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6月, 2011 起發佈的文章

沒有QE的日子......

QE2結束。 未到蓋棺定論之日,因為仲未知有無下一輪。但QE 2嘅成績,總結一個字,係「無」! 最受惠QE 2係商品,結果捱窮嘅人多左,入貴油嘅美國人更加多,奧巴馬為保連任,上星期要用石油QE解決。 聯儲局鴒派代表耶倫話,無第二印鈔經濟會好差。但經濟有好過咩? 美國最新由CBS同紐約時報做嘅調查指,六成三受訪者話,美國走錯方向,有三成九受訪者更直言,美國已經步入長期經濟向下。 諗深一層,奧巴馬好,蓋特納好,並唔好過。撇開民望,只講救經濟,美國出名商界領袖多,學術成就出色,但幾年嚟,就偏偏度唔出一條設合美國形勢嘅救經濟絕世好橋。 離雜去去唔係印鈔,就係減稅洗錢。單係經濟規劃上,就真係中國叻些。你唔好理我地增長模式有問題,起碼數字上,我地贏九條街! QE一過,希債問題平息,金融市場下一個火頭,會唔會正係美國呢? 債務上限唔過,標普話美國評級會即時降至D,市場嘅表現已經證明,標普靠嚇!! 舉債上限呢個問題,已經令奧巴馬手足無措,甚至連兩個寶貝女都要搬出來,可見真係技窮,未來一個月問題肯定會繼續將金融市場舞高弄低。但嚟緊更需要留意,係美債情況。 高息債資金近日大舉外流,以為到美國國債避險。但市場反應快如閃電,明知聯儲局快將收手,美國國債近幾個交易日,亦差唔多買家絕跡。 於是,十年債息升番上三厘一樓上,債價過去幾個交易日,係日日跌。外面估,十年債會見番四厘半。 無左伯南克做「食債機器」,摩通估,私人機構投資者,每個月要買九百四十億美金美債,先可以維持國債市場供求平衡。 呢個任務,由私人機構接管,即係息唔高,佢地唔會買。美銀講到明,以目前債息水平,投資者頂多每月食百五億美金!!缺口咁大,絕對有理由令格羅斯相信,佢嘅推斷係正確,但衰左行得太快。 市場對美債胃納減少,從好方面睇,可能資金減入債市。但唔好忘記,債息不斷升,其實會死人。美債利率有條件推高市場利率,企業融資成本,以至美國樓按利率亦會通通向上! 市場風平浪靜,大家會質疑中國,市場有恐慌,歐美又會諗起中國。無他,中國就等於IMF第二。國家錢多,係咪會填補少量聯儲局買債角度呢 !! 但答案係,唔會。 華爾街日報話,國家隊原來靜雞雞減鎊美債三千億美金,即係平均每個交易日減廿億。相反,分析估計,國家隊五年內,歐債持倉數目,會增至五千億歐元。 所以,領導人已經作出棄美、取歐決定。默克爾,同奧巴馬之間,揀左前者!!

爆煲

以為中西部地區,地方債問題告急,點知,連發展迅速嘅上海,都出現危機。 繼雲南之後,有傳上海市政府轄下、一家從事地產及、公路建設嘅城市投資公司,今個月開始,唔再向銀行償還流動貸款,仲要求銀行延長還款期,以及將筆錢,改為以資產抵押嘅固定貸款。 但公司抵押嘅資產,其實係政府大樓,同公路,根本無現金流。 如果公司最後都還唔起錢,銀行更加唔可以將政府大樓,變賣充公。換言之,政府帶頭,向銀行賴帳。 唔想賴帳,地方政府主要都係靠、加快賣地套現。 但情況都幾極端:地皮唔值錢嘅地區,可能要賤賣土地;但好似北京,土地有價,估計會不斷有地王誕生。 無形中,令樓市調控變得更加複雜。 有學者就指,地方政府橫掂,都係要借錢,與其向銀行借,會增加銀行體系風險,不如真係俾佢地發債,喺債券市場集資,咁做可以迫啲地方政府,妥善管理財政,增加透明度。 其實美林講得無錯,內地債務,壞帳問題,係下半年主題,呢個主題有排玩! 銀行面對黑洞,中小企貸款,房貸仲有地方債,大量資產負債表以外貸款。 按目前環境,樣樣都係觸及要害! 街外評論員仍然話地方債無事,中央一定救。救,唔代表銀行壞帳唔會升,不良貸款會繼續低於百分之2。 壞帳一升,影響資本,派息會減少,股本回報亦會拖低。 簡單講,內銀息高,增長快,貸款質素好既賣點,暫時成為過去。 但市場似乎仲未反映緊呢的因素,原來大家覺得唔會發生既事!! 中央可能好頭痛,3萬億美金儲備,學高盛奧尼爾建議,買曬希臘債,回報遠勝美債之餘,仲做埋歐洲救世主,多個朋友,本來係雙贏。 不過,溫家寶飛機回國途中,諗起地方債三個字,怕且呢筆儲備部份要留的俾銀行沖消壞帳! 十萬億地方債的確可控,因為就算加埋中央債務,頂多係佔國內生產總值八成,中國係內債,衰極亦唔會俾評級機構指指點點。 今次,有的似九十年代公司貸款既大規模板本。唔同既係,當年金額無今次咁多,而且唔少外資銀行牽涉其中。當日執一間廣信,整一間粵投。依家係領導人既王岐山,佢最清楚遊戲規則點玩。 王副總理當日,二話不說,大搞削債,大家有印象都記得寶哥哥幾唔高興。如果今次地方債,內銀唔使削債,似乎對寶哥哥,及當年一眾外資行,有欠交待! 但正如陶冬博士所講,地方債錯綜複雜。先抽離銀行體系,再整理,年內都未必搞得掂。但佢同事陳昌華亦講過,6至9個月搞唔清問題,中國軟著陸無望。唔通,滯著陸真係會發生!!!

沽空兵團

豬其實係最聰明既動物,但豬遇上大鱷,結局都係一樣! 雨潤管理層有無豬咁聰明,唔知。但危機處理上,雨潤由於有經驗,連隨電話會議解畫,倒算值得一讚。 雨潤同玖紙,又或者嘉漢林業洗倉唔同。玖紙似乎洗得較為理智,一日大跌,大戶發現沽錯左,又買番。 嘉漢至少有份報告,同有加拿大報章指證,去亦去得眼閉! 雨潤...跌既原因,仍然係傳聞困擾,同憂慮,背後理據,可能大部份係舊聞。 本來已經唔係一隻上等豬,連日被洗,呢隻豬,難保終有一日會疲倦致死。唔係同情或者幫佢地,但雨潤問題,喺傳聞之下非理性下跌,有需要擔心,亦應該要正視。 最簡單,上星期累積沽空,上星期五更超過四億金額,即係話,唔少沽空份子,上周末日其實係等緊尋日既出現。 遮打大廈係咪好應該查番張買賣花紙,同借貨名單??!! 查唔查到係咪有人惡意搞事一個問題,最少要發出警號,話俾人知咪當我傻!! 年初民企問題美國搞起,嘉漢累「前賺錢之神」輸錢,玩民企管治差對西方嚟講,就更有新聞價值。 嘉漢林業、東南融通,中國高速頻道、民企接連被質疑帳目出現問題。連同上周五瑞達電源同雙金生物,今年以來取牌公司數目,增加到10間。 渾水係咪岩曬,嘉漢係咪錯曬,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亦話,難有答案,但事件引證,保爾森由買嘉漢,到一股不留沽清,其實引證原來大戶都只係屬於羊群效應一份子。 令民企,或中資股嚟緊更難有好日子過,係正如華爾街日報所講,渾水之外,太多獨立研究機構為對沖基金效力。 以渾水為例,雖然唔知創辨人布洛克沽空賺左幾多,但四十頁既研究報告,半個月內令嘉漢林業股價跌左八成六,市值唔見左四十億美元,即係每一頁價值一億美元! 一,佢地不受監管。二,係佢地明知客戶係想沽空,所以有更大誘因玩弄小事化大,大事放大把戲。 三,呢的獨立機構,由於幫自己同大戶贏盡多仗,認受性,影響力或破壞力,可能比投資銀行仲要大! 呢啲研究機構要喺內地攞料,對象唔再係公司,佢地會同前公安、外交人員、記者甚至係特工人員搵資料,佢地會翻查呢啲公司喺本地政府登記既文件、註冊同交易紀錄,希望搵到「珠絲馬跡」,調查開支往往超過一百萬美元。 呢的獨立機構,名符其實係獨立。佢地網頁,地址欠奉,部份好的,有聯絡電話。由唔透明機構,去指責公司唔透明,其實都幾諷刺! 中環人話,遊戲未完。大股東持貨少,集資多,又或者營運模式最容易被懷疑既民企,好易成為對象。於是,近日的確多左沽空專家,四周尋求對...

