全組同事上下出力,有崗位的固然做足本分,沒有崗位同事亦在現場主動幫手。 更不要忘記是幫手setup 現場的工程同事,大家早上八點到場的時候,其實他們已經工作了超過六小時......基本上是不眠不休幫我們做好成個場的所有setup,真是勞苦功高。 其實最叫人高興的是,現場很多觀眾對我們的鼓舞。 老實講,每個站出來的現場觀眾,每人問的問題,水準之高是我意料之外,幾乎無咩邊個只是問number,反而有人問:「資本主義係咪玩完?」甚至有觀眾認同柏文對「迷債」的觀點,反映我們的觀眾群,真是走「非劇集類的中產及高檔路線」! 相信大家在場內都有如此經驗,有觀眾走到我處,直接同我表達欣賞我們的節目,同時又比一些中肯而又有深度的建議,那一刻幾乎有哭出來的衝動....... 多謝大家!

撥亂反正?

圖片
美國參議院否決拯救汽車業方案,觸發金融市場再出現一次像十月時的波動。 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奈爾」聯同共和黨議員,反對民主黨同白宮聯手制定嘅拯救方案,認為呢個140億美元嘅拯救計劃,根本係派費納稅人金錢! 結果喺共和黨反對下,參議院最終只有52票贊成,距離法定嘅60票最低要求,仲差8票,議案最終被否決,結果釀成環球股市、匯市、債市、商品市場大災難。 有唔少評論都指,「麥康奈爾」同共和黨都需要負上責任。 其實公道啲睇,麥康奈爾唔係無理由,佢批評政府今次拯救計劃只係救「自己友」,今日要求納稅人承擔開支、不過車廠就唔能夠就未來嘅改革作出任何承諾。 參議員嘅分歧主要係,喺汽車工人削減薪酬福利方面,未能取得折衷方案。國會方面,希望工會喺零九年就薪酬福利開始讓步,不過工會方面,就想喺2011年先會喺薪酬作出讓步。 可以咁講,自己間公司都已經搞成咁,工會都係唔肯讓步,其實都係相當自私,唔通真係諗著「一鍋熟」! 參議院方面「今年內」,都唔會再討論汽車業拯救方案,可能真係好似民主黨參議院領袖「里德」講得咁感性,話一切已經完結,所有人將面對一個最差嘅聖誕! 好啦,咁下一步會點走? 華爾街日報報道,GM已經聘請負責處理雷曼,同ENRON破產嘅兩大法律顧問,研究申請破產嘅細節。 由於國會要出年先至復會,通用汽車可能因為資金不足,申請破產保護。 不過呢個未必係壞事。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就喺金融時報撰文,形容三大車廠申請破產保護,先可以「撥亂反正」! 佢形容以一百五十億美元緊急貸款、去協助汽車業係「莽想」,因為目前估計要注入嘅資金要高達一千二百億美元。 以美國嘅「CHAPTER 11」破產保護法例,已經足夠保障公司可以繼續運作,生產汽車。 作為股東同債券持有人,佢地無錯會係「一無所有」,不過呢個正係投資者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Stiglitz認為,唯有咁樣,美國嘅汽車業先可以「輕身」重新上路。 金融時報亦都贊成,將車廠破產嘅傷害,遠比搵個「汽車沙皇」嚟得少,似乎呢一場陣痛,大家都係要咬緊牙關!

飛黃騰達真人秀

孫柏文講嘅亞視節目未出街,不過上網已經率先有得睇。 王維基今次透過 youtube 分享網站公開日前員工大會嘅現場實況。 「我地唔能夠做紅色中央台,亞視要做香港人嘅電視台。」 「員工必要有戰鬥格,如果你只係諗住喺度做到退休,唔好比我見到你,否則係一定唔會好過。」 「我希望裁員只係做一次,留喺度嘅員工會更家開心,因為全部會有人工加。」 「呢個問題問得好,即場比500 !」 我覺得,唔好放上網,應該出街,陳志雲應該開始腳軟...... Simon 話佢有啲想到亞視打工.....

香港人的電視台

對不起,作為傳媒人,這幾天對眼就是離不開亞視。 無論中午、晚上的飯局,行家見面都會問:有無看過HKBN的新聞台? 下一個問題就是,知唔知如何新聞娛樂化? 聽聞「魔童」又有新搞作。 亞視新聞日後將會關閉中國組,目前的上海、北京站會削減。 這次真是應了王維基入主亞視時所作出的承諾:「亞視要做一個香港人的電視台!」 原來潛在辭就是不再採訪中國新聞。(抑或只靠鳳凰?) 對於每個台前仆後繼打入內地,大家都認為中國消息對本港非常重要之際,到底王維基在打什麼算盤? 不知大家對HKBN的新聞台有什麼看法? 當然以幾十人的人手,可以做到一個似模似樣的新聞台,殊非易事。 不過以今天網絡資訊爆棚程度來看,這些「新聞」仲有存在價值? 在那方面可以吸引廣告商? 做直播、第一手分析、鋪天蓋地的全方位採訪及分析,今天對觀眾來說已經是理所當然,亞視真的可以倒行逆施嗎? 倒不如真的學孫柏文提議,由王維基親身上陣,飾演「飛黃騰達」真人秀,到每一個Dept上演一場「You are fired!」,如果王先生肯親自掛帥,無線肯定陣腳大亂,陳志雲真是要再上多幾次雪山、食多幾個飯局! ///////////////////////////// 後記 今天看到王維基 自白 ,再看看 施老闆 的分析,前者似乎仍是信心爆棚,不過亦都明言要在農曆年後開刀。至於他能否化腐朽為神奇,發揮他的「破壞性創造」,就是要看他能否整合現有團隊,找出肯冒險創新的人。

最後堡壘?

號稱世界工廠,出口一直係內地經濟火車頭,過去八個月內地出口都有兩成左右升幅, 內地官員講過,中國無能力拯救全球經濟。 的確,一場金融海嘯,連十幾年嚟一直係經濟動力嘅出口,亦要下跌。 今天的內地的兩個貿易數據,如果只以震撼來形容,大抵也不能貼切形容目前的嚴峻情況。 上月內地出口,下跌百分之二點二,遠比預期、升百分之十五差,以跌幅計,更係99年4月以嚟最大。 如果說出口是因為外圍金融海嘯,令出口需求完全消失,那麼進口的衰退就更應令環球震顫! 入口上個月下跌百分之十七點九,係歷嚟最大跌幅。 要知道,中國這個龐大市場,是環球經濟最後堡壘,如果動力一旦消失,最後的希望也會幻滅。 有經濟師指,入口出呼意料急跌,可能係警號,唔排除係工業對入口原才料需求大減有關。 單睇交通部數字,上個月,付運到內地鐵礦石數量錄得歷嚟最大跌幅。反映工業生產活動減慢,推低進口數字。 因此,一連三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要表明,出年首要任務係令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化壓力為動力,將困難,變機遇。 五項工作重點中,最大轉變,係將經濟發改模式轉型,由出口帶動經濟,轉為靠內需。 不過內地要擴內需少說都已經幾年,面對企業一間間倒閉,有銀行家對我們說廣東有一半玩具廠已經結業,只是黃華華口中仍說企業有淨增長。 大家信嗎?

零息年代

而家市場觀望,到底下周聯儲局會議會點部署? 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喺下星期一同星期二嘅議息例會,大手減息四分三厘嘅機會率,達到9成8。 而家市場普遍都預期,美國會落實零利率政策,美國財政部拍賣新一批四個星期票據,中標利率係「零息」,係零一年拍賣有關年期嘅票據以嚟首次。 其實咁係反映市場極需要尋找安全嘅資金避難所。同時亦受市場通縮預期嘅影響,即係話,雖然短期債券無息收,但計埋通縮因素,仍可望有實質回報率。 其實而家不可以排除聯儲局係一次過將利率減到貼近「零」,例如大減98或95點子,即使市場早已預期零利率,仍然可以對市場做成一定震撼。 ////////////////////////////// 有無想過聯儲局會內鬨? 琴日彭博有篇文都幾值得留意。 聯儲局會議室內,過去幾十年原本都唔係權力鬥爭嘅地方。 不過近期地區行長權力不斷被架空,令情況白熱化,係上個月一個表決向市場變相注資八千億,推低市場利率嘅重要會議上,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行使急緊權力,令列席嘅各地區行長,就算原本喺公開市場委員會有投票權,都只可以聽,或者係問,但投票就無分。 聯儲局重大決策都經公開市場委員會表決,按機制,十二個地區銀行嘅代表入面。 有五位以輪任形式,成為喺公開市場委員會有投票權嘅理事。其餘可以話事嘅就包括主席伯南克、副主席蓋特納、同埋總統委任嘅理事。 經濟學人雜誌之前亦發表過文章,話公開市場委員會內地區行長,同由總統委任嘅理事代表唔同派系,現任多名地區行長一向較為鷹派,理念係抗通脹為主。 彭博指,自從次按引發信貸危機爆發以嚟,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同即將出任財長嘅蓋特納,主導大小政策,地區行長已經被架空 下星期,聯儲局由一日改為兩日會議,呢次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預計除左決定直接減聯邦基金利率外,亦會商討點推低市場利率。 現任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就擔心,聯儲局內溝通出現嘅分歧,來緊將會愈來愈明顯。

兩面不是人.....

特區政府終於做番輯好戲。 為咗幫助中小企,特區政府擴大特別貸款計劃,除咗上市公司外,所有公司都可以申請,每間公司貸款上限亦由一百萬加到六百萬。 聽過有中小企老闆訴苦,銀行「落雨收柴」已經到了極恐慌階層。有銀行甚至要求廠家,居然要為自己分LC買保險,而過去LC銀行一直都會接受作抵押用途! 因此今次信貸支援除了容許中小企可以商業透支及營運開支外,亦是支援作LC 擔保。 曾蔭權又話,政府會繼續各項大小工程,同加快招聘公務員,預計可以創造超過六萬個職位。 曾蔭權話,本港經濟喺出年出現負增長,睇黎係無可避免,市民要有心理,未來十二個月會相當困難,但佢相信到二零一二年,隨住市場回穩,香港經濟就會復甦。 好似樂觀左些少!(雖然我十分希望佢睇中!) 記唔記得,早些時候施老闆提過,希望政府可以要求銀行將一部分貸款、留作支持中小企,當日比人駡到狗彩,又話共產主義、又駡干預市場,結果匯豐已經帶頭響應,而家政府仲自己加馬到一千億。 施老闆我地撐你! 不過話分兩頭,如果按匯豐琴日的標準,又話要按商業條款定息率,又話審批條件會一如過往.....咁四十億呢個限額,其實有咩意思? 抑或當廣告費? 有個傳聞係政府高層同金管局對銀行收緊信貸很有意見,曾經傳召匯豐高層了解,如今大家做番場Show,但希望真係可以幫到中小企,否則年關又係難過。 不過可笑的是,企業不論大、中、小都可以受惠,反而是公司上了市,就不在支援行列。 作為上市公司老細真係兩面不是人,作為上市公司,而家市況不少工業估面值都低於一倍、市盈率兩、三倍大有人在,由於投資者無興趣、公司根本完全失去集資能力,到銀行借錢亦不見得會特別容易。而家連政府提供的僅有支援亦失去埋,唔知那些中小型上市老板,會否肉赤那每年成二十萬的上市費?

衰退下的另類活動

睇FT Ask Lucy ,唔識講,淨係覺得好好笑.... 唔知香港呢類另類社交網多唔多?

非劇集、中產、高檔

柏文在 blog 中提到,王維基提出亞視日後走的方針「非劇集類的中產及高檔路線節目」,其中一個方向可能是Moneycafe目前走的路線。 哇! 我地當呢個讚美架! 講真除了要衷心感謝觀眾的支持外(特別是渣老闆,好感動!),我們作為製作人是不敢居功,因為真的令節目成功,是有像青姐柏文施老闆SimonSkyRonald等人的支持,才令節目能閃耀智慧光芒。 不過柏文的提問,令我又不禁思考到底亞視應該可以走什麼的路向? 王先生說的電訊與媒體的匯合又是如何進行? 亞視目前行的是傳統免費電視模式,以不同類型的節目爭取收費,以達到足夠的觀眾群(Mass)來吸引廣告商買下廣告。 亞視過去幾年不是沒有成功過的節目,但問題是,過去亞視成功的節目,出街後瞬即被無線轉化為己用,例如01年推出「百萬富翁」,無線就即時推出「一筆out銷」還擊,之後還食住條水推出「一擲千金」; 數前幾年,,94年播出的「今日睇真D」,引來無綫仿傚,製作「城市追擊」。又如亞視推出飲食節目「八大名菜」、「煮食無界限」,成為全台收視之冠,無線旋即又以「蔡瀾歎名菜」、「名人飯堂」、「蘇Good」來迎戰,最慘係無線可以做到偷玩慨念之餘,每次都要做得比原裝更要好。 面對如此慣性收視,亞視要在觀眾及廣告兩方面同時取回優勢殊非易事,王維基的想法大抵沒錯,劇集掛帥的年代已靜悄悄出現改變,走資訊固然是一條出路,如果亞視真的可以放棄包袱,再找來「也文也武一大班」或「瘋狗日記」之類爭議性節目,未也沒有出路,但問題是又要對手難在一時三刻內「copycat」,就真是要看魔童能有什麼矌世好蹺、而同時又有能耐改變目前亞視積弱的文化,才是更大挑戰。 今時今日有不少人猜測,一旦魔童真的可以化不可能為可能,王維基真的有一天可能會併購埋亞視, 咱們等著瞧! 說到媒體與電訊間的匯流,我們作為電視人也經常對這點有很大期望,很明顯,如果只是單純將兩個元素放在一起,前人的經驗早就有不少失敗個案,不過肯定的是,能做到個人化的媒體網絡,才是這場戰爭的致勝關鍵。

經濟課

圖片
金融時報以「China lectures US on economy (中國俾左美國一堂經濟課)」為標題,形容得實在抵死。 作為美國政府換班前,最後一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外國傳媒形容,中國佔盡主導之餘,立場亦轉為強勁。 人行行長周小川,喺會上用訓示嘅口吻,向保爾森指出,美國因為儲蓄過低、過度消費造成經濟結構性問題。 仲勸美國人以後儲的錢,唔好再搞雙赤。 王歧山,保爾森代表全球兩大經濟勢力。 王歧山會前,無好似上次咁喺記者面前,用好關心咁向保爾森問好。 反而預備一分聲明,要求美國保障中國喺美國嘅投資。 至於人民幣問題上,從匯價走勢,正如摩根大通所講,中方顯示左政治姿態。 財政部官員更話,與其講人民幣貶值問題,倒不如關心美元等主要貨幣波動,對全球包括中國有幾大影響更適合。 令外界意外係,美方再無好似以往咁、再以用「促請」字眼,要求人民幣升值。 金融時報評論話,中國過去兩年已經幫美國唔少,而家係時侯大家幫大家。 中投海外投資虧損,可能係中央一條刺。 第5輪會後聲明,罕有咁提到、美國歡迎中國主權基金、同中資銀行等嘅商業投資,而所有申請一視同仁。 保爾森之後更話,中國係美債主要投資者之一,佢唔認為,對中國嘅投資,對美國構成威脅。 以此判斷,人行大有藉口將人民幣貶值以保出口。不過金融時報形容,以目前中國仍然有巨額現金流入,現時選擇將人仔眨值,恐怕是連自己也欺騙了。

魔童 vs 名妓

兩周前,我們選過王維基做一周人物。 當時是看中CTI一系列電視廣播,認為深具創意,加上城電業績來個大翻身,盈利增長逾倍,證明這個魔童的確能帶領公司渡過重重難關。 不過今天這個難關應該比過去任何一個更難過。 記得亞視由82年邱德根年代開始、到88年林百欣、92年陳永棋,無一個老板有好收場。 今天查氏家族決定來個大翻身,將上任不足一年的原管理層撤換。 出任亞視執行主席嘅張永霖形容,亞視虧損天文數字,第一步要做到收支平衡。 「蝕五十億..對大股東嚟講天文數字、不過最弊的是,對員工唔係、因為錢唔係你比、唔覺肉痛!」 此句說話如何涼薄,相信亞視員工聽了,心中也不是味意。 外界關注亞視財政情況,張永霖話,查氏家族無話過。 相反,出任行政總裁的王維基,就明顯實際很多,他說,會用兩至三個月時間將亞視重新定位,裁員唔係首要考慮。 92年創辦城市電訊嘅王維基,善長減價爭客,有電訊魔童之稱。佢加入亞視,隨即引嚟市場無限揣測 王維基話,有關亞視,同香港寬頻任何合作,包括新聞部合併,以至亞視借殼上市,都係揣測 點扭轉亞視經營,佢話,要用兩,三個月時間部署,日後不再行劇集路線,改為針對中產。(相信戲劇組此時肯定人心惶惶!) 佢話,今次加入亞視,連佢個女都「O左嘴」,但自已喺電訊業發揮已經有限,依家可以多年經驗,實淺電訊,同電視合併發展嘅大方向。 王維基這個「電訊魔童」以度橋多變稱王,張永霖「青樓名妓」卻擅擺姿勢,但為人卻欠缺實際,到底是查氏找這對昔日對手共事,是想互相制衡、抑或真的看中兩人可以互補不足,就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不過以今天兩人的性格迴異,可以大膽預言,這個組合不會維持很久。

