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7月, 2007 起發佈的文章

八折的

圖片
的士司機經常都抱怨,「八折的」搶了他們的生意,那麼為何經常有的士站會出現,有乘客同的士同時排隊的怪現象? 「有的無人搭,有人無的搭。」 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經驗,就是搭短途的士,特別是標都唔跳過隻,會遭遇司機特別對待(透過對講機駡有、時加速時收油又有、繞路走的亦唔少!);相反,想走長途的「過海的」,等足半日都無人上車。不懂經濟學的人也會知道,是定價機制出了問題。 要了解整個的士問題根源,要先知道「八折的」的運作: 「八折黨」早已成為集團式運作,它們運作分成三個層次,包括最上層的上線,它們嚴如一個中央指揮中心,收到客的電話後,再透過新世界的Press 'n Talk 群組通話電話服務,將網絡當作「call台用」,將客人轉介給會交付月費的二線,如果都做唔切,先再散到第三線司機,他們不需交付月費,因此亦樂於收到更多客源。 實際上,司機租了車,有無客都已經要比同樣成本(車租/ 油費:就算無客都要開車兜生意),因此可以將部車時間用盡,就是最好方法去賺取最高邊際利潤;而車程愈長途同愈少燈位,司機就可以減少停車開車時間,將邊際利潤(油錢)慳得最多。(因此唔好怪的士大佬收短途會唔高興!) 八折的士最大好處,簡單講就是「密食當三番」,一個call接一個call,根本就是將邊際利潤推到最高;而call車的客又以長途為主,邊際利潤又可以減至最少,難怪八折的比普通的士可以賺多三、四成。 因此,要根源治本,不是設立什麼上客區(擺明光天白日容人犯法、對國際型象有幾大損害!),而是現行收費機制必需要改變:為了減少現有利益團體反對聲音,短途收費應該大幅上升(例如倍升至上車收三十蚊),一來可以避免因為影響牌價而遭遇反對聲音,同時司機亦更願意收短途客,對消費者有利。而長途收費就可以減價,令長途客願意花錢進出機場。為了減少反對聲音,可以設立過渡期,的士可以選擇加入或保持現行收費,相信在市場經濟下,最終所有的士都會加入新制。 另一個蘇偉文教授提出的建議亦很有創見,就是設立定量收費,可以去機場,去迪士尼,去過關,去大佛,一方面有足夠透明度,的士亦可以增加長途收入,都是一舉數得,鄭局長,諗諗佢!

滙控--一注獨X (新聞背後)

一注獨沽? 「滙控半年業績遠勝預期,解決次按問題進度亦比預期理想。」這是我們與本地大部分電子傳媒的表達方式及睇法。不過同一分業績,FT的Heading是「HSBC hurt by exposure to US subprime market」,焦點是報道撥備大升六成三。 是我們偏差了嗎? 正如很多分析員以及博客提出,今次滙控業績重點並非盈利有幾多,因為多了特殊盈利,連興業上市都可以入帳,業績點會唔好,反而重點是管理層點就次按問題解晝。 事實上,滙豐狠下心腸,劈低左八十億美元次按,加上風險最高的ARM大減三成,可以肯定係滙控已經放棄美國按揭市場,而更令人意外是紀勤表現。 Geoghegan一改上次公布業績時的哭衰樣子,不時強調自己半年前答應過大家,自己會訓身處理次按問題,而家終於兌現承諾云云…..看見他那副得戚樣子,雖然叫人有點看不過眼,但那分自信又很有說服力。 至於大行就當然一貫分歧,花旗話市場可能過分跨大subprime問題,認為業績有不少Positive signs(CIBM/ 亞洲/ 香港),不過一向睇淡的JP Morgan就繼續關注美國樓市去向。一注獨買定獨沽,似乎未係咁快有答案!