保護費

避險仍然係市場主題,話中國硬著陸唔會發生,歐債問題講左年幾,美國大家都知咩事。但市場依家真係好驚 ! 係驚嚟緊唔知發生咩事,由驚通脹、到怕滯脹。但近日美債表現似乎更顯示,市場驚通縮。 格羅斯大錯特錯之處係沽盡美債,事關近日,連企業債,高息債資金都出現大規模外流,流曬入美國國債。 如果睇兩年同五年期美國債息,早前已經跌穿一厘半亦即係比美國核心通脹仲要低。 毫無疑問,美國國債睇到好多野。中年期債反映驚通縮,怕衰退。極短期美國國債,正正係睇到,投資者驚之 餘,為求避險,係不惜代價。 3個月期美債,息率見過零。即係話投資者寧願唔收錢,都肯俾錢買美債。一個月期美國國債息仲恐怖,上星 期五,一度報價係負0點005厘。 唔收息不突止仲要俾番轉頭。即係,為求短線逃避風險,機構大戶做左一個決定,就係向蓋特納繳交保護費。 美債無回報,美債俾溫家寶同多名領導人批評唔安全,不顧投資者利益,偏偏市場都要瘋狂泊錢入美債大碼頭 。就憑咁,其實投資者點有錢、點成功都好,都會做出精神分裂既決定。 市場愈恐慌,代表機會愈快嚟。希臘滅赤方案表決在即,依家最新版本係,由於執政黨多名國會議員轉軚,過 唔過到,關鍵只剩一票。即係,就算過到,有可能係一票之差! 但轉個角度,就算過唔到,市場近日嘅表現已經price in左。 否決,理智啲諗亦未必係壞消息! 當然,市場其實已經對好多壞消息反映有餘,但上星期廿八國聯軍可以一次過向全球倒六千萬桶油,證明由供 求主導既市場已死,呢個先係最大不明朗因素。怕,係人為力量會做出破壞自然既傻事。 如果咁諗,俾錢蓋特納交保護費,係合情合理。因為,次按未爆,到資金同石油QE,美國證明佢真係大佬。所以,做細既,梗係要買佢怕啦!

28國聯軍

金融時報Lex話,星期三有一個本應很有影響力的機構選擇沉默;到星期四一個本應認為無咩影響力的機構卻選擇發言。 結果是世界大亂! 成立三十七年,第三次釋放石油儲備,西方主流媒體解讀國際能源署做法、係發達國家另一次聯手刺激經濟措施。 今次聯合行動集合左美國、以及全球二十七個發達國家,6千萬桶石油有一半由美國提供,日本、德國、法國、西班牙同意大利提供其餘大部分。 國際能源署話,佢地有諮詢過中國,但無表態有無參與。 油組喺今個月初曾經討論過增產,不過喺伊朗反對下,最終未能達到共識。 金融時報對今次行動解讀是、美國帶頭對油組作出報復行動,佢地話,以目前油價近日一直回落既趨勢,國際能源署根本唔需要釋出石油,與他們自己說因為利比亞內亂而損害了供求關係、根本全無關係,而咁做好明顯係考慮政治因素。 佢地擔心,在出盡所有貨幣及財政政策均無效後,政客最終會因為民粹主義而不擇手段,最終變成損害整個市場。 油組成員亦不是省油的燈,包括伊朗在內成員表示、一旦見到油價再跌、將召開緊急會議,到時可能會採取對抗措施以支持油價。 聯手刺激經濟可能是出於各國的良好意願,不過對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講、亦係一個必須為之的政治決定。 面對油價一直高企不下,有民意調查顯示,有四成半既美國人最關注、係油價對日常生活既影響,比例甚高於食品價格 。 算一算、汽油價格每升十美仙,美國人每日開支就要增加近四千萬美元,以美國人平均汽油開支佔整體消費近12%,油價回落的確對刺激經濟有不少作用。 當然,按美國每日石油消耗量、今次釋出嘅儲備其實只係夠美國用3日多啲。係咪真能夠舒緩緊張情況? 不過更大的潛台辭是: 通脹率已經如08年回落,那面對經濟放緩失業高企,伯南克應可以選擇不再沉默……

門,已經打開

圖片
真係有人會幻想過伯南克會「明示暗示」有QE3咁天真?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以目前經濟「半紅不黑」的狀況,夾硬要由伯南克口中聽到有QE類似物體的機會率、根本就並不存在。 所以一早已認為,觀察伯南克的身體語言,肯定比佢講既更加重要! 結果,睇佢表現、簡直係不堪入目。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最有權力既人物,伯南克承認,佢都唔能夠掌握真正令經濟下跌理由。 "We don't have a precise read on why this slower pace of growth is persisting.......some of these headwinds may be stronger and more persistent than we thought." 令人費解的是、今次伯南克記者會不像上次有備而來,答一條擺明必中的QA,都會如斯吞吞吐吐缺乏自信,只會進一步加深市場對經濟前景憂慮。(抑或他真是演技爐火純青至此? 我不信囉!) 今年內第二下調經濟增長預測,一月時仲估計今年有3.9%增長,到四月、下調到3.3%,到今次會議,進一步下調只有增長2.7%至2.9%。 聯儲局的經濟學家真的如此不濟? 下下都錯成咁? 仔細比較睇番聯儲局既聲明,同四月唔同,幾乎所有對樂觀既字眼都消失: 勞工市場逐步改善換成比預期疲弱,又形容經濟復蘇比預期慢。 對於通脹評估,就取消左基本通脤緩和既字眼、換成通脹預期穩定。 伯南克未有提到今個月第二輪量化寬鬆結束後,有無其他新政策,只係話,今年情況同舊年好唔同,特別係通脹環境。 此言其實已經暗示,QE3的門檻肯定比一年前更高。 雖然伯南克都有派定心丸,話超低利率喺未來兩三次會議都唔會變,但觀乎對經濟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加上大大黑眼圈以及鬼祟的眼神,其實已經反映連伯南克都掌握不了目前的經濟狀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批評,聯儲局一方面承認需要更多力度刺激就業市場、但同時選擇唔採取任何行動,做法消極,令佢覺得聯儲局可恥。 英美主流傳媒、都係以「經濟前景疲弱 刺激手段技窮」作為今次會議既標題。 華爾街日報話,同全球經濟快速增長相反、美國經濟放緩係令到聯儲局陷入兩難,估計未來一段一時間局內共識都係以不變應萬變。 金融時報就相信,面對經濟轉差、QE3始終不死,問題係幾時會嚟。 反而整件事最吊詭係債王格羅斯。 格羅斯早於聯儲...

藥石亂投?

聽了施老闆及李永權有關支持重建居屋的討論,益發令我們更確信政府有需要重新審視復建「居屋」的定義。 其實像肥仔這種絕對市場主義的人士,對復建居屋的最大保留,是擔心政府會重新透過「居屋」這種資源重新分配機制,再次資助一些擁有綠表資格的公屋富戶,做成更不公平的資源錯配。 對於這種憂慮,不能說沒有道理,所以正如李永權所說,過去居屋的歷史任務已經完結,焦點不再是讓富戶將佔用的公屋單位放出。因為公屋在十多年的政府政策優先次序下,已經大大增加供應、縮短了輪候冊時間。 所以新的「居屋」不應再以過去的白表綠表作為分配基礎,而是以一個全新、公平的Level Playing Field,讓真正有置業需要的中產/ 八十後,能夠在扭曲的樓市下,仍然有機會擁有物業、以至可以有社會階層向「上流」的機會。 至於如何將新的「居屋」分配予合資格人士,施老闆有不少創意之見,特別是居屋日後「不可租、不可賣」(當然應有回購機制/ 售予合資格人士),社會當然可以繼續討論,但說到以「價高者得」的篩選準則,恐怕又過於政治不正確吧? 對於所謂合資格人士,我們認同應設定一最低入息標準,之後再設定一最低入場費(如五至十萬元),以杜絕貪取便宜人士,之後再以大比例折讓(如五成市價),將物業售予日後合資格人士,而單位除自用外、亦只可以再轉售予其他合資格人士。只有如此安排,方可以減少過分補貼、同時又確保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居屋肯定是未來繼續會引起熱烈討論的議題(看留言就知!),我們相信社會應有更多討論,令真理可以愈辯愈明。