領過嘢

見過鬼會怕黑,上過賊船不敢再過河。中投公司「領過嘢」,自言不敢再金拈手金融股。 更唔好期望中國可以拯救世界。 舊年50億美元投資大摩,30億美元入股Blackstone百仕通,事隔一年投資已經無左四分之三。 手持二千億美元,全世界都睇住幾時出手,不過中國投資公司話,雖然歐美部分金融機構估值吸引,但佢地都唔敢再孤注一擲。 原因正如董事長樓繼偉所講,既然目前好的壞的金融機構也有擔保,作為外人根本難以辯別。最大件事是今天你買了它的股分,明日國家卻來將公司國有化,將公司資產抽空,死未? 樓繼偉話,歐美政府對金融機構嘅支持,缺乏連貫性,一個星期就變一次,呢方面,亦令佢失去信心。 全世界面臨經濟衰退,只有內地仍然保持高增長。 樓繼偉話,中國最多只可以自已救自已,要拯救世界係不可能。 數數中國投資公司,投資喺百仕通同摩根士丹利,已經唔見左六十億美元。 其他內地金融機構「走出去」、都係慘痛收場,好似係國家開發銀行,先寢以三十億美元入股巴克萊,不過隨著巴克萊供股集資、以及股價下挫,呢批投資已經唔見左八成,持股量攤薄到百分之三唔夠。 至於劉繼偉口中講嘅國有化事件,就要數平保,佢地投資富通,出現157億人民幣虧損。平保不滿,比利時等多國政府拯救富通後,將大部分資產出售,係變相充公資產。 目前市場有一種論調,認為美國經濟衰退,第一大強國已經失去動力,中國正是可以取代美國,加快人民幣資本帳,用人民幣取代美元儲備貨幣地位,肯定會令中國震撼世界。 這種想法其實相當危險,因為中國一旦開放資本帳,肯定要面對巨大升值壓力,不符目前內地要救出口的國情。 儲備貨幣,還是留給美元吧。

神話逆轉

上星期人行大幅減息108點子,我們已提醒要留意人民幣走勢。 如果睇初初兩日官價,的確未有太大影響,不過留心睇場外不交收合約,會發現人仔已經反映一年後會回落七算,隱約看到人民幣有眨值壓力。 豈料到周一,情況有變,人行以6.8505開出人民幣兌美元買賣中間價。 即時震驚市場。 點知星期二情況仍然無變,單日再觸及0.5%跌幅上限。 要留意是,中美第五輪戰略經濟對話,星期四喺北京召開,而更觸目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在八號舉行,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卻在這時錄得匯改以嚟最大跌幅,跌到停版。 你說是否敏感時刻? 內地已經揣測,人行並無入市干預人民幣匯價,已經表達明確態度,唔少內地報章嘅標題都話,人民幣或者已經發出貶值嘅信號。 隨即觸動咗美國財長保爾森嘅「神經線」,佢促請中國,應該擴大內需,減少依賴出口,繼續保持人民幣升值嘅步伐,令美中貿易可以取得平衡。 瑞信分析員陶冬話,內地出口下跌,失業率上升,為要測試外界對人民幣貶值嘅反應,人行喺星期一大幅調低買賣中間價,咁係顯示匯率政策有變。 相信,人民幣兌美元三個月內會跌穿七算水平。 到底人民幣眨值係咪可以刺激出口,從來都是一個敏感話題。 減息固然令息差優勢收窄,更重要係擔心經濟活動放慢,「保八」已經成為中央全力爭取嘅目標,最新公布嘅中國採購經理指數,更創出新低,就更確認呢個走勢。 摩通龔方雄就認為,內地經濟面對問題,唔係價格上競爭力,就算貶值,都解決唔到出口,同內部經濟問題。 佢形容,如果人行真係改變匯率政策,係危險造法。

負責任

今天看到三宗有關企業裁員的相關消息,剛巧有兩間公司都有朋友受到影響,心情難免沉重。 本來真的不大好說行家壞話,不過作為一間上市公司來分析又是一個值得探討問題,姑且犯大不諱試下分析。 電視廣播目前員工人數未足三千,今次一裁就有二百幾人,佔人手總數百分之七,以這間傳媒大亨來說,不可說是小數目。 今次受影響員工、年資由兩個月到三十年,據知幾乎所有部門(包括新聞部及PA)都受到影響。 以公司去年盈利十二億,今年上半年盈利有五億計,大家都質疑到底電視廣播有無需要進行如斯巨大裁員行動。 事實上,有證券行今日仍然發表唱好TVB報告,預期全年仍然會賺多過十一億,更重要係公司有強勁淨現金,預期即使業務毫無增長,一年現金流仍然超過九億元。 面對海嘯,現金流目前比起盈利是更加重要,以手頭現金超過20億元計,財政狀況如斯健全公司,裁員計到盡也只是慳到五、六千萬元,為何仲要咁心狠手辣? 其實看新聞集團的情況,大概可以了解電視廣播今次裁員的背景。受海嘯打擊,不少企業自身難保,第一時間需要判削減開支,廣告呢類「非必要」支出,自然首當其衝。據知部分廣告合約減幅高達五成,公司實際上毛利是面對前所未有壓力。 企業要開源節流本無可厚非,而基本上裁員是即時見效的措施,問題是公司早前斥了巨資發展高清頻道,單是08年全年Capex,就由07年的 2.6億元增加至7.6億元,估計未來兩、三年仍然要每年使5至6億元,到底這方面極度進取的投資策略,是否有管理層需要負責任? 總經理陳志雲就說,裁員是得到同事諒解,亦係負責任嘅行動。 到底是被裁的同事需要負責,還是錯誤投資的同事需要負責?

So far, so very good!

圖片
九年前時代雜誌選出拯救全世界嘅夢幻組合,包括當時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財長魯賓、同副財長薩默斯。 呢個三個人當時成功處理亞洲金融風暴、以至對沖基金LTCM倒閉引發嘅全球危機。 事至今日,有全新嘅「救火隊」,舊人仲有一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薩默斯,而蓋特納就出任財長。至於喺中間嘅沃爾克,就出任新成立嘅經濟復甦委員會主席。 呢個星期對於呢幾位重量級人物,外界都有唔少報道,我地不如睇下一啲重量級人物,點評價佢地。 先講下薩默斯,大家都認同薩默斯學術成就,定係經濟遠見都係超著,好似雷曼兄弟破產前,佢就力排眾議,提出要注資同收購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被稱讚有遠見。 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就曾經讀佢、每一任嘅總統、都應該幫薩默斯喺白宮留番一個OFFICE! 經濟學人就對呢個組合評話係、「So far, so very good」! 當天經濟學人向一批經濟學家做調查,絕大部分都選奧巴馬,認為他布能力拯救經濟。結果他選出的財金班子,應該不會令經濟學家們失望。 四個財金官員之中,三個有PHD經濟學博士銜頭,唯一無嘅蓋特納,就係銀行業內備受推祟中央銀行家。 說到蓋特納,睇下佢地當時直屬上司,前財長魯賓點評價佢。 魯賓喺佢嘅自傳「IN AN UNCERTAIN WORLD」中,稱讚蓋特納喺處理墨西哥國債危機之中表現出色,話佢對亞洲形勢非常熟悉,喺泰國同印度長大,又喺東京財政部辦事處掌管過要職,能說中文。 最重要係佢有天賦才能,可以同任何人輕易相處,「Terriffic common sense」,以及非凡嘅政治判斷力。 魯賓特別提到,蓋特納係由當時擔任副財長嘅薩默斯一手提携。 不過有個少道消息,就話蓋特納係因為有一次財政部會議上,同薩默斯意見不合而針鋒相對,咁先引起魯賓注意! 無論邊個版本,經濟學人話呢個團隊雖然強,但每個人都自我中心,加埋沃爾完呢個重量級人物,反而驚「人多手腳亂」,即係話奧巴馬最終唔知聽邊個講好。 真係要睇下一月二十號後,有咩會change啦!

一蚊雞

李家祥提到今次海嘯重整的不止是投行及金融業,其實仲有打工皇帝排名。 一蚊美金,唔夠買隻熱狗。 不過為咗平息民憤,AIG都要彷效科網公司一美元嘅新酬制度。 九月先上任嘅AIG行政總裁「利迪」今年同出年人工減到只得一美元,年終花紅亦無埋。 唔止咁,最高七名管理層今年無花紅分。五十名高級行政人員,出年會凍薪。 減薪同改革新酬機制嘅聲音不絕,雖然高盛7名高層,已經主動唔攞花紅。 但三大車廠總裁,搭私人飛機去問國會攞錢,又再引起社會不滿。 就連美國侯任總統奧巴馬亦公開促請企業高層放棄花紅。 佢批評華爾街同汽車業高層,對政府嘅拯救毫無表示,亦係地經營不善,搞到要納稅人出錢救。 因此無論對自己員工,對社會、股東都有責任,喺裁員之餘,無可能仲拿咁多花紅。 佢強調,經濟差,個人同企業嘅道德責任更重要,上任後施政重點亦會以,呢個「道德責任」方向出發。 ////////////////////////////////// 反其道而行就有「通用汽車」。 還記得早一個星期,國會議員對於通用福特等三間公司高層,坐自己嘅私人飛機到華盛頓,向國會「伸大手版」借錢, 表示反感,形容咁等如著住華貴嘅燕子尾禮服,大模斯樣走入福利飯堂「食救濟餐」咁討厭。 有民主黨議員問呢三位車廠高層,「可唔可以屈就坐頭等﹖」 另一位議員仲問佢地,邊個肯賣咗自己嘅私人飛機﹖ 結果三人都鴉雀無聲﹗ 隨後,通用公布會將兩隻租用飛機退回,不過仍然有三隻私人飛機用緊。 公司更宣言,要求美國聯邦航空局限制公眾對佢地公司航機嘅追蹤。 可以說是毫無悔意。 諷刺的是,通用曾經被一分Working Mothers magazine選為 "100 Best Companies for Working Mothers"!

「高人」

六呎七吋高嘅沃爾克確實係一個高人。 美國傳媒形容,佢係一個最獨立,最能向奧巴馬提供中肯意見嘅顧問。 79年出掌聯儲局時,沃爾克天時,地利,人和全部欠奉。 外交上有伊朗脅持人質事件,經濟面對高達百分之20.5通脹率,同超過10%失業率。 沃爾克二話不說,重手連番加息。 今日備受推許,但話說,當年一次嘅參議院聽證會,沃爾克一邊食雪咖,一邊被議員鬧佢加息大錯特錯,民主黨更批評,係佢一手令到卡特輸比列根。 盛傳當日有不少白宮,就用盡所有方法,軟硬兼施要沃爾克屈服。 好個Volcker,一於少理,繼續冷眼傍觀。 八七年離開聯儲局時,沃爾克講笑咁話,做公職搵唔到錢,再繼續,對唔往屋企人。 之後將火棒交左比格林斯潘。 外界認為佢黯然離開,但美國前證監會主席利維特曾經撰文,話如果無沃爾克嘅執著,同膽量、美國可能永遠走唔到高通脹,低生產力嘅困局。 可以說,格老「十多年的盛世」,沃爾克功勞是當之無愧。 對美國經濟貢獻,不止於解決通脹。 1971年,佢出任助理財長時,就協助尼爾遜取消金本位同固定匯率,令今日係全球貨幣嘅美元自由浮動。 無做聯儲局主席後,沃爾克無從商搵真銀,呢廿幾年大部分時間係做顧問。 曾經亦係前特首董建華國際顧問團成員之一。(呢個應係佢老人家最遺憾選擇。) 07年之前,大部分意見都會話,格林斯潘好過沃爾克。 比較兩人,格老完全相信市場可以解決一切,但沃爾克就抱有懷疑,亦一直堅持傳統銀行,同投資銀行一定要分開經營。 雷曼事件以嚟,沃爾克每星期,都同奧巴馬傾至少兩,3次電話,係奧巴馬最信賴嘅顧問。 連新星蓋特納亦選擇向佢問意見。 新成立嘅經濟復甦諮詢委員會有呢位高人領導,奧巴馬亦成功建立佢嘅星級財金班子,但外界依家擔心嘅係,太多好建議,唔熟經濟嘅奧巴馬,到底點取捨?

Helicopter Ben

今次揼水八千億美元,伯南克可說是備受好評。 華爾街日報形容得最興奮! 稱好似比左到房屋市場一枝強心針。 有按揭代理話,一日嚟嘅生意,係過去一年嚟未見過。 吸引業主為物業重新融資,係三十年長期按揭利率,由5.95厘、回落至5厘半水平,係七年最大跌幅。有學者預期,今次聯儲局「揼錢」,可以令最少1180萬個家庭受惠。 其實今次聯儲局動用八千億美元恢復信貸,如果有留意伯南克研究,應是早有先兆! 伯克早在零二年、佛利民九十大壽晚會上,發表嘅一篇重要演說已經有所提及。 當時仲係學者嘅伯南克話,1929年大蕭條主要原因,係聯儲局當時錯誤採取左收緊貨幣政策,佢形容,當利率已經跌至貼近「零」水平時候,聯儲局就有責任、透過買入按揭證券,迫使利率下調。 當時伯南克話,政府有責任提供穩定貨幣環境,包括係溫和通脹,當年伯南克仲向佛利民承諾,以後唔會再犯同樣錯誤! 既往不究,今次聯儲局揼水,雖然備受好評,不過並非無風險。 聯儲局雖然唔需要、好似財政部咁發國債集資,但不斷印銀紙嘅後果、除左為伯南克帶嚟「Helicopter Ben」稱號之外,美元肯定會不斷眨值,而聯儲局嘅資產負債表,已經由八月時候嘅九千億美元,增加至二萬億美元,未來肯定會進一步上升。 華爾街日報提出,市場最擔心、係重蹈日本覆轍,喺九十年代採取零利率時候,錢只係亂使、反而令衰退延長。 而借出去嘅錢一旦未能回收,會令聯儲局嘅資產負債表受損。 至於擔心引發通脹同點樣退出市場,就更已經係後話。 ////////////////////////////// 其實伯南克,本身都係個相當有分量嘅學者嚟,只係華爾街出事,先至經常被人批評。 嚟緊兩年,相信佢會有更大壓力,因為奧巴馬嘅星級財金班底,再委任一個重量級人物,佢就係前聯儲局主席「沃爾克」Paul Volcker。 沃爾克八十年代出任聯儲局主席,多次大幅加息後,成功協助美國解決通脹。近期聲望比格林斯潘仲要高。 沃爾克現年八十二歲,華爾街日報報道,自從九月信貸危機惡化,奧巴馬一直依重沃爾克提供意見。 奧巴馬助手指,基於年紀問題,奧巴馬唔能夠搵沃爾克做財長,但仍然無放棄,搵佢入白宮幫手。有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話,沃爾克加入內閣,亦會有助制衡薩默斯嘅影響力。

Dream Team

剛剛傳來聯儲局八千億美元保信貸消息。 顯然是一個救市重大突破轉捩點。 由金融缺口打進實質經濟,將會是聯儲局最後殺著。 其中六千億美元是針對按揭抵押資產,當中一千億美元直接購入兩房債務,五千億美元支持兩房發行的MBS。至於另外二千億美元,就透過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新成立的新信貸拍賣機制,用來支持消費性信貸: 包括汽車、信用卡、教育相關貸款。 基本上,今次八千億美元的信貸支持,已經超出左上次救市方案規模,達到一次過為所有貸款包底目標,同時亦呼應伯南克在02年就提出,由政府透過貨幣工具、發行更多美元,避免經濟陷入通縮。 這正是 Helicopter Ben 的由來。 問題,誰來付鈔? 可以想像,今次將會由聯儲局發行大量美元,為應付日後資金需要,因此不難想像今天美元急跌的表現。 話說回來,今次措施亦與Larry Summers提出的無疑,而背後又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負責執行,又是否他倆在背後發功? ////////////////////////////////// 蓋特納同薩默斯,兩個無論性格、定處事作風,可以話南轅北轍。 蓋特納向來低調,雖然處理過貝爾斯登等危機,但唔講你都可能唔識佢。 薩默斯相對高調、但不擅辭令,因為講錯野,被指性別歧視,要辭去哈佛大學校長一職。 但唔可否定既係、薩默斯無論學術成就,定係經濟遠見都係超著,更重要係佢有「救火隊隊長」稱號,十年前處理墨西哥貨幣危機,以至九七金融風暴同LTCM倒閉,富有危機處理經驗。 雷曼兄弟破產前,佢就力排眾議,喺金融時報提出注資同收購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被稱讚有遠見。 如果話薩默斯,較掌握大路經濟走向,咁蓋特納,就較熟悉政策細節。 同樣係前財長魯賓嘅門生,蓋特納對市場認知、判斷同領導能力,獲高度評價。 佢雖然冇工管碩士學位,但憑藉喺財政部多年工作經驗同脈絡,扶搖直上。 奧巴馬知人善任,起用薩默斯、幕後提供政策建議,再由蓋特納對外推銷經濟方案;互補長短,加上兩人喺克林頓執政時代,曾經聯手解決過亞洲金融風暴等經濟危機,相信喺奧巴馬政府,可以再產生正面化學作用。 ////////////////////////////////// 蓋特納現年四十七歲,細奧巴馬兩個星期出世,80年代尾開始,喺財政部擔任要職,效力過三位總統。 佢零三年上任紐約儲備銀行行長時,就每日要求下屬教佢經濟理論,仲有唔清楚嘅,就索性搵前聯儲局主席沃爾克請教。 值得

威番次!

