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4月, 2009 起發佈的文章

點解要救?

重組期限星期五屆滿,總統奧巴馬終於承認,佳士拿申請破產保護係一個最審慎做法。 要破產保護,原因就是財政部同債權人之間談判破裂,佳士拿終在星期四決定申請破產保護。 政府雖然向佳士拿債權人、提高償還金額二億五千萬美元,即係總額增至22億幾美元,去抵銷69億債務,即係削債近七成。 不過包括摩根大通同四十五間債權人,經過九十分鐘會議後,有對沖基金仍然反對方案。 佢地認為,將佳士拿清盤再將資產出售、攞返嘅比財政部方案仲要多。 亦有陰謀論提出(政府?),呢啲對沖基金本身持有更多「福特」同「通用汽車」股權,佳士拿清盤反而對佢地有利。亦有基金因為揸住佳士拿嘅「違約交易掉期」,清盤反而可以賺到更多。 面對債權人的強烈抵抗,奧巴馬一洗對銀行的軟弱,決定變招強制要求佳士拿申請破產保護後,以推動同快意加快合併。 合併之後,政府會先向佳士拿注資80億美元,當中有35億美元為債權人融資,而快意亦會同佳士拿合併,待償還政府貸款後,就會成為佳士拿最大股東。 除了債權人的障礙,佳士拿要申請破產保護一個原因,是可以一下子清除數以百計的汽車銷售商網絡。 由於銷售交易商需要向佳士拿付專利費,才可以銷售佳士拿汽車,如果不切斷這個千絲萬縷的銷售網,任何重組都是沒有意義。 而家雖然由政府出面可以壓住局勢,未致引來更大恐慌,不過債權人及銷售商仍可能提出法律訴訟,令快意合併計劃有機會胎死腹中。 ////////////////////////// 其實有唔少報道都指,呢啲對沖基金唔願意接納方案,係基於貪婪! 事實又是如否如此? 華爾街日報今天有篇報道值得大家看看。 有一個債權人、對沖基金「Group G Capital」基金經理Geoffrey Gwin,向自己辯護,專登寫封信去華爾街日報,題目係「點解要救佳士拿?」 佢一開始就話,自己只係一個普通美國市民,住喺曼哈頓區一個兩房單位,揸一部十年車齡的Audi,完全不是一個華爾街才俊的形像。 佢當初會投資佳士拿,買入Secured Debt,完全是因為「遇人不淑」,才會買入呢批債券。 Geoffrey話,明白反對方案,會令到八萬個佳士拿員工及家屬陷入痛苦。不過佢解釋,聯同其他45個債權人、反對佳士拿重組,只係希望政府明白,美國本身有一套完善嘅清盤程序,根本唔需要政府介入。 原來Geoffrey爸爸,因為零五年「Delta Airlines」破產,令佢分退休金變成一無所...

黃金百日

美國第38任總統福特,可算是白白犧牲「黃金百日」的表表者。 福特是在尼克遜因水門事件落台後,由副總統身分自動升為總統,他亦是唯一任內不用經選舉而誕生的總統。不過在他上任為美國總統的首「黃金一百天」內,就先因特赦尼克遜而民望大跌,再加上任內亂用政策對抗通脹,即使任期較後的表現有所改善,但民眾眼中,福特早已定型為一個窩囊的總統。 相反看看羅斯福,在1933年大蕭條後上任,當時對銀行的形容是:「所有銀行關門大吉,無一張支票可以兌現」,簡單講,就是銀行體系徹底崩潰,金融貨幣政策完全失效。 經濟亦離崩潰不遠,失業率升至兩成半新高,農產品價格下跌一半,羅斯福在上任演說中,沒有對經濟惡劣有絲毫隱瞞,反而老老實實將經濟情況向國民交心,之後仲說出一句名言:「我們唯一恐懼就是恐懼」(Fear the fear),咁做反而令民眾認為呢位總統坦白,換取了人民的信任。 羅斯福眼見經濟已經差無可差,於是在上任的一百天內,推出了膾炙人口的「新政」"The New Deal",由銀行業、鐵路業以至工業推出了一系列拯救措施,當中包括改革銀行法例,工業改革,以至結束了金本位的貨幣政策。 雖然部分新政因未有國會授權而失敗,不過羅斯福大刀闊斧改革金融體系,就連今天救市方案中擔當重要角色的FDIC,亦是由他一手創立,而羅斯福亦成了歷史上唯一位任期超越兩屆的美國總統,期後更帶領美國贏得二次大戰,成為歷史巨人。 ////////////////////////// 我們今天的總統雖然喜與甘迺迪作比較,但他目前面對的困境,其實就與羅斯福更為相似,以過去一百天的表現來說,其實真的可謂無可挑剔: 看看上任不久已推出總值7870億美元救市方案,又制定1.1萬億美元拯救銀行業及收購毒資產,經濟方面承諾創造三百萬個就業職位,雖然政策間中因急進而有瑕疵,不過在如斯緊急情況下未有方陣大亂,政策總叫做能達到針對性,表現已是相當難得。 無怪乎奧巴馬目前民望仍達68%,是1977年來最高。 我們很同意丁老師所講,其實美國人對目前的政治現實心裹有數,奧巴馬的班子雖然早期都有不如意,但這個組合經歷磨練,各人亦似乎找到協調方式,應該說在亂世之中有一個巨人領袖,也是不幸之中一件值得令人欣慰的事。

股東會眾生相

圖片
會場外,富通小股東扮小丑之餘,仲派埋「假銀紙」,諷刺富通賤賣資產。 一輪熱身,入到會場先係戲肉。 畫面所見認真強橫,先掟投票機,差些掟中! 見一次唔得,再掟多隻鞋。 富通管理層唔知係咪跟喬治布殊學左兩招,全部「避曬」無被掟中。 台下股東大叫管理層「落台」。 只見主席德梅擰晒頭、表示無奈。 無奈都無辦法,富通管理層繼續做標靶,股價跌咁多,小股東會都唔至在,連銀包入面嘅銀仔都攞出嚟掟。 反對嘅股東帶晒道具諷刺班管理層,仲齊心多次大叫,話賣資產俾法巴係醜聞。 /////////////////////////// 同樣係股東會,未開始已經有大批股東,齊集美銀總部,話總裁劉易斯令美銀蝕大錢,唔配做美銀主席,兼行政總裁呢個位。 即將舉行嘅美銀股東會,預計係近年最大火藥味一次。 分析估計支持,同反對劉易斯下台嘅股東、各佔一半,華爾街日報估劉易斯應該避過下台。 但由於另一動議票數接近,佢有可能唔以再身兼兩職,要放棄主席職位。 壓力測試未能過關。有報道話,佢地最少要增資700億美金。 全美最大退休基金「加州公共僱員退休基金」聯同兩個顧問提出,要求劉易斯落台。 股東列出四大罪狀: 美銀錯購美林、錯買Countrywide、要政府注資。 而劉易斯喺保爾森威逼下,繼續進行交易,更錯上加錯! ////////////////////////// 在這個股東會高峰期間,呢個周末有個會一定係萬眾觸目。 無錯,就係股神巴菲特嘅朝聖大會「Oracle of Omaha」! 不過股東今年應該無咩心機再購物、聽演唱會、或者玩籃球。 因為有一件事佢地多年都無做過,今年一定要適應下: 就係計下投資巴郡損失左幾多。 08年巴郡股價累積跌左37%,雖然係叫做跑贏大市,不過對巴郡股東來說,年年長勝,今年應該唔多適應呢個數字。 更慘巴菲特認為最好指標: 股價對帳面值 (Book Value per Share),舊年跌左9.6%,係1965年有巴郡以來,表現最差一年。 有股東今年已經表明,唔會再問巴菲特點睇同「耶穌」關係、或者叫仔入讀邊間學校,佢地最想知,係股神點睇公司前景,特別係佢老人家揸主義、決定買入嘅一批高風險衍生工具。 巴菲特可能都心知肚明,知道股東會有興趣知咩,今年特別創新招,就係先由友好記者,包括CNBC Becky預先screen 問題,預計會集中返問公司前景、以至美股美國經濟前景。 睇嚟今年巴菲特...

估領袖

「壓力測試」呢個遊戲真係幾好玩! 應該話一日無揭曉結果,一日都仲可以玩估領袖! 今日輪到傳美銀,同花旗。 經收購美林一役,報道話,美銀仲要數十億美金,填補資金缺口。 至於花旗,暫時無提及需要幾多資金,但聯儲局官員,向花旗公布結果時,一開始就話:「你地需要集資!」 呢兩間被美國當局列為壞孩子嘅銀行,可以選擇賣資產,透過市場集資,或將政府優先股,轉為普通股。 但兩大銀行高層睇過初步結果後,對測試部分標準,同結論唔滿意,會向當局上訴。 報道話,十九間銀行,大部分對壓力測試,感到壓力。 因為銀行代表,見聯儲局官員其間,被問上數以百萬計問題,包括經濟最壞假設,盈利預測,總之好多好多嘅問題。 有銀行高層直言,完成測試後,佢地完全唔理解政府目的。 銀行對壓力測試劣評如潮,聯邦存款保障機構主席「貝爾」就話,測試結果會幫助回復公眾信心,又表明,外界唔應該以合格,定唔合格嚟形容測試結果。 ////////////////// 呢個星期有輸家,當然亦有贏家。 要數進取,就要睇高盛,佢地第一季交易部門願意冒嘅風險資產、即係所謂「Value at Risk」(VAR),就增加左兩成二,規模達到二億四千萬美元,增持更係主要對手摩根士丹利嘅一倍,而摩根大通只係增加左百分之二點八。 作為華爾街投資銀行嘅「生還者」,出現咁大差距,有基金經理指,摩根士丹利明顯係錯估形勢,高盛就把握機會,進行大量套戥活動,因此令兩間銀行差距愈來愈大。 分析指,大摩因為舊年嘅信貸危機,佢地錄得嘅虧損遠比高盛多,因此喺第一季係持續減但風險,包括只係投資一啲高流通、同穩陣嘅資產,亦都錯失左第一季嘅反彈浪。 睇下兩間銀行嘅資產亦都有明顯分別,好似係高盛第一季總資產係增加左百分之五,相反大摩就要下跌,而違約交易掉期CDS亦反映大摩風險較高,要保障一千萬美元資產,大摩嘅保費就要比多十二萬美金。 高盛同大摩喺舊年十月,同時獲政府救市基金注入一百億美元,亦都係同時轉形為銀行,結果就只有高盛可以提出,希望盡快向政府還錢。