啡一啡

圖片
MONEY CAFE 開業三個月, 仍未提及咖啡, 不得了,決定今集說一說。 咖啡品種主要分兩大類: 一係Arabica 二係Robusta 當中市場上普遍認同阿拉伯咖啡品質比較好,佔全球產量大約七成,羅斯巴達咖啡主要用來做即溶咖啡。 除了咖啡狂熱愛好者,作為消費者,同投資者,一定要知道質素差異,因為直接影響價格。 國際上,最廣為人說的紐約咖啡期貨就是以Arabica質量,一磅價格約120美仙,倫敦日本Robusta期貨價格折合約50美仙,所以要了解紐約市場Arabica咖啡,比歐洲日本市場買賣嘅Robusta貴超過一倍。 如果以紐約市場嘅期貨價格計算,一磅咖啡豆大約港元1元,對比目前咖啡店、售價十多二十元一杯咖啡看,大家則會明白種咖啡豆的農民,如何被嚴重剝削。 至於咖啡生產商,最大國是巴西,全球最大嘅阿拉伯咖啡生產國就是巴西,佔三分一左右,所以要預測咖啡價格走勢,最直接就留意巴西政治同咖啡豆嘅生長等情況,第二大生產國要留意越南。 至於入口來看,說到最鐘意渴咖啡,就要提美國人,事關以入口計,對上一年嘅統計,美國排第一,其次係德國以及意大利。 大家不好看少咖啡豆的期貨市場,事關在期貨世界面,咖啡豆的交易量僅次於原油。

馬照跑

圖片
在節目內講完「舞照跳」,又豈可不談「馬照跑」? 很多人都將賭馬與炒股票相提並論,說實在,有時看到一群馬迷聚集在馬會門外,看馬經睇賠率那分專注,甚至比一些只聽號碼、連公司基本業務都唔知的散戶,賭得更專業,至少他們懂得計一下數。 今個星期節目想談的,其實不是想比較股票與跑馬的分別,而是想談談養馬是否一門值得的投資。一場賽事可以拉頭馬贏獎金的馬主只有一位,他們只佔當中的10%,30%的馬主可以做到收支平衡,差不多50%至60%是要賠錢的,所以養馬作為一項投資,風險很高,頂多只能視為一種玩意。 買一匹馬成本基本要數百萬元,每月養馬基本開支又要二、三萬,加上一些頂級大賽單是報名費又要十多、二十萬,大家都可以很容易計,基本上回報真是看彩數多於眼光,輸多贏少,划不來了。 慢著,身為馬主身分,即時與可以與唐英年、任志剛、范鴻齡、李國能等人齊名,所花只是數百萬元,已經可以進入一個精英的核心俱樂部。一星期有兩次機會可以和大人物齊名,因此不難想像、對不少中小企老闆來說,最大的兩個心願是:上市及入馬會。 當一間上市公司老闆,鐘意入馬場多於入工場;講no.多過鐘意講盈利的時候,大家都應該醒覺呢間上市公司的前途。因此,即使唔睹馬,都不妨多看周日又有邊個老細有得拉頭馬……. 有人鐘意刨馬經賭馬,有人高層次些喜愛做馬主拉頭馬,其實最高層次是經營馬場,實賺!香港馬會與港交所一樣,是獨市生意(因此主席都搵番同一人?),就算有錢都無從入手,不如看看日本。 賽馬在日本不單是賭博,也是一種消費及流行文化。 日人賭馬狂熱不下香港,每個大城市都有競馬場,不少仲搵年青偶像做宣傳,而賽馬日亦成為不少日本人一家大少假日活動。 日本的馬場亦很懂得將賽馬商品化: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小說、紀念品都有,與香港馬會只懂送帽及模型公仔簡直是兩個層次。而更成功的商業化是漫畫及電子遊戲,不少仲勵志感人,不會著重賭博成分。而電子遊戲像跑馬機、PS2的「實況競馬」、「競馬傳說」都有不少支持客。 香港人天真以為多人賭馬就可以搞奧運馬術,實際上香港想搵個人評馬術都難。近日政府開始替零八奧運馬術賽做推廣,老實說,真替林煥光擔心…….

睇錯?!