歷嚟最大規模嘅拯救,穩住左全球股市。 金融時報話,原來財政部考慮過學我地偉大曾特首,喺拯救方案中,動用一百五十億美元入市、喺市場直接買入花旗股分、一於挾沽空盤,夾死班炒家。 今次特首仲唔係可以「超英趕美」!「紐倫港」要改排名做「港倫紐」! 不過方案亦引嚟唔少批評,一來財長保爾森上星期先講過唔會再動用救市基金,唔廠一個星期就U-TURN、而同過去救兩房、以及AIG唔同,方案明顯係顧及股東利益,擺明又係商業利益掛帥。 候任總統奧巴馬喺記者會上,亦間接批評,救市方向上可能有少許混亂。 駡得狠有今屆攞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嘅克魯明,亦批評方案無對花旗現任管理層,有任何懲罰,佢形容係一個暴行,對納稅人非常卑鄙,肯定花旗會再次重新犯錯。 克魯明話,佢好擔心現任嘅跛腳鴨政府、喺剩低兩個月任期內,會再做成幾大嘅傷害。 (Amazing how much damage the lame ducks can do in the time remaining.) ////////////////////////// 其實克魯明咁燥,唔係無理由,潘迪特係今次海嘯中,唯一被救,又唔使人頭落地CEO。 事實上,財政部係有討論過現任行政總裁潘迪特嘅去留,包括曾經預備由運通行政總裁接替出掌花旗,最後因為當局對潘迪特功過未有 共識,所以佢繼續保留職位。 有消息人士向金融時報話,而家潘迪特係安全嘅,不過佢強調只係「而家」(For Now)。 不過作為花旗最大股東,沙特王子「阿勒阿里特」就撐潘迪特,認為佢係合適總裁人選,相信只要比更多時間佢,肯定有更好表現。 佢又話今次救市方案係「喺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相信可以穩定花旗資本。

Never sleeps

政府同花旗之間嘅討價還價,原來先係真正不眠不休咁進行。 呢場馬拉松式談判,原定喺周日中午公布,最後要午夜先達成協議。 事實再次證明,只要做得夠「大」,就有免死金牌! 其實喺上星期佢地股價累積跌左六成,只係得番三點七六美元時,市場都估花旗肯定要獲得拯救,不過估唔到係,規模之大,係歷嚟罕有! 今次花旗除左獲額外注資二百億美金,政府更破天荒擔保花旗超過三千億美金資產嘅潛在虧損。 財政部係喺亞洲時間中午、公布相當拯救方案,區內股市普遍回升,環球指數亦受帶動上升,由五年半低位反彈。 花旗自己就急升左四成。 /////////////////////// 整個拯救花旗集團方案分兩部分: 方案最重要係當局承諾,會擔保花旗嘅資產面對潛在虧損。 美國傳媒形容,金融海嘯以嚟整個拯救行動嘅突破,雙方計算出花旗有3千零60億美金不良資產有潛在虧損。 美國財政部,聯邦存款保障機構、同聯儲局會共同承擔。頭百5億,由財政部,同聯邦存款保障機構攤佔,再虧損,由聯儲局獨力全數承擔。 被國有化,花旗高層以後嘅薪酬,要受政府限制。 另外,花旗未來3年派息政策亦受限制,由而家嘅16美仙,減到唔救一美仙股息。 如果花旗唔能夠履行向政府派息,當局並有權委任代表,進注董事會。 //////////////////////// 不過今次可以成功拯救,除左因為係,花旗太大,唔可以有事,仲要多得前財長魯賓幫忙。 佢親自同財長保爾森商討,都係花旗成功獲救嘅關鍵。 聽聞魯賓喺花旗只有兩個秘書,不過唔好睇少佢地,所有收風嘅工作,都係由佢地負責,唔係魯賓點做今次「幕後玩家」! 呢次比AIG更大規模嘅拯救行動,花旗定出嘅策略、係兵分兩路游說,趕喺星期一開市前,回復市場信心。 集團執行委員會主席,即係前財長魯賓,佢先率領一批有影響力嘅花旗董事、同財長保爾森展開多次商討,確保佢支持拯救行動。 至於備受批評嘅行政總裁潘迪特,就同管理層,應付監管機構,以及國會嘅查詢。 論贏家,暫時要數「潘迪特」。事關,當局無好似拯救AIG時咁,一併要求高層人頭落地,保得著分工嘅潘迪特話,好感激財政部為首嘅官員幫花旗。 不過都有花旗股東係好不滿,話政府係用左納稅人嘅錢,去救一班蠢材。 無論如何,如果「TOO BIG TO FAIL」呢句說話,喺九月中雷曼前,美國可以學曉,過去呢兩個月股市就唔使跌得咁!

連鎖反應

唔知大家睇任總上立法會上的時候,有沒有留意他說應否拯救汽車業的問題? 大意是,他非常憂慮美國的汽車業一旦倒閉,觸發的連鎖效應會非常之大,不旦實體經濟(就業、零售)會受沖擊,更不堪設想是對金融業的影響。 原因又是CDS。 目前市場上有總值47億美元CDS,任志剛提出,不少銀行仍然持有大量汽車的CDS合約,一旦GM福特因經營不善而倒閉,銀行又牽連的不止是汽車業,而是百業之母--銀行體系又要面對一次崩潰,九月雷曼的悲劇可能重演。 這不得不令人重新思索,到底汽車業該不該救? 事實上,花旗已經再次陷入倒閉邊沿,股價大跌八成不在話下,更慘是商業周刊估計,花旗持有總額三萬六千億美元CDS合約,僅次於摩根大通,一旦再有公司倒閉,肯定連累花旗,而花旗本身CDS一旦又出事,觸發的就會是一浪又一浪更嚴重的海嘯。 在周五當日,花旗CDS已經升至430點子,比兩周前急升了五成,亦遠比摩根大通及美銀介乎185至190點子要高很多。 華府上月利用救市基金注資金融機構,曾經成功將CDS指數拉低,但短短1個月後,CDS市場又再急升。 而俗稱VIX恐懼指數亦創出收市新高,VIX指數周四單日急升百分之八點九,雖然離十月大跌市最低位89點仲有距離,但收收市計,就已經是創出新高。 而花旗股價星期四急跌兩成六後,高層隨即召開緊會議商討對策,方案包括出售整個集團。 行政總裁潘迪特為首嘅高層緊急會議,研究應對方案。 不過其實花旗可以選擇的方案已經很少,包括出售最賺錢嘅股票經紀,信用卡,同埋交易業務。 另一個方案係,將整個集團賣盤,或者尋求同其他金融機構合併。 雖然一向鐘情花旗集團嘅沙特皇子阿勒瓦里德,曾經表明支持「撐」潘迪特,可惜他本人亦自身難保。 阿勒瓦里德被譽為中東股神,旗下嘅投資旗艦KINGDOM跌左六成三,輸俾巴郡,今次出口術,似係自保多過想溝淡。 ///////////////////// 回看今年一月一日首日,原來我們曾經寫過以下一段說話: 「零七年我們學識了咩叫CDO、SIV,到左零八年,經濟學人提出我們要學多一個名稱「CDS」credit default swaps,即係「信用違約交易」,由銀行一方將企業可能違約風險轉嫁給買家,最近連巴菲特亦投身債券保險,肯定呢行將會是今年新的市場焦點。」 原來經濟學人早有所料,不過即使強如Economist,亦難想到這場海嘯,會打破他們一直堅持的資本主義精神吧?

冬天好冷

有網友提到甘生今日批評任總個樣..... 「你作為金管局總裁、監管銀行不力,投資又大額虧損,「你」,有追無考慮過引咎辭職?「你」有無考慮過唔收花紅。」 說時青根暴現,幾乎牙血都標埋,真係好戲。 我就繼續想昇佢兩巴! 好個任志剛,說自己薪酬係由財政司司諮詢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的意見後,訂出他的薪酬及花紅,他沒有意見。 甘先生仲係好唔滿意,再追問。(其實幾好笑,一到佢發言,個樣即時好似鬼上身,真係幾好戲吓!) 任生重複說:「不在我控制之內。」 今次,我想昇夠甘生四巴! //////////////////////// 投資環境波動,令外匯基金投資連續三季錄得虧損,合共蝕超過8百億。 金管局表明,第4季預計仲有虧損。股市大跌,匯市波動。 「股市匯市會繼續好波動,今個冬天會非常冷,不過希望冬天之後可以好快見到春天。」 其實有咩好投訴,世紀金融海嘯,個個身家無一半以上,要重新由退任變成四處找工作的人大有人在,雖然外匯基金虧損,但政府財政儲備喺外匯基金仍然有349億分帳。 金管局指,今年嚟外匯基金錄得負百分之5.8投資回報,較其他基金好。 如果扣除港股部分,負回報係百分之1.9。 要唔使蝕錢,得,搵甘生,佢一定有辦法賠番比你! ///////////////////////////// 「經營環銀行我係做到足.....」 金管局再推兩招鼓勵銀行借貸,包括彈性處理銀行資本充足比率要求,而本港銀行喺嘅內地分行更可以要求人民銀行提供資,任志剛話,佢已經盡所有辦法,為銀行提供極有利嘅經營環境。 任志剛話,銀行唔願意向客戶批出貸款,部分係佢地睇唔通經營前景。 但唔排除係同本港資本充足比率要求偏高有關,經研究後,金管局決定彈性處理。 目前本港銀行平均資本充足比率係百分之14,任志剛話,會按個別銀行情況,適當處理。 任生說,佢依家最擔心係,銀行收緊貸款後,出現惡性循環。 看到任總個樣,我係信佢口架! 佢開口講,公信力好過特首同財爺多多聲,見佢喺迫銀行減息呢件事上,真係出盡力去做,你「做到足」呢句說話咁易講出口? 我就唔敢咁同老細講?!

混沌

美國經濟進一步惡化,甚至可能步入通縮,資金擁入債市避險,令到息率跌至歷史新低,環球股市就大瀉, 美國核心消費物價指數,二十五年嚟首次下跌,擔心經濟陷入通縮,美國好大機會陷入「零」利率年代,引發市場恐慌情緒,避開高風險投資,國庫券成為資金避難所,帶動政府債券價格大幅上升。 美國兩年期債券孳息率跌穿1點05厘,係1976年有紀錄以嚟最低水平。 三十年債券價格大跌三大點,恕我入行多年來從未見過! 資金避險就令環球股市大跌,道指五年嚟首次跌穿八千點,摩根士丹利環球指數下跌百分之二,今年以嚟累積唔見左四成九,環球股市市值蒸發左三十二萬億美元。 唯一安全嘅資產除左國庫券,就係日圓同黃金,日圓升上95兌一美元,黃價亦重740美元一安士。 面對呢個歷嚟最大物價跌幅,令到伯南克最新任務可能係對抗通縮。 通縮,兼衰退,摩根大通預測,美國利率會見「零」水平。 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只有1厘,摩通相信,聯儲局今年十二月最後一次議息議先減息半厘。 出年一月二十八號會議,再減多半厘。 而近期債券價格睇,市場亦預期會大幅減息, 如果息率減至「零」,聯儲局係咪無曬底牌呢? 摩通認為,聯儲局可能要改為依賴兩房,推低按揭利率。 但如果有留意伯南克嘅言論,佢擔任聯儲局主席前,曾經講過要刺激需求,一定要推低長期利率,亦即係將利息曲線「襟低」,包括為長債息率設定上限,呢項政策50年代曾經試過。 ////////////////////////////////// 安全地方,仲有同美元掛勾,仲有晒百分百存款保障嘅港元。 龐大美元沽盤,令金管局一日七度出手,金管局話,龐大結餘,拆息維持低水平,希望可以舒緩借貸成本。 自從本港提供銀行存款百分百擔保後,資金寧願泊曬喺銀行體系結餘無息收,都買港紙。 金管局話,可能同投資者終止海外投資,將海外資金調回香港有關。 買美元,沽港元盤平倉外亦係原因之一 高盛證券話 ,基金要應付贖回,同大量投資要拆倉減低槓桿,亦觸發港元買盤。 但令人擔心的是,信貸環境不變,一旦資金流出銀行體系,拆息可能再抽高,影響唔可以忽視。

金漆招牌

圖片
昨日先講巴郡唔會「摺」啩~? 點知巴郡單日股價每股唔見11000美元,係二十三年最大跌幅,而巴郡違約交易掉期CDS持續上升。 巴郡嘅股價,單日跌左一成二,已經係連跌八日,累積跌兩成半,跌至八萬四千美元一股,今年以嚟,股價累積跌左四成一,只係比大市下 跌四成半「好少少」。 漫長嘅熊市、仲未知幾時見底,市場都擔心,巴菲特一個錯誤嘅決定,會打破幾十年辛辛苦苦建立嘅股神招牌,令巴郡違約交易掉期嘅風險價格,由升到475個點子,兩個月嚟,急升咗兩倍幾。 其實除咗我地琴日提過一批CDS保險合約,專以執平貨見稱嘅巴菲特,最近都唔係得心應手,諗住趁9月金融股大跌,入股高盛,點知股價仲未止瀉,宜家嘅股價,已經係跌至九年前IPO 招股時嘅水平,比佢手頭果比認股證嘅行使價,仲要低一半有多。 之後再出擊吼咗好耐嘅通用電氣,認股證嘅行使價,都要高現價三成半。暫時嚟睇,巴菲特似乎出手過早,要先吃眼前虧。 近期呢兩宗入股,真係打破左佢善於執平貨嘅金漆招牌。連一向同佢友好嘅CNBC都話,股神呢排手風唔順。 不過睇番佢喺沽中石油一役,雖然都係沽早過,但最後都證明,決定係無錯嘅,股神嘅金漆招牌,可唔可以保得住,要拭目以待。

巴郡倒閉?

「巴郡」會執笠? 你可能諗都未諗過,有巴郡股東形容係瘋狂。 不過由巴郡嘅違約交易掉期CDS嚟睇,唔係無可能。 過去兩個月,呢間信貸評級有三個A嘅投資公司,佢地嘅違約交易掉期係急升左三倍,由兩個月前140個點子,增加至415個點子,即係話,喺未來五年要保障一千萬美元嘅巴郡資產,投資者每年就要比四十一萬五千美元嘅「掉期保費」。 呢個CDS比起同業Travelers足足高出四倍,相同嘅CDS,平均信貸評級只係得「BAA3」,即係啱啱高過垃圾級別一級。 到底係咩因素觸發市場有呢個憂慮? 原來巴郡曾經向一批不知名嘅投資者,出售一批總值四十八億美元嘅違約交易掉期。 跟據合約,包括標普五百在內嘅四大股市指數,如果到二零一九年係跌低過一個特定水平,巴郡最多要賠370億美元。 已經佔左巴郡四分之一嘅市值。 截至九月底,巴郡已經因為呢批CDS,作出67億美元減值。 不過評級機構話,唔擔心巴郡會因為呢批合約而出事。 巴菲特自己都講過,如果連巴郡都唔值得有三個A,佢都想像唔到邊間公司可以有。 //////////////////////////////// 對於CDS,違約交易掉期呢種產品,被指摘一手催毀雷曼同AIG,而家可以話係「神憎鬼厭」,因此監管機構都順理成章出手! CDS目前交易量高達四十七萬億美元,當中有十四萬億美元嘅交易,一直係喺場外交易,當局無法掌握細節。 美國證監會、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以及期貨交易委員會,已經要求相關交易平台,包括CME同紐約證券交易所,盡快就呢啲未有登記嘅違約交易掉期進行紀錄,並要喺年底前落實。

紫血人

有步好棋唔行、真係一子錯喇....! 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終於辭去行政總裁一職,無得做 "揸FIT人",而係留任做董事。 佢出任CEO 短短十七個月期間,拒絕微軟收購,令市場錯愕,因為微軟一度出價每股33美金,斥資總共400幾億美金,佢都唔制! 就係錯過呢一步! 而家YAHOO嘅股價,一度得番10蚊多啲,佢上任期間跌足六成! 無論股價同收購機會,都恨錯難返! 之後同GOOGLE 嘅合作計劃告吹,都增加董事局要換人嘅壓力。 雅虎,一個估計全球有超過三億人瀏覽嘅網站,改寫咗網絡發展, 雅虎嘅成功,令「楊致遠」躋身美國富豪行列,成為一個美籍華人成功創業嘅故事, 二千年網路全盛時期,雅虎市值曾經高達1400億美元,但近年業績一落千丈,楊致遠舊年六月,臨危受命,出任行政總裁。 上任十八個月,公司市值得番百幾億美元,楊致遠未能帶領公司,走出困境,夢想仲未完全達成,就要讓位。 楊致遠年初,拒絕微軟、以每股三十三美元高價收購嘅建議,備受批評,公司股價,跌到零三年初以嚟最低。 之後尋求同GOOGLE合作,又唔成功。「楊致遠」喺寫俾員工嘅信中話,佢會喺董事局,搵到繼任人選後離任,唔再係行政總裁, 不過諷刺嘅係,撤換楊致遠嘅消息傳出之後,雅虎嘅股價反彈過一成,睇嚟市場真係認為佢 "阻" 住地球轉。 當然係因為市場傳聞,話雅虎有可能重新同微軟再傾收購,先刺激股價大升。 睇嚟微軟真係要多謝楊致遠至啱! ////////////////////////////// 講左好多批評,Jerry 真係一事無成? 其實楊致遠當日願意擔任CEO,絕非他有個人野心,基本上他是非常樂意擔任一個掛名的Chief Yahoo!,而放更多時間在他心愛的高球上。當天他臨危受命,只是希望給予Sue Decker有更多時間,引證她有能力接任CEO,因此Jerry 先願意臨危受命。 之後楊致遠遇到的問題,相信是任何出色CEO都會叫苦連天: 全球最大軟件公司提出全面收購、最著名的獨立投資者揚言要炒自己、又要被監管機構釘上指違反反壟斷法。還有,就是整個網上廣告市場瞬間崩潰。 其實楊致遠在任期間,雅虎已經推行了連串改革,業績亦比市場預期理想,就連Icahn呢個麻煩人,都被他弄得妥妥當當,難道他真的毫無建樹? 說到拒絕微軟33美元收購價,其實並非如傳媒說只是楊致遠個人負責,因為整個交易是

分紅.....大想頭!

有唔少人講過,今次金融海嘯單止改變左整個西方金融制度,甚至係資本主義已死! 資本主義係咪已死、而家仲係太早下定論,不過投行高層分花紅,就肯定「凍過水」! 英國巴克萊喺股東壓力下,管理層決定放棄領取花紅。 連展開大裁員嘅花旗,亦受壓力要求放棄花紅,目前最少有四間歐美有金融機構高層,今年一個仙花紅都無。 高盛行政總裁舊年攞近七千萬美金花紅,今年一個仙都無。 英國巴克來總裁舊年花紅近二千萬英鎊,今年亦係「零」。 上個月,巴克來臨時決定唔要政府資金入股,當時外界已經質疑管理層係想住保住分花紅,所以轉為向中東資金、發行票面息14厘,近六十億英鎊嘅投資工具。 面對多個基金股東反對。巴克來最終面對現實,管理層承諾會放棄花紅之餘。同出年四月,全數改選董事,以及修改左批股嘅條款。 歐美大金融機構中,除左高盛,巴克來外,瑞銀高層,同德意志行政總裁亦放棄攞花紅。 舊年全年,單係五大美資行合共向員工派左390億美金花紅,至於今年一定凍過水。 因為高盛一宣布七名高層棄取花紅後,紐約州檢察官隨即開聲,話其他金融機構最好效法高盛。 英國方面,首相白高敦,亦已經去求監管當局檢討現時高盈利,高花紅嘅金融機構花紅計算方法。 就算瑞士,岩岩過左星期六,有3千人上街示威,抗議銀行高層攞高花紅。 分析估計,金融機構會切底改變高花紅制度,派幾多,以後由股東決定。 唔........可能仲要過埋政府個關............ ////////////////////////////// 今次裁員潮唔止係銀行業,就算係基金業都備受沖擊,有「華爾街救火隊」稱號嘅BLACKROCK,都難逃裁員命運! 美國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喺向五千五百名員工發出嘅通信中,表示今個星期內,就會向被遣散嘅員工發出解僱信,今次將會係「貝萊德」成立二十年嚟、首次進行裁員,公司唔肯講裁員會涉及幾多人。 「貝萊德」過去幾年表現一直跑贏大市,不過第三季盈利就倒退左一成半。 「貝萊德」總裁芬克,一直係過去幾間大投行努力羅致對象,上次保爾森提出七千億美元救市,都曾經傳出由佢出手,呢次連佢都中招,就再次應驗「普天之下無樂土」呢句說話!