Fear the fear

以為啱啱復甦,一場豬流感又將全球經濟呢個「病人」打番底。 豬流感對金融市場造成幾大影響? 華爾街日報話,對經濟最大打擊並唔係流感本身,而係喺市場快速傳染嘅「恐懼」。 金融時報就相信,流感雖然未必引發大量死亡個案,但病情廣泛傳播就會觸發投資者緊張嘅神經,估計影響力甚至超越沙士,令過去兩個月的股市反彈提早完結。 羅家聰看來對今天的疫情仍是相當樂觀,佢認為美國相當驚死,除非真係有人因為在社區感染而死人, 美股先會跌, 到時就會拖累其他地方股市都會跌, 不過如單係墨西哥爆發, 相信對全球經濟影響唔大。 豬流感爆發將會影響邊啲行業呢? 旅遊、航空、酒店以至食品行業,固然係首當其衝,穆迪話,流感爆發會令下半年貿易量進一步惡化,更大憂慮係資金會撤出新興市場。 墨西哥披索試過單日急跌百分之五,危機是迫在眉睫! 至於傳統智慧話醫藥股會最受惠,是否當真呢? 華爾街日報指,零五年以嚟,各國政府已經儲定大量備用藥品,世衛亦估計,未來四個月藥品都唔會出現短缺。 看來炒藥股的、好自己「睇路」!

當流感遇上蕭條.....

由外電傳來的畫面,似曾相識,人人面上戴上口罩,唯一看得見的是那雙「絕望」的眼神。 豬流感由源頭墨西哥爆發,確診或疑似病例嘅死亡人數增至過百人,美國亦有有20宗確診個案。 由鄰近嘅加拿大、以至歐洲、甚至去到亞太地區及澳洲都有疑似個案,日本更破例派檢疫人員、登上由墨西哥抵達嘅客機,主動檢查乘客、有冇流感病徵。 美國已宣布全國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以便動用資源,應付疫情。 今次金融海嘯,加上豬流感爆發,我們的關注點除了是人命傷亡外,亦想了解會否雪上加霜,令美國陷入更嚴重嘅經濟衰退。 一個最被廣泛引用的研究,要數由美國非牟利機構Trust for America's Health (TFAH) 07年做的一個研究顯示,單是美國因流感出現的經濟損失,就達到6800億美元,令GDP下降5.5%,死亡人口超過二千萬人。 當時估計,最受影響的美國國內州分,將會是目前面對樓市大崩潰的內華達州,估計GDP會損失八個百分點,其他好像斷供率全國最高的Alaska亦是全國經濟損失排名頭五位。 行業方面,旅遊航空、娛樂都是重災之中的重災區,TFAH估計收入會大減八成,而其他相關行業,像零售、金融保險以至建築就會損失一成收入。 世界銀行舊年嘅一份報告、指全球流感一旦爆發,最嚴重(WORST)會令七千幾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達到三萬億美元,即刻成二十幾萬億港紙,連全球嘅GDP、亦會大幅跌近五個百分比。 //////////////////////////////// 好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來啦? 以上的假設都是在經濟穩定狀況下推算出來,有無人想過,在經濟已經衰退的情況再有大流感,又會出現什麼景況? 經濟會否進一步惡化? 經濟衰退下,人已經減少出外消費,因此大流感爆發初期,消費市道不會明顯轉壞。 當然,如果本身有工作,由於他們比經濟表現理想時,更害怕失業,因此這部分人寧願冒上性命危險都要回到工作崗位,令經濟損失相對有限,反而他們因為冒上性命危險外出,死亡率可能會比經濟好時高。 不過更值得探討的是,今次是「百年一遇」金融危機,既然結合號稱「百年一遇」的大流感,又會衍生出甚麼類形的危機? 對一些高負債的人來說,本來負債水平已經很高,而家因為大流感令負債更重,大不了就是破產,對已經傷痕累累的銀行來說,當然是致命。 對信貸市場其實又另一個更深遠的困局,銀行面對有債收不得,自不然是更不願放貸,令經濟再次陷...

陽謀

美林舊年第四季巨額虧損,買家美銀,知情不報。 紐約州檢察官科莫去信國會,同相關監管機構揭露美銀收購美林交易來龍去脈。 紐約檢察部門,本來要查嘅係美銀向高層派花紅詳情。 點知最後揭發,收購美林交易披露出問題。 美銀行政總裁劉易斯,舊年十二月中,知道美林財務狀港惡化後,12月21日決定退出。 佢向科莫作證時話,期間佢覺得受到威脅。 點威脅? 劉易斯作證時話,知道美林零八年第四季虧損過百億後,已經要求終止交易。 但保爾森講明,如果終止交易,佢,同美銀整個董事會都可能被撤換。 保爾森仲代伯南克同佢講,唔希望呢年件向外披露,因為金融體系穩定最緊要。 劉易斯聽到保爾森咁講,曾經要求對方,白紙黑字寫明,交易繼續,但美國當局會財政支持。 但保爾森唔肯,認為咁會令整件事,成為需要披露嘅事件。 最後交易完成,當局亦因應美銀財政,再向佢地注資。 評論指劉易斯雖然以受到威脅受理由,無預早公布美林問題,但作為最高層,向股東交代影響股價資料、責無旁貸,點佢都有責任。 至於保爾森就透過公關公司承認,有提過會撤換美銀董事會,但堅稱呢個唔係威脅。 更有趣是幾日之後,被勒令辭職嘅前美林行政總裁塞恩話,美銀講無披露真實資料。 美林大派花紅一事,公信力受損嘅Thain,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指,佢係俾美銀總裁劉易斯解僱。 塞恩話,被炒係一件事,但當中有人「講大話」係另一個問題。 塞恩話,佢一早已經通知劉易斯會派花紅,事情唔係好似美銀所講,係一月分先知情。 佢重申,佢一直具備透明度,通知美銀第四季虧損嘅問題。仲話,當日為救美林,決定尋求美銀協助,佢同劉易斯唔熟識,但雙方價值觀一致,劉易斯亦曾經對佢講,一旦佢退休,塞恩係接任嘅大熱門。 呢個仲唔係一個「陽謀」?

頁數

聯儲局公開了壓力測試的部分準則,有分析員形容,整個報告最有用的數字,只是「頁數」。 聽落都幾好笑! 可以留意的是,準則是同時計算埋銀行的帳目外資產,因此愈大愈銀行未必一定安全,因為佢地亦傾向持有更多有毒資產。 如果根據這分文件,根本不可有任何有意義的結果。壓力測試要係5月4号先至會公開結果,有分析員根據壓力測試標準,先做左預測,結果發現,虧損比預期多。 假設百分之十失業率、兩成信用卡壞帳、商業同按揭貸款壞帳率約百分之八,計算出有十三間銀行虧損合共高達二千四百億美元,其中單係商業同按揭虧損就各高達六百億美元。 要第一時知道結果,銀行遂間要到聯儲局睇報告。 紐約時報話,19間銀行喺壓力之下現形,會分為3個級別。 第一類係生還者,即係喺冇新資金下,仍然可以支持到繼續運作嘅銀行。包括左最近高調話要還錢嘅高盛、仲有大摩同貝萊德, 第二類,就係啲有巨額虧損嘅弱勢銀行,好似美銀同花旗,就一定要再注資。 而最後就以信用卡機構,好似美國運通Capital One,以及富國銀行,要監管當局決定有冇注資需要。至於個別地區銀行好像Fifth Third Bancorp 及Regions Financial Corp亦有一定風險。 分析指,呢19間銀行夾埋,可能最終要政府再注資高達一萬億美元。 為左做好準備,一個由聯儲局同財政部參與嘅「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發表報告,指測試後由於作出注資,政府可能最終持有銀行重大普通股股權,但希望呢個只係一個短暫過程。 政府一再重申,測試不是要懲罰銀行,但這樣的講法,反而令人更覺得大部分銀行都有問題.....