圖片
次按危機大大話話都講左大半年,點解今時今日先至嚟話再爆煲? 有人話今次係次按影響左美樓市,又指觸發利差交易拆倉,原因幾乎同三月時候嘅翻版。 實際爆發點,其實又係私募。 62歲的KRAVIS,今個星期安排的一筆收購BOOTS的CDO,居然失手無人問津,令KKR收購Boots有變數,加上今個星期初,前財長斯諾領導嘅私募基金、一筆為安排收購「佳士拿」嘅債券,又因為投資者反應唔理想而「觸礁」,結果觸發骨排效應,最少三十五宗同類發債交易取消,投資銀行被迫自行承擔呢批帳面虧損嘅債券, 過去幾個星期,美國嘅投資銀行就吸納左近四百億美元嘅非評級債券,包括貝爾斯登同摩根士丹利在內嘅多間投資銀行,持有嘅高風險債券,由二月時嘅八百億美元,大幅增加至一千八百億美元。試問連呢班「FUND ENGINE」都要收柴,全世界的「錢從何而來」? 骨牌效應下,CDO債務抵押債券已經成為人見人怕、雞飛狗走的產品,貝爾斯登旗下對沖基金同澳洲ABSOLUTE CAPITAL就係咁頻臨倒閉。 評級機構話,次按引發嘅問題比預期嚴重,雷曼就估計,最終虧損會達到過千億美元。 到底PAULSON係仲講緊大話,定係任總過分杞人憂天? 大市有時要考驗的,就是投資者的勇氣,是耶非耶,肯定好快見到。 ################################### 看了 經濟學 人的文章,有幾點很想補充一下: 今年以來有三分一的M&A,都是由私募帶頭的,因此今次次按危機肯定會令美國股市失去一支強心針。不過私募基金的掘起,老實說,也只是今年以來的事,之前黑石等私募一直都是扮得神神秘秘,只是為了上市,黑石先肯暴光讓人飽覽無遺。(話時話,KKR就無咁好彩!而家都62歲,唔知仲等唔等到!)而家市場歸於平淡,無左LBO/ CDO,一切先回歸基本。 次按對真正按揭市場有幾大影響,似乎真要在美國本土先可以感受到,不過對遠在彼岸的我們來說,第二季剛公布的美國經濟增長仍然樂觀,美股即使大跌,今年仍然升了一成。要說牛市結束,似乎這日子仍未來臨。

CO-CREATED HIJACK

圖片
當第一次聽到別人同我談及品牌綁架(Brand Hijack)的時候,自我已不其然相信這是大勢所趨,因為自己其實都是一分子,喜歡透過互聯網,喜歡聽別人讀後感,試後感,才選擇合適產品,不喜歡透過廣告選擇品牌,這不代表我反叛,這不代表我要與眾不同,這只是相信透過口碑,會取得心頭好。 不知朋友們是否與我有同一心態,但肯定的是,透過口碑傳播,打開市場和建立知名度,一旦市場打開,企業便要接回主導,會加速品牌大眾化。 網上看了一個例子,就是99年兩位大學生創立網路公司Napster,提供自已所設計的免費音樂交換軟體,令使用者只要在網上下載安裝這種軟體程式,便可以透過伺服器,把自己電腦中的MP3音樂加入線上資料庫,同時可以搜尋其他人音樂檔案,和別人分享音樂。 幾個月後,數十萬使用者透過Napster彼此交換了音樂檔案,但是這些從網路上下載的音樂大多數具有合法版權,因此美國唱片工業協會正式控告Napster,指其侵犯音樂著作權,最終法院判決Napster違法。但事件由這家公司開創到被告重整,短短兩年間用戶曾高達8千萬人。行銷顧問話,Napster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軟體平台,結果引起音樂愛好者的喜愛。而這個現象就是「品牌綁架」(Brand Hijack),Napster屬於意外的品牌綁架。 意外的品牌綁架,可遇不可求的,但現時企業也可以透過有計畫的品牌綁架創造出熱門品牌,稱之為共謀綁架(co-created hijack),亦即由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攜手綁架自己的品牌,企業要以非常開放的態度讓消費者能夠積極的參與和投入,共同打造品牌。 事實上,目前在品牌行銷上,企業已經無法再用傳統的行銷方式打動消費者的心,因為新一代的消費者日益自我導向,不容易相信媒體或明星,也對傳統的品牌形象塑造方式感到麻痺。 那麼如何可以成為被消費者綁架的品牌。 嘉賓李兆富就提到,首先要品牌具獨特性,具性格,愛恨分明,具潮流觸覺等,我相信具批判性都不錯。 其次策略是可以透過互聯網放大效果,eBay、星巴克、Ikea、凌志汽車、哈雷機車、iPod和蘋果電腦等公司,已經形成有規模的品牌部落。 品牌部落將有相同理念的人士聚在一起︳企業行銷人員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讓消費群熱愛你的品牌,願意前來綁架你的品牌。 所以朋友們若果想創業,想將自我創作的名牌,打響名堂,除了有真才實料之外,透過有計畫的品牌綁架創造出熱門品牌,是一個值得考慮