拆彈

安東尼波頓到底係英雄,定係英雄遲暮!! 無人敢講,但至少呢一刻,佢符合武合小說入面,英雄既特質,就係寂莫。 佢話失望,但仍然樂觀,一年係白廢左,安東尼仲有兩年希望。當日對中國有希望,唔止佢一個,但愈嚟愈多原本同安東尼一樣既樂觀派,已經離隊。 中國有谷大經濟能力,但玩資本主義呢個遊戲,絕對唔及歐美。你地不斷話人民幣會升,但華爾街日報報道,大戶原來已經開始變陣,沽空人民幣。 沽空原因係仍然覺得內地有爆煲可能性,透過境外沽不交收遠期人民幣合約,萬五蚊美金成本,可以沽空相等於一千萬美金既人民幣! 那豈不是等同當日沽空次按? 如果人民幣要跌三成,淡友獲利八十五萬美金,回報係五十五倍,本少利大,機會雖然未必高,對大戶嚟咪當買六合彩。 安東尼雖然話繼續樂觀,但有留意佢對每日電訊報訪問,其實暗示會沽貨。點解!?? 佢認美國上市民企令佢輸錢,第二,佢嫌旗下組合股份太多,由最初諗六十隻,搞到依家百二隻股份。承認錯左,所以會減少持股數目,希望集中的!!! 作為高手,當然祝佢好運。但佢要驚,其實唔係硬著陸,因為內地既強勁,兼臨近換屆,絕對唔會俾經濟大幅下滑。要擔心,正正係惠譽講,由銀行體系引發既潛在危機會出現。 地方債問題我地講得多,有留意廿一世紀經濟報道,原來堂堂首都,依家都可能無錢還債。 事關,零九年借落二千五百億土地儲備貸款,踏入今年係還款高峰期。單係每個月還嘅本金同利息,就要一百億,足夠買一架全新波音機! 但今年頭五個月北京賣地收入只有二百五十億,簡單講,只係夠畀兩個半月息! 土地儲備貸款,其實係提早將土地收入套現,再做其他開支。北京依家面對問題,好明顯,正係解決地方債,同調控樓市之間既矛盾縮影。 控樓市,令土地收入大減,推保障房令賣地意慾下降,地方無錢還,又點解決地方債。問題係,寬樓市,會引起社會不滿,任由銀行壞帳上升,又令金融市場震盪。 呢個炸旦點拆,好考功力。 要選內地銀行最佳分析員,非劉明康莫屬,零九年到依家,佢言論,佢行動,一早講左俾你知,內銀有問題。 當然,內銀唔會死,因為國家外匯儲備夠食曬所有壞帳,但市場依家先岩岩有的保留,遲下如果慢慢反映呢的利淡因素,咪即係未跌夠!! 似乎唯一指標係社保基金,呢個負責百姓養命錢既機構,準繩性極高,有佢地一日繼續減持內銀,大家識點做!

黑洞

今天有關建行傳出兩個傳聞: 美銀減持傳聞雖然金額龐大,但沒有什麼新意。 第二個卻頗聳人駭聞。 內地資本市場傳出、六月以來建行一直都處於缺錢既狀態,特別係喺上繳準備金率既時間、建行都未有拆出資金,令中小型銀行更難過關,加上六月底銀行進入業績「考核期」,令佢地更唔願意拆出資金,導至拆借市場大幅波動。 結果七日利率升上八厘八水平,較星期一高接近一厘,甚至比年初水平仲要高,隔夜息就升穿七厘樓上。 面對大行亦缺錢,人行亦要緊急「輸血」,曾經對20間銀行,進行定向逆回購,向佢地買番手持部份票據。 這又反映了內地政策矛盾的兩面: 既要收緊銀根、但又擔心企業借不到錢會連環倒閉! 而更深層次係反映內地資金鏈開始有斷裂跡象,令舊年內地要完成供股集資,估唔到咁快,再融資年又重現。 原來,包括大型銀行在內,好多間上半年已經低調發行次級債填補資金,當中建行最多高達800億。加埋招行好可能啟動供股,集資600億,至少14間內銀股,今年又喺市場融資5千億人民幣。 不停集資,一來係貸款增長過快,兼要配合銀監會提升資本比率要求。 兩年嚟,攞左超過兩萬億人民幣,呢場內地融資遊戲,似乎未完。 點解? 因為未來有太多黑洞要填補。 地方債2-3萬億,佔GDP 總數7%,肯定大過08年美國TARP 規模,當中唔知幾多有問題,銀行又要「咩」幾多。 如果樓市跌,瑞信話,假設房貸有一成半有問題,咁大約又有九千幾億潛在壞帳。 未講完,中小企財困,現金流傳出急劇下降、情況再差,銀行又要預多筆壞帳。 講到呢度,內銀資本多,再唔係賣點。 Red Capiatalism兩位作者更提出,要留意係08年四萬億刺激經濟大計,變出近廿萬億新增貸款。 貸款多咁多,但舊年,前年,內銀不良貸款比率不升反跌,無人明?? 但大行相信到後年,內銀整體不良貸款比率會升至超過百分之二水平。 憧憬欠奉,黑洞存在。

平反.居屋.2011

翻查 舊Blog ,原來我們早於去年三月,已經提借需盡快恢復居屋以平衡樓市供求: 「天真以為用每年增減居屋供應來調控樓市當然不可行,但房委會可以提出一個較長遠的供應方案,列明每年提供若干單位數量居屋........最少可以紓緩部分中、低階層的置業需求。 畢竟,政府作為一個社會利益再分配的執行者,可以透過稅制、以至基建投資,彌補私人市場的不足,下下都話政府干預自由市場,似乎經歷過金融海嘯後,講法已經不合時宜。」 當時背景是剛推出的預算案,公布一系列穩定樓價措施後,但樓價升勢一直無停。 之後樓價表現如何? 2010年整體升21%,不過地產股當時只升百分之二。樓價今年頭五個月,升13%,地產股更加要跌一成二。 即係,市場的聰明錢,已經知道沒完沒了既特區會胡亂出招的破壞力。 最少三次收緊樓按,兩次加印花稅,一次再收特別印花稅。又再限制打擊炒樓政策,例如個人名義樓花唔俾摸貨。內地投資移民又唔俾買樓。 如果真係對症下藥,就唔好導致胡亂出招出現。邊個話地產霸權,政府買佢地怕? 大曾領導之下,創出光輝一頁,係亂招不斷,樓價不跌,但地產商怕怕。 曾經何時,鄭局長話,家家有層樓、資助市民唔係政府政策。但政府用行動講明,今日係政策,明日可以唔係! 感激王光亞,明讚澳門,實彈香港,居屋搞珠歷史性鏡頭,有望重演。 港官對澳門,特別敏感。有得派錢,正係澳門創出。唔好忘記,當日胡主席,向董先生講一句查找不足,最終有人要腳痛,事發地又係澳門! 今次港澳辦話係大曾房屋政策唔夠濠江好,又係喺濠江發言。 對希望榮休嘅當奴,令居屋復活,雖則由佢拍板,但手尾下屆負責,呢條又係絕世好橋,幾乎可以拍得著當年英國人留返個資產泡沫炸彈比老董、有異典同工之妙! 老實講,居屋訴求大大話話講左兩年,依家先聽到?? 居屋殺傷力,有無部份分析員講得咁大,屬見仁見智。如果一次超多,當然有。但復建係有必要,因為私人市場價格太唔符合基層因素,買唔起樓,唔係一個問題,但因為樓市,造成既社會問題,先係最大問題。 到底居屋翻生,起幾多好? 的確考功夫,太多有問題,太少又無誠意。唔好忘記,十月就算話起,以政府撥地,規劃效率,三,四年後既事。!! 用供求分析一樣有問題。因為,樓市同資產市場一樣,從來無供求平衡呢樣野,樓市複雜在因為影響民生,所以政府當日明知需求大,但視而不見,已經犯上極大錯誤。 如果政府一早做居屋,同時再增加土地供應,樓市未...