第三季欣賞指數(暫時置頂)

今天港台公布的四台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 ,著實令我們興奮。 第三季的調查顯示,二十大欣賞指數排名中,有五位是有線財經的節目,包括:第7位財經即時睇,第10位Moneycafe,第12位有線財經,第14位華爾街速遞,第20位樓盤傳真。 至於有線節目仲包括有線新聞及Cable早晨。 能夠取得此成績,要多謝觀眾支持,特別是Moneycafe由Day One 開始,就是一個大膽嘗試,每日一清談財經「秀」,到底觀眾能否受落事前很難估計,在此要先多青姐對節目一直支持,年多以年幾乎風雨不改與觀眾見面,而且每每有新思維沖擊觀眾,對我們也是一個學習。 柏文近年經主持電視節目已經更得心應手,我們期望他可以帶節目更上層樓。更要多謝當然是我們的一眾嘉賓主持,他們表現出來的智慧光芒,老套點說,著實令人如沐春風! 邁向十二月,我們部分節目希望會再進行革新,加入更多觀眾互動時段,而稍後有線新聞亦會有自己正式新聞平台: http://cablenews.i-cable.com ,屆時Moneycafe亦會重回有線網頁,希望大家有什麼意見,無論是版面及內容,都可以告訴我們,令節目能夠更跟得上觀眾需要。 1. 鏗鏘集 (港台/時事及公共事務) 2. 新聞透視 (無綫/時事及公共事務) 3. 星期二檔案 (無綫/時事及公共事務) 4. 有線新聞 (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5. 新聞/財經/天氣報告 (無綫/時事及公共事務) 6. 光影流情 (無綫/娛樂) 7. 財經即時睇  (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8. 時事追擊 (亞視/時事及公共事務) 9. 健康大道(2008) (港台/資訊) 10. Money Café  (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11. 警訊 (港台/資訊) 12. 有線財經  (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13. Cable早晨 (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14. 華爾街速遞  (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15. 亞洲早晨 (亞視/時事及公共事務) 16. 改革開放三十年系列.中國新面貌 (港台/資訊) 17. 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 (無綫/娛樂) 18. 神七零距離 (無綫/資訊) 19. 方草尋源 (亞視/資訊) 20. 樓盤傳真  (有線/資訊)

年關

真的無想過「特權會」的討論,會引起如此多朋友留言,是打破了我們的紀錄。 更重要是,再次證明香港仍然是一個開放社會,大家有機會暢所欲言。 最後調查的結果,我相信特權會最後的結論,就如孫柏文所講,無論係銀行定官員,都會將所有責任歸咎於評級機構。 尊貴的立法會議員,有無興趣引用下特權法,傳召美國的三大評級機構、或索性叫Fuld來港上下立法會,橫豎佢而家應該好得閒下! ////////////////////////////////// 滙豐銀行裁減本港四百五十名員工,銀行話,佢地對出年經營環境審慎,所以要精簡架構。 滙豐作為全港最大私人企業僱主之一,喺本港請成二萬人,今次一旦向打工仔開刀,肯定會成為先例! 滙豐自從九月起,已經削減本港五百五十人,今次係香港滙豐歷嚟裁員最多嘅一次,即係話呢一浪裁員,肯定係比沙士同九七金融風暴仲要嚴峻! 匯豐銀行已經向450名員工派解僱信涉及多個部門,最可恥係、匯豐話,未來幾星期會幫佢地喺銀行界,或者第二個行業搵工???!!! 真係仲有銀行請人? 王生咪玩啦! 匯豐執行董事王冬勝透過內部電郵,向員工解釋今次裁員。 佢話外圍環境,令佢地對09年經營審慎,所以有需要精簡架構,實在係非不得已嘅決定。 至於嚟緊會唔會再裁員,佢話,無一個僱主會喺依家承諾,唔會再裁員。 /////////////////// 唔止銀行蔓延裁員呢啲聽到都心寒嘅壞消息,做貿易、零售嘅利豐,都裁員。 明明主席馮國經下晝話,報紙寫佢哋裁員一千人係失實報道㗎,又話集團要減成本一成嘅目標,唔到最後一步都唔精簡人手,咁快就出爾反爾﹖ 無錯,馮生係話一千人咁多就係唔啱啫,但公司發言人認咗有裁員喎,工會話收到料,利豐裁四百幾個玩具採購部員工。 好心啦,要裁、就咪怕上頭條,唔好搵啲員工嚟開心! //////////////////////////////// 仲記唔記得幾日前,有個政府高官公開呼籲嘅中小企,叫老板眷顧下屬,唔好輕言裁員,又話大家可以勒緊褲頭,或者減人工一半!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一日之後已經要澄清,話唔係建議,只係希望大家可以共渡時艱! 呢位肥馬繼任人真係幾特別,繼話商界係奸後,今次又有新猶。 吊詭的是,今次的講話,是兩面不討好,對老板來說是「睬你都傻」!對打工來說,如果老細真係減薪一半,就真係要上街「多謝」政府! 而家就輪到大銀行裁員,唔知劉太幾時自己帶減薪呢呵

Short Circuit

今年真的要找尋一下聖誕老人。 聖誕感恩節旺季前夕,有60年歷史,全美第二大電器連鎖店Circuit City申請破產保護。 Circuit City破產前有34億美元資產,23億美元債務,上季虧損2.4億美元,剛於前一周先公布削減5分一分店,裁減4300員工。 如果有看過Jim Collins的 Good To Great,都會記得Circuit City是當中十一間、可以由優秀晉身為卓越的公司: 即代表那些公司可以過渡至跨代卓越成就的企業。 據Jim Collins所說,令公司可以成就卓越,並非企業發展了甚麼創新產品、或者佔領了獨有市場,而是企業可以重視人材、尋覓人材、培養人材,這些才是基業長青的「第五級管理人」需要重視的策略。 以電器城為例,當各家各店在推廣大減價大折扣時,Circuit City重視的廣告是「我們需要人材」! 其實當年的CEO Alan Wurtzel,在老父手中接下Circuit City時,公司亦面對嚴重財政危機,瀕臨破產,不過Alan Wurtzel未有放棄,是他率先想到以大型貨倉形式銷售電器、同時著重對員工培訓及福利,公司提供乾洗和運動場等便利設施。而且在1989年,就將個人電腦引入自己的經營範圍,並且於2000 年停止銷售家用電器,全面投身消費電子產品市場。 這些動作令Circuit City在2001~2005年的20個季度中有11個季度達到或超過華爾街分析員的預期,那麼,是什麼因素令這間「卓越」企業走上不歸路? 在零六年Circuit City面對Best Buy及沃爾瑪以「割喉式」減價加入電子消費品及LCD市場,頓時令Circuit City方吋大亂,一方面需要發出盈利警告,同時亦改變過去賴以成功的模式: 將全數富有銷售經驗的員工全數撤換,轉換為廉價時工,將過去幾十年成功的模式改變。 結果單純以廉價低毛利的銷售模式,已經註定了Circuit City今天的沒落。欠缺有經驗的銷售隊伍,Circuit City的銷售一落千丈,加上上星期公司宣布再裁員,這個動作不但未能挽回投資者信心,反而對供應商響起警號,要求公司先付款後付貨,而債權銀行亦要求催收貸款,加速了公司滅亡。 海嘯已經由金融業席捲至實體經濟,美國的零售及汽車業已經是百病纏身,面對這一浪殺到埋身,無論香港及美國,仍然將有血流成河的慘烈場面出現。

G20

G20在華盛頓召開,雖然外間對具體成果有很大疑問,不過具體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效。 雖然布殊一再反對由薩爾科齊提出,加大力度監管自由市場,不過禍因既然是由美國而起,美國也早就預了受到批評,布殊姿態上亦需要作出讓步。雖然他一方面強調資本主義及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但也接受了以三月底作為期限,由各國按自身的情況,提出加強監管市場的構思,避免海嘯重演。 當然四月再召開的高峰會,時間上已經由布殊過渡至奧巴馬,可以讓應掌權的人來決定金融市場的新秩序,以及對市場作出何種程度的監管。 不過會議對於評級機構的角色,就有較一致睇法,認同呢個海嘯的「罪魁禍首」,的確需要更大程度的監管及干預,避免再出現雷曼倒閉的悲劇。 一個較大突破,是多國終於認清了目前總值三十三萬億美元的違約信貸掉期CDS市場,需要更規範的監管,多國決定聯手施壓,要求CME及 NYSE Euronext在內的交易所,成立中央結算所,一方面可以吸收同業之間虧損,同時亦讓這些只懂賺大錢的對沖基金,是時候負上應負的責任。 中國及印度雖然在會議上保持低調,但他們參與了今次會議,正正就是告訴全世界,新秩序之中已經不單再由西方社會主導,新興市場將會是一股不可逆轉的力量。 雖然會議對很多金融市場的漏洞,只是提出了一個架構式的監管方向,不過面對海嘯沖毀後的金融市場,至少作出了應有的努力及關注,我們認是步出正面的第一步。

少數人的暴政

終於以大比數通過…… 推介大家看 李兆富 文章,正如他所言,立法會應有權力、也有責任對政府及行政機構的失責進行調查,不過由九三年以來,立會通過的七次權力特權法案,均是針對行政機構,即使涉及私人機構或個人身分,也只是協助調查性質。 民建聯說問過苦主,指連「他們」都不介意公審會拖慢銀行進行調解和賠償,因此轉軚支持通過引用權力特權法。我想問,「他們」是指六、七十歲、被銀行誤導的投資者,還是那些四、五十歲的、自己心知肚明即使告上法庭、自己勝算也不高的所謂「苦主」? 有議員指,外國其實也有類似例子,例如美國國會早前就傳召了雷曼總裁Fuld,足足審了他三個小時,期間質詢的內容也頗為刻薄: 「我很想知你夜晚仲瞓唔瞓得著?」「到今時今日,你完全毫無悔意?」。 對不起,這三個小時的「質」詢,是傅爾德接受國會「邀請」出席,目的是了解雷曼兄弟為何倒閉,本質上並非一個法律程序。(Fuld 在很多關鍵問題上,也是選擇不作答/ 提供資料) 相反、今次立法會引用權力特權法,就賦予立法會全面權力,可以傳召任何官員,私人或企業,並且要提交所有文件,包括銀行最憂慮、被視為機密的銷售文件、以及銀行內部風險管理,將會悉數公開於特權會、以至公眾眼前,這將會是全球首個由立法機關,對私人企業進行的「公審」。 雖然議員口口聲聲說會集中調查金管局及證監會的角色,但觀乎議員對銀行的指摘,大家都心中有數,議員們都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有什麼可以比公開公審銀行更攞到分? 作為銀行,肯定會將所有法律、銷售、審核部門精英,拿上立法會應對,因此即使議員怎樣批評銀行也好,回購的程序肯定是會放慢了。作為政府,司法制度受到了考驗,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後難保,可以說,除了議員外,無一個人是贏家。 一代「公共選擇理論」大師Mancur Olson,在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中,已告訴我們少數人的暴政Minority Tyranny,在現今民主社會中,絕對可以出現。只要小數人的利益、巨大至足以引起政治行動,而這小數團體利益可以針對目標得到分配利益時,他們就有動力透過政治程序,將少數人利益凌架公眾利益。 有外資銀行已經明言,他們本身根本無法向本身外國董事局交代:「他們不是說香港是一個健全法律制度的地方? 為何我們一方面要花巨額資源應付立法會的法律程序,同時又要應付政府的贖回要求?」 在十多間分銷銀行中,突然看

明醒佢!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和電大股東,十月多次增持和電,單係和黃,已經五度增持,令持股量增加到超過60%。 閃下眼,唔夠一個月,坐擁大量現金的和電,決定將錢派番俾股東,由下個月2號,股東收到每股7蚊股息,遠比預期多,真是誇張,和電宜家每股9.8元,竟然派7蚊,呢個咪世界!! 計一計數,大家可想而知,最受惠係大股東和黃,按持股量計,有超過二百億,兼可以趕喺全年業績入帳。 和電國際嘅解釋話,由於集團有現金結餘,又缺乏投資新機會,決定派特別股息,不過同時又指,評估過公司現金水平後,決定向和黃提出,要求提供廿五億美金信貸擔保,和黃亦接納左。 其實和電為和黃提供巨額特殊收益,唔係第一次,和電舊年,因為賣印度業務,亦試過為和黃帶嚟特殊收益,當年和電亦派過每股六個七毫半特別股息.....

各懷鬼胎

圖片
在周末舉行G20峰會前夕,各國元首都務求爭取更大主導權。 先有薩爾科齊,未開會已經揚言自由市場已成過去; 白高敦就急不及待拉籠中國而,而中國亦以四萬億美元救市作為回應。 作為東道主的美國,情況更是異常吊詭: 一方面總統是「跛腳鴨」政府,同時美國作為「萬惡之首」,眾國自然會將矛頭指向這個超級大國。 要了解今次G20的背景,建議大家看看2008 Financial Times and Goldman Sachs商業書刊大獎得主,由PIMCO現任聯席投資主管Mohamed El-Erian所寫的When Markets Collide。 此書出版在今年五月(中文版剛新鮮出爐),當時仍未爆發「九一四」雷曼危機,但作者已經預言,資本主對將會面對史無前例的考驗: 新興投資工具將會帶來毀滅性後果。 很不幸,未夠四個月時間已經證實了他的預言。 When Markets Collide強調金融市場發展的動態過程: 由投資者、金融機構、以至政府之間的互動,構成我們的現今世界。 可惜,過去被視為有效、能夠規管市場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因為投資者的貪婪而出現改變: 種種反常異象---- 包括美國孳息曲線反轉、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背道而馳,以及發展中國家資金大舉流入發達國家等--- 被政府財管決策人及投資者誤為市場雜音,以致忽略危機警號,市場槓桿借貸令風險無張放大,投資者沉迷資產泡沬遊戲,政府亦未能了解市場快速轉變、已經成為本身無法監管控制的怪物。 而隨著市場風險增加,拆倉Deleveraging及經濟衰退,已經帶領著海嘯沖毀一切,看看美國的破產潮由由金融業蔓延至零售(Circuit City)及汽車業(GM),就知所言非虛。 Mohamed El-Erian提出,發達國家變成束手無策: G4(美、歐、英、日)已經出一個利率匯聚趨勢,即是邁向至日本零利率政策; 而對銀行業來說,政府已經無法可施,唯一能做就是國有化。 未來幾個星期,Mohamed El-Erian在金融時報撰文,預言信貸市場會逐步回穩,商業票據可以重新恢復運作,機構可以重新發行債券集資。不過要投資者願意再冒風險的意慾是小之又小,市場要回穩相信是一個漫長階段。 不過書中提到了一個穩定因素,就是主權基金及新興市場,他們受惠過去數年大量剩餘資金流入,已經發展成新的動力,Mohamed El-Erian提出投資者必須了解這些基金的操作及投

獨善其身

當投資者和傳媒在報道滙控的業績時,我卻留意到行政總裁的另一番說話。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guarantees have been given to failed managements……..they may create the wrong type of behaviour by managements in those banks.」 (政府向失敗的銀行管理層、出手提供擔保……..毫無疑問,這會鼓勵這些銀行的管理層,做出更多不負責任的行為。) 滙豐作為整個次按率先表態的銀行,是最早的一間金融機構作出部署,應對今次世紀金融海嘯。面對全球同業今年股價下跌了七成以上,滙豐股價只是調整了一成多,而且到呢一刻,銀行都無提出要削減派息。(大摩就以削減一半派息的揣測,當日將5號質低到75元。) 第三季滙豐一級資本充足比率是8.9%,足夠不需要英國政府作出任何注資;相反,雖然有部分英國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高於滙豐,不過他們都是得到英國政府巨額注資後,先能夠渡過難關。 紀勤提到,這些銀行實際上是摧毀了政府注入的資本: 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些本應破產的銀行、資產是被過分高估了。 回看滙豐的歷史,大家會發現,其實他們的突破發展,往往就是在最危急的關頭,以極低價購入資產後重作出重整、令其融入滙豐集團。就以92年收購米特蘭銀行為例,當年以購市盈率只有七倍,PB更低至一點四倍,就是當日把握了這個機會,不但令匯豐成功走出亞洲,亦定下了今天的基石。 即使當日高價購入Household,匯豐自己也沒有忘記新興市場,特別是內地及中東市場的潛力,否則今天面對海嘯,匯控肯定不會像而家般輕鬆。 其實紀勤的潛台詞實際是: 如果不是由你英美兩國政府央行「左頭左勢」,我地肯定已經大手掃貨,將以最平價錢收購整條華爾街回來!