會飛的Nokia

經濟學人封面探討一個我們近日經常問的問題: 最差情況已過去? 當然,結論大家都會知,就是未見盡頭。 事實上翻看大蕭條歷史,由1929 至 1932年,道指曾經出現四次「假熊」,即係升幅有兩成以上,結果之後又是打回原形。 那何解無論歐美以至內地官員近日都夠膽大派定心丸? 經濟學人提左樂觀主義兩個陷阱。 第一個很易理解,就是信心錯配,誤以為最壞情況已過,實際上是經濟持續下滑,失業未見底。 第二個較難發現,是受到好消息帶動,令人、特別是政客,容易做成一分自我滿足,當然那才是構成更大的災難性影響。 似乎經濟學人說中的其中一個政客,應是英國首相白高敦。 集中看看英國最新第一季經濟數據,原來已係近三十年嚟最差。 第一季英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季跌百分之1點9,係1979年第三季,即係仲係鐵娘子執政年代以嚟、按季最大跌幅。 按年計更是跌百分之4點1,差過晒預期。 在公布GDP前夕,市場不斷傳出穆迪可能調低英國而家三個A主權評級,原因是穆迪預計英國國債喺未來五年,會高達到一萬四千億英鎊。 雖然最終穆迪沒有出手,但分析員都指,佢地的確關注英國國債不斷上升(最新財赤已預計達千七億英鎊),可能構成評級上嘅唔明朗。 另外值得留意係,英國政治上局勢都有微妙變化。 一度被稱為救市英雄嘅白高敦,近日民望不斷下滑,而家同保守黨差距,只係得番二十個百分點。 說到呢位61歲首相,有不少鮮人知的笑話。 白高敦以性格暴燥火爆見稱,飛筆、飛釘書機是閒事,試有人見到佢將一部雷射影印機由桌面推到地上。 有官員打趣說,由步入唐寧街10號開始,就要留意有無一部「飛行中的Nokia」! 面對一個性格如斯大起大跌的首相,他的下屬發明了一種稱為「三文治式」的匯報方法。 很簡單,就是先講一個好消息,之後輕描淡寫說一個壞消息,之後又好快提供一個即將會發生的好消息。如是這樣,白高敦就會將壞消息完全忘記。 作為財相,白高敦帶來了英國長達兩個世紀以來最長時期的經濟擴張,不過正是他一手放鬆金融監管,令金融海嘯迅速將英國同時沒頂。 要知道,出年就係大選年,祝佢、同大家好運!

美好日子

今天有機會同港聞同事以及一些熟悉法律界的朋友傾開,倒想知道,到底過去的法庭訴訟係味都係咁有戲劇性? 答案.....原來是否定的。 一般法院訴訟,法官一向甚少在庭上表達自己意見,尤其是雙方律師陳詞未完,很少會打斷對方發言。 即使有甚麼意見,「頂籠」只會在判詞內發表意見,因此過去六日的情況是歷來少見。 上訴聆訊主審法官羅傑志,多次質疑電盈私有化嘅動機,被視為電盈敗訴關鍵。 六十三歲嘅羅傑志嚟自英國。九三年之後嘅七年內,由高等法院大法官,晉身上訴庭副庭長。最擅長「公司法」訴訟。 我們同事訪問湯家驊,佢形容羅官為人好率直、係對「啱定錯」好強烈感覺嘅法官﹐如果佢認定你係奸,你想喺法庭贏佢都幾難! 上訴庭零四年裁定公務員減薪,違反基本法、羅傑志係其中一個法官。 今次事件仲有兩點感受想補充下: 1. 雖然未有判詞,不過如果最終法院是因為「Moral」上認為電盈今次私有化出價過低、又因為質疑私有化動機而判電盈敗訴,將會改變整個收購合併、以至企業財技的Financial Landscape,企業日後任何對小股東採取的行動,都要考慮法院的觀點,同類活動可能因此大減。(當然,我們是歡迎這個變化,記得「宜緊不宜鬆」的道理嗎?) 2. 由中信泰富、以至電盈事件的變化,我們看到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重點: 就是完善的司法及執法機關,這個是我們NewLonKong的最後堡壘,好像David Webb說:「這是企業管治美好的一天!」 我們應該記著四月二十二日!

真心

經過一輪鬧劇,喺法庭同電盈、奮力對抗嘅一班小股東話,雖然電盈令佢地唔見咗好多血汗錢,但對呢隻股票不離不棄,仍然期望主席李澤楷、會搞番好間公司。 係咪呢分期望,令佢地可以放咁多心機去同大股東對抗? 面對私有化失效,為左減輕震盪,電盈隨即「變招」派每股1.3元特別股息,合併後九年黎,累積嘅派息金額,都無咁多。 李澤楷依然堅持,當初提出私有化係正確。 佢話係「真心」希望透過私有化,俾股東有機會「套現」。 而家小股東無左呢個機會,佢話感到可惜。 其實每次看到「真心」、「誠意」呢類字眼,我都會出現「毛管戙」。 在商業社會,說的就是利益,只要合法,到底對誰「真心假意」根本無人理由。 今次李生雖然事與願違,不過大股東一樣係贏家。 原本喺私有化通過後,按協議,李澤楷同聯通會得到,18億同6.2億股息。 而家派1.3元特別股息,李澤楷分到嘅仲多,增加近4成,有25億,聯通都分多左成10億。如意算盤仍然打得響。 今次電盈高負債下仲派糖,市場關注電盈財政狀況,目前淨現金有92億幾,派息就要動用88億資金。花旗估計,派息將令電盈負債會由216億,急升至超過300億。 不過穆迪相信股息會由內部現金支付,唔會增加負債,但就關注現金盈餘點樣運用,擔心仍有唔明朗,前景負面。 財務之外,電盈仍然面對緊監管機構調查。 證監會表明仍然調查緊電盈私有化涉嫌嘅種票問題。 我們請教企業管治學者何順文,佢認為今次上訴庭判決,對本港改善企管水平有重大意義,因為日後上市公司需要自身舉證,證明行動係對股東有利,相信日後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透過財技欺壓小股東活動會收歛。 但要搵證據,證明電盈私有化期間有違規,就有困難。 學者估計為左完成調整,證監會將會完成查問涉及事件嘅8百幾個潛在證人。 作為證券及期貨條例嘅執法機構,市場人士指除左種票外,有無涉虛假陳述,以至內幕交易,都可以係證監會查嘅範圍。 //////////////////////////// 好啦,作為一個投機者,早前因為關官判詞、而搏私有化成功買入電盈,而家因為有股東反對,眼白白睇著投資見財化水,應該怪誰? 毫無疑問,都係真心對你的李澤楷,誰叫袁天凡做出咁多蠢事?

財技巨人,道德侏儒

明報這篇社論標題,個人覺得是近年最傑出的一篇。 既然上訴庭已作出裁定,相信可以多談一些。 證監會就電盈私有化上訴得值,三位上訴庭法官,一致否決電盈私有化建議。 雖然未有判詞,不過總結過去幾日、以羅傑志為主嘅3位上訴庭主審法宮,可以歸納就電盈私有化涉及嘅多個疑點質疑。 首先,法官焦點,落喺盈拓副主席袁天凡,有無指示,前下屬富通保險區域總監林孝華拆票,證據就圍繞袁天凡同林孝華的電話通話,短訊,同兩人嘅秘書、有五百分投票委托書表格的往來。 法官多次質疑袁天凡喺拆票一事上,是否真係唔知情呢? 另外,就證監會最關心的拆票問題,法官質疑拆票是否合理,問過送電盈股分再投贊成票,同派錢叫人投票有乜分別,法官話,如果電盈無合理解釋,就可行使酌情權否決私有化。 另一焦點,就係電盈私有化動機,係咪好似電盈所講,俾小股東套現機會? 法官曾經話過,4.5私有化價錢係太低,點解電盈一定要迫小股東離開,而唔係重組。 法官更話電盈私有化完成後向大股東大派股息造法「離普」Outrageous. 今日亦揭露出,明報一月31日一篇有關富通經紀涉嫌種票報道,盈拓代表律師余若海主動提到,袁天凡當日睇到有關報道後,好震驚。 於是打俾信報高層何國輝,同前電盈首席副總裁胡雪姬,問佢地意見。 但胡雪姬同時問袁天凡,有無需要查問林孝華,佢自已亦代表袁天凡、致電「明報」,講出袁天凡感受。 好在大法官羅傑志心水清,隨即話袁天凡原有供詞話,係三月底先知林孝華做過咩,律師呢個講法,同袁天凡原有供詞唔脗合。 法庭亦都質疑、袁天凡同林孝華幾次電話接觸,純粹只係問候富通業務,同相約佢打哥爾夫球,認為林孝華之後即日落盤買電盈,純屬巧合嘅講法,並唔係事實嘅全部,又話有咁多一連串嘅巧合,都好令人吃驚。 對於原訟庭同上訴法院意見有咁大出入,我地都請教過湯家驊,佢認為,證監會勝訴,係上訴庭願意憑環境證供、推斷袁天凡同林孝華之間「有協議」,並作出銓譯,目標是保障大多數小股東的權益。 有不少人會問,私有化衰左、電盈復牌肯定勁跌,法官真的是想保障小股東? 當然,對那些搏電盈私有化成功,賺取那一成多溢價的投資者來說,可以想像肯定是滿腹怨言。 不過對於那些過百元,甚至六、七十元入貨的老股民,四元同兩元有幾大分別? 還是有個股東說得好,李澤楷花盡心思去鑽空子,希望可以走法律漏洞,透過先私有化後派息、或是重組業務再分拆,倒不如將精力放在公司上,咁先係眾股...