維也納

忍了一個星期不說希臘,其實就是等待今天的一刻。 那些甚麼評論社論說希臘違約會觸發「雷曼事件」,對不起,我認為是廢話到極點、簡直是無腦之至! 雷曼之所以觸發連鎖崩潰式的效應,不是因為雷曼規模大又或者涉及銀行者眾。 真正令雷曼事件可以做成骨牌式崩塌,是因為所有交易對手對這個百年老店,從來沒有懷疑過! 結果一旦出事,整個金融系統的互信頓時灰飛煙滅,所有交易對手頓時變得不可信任,人縮我縮之際、結果就觸發了大蕭條。 到今天,你告訴我有交易對手會而家先對希臘信心盡失? 咪玩啦! 當然,不能說希臘事件對金融市場沒有影響,因為五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蒸發了四萬億美元的市值,港股更是跌穿了二萬二,可謂元氣大傷! 不過我更信這中間只是一個中期震盪,你甚至說是大戶做手腳我也不會反對。 今天令市場氣氛有咁大改善,主要是因為德國總理默克爾、同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見記者時,在解決希臘債務問題上,默克爾終於說出立場同法國一致,希望獲得歐洲央行支持,以「維也納」方式解決。 所謂維也納方式,即係債權銀行自願性買入希臘新嘅債務,但唔可以要求額外風險溢價,變相以延長債務形式解決問題,雖然仍可能會被指係違約,但債權銀行似乎無需負上巨債,終令市場紓一口氣。 明顯默克爾將歐央行拖了下水,就是不想再糾纏於私人持分者到底仲有無需要負上損失,至少歐央行肯定可以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角色。 國外獲得支持,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面對國內反對勢力,亦決定孤注一擲、除左舉行信任投票外,亦加快重組內閣,將一直被認為係制定削減財赤既總設計師、原財長「帕帕康斯坦丁努」會調任環境部長。 財長嘅職位,就會由國防部長「維尼則羅斯」接替。 維尼則羅斯喺國內政壇上、有好大權力,雖然無擔當過金融事務,但佢上任將代表帕潘德里歐好大機會可以通過今次投票。 老實說,希臘目前欠的債務只有數千億美元,對於全球一個月內就唔見了的四萬億美元市值,實在不值一提,亦不見得會真正連累銀行有很大的撥備。 你可能會說,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不是認為希臘好大機會違約? 仲指,可能會拖累美國銀行業,令美國出現衰退? 係囉係囉,我想問,今天的格林斯潘……..仲有公信力嗎?

普拉達

對於今次Prada上市,主事人聰明地以大中華慨念作為賣點。 Prada說,揀香港上市,是因為毗鄰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奢侈品市場--中國。 不過令人費解的是、Prada全中國只有十四間店鋪,還不及東京一個城市的數目。 Lex說,Prada大規模的擴張計劃,如果目標是要填補全球網絡中的空白-這個品牌最少在斯德哥爾摩、巴塞羅那、布魯塞爾以及俄羅斯或巴西的任何城市,都是沒有開店。 而且將店鋪開到中國的所有角落,其實沒什麽意義,因為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在海外購買Prada,以避開高稅率。 當然,半山有全球最貴的豪宅、廣東道有世界出手最豪的買家,那Prada 選擇香港,其實就是希望這些喜愛的買家,也會購入一分喜愛品牌的股分。 不過好可惜,這個如意算盤未能打響。 原因? 賣袋、賣鞋要爭客、其實連賣股亦都一樣睇價錢。 如果質地差唔多、當然係平貨多人爭,呢個道理、投資界都認同。 結果、同期招股、FERRAGAMO贏左一仗。 要價錢吸引、PRADA臨時變陣,同新秀麗一樣,收窄招股價範圍,之後再以下限定價。 集資規模亦由26億美金,縮到21億美金 市盈率、最終都做到23倍,同香港上市嘅品牌股、平均值22倍比,拉近返。 同LVMH的18倍、Gucci 的13倍、仲係貴好多,同而家FERRAGAMO最終會以中間價、甚至下限定價,市盈率、最低可以造到16倍附近。 作為意大利最後兩個獨立品牌,當日、PRADA為左拎更高嘅估值嚟到香港,受到意大利銀行界質疑。 相反FERRAGAMO選擇留喺米蘭,集資五億歐元,但並非放棄大中華市場、反而搵左九倉吳光正做盲公竹拓展內地市場。 歐洲傳媒形容,FERRAGAMO上市空前成功,相反進取既Prada最終逃唔過減價命運。 過去十年、提過多次上市、但唔成事。 主因係PRADA話事人,唔想減價,不過、遇著全球市況不穩、Prada都要轉變策略。

滯脹來了!

圖片
核心通脹升到五年最高,工業生產只係升百分之0.1,兩個數據夾埋,正係伯南克最擔心的夢魘: 小型滯脹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美國5月嘅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3.6%,係08年十月最高。 更重要係扣除食品同能源價格嘅核心指數、喺汽車價格、酒店租金以及服裝開支推動下,升幅係五年最大升幅。 雖然核心指數既水平,仲係低過聯儲局通脹目標百分之二水平,加上部分推高通脹原因都係短暫性,好似係汽車供應鏈只係受日本地震短暫影響, 不過金融時報話,由舊年十月開始已經形成既通脹預期,趨勢會繼續向上,聯儲局已經唔能夠好似舊年第三季一樣、再推行量化寬鬆。 唔止主流傳媒,美國人一樣對前景無信心。跟據華爾街日報同CNBC既調查,有一半既美國人、認為經濟已經陷入新既衰退。 大摩主席羅奇喺金融時報撰文,形容美國經濟而家就似一個「喪屍」、原因係佔左經濟七成比重既消費者,仍然係勒緊荷包。 由08年開始有13個季度、消費開支增長都係少過百分之零點五,羅奇話係戰後以來從未見過。 佢認為,要令市民重新提高消費、就要先降低佢地既債務同增加儲蓄,不過喺樓市同信貸未有起色,呢個過程非要三至五年時間先可完成。 而「動物精神」作者席勒、更判斷美國經濟有重大機會衰退。更慘係,通脹數字高過預期,美國莫非真會衰到滯脹呢!! 美國可能玩違約,錢都要局泊,情況古怪。試問,如果美金,美元資產仍然係避難貨幣,唔該睇下,美國近期企業債,已經被沽到血流成河。 相對高息債唔要,要再熱捧美國國債,即係投資者預視,未來有大件事。 同埋,要留意,係市場開始對交易對手風險,提高警覺。最簡單例子,係歐元,同美金拆息,近幾星期已經陰啲陰啲升緊!! 更令人恐慌是、港元跌至三個月低位,美電今早初段已經升至7點795水平,歐洲時段,港元沽盤進一步增加,美電升穿七點八水平,急升近五十點子,貼近弱方兌換保證範圍,係今年三月底以來最高水平。 初步看來,市況調整,兼且避險升溫,多間金融機構先後拆入美元,沽港元。平均每宗交易三至五千萬美金,相信係因為歐債危機再次惡化、令資金平倉避險。 咁既市況,雖云「物極必返」,但現階段無謂太搏,況且輸錢唔緊要,只要今年負回報低過兩成,咁成績通通跑贏約翰保爾森,幾威!!!

硬著陸

人行遲遲唔願意加息,但現實係民間早已調高借貸利率,即使好似係溫州呢間富裕城市,民間利率已經飊高至四十厘,但更多中小企係願意比息都借唔到錢。 瑞信陶冬批評得好、指出呢個現象正係人行(抑或溫總、甚至更高層次?)貨幣政策失誤做成。 現實係調整貨幣政策以嚟,人行只係識加準備金,雖然收緊流動性有效,但完全干擾左銀行既借貸機制。 變成大銀行只係會向大客戶同國企貸款,令中小企進一步面臨信貸緊縮,未來十二個月應收帳可能進一步上升,最終損害經濟。 陶冬重申,不斷加準備金,令佢覺得內地經濟風險升溫,但當局唔會放慢收緊銀根,一旦有硬著陸跡象,反而會傾向用財政政策應對。 法興更加表明,人行一方面想向外界繼續發出收緊訊號,但最終都係無用到最有力既政策工具調高利率,只係證明人行根本無力控制利率升跌。 經濟內部矛盾重重、但更多關注係經濟會唔會出現硬著陸。 的確、五月固定資產投資上升左百分廿六點七,表面係解除左經濟放緩憂慮。 不過紐約大學教授魯賓尼話,呢個係假象。 佢最近由上海坐高鐵到杭州,列車有一半座位係無人坐,全新既車站有四分三地方係空置,同一時間,上海到杭州仲有高速公路同航機,佢觀察同樣係四分之三空置。 魯賓尼話,過去六十年既歷史證明,經濟硬著陸最大原因係過剩投資,而佢相信內地愈來愈大機會喺2013年會出現硬著陸。 雖然一直覺得魯賓尼是名過其實、不過今次他提出的重複投資、以及產能過剩問題的確是目前內地最令人憂慮的問題。 中央都心知肚明,不早日將目前投資佔GDP過半的現象扭象、早日擴大內需,經濟是遲出會出事! 今天大家都以為硬著陸只是一個笑話,FT 的 Martin Wolf就提醒我們: 要重溫90年代的日本故事。 日本的人均GDP,由50年代較美國只得五分一、跳升到90年代幾乎同美國看齊。 當日日本就像一個經濟奇跡,又有誰想到今天這個比例跌至76%? 中國表面風光,不過Lex已提出,缺乏年輕勞動力(中國15至24歲人口縮減速度是日本兩倍)、資源消秏嚴重(人均僅有0.089公頃耕地)、食品價格飊升做成的社會震盪(近日就經常出動防暴警察平息群眾事件),這些危機都是迫在眉睫! 我信領導人亦明白目前困局,但又要保經濟抗通脹,又實在是Mission Possible! 所以,當下次我再聽到硬著陸三個字時、大概再不敢過分掉以輕心,會認真聽聽對方理據。