保八

被指規模史無前例,歐美多分大報財經板都以頭條報道內地四萬億刺激經濟方案 內地要保經濟,國企指數跑贏恒指一截,曾經抽升一成一。 中資股當然跑出,特別基建、水泥、資源、金融,升幅最顯著。 水泥建材股,只懂得以暴升形容,普遍升都多過三成,中國建材霸佔升幅最大國指寶座,禾雀亂飛,小型跟足嚟炒,上聯水泥仲以倍上升。 政府重點以基建推動「保八」,鐵路股受追捧,全部以升幅雙位數報捷;同樣受惠有資源稅,即使有減價等不利消息的中國鋁業,都大幅抽升。 其實升的何止國企股及內地股市,英國金融時報就以「Markets cheer China」來形容今次救市。 不是嗎,歐洲股市受刺激帶動上升,金融價格全線向上,銅價單日升百分之八,連久違了的利差交易亦重新活躍,澳元一度迫近上70美仙。 縱觀今次出手,多間金融機構話,內地今次行動果斷,兼正確。 目的明確,就係全力保八。 最重要係「擲地有聲」,貨幣、財政政策「雙形拳」,四萬億人民幣數字,是內地一年經濟總值近15%,規模之大,是僅跟隨美國同歐洲最大力度的救市方案。 由目前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所出招,真的是非同凡響?! 由於外圍經濟進入衰退,大摩話,如果出年內地經濟增長低過百分之七,意味經濟硬著陸。 但依家及時行動,相信可以避免,但今次刺激方案著重消費,同基建,反映當局放棄直接救樓市,高明之處正係避免再造成泡沬。 集中看十招中,最少有三招都是針對農民而出,包括加大農村建設,增加農村收入,基本上就是希望達到社會更平均發展,做到「社會和諧」。相反、如果之前諗住阿爺會救樓市,而事先入家內房股,今次就真係要睇定啲,因為僅有一條只是說,「增加廉價租住房」的建設。 今次仲唔死?! 指望內地可以救全球的投資者、也別太痴心妄想,像Lex column所說,項目有一半其實早已向外公布,加上有時差影響,而且項目又以內需為主體,要中國「拯救」世界,似乎是早了一點。

酒杯底

苦主「焗」政府出手,政府「焗」銀行賠錢,金管局「焗」銀行減息,議員「焗」銀行公審,銀行「焗」中小企還錢,銀行「焗」住炒員工.................... 一個星期前、仲用存款利率減無可減做理由,唔肯跟聯儲局減息。 過去一個星期,我們日日在財經節目,報道經過金管局多日注資,銀行拆息回落,就是有期望外界都能認同,給予壓力銀行減息。 想想,連任志剛就話銀行是時候盡好自己本分,銀行難道沒有壓力? 終於各銀行面對金管局以及各界壓力,終於由滙豐率先將優惠利率由五厘二五,減到五厘,係零五年三月以嚟最低。 滙豐話,唔覺得金管局注資,係迫銀行減息,只係市場環境唔同左。 減四分一厘本來可以減輕借款人負擔,但喺減息前,唔少銀行已經事先收緊信貸,好似渣打喺星期三開始,就調高左按揭貸款利率,減幅最多一厘,成為全行最高,完全抵消晒今次減幅。 不過對目前備受經濟放緩同裁員潮打擊嘅樓市,減息四分一厘幫助根本唔大,因為多間銀行都收緊咗樓按要求,甚至大幅調高樓按息率,減四分一厘優惠利率根本補唔番。 /////////////////////////////////// 上星期中午有機會與銀行高層食晏,席間銀行界多次表達對立法會引用權力及特權法案的憂慮,擔心一方面會對銀行做成「公審」,即事件變成進入了法律程序,同時亦會虛耗銀行僅有的餘力,難再分配人手、處理目前的長者以及弱勢社群的投訴。 當然,銀行亦提出了擔心事件成為國際先例,會損害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而且銀行所有法律文件、風險管理、客戶資料將公諸於世,我相信這些才是銀行最擔心地方。 其實銀行自己心中也明白,對於一些長者或弱勢社群,即使你銀行有白紙黑字的簽名文件,上到法院亦肯定輸梗,所以大家在鏡頭面對,才會看到有長者笑逐顏開離開銀行,因為銀行根本就是以十足金額作賠償。 但問題是銀行需要更公開表達自己的處理程序,亦要向外好好解釋。當盡早做好賠償,這些長者在鏡頭消失後,原本無理據的投資者(部分有數個孖展戶口),亦難再獲得社會同情。 好啦,到銀行公會約見立法會議員,傾雷曼迷你債券事件,希望游說議員,唔好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不過有議員批評只係一個酒會,無商討實質,提早離場。 原本好像甘先生提出不滿就早是意料中事,不過連譚耀宗都投訴沒有座位坐時,真想問句銀行家: 到底你地有無用腦?

新聞集團

仲記得舊年年中,作為傳媒人,茶餘飯後嘅話題,好多時都會傾下,傳媒大亨梅鐸,可唔可以夢想成真,收購華爾街日報。 最終買到,但點知年零時間,澳洲新聞集團就要發出盈利警告,現年七十一歲梅鐸,可以話老猫燒鬚,。 目前新聞集團喺全球,已經覆蓋所有媒體領域,報紙,電影電視台,新媒體,仲有社群網站MySpace。 今次要發盈警,主要因為電視廣告收入大跌,反而華爾街日報一支獨秀,成為唯一收入有增長嘅部門。 可惜有增長,都要瘦身,梅鐸話要將華爾街日報嘅十七個印刷點、縮減到得番十個,仲要裁員。 咁裁減幾多先? 梅鐸唔肯公布,佢講嘅原因都幾特別,話係因為唔上 Headline,即係成為頭條新聞人物,只係話裁員計劃會喺未來十五個月進行。 咁做,亦都證明佢對傳媒行業了如指掌,邊個想避免成為焦點,邊個要做頭條人物,請教佢請最啱。 睇埋新聞集團嘅股價呀,其實自從買埋百年老店道瓊斯公司以嚟,一直都係向下尋,舊年七月,股價都有廿八蚊澳元,到宜家得番十鬆的蚊。 呢個傳媒王國,點樣對抗金融海嘯之餘,其實今次亦都反映電視同報紙行業萎縮嘅問題。 好似梅鐸咁講,單係GM落嘅廣告,已經少左五成,就連迪士尼都承認,廣告市場之差,是三十多年來未見過。 就算梅鐸舊年大熱MySpace,收入雖然增加左兩成七,不過梅鐸都承認,新媒體增長高峰期已經過去。 點算好,我唸唔止佢,其實所有媒體都都頭痛緊,有行家二話不說已經裁員。 以沙士經驗,其實在經濟低潮期,市民對資訊需求反而上升,大可以解釋為「不出街消費」,改留家中睇電視,所以我們的收視暫時是不跌反升,問題是當廣告收入大幅下降時,依賴呢部分收入行家,就率先受到影響。

奧......change (續)

很同意王永平教授所講,奧巴馬展現了列根以來,最有感染力、最能激盪人心的領袖風範。 看看他的當選宣言。 對盟友: 「The road ahead will be long. Our climb will be steep, This victory alone is not the change we seek. It is only the chance for us to make that change. And that cannot happen if we go back to the way things were.」 (前路漫長崎嶇,我們只能吋步攀移,選舉勝利不等我們追求的改變,只是締做一個機會,因循守舊,便不能成功) 對敵人: 「And to those Americans whose support I have yet to earn, I may not have won your vote tonight, but I hear your voices. I need your help. And I will be your president, too) (我還要爭取更多美國人支持,我雖贏不到你們的選票,但已聽到你們的聲音,需要你們幫助,我也是你們的總統) 對種族: 「Ann Nixon Cooper is 106 years old......And this year, in this election, she touched her finger to a screenand cast her vote, because after 106 years in America, through the best of times and the darkest of hours, she knows how America can change.」 「Yes we can!」 (庫珀太太已經106歲,{呢位106歲嘅庫珀太太,係黑奴嘅後代,以前無資格投票。}就在今次選舉,她輕觸螢幕投票,因為經過一百六十年,歷盡興衰起跌,她知道美國可以改變。) (對,我們可以!) 對美國: 「And where we are met with cynicism and doubts, and those who tell us that we can

奧......Change

圖片
受到金融海嘯嘅衝擊,喺美國今屆大選,有6成2選民話,佢地最關心經濟下滑嘅問題,可以話係前所未見,「奧巴馬」當選新一任總統,反映美國人都希望求變,希望奧巴馬可以帶領美國經濟走出低谷。 接下來的估領袖遊戲,當然是估計奧巴馬心目中的財長同經濟班子人選。 克林頓時代前財長薩默斯,即當日與格林斯潘同魯賓齊名的三大救星,以及今次在金融海嘯中,表現出領袖風範的紐約市聯儲銀行行長蓋特納,係外界盛傳嘅新一任財長人選。 至於柏文貼的Paul Volcker,雖然聲望顯赫,近日更超越下任格林斯潘,不過今年八十有外,唔好玩啦! 至於前財長魯賓、同「股神」巴菲特等,都係奧巴馬嘅顧問,大大增強選民對奧巴馬掌舵嘅信心。 目前大家觀望奧巴馬將會推出規模達600億美元新一輪救市方案,由於保爾森嘅救市措施,集中救華爾街大行,忽略左小業主同小型企業嘅困境,因此新嘅救市措施,奧巴馬除左會收緊監管金融業條例,救市方案亦都以民為本,會傾向於要銀行重訂抵押條款避免按揭出現大規模斷供潮,仲會提供減稅優惠「俾」一般家庭同小型企業,做「及時雨」為民生舒困。 當然,對美元地位來說,民主黨向來對解決財赤都有一手,加上參眾兩院十多年來首次由民主黨控制,這股力量不容忽視。 /////////////////////////////////// 奧馬巴上任,無論係股市定匯市、以至信貸市場都有正面回應。 不過對中國嚟講,似乎唔適宜過早樂觀。 華爾街日報曾經分析,新總統上任初期面臨嘅三大經濟難題:就包括挽救經濟、重新金融系統、以及制定對華政策。 同麥凱恩嘅積極自由貿易唔同,奧巴馬一開始就認定「貿易協定」,只係為左幫助有錢人,而非一般市民大眾,因此係支持重新協商「多邊協議」。 不少貿易採購公司都已經擔心,奧巴馬上任後,傾向推行保護主義政策。 奧巴馬年初時候曾經講過,當選後會就《北美自由貿易協議》重新談判,佢亦都曾經提到中國目前對美存在巨額貿易順差,指中國需要改革匯率政策。 有美國貿易專家就提出,雖然奧馬巴近日立場己經稍為收歛,但唔排除喺工會壓力下,會對華採取較強硬立場。 不過我相信目前仲可以觀望一下,因為奧巴馬身邊仲有拜登,加上當日只為惡言惡相為選舉做勢,今天大權在握,相信可以先觀其言、察其行,再作下一步打算。

「Deal」!

今日有時間再仔細研究,電盈私有化交易,有同事提到,可以簡單一句形容:「好 Deal!」 再簡單直接講,應是:「Deal!」 電盈經歷由香港電訊同盈科數碼動力合併,股價由過百蚊,五合一,到而家4蚊都唔夠。 我地問過由合併開始、已經揸住電盈嘅曾淵滄曾教授,佢手頭嘅電盈股分,平均買入價都要37蚊,多次喺報章嘅專欄形容自己對電盈心死,面對今次大股東,以融資派息方法進行私有化,佢話唔合理。 「由百幾蚊跌落來,無論你比四蚊好、五蚊好、六蚊好,對高位買股東來講,都係得番啲「揸」,不如留番佢(紀念),都幾好!」 說來哭也不是、笑又不是,相信好多股東會身同感受。 李澤楷聯同網通,話會俾每股4個2,即係總數接近155億進行私有化。 實際呢,一蚊都唔駛! 交易巧妙嘅地方係,收購完成後二十日,電盈會向股東派息,最終李澤楷、佢旗下嘅盈拓聯同網通,可以收番最少169億嘅股息。私有化後可能仲有14億袋落袋。 實際上呢筆用嚟派息嘅錢,係電盈喺今年七月,向包括滙豐在內嘅多間銀行,將手頭30億美元債項,再融資成234億港紙嘅五年期貸款,當時電盈借錢嘅理由係要減低借美元嘅融資成本。 評級機構穆迪投資批評,電盈靠貸款派息支付私有化,會額外增加公司負債72億之外,亦影響股東對電盈嘅公司管治同信息披露嘅睇法,因此將電盈列入負面觀察名單,仲話唔排除會調低評級。 最令人有興趣、係穆迪講到明,關注大股東嘅野心,可能令公司前景更唔明朗!!! (都真係幾白!) 不過呢個算盤打唔打得響,都要睇小股東,因為一旦有一成獨立股東反對、或者是相等於總股本5.2%的小股東投反對票,交易即時告吹! 里昂就計過數,電盈既然俾得起百七億股息俾大股東,小股東會質疑,呢筆唯番每股兩個半至兩個九嘅現金,點解唔直接派俾股東? 高盛都相信,呢個派息安排會惹嚟股東不滿,加上出價4個2,比之前盛傳嘅五蚊低,令私有化難以通過。 其實文件都留有尾巴,稱任何收購價如要修訂,都需要交易各方同意,看來好戲在後頭。

8

停牌了三個星期,避過了大跌市,電盈終於提出私有化出價。 由網通同李澤楷聯手,提出以每股4.2元全面私有化,與傳聞中的5元出價,似乎有相當大距離。 「電盈過去一個月股價跌了42%,而大市只是跌了15%,如果由零七年恆指歷史高位計,恆指跌了48%,而電盈股價是跌了45%。」 言下之意,是比4.2元已經有足夠溢價? 我想,唔會再有天真投資者,可以想像電盈能夠重回當日合併前百二蚊水平,不過都寄望公司業績可以續有改善,至少派息比率能夠與日提升,怎料今天二少要私有化!!! 仲有仇報??? 最佩服的還是李澤楷,剛完成一個deal,即刻就提出下一個,果然是deal marker!

冒牌股神?

四叔首次減持中國人壽,作為投資者,我相信其實都無咩指標性可言。 多次評論股票投資,仲俾人叫股神。 但今時唔同往日,經歷咗金融海嘯,恒基主席李兆基都要減持股票投資。 港交所嘅資料顯示,李兆基喺上星期四,減持三千一百八十二萬股中人壽,每股平均價十九個三毫八仙七,涉及資金六億一千幾萬。 減持後,李兆基喺中人壽嘅持股量,降到得百分之四點七二。 睇番李兆基減持當日,中人壽股價大升一成二,收市報二十一個三。 李兆基係喺零三年底,中人壽上市時透過策略認購。 其實當年與李兆基一齊認購,仲有李嘉誠同鄭裕彤,不過他們在04年中國人壽禁售期解禁後,先後在每股5元價位進行減持,其中鄭裕彤獲利1.9億元,回報率高達50%,李嘉誠凈賺超過3億,回報率亦逾40%。 不過李兆基並不眼紅,當年他認定中國人壽是好股,可以學股神長揸,一於做其價值投資,結果給他看中,在07年11月中旬,2628股價一度高達54元,四叔的帳面利潤達200億。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李兆基透過發言人回應話,今次減持中人壽嘅作價同五年前買入價比較,獲利超過六倍,佢話係趁而家市況波動,鎖定部分有利潤嘅股分。 但佢同時亦有喺市場買入股分,好似今日就用咗二千萬,以每股十六蚊買入125萬股東亞股分。 兆基財經向外披露持有嘅股分,有神華、平保、股價屢跌到新低嘅碧桂園。以及最近最近炒輸外匯嘅中信泰富。 有無發現,四叔既做法,同一般羊生羊太無咩分別? 見到大市跌,不是先沽出弱勢或基本因素轉差股分,反而是將手上帳面仍然有利潤的好股沽出,搏其他質素更差的股分可以有反彈? 基本上,四叔是認輸了。 好啦,四叔認輸,不過他的兆基財經,跌得再多仍然有過千億資產,其他之前又信左四叔的散戶,諗住「五窮六絕七翻身」的投資者,到了十月分理應「氣絕身亡」了。 我仍然想,四叔出發點不是誘人接貨,真的是一個好心腸的老人家,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投資心得,可是市場是無情的,旺市時合上眼個個也是股神,當熊市來臨,就算是更強的強者,也有低頭時。 自己作為傳媒一分子,為四叔佢老人家、為觀眾著想,其實我覺得,係咪是時候想一想,可以減少對四叔的篇幅報道?

施老闆

施老闆今日經過近四小時長會後,即時上cafe分享佢開會所見所聞,請大家留意今晚moneycafe? 有線第一台觀眾亦留意,今晚起 2030 Moneycafe亦會在第一台同步播出。 ////////////////////////////////// 施老闆提出,希望政府可以要求銀行借貸更多予中小企,被斥為「共產黨走狗」,又有人批評他為自己地產利益,迫銀行放水,自私得可以。 聽落莫名其妙,兩個完全相反的指控,落在同一個人身上,真的可笑。 又或者,是這個人太過出世,才引來這麼多誤解。 認識施老闆多年,由十多年前做樓市訪問,到近年Moneycafe每周一次定期「聚會」,以至每日看施生每早寫文章,我真的相信他是為了香港人的利益,才加入政府的經機會。 套用施生的話,就是「賺的錢都是香港的錢」,做人也不要忘本。 說施生共產我真覺得不大合適,因為施生早就稱自己年少無知時候曾經醉心馬克斯,直至三十過外才知這個「年輕人的夢」不可信,改為信奉資本主義,因此夠膽說,全港懂馬克斯的人不多,施生肯定是其中之一。 其實鼓勵銀行借款予中小企,絕大部分人都會贊同,問題是用甚麼手法,政府可以提供不同形式的擔保、或作出稅務鼓勵,由銀行放款,風險兩者攤分,理論上肯定比政府直接放款,資源可以更有效運用。 唯一不大贊成施生說的,是銀行不務正業。要記得,當初銀行不走去做存貸業務,改為星期六、日派職員企街「昆」客,實際上是金管局鼓勵銀行做的,因此,鼓勵銀行做的,是任總,或者可以加埋你同我,因為投資市場當日,對這類銀行肯定是寵兒。 最後最後,要說共產,幾時夠今時今日的民主黨同甘乃威? 中央應發回鄉證比佢地到人民大會堂表揚表揚!