BX奇談

講開BX,博客 cory 終於在$26止蝕離場,我們都要問、之前係咪睇得太樂觀? Cory提到,私募基金雖然財雄勢大,但已經威脅到各大投行,人地唔關照,都好難發圍。 這令我們想起,當初BX搞上市,自持「 天之驕子 」,向一眾投行壓價要求減收費,今日可謂自食其果。 對私募來說,今日都幾大鑊,KKR終於要向現實低頭,以LIBRO加2.625%借貸款,咁先可以繼續FINANCING 早前做落的M&A,完全改變了私募的遊戲規則,似乎以往借平錢「開PARTY」的歌仔,短期內都唱唔響。 不過愈被人睇淡時候,強人先有機會發圍,話晒Schwarzman都唔係泛泛之輩,有理由相信「武士復仇」,況且,有國家外匯投資公司陪葬,間唔中又醒一兩單大deal,即管看著瞧……

尋寶遊戲

圖片
國家開發銀行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是繼投資BLACKSTONE之後,我國政府新一項直接參與交易,顯示中央積極利用龐大儲備作海外投資。 我相信今次我國是大贏家,入股反映中國政府促使資本外流,以減少對外貿易順差的努力。這種投資可減少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並減緩外匯儲備累積的步伐。 另一方面,今次收購,進一步表明中國將逐步減少購買美國 國庫債券的比例,根據美國財政部網站數據,截至五月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為4074億美元,佔所有美國可流通國債總額高達一成。 當然亦正如嘉賓馮孝忠所說,今次入股可令減少依賴美元資產,同時亦將會變相增加非美元儲備。 當然會有人問要解決外匯儲備過高帶來的金融問題,中央政府籌組了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專門利用龐大的外儲投資海外,點解今次入股巴克萊的卻是國開行,而非中外投。 表面來看,是銀行對銀行,今次國外行會派員任非執董,技術上可進行交流,但深層義意,開宗明義透過中外投,擺明居馬是要「泄洪」,會否較難成事呢..... 至於今次巴克萊銀行「染紅」,能否贏得荷蘭銀行股東的芳心,將測試中國概念在歐洲金融市場的魔力了。 國家資金要走出去,也許無意斤斤計較,入股BLACKSTONE交了學費,甚至是有意讓美資嘗點甜頭,今次BLACKSTONE再做紅娘,等如為併購搭上了「大水喉」,今天,中國在投資方面要「取西經」,歐美發財則要「向東走」,將會有更多公司向中國招手做大生意。大家都在看坐擁國家人民巨額財富的財經巨擘,如何精明投資,取經之餘能為國家增添國際地位及財富。

時光隧道

圖片
兩日前先寫過洗衣機式的時光機,施老闆今天就透過時光隧道,帶我們回到去七十年代的香港、齊「穿膠花」! 不止膠花、當年做風扇、穿珠鏈,到今日一樣可以成為大孖沙,這就是七十年代遍地黃金的年代。 話說回來,施老闆當年願意放下身段(雖然佢自己話係走頭無路),從事被認為良莠不齊的地產代理行業,佢自己更形容為同「扯皮條」相近。其實時至今日,代理的地位亦不見得很好,往往被認為是社會上最不獲得尊重的工作之一。 入行門檻低、缺乏專業資格、都構成從業員質素參差,更最重要係本港的代理制度根本就有很大誘因,令代理容易出「古惑招」。 與外國不同,香港的代理是代表買賣雙方,按理係需要同時照顧買家同賣家利益。不過顯而易見,係在市旺的時候,代理有很大誘因會聯同業主合力「鋤」買家,「焗」佢地出更高價,以促成交易賺取佣金。 相反,市淡時候,代理就自然聯同買家,要求業主降價,結果無論係市旺市靜,總有一方人係認為地產代理無盡責,損害自已利益。(現在地產代理更因為參差與一手盤買賣、變成更難提供客觀專業意見。) 雖然社會對代理形像頗為負面,不過慶幸都遇過專業的代理,能盡責提供最好的顧問意見,留下空間予客人自己清晰考慮、作出置業決定。職業實在無需分貴賤,要分的、其實是有無做好自己的分內事。鼓勵每個有志從事地產代理的人,做好自己分工,就是贏得尊重的不二法門。 其實現今世代除了缺乏老一輩的拚博精神外,更難找的、可能是那分敬業樂業的專注。