未完的故事

中國呢條巨龍,既複雜,亦難明。無疑佢係巨,但大,不代表富,亦睇不到強。 巨龍思想複雜,有時自相矛盾,更擔心係巨龍入面五臟六腑出現互不協調。 以為通脹見頂,經濟疑似硬著陸,諗著收緊政策鬆手,點知佢偏偏就加俾你睇! 以為放慢收緊政策,美林陸挺即時輸曬。陶冬、屈宏斌預測暫時領前,當中又以陶冬早上企硬最勇,仲大大隻字話通脹係一個「未完結故事」,頓時令人肅然起敬。 所以日後參考大行內地分析,大家知點揀!!! 眾所周知,人行加準備金率係為左對沖新增外匯佔款,至於去到21.5%,同之前人行研究員提出既22.5%上限,只有一個百分點距離,到底有無好似小川行長講既上限,大家只有繼續觀察! 但更值得研究,反而係人行點解揀喺下晝三點十八分廿五秒公布,時間之早,似乎破盡記錄。 丁世民講得岩,就係咪以為數據有反映經濟放緩跡象,我就手軟! 從另一角度睇,人行咁做亦係對市場負責。 點解? 因為內地市太多自以為聰明既傻仔博大市升,香港亦係。趁你香港仲未收市,拿拿臨加,至少對一班買政策放鬆既大小戶,盡曬道義,俾時間你沽貨好,再諗清楚亦好。 宣布加準備金既時間,亦可能顯示巨龍五臟六腑有不協調。無他,內地情況,外圍形勢,已經令不同部委再劃分成保增長、同抗通脹兩派。 為免再重演舊年放慢版,遲收緊既錯誤,領導人仍然最驚係通脹,因為物價不斷升,民忿不斷增,呢個風險依家冒唔起。 於是,為免不同聲音,有不同幻想,國務院拍板,人行提早宣布,呢個舉動,可以理解成政策上擺姿態,就係話俾所有人知唔好亂諗,唔好亂發聲,抗通脹,仍然排喺保增長之上! 單憑五月數字,判斷經濟係軟陸著、定硬陸著似乎太早! 不過令人失望係食品價格仲係升,零售銷售數據證明,擴大內需仲未行得通,增長高低,仍然要靠最原始既固定資產投資。 正如不少外國觀察家所言,固定投資增加、正係反映地方將資金亂投,既無效益亦不能造就人群幸福,呢樣正係中國經濟到今時今日既可悲。 唔少外界分析,對中國經濟的確好有信心,信中國故事不死。作為中國人,的確希望國泰民安,但當前,十三億人呢個經濟體系,其實軟實力一直欠奉,硬實力亦開始被質疑。 譬如想高增長,又想低增長,已經係基本矛盾。譬如,要控地方債,想控制信貸,又要谷保障性住房,又係矛盾。又譬如,銀監要推動番中小企貸款,同控制不良貸款比率,小川同時間、不斷增加準備金,正正同銀監目標背馳,仲要將問題谷爆。 換句話講,一兩個月既經濟...

執到寶?

外資巨企對大中華市場,既愛又恨心態,矛盾之極,仲令人費解。 咁係,鬼子佬一時一樣,打倒昨日的我例子太多。曾經何時,話香港空氣污柒利害,講到員工就快死,要盡快般,點知一個屈尾十,咪出現更多公司、更多西人駐港! 亦係曾經何時,話內地翻版盛行,唔尊重知識產權,大家仲記唔記得,當日有幾多間品牌,話檢討內地市場策略。今日....個個都想嚟上市。 講到底,西方人更了解資本市場核心精要,就係學識「搵笨」,鬥快搵到人笨將風險轉嫁,自己先行獲利,咁先係贏家。 你話中資民企,冒牌科網高估值,到美國上市,係一場騙局,搵人老襯,何償唔係由西方資本,利用香港市場搵番你笨。而且人地玩得更精、更高明! PRADA廿八倍市盈率,係香港先得。人地叻,明知意大利名牌市場分額唔高,香港就唔同,個倨當係寶,因為我地無品牌,更重要係無國際品牌! 結果人地嚟,我地受寵若驚,PRADA仲叻到連番抬舉,主席「繆姐」連中國人身型靚都搬出嚟講埋。 仲話Prada入面團隊就有唔少設計師係來自中國,唔少設計對佢都係有啟發性。 相比之下,歐洲既設計有的過分保守,流於八十年代風格咁話。 講咁多,其實係禮尚住來,多謝呢度咁多「水魚」,可能令佢地廿八倍市盈率願望達成! 其實Prada上市都係幾經典,先有2001,跟手又有2008,每次都代表一個經濟周期終結,今次都唔希望佢再胎死腹中...... 好橋唔怕抄,曼聯美國班主就學識。 曼聯擬似來港上市,雖然仲係喺得個講字、未落實,但已經有收宣傳之效,成為國際新聞。 但曼聯依家,已經唔係賣俾美國人之前既曼聯。事關,美國佬一早注入大量債務,令佢地只係一間還債機器。 面對下一個球季,轉播權收入會少咗兩成半,近年仲不時有賣盤傳聞。 舊年先後有卡塔爾王族、高盛資產管理主席奧尼爾聯同其他支持者組成嘅「紅武士」組織,同樣傾過、都買唔成。 格雷澤的確有料到,因為以英超兩個字,倫敦上市毫無賣點,整個有上市既英超板塊,股價不振,因為間間蝕錢,紅魔鬼要包裝成為一隻紅天使,無辦法,東來上市係不二之選。因為大家同樣會當佢係寶。 簡單講,曼聯真係香港上市,又會係搵笨事件,唔好忘記十五億英鎊左右估值,係格雷澤當年入股價近倍,英國傳媒太熟佢,已經睇穿,佢係套現離場格。 況且以曼聯既債務,同不成比例既收入,其實,同伯明翰又有咩分別? 祖國冒牌貨四出搵人笨,人地有國際品牌賣點,做檔箭牌搵番你笨,聰明既投資者,似乎要睇清國...

微言大義

股市既野,無人估到,全世界預包括丁校長都預計恒指要八連跌。點知玩倒升,仲要全日高位收市,你吹咩??! 利好消息欠奉,利淡因素密集,但唔好理,太多不利因素,去到一個階段就會變成憧憬利好因素既催化劑。 內地未出CPI,先有新增貸款,數據一出,市場又有新解讀。 人行先後八次上調準備金率、四次加息,令五月銀行新增貸款比四月少左兩成半,亦遠少過市場估計既六千一百億少。 更令人觸目係貨幣供應M1M2增幅亦雙雙回落,廣義貨幣供應增幅係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 雖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到六月會「破六」,但預期下半年可望回落,市場又變成擔心調控「過籠」,「壓通脹」變成「硬著陸」。 瑞信陶冬話,數據突顯增長風險,特別係現階段唔少中小企都開始面對信貸貸緊絀,硬著陸既風險係愈來愈高。 跳過一個大海去到彼岸,無咩公信力既末日博士魯賓尼話,另一個「完美嘅金融風暴」正在形成。 依他所言,美國持續財赤、中國經濟放緩、歐債重組以及日本震後出現滯漲等因素,夾埋豈不是世界末日? 但更令人觸目係前美國白宮經濟顧問薩默斯,以佢分量,一言一行都有「微言大義」,何況是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日子...... 面對超過十四萬億美元既國債上限死線將近、評級機構又相繼提出警告,薩默斯仍然勇於呼籲、政府而家要做既、係增加,而唔係削減開支!!! 薩默斯喺金融時報撰文,促請政府將舊年既工資稅減稅計劃延長一年、並將薪俸稅既稅率,由目前既百分之二,進一步提高至百分之三,同時將僱主納入減稅範圍,預計涉及二千億美元,另外未來幾年亦要透過增加基建,額外投資多一千億美元。 說來又是,以14萬億美元國債,加多二、三千億美元又有甚麼問題? 更重要是Summer提出左、為免美國陷入好似日本八十年代既迷失十年,政府目前要撤出財政政策係言之過早。 咁仲唔係為下一輪措施、八月國債死線、以至年尾QE、甚至明年大選鋪路?