廠佬

上周翻閱一仔,看到蔡東豪以一屆「廠佬」之身,談中小企經營之難,當中真是說出不少廠佬艱辛。 經營成本持續上升,需求又大幅減少,最致命係銀行收緊信貸,工業股成為金融海嘯下、最快「沒頂」行業。 今天,就連老牌工業股德昌電機都捱唔住,要發盈利警告,話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埋需求減少,令上半年盈利倒退四成二,只係賺四千六百萬美元。 主席對於要中止新成立嘅採購「廢金屬」公司、令貿易錄得二千九百萬美元虧損,話深感抱歉。 既然心中對有股東有愧,又唔係好明點解汪先生仲有時間同特首玩「機遇會」? 香港有兩間大行,一直熱衷喺中小型公司之中尋寶,一間是摩通,另一個就是瑞信。 瑞信兩周前揀左15隻高危股分納入負面觀察名單,包括有宜進利、恆豐金同理文造紙,都出現唔同程度嘅爆煲,當中更有超過一半係工業股。 佢地最新報告話,過去一個月,唔少負債偏高嘅公司,因為擔心難以融資,令經營構成壓力,令呢啲公司股價累積跌左九成七,全數變成「一折股」。 不過隨著上星期銀行拆息稍為回落,呢啲公司股價由極度恐慌水平、變為「一般」恐慌水平,令市場暫時相信最差情況已經過去,好似係名單有提及的中國建材、創科、理文造紙、玖紙都有不同程度升幅。 不過報告都有提到,資金市場仲未回復正常水平,高負債公司好難喺呢個時間再融資,工業股仍然面對好大風險。 要知道係咪真係高危行業,貼士係要留意番公司短期債務多唔多,仲要睇下現金流、夠唔夠應付日常同利息支出。 不過危中有機,瑞信指唔少工業股嘅市帳率跌至唔夠一倍,投資者可以留意番有質素嘅公司,最重要係龍頭、同時短債唔多,可作長線投資。

迷債的社會公義

政府終於承認,無講過雷曼迷你債券持有人可以取回六、七成投資。 大佬呀,第一日開始我地已經鬧,有咩可能由政府說迷債抵押品仲有六、七資產是有價值?!!! 就算信託人當時告訴你有部分仲值六、七成資產,都無理由由政府向外公布,持有人有機會可以收回六、七成資產。 要知道,當時我們身處海嘯中心(正確點說,而家都是),資產每日大縮水,就算今日仲值六、七成,它朝也不排除會跌至三、四成,甚至是零資產。 不錯,兩星期前政府提出方案後,好似一時之間成功將問題壓住,大家心理上覺得可以收回六、七成也不錯,因為放在股票上無左一半已經是相當幸運,「一折」股更是通街都係,結果這個錯誤的預期,到最後變成落空,投資者又再次將失望情緒爆發,結果又是一發不可收拾。 更不可思議的是,今天仍然有人在電台公開呼籲政府「做啲嘢」,包括向分銷三成呢類迷債的中銀香港施壓,要求以「穩定香港」做理由,由阿爺出面要求香港銀行自己拿荷包,賠比投資者。 枉我們平日如何如何要建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這種穩定壓倒一切的想法,真的是以大局出發,考慮香港整體利益? 不錯,大家都會認同,今次迷債揭發了部分銀行是以不良違規手法銷售投資產品,明顯是違反了法規。對於這些受害人,我們覺得政府有責任調解(事實上,金管局已經做了這方面工作),甚至可以使用公帑使用訴訟基金,協助受害人控告銀行,循民事訴訟取回一切損失。 事實上,銀行面對這些必輸個案,其實亦心理有數,早前已有個案自願賠足百分百金額。但切記,不宜採取集體訴訟,否則就是令一眾應負責任的投資者,可以搭順風車而成為Free Rider。 有不少人批評,這種是不近人情,甚至乎是無視社會公義。到底什麼是「社會公義」? 我們的解讀是,就是每個人、每個機構,都應負上本身社會法律責任,如果有人嘗試逃避這種責任,政府就應該介入,以法律作出制裁,伸張公義。 銀行需要在迷債事件上、負上誤導部分投資者責任; 同樣,早已了解投資性質、知道風險何在的投資者,亦要負上自己的責任。 雷曼即使在半年前,信貸評級仍然有三個A,世人會有任何人想像到它要倒閉嗎? 政府、證監會、金管局當時容許呢類產品在港銷售,難道它們又要負上責任? 而家已經有銀行,因為迷債事件發出盈利警告,如果事情愈鬧愈大,影響到投資者、以至存戶信心,要知道,我們的外匯基金,已經為全部存款作出百分百擔保,最差情況,你真的認為不會燒到自己?

甲蟲 vs 保時捷

全球市值最大公司係邊一間? 埃克森美孚?抑或微軟? 係甲蟲車生產商福士,他的股價喺星期一、二兩日計埋急升過近四倍,市值曾經達到三千七百億美元,一度成為最大市值公司。 佢地今次可以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都係要靠保時捷呢個大股東。 福士點解可以成為最大市值公司,主要係星期日保時捷披露、佢地喺福士持股量由本來三成一,增加至四成三,而且仲另外有認股權,可以再增加多三成二股權,於是近日一直被沽空嘅對沖基金,就大舉補空倉,星期一急升左一點四倍後,到星期二一度再升多八成二,股價突過一千歐元一股,令公司市值成為全球第一。 其實保時捷同福士關係真係相當微妙,一九三一年福士汽車嘅設計師,就係保時捷創辦人擔任。 到左2005年時候,保時捷就以三十億歐元,買左兩成福士股分,成為最大股東。 不過單單係成為市值最大公司,都只係「一剎那光輝」,並唔代表永恆。 福士呢個紀錄即日都保持唔到,原因係股價好快又大幅回落。 今次保時捷突然披露佢地持有嘅認股期權,市場之前一直係毫不知情,佢地計埋晒持股量,已經係幾乎係指數基金以外、所有嘅流通股分,之前沽空左嘅對沖基金,於是今次就掉轉頭被挾淡倉,傳聞保時捷自己就賺左三百億歐元,可想而知對沖基金真係傷亡慘重! 好似係大摩咁、當日就傳聞佢地揸左福士大量SHORT POSITION,單日曾經急跌過兩成六,之後佢地同高盛、以及法興都要出聲明否認。 事後保時捷否認為佢地係有操控股價,不過好似經濟學人所講,今次事件最大輸家可能係德國嘅資本市場,因為而家條例係容許公司唔需要披露呢啲「隱藏式」嘅股權,似乎真係有檢討必要。 計我話,保時捷自己都未必有著數,你估仲有無對沖基金經理,會走去買架「911S」嚟揸!?

解窘

有兩件事唔知大家覺得有無關連? 1.美國又減息,不過又係唔關香港事! 2.富邦銀行發出盈利警告。 已經是第三次,香港銀行繼續不變應萬變,無跟美國減息,最優惠利率照舊。 通唔通呢? 金管局連番注資,市場流動資金多番,起碼拆息都回順咗,但銀行都係個句 : 無條件,連象徵式四分一厘也不願減。 全球發生金融海嘯以嚟,各地央行已經兩次聯手減息,單係美國聯儲局,減息幅度累計有一厘,雖然金管局最近已經多次注資,又調低貼現窗利率到1厘半歷史低位,但匯豐話,成效有限,即使外圍再減息,本港仍然無條件跟減。 銀行的論據是,存款利率已經係零點零一厘,如果減息銀行就要承擔虧損。如果要減息,就要同業拆息回落番到三月時水平! 其實由聯儲局舊年八月開始大幅減息以來,本港銀行都有跟足,但由三月開始以來嘅三次,銀行都以拆息同存款利率太低為理由, 無跟住減。 睇返三個月拆息,係喺九月中雷曼倒閉後,先明顯被抽高到四厘樓上,到近期拆息已經顯著回落,銀行本身肯定係有減息空間,而家唔跟減,肯定係為保住盈利。 其實任總今朝已經出定口術,話拆息回落已經提供減息空間,不過銀行就唔多「聽話」。 說來吊詭,呢個邏輯其實與雷曼苦主無異,而家有一間銀行執左,難道無人需要承擔苦果? 苦主就話要賠足本金,銀行就話要特成本回落先減息。 說回最初提出問題,富邦盈警其中一個理由是要為賠償雷曼債券做準備,換句話說,政府今次揼銀行心口,肯定是損害到銀行盈利,而銀行為了保障自己利益,就需要拒絕減息保障自身利益,最無奈肯定是一眾小市民。 值得留意是,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不點名提出: 「銀行如按規則行事,政府就不能因政治壓力,貪方便要求銀行做些事情,以便自行解窘。」 曾特首,這不是一語中的,說緊你嗎? /////////////////////////////////////////////////// 其實莫講話唔減息,銀行放款準則已經出現了一百八十度轉變,有銀行仲收緊埋按揭,部分仲將估價嚴格收緊,聽啲買家講,估價不足、降低按揭成數、 加按揭息呢啲手法,呢排都有出現,銀行好似預咗樓價會繼續跌。 好似恒生就要求客戶,要簽好咗臨時買賣合約、至肯傾按揭。 以往經濟好,買家唔會太擔心係咪有預先批核,因為銀行一般都估足價有餘,但而家市況一逆轉,銀行態度直接令買家卻步。 目前情況是收緊信貸令樓市再下滑,只會進一步拖低經濟,估計下一步,銀行連信用卡同其

教訓

喺環球股市一片回穩之中,兩個星期前先至大幅減息嘅冰島中央銀行,突然大幅加息六厘,令市場相當震驚! 雖然央行否認,不過分析認為主要係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壓力,亦都再一次印證到九七金融風暴經濟經驗:就係接受援助國家,肯定要付上非常大代價。 冰島央行宣布,加息六厘,利率加到18厘。 冰島央行今個月十五號,先至減息三厘半,同時接管三間銀行,避免銀行倒閉引發經濟崩潰。 雖然銀行被被接管,不過信心危機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嚴峻,貨幣克朗大幅眨值。 有分析指,冰島央行咁做,可能係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嘅要求,希望透過高息先穩定貨幣。較早前,國貨幣基金組織通過貸款21億美元、援助冰島、穩定經濟同金融市場。 有交易員就不大相信,單是加息就可以拯救經濟: 「如果貨幣每日眨值一成半,單靠增加六厘息口,你會否買克朗?」 冰島作為1976年以嚟、首個被IMF援助西方國家,今次被金融海嘯幾乎沒頂,加息係無可避免,國民肯定要為之前經濟泡沬付出代價。 不過要留意,係九七金融風暴以嚟,多國亞洲國家好似係南韓加息到三十厘,但都無助穩定金融市場,經濟復元最少要三至五年,今次冰島能否逃過宿命?

買五號

今日大跌市嘅一個主角,必定要數五號仔、滙豐相信好多fans 心都實埋! 股價由開市85蚊,插水式咁跌,最終以全日低位75蚊收市,跌左近一成半。在金魚缸邊愈看愈心寒! 隻匯豐連環比人恐慌性質低,兩日間,股價無咗三成,跌到零一年九月以嚟低位,市值單日蒸發千五億。 即係話,過去七月凡買過HSBC,都輸錢! 致命傷,係有不利謠言,傳要匯豐出售非核心資產套現,又傳要削減派息! 唔少香港人長揸佢,都係為咗貪佢穩陣、又年年派高息。 不過只是兩個交易日,滙豐一百、九十、同八十蚊,三個關口都失守,番番七年前個價。 見底未﹖ 似乎未必咁快。 一直喺專欄推介嘅東尼話,基金大舉拋售,匯豐可能未見底,現價雖然相當平,但佢都無打算撈底。 被恐慌拋售原因之一,係擔心匯豐嘅現金流不足。 市場傳出滙控,要出售旗下非核心嘅英國鐵路業務,套現20億英鎊,分析員擔心,消息係真嘅話,顯示匯控目前情況不利,特別係新興市場可能比想像中更差。 不過股東又唔駛太灰心,因為市場估計匯豐會大幅削減派息嘅講法,似乎機會唔大,以出年股息率升到去九點六厘計,足以抵消到盈利放慢,相信股價可以繼續跑贏同業。 //////////////////// 話口未完,另一間銀行又出事。 中期業績時,先講過話,債務抵押工具CDO,同結構投資工具SIV前景樂觀,甚至有機會回撥。 但由年中到而家,市況進一步轉差,東亞話,係出乎預期。 東亞已經全數出售持有嘅 CDO,下半年入帳虧損增加二十二億,連同上半年嘅減值,令全年損失達到三十五億。 目前就CDO投資,累計撇帳達到本金嘅七成半。 至於SIV數額,截至年中仍然有二千萬,累計減值有5億。 如果要比較兩間銀行,到底是成日開空頭支票好,還是腳踏實地、面對現實更叫人放心? 明日就掛牌,買番手五號。

鍾意開會的總統

圖片
早排咪八國集團開會嘅,各國領袖合照入面,印象最深刻係邊個? 應係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啦,人雖然係矮仔一知個,但對佢嘅自信心一啲都無問題,佢喺呢次金融危機投入程度,可說是眾元首之冠〝風頭仲頸過早兩個星期風雲人物白高敦。 金融危機變得咁嚴重之前,薩爾科齊一向都幾低調下,不過自從各國相繼出事,佢就用佢嘅外交手腕,拉攏各國合作減息同救市。 唔止咁,佢仲自已邀請自已去喬治布殊嘅大衛營,一齊坐高球車、希望美國大選後,可以主辦另一個G8峰會,傾下到底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出咗乜野問題,應唔應該有超級監管機構之類嘅議題。 經濟學人仲笑佢好似唔記得咗G8嘅輪任主席係日本,英國唔係歐盟國,照請白高敦出席歐盟會議,不過,唔係有佢咁破格嘅話,歐洲各國都可能仲喺度各家自掃門前雪咁話喎﹗ 連開頭反對合作的德國,最終都同意合作,減息之外仲聯手向銀行注資,可說是半個推動救市的人。 薩爾科齊提出,重訂「Bretton Woods」協議,重新檢討環球目前的匯率制度。 如果真係如佢所願,咁﹗政府權力就會大到無可控制嘅地步﹗ 佢仲打算成立主權財產基金,保護國家有戰略重要嘅公司,免受外國接管,初步會有大約一千億歐元,年底前運作。 睇來而家真係全球一齊走向馬克斯,金融機構國有化晒之後,全球化幣一統,大家坐埋一枱食大茶飯﹗ 的碓全球嘅金融體制運作同資金市場風險管理係要再重新研究,學薩爾科齊話:「We cannot continue to manage the economy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instruments of the economy of the 20th century」 十一月的G8會議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答案真的令人期待。

恐懼指數

過去一個月全球的市值蒸發了十萬億美元市值。 全球48個發展及新興市場,都無可避免大崩潰。 俄羅斯股市今年以來急挫七成三,其他好像中國、印度、冰島、希臘的股市,跌幅都超過六成。 我們常說的「恐懼指數」VIX Index,即是The 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 Volatility Index,過去一個星期就升了一成三,創下79點歷史新高。 環球市場動盪下,無論股市,匯市,同商品市場同時大幅下跌。 道指,同標普期貨罕有喺歐洲時段已跌停。單計十月分美股跌幅達到兩成半,是一九三八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油價曾經跌百分之6。匯市更加動盪,英鎊錄得37年嚟最大單日跌幅。美元兌日圓大跌,跌一度跌穿91美 仙。日圓兌美元進一步急升至十三年高位,兌歐元、澳元交差盤、都升到六、七年嚟最高。 利息交易拆倉,日圓急升之下,令區內股市跌勢加劇。印度股市尾市跌超過1成。環球股市再出現骨牌式下挫,多個指數重要支持位一一跌破。 憂慮經齊衰退,南韓股市急跌一成,一千點關口、用左十六年建立,唔夠一年就守唔住。成個星期指數跌兩成,跌幅歷嚟最大。而CDS更顯示南韓當地有可能步冰島後塵,變成破產收場。 恐慌已經主導了所有情緒,係人都知匯豐八十蚊抵買,問題係到底仲有無人有這個膽量尋底。強者如巴菲特及巴頓碧斯都告訴我們股市現在己是非常非常抵買,但在一個藍籌股與二、三線股幾乎都無分情況下,現在願意撈底的人,就非要有莫大的勇氣? 你有嗎?