黃色事業

圖片
上周孫柏文帶出黃色事業問題。 金手指提到黃色事業可放唯獨黃色事業中間人要管 單從經濟學解構有市場,就應有供應者在合理範圍內給予經營空間。近的日本遠的荷蘭,黃色事業逄渤,成為特色,成為旅遊賣點。「尋歡者」,「服務供應商」亦可以安心... 講咁耐我們對開放黃色事業無立場但認為在港不可行。 可解!!第一要黃色事業合法化先過尊重議員一關。選票大於一切可敢say yes 這亦帶出第二個問題就是道德標準。睇「咸書」,睇「4仔」是否缺德!!很難答但至少我想在合理範圍內並無缺德.. 按道理如界定合理範圍需由評審機構負責。但今日本港官方評審機構水準低劣卻是不爭事實。 書展放出一本藝術書封面有露點(好似係)隨即被要求停賣。 無野嗎!!這樣的評審水平孫兄的宏願恐怕難以成事。 我同意某學者所說本港評審機構需先提高自身水平往後的,慢談。 不是只批評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因為香港近年很多東西辦的很差。 一切令我們文化,道德標準逆轉這卻是本文要旨。

出版

圖片
上星期風雲人物是哈利波特作者J.K.ROWLING羅琳,她繼續榮登福布斯雜誌CELEBRITY 100名人之一。 哈利波特這套書,不經不覺,由第一集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個年頭,相信羅琳點都想像不到哈利仔會為她帶來數十億美元財富!! 提開出版業,近日翻查中國社科院零七年文化藍皮書《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發現藍皮書指出,內地圖書高庫存問題成為內地出版業發展的重大問題。 報告指到,近年內地圖書出版業的總量增長,主要靠品種擴張和價格增長帶動,實物量沒有相應增加,這問題真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報告指,圖書庫存呈連續增長趨勢,庫存和銷售的比例高達98%,反映出版社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

I Love Bubble (題外話)

圖片
三月時候日本本土有一宗相當轟動的新聞,就是十六年來日本地價首次回升,平均漲幅為0.4%。商用地價升得仲急,上漲了2.3%,住宅地價升幅相對就較少,只有0.1%,這也是日本從90年代泡沫經濟化之後,地價第一次止跌回升。不少人直指經濟衰了十六年後,終於係出現一個似樣的反彈。 我們早有文章提及日本 泡沬爆破 的前因後果,雖然近日日本經濟明顯有改善跡象,不過日本人對泡沬仍然有相當大戒心。今年三月分,日本就有一輯電影「バブルへGO!!~タイムマシンはドラム式~」(可以譯作「重返泡沬年代」,不過香港電影節譯作「超時空泡泡女」,實在不敢恭維。),講的就是日本人對泡沬爆破後,對現狀的恐懼及往昔「紙醉金迷」的懷念。 2007年的日本,負債800兆日圓,為解救瀕臨破產的危機,財務省找了發明時光機(實際是一部洗衣機!!!)的科學家合作,經濟政策課的下川路(阿部寬)要求田中真弓(廣末涼子)回到1990年,阻止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廣末涼子走進洗衣機式的時光機,回到17年前的日本,就是要求當時的財務大臣不要簽訂類似「廣場協議」的秘密協議書。劇中結局是電視台直播了各國財長私下協議,要戳破泡沬、趁低吸納股票的場面,令秘密協議暴光,而日本亦逃過泡沬爆破、股市大瀉的命運,一部洗衣機改寫了歷史……. 影片劇情瘋狂爆笑,不過看得令人最有感覺、是把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奢華生活重現眼前,好像為了搶的士(見劇照),人人手上一疊疊鈔票引司機停車,單是的士貼士就要比一萬日圓,而上班一族到夜總會出手之闊綽,看得片中從未嘗過泡沬年代的廣末涼子也要說句:「I love bubble!」 日本人經歷了十六年的經濟低迷,不少人早已意志消沉,富士山下就埋葬了不知多少個尋死的人,亦有人終日沉迷這個失去的日子,這套電影就是描述這種心態。 講到泡沬及其遣禍,香港人熟知的程度不下於日本人,因此亦對面前的股市有非常大的戒心。借古而知今,面對全球股市升溫,到底面前是新的泡沬、抑或我們已經缺乏勇氣膽量去再挑戰新高、只懂緬懷過去的日子?