廢話

話說美國有個著名右派博客兼網上電台主持「Hal Turner」,在他Blog內,提出話19間參與壓力測試銀行,有十六間都係技術上已經破產,即係話過唔到關。 呢位「Hal Turner」來頭都不少,出左名係種族歧視一族,最愛針對黑人、猶太人同新移民,仲鼓吹暴力對待,認真唔係講笑。 對於呢位「博客」,財政部居然鄭重作出否認,仲話暫時都未有壓力測試結果。 不過較為搞笑嘅係、「Turner」列出嘅十六間有問題銀行之中,居然包括無參與測試嘅匯豐控股。 呢個被稱為「最後審判」、財政部會提早一個星期向銀行預先公布「壓力測試」結果,至於喺星期五由聯儲局公布嘅壓力測試準則,華爾街日報取得嘅文件顯示,除左會假設到明年底、失業率會上升至百分之十以外、亦會假設按揭組合同商業貸款虧損達到百分之八,而最嚴重壞帳就會嚟自信用卡貸款,預計將會達到兩成。 財政部會根據19間銀行喺未來兩年出現幾多虧損、同係咪能夠還款、分作三個級別。 最差嘅需要增加新資本,而最好質素嘅銀行,就可以即時還款。 喺呢兩個級別中間嘅,銀行就會被要求保留資本、唔可以向救市基金還錢。 財長蓋特納就相信,大部分美國銀行都擁有充足資本,又話,七千億美元「救市基金」,仲剩番大約1345億美元,加埋預計有部分銀行可以償還250億美元,相信無需再向國會尋求額外撥款。 若果政府真係再要向銀行注資,一定會加入限制條件。 華爾街日報話,測試銀行中、以摩根大通同US Bancorp資本最強,相反地區銀行就有最大風險,而注資除左可以將政府優先股轉為普通股外,政府亦可以放棄五厘嘅股息。 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明批評,蓋特納嘅言論係廢話。 克魯明話,美國有一千七百幾間金融機構,佢地大部分都係地區銀行,根本無參與高風險投資,不過有近六成銀行資產、就係集中喺頭十位銀行之內,因此蓋特納話大部分銀行有充足資本,根本係毫無意義。 相反,蓋特納唔肯講大部銀行嘅資產係安全,令克魯明覺得係一個「不祥」嘅預兆。 Pimco聯席總裁、When Markets Collide作者「艾爾阿里安」喺金融時報撰文,話今次「壓力測試」會改寫金融業歷史,警告政府喺公布測試結果時候,如果唔能夠應付市場期望,後果會係災難性。 佢認為政府必須要以透明、配合長遠拯救方案,以及國際監管合作,先可以應付危機。

華爾街速遞.....再出發

一連兩日Relaunch 華爾街速遞,那分滿足,就像是兩年前推出Moneycafe一樣興奮,撤夜難眠。 其實今次重新推出華爾街速遞,不少意念都是來自cafe的變化: 重分析、容納各方觀點、嘉賓及主持各有自我風格、更重要是希望帶給觀眾平日在財經新聞內難以吸收的智識。 要多謝星期一黃元山帶給我們對CDS那分「亦正亦邪」的分析,事實上CDS本意就是希望為對沖風險,避免因為公司違約令投資血本無歸。 AIG就是一個明顯例子,本來就是承保一些有投資級別的CDS,豈料一場海嘯令這些本來低風險的產品,忽然變成一文不值,反而如果當初AIG承保的CDS是高風險產品,投資額固然減少,就連跌價需要賠上的抵押品,亦肯定唔需要賠得咁「甘」。 除了Stephen、陸庭龍外外,丁世民老師亦答應星期三主持節目,至於「眾人Fans」柏文亦應承為我們主持星期四、五的華爾街,到底會有何新風格,真的很想知道! p.s.如果各位有意見想同嘉賓一同分享,歡迎電郵至i-stock@cabletv.com.hk,如果反應理想,我們會再考慮接受phone-in大家一齊傾。

普立茲獎

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Pulitizer普立茲獎剛公布結果,不過可悲的是,面對傳統報業息微,加上金融風暴,攞到「普立茲獎」嘅記者,都唔擔保保得住飯碗。 面對財困嘅紐約時報,要抵押總部大樓,同出售職棒球隊股分吐現,但佢地嘅專業新聞報道水平,始終不變。 今年十四個普立茲獎,紐時就攞到五個。 其中揭露紐約州州長斯皮策召妓醜聞,獲得「突發新聞獎」。 報道阿富汗戰事同巴基斯坦政治鬥爭,獲「國際新聞獎」。 「底特律自由新聞報」亦因為揭發市長嘅桃色醜聞,攞到「地方報道獎」。 果然,「桃色」及「暴力」都係報業歷來最受歡迎的題材。 不過攞獎都唔一定代表保得住分工,東谷論壇報兩名記者,都攞到地方新聞獎,但其中一個、喺三個月前被報社裁走,佢話攞獎一啲都唔開心,寧願繼續喺報社做嘢。 今年嘅普立茲獎,首次開放俾網絡媒體參加角逐,但全部落空。 面對網絡媒體競爭,加上經濟環境差,美國報界經歷艱難嘅一年,但評審話,由得獎名單睇得出,報業仍然保持高質素嘅報道,傳媒嘅監督者角色,仍然鮮明。 算是一種安慰吧!

黑洞

壓力測試要到五月四號先公布,不過白宮就嘗試先淡化。 財長蓋特納話,唔會有第二輪金融危機。 泰晤士報引述白宮官員指,十九間接受測試嘅銀行,仍然有好高價值,結果亦都唔會令市場好震撼。財政部只係會列出一啲,需要更多資金強化嘅銀行名單。 金融時報亦指,部分銀行嘅資金係有差距,但程度唔嚴重。 至於總統嘅資深顧問「阿克塞爾羅德」話,測試顯示有部份銀行、存在嘅嚴重問題,但深信政府有能力應付。 到底銀行業黑洞,係咪真係可以好似奧巴馬咁講咁容易「填滿」? 其實道理很顯淺,如果銀行真係順利過關,政府一早就會大聲聲話無事,使咩係到「說左右而言他」? 經過連番救火,舊年國會撥出嘅大約7千億救市基金,依家剩番唔夠千四億,當中未計涉及收購不良資產嘅資金。 白宮表明一旦有銀行要注資,都唔需要尋求國會新一輪資金。 實情係,國會唔會再批出新資金救銀行,白宮不得不想辦法。 佢地構思係需要新一輪銀行嘅銀行,財政部會將原本持有嘅優先股,兌換成普通股,咁就可以不花一毫令銀行資本同股本上升。 財政部內部預測,咁可以令整個銀行業資本提升一千億美金。 除左花旗,紐約時報報道,需要新一輪資金嘅美國銀行,亦會跟隨呢個模式。 不過測試細節,包括點公布,政府內部仍有分歧,而其中一啲初步標準,好似係假設出年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十, 外界就批評太樂觀,令測試結果變得無意思。 ///////////////////// 其實睇銀行業績的確不宜太樂觀。 好似花旗,雖然十八個月來首次賺錢,不過如果唔係「FAS 159」,花旗咪又係變返蝕錢。 睇埋美銀盤數、第一季盈利大幅增長超過兩位,但係管理層對前景審慎。 事實上美銀盈利可以大幅增長,主要咪受惠一次性項目,包括美林提供嘅30億美元淨利潤;減持建行股分又獲利19億美元,同息差闊衍生嘅22億美元利潤。 要留意啦,美銀無好似摩通或高盛咁,大大聲話自己有錢還,反而擔心經濟收縮同失業率上升,會令信貸質素持續惡化,銀行業將會面對極度惡劣嘅經營環境。

五月四日

今個星期富國、摩通同花旗先後公布業績,全部「靚仔」見得人之餘,頭兩間銀行都慌死無人知:話明自己希望等過左壓力測試後,可以即訂還錢比政府。 一下子,好似一天都光晒。 真的嗎? 其實真的關鍵,還要待下個月四日公布的壓力測試過唔過到關。 結果1. 所有參與銀行通通過關,大家就會即時測疑,所謂「壓力」根本就無料到,結果反令政府同銀行公信力同時受損。 結果2. 有銀行要注資,那麼錢從何來? 七千多億美元的救市基金,救完銀行汽車AIG,只用剩數百億美元,明顯白容根本有心「焗」國會加碼,不過議員仲咁容易就範? 事實上,政府內部對公布壓力測試顯然未有仔細考慮,先後多次反覆都決定不了到底應否公布壓力測試結果。 好啦,到而家決家公布,財政部同負責真接監管的機構,好像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就對決定公開多少資料有很大出入。 到底測試最終以何種形式公布,到今天仍然是一個謎,聯儲局下星期嘗試於正式發布壓力測試結果前,先公布測試的準則,同日銀行也會收到結果。 批評為不獲合格的銀行,可以有六個月的時間籌集資金,不過對資本市場來說,無論是CDS以至股票投資者,六分鐘也太長吧? 如果19間銀行都有摩通或高盛如此般資產當然沒有大問題,但大家真的相信,19間之中真的沒有「敗類」? 蓋特納最初設計出「壓力測試」的時候,也許真的能救「燃眉之急」,不過當要落實細節時,就連政府本身都根本不能掌握測試可能帶來的惡果,似乎任何情況對蓋特納來說,都是一個lose lose的局面。 也許,花旗由跌穿一美元,回升上三美元以上,也許是時候先避一避風頭吧? 常在想,到底今次熊市反彈的「爆煲點」會是什麼,今天知道了,原來就是原本用作救市的「壓力測試」。 等著瞧!

兩歲了!!

兩年,這麼快過兩年,由零開始,能做到現在,真的要謝謝一眾憑實力的嘉賓,沒有他們這節目根本無法生存。 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當初很想做這節目的原因,還記得當時每天做交易所直播室,總會遇到一些心急散戶,打電話來請教嘉賓股票,聽到部分的聲音總是如此焦慮,就因為這樣,自已很想做一個節目,一個時間可以較長,自由度可以較大的節目,令觀眾更深入更多角度更分析性,明白經濟財經各個範疇,希望他們做每個投資時可以有更深的考慮。 十數年前,一個機會成為財經記者,心想會學得專業一點,將來自己做生意,或者轉行到商界工作都會容易一點,十年後,心態變了,真的很想透過節目,增進投資者經濟財經知識,明白大世界的宏觀,令他們做決定時更加審慎,希望投資者作任何投資決定後,都不要影響日常生活同情緒,這就是我理念,當然理念並一定會實現。 打從第一天工作開始,每天在財經世界,深明錢的重要,但更加明白如果為了錢影響日常生活,影響情緒,影響家庭身邊朋友,這就是愚人,還記得看過一本書,提到何謂貪,凡是想要得到又真的需要並不是貪,但想要得到而根本不需要就是貪,如果明白名利財富都是暫時擁有,大家會明白放下的幸福,反過來,若果被股票黃金貨幣債券一切一切投資套牢住,造成煩惱,就是錯。 金錢應是流動的,投資股票或任何一個產品,放進去就是幫助經濟資源流動,這是好事,所以那賺錢當然高興,賠掉也不應痛苦,要投資,就都要跳出自己設下的陷阱,這話題好像太說教,看來太悶了… 總而言之,希望Money Café真的幫到一些想知多一點點的朋友,一齊學習,一齊豐富知識,運用知識,希望大家一齊跟我們打併未來的第三年,第四年....really thanks...