拆彈

煲呔一日之內拆去兩個高危炸彈,反映我們的行政長官有很高的政治智慧:決不容許任何人影響自己前程,那怕是昨日的我! 曾蔭權宣布,建議把長者生果金一律加至一千元,並擱置引入資產審查,政府期望明年初開始實行。 曾蔭權指市民一面倒反對,感性的反應蓋過理性討論,決定擱置生果金爭拗,全力應付金融海嘯。 這次可以說是打破了特區政府的紀錄: 十日前方提出的施政報告,各界都未算有具體的反對聲音,已經要率先投降,到底是什麼令我們這個視民望如浮雲的政治人物,突然咁重視民意? 難道是毓民條「蕉」? 咪講笑! 有理由相信,來自民建聯及工聯會的猛烈批評,對煲呔來說幾乎判了死刑。他自己也要想像:「到底是誰授權了他們狠批我? 是否來自更北的大人?」膽戰心驚下,唯有早早「縮沙」收場。 老實說,我自己是支持將老人金可以在毫無條件下,可以取得一千元生果金。想想,幾個月前單是一個外傭稅,已經花費了我們四十多億稅款,而家增加老人生果金一半都無,就叫做擔心秏盡我們的儲備? 老人家辛辛苦苦在港貢獻了他們的大半生,無論是高級官員或商界人士、甚至低至勞動力階層,他們也是窮了畢生的時功及精力去建設香港,對我們整體社會有很大貢獻,連這點都要留難老人家,我認為是起碼的一點尊重也沒有,就像有長者所講:「咪當我地係地底泥!」 不過支持增加生果金,不等於我們贊成今次政府的讓步。 如果就像特首所講,目前是感性的情緒、蓋過了理智討論,我們不是更應以整體社會利益為依歸,去決定政府的資源分配? 而家由於民怨稍為上升(肯定未到沸點),就要放棄立場,這算什麼政府? 再說,在政策推出前,政府難道未有考慮金融海嘯的沖擊,到底是誰想出來的點子? 事先未有完全通盤考慮,就倉卒推出措施,除非是特首自己一日堅持己見,否則就應有人人頭落地。 更令人擔心是日後政府的管治威信,一個只有十日的施政政策迅速被打倒,市民心目中肯定有一個印象,就是日後任何政府也有調整空間,任何政府也有談判空間,試問日後的政策,又有誰會相信? 唔知特首自已再看到那個政府拍出來的施政報告廣告,心中會有什麼感受? /////////////////////////////////////////////// 除了生果金,曾特首同日亦犧牲了范鴻齡。 「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范鴻齡主動要求暫時停止履行行政會議成員,及積金局主席的職務,獲行政長官接納,即時生效。 」 個人對范生的印象是頗佳,特別是

資本主義之死

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提出,重訂「Bretton Woods」協議。 八個集團已經議定召開全球峰會,冀改革全球金融制度,並且會邀請中國及印度加入。 薩爾科齊認為,資本主義必須要提出革新,否則整個制度將會崩潰。 佢認為,有需再簽訂類似1944年簽訂的 Bretton Woods agreement,重新檢討環球目前的匯率制度是否要作出改革。 眾所周知的是,Bretton Woods agreement確立了世界銀行及IMF,但原來協議亦曾提出由美元與黄金掛钩,再由成員國货幣和美元掛钩,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形成一個統一貨幣雛型。 當然,到了1971年美國取消了金本位制度,美元隨之大幅眨值,各國紛紛爭相與美元脫勾,Bretton Woods agreement早已名存實亡。 今天,各國元首再次探討全球貨幣掛勾的制度,其實有點令人心寒。成立預警系統不是問題,要求加強監管對沖基金肯定大有市場,不過對於Sarkozy說:「We want another monetary system」,就真的令人懷疑政府權力已經大到無可控制的地步。 Sarkozy亦提出,「自我監管」嘅年代已經結束。 歐美市場經歷左歷嚟最大規模嘅救市行動,由三十年前私有化發源地英國開始,將三大商業銀行國有化,到保爾森改變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由買銀行壞帳到變成直接入股九大銀行,各國央行聯手動用左三萬億美元救市。 經濟學人提出,今次救市係咪代表自由市場已死、資本主義需要改變遊戲規則? 唔少評論都認為,今次金融海嘯起因,係對金融同銀行業係過於寬鬆同缺乏監管,最終做成今日局面。 經濟學人承認、未來遊戲規則會作出改變,但政府必須小心平衡,一方面唔能夠用公帑補貼銀行股東同管理層,但又要小心處理唔可以過於干預銀行商業運作。 更重要係、今次干預會唔會做成一啲發展中經濟體系,好似係中國同印度,對開放市場有更大戒心,以至影響未來十年嘅經濟發展。

紅色風暴

中信泰富巨額外滙虧損事件公布以嚟,外界對公司管治、同處理手法,不斷出現質疑。 先有股壇長毛,跟著又有各政黨出來拈油水,但最慘係公司股東、眼白白睇住投資急速蒸發,但都無辦法知道、 係咪有搵人頂罪? 等左兩日、股東終於都等到監管機構出手,證監會正式介入調查,港交所亦話會跟進。 據了解,調查重點,涉及事件中嘅披露,同有無誤導。 到底今次監管機構高調站出來,但又會否重演當年話查電盈、結果又不了了之? 今個星期一正式公布,但中信泰富內部9月7日已經知道外匯衍生工具買賣巨額虧損事件,呢個日期成為調查關鍵。 既然9月7日知道成件事,但翻查資料,中信泰富喺知道事件後六日,即係9月16日,就一項收購向股東發出嘅具法律效力函件中提到,目前無導致公司重大虧損事項。 據了解,呢分函件對中信泰富不利,證監會有權要求中信泰富管理層更交更多資料,因為可能構成違反港交所上市規則嘅要求。 更多手尾係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本人,近期處理股分增持,同認股權一事上,亦被質疑。 增持中信泰富股分,主席榮智健由六月開始,一直有做。 直到九月頭,一共增持4次,涉及大約303萬元。 最後一次係九月五號,啱啱係榮智健話董事會知道有巨額外匯虧損嘅前兩日。 當然作為大股東,可以辯稱自己「缺水」,難以科水增持。 不過作為大股東,自己因為得悉消息而暫停增持,反而小股東見大股東屢次出手、諗著搭順風車就死,公司有壞消息就不公布,這又是否欠股東一個交代。 另外,零五年九月,榮智健獲得涉及一億股中信泰富認股權,但長毛翻查港交所權益披露紀錄,喺今年七月中,榮智健長倉減少左一億股,估計呢批認股權取消左。 點解有過億元「肥肉」睇住都放手,合理解釋是有更高層次的人出口,要求榮生都「做番口的野」,當做」誠意金」。 ////////////////////////////// 奇想一 榮生走去找阿爺,要求人民銀行以過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將美元全數轉換為澳元資產,結果單日推高澳元由65美仙升穿一算,包括匯豐花旗銀行只有低聲下氣要求中信取消合約,阿爺賺了匯水之餘,仲一腳伸走榮智健,取得中信泰富全數股權。 ////////////////////////////// 奇想二 特區政府睇中中信泰富「趁佢病,攞佢命」。 有分析估計、以東隧每年賺五億﹐仲有八年專營權計,三十五至五十億政府可以回購中信泰富股權。 至於西隧、每年賺兩至三億,仲有十五年專營權,二

替死鬼

圖片
「迷底」經已解開! 因為買左外匯ACCUMULATOR、而錄得百幾億虧損嘅中信泰富股價重挫五成半,回落至十七年前嘅低位。 剩底嘅市值、仲少過琴日公布嘅帳面虧損百五億。 咁大宗嘅失誤,外界嘅反應就係﹕充滿問號。 到長毛David Webb查出,原來榮智健個女「榮明方」,亦都係擔任財務部董事,事件先可以說是「豁然開朗」,亦變得非常合理。 兩個五十多歲的CFO,有咩理由唔知呢類KILL仔高風險?要對沖都大把選擇,唯一解釋,就是有人做錯事,需要找人「祭旗」。 范先生說:「張立憲是高級過榮明方,點會做替死鬼,替死鬼係低級代替高級。」 有絕對理由相信,范先生是講緊反話! 三十六歲嘅榮明方,係主席榮智健嘅二女。 根據年報,佢係中信泰富財務部董事,范鴻齡證實,佢都受到處分,包括不再適合留在財務部,要減薪降職。 范先生不是已經告訴大家,榮明方係有分參與、否則邊個夠敢罰太子女? 至於范鴻齡自已角色,佢話公司嘅財務決策層,係直接向主席榮智健匯報,職責上唔係自己嘅管轄範圍。 一間大藍籌公司的CEO,居然無分參與財務決策,范先生,不如早點離開!? /////////////////////////////////////////////////// 大錯已經鑄成,咁到底中信泰富炒燶咗嘅外匯ACCUMULATOR,最終要蝕幾多錢? 單係計最大比例嘅澳元,要接嘅貨就達到94億澳元,高盛話若果澳元進一步下跌,每跌一美仙中信嘅損失就多九千四百萬美元。 如果喺最壞情況,花旗計過數,若然澳元最終落至五十美仙水平,總虧損會高達二百六十億港元,大過公司現時只得返142億嘅市值。 仲有一個兩難。 管理層雖然同我地講,想快啲一次過解決事件,但若果佢地真係咁做,就係一次過買斷晒幾年嘅澳幣,亦即係話,即使澳元升返都無仇報。

「毒匯」

有行家說雷曼迷債是「毒債」,其實講毒,又有咩產品毒得過I Kill U Later? 今次不同的是,中招的是一間市值三百多億的上市公司。 有理由相信,今次出事那位FD,並非是要貪錢/貪污,要不然合約只賺得最多七百萬美元,要貪也不至那麼小數。 當然,不可以抹殺是有高層希望搏表現,於是以對沖為名,實際就是希望賭大細,認為自己贏面是十比九。 可惜,現實往往是贏面十比一也沒有。 以澳元為例,平均購入價是87美仙,不過過去個多月,已經出現暴挫式下跌,一度跌穿過65美仙。 短短兩個月,帳面跌左兩成半。 如果單單是槓桿合約還好,錢蝕極也只是少數,但中信泰富買的卻是外匯式I Kill U Later,Upside有限(通常5%內),Downside卻是無限的「有毒」產品,而且仲要去到2010年7月。即使而家公司發現有問題,要中止合約也要賠足二十多個月錢先可以找數,結果帳面數要蝕147億。 成間公司一半市值! 以對沖為名,居然去買kill 仔,真的不能相信是一個CFO所為。(真的似賭仔過大海多一些!) 如今事件可以點收科? 相信公司總不能上街說自己什麼也不懂,是被銀行騙錢。唯一可行是同銀行講數,睇睇有無機會五折收數。 唔知邊間銀行咁堅? 總之不會是雷曼吧?

鬼拍後尾枕

圖片
金融市場開始回穩,不如花點時間講下金管局角色。 看看金管局的政策目標為: • 在聯繫匯率制度的架構內,透過外匯基金的穩健管理、貨幣政策操作和其他適當措施,維持貨幣穩定; • 透過規管銀行業務和接受存款業務,以及監管認可機構,促進銀行體系的安全和穩定;及 • 促進金融體系,尤其是支付和結算安排的效率、健全性與發展。 ///////////////////////////////////// 不知大家有無印象,在零三年六月底,當時的財爺阿松與任志剛之間,以書信往來「高手過招」。這次互換函件令我首度對金管局的法定地位起了興趣。 金管局雖然說是香港的中央銀行,不過其法定地位,並非如1913年的聯儲局的Federal Reserve Act般、由一條法例賦予聯儲局獨立的法定地位,央行總裁基本上是獨立於行政機關。相反,金管局是依賴「外匯基金條例」而存在。 這要倒數至1993年,當時聯繫匯率已經執行了近十年,為了加強金融管理專員的角色,在當時財政司翟克誠催促下,將當時的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監理專員合併,成立了金管局。 要留意,當時面對政治敏感情況下,根本難以催生一個獨立的中央銀行,於是政府透過外匯基金條例、由財政司司長委任金融監理專員(即金管局總裁),再將財政司司長的部分職權及職責,轉分予金管局。 因此,由第一天起,金管局就是依附財政司司長而生,根本沒有獨立性可言。 要說央行總裁獨立性的重要,最值得人津津樂道,當然是當年老布殊因應競選需要,要求格林斯潘減息,結果格老反而一再加息壓制通脹。連老布殊自己都埋怨: 「我任命其為聯準會主席,他卻讓我落選。」就可見央行獨立性的重要。 其實由一年前政府放風要任志剛退休開始,這場鬥爭早就開始,上星期到特首自己口中突然說到「任總也會老,也要有接班的人」的講法,就是這場政治鬥爭的高潮。正如 王永平 所說,老曾應是「鬼拍後尾枕」。 任志剛在二千年曾經說過: 「歷史上便出現過不少政府藉「印銀紙」或減息來降低借貸成本,以圖贏得選舉或爭取人民對某些事項的支持,結果導致民不聊生,甚至政府本身亦落得垮台的下場…………因此,國際間至今已有共識,認為應該設立適當機制,確保貨幣管理獨立運作,不受政治干預。」 今次,不能不說任志剛是「先知先覺」了。

剃頭

政府,金管局,同銀行公會喺特首提出嘅限期前,終於由銀行就範,解決了回購迷你債券問題。 較早前市場計過除左一批以雷曼票據做主要抵押品嘅債券價值跌至零之外,其餘多個系列資產仲有價值,相當益本金5,至6成左右。 銀行公會已經委任安永,評估眾多迷你債券嘅抵押品剩餘價值。銀行收到估值後會正式向投資者,提出回購價。 我們問過一些銀行,他們話,由於估值一定有差異, 按一般做法, 銀行會以比市價折讓價錢回購, 折讓幅度通常係兩成, 但債券到期後,債券升值,投資者一樣收番差價,唔會有影響. 今次事件明顯變成了政治事件,銀行擺明要蝕比這些投資者, 以今天的信貸市場表現,抵押品只有跌價的分兒,就算他日咁好彩有得升番,銀行也是要賠番比投資者。市場對這種政治壓力是相當審慎,周五看看中銀香港、大新及渣打的股價就知。一旦立法會大會真的通過埋引用權力特權法案、成立調查委員會,到時銀行就需要使用更多資源應付官司,銀行不諱言可能到時會反口。 我地無意包庇銀行,如果證實銀行有不良手法,我們十分贊成投資者透過政府協助、民事訴訟銀行追討損失。而事實上,有銀行亦自知理虧,寧願賠足,就知道這是一條出路。 而家事件被曾蔭權一手政治化,到底香港的法治及商界會有什麼變化? 我擔心的正是這點。 ///////////////////////////// 咁到底投資者有無機會取回賠償? 證監會已經即時處理24宗由金管局轉介個案, 佢地會採用由上而下方式盡快處理。 所謂由上而下的方式,即係證監會唔會逐個個案慢慢睇,而係直接調查分銷銀行銷售程序有無缺失,如果係有就研究係咪構成失當行為。過去證監亦曾經用類似手法,好似98年正達事件, 由於首批轉介個案只係涉及兩間銀行,即係只需要直接調查兩間銀行銷售問題,就會有定案。 業界話調查結果,會係嚟緊轉介個案嘅參考指標 證監會話一旦確認需要處分,罰則會包括暫時撤銷或撤銷註冊、譴責、罰款或禁制令。亦唔排除銀行肯賠償,會進行和解。 銀行最大機會係以和解方式解決, 最近期一宗係基金公司羅德利,以和解形式, 就04,同06年不當銷售同證監和解,向客戶賠債。

備戰衰退

圖片
勢估唔到結業潮比我們出故仔的速度還要快! 周一先同新聞台一齊想部署出一系列應戰衰退的新聞,不過一星期內已先後有多間公司結業。 連老字號泰林電器都敵不過呢場海嘯。 泰林喺1946年成立,係香港其中一間最早期嘅電器店。 當時電視未普及,聽收音機就係市民一大娛樂,泰林初期,就以修理及買賣收音機為主要業務。 之後佢地亦開始售賣錄音機,唱機同擴音機等產品,根據泰林網頁介紹,佢地喺1957年,首度引入身歷聲音響器材到香港。 之後亦開始,售賣其他家庭電器。 近年,公司開始為形象改革,設計新嘅門市裝修,又推出多個新廣告。 不過效果只可以說是強差人意。 喺零六年八月,政府計劃開徵銷售稅,當時泰林唔做生意半日,號召三分之二員工近二百人遊行,主席林作禮遊行時話,開徵銷售稅會令佢地少兩三成生意。 銷售稅最後冇推行,但最終泰林都係敵唔過市道轉差,宣佈結業。 其實有行街睇鋪都知,泰林近年的銷售手法未能與時並進,近年銷售量最高的電子消費品/ 手機佔樓面比重遠比對手低,傳聞公司內部亦以家族式管理,令經營日趨困難。 ///////////////////////////////////////// 除了泰林,一日內合俊同金至尊都先後清盤。 高負債比率、短期債務重,都係令上市僅僅兩年嘅合俊倒閉原因。 環球經濟衰退、加上銀行收緊信貸,倒閉潮已經是一觸即發。 加上公司底子弱,有分析員認為,行業最壞嘅情況仲未過去,唔排除黎緊會有更多嘅公司倒閉。 摩根大通就著本港上市、市值介乎一億至三十億美元公司進行調查,發現負債比率高過三成半、而短債超過兩成嘅高危公司有二十四間,其中金至尊同德發都已經出事。 佢地特別睇淡一啲出口股、舊年進行過重大收購、或者好似佑威同宜進利呢類債台高築嘅公司,摩通話要特別審慎。 貿發局都認同,本港出口市場有萎縮嘅跡象,預計會有更多港商會受影響。 佢地話聖誕旺季,除左有訂單減少外,仲有cut單嘅情況。

親密戰友

估唔到任總一日之間,就變成阿伯。 「任伯」...... 琴日特首最好睇部分,除了毓民拋蕉,就要數老曾在記招上怒駡銀行「拖數」(其實佢真係有鋪駡銀行癮,記唔記得銀行家打高爾夫球事件?),以及話,特區金融斑子個個年記大,個個開始約滿. 「任總先生佢都過左六十,任總先生做左好多野...不過佢年紀大啦」 最衰係仲要係講埋陳德霖個名出嚟....... 我真係孫柏文咁講,由陳德霖做,唔單止恆指要跌,銀行之間更家會不互信,到時拆息唔知要升到幾高先夠? 老曾真係好涼薄,仲夠膽說什麼親密戰友,想嘔..... /////////////////////////////// 其實成分施政報告最大message,係話受金融海嘯影響,經濟會進一步放緩,警告定今次嘅危機,破壞力遠超過十年前嘅金融風暴,因此有需要重新檢討政府角色,喺關鍵時刻,可以強而有力介入。 關鍵係「介入」! 因此政府喺銀行、證券、基金、以致保險同強積金都可以順理成章被要求加強監管。 特首話,拖得太耐, 銀行今個星期內一定要回覆。 曾蔭權話,金管局一直調查緊雷曼迷你債劵嘅投訴,一旦確認銀行銷售有問題,必須立即同客戶展開商討,而金管局會成立獨委員會跟進。 有銷售銀行話,銀行根本無拖慢處理問題。 由於雷曼迷你債券系列眾多,估值無可能今個星期內做到,銀行無估值,亦根本唔可以向客戶提出贖回價。 有銀行更指,特首提出咁嘅要求,令業界好難做,希望當局了解,整個估值工作繁複,同要時間,銷售最多雷曼迷你債券嘅中銀香話,唔能夠確定係咪可以喺呢個星期內決定。

鴻門宴

破天荒用2千5百億美金入股銀行。 背後由策劃,到拍板,只係用左3日。 美國傳媒報道,保爾森,同有關部門星期六開始深入研究入股銀行問題,到星期日正式拍板。 之後財政部官員親自打電話俾九間金融機構高層,華盛頓時間星期一下晝3點,到財政部辦公室開會。 金融機構管理層當時完全唔會咩事。 九間金融機構高層中,大摩JOHN MACK「麥克」親自收到保爾森電話,保爾森向對方講:「你盡快嚟,我有事同各位講」,仲話,「你知道後,一定會好高興!」 摩根士丹利上星期股價急挫,違約掉期合約溢價升至過千點子。 講番會議情況,保爾森先發言,佢話市場對金融機構無信心,又對著九間機構高層話,「相信依家無人夠膽用眼望著我講,自已公司有好多資金!」 之後輪到伯南克發言,佢話,依家美國面對嘅惡劣情況比大衰退時更嚴重,需要集體行動配合! 整個會議室即時「靜曬」...... 無耐,財政部官員逐一派發一分協議,要求佢地出售股權俾美國財府。 有與銀行話,當時情況係無得揀,一定要簽。 大有設下鴻門宴、請君入甕感覺! 三個半鐘後,即係星期一,華盛頓時間下晝六點半鐘,九大金融機構高層,遂一簽署承諾,俾政府入股。 3個半鐘頭會議,據稱只有富國銀行行政總裁最高調反對,佢喺會上,多次問點解政府要咁做WHY?