一條蕉

圖片
唔夠兩年,金管局第四度收緊按揭成數。 以陳總思路,似乎認為只靠一招就可以橫行天下,盡收天下炒家:一味收緊,就可以令銀行體系健康、樓價又再無彈升動力,但實情只係令有樓無樓一族社會分歧進一步拉闊! 所以說政府是太慢,犯太多錯,太多例子,每次對策,唔係解決問題,而係拖延問題。 梁錦松講過,商界習慣係,未有問題就要發現問題,盡快解決,但政府無咁既本錢,再怪政府樓市政策乏力,其實係唔理解從政人的核心本性。 中原指數破百,樓價破九七。政府出招控樓市,講到尾就係為數據打工。 數據升,要逆周期,數據跌,又要調轉。多次出招,到今次,成效係點,已經唔重要,但政府有能與無能,有幾點,可以傾下: ! 曾特首定調,樓市係乾升,乾升即係價升,量少。呢種陰乾式升市,用喺股市,唔會有大戶理會,亦唔會成為指標。 換一個道理,既係樓市乾升,炒風欠奉,升咪由佢升。結果,按揭一收再收、變成依家有實力,有現金,繼續可以買完再買,轉樓,但要上車,就成為代罪羔羊! 可悲! 陳德霖話,樓市風險高,連續多招,變相叫你唔好買樓。有樓既,無問題。真係要用,或者屋企多左人,要轉大屋,佢地最慘! 收緊完,又收緊,聽著,依家七百萬或以下樓價,先可以盡借七成,但貸款上限四百二十萬,即係六百萬既樓,先借得七成。 即係,由即日起,所有新盤唔需要再諗! 太古城,做唔到七成、奧運站,無得傾。鐵路沿線大面積樓盤,未必得。剩番,一家四口,住間大,你肯定要入新界,仲可能要二線新界區。 如果無估計錯,細價盤繼續有價有市,加埋發展商製造新界豪宅,雙劍合壁之下,遲下上車盤可能買少見少! 政府有幾自打咀巴,由否認豪宅推高整體樓價,到承認。原本話,土地供應無問題,到默認有。近日不斷讚自己已經對症下藥,增加供應之際,陳德霖今日,不得不讚,開場白已經踢爆,近日樓價升,係連續高地價成交造成! 唯一可讚的是終於開始明白任總提出、真正令樓價如入無人之境的理由:13億同胞! 因此如果申請人收入唔係主要嚟自本港、借錢嘅成數會減一成; 同樣而家大量內地同胞能以持有嘅資產淨值嚟申請按揭、貸款額亦即時會由5成降至4成。 其實要真正令本地用家可以受惠,88樓不應只懂收緊按揭,而是要學毛主席所講要認清「敵人」所在:除了收窄外地買家按揭成數、對於一些投資物業,亦應進一步收窄,按揭成數由目前五成應降至三成,將這批遊資迫出樓市。 同時政府亦應痛下決心、放棄97年的包袱:全面復建資...

經濟學家的自白

今個星期一、喺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係特別引起經濟學界一片震動。 文章標題係:「為何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仍然唔足夠」 寫文章既人、係今屆諾貝爾得主,MIT經濟學教授Peter Diamnod。 七十一歲既戴蒙德,舊年四月獲奧巴馬提名、出任聯儲局理事,但任命一直無法喺國會獲得通過,到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本來當時都一心諗著憑著諾獎既名聲、可以加快任命程序,點知到最後都係無法成事! 戴蒙德喺呢篇"When a Nobel Prize isn't Enough"中,指責共和黨係玩弄政治,扭曲左整個任命程序、以及反映國會內部,對貨幣政策缺乏認識。 戴蒙德喺文章入面、否認共和黨指控佢缺乏貨幣政策既經驗,認為自己作為勞工市場經濟學既權威,喺失業率高企既年代、係可以比更多中肯既意見比主席伯南克。 共和黨領袖其實都講到明、唔支持戴蒙德,更大理由係唔希望聯儲局變成推動奧巴馬增加政府開支既工具,對於呢一點。 金融時報話今次戴蒙德退出任命、其實係為美國既政界響起左喪鐘,因為以戴蒙德祟高既學術地位,亦唔涉及意識型態既爭論,所以事件係更突顯左問題既重心、唔係喺侯選人既質素,反而係兩黨之爭既荒謬同唔合理。 同樣作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稱讚戴蒙德係「經濟學家中既經濟學家」,今次事件只係反映美國政壇出現既瘋狂現象,以及政治既兩極化,而戴蒙德唯一既問題就係、佢係由奧巴馬推薦,所以先有咁既下場。 其實民主黨亦唔見得喺支持戴蒙德任命上、出左好大努力,對於而家聯儲局面對咁大既經濟不明朗時,仍然有兩個長期空缺,金融時報社論既結尾,就只有呢句:"天祐美國"!

都話有地產霸權......

全港股民應該對李嘉誠講聲多謝。以市場氣氛,以中資股毒性,以B股表現,本應個市可能要跌最少三百點。 好彩,有李嘉誠。 賣地同股市,可以好有關係,亦可以無關係。兩塊地成交,唔係新聞,況且半山地成交價,根本唔好。 但李嘉誠肯去馬,就係市場信心保證。股市跌幅之所以收窄,就係市場對李嘉誠投信心一票! 小西灣,信和,百利保,呢的名字都同泡沬掛勾,今日全部出現。但超人力量,泡沬疑慮暫時掃空。樓市憑佢係咪可以再上一層樓,唔知。但李嘉誠今日教識我地,正正係市況變幻難料之世,有多個錢旁身,他日財富轉移時刻一到,就保證到自己係贏家。 兩幅地百二億,只係一個鐘左右股市成交。但其實對唔少大發展商嚟講,就係大數目。唔信? 恒地,信和,新世界負債比率超過兩成。恒地就算籌定銀團,但本身過百億負債,已經佔每股資產值十五蚊。 大熱既新地,負債一成左右。如果洗多百幾億,似乎新地批股踏入倒數。 但中環人話,新地一直認為自己股價太低,無百三蚊,都唔做野。所以,市況限制左佢地活動能力。 結果,誠哥憑長實八百億多億淨現金,淨負債比率百分之三,勝出。誠哥之叻,就係今次就算全數現金俾錢,手頭仲大把錢,更絕係,佢手頭仲有多個項目,專登無喺舊年底入帳。 換言之,誠哥用不足五毫子每股資產值既現金,去提升更多每股資產值,係超值。 嚟緊司長話,經常有地賣。正當其他發展商忙於計數,籌水之際,以誠哥彈藥,絕對有條件食曬所有地。 計埋農地,..咁..全港大地主呢個身份,好快咪由下亞厘畢道,或新政府總部,轉移到長江中心?? 地多,樓多,以後更多人會住誠哥既樓。長實出品,下一句唔講!!!!但咩都唔緊要,超人由年初業績時,已經再次教曉我地一樣野,就係市況未明,儲多個錢,就多粒子彈!!!

皇帝唔急、太監急咩?

仲有三星期總值六千億美元的QE2就到終結。 各界當然希望、可以由伯南克口中,了解是否會延續QE3? 綜合他的談話,可以總結兩點: 1. 經濟復蘇似有還無: 伯南克話,今年以嚟,美國經濟增長幅度略低過預期,就業市場近幾個星期更失去增長動力。 特別是伯南克提出,美國經濟增長遠低於潛在趨勢,仍然需要寬鬆貨幣政策支持。 2. 未有暗示是否更多刺激經濟措施: 伯南克對下半年的經濟前景仍然樂觀,相信就業市場下半年會有改善。而對於通脹問題,伯南克繼續派定心丸,佢話雖然近期通脹攀升令人憂慮,但無太多嘅跡象顯示,已演變成廣泛嘅長期趨勢,局內共識係近期通脹升溫只係暫時性。既然經濟有改善,市場解讀自然變成沒有需要QE3! 老實說,對於這種市場解讀、雖然是主流傳媒觀點,但個人倒不大認同。原因簡單,伯南克只是預測經濟未來有改善,而市場就預測佢呢個預測會準確,現實是、伯南克沒有錯過嗎? 其實目前的QE有兩個層次: 繼續QE2、以及啟動QE3。 伯南克其實已經講得很白,寬鬆措施會維持一段長時間,目前已注入的六千億美元,跟本不會收水,再rollover下來,即是低息肯定會持續。 由市場反應來看、伯南克講話亦暗示維持寬鬆時間可能會比許多投資者預計得要久。對利率政策前景最為敏感的兩年期國債收益率最低跌至0.393%﹐創去年11月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利率期貨亦顯示,出年三月加息機會率,由一個月前三成八、降至兩成三。 既然QE2不收水,QE3又何需急於出台? 何況再看看QE最初推出的目標:改善通脹預期、提升資產價格、改善美國樓市及就業市場。 通脹雖然目前不明顯、但至少已經擺脫了通縮威脅; 至於全球股市雖然近期沒有太大方向,不過至少也未見顯注調整。 由這兩點看,QE至少達成了一半目標! 誰說QE不成功? 既然目前經濟、特別是就業市場未有再陷入水深火熱,伯南克亦犯不著此時冒新興市場指責風險,過早暗示有QE3需要! 金融時報Lex話,美國經濟再次放緩,加上國會對財政措施無共識,其實聯儲局同舊年一樣,跟本係無選擇、只有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 但唔同既係、通脹預期以及環球股市同樣升溫、除非呢啲指標再惡化,否則QE3仍要等多幾個月時間。 Let's see!