觸目

全球觸目,內地第一季經濟增長。 說觸目一點也不假,看看全球匯市表現就很清楚。 結果只有百分之六點一,係預期下限,亦係九九年底以嚟最低。 內地經濟增長已經連續七季放緩,首季,比舊年第四季放緩0.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話,經濟表現已經比預期好,但嚟緊要有增長,唔可以再靠出口。 由於全球需求放緩,打擊出口,令第一季內地出口跌近兩成。 至於、反映消費嘅零售銷售有一成半增長,成為首季經濟增長動力。 由於經濟放緩,內地第一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跌百分之一點二,當局話信貸投放大增,未必會導致價格上漲 。 國家統計局強調,經濟環境仍然艱巨,增長基礎唔穩固,但3月分部分數據已經有改善。 看看工業生產增長已經加快至百分之八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上個月,亦有3成以上增幅。 首季增長雖然係預期下限,但刺激經濟成效獲外界高度評價。 舊年起開始睇淡內地經濟前景嘅高盛,同摩根士丹利一百八十度改觀,分別話,全年經濟預測有上調空間,同認為內地會係最早復蘇國家。 溫總承認,政策收效,令經濟開始有正面發展,但基於外圍經濟仍然嚴峻,溫家寶提出,佢寧願著重留意多的嚟緊嘅困難,同風險,都唔想盲目樂觀,掉以輕心。 佢提出8點工作重點,包括立即下達第三批中央投資,擴大消費,同千方百計穩定出口。 /////////////////////// 喺今日中國公布第一季嘅經濟數據後,有個怪現象,就係全球多隻主要貨幣都急跌,其中澳元跌百分之一點五,新西蘭元、更跌超過百分之二。 唯獨日圓兌美元、一度逆市升穿99水平。 證明日圓再次發揮「避險貨幣」作用,即係話經濟愈差,日圓匯就愈穩陣! 分析員話,喺內地公布GDP數據前,投機盤拋售日圓,買入澳元同英鎊等貨幣,因此喺數據發表後,日圓有大量冚補盤湧現,推高番日圓匯價。

出口術

隨著市場開始回穩,美國嘅財金官員都開始「出口術」,提到最差情況可能過去。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向一班大學生交流,提到近期有初步信號顯示,經濟下滑可能無預期咁嚴重。 而國家經濟顧問薩默斯亦有類似講法,話經濟有一個「更平衡」嘅發展。 至於孫柏文口中,最佳股市策略員奧巴馬更表示,美國經濟雖然仍面對困難,但已經顯露「曙光」,政府挽救經濟措施 ,已初見成效。 對於呢啲官員可以咁勇出來唱好,前景反而更叫人擔心。 好似美國樓市,近況就令人相當不樂觀。 雖然美國三十年按揭息率,貼近記錄低位,但係上星期美國按揭申請宗數大幅減少,美國按揭銀行家協會公布,上星期按揭申請指數,大幅下跌一成 。 購房指數同再融資指數,都急跌超過一成。 最要命係美國按揭機構加快沒收斷供物業。 包括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及兩房等金融機構,未等到政府拯救計劃細節出台,陸續加快收返斷供單位,單係二月收返嘅,按月多百分之六,按年更係大增三成。 個別州份情況更嚴重,單係加洲,銀主盤按月更多咗八成,反映斷供情況惡化。 分析預期,樓價將會進一步受壓,今年樓價最多要跌兩成七。 穆迪估計,今年斷供個案將超過二百萬間,比去年升超過兩成。

克盡己責

任志剛以證人身分,首次被傳召到立法會雷曼迷債調查小組聆訊。 佢話雷曼倒閉前,自已已不斷預警,早喺零七年底,亦要求八間銷售銀行要將雷曼迷債,列入高風險結構投資產品。 試想,今天兆仲有無一個財金官員夠膽說:「我與我的同事已是克盡己責,可以說要做的工作,都已經做到最好。」 你可以說我有Bias,不過我就是信佢。 佢承認,只稱迷債係結構產品,名稱有誤導,但監管投資產品係證監會負責。 任志剛話,金管局同證監會,之前有一齊就投資顧問業務,向銀行,同證券行做過審查,當時結論其他中介機構,銀行要改善地方唔多。 唯一可惜的是,任總到今天仍不肯承認,當初對事件反應太慢,反而提出如果賦予金管局更大權力,效果可能會更好。 其實雷曼迷債事件,擾攘咗七個月,相比新加坡,香港呢邊進度慢得多。 最新有關迷債投訴收到2萬宗,其中佔三成、6千宗已經展開調查。 新加坡呢,8千幾宗個案之中,已經大佔八成和解咗! 任志剛則只期望出年3月底前完成7成調查投訴個案。 相信呢個問題係同權責仍然不清有關,因為半年有多喇,都仲未界定到責任誰屬、又未有機構受懲罰除牌,同有權無實有咩分別? /////////////////////// 說回今天聆訊中,任總比多個議員批評佢,其中激要算詹培忠,直指佢「隻手遮天」! 相信任志剛對呢句說話真的動了氣,佢面對呢啲指控似乎早有準備,甚至反問返委員會,「呢個算係咩問題」,算係比返那些議員一記悶棍! 以佢今日表現同之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相比、真的是高下立見!

生還者

上星期先來間富國,盈利好過預期,到周一收市後就爆出間高盛。 第一季純利有16.6億美元,增長13%,每股盈利增長接近百分之5,比預期強勁好多。 雖然高盛強項投資銀行業務喺上一季只係賺左8.2億美元,大減三成,至於華爾街而家最多人聽到都腳軟的財富管理業務,收益亦同步減少接近三成。 反而值得大家留意,截至三月底,高盛嘅一級資本充足率幾近百分之16,總資本有超過2520億美元! 16%一級資本充足比率,簡直係強中之強,因此高盛先有條件,決定配股集資50億美元,加上其他嘅資金,用嚟償還政府向佢地注入嘅100億美元救市基金。 條件係要經監管機構批准,以及高盛通過政府對銀行業嘅壓力測試,先會向政府還錢。 不過如果揭返開十二月盤數(高盛分開公布),大家會發現十二時候呢個投行之中投行,一樣經歷非常艱難時期,單月就虧損左13億美元,好似佢地最自豪嘅Trading Desk,就唔見左近一億美元。 好在呢張Desk生性,輸左一鋪後即刻可以企番起身,喺第一季買賣商品、債券同貨幣就賺返七十一億,記著係美金,因此成間銀行先可以番生! 星期三我們有孫柏文,就解構下呢間最後生還者! 其實高盛可以話係金融海嘯下嘅典型生還者,今次率先表示計劃向政府償還救市基金,可以作為其他獲注資嘅金融機構嘅參考藍圖,對金融業嚟講,有積極意義,反映金融業最艱難嘅時期,已經過去。 當然好似金融時報所講,而家高盛SET 出來條「線」定得咁高,其他銀行要跟,都有好大困難,佢地真係海嘯最大贏家。 「生還者」仲有一個意義,就係高盛員工人數一年下來無左四千人,反而第一季員工compensation同 benefits,就增加左一成八,達到四十七億美元,因此剩下來的近二萬八千個員工,平均每人分到超過十六萬八千美元,即係多左兩成半,似乎呢批人,先係投行最終生還者!

不進則退

總理強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可取代,但亦面對競爭、不進則退。 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五個內地城市,試行跨境貿易、用人民幣結算,中間並無提到香港。 但我們的行政長官曾蔭權已經急不及代表明,計劃係有利本港、只要細節出台,就可以配合,成為首個境外人民幣結算中心。 正如總理說,金融中心不是講了就算數,最重要是看你有沒有實力。 對香港來說,仍有一連串問題其實仲未解決,好似係五個試點係咪淨係同香港做結算?本港銀行又可唔可以做貿易融資? 其實本港係咪可以作為首個、境外人民幣貿易結算中心,關鍵係取決於中央、係咪會進一步放寬本地人民幣融資,同人民存款業務限制。 香港銀行提供人民幣業務,由個人擴展至企業層面,香港人民幣資產有更多元化用途,增加人民幣流動性,固人民幣結算平台,為下一步發展人民幣業務,創造更好條件。 但香港係咪可以成為首個境外人民幣結算中心,關鍵係要增加本港嘅人民幣流通量。 要喺香港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應該有埋貿易融資配合,即本港銀行,可以向企業提供人民幣貸款。 但問題係目前,本港只有五百幾億、個人人民幣存款,基本條件、可以話未足夠。 不過,利用早前同內地,簽訂嘅貨幣互換協議,提供二千億元資金,可以解決呢個問題。 但有分析話本港未必係作為境外人民幣結算中心嘅唯一選擇。 除左香港之外內地亦同多個地區簽訂左相關協議,當中包括南韓、印尼、同俄羅斯等。 看看上海的提案書,他們放眼的根本不是細少的港澳,他們看到的、是台灣、東盟以至俄羅斯這些滿有潛力的新興市場。 中央選擇喺現時推出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同簽訂多個貨幣互換協議嘅目的一樣,就係希望減低、出口商嘅滙兌風險。 所以喺敲定境外人民幣結算中心時,更大可能係從貿易量、而非金融系統去考慮。 我們的特首又是否過早喜愛邀功? 星期二我們請埋馮孝忠上來啡一啡。