做大事

二十五年前十月十五日,香港設立聯繫匯率。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四日,政府首次動用外匯基金,由而家到二零一零年底、為本港存款,提供百分百擔保。另外亦設定特別資金,有需要時,會向金融機注資。 即日起到2010年底,本港存款會獲外匯基金全數擔保。 目前本港加埋有5.6萬幾億存款,比外匯基金入面嘅1萬4千幾億外匯資產多好多。 即係話如果火燒連環船,間間銀行都出事,外匯基金根本唔夠賠。 但金管局話,本港銀行資本充足比率比國際水平高,唔擔心有銀行出事,外匯基金可以不用動一分一毫。 催促金管局出招,可能是自從九月底起,歐美,以至區內多個地區都暫時比存戶提供百分百存款擔保,最先提出係愛爾蘭,之後冰島、同區內嘅澳洲,新西蘭,以至台灣近期亦宣布同樣造法。 政府消息形容,如果本港唔出手,資金肯定會流向有存保全保的國家,因此一做就不如做得最徹底。這個邏輯,相信不少干預派都是以此陣陣有辭。 在我看來,反而覺得任總是有意將焦點由「迷債」轉移,看他的一舉一動,不正是告訴我們: 我管的是大事,是關乎香港數萬億元存款及外匯基金,區區那二百億元同數萬人的要求,留給他人處理吧。 ////////////////////////////////// 除了全保,為左確保銀行必要時有足夠資金,政府會設立「備用銀行資本安排」,一旦銀行有資金需要,只要向提出,喺審批後,外匯基金會向呢的金融機構提供緊急資金。 金管局講明,提出資需要嘅銀行要附合令帶條件,當局唔肯銀行係咪要交出部分股權作為交換。 使唔使玩到咁大?

錢從何來?

圖片
救市銀彈攻勢,暫時穩定市場。 不過秏費驚人。 英美兩國加埋超過萬三億美元。 德國、法國、西班牙都要承擔萬三億美元。 夾夾埋埋救市規模已超過三萬億美元,破晒歷嚟最大規模。 你會問,錢從何來? 當然,唔使呢代人比,係你下一代、甚至係子孫嘅子孫..... 就好像二世祖,以為自大把錢花,結果未老已經過唔到世。 目前美國國債已超過十萬億美元,加埋將會推出嘅救市方案,勢將突破十一萬億大關。 那個國債鐘已經顯示,每個美國人要背起三萬三美元,即係成廿五萬港紙債務,足足佔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七成。 債台高築,美國可以做嘅係印銀紙、以及發國債。 現時超過七成嘅國債係國際持有,日本同中國係最大債權人,一旦美國資不抵債,持有國庫券嘅國家肯定會蒙受損失。(甚至開戰都有分!) 保住美國,亦即係保住自己,美國嘅問題,最終中國唔洗幫手埋單? 美國財政部,較早前表示會為救市方案發債集資,有傳中國會認為當中最多二千億,人行唔評論事件。

救市英雄

連續經歷兩個黑色星期一,十月十三日就成為改變英國銀行業發展極重要一日,英國府一次用最多370億英鎊,國有化多間商業銀行。 首相白高敦話,一定唔會白費納稅人金錢,而獲注資銀行嘅股東亦有代價。 4間銀行,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HBOS,萊斯,同巴克萊,均會啟動發售股分集資程序,除巴克萊外,唔夠數嘅話,政府全數包底認購。 尋求2百億資金嘅皇格蘭皇家銀行,總裁以至一眾高層均要下台,6成股權會由政府持有。 HBOS亦被政府揸5成8股權,將來同萊斯合併後,政府持有合併後銀行4成3股權,亦係最大股東。 當局話,3年內,3間銀行需要向按揭貸款人,提供有競爭力嘅貸款條件,銀行管理層今年內,唔好期望獲分現金花紅,而完成注資後,銀行資本充足比率會超過百分之9,超過國際水平。 不論歐元區十五國、還是亞洲各國,最終達成達成一個較有組織嘅救市方案,要多謝嘅,係原本冇被邀請出席呢次首腦會議英國首相白高敦。 金融海嘯捲起,英國唔係最先、掟出救市方案,亦冇緊跟美國步伐,去主力收購不良資產。 白高敦比其他國家,更睇通問題核心,就係救市,就要先保住銀行體系,為銀行信貸做擔保。 白高敦指出大方向,大膽提出用公帑,直接注資國內出問題嘅銀行同金融機構,而且計劃周詳。 建議一出,原本各自為政、見步行步嘅歐洲國家,都認為可行,紛紛以白高敦主張做藍本,調整救市方案,美國最終亦要修訂亦加入類似做法。 被形容「扭轉乾坤」,是來自白高敦做過十年財相嘅歷練,喺呢場金融危機中,高下立見,贏盡讚賞。 救到經濟、亦暫時保住自己仕途,佢出任首相後,工黨民望冇起色,造就在野保守黨支持度。 工黨內部甚至預測,白高敦今年內會交出首相寶座。 鋒迴路轉,白高敦真係幫到全球避過另一場大蕭條嘅話,佢嘅位置相信到最遲2010年、下屆大選前都唔會動搖。 抵佢牙擦! /////////////////////////////////////////////////////////////////////////////////////////// 相反,保爾森輸左,係輸俾白高敦、甚至戴理德。 早喺保爾森公布用巨額資金救市後,就兩度撰文批評計劃嘅索羅斯話,保爾森一開始就錯得「離譜」。 紐約時報亦批評保爾森,話佢由最初唔接納伯南克直接注資銀行建議,又喺國會堅持。幾星期後終於轉軚,令人質疑財政部今次救市方案太唔周詳,當局評估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亦加入戰團,話

經濟學界的莫扎特

事前不少盤口估計,今屆諾獎得主會由Macroeconomist奪得,包括研究資產價格理論的Eugene Fama或Kenneth French,以研究國債及Information Asymmetry、來自哈佛的Robert Barro均是熱明人選。 最終揭開的得主,居然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克魯明」Paul Krugman奪得,表揚佢研究全球貿易模式嘅成就。 翻看林行止的「原富精神」,當年林行止已「貼」克魯明有機會以38歲之齡奪諾獎,是年為1991年。 原來已經遲了17年。 諾貝爾委員會話,「克魯明」喺研究貿易模式上有貢獻。 克魯明屬於高調嘅經濟學者,經常發表言論,定期喺紐約時報撰文。對於美國次按問題,佢公開預測過美國樓價最少要跌兩成半,部分重災區要跌夠五成。 佢最新一篇文章就係比較英國,同美國救市方案。佢話,由英國首相白高敦為首嘅直接入股金融機構救市方案最有助解決問題,克魯明喺文章話,白高敦最少顯示出,願意清楚思考問題。 佢話,唔敢講白高敦拯救左世界,但就成功為國有化辯護,話經濟處於危機時間,唔少經濟學家都讚成咁做。 克魯明又評論過兩名總統侯選人,特別是批評麥凱恩唔識經濟。 佢82至83年間,曾經擔任列根時代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 94年,開始研究亞洲,佢批評,亞洲多國債務多,經濟增長主要靠密集勞動力,克魯明早喺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就提到,區內固定匯率,同部分國家經濟政策,最終會拖累經濟。 克魯明預言亞洲神話不再,認為單靠廉價勞動力的經濟增長是沒有前景,當時當然沒有市場,不過事隔三年爆發出的亞洲金融風暴,就確立了克魯明今天的地位。 學術界中不少人指克魯明是凱恩斯之後,最懂得寫文章的人,曾經讀過「Pop Internationalism」,那枝筆的確是經濟學家之中鮮有,因此有人稱呼他為經濟學界的莫扎特。 克魯明自已曾經講過,經濟學文章可分為三類: 希臘文、不斷波動及候機室文章。第一種不用說,無人可以看得明白; 不斷波動文章就仿如今天我們說的「財經演員」散文,今天隨大市看好,明天又轉為看淡; 至於候機室文章,就只需到機場書局看看,最暢銷的一定是「大崩市」、「大蕭條」等富娛樂性、但缺乏經濟理論的書本。(今天又以這類書最受歡迎,死未?) 就Krugman的得獎,請教過科大的雷鼎鳴,他同意今屆經濟學獎大熱,本是是研究宏觀經濟,不過今次克魯明也不能說爆冷,因為他以「經濟規

懷念馮兩努

圖片
相信大家睇新聞,留意到我地其中一位嘉賓,馮兩努懷疑因為心臟病過世,終年55歲。 馮兩努為左勉勵自己要付出雙倍努力,將自己名改做「兩努」,佢的自強不息,鼓勵別人的正面態度值得學習,真的感謝馮生對我地節目的幫助,每次跟他談論節目題目時,往往感受到他對事物事情的真心及熱誠。 我地會永遠懷念佢,亦都記著佢對後輩嘅教導,亦很想在這向佢既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童叟無欺?

夏佳理說,買左迷債的人,好收手啦! 居然覺得廷啱聽。 如果要數今次在金融海嘯中沒頂的人,相信肯定不上雷曼那數千人,為何沒有這類人上街? 香港投資者有個好處,就是蝕了股票都心甘命抵,絕少賴人賴地硬。 今次多得政府介入,中銀以阿爺利益為先,穩定壓倒一切,其他銀行唯有跟隨。 多得那批政客從中拿政治油水,投資者變成有莫大憧憬,加上政府又開了空頭支票,人人憧憬只要日日上街,真的就可以拿回全數本金。 其實我們仲值得花咁多時間在這單消息上嗎? 外面風大雨大,CDS、商業票據市場、對沖基金、以至銀行一間接一間倒閉,香港以為感受唔到嗎? 你看本地大錢莊,就因為拆息高企而唔肯減息,反而中小型銀行仲要以高息爭存款,就知道銀行一收柴,百業必然受損,裁員倒閉肯定是零九年主調。 銀行如囷因為今次事件而被迫付上政治代價,股東存戶又失去信心的時候,代價由邊個找數? 尊貴的議員,請問你們明不明白? //////////////////////////////////// 到底雷曼投資者值唔值得幫? 如果像我們跟進的個案福伯,字又唔識、成世人都未做過投資,就肯定係告得入銀行,當局應該要考慮他們的處境,無論透過訴訟或調查,理應還他們一個公道及賠償。 不過看電視日日上街的投資者,又唔覺得佢地無學識、個個樣仲非常中產,佢地真係唔識風險? 咪玩啦! /////////////////////////////////// 雷曼迷你債券事件當中,收到八千幾宗有關投訴,逐一評估緊,有七十多宗正式立案調查。 無論調查結果係點,金管局話,會研究類似高風險嘅投資產品,係咪繼續比銀行銷售。 目前投資者保障雖然係屬於證監會範圍,但根據現行規定,投資產品只要有足夠風險披露,係唔需要經過佢地嘅審批程序,至於向邊啲人銷售產品,就係中介人嘅責任。 更值得深究係、金管局一直係推動銀行增加非利息收入,而家出事,雙方監管機構係咪只係識得一味互相推御? 一場迷你債券風波,揭發出市面上嘅投資產品、部分名不符實,亦引發監管機構責任問題。 金管局話,投資品種類煩多,唔少可能涉及高風險投資,佢地喺06年發出嘅指引,已經強調銀行要加倍審慎向長者在內嘅弱勢社群、解釋清楚產品風險。 至於日後亦有需要研究,係咪再俾銀行銷售類似產品。 金管局話,產品只要過到證監嗰關,就可以喺市場推售。而銀行前線銷售人員,亦係要遵守證券及期貨條例持牌,或註冊人操守準則。 證監

國有化

交易員以恐布形容星期4美股最後一個鐘情況 過去7個交易日,單係美股市值蒸發25000億美元。 更可怕係,作為大藍籌,通用汽車股價落番到1950年嚟低位,當時同依家一樣每股都係4蚊美金多些。 市場惡化情度遠比預期大。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當局正研究,取消存保上限暫時向全國銀行存戶嘅存款百分百擔保。 銀行貸款方面,當局亦考慮,向依家到年底到期嘅涉及九百九十億美金銀行債務,提供擔保。 至於原本計劃用嚟收購不良資產嘅8千億美金救市計劃,當局可能效法英國改為直接入股金融機構。 外國傳媒報道,最快幾星期內落實。 自從英國首相白高敦公布,有需要會直接入股金融機構後,英國救市計劃大受好評,而剛召開嘅七國會議,亦會額外討論英國救市模式係咪值得各國參考。 保爾森亦承認有需要時會模仿英國救市方式。 全球救市升溫,歸根究底,觸發呢大半個月嚟全球金融海嘯,英美多分報章話,唔救雷曼係關鍵。 華爾街日報話雷曼出事,同業拆借市場,對沖基金,貨幣基金,同商業票據市場全數被波及。 互信盡失,美元隔夜息一度升至10厘樓上。 更令聯儲局意幾係估唔到係唔少對沖基金喺雷曼有戶口,雷曼破產,資產被凍結,加速佢地要喺股市沽貨套現應付贖回。 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海嘯幾令全球末頂。 救市、減息都無作用,點消滅恐慌,要睇全球能否團結解決。 美國當局似乎評估緊最壞嘅情況會出現。 考慮緊嘅應變,由沿用嘅救金融機構,擴展到救存戶。 近日有跡象顯示,市民對銀行無信心,開始提走存款,連優質金融機構亦受影響。 方案一係構思將原先廿五萬美金嘅存保上限取消、變相所有存款都有擔保。有關方案仲係評估階段,當局唔想高調。 另外,當局考慮到拆借市場停頓,第二個方案係考慮擔保埋、依家到年底到期涉及九百九十億美金嘅銀行債務,舒緩再融資困難之餘,大前提係令拆借市場回復運作。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要靠干預企圖解決危機,但每次干預,又敵唔過市場負面反應。 難道最後出路真的只有國有化?

國家破產

圖片
有無諗過一個國家破產會點? 人破產就要做債務重組、唔准坐的士、唔准做股東,咁國家破產會唔會唔准做金融、唔准出口、唔准做旅遊業... 喺舊年,被聯合國評為全球最適宜居住嘅國家,我諗冰島居民自已都無諗過,事隔一年唔夠,會由天堂跌落地獄! 因此呢個只有三十二萬人口嘅細少國家冰島,就成為我地一周風雲人物。 今次海嘯真係可以話令冰島幾乎「沒頂」,冰島貨幣克朗大跌五成。過去幾日、政府更接管左全國第二、第三大銀行,總理哈德亦正底發出警告,話面臨「全國破產」危機。 其實早有徵兆,原本天然資源極度豐富嘅冰島、過去幾年積極發展金融業,三大銀行「南征北討」,資產值增加至一千二百幾億歐元,係整個冰島GDP、145億歐元嘅9倍,而家銀行被接管,政府點頂得住?唯有破產! 更嚴峻係由於克朗大幅眨值,以目外債千四億美元,係GDP十幾倍,唔破產「有鬼!」 面對今次危機,冰島其實都四出想辦法借錢,不過首選就肯定唔會係IMF,最後要尋求由俄羅斯借債四十億歐元渡過難關。 有政治觀察家認為,以北約成員身分向俄求助做法非常罕見! 冰島面積有大約900個香港咁大,但人均收入,就全球排名第五! 而今次冰島政府接管面臨破產嘅三大銀行,亦觸發同英國嘅外交風波,英國政府罕有運用反恐法,凍結冰島「土地銀行」喺英國嘅資產,並警告會對冰島採取法律行動。 經濟學人話,冰島經濟泡沬快速增長、同以更快速嘅速度「墮落」,正係一個「貪婪」同「傲慢」嘅教訓,一個國家嘅漁民同農民,由於貪心、令自己過渡負債,負債係收入兩倍以上。呢個教訓雖然喺發生冰島,不過推而廣之,其實咪又係發生喺整個金融制度身上。 話分兩頭、答返第一個問題,到底冰島破產之後會點? 最好發展旅遊業,一來匯價大跌,去旅行以前嫌貴、而家就超值。除左可以出海睇鯨魚,仲可以睇下一個國家破產之後,到底係咩景況! 不過總理哈德就搞笑,居然叫國民去釣魚,認為冰島咁細根本唔適合發展旅遊業,不如釣魚咁話! 有啲似乎放棄資本主義、回歸以物易物制度,唔通真係金融海嘯唯一出路?

減息

圖片
史無前例7國央行聯手減息,今日值得再詳細睇睇來龍去脈。 評論讚行動果斷,有默契。 金融海嘯升級,外國傳媒一早報道,多國央行聯手減息係備用方案之一。 岩岩過左嘅周末,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同英倫銀行行長默文金,以及歐洲特里謝通過多次電話,正式討論聯手減息問題。 伯南克,同默文金以前係麻省理工同事,歐洲銀行倒閉危機,就令特里謝唔再堅持唔減息。 星期日 ,佢率先得到瑞士,同瑞典答應加入聯手減息行動。 到星期3,本港時間下晝5點半,市場仍然恐慌,聯儲局即時召過公開市場委員會,一致通過減息。 一個鐘後,伯南克,就聯同英國,歐洲,日本,同加拿大央行召開電話會議,正式啟動聯手減息。 到晚上七點,多國正式公布聯手減息,而人行亦幾乎同一時間,公布減息。 華盛頓郵報話,人行雖然無聯儲聲明,亦無參與電話會議,但星期日已經表態會一齊減息,因此財長保爾森亦感謝包括中國在內嘅多國央行合作解決金融危機。 聯手減息暫時未見成效,紐約時報話,當局仲有備用方案,特別係考慮到拆借市場幾乎停頓,財政部正構思喺超過8千億救市方案機制下,直接入股金融機構,希望由政府做股東,可以令市場回復信心,恢復貸款。 ////////////////////////////// 雖然金管局放寬銀行透過貼現拆入資金,但外圍拆息高企,3個月拆息近期持續企喺4厘以上,比銀行透過金管局貼現借錢嘅兩厘25拆借成本高近兩厘。 銀行話,暫時睇唔到措施收效,結果香港就無減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