銀行家

這個場面大既相當有趣。 伯南克與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Dimon出席同一論壇,伯南克是講者、Dimon坐在台下。 演說完了,到QA Session,戴蒙趁機搶了咪,擘頭一句就問:「你感唔感受到我的恐懼?」 伯南克冷不防戴蒙有此一著,即時呆在當場! 戴蒙一發不可收拾,繼續連珠炮發:知不知你們提出增加大型銀行額外資本,係會損害經濟? 你事前有無做好足夠既研究? 理解唔理解新措施對銀行、信貸、商界以至就業市場會有咩影響? 伯南克稍為定神,終於回應話,自己的確唔能夠假裝可以了解所有影響,亦承認聯儲局確實係無相關既量化工具,不過就重申希望可以定出新既條例、係唔會增加成本或者係影響借貸......... 當然,以上對話是經過我們「加鹽加醋」,現實戴蒙縱如何高傲,大概也不會如此膽敢挑戰自己的監管者。 不過這正突出了,銀行家對未來收緊監管要求的不安,特別是之前有FED理事說大型銀行要額外加7%資金本,恐怕是 嚇破了銀行家的膽。 事實是、監管要求收緊,但股市又持續無起色,銀行要維持盈利就唯有減成本。 甚至昔日華爾街嘅天之驕子,都感受到切膚之痛。 非必要嘅出差梗係要盡量少,連智能電話開支都要減,所以大摩CFO在一次策略日上、居然要將減少使用 Blackberry變成其中一個省成本賣點,想來真是難為了這些華爾街大行。 有大摩員工仲講笑話,以後要用固網先會覆電話,費事個黑莓用量太多! 企業層面,同時諗緊盡量做外判,精簡架構,同將業務搬去近郊地區。 不過呢啲雞毛蒜皮,慳得幾多? 除非係大刀闊斧減人手。 最新有巴克萊,投資銀行部門要瘦身,目標削減最多50人,上至研究、交易員,下至前線銷售人員,全球都受影響。 數字都反映到呢個趨勢,美國嘅金融業僱員人數,已經連續四年下跌,舊年得返763萬人。 係咪一面倒睇淡?又未必。 美國六大銀行當中,只有四間喺第一季減咗人手,以富國裁得最狠、涉及二千人。 反觀戴蒙旗下摩根大通請多咗三千人,要爭存款嘅大摩,都逆市請多百幾人。 現實係,銀行業塊餅已經無得再增長,弱肉強食,大家要諗嘅係,點樣先搶到多啲生意。

沽空沽神

作為賺錢之神、對沖基金約翰保爾森,舊年賺到既錢,破盡行業紀錄,但估唔到上月居然錄得百分之六嘅負回報,唔通「沽神」睇錯市? 睇錯就係睇錯,不過係睇錯一間公司,而且仲要比一個年紀只有三十五歲既基金經理沽空令自己蝕錢,真係有負「沽神」名聲! 原因係佢作為最大股東嘅加拿大上市公司嘉漢林業Sino Forest,上周被本港一間研究機構Muddy Waters質疑帳目,股價大跌七成,亦拖累左約翰保爾森既回報。 不過嘉漢否認跨大帳目,又話Muddy Waters出報告前先行沽空係別有用心,要求監管機構介入。 不過呢間Muddy Waters真係值得一書,主書人Carson Block曾經收過死亡恐嚇,所以喺公司網址,除咗電郵,地址、電話乜都無,佢解釋話係為安全著想。 一年前仲喺上海開迷你倉,搖身一變成為民企糾察,年紀輕輕(35歲)「卡臣仔」話「入行」經歷,其實係誤打誤撞。 南加州法律系畢業,之後去咗搬咗去上海學普通話。喺火車站排隊買飛,唔覺意聽到人話民企做數離晒譜,配合少少股票分析底,所以創辦咗MUDDY WATERS,咁殺出條血路。 連埋今次,MUDDY WATERS 一共發過五次功,對上一隻中國高速頻道,更加已經被納斯達克除牌。 其餘嘅命運都差唔多,一係停牌、一係除牌。 有人計過,五隻都事先沽空咗嘅話,賺幅原來有近六成七,可以話係逢踢必中。 講真、中環外資近日閒談中,話題都係離不開「Everything in CHINA is TOXIC」! 除左了毒食品偏佈全國,仲有毒空氣、毒水,..咩都有毒,仲有係毒股票! 股票有毒,即係公司有違規,或涉嫌違規,或者造數。 總之,就係唔可信本著呢個大前題,外資圍剿中國概念股,特別係民企,係大有理由! 以下係節錄一個基金經理既講話:依家買內地股,純造長倉,死緊。但我地咩都唔做,仲快死。既然龍蛇混集,做短倉,玩沽空,依家唯有咁,先搵到食!! 市場中人話,渾水「卡臣仔」由於戰績突出,美加市場已經殺出名堂。早於上周五,卡臣效應,其實先係港股跌市禍根。 到依家,市場已經搞到逢民企必沽! 遠至歐亞農,近至中國森林,香港人老早領教過民企既毒性。雖然未致於全部帶毒,但都會先採取、敬而遠之策略。 但鬼子佬善忘,部份亦未經歷過。卡臣一出,其實佢係賭名譽、賭身家。因為萬一、事旦一分報告證實係錯,小子以後唔使再出嚟行!! 但對西方投資者嚟講,就肯定對佢愛多於恨,...

一舊雲

圖片
放緊病假嘅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喬布斯現身,唔係介紹iPad3,又唔係iPhone5,而係「一舊雲」! 到底呢舊iCloud有咩咁巴閉? 蘋果教主現身,呢舊雲當然緊要啦,喬布斯希望可以將蘋果流動裝置嘅用戶、可以免費同步處理文件、電郵、相片同音樂等檔案,換言之電腦就唔再需要存在! 透過iCloud,用戶可以喺iPhone、iPad同iPod touch等任何嘅蘋果產品,播放音樂、存取資料、電郵同相片。 這個iCloud其實就是兩年前 MobileMe的延伸,當年要收年費99美元,STEVE JOBS亦自言 MobileMe是一個失敗的產品,今後將會結束業務並將收費退還。 今次可以說是「今是而昨非」,當然喬布斯肯「退一步」,絕對係睇得出itunes未來的海闊天空。 闊在那裹? 雲端早已不是新鮮事物,用開iPhone/ iPad用家早就應慣用如Evernote呢類雲端科技。 華爾街日報話,關鍵原來係同步推出、但無咩人留意的音樂同步服務iTunes Match。 iTunes Match顧名思義,就係用戶在繳付25美元既年費後,配對自己已Download的音樂與iTunes龐大歌曲庫。 如何令用戶乖乖繳付這25美元? 關鍵是用戶可以將一啲本身下載既非法音樂,傳送到用戶既其他蘋果裝置,而蘋果就會同音樂公司分帳。 這次亦成為首次將盜版音樂變成合法下既嘗試。 有關配對音樂可以用於任何電腦﹐但無法與非蘋果的移動產品同步﹐比如BlackBerry或Android平板電腦。 蘋果將與唱片公司分享25美元的年費﹐自己保留30%﹐另外的70%給音樂公司。 過去不少音樂公司一直無法找到一個可行的網上銷售模式,而用戶(至是好一部分)不是不願意付錢,而是付了錢又不能隨意使用自己購買的音樂,由MP3機搬過去電腦/ 電話,很多時都有很大阻礙。 如今只要付上約二百港元,這就使iTunes Match成為唱片行業從可能為盜版的數字內容獲得收入的首次嘗試之一。谷歌和亞馬遜最近都開始推出在線"雲"音樂服務﹐不過沒有與唱片公司分帳,當然有關的音樂變成不能共享。 iCloud同iTunes Match的結合,分析員反應唔錯,認同iCloud服務可以締造新嘅媒體消費模式,有助蘋果產品嘅用家,拋開對個人電腦嘅依賴,同時又可以在流動裝置的激烈競爭中勝出。 如果如意算盤打得響、咁日後唔單止可以取代微軟既視...