上馬

一場Accumulator風暴,將成間中信泰富嚟個翻天覆地變化,到底係好事、定壞事? 呢個完全係視乎新管理層、點樣去改革呢場爛攤子。 因此,琴日已經覺得中信泰富贏面較多,但就聽到不少身邊人說復牌肯定大跌。 分別似乎是,我較看得起常振明。 由接替中信嘉華銀行「金德琴」、到建行「王雪冰」、以至今次「榮智健」,呢位「公司醫生」的確係有佢一手表現。 中信泰富喺爆出被警方調查後,臨危上馬、接替做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嘅常振明話,目前首要工作,係先將公司事情處理好。 佢提到,今次接掌中信泰富,係應中信集團要求,由於中信有二萬九千個員工,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常振明在任中信集團副董事長時,曾經表明,中信泰富係一間好公司,但批評管理層「麻痺大意」,風險管理意識薄弱,需要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避免炒輸衍生工具事件再發生。 市場對呢位新主席,反應正面,中信泰富復牌後股價升一成過外。 有大行認為,高層換班係恢復投資者信心嘅第一步,限制到集團受警方調查、造成嘅潛在損害,不過就指,宜家過早講,公司逆境可以扭轉。 睇往績,常振明慣咗臨危受命,多年嚟,為中信集團寫下唔少奮鬥史。 佢擅長收拾殘局嘅智慧,原來早喺細個玩圍棋時學識! 15歲已經入北京圍棋隊,23歲就贏咗第一屆新體育盃圍棋賽季軍。圍棋嘅妙處,就係危急關頭反敗為勝。 作為中信集團老臣子,52歲嘅常振明畢業後就入職中信集團,其間去過日本、紐約進修,學習西方管理金融知識。 但佢最為市場認識,要數到○○年、中信嘉華銀行董事長金德琴因為挪用公款令銀行面臨破產事件。 當時常振明一接手,唔駛兩年公司就起死回生。 04年,當時董事長王雪冰又爆出醜聞,幾乎令建行名譽掃地。結果又係佢調任到當時要股改嘅建設銀行做行長,兩年間,完成上市之餘,仲令建行股票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常振明從此多咗個綽號,叫亞洲最賺錢銀行行長。 精於將企業撥亂反正,唔少評論話,同佢玩圍棋玩得叻有關。 論外表、論家勢,榮智健常振明根本就是兩馬子的人。 但呢個圍棋七段高手,年輕嘅時候已經入選國家圍棋隊,絕技係"後發制人",即係盤棋開局有幾差都好,都夠冷靜、反敗為勝。 今次中信泰富出事,有人話,又係常振明表現絕技嘅時間。

下馬

琴日先講過中信泰富,估唔到今天即時有新進展。 由炒燶外匯、到被商業罪案調查科搜查,市場關注中信泰富高層變動,今日終有定案。 榮智健決定辭任主席一職,即日生效。 而跟左榮智健二十年嘅董事總經理范鴻齡亦跟隨辭任。 兩個職位、都會由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常振明接任。 炒輸外匯累計期權風波,令榮智健要離開佢創立咗近二十年嘅中信泰富。 榮智健嘅辭職函指,就商業罪案調查科、喺上星期五發出搜查令,要求中信泰富及董事提供資料,喺社會上產生咗好大影響。 一向自負的榮智健,明白到呢一刻,終於要面對呢個現實,自言相信退位讓賢對公司最有利。 至於范鴻齡,在辭職函指話同榮智健合作超過二十年深感榮幸,對佢給與機會一同創立中信泰富集團銘感於心。 所以深信喺榮智健請辭嘅同時,亦是佢辭任嘅適當時間。 其實榮智健今天要下馬,也非意料之外,由去年出事後的表現,可以用「死不悔改」形容,犯眾怒之餘,就連中央亦難耐其氣焰。 反而我信范鴻齡在事件中真的是受牽連居多,正如他自己所言,作為一名董事總經理,基本上連財務也管不了,只是有名無實,如今隨榮智健而去,既是留得清名,也是一種解脫吧? 可憐的是益了梁振英。 //////////////////////// 一直聽聞榮智健手車都幾「辣」,今日所見果然名不虛傳。就係呢種鐘意跑馬、揸快車,榮智健有個花名,叫榮太子,相當反映到佢紅色資本家形像! 佢由堀起到而家退任,真係相當富傳奇,尤其係早年獲北京中信集團支持,近二十年嚟將中信泰富發展成擁有基建、地產、航空以至特鋼行業都有。 不過正係業務過於分散、公司經常轉型,曾經有分析員當面批評過榮智健業務無重心,當年佢仲反駡返個分析員唔識分析! 中信泰富作為第一代紅籌公司,榮智健父親係著名紅色資本家榮毅仁,87年加入中信泰富前身香港中信,靠著內地人脈同北京中信集團支持,一手策劃入股國泰、港龍、以至電訊盈科前身香港電訊,令中信泰富規模不斷壯大。 但過於分散亦容易變成無重心。 好似九十年代初,主力發展地產項目,發展又一城、中信大廈咁,但隨住金融風暴出現。 九八年開始,又轉型投資基建項目,分別買入多條隧道同大橋權益,但又相繼虧損。 到零五年,集團決定主力拓展澳洲特鋼業務,帶動盈利急升一倍,不過就正係因為要進軍澳洲,先令公司炒輸外匯Accumulator。 //////////////////////// 而家榮智健同范鴻齡就辭左職,...

What's Wrong?

思捷,電盈,中信泰富有什麼共通之處? 不錯,後兩者曾經是藍籌,不過已經分別剔出局。 相同的是,三間公司同樣對小股東權益的踐踏與鄙視。 電盈想盡一切方法,在法規與上市規則之間轉空子,目的就是要賺盡股東的分毫,還美其名為:「希望為股東做些事」。 中信泰富榮智健女兒犯下彌天大錯,要兩老臣子孭鑊離職。榮智健自己? 「我仍是董事會主席」,毫無悔意。 思捷一向被分析員與基金經理關係良好,還不時召開投資者或分析員會議,不過對象只限機構投資者。散戶? 唔多似要知喎! 還記得上星期思捷中午一度發澄清聲明,當時包括高漢思在內的董事會,曾確認並無收到高漢思辭任嘅通知。 點知喺當日下午,高漢思就向分析員透露會辭任。 擺明就係當股東知情權不顧。 好啦,而家事隔一個星期,終於證實,高漢思會退出行政總裁,只係退居幕後做執行主席。 還記得三年幾前睇錯時裝潮流,要撤換整個設計團隊。 遇著金融海嘯,原來呢次係成個管理層變動。 思捷宣佈,委任來自歐洲眼鏡零售商pearle europe「范德.維斯」接替現任行政總裁高漢思。 一個唔見得在衣服零售有很好經驗的CEO。 繼換咗品牌總裁戈達,接班人亦要空降,高漢思話,思捷要國際化,就要新人士、新作風。 希望新帶進來的,還有更重視企業管治的新風氣。 ///////////////////////// 近日有關企業管治問題,似乎一個接一個,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備受質疑。 遠的有董事禁售期限制,最終由大孖沙一鎚定音,近的又有競價交易時段引來的連串混亂。 當然,有的交易所本身不爭氣錯估形勢,也有是明明交易所擇善固執,但是人家形勢又比你強。 至於電盈、思據、以至中信泰富這些事件,都在在打擊香港所謂「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What's Wrong? 還幸香港仍有一個健全的法治及法律制度,對於不法分子做的違規行為,我們有CCB及ICAC 執法; 對於有上市公司走法律漏洞,我們的證監會猶幸可以擺出強硬立場,這點算是香港僅餘的優勢吧了。

衰收尾

做傳媒的好處是永遠不知道自己下一刻會面對甚麼景況。 執掌電盈私有化大權,原本落喺原訟庭法官關淑馨嘅裁決。 佢下晝兩點半派發嘅判詞,已經明確裁定接納電盈私有化,並開庭向各方代表律師宣讀呢個決定。 當事件以為暫告一段落,但證監會隨即表明會上訴,仲罕有在法庭完結前,已經由高層出來公開表達不滿,並要求關淑馨、暫緩電盈註銷股本嘅程序。 有效率見稱的關淑馨當面拒絕,但證監會仍然不服。 去到上訴庭,卻遇上向來同情小市民的羅傑志法官(還記得領匯官司嗎?),訴訟即時進行上訴聆訊,事件亦出現戲劇性變化,法官喺傍晚指,基於事件有足夠嘅嚴重性,暫緩關淑馨嘅原裁決,並安排下星期四俾證監會進行上訊聆訊。 電盈喺庭上多次強調,要喺二十三號前完成私有化否則利息成本會增加,宜家私有化出現咁大變數,電盈話,可能扼殺整個計劃。 跟據原來協議,電盈大股東盈拓同聯通需要向匯豐借入短期貸款,合共支付165億元應付私有化。 盈拓嘅如意算盤係、私有化完成後二十日內會獲派最多188億元股息,足以應付匯豐貸款利息成本。 根據時間表,就算下星期四即時有裁決結果,電盈都係得番七日完成私有化。 我們中午已在新聞中夫提出,財務條款一旦有變,好可能令私有化流產。果然到晚上,電盈就公布由於無法在四月二十三日前完成私有化,需要重新修訂貸款協議,目前亦唔知對方會否加入更新條款,例如更高貸款利率,私有化亦未必一定會進行。 /////////////////// 其實今次法律上最大爭議就是拆票,它令私有化獲得通過,亦變成電盈私有化最大嘅阻礙。 原訟庭法官關淑馨原本裁定,私有化通過,除左因為法庭責任,唔係考慮投票點進行,以及投票結果顯示,大部人係真誠投票之外, 佢認為分拆股分去投票嘅做法,影響投票結果,並唔係非法,因為目前本港根本無相關法例監管。 不過證監會話,法例有需要釐清呢個觀點,因為他們認為,拆票影響投票結果係損害小股東利益。 聆訊嘅另一個爭議,係證監會提出嘅兩個關鍵人物,電盈前高層袁天凡同富通保險區域總監林孝華,話有494票贊成票可能係佢哋串謀做成。 但法官話,單憑兩個人通電話同互傳短訊,唔夠證據指控佢哋串謀。 即係疑點歸於被告。 法官認為,裁決不應由道德標準呢個觀點出發。 對於證監會調查,引述一名證人指,袁天凡曾經喺舊年十二月底股東大會前,向佢預先透露會提高作價,不過袁天凡就否認有咁講過。關淑馨話證人講法唔可信,因為證人已經講左...