企業戰士與派遣員 (題外話)

圖片
在幾日的日本旅程中,看的都是日本的新聞到節目,這天正好看到有一個時事特輯,就是要求現場觀眾討論「派遣員工」的利弊。本來以為日本人會選擇反對派遣員工制度,但與想像不同,居然有不少人是認同。 日本自從九十年代經濟泡沬爆破後,日本人長期引以為傲的企業「終身僱用制」即告終束,並且像鐘擺一樣、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就是企業不再聘用僱員,改由人力顧問公司代勞,派符合要求的派遣員工到企業上班。 由於僱員是受僱於人力顧問公司,不是直接由企業支薪,而是由企業向人力公司支付費用,因此一旦發現所派員工不符合「心水」,可以隨時要求人力公司改派另一僱員上班,情況就如請回來的菲佣不合用,可以要求僱佣公司改派到一個合適為止。 日劇「派遣員的品格」,講的正是這種外派職員,主角筱原涼子受僱於終身制公司,是公司內最高級的派遣員,本身就擁有二十八種資格證書,由操作起重機、直昇機、以至訓狗師、按摩推拿一樣精,甚至神乎奇技至擁有處理核廢料的技能。她的工作能力在任何企業都受到歡迎,不過她有一原則,就是從不加班,每日例必要準時收工;雖然收取3500日元時薪(年薪估計六百萬日元),不過每工作三個月,就必會放假旅行番三個月,寫意人生。 此劇探討的,正是日本泡沬經濟爆破後,企業為節省人力成本而拋棄終身僱用制,大量從人力派遣公司以合約方式僱用派遣職員的現象。日本在經濟泡沬年代出現的「企業戰士」,雖然受到不少「歌功頌德」,不過現實是有不少人做到過累死亡;而新生一族卻寧願放棄高薪工作,他們的滿足感不再來自工作上,選擇追求的是平衡生活中帶來的自我快樂。 這種轉其實對企業來說,只會長遠削弱企業的競爭力。派遣員雖可以減少支出,不過企業內缺乏團隊精神,人人都是「孤島」,無論個人業績再好、都難以帶動整體公司的表現,更甚可能會令其他員工面臨威脅而搞辦公室政治,浪費公司資源。而合約制員工缺乏承擔,公司又不會花錢進行培訓,引起的後繼問題,目前已構成不少企業的當務之急。 香港雖然未有出現派遣員工情況,不過在沙士過後,企業(包括政府)寧願僱用合約員工,減少長期員工開支,結果做成今日不少同工不同酬的問題,而隨著經濟好轉,不少舊人待遇反而不及新入職的員工,可想而知對團隊士氣會做成幾大影響。

支持金手指

作為孫柏文fans,一定支持你! 應該講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話唔定搞得好,會成為一個「企管運動」! http://phatdat.blogspot.com/2007/07/blog-post_16.html

i-mode out, super 3G in (題外話)

圖片
看到了尹思捷在 案內人隨筆 中提到,i-mode已經完成了歷史任務,在英國及澳洲都停止使用,剛巧人在日本,都有一些觀察值得提及。 Docomo 01年推出全球首個3G服務以來,憑住一個i-mode在日本取得近五千萬用戶,不過其實不單在英國,i-mode的歷史任務在日本亦同樣接近完結。 以往搭JR一人一手機不停按制的「親指族」(用手指公快速按鍵一族)明顯大幅減少,人們寧願訓覺、打NDS、聽ipod或看書,頂多是以手機互傳短訊,真正以i-mode上網的人大大減少,而過去電信商廣告雄霸電視廣告的情況亦已不見,取而代之的廣告是手提遊戲機。 令docomo頭痛的,不只是用戶增長放慢,更大件事是對手虎視眈眈侵蝕市場。Softbank自從去年從Vodafone手上以780億美元購入JPHONE後,在日本推出了「白之計劃」,透過大幅降價一半,半年內就取得六百萬名客戶,而且客戶之間的短信費用全免,正好符合日本人的需要,市佔率直迫第二大對手au。而Softbank透過3.5G網絡,結合本身yahoo.co.jp的優勢,才真正做到手機寬頻,i-mode那種封閉式上網,怎不能壽終正寢。 過去一年docomo跟隨大市升了11%,至於Softbank股價在收購vodafone後,一年累積狂升了47%,股價已經說明了一切! 不過docomo亦非泛泛之輩,今個月初宣布,已經開始將super 3G技術投入客戶測試階段,每秒達到300mbps,即是香港而家用緊hsdpa的進化版,速度比起本港的3.5G足足快了一百倍,Docomo相信這個super 3G可以順利令它們過渡至4G年代,絕對是反擊殺手鐧! 和黃在香港推出的x-series雖然有點「掛羊頭」,不過聽聞在歐洲反應真的不錯,對手亦未能全面跟隨。如果上半年3G真的做到了 EDITDA 收支平衡,和黃可能真的可以做到孫柏文所講的一注獨贏,到時亦不怕4G來臨!