剃頭

全世界,愈嚟愈多鬼子佬相信中港齊破煲呢套,硬著陸真係好似愈來愈似老外共識!! 香港十三年前,打造亞洲世界城市口號。十幾年經營,外資本著認識中國到香港既信念,令香江彈丸之地,唔止係亞洲世界城市,更係全球最貴城市。 零九年至今,外資金融機構在港加人好多,對沖基金在港開業亦好多。但兩年過後,據聞中環已經開始大執位! 執位係因為之前太大注買重中港概念,衰在股市唔升,成交唔多。據聞,幾間歐資行已經開始在香港CUT人,或者做小規模削減重組。 無疑,可能係歐洲本身問題,部份歐資行其實最早睇淡中港慨念。法興舊年秋天率先發出中國泡沬爆破論。而近期,瑞士幫之一既瑞銀,對香港資產市場睇法,亦由牛變熊! 無成交係死症。內地富豪寧買名晝,不愛股票。喜歡炒賣既,選擇過大海,而唔落腳交易所。 眾多外資之中,最白,可能係日資。野村大搞咁耐,搞成點,你睇佢地舊年業績有答案。 結果,當通行投行高層大加薪時,原來野村舊年高層平均要減薪三成八! 另一間新加入大搞既大和,據聞亦少量瘦身。有人走,已經唔再填位。大和當日大搞如意算盤係,三分一做日本機構投資者,三分一做日本散戶,其餘三分一做街客,又或者海外資金! 聽講,大和最初香港大搞,係有生意。可惜,一場日本大地震改變一切,唔係無日本客。而係地震後,多左日資香港落腳,大和唔再係獨市生意! 當然,依家投行界未去到大規模人頭落地咁惡劣地步。但佢地行得比經濟周期快,閃得亦比其他行業快。想投身金融圈朋友,或畢業生,似乎要多一份心理準備! 當今之世,最穩陣不如打政府工,人工加得多之餘,以今日政府威信,仲有勇氣加入政府,起馬贏得一份尊敬!

誰騙了領導人?

內地經濟正如陶冬所言,形勢愈嚟愈複雜。驚增長放慢升溫,唔少評論認為,領導人又處於轉接點,隨時出現個政策大轉移!! 只要有通脹呢個憂慮,內地似乎唔會放慢收緊步伐。但近日,突然高舉地方債危機,就令政策更加複雜。 另一個值得思考問題,係人民幣國際化。李小加講左一句可圈可點,話討論已經足夠,係時候用行動落實。 即係,小加已經講明,一年多以嚟,原來好多野係講多過做!! 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題為中國領導人有否被騙。內容唔算特別精彩,但就否認左一些我地一直以為的事實:人民幣國際化係必然,以及有領導人熱衷推行! 講番文章題標,領導人有否被騙。騙的咩,係邊個夠膽騙領導人呢? 答案係周小川! 而當中涉及,就係人民幣國際化呢個議題。 原來,周小川一直好想人民幣國際化,咁唔單止令匯率更自由化,亦間接令人行擺脫發改委、商務部呢的奉行政府主導既部委控制。 華爾街日報文章話,零九年係一個關鍵日子,周小川連載三篇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既文章引得中央領導人回響、以及認同部份見解,於是出現依家人民幣國際化情況。 周小川點解會成功,原來次按一役,內地相當痛恨西方經濟體系。正如胡祖六所講,周小川高明之處,係用最聰明方法,將人民幣國際化呢個題目 上,加入民族主義元素。 外國學者更話,領導人錯誤接收信息,因為小川行長講左頭一部份,但無講尾個截。即係國際化既結果會係點。所以結論係,領導人被騙。而李稻 葵就幫小川護航,話小川結果咁叻,就唔會喺內地四處被圍攻!! 無疑,人民幣國際化負面影響,內地已經有聲音加馬討論,包括國際化等於要人民幣加快升值,影響出口。 國際化已經令人民幣升值,令外匯儲備帳面輸錢。 但原來,領導人當日只係拍板左一樣野,就係廣泛用人民幣貿易結算。換言之,加快貿易結算,唔等於全面國際化,亦唔等同最終會全面自由兌換。 就算加大貿易結算,樊綱亦道出部份憂慮,就係吸收大量資金,加大儲備上升壓力,亦即係違背當局控制流動性目標。 其實,有關周小川發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只係一個故事。背後又再引證內地矛盾重重,增加人民幣貿易結算,但唔想升值係矛盾之一。 唔信美金,但依家政策反而不斷進一步累積美金,亦係矛盾之一。 說到底,中國人,真係太多矛盾!!

QE3

圖片
環球25個公布左PMI地區、有19個同一時間出現倒退,其中美國更錄得25年最大單月跌幅。 作為領先指標既PMI放緩、市場更關注係美國既就業問題,ADP統計既私人企業職位,比預期足足少左近14萬份。 數據一出、大行都調低,星期五發表嘅五月就業職位增長預測。 高盛同花旗,將五月就業職位增長數字,會由原先預計嘅15萬同17萬個,下調到只係增加十萬個。 對經濟前景既憂慮,勝過國會否決提高債務上限、資金湧入債市避險,美國十年期債息,今年來首次跌穿左三厘既心理關口。 面對經濟可能再次陷入「雙底衰退」,市場當前最關注、係聯儲局點樣回應? 答案可能令你失望,因為聯儲局既評估係、唔需要急於回應。 聯儲局副主席耶倫話,目前既寬鬆政策仍然恰當,因為失業率較高而通脹仍然受壓制。 有聯儲局官員亦表明,到明年下半年,QE可以提供三百萬個就業職位、同時提高三個百分點既經濟增長,暗示政策已經收到成效。 不過華爾街日報話,一旦通脹前景出現變化、唔可以排除聯儲局會重新考慮加碼。 主席伯南克喺四月時候講過、要推出新QE,需要一個非常高既門檻。 門檻雖高,但要跨過亦非沒有可能。 華爾街日報話,經濟一旦確認轉差、伯南克既想法係有機會作出變化,而關鍵係通脹預期。 利率期貨反映、市場進一步推遲加息時間,估計明年8月前都唔會有加息機會。 事實係由「抗通脹債券」TIPS反映,五年既通脹預期高達百分之二點八,但唔可以排除經濟一旦收縮、會令市場預期迅速改變,到時仍然有機會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 FT Lex提出、今年PMI的放緩在時間進度上與去年的「疲軟期」幾乎重疊,如果標題用「去年今日」,可以說是合適不過。 這一次,市場正準備迎接QE2的終結。如果QE3按照去年的時間表出台——市場狀況目前暗示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投資者和企業可能在秋季重拾信心。廉價資金的藥方仍有望緩解經濟不振。但在重復給藥後,這種藥可能會開始失去效力。 愈說就愈像是一場「輪迴」.....

五月失靈?

Sell in May,原來只係大半個月! 踏入五月,先因為有歐債危機重燃、之後又擔心經濟增長乏力,全球股市大半個月持續調整,環球股市曾經蒸發過1.8萬億美元。 港股亦一度大跌,不過到五月埋單前,居然可以連升六日,今天更一度急升五百點,係半年最大升市,由低位反彈1100點,結果Sell in May只係sell到30多點! 其實硬要說月初跌市係因為歐債,只是大家心目中未見到更強力的理據,但又因為股市升幅過高,基於Sell in May的 City myth,於是在群體心理的影響下,結果出現了月初的「無理式」調整。 當然你會說,且看最新的美國數據,的確是差到不得了:消費信心因就業市場疲弱而跌至半年最低,而更嚴峻的樓市數據,不單跌至八年來最差,更是跌破上次低位,確認出現雙底衰退。 不過這不正是證實,美國根本沒有條件去收緊嗎?不論你用QE2.5或QE3也好,六千億美元的買債規模是不會收回,寬鬆的環境將會持續一段長時間。 去到中國,通脹當然令人憂心,不過面對政府換屆在即,不單中小企叫苦連天,連大銀行亦忍不住抱怨,其實利息再升空間很有限。 說句實話,當眾人都懂得警告大市「位高勢危」,顯然見到是股市成交未見瘋狂, 要說股市見頂,似乎眞是早了一點。 要說隱憂當然不是沒有,眼見超人今年咁急套現,先有和記港口、後有匯賢,連之前一直話唔急的Husky亦有趕尾班車之勢,大家不可不防此超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