天堂

峰會前一日嘅晚宴,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同主席胡錦濤,已經就避稅天堂嘅問題,攪到好僵。 晚宴後兩人番到酒店繼續傾,薩爾科齊質疑,係咪應該將港澳列入黑名單,但胡錦濤反對。 峰會正式展開,兩人繼續喺呢個問題針鋒相對,但胡錦濤堅持力保港澳。 結果會議比原定時間長咗半個鐘,都傾唔掂呢個最後分歧。 美國總統奧巴馬見勢色唔對,喺峰會閉幕前五分鐘,主動介入。 佢先將薩爾科齊,帶到會場一角,建議將共同聲明中,話要「承認名單」,改為「注意到名單」,薩爾科齊終於肯讓步; 奧巴馬跟住到另一邊,同胡錦濤商議,見有進展,佢再搵埋「薩爾科齊」過嚟、三人一齊傾,中法最終達成共識避稅天堂名單無包括港澳,亦為峰會清除最後障礙,達致一分各國都接受嘅共同聲明。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終只將「馬來西亞」嘅「納閩島」、「菲律賓」、「哥斯達黎加」、同「烏拉圭」四個「司法區」,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理由係佢地拒絕接受「組織」訂立嘅稅務標準、金融機構又欠透明。 如果到十一月嘅G20財長會議,呢四個地區都唔肯合作,就可能受到制裁,經其他國家交俾呢啲地區的稅收可能被扣起、投資者可能失去,因為投資到呢啲地區嘅稅務優惠。 似乎最大理由係呢啲地區根本就是幫人使錢。 反而港人好熟悉的避稅天堂,如開曼群島、百慕達等一共三十八個司法區及金融中心,由於已同意提高透明度、但係未簽署遵從國際稅務標準嘅協議,被列入灰名單。 中國同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俄羅斯等四十國家「司法區」,落實國際稅務標準,獲得列入白名單。 稅率低,稅制簡單清晰,原本係吸引外商來港做生意嘅優點,但點解反而被質疑係「避稅天堂」? 雖然香港並無銀行保密法,但外國批評,本港無同其他國家簽訂稅務資料交換協議。即係話,喺本港註冊嘅公司,即使喺海外業務賺到錢,當地政府想索取有關公司資料時,本港都無責任提交相關資料,因此被指唔符合國際稅務標準。 現行嘅稅務條例規定,稅務局只可以收集本地稅項有關資料,政府期望今個財政年度可以完修例。 其實政府都已經留意到呢個稅務漏洞,二月公布嘅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已提出同世界主要經濟體系,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議,亦正研究放寬稅務資料交換限制,改革本港稅務法例。 這個天堂工具、「稅務資料交換協議」,各國可以聯手,令逃稅的人無所遁形。 不過,部分話支持協議的國家,到落實時,就有保留。可以話,協議形同虛設。 好似瑞士,每當有國家要求佢地交出銀行客戶資料時,就會...

豬二十之橋唔怕舊

倫敦G20曲終人散、結論令市場意外。 意外在、各國加強規管金融機構嘅決心。 更意外、係IMF頓時間成為會議嘅焦點、兼大贏家。 獲額外注資五千億,同時增加特別提款權規模2500億、水頭足、職權亦加大。 IMF總裁卡恩話、十幾年嚟被架空嘅角色終於轉變。 又話呢次嘅做法、令IMF升格等同另一間金融監管機構。 白高敦同奧巴馬形容、今次會議係對抗經濟衰退嘅「轉捩點」。 但係諾貝爾得主、克魯明唔認同。 佢話呢啲大埋頭會議,一向都講多過做,今次無錯向IMF注資、促進全球貿易等、都有助紓緩貧窮國家財政壓力。 不過克魯明話、執行細節未定、一切共識頂多只可以話係、有意思。 但係至少、各方首腦對結果相當滿意、就連威脅會議無成果、不惜退席嘅法國總統薩爾科齊都話收貨。 打?避稅天堂、攻出黑名單、以致加強規管對沖基金同評級機構,都正合歐盟成員心意。 另一個諾獎得主「斯蒂格理茨」形容、峰會象徵全球領袖承認,過去幾十年自由資本主義同放寬監管都係做錯,一個邁向全面監管嘅新時代已經開始。 今次嘅成功、邊個應得最大獎聲? 華爾街日報結論係奧巴馬。分析話、奧巴馬肯放低大美國主義包伏、係成功嘅原素。 再睇下中國,多個國家都想經濟相對較穩定嘅中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入多啲資金,但胡錦濤成功抗衡呢啲力量,維持注資四百億美元,仲得到英國首相白高敦公開表明,中國應該喺國際貨幣組織,享有更大話事權。 至於法國同德國會前擺出強硬姿態,堅持峰會必須要有實質承諾、加強金融監管,峰會結果出嚟、算係符合兩國嘅要求。 不過薩爾科齊原本想成立一個更有權力嘅國際監管機構,喺美國抗衡下,各國同意成立新嘅金融穩定委員會預警。 講返呢位騎呢總統,開會前扮晒強硬,警告如果各國唔同意加強規管,只係達成空洞的妥協,佢會離場抗議,到時只係會淨低一張空櫈! 「其實爾科齊」空櫈呢招,都唔係自創,係學1933年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喺推出「新政」之前,又係喺一個國際會議上,威脅會喺會上離場,結果得償所願,所以「橋唔怕舊,最緊要受」! ////////////////////////////////////// 左咁耐、出年底全球拿出五萬億救經濟、相當於將出口推高百分之四。 講緊十幾位數字,不過經濟學人就大潑次水,話員今次成果算係有、好過無。 更重要係,到底IMF孭唔孭得起咁大責任? 更可否認係、啲錢點嚟、後遺症又會幾大?

豬二十之一張空櫈

峰會前,各國對今次會面、有唔同嘅期望。 二十國峰會最終達成的共識,似乎真的令各方滿意,驟眼睇、更喺加強監控嘅層面落墨較多。 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講過、唔要「空洞」嘅監管聲明,聲明同意,二十國首度同意擴大「對沖基金」嘅監管,同埋要求評級機構註冊,又會成立一個「新金融穩定委員會」,取代「金融穩定論壇」。 呢個「委員會」將會同國際貨幣基金IMF合作,評估經濟同金融風險,必要時採取行動。 聲名所述、監管嘅層面亦由金融機構、擴展至國家。 提到「避稅天堂」不可容忍,相關國家將會被制裁。引證銀行保密資料時代完結,會議亦唔使得番一張空櫈。 當然內容最具體,係各國同意一萬億美元,其中五千億美元是準備向IMF注資。 而中國要求、擴大IMF嘅「特別提款權」機制,亦納入文本之內,各國同意注資二千五百億美元,當中中國會出四百億美元。 二十國誓言,會避免貨幣爭相貶值嚟提升競爭力。 不過基金組織就撥冷水,指銀行嘅毒資產一日唔徹底清除、經濟都唔復甦。批評、美國同歐盟、一個只顧拉攏資金、一個強調嚴格監管,唔係一條心、亦無針對問題核心。

我,同你唔係好熟

究竟電盈開股東會前、係咪有人種票呢﹖ 關鍵在電盈前高層袁天凡、同做過佢下屬嘅富通保險區域總監林孝華,點解要查佢哋﹖ 證監會話,喺投電盈私有化贊成票當中,一批涉及849票嘅新轉讓股分入面,有5百票係嚟自富通保險經紀。 而袁天凡同林孝華,喺1月5號曾經傾過三次電話,當日下晝、林孝華就落盤買入左電盈股分。 之後將總數五十萬股股分、拆細做5百票分俾人,到1月19號叫助手,收集所有人嘅投票授權書,當中只係得七個人、拒絕投贊成票。 即係有493張票投贊成票,佔了當日投贊成票的千四票達三分之一。換言之,已經足以影響整個投票結果。 證監會代表律師潘松輝都幾搞笑,形容咁樣分派股票,就好似主人養狗,比咩佢食都會食落肚。 證監會話,袁天凡同林孝華喺之後、互傳短訊、一齊食飯同傾電話接觸,但兩人一致都話唔記得談話內容,又話同對方「唔熟」。 吓,咁到得! 一個係創立盈科保險高層,一個係直屬區域總監,得閒會通電話吹下水,又會約下飯局,仲唔夠要短訊傳情,除左情人,好難想像會咁勤力?!! 袁生,咪玩啦! 另一方面,證監會亦向一個證人求證到,袁天凡喺舊年年底嘅電盈股東會前,講過股東大會後會有好消息,收購價會提高。 到後來電盈將私有化作價由四個二提高到四個半後,又向呢個證人講,呢個價錢無理由唔支持私有化, 好明顯,這是內幕交易,理應轉交內幕交易審裁署聆訊。 證監會形容,呢啲計劃係有精密部署,要求法院以「環境證供」、包括兩人嘅電話紀錄嚟裁決係咪有人影響投票結果。 更耐人尋味係調查發現,問題轉讓股分除左嚟自富通保險,有一百七十票係嚟自金利豐證券。 佢地發現金利豐負責人朱李月華,鼓勵員工同相關人士,購買電盈股分,而朱李月華係承諾,無論私有化結果最終係點 ,佢亦都會以私有化出價「四個半」,向佢地回購返相關股分。 無論最終裁決係點,證監會的調查已證實袁天凡在種票事件之中,有積極角色,肯定不是李澤楷自己所講的「無中生有」,對於呢點,老套點講句,公道自在人心。

豬二十之排排坐

老練嘅外交家,根本唔駛睇新聞公報,睇下晚宴邊個坐邊度,就知而家世界實情係點。 精通外交藝術嘅英國傳媒係咁講,我地由「白高敦」嘅晚宴著手。 乜嘢都有迹可尋,舊年年底二十國峰會,國家主席「胡錦濤」,坐同企,都係中間位置。 今次都一樣,胡錦濤坐嘅位,凸顯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嘅龍頭。 有外交界人士形容,坐邊個位,就好似爭櫈仔遊戲,呢個晚宴,有新意、亦有驚喜。 中國冒起,坐喺東道主右手邊,另一邊,大家以為係美國總統「奧巴馬」,點知佢喺斜對面。 同南韓、德國領袖,一齊坐。 「白高敦」另一邊,係印尼總統「蘇西洛」,咁嘅安排,可能連「蘇西洛」自己都估唔到。 「奧巴馬」同批評佢、救經濟計劃嘅捷克總統,相隔咁遠,係意料中事。 坐邊緣嘅可能覺得受泠待。 每個集體曝光位,都喺中央嘅中國元首、唔單止係拍攝焦點,亦係峰會主角。 評論話,G20峰會,其實係G2峰會,所以話英國人係外交高手,睇下坐同企邊個位,我地就明白,點解周小川講幾講「SDR」,而家大家似乎都識番些少。

豬二十之兩小丑

今次出席G20峰會,有兩條友特別搞笑。 頭號小丑係主張設立全球金融監管組織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 呢位大哥,一面扮晒強硬,再警告如果各國唔同意加強規管,只係達成空洞的妥協,佢會離場抗議,到時只係會淨低一張空櫈! 吓,作為一國總統,咁都得。 不過更好笑係明知形勢比人弱,為左要在G20中扮大哥,居然肯低聲下氣承認西藏係中國一部分,仲要專登約胡主席見面。 佢當日唔係好威風? 而家算咩? 另一邊的陣營,一位大叔更係超搞笑。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味反對出錢救市,麻生引用日本經濟泡沬爆破經驗,指默克爾,根本唔了解運用財政政策,至係復蘇經濟良方。 大佬呀! 你日本的確係充滿失敗,可惜到今時今日,都仲係失敗,有咩資格教人? 雖然雙方立場壁壘分明,但奧巴馬嘗試低調化解,只係話實情無咁嚴重。 奧巴馬更願意承認,美國的確要負上部分責任。 反而今次G20另一個焦點,係IMF角色。 自金融海嘯爆發半年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直無積極介入。 但點解突然變成G20峰會嘅主角? 倒數返過去十幾年。IMF一直為有財政危機嘅國家,擔當「最後貸款人」角色。 95年拉丁美洲金融危機,同98年、亞洲金融風暴,基金組織都發揮呢個功能。 不過,十一年前向基金組織借入超過十億美金嘅南韓就話,依家聽到IMF都驚。 向IMF求救,政府要減開支,將貨幣貶值,同開放市場,代價係財政,同貨幣政策失去自主權,到頭來救令危機進一步惡化。 南韓之外,包括巴西在內新興市場都憂慮呢個問題。 歐美提出G20向基金組織,注資2500億美元,向有問題國家提供援助,就成為改變基金組織功能,同中國增加話事權嘅導火線。 與其繼續擔當最後借款人角色、最有條件向IMF提供資源嘅中國表明,更重要係,更改功能。 除左要求增加喺基金組織「投票權」,亦要求擴大IMF「特別提款權」即係SDR機制,取代到美元嘅「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所謂「特別提款權」,並唔係真正嘅貨幣,但基金組織成員需將以SDR,向基金組織償還貸款。 呢個提議得到俄羅斯支持,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自然舉腳贊同。 華爾街日報評論指, 基金組織一向以西方國家馬首是瞻,但一場金融海嘯,歐美自身難保,亦難透過呢個遊戲規則獲取利益。 一場權力爭奪戰,好快有好戲睇。

神秘短訊

首日法院聆訊果然有料到。 證監會調查顯示,有富通經紀送電盈股份俾下屬,要求佢地對私有化投贊成票,喺股東大會當日,仲同電盈前高層袁天凡有短訊聯絡。 聆訊披露,證監會曾經同90個證人會面,大部分都係富通保險經紀,其中一名證人、正是近日傳媒報道,富通保險區域經理林孝華。 佢向證監會承認向廿六人送贈電盈股票作花紅,要求佢哋投贊成票。電盈認為,呢班人因應投贊成票後、賺取股價上升嘅差額,係人之常情,唔可以話係陰謀。 好,呢點當你講得通,不過證監會在調查中,揭發出林孝華原來同電盈前高層袁天凡認識,仲要曾經喺舊年十二月三十日電盈股東大會當日,透過短訊聯繫,令證監懷疑兩人串謀。 哇,呢個仲唔係大發現?!!! 要知道,袁天凡曾是富通前身盈科保險的主席,居然在電盈加價當日,同林孝華有短訊聯繫? (當日袁早已辭去盈科保險職位) 有合理懷疑,可惜苦無對證。 但電盈仍然死硬唔認,話問過佢哋都否認有咁嘅事,雙方只係巧合有商業接觸。 世事有無咁巧合? 還記得李生當日公開批評本地傳媒質素低,到底真正有問題的是誰? 證監會亦質疑有八百人,突然成為電盈新股東,佢哋持有股票嘅動機係咩。 以及一批以經紀行名義、存放喺中央結算嘅電盈股分,喺投票前至轉讓,令其他人有投票權係咪適當,質疑有無人有經濟利益。 電盈就反駁,證監會暗示佢哋有操控行為、指控並唔成立,提出有投資者或者股東,喺私有化建議提出後進行轉名、投票並唔犯法。 可以一提係原訟庭法官「關淑馨」,佢一開庭唔係向雙方律師發言,反而係先照顧小股東利益,先同三名小股東代表, 佢地有權利亦都有時間發言,叫佢地放心! 反而佢對雙方代表律師都幾唔客氣,先係要求佢地唔需要再重覆已經交上嚟嘅「誓章內容」,幾乎打亂晒幾個律師部署。 最令人奇怪的是證監會代表律師潘松輝,結果關淑馨要問返佢接唔接受富通經紀林孝華、向下屬送電盈股分嘅做法,估唔到潘松輝話「接受」! 最初連個官都唔信,要再問一次先確定。 死,我都估今次證監雖然有合理懷疑,不過贏面真係好細。 Let see!

豬二十之拯救世界峰會

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星期四喺倫敦召開。外界期望,今次峰會,係重整全球金融秩序新開端。 不過,二十國對點樣改革,係咪繼續注資救市,意見分歧。 到底係繼續揼錢救經濟,定應該先整頓國際金融體系? 二十國領袖,未坐低,就先針鋒相對。 三大陣營壁壘分明,美國英國以外,法、德等歐洲國家,立場相近。 其他既、就有中國等新興經濟體。 德國有傳媒報道,美英陣營希望各國繼續加碼,合共攞二萬億美元出嚟刺激經濟。 法國、德國講明反對,中國無明確表態。 美國同英國認為,計劃可以提高經濟增長兩個百分點,創造一千九百萬個新職位。 但呢一邊就唔係咁睇,話之前嘅救市措施,未見成效,再攞錢出嚟,反而會增加財赤同通脹。 反建議係先做好金融改革,法國總統「薩爾科齊」提出設立一個、全球性監管機構,唔係靠各國自行監管。 英國首相「白高敦」,直斥提議荒謬。 「薩爾科齊」唔諗住妥協,威脅如果峰會,無實質承諾,點樣加強金融監管,佢會離場抗議。 最壞打算,假設峰會真係達唔成協議會點呢? 有英國官員期望,下半年喺亞洲,召開另一次峰會再傾。 咁多國家領袖、一齊傾全球經濟,以前都試過。 1933年大蕭條時期,66個國家嘅代表,亦雲集倫敦,但會議足足開咗6個星期,最終因為美國態度唔合作,唔單止達唔成共識,反而加劇咗全球經濟衰退。 七十六年過去、英國再做東,首相「白高敦」,雄心壯志,想藉今次峰會,攞返多啲「政治本錢」,再次成為救火英雄。 Times就直接稱呼今次峰會為白高敦拯救世界峰會,而為咗令峰會成功,「白高敦」可以話施展渾身解數。 白高敦半年前,提出召開G20峰會,希望英國、主導全球新經濟秩序。又提出「全球新政」投入重金刺激經濟。 目標訂得高,但做唔做到,好成疑問。 半年嚟,白高敦為達成呢啲偉大構想,四處奔波。上星期、更加五日內、穿梭四個國家,喺法國、向歐洲議會發言;逗留短短四個鐘,就飛去紐約,游說嗰度嘅商界同金融業巨頭;跟住南下「金磚四國」之一嘅「巴西」,尋求支持;最後喺智利,出席G20預備會議。 但各國本身都要面對經濟惡化,點樣叫佢地再俾多啲錢呢?有時好難開口。 好多分析都認為,唔應該對今次峰會,期望過高,白高敦嘅雄心壯志能唔能夠實現,就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