我們貶值了!

圖片
港元同美元掛鈎,美元弱勢,變相我們貶值了! 利息水平缺乏吸引,次按問題,各個央行分散儲備貨幣,都令資金撤出美元。 目前來說,全球四大外外匯儲備貨幣,包括佔世界外匯儲備91.1%的美元及歐元,英鎊就取代日圓,成為世界第三大,英鎊佔4%,日圓佔3.4%。 美元穩佔首位的地位越來越受考驗,不少央行行長都曾經公開提到,正考慮將部分美元儲備轉為歐元。 各國央行希望外匯儲備幣種多元化,主要對美國日益浮現的赤字萌芽感到厭倦,當然是擔心美元具有繼續下滑的風險。 其實除了歐元威脅美元地位,英鎊,紐元,澳元這類高息貨幣,帶來可觀收益,都是吸引央行的原因。 即使最終這類貨幣匯價有下跌風險,利息已可足以抵銷,更何況大家都看不到,美國經濟增長會比這些地區高。 這樣作為香港人點算...嘉賓馮孝忠未有強烈建議大家大舉吸納人民幣,因為息口都相當低,反觀仍然要選取高息貨幣,增持紐元...你又要點選呢???

中國人在日本(題外話)

圖片
今倘在北海道旅程中,遇到一對年輕的內地夫婦,男的在中大(中山大學 )畢業,之後加入的中資企業,與日本大學研究院有交流計劃,拿了三年簽證到了日本。至今已在日本生活了一年。 有趣的是, 男的一句日語也不肯學,反而是陪同前往的太太, 已學懂了簡單的日語,反過來充當男的翻譯,到富良野旅遊 。 過去中國人在日本給人的印象,多數是留在歌舞伎町打混的不良分子,多年前有套電影「不夜城」,講的正是主角金城武,身為日本生活的中國黑幫所遇到的不見光遭遇。 而早前亦有一本自傳「歌舞伎町案內人」,主角也是在新宿街頭爭扎求存的色情事業「案內人」,每天遇到不單是地方的街頭勢力,還有新冒起的黑人黑幫,中國人在日本要生存,就要一生懸命像曱甴一樣,才能食到一口暖飯。 其實不單只中國人難立足日本,外資企業一樣吃盡苦頭,強悍如Vodafona希望打入日本市塲,苦苦經營數年之後,都要敗走收場,將整盤生意賣比孫正義的Softbank,這令人聯想到我們的獅子錢莊,最近要拓展這個櫻花國的市場,除了在成田機場的停機坪見到廣告贊助外,暫時都未見到這隻獅子的足跡。 *********** 在接近與國內夫婦分道揚鑣之際,談起近日日本的天氣變化很大,特別是造成多人死亡的沖繩刮起颱風,冷不防男的說了一句: 「沖繩本來就是中國的地方!」,作為缺乏民族意識的香港人,登時O了嘴,說不出一句話來!

扣緊安全帶

22000,23000港股很高了 黑色星期五之日港股又創新高。 近日市況升得有點不自在不是嚇人甚麼市盈率,技術走勢我不懂, 商品市場情況如是。 以油價為例在無特別因素之下,一上再上,升至70美元樓上。 正如經濟學所說油價近期升勢有點令人意外他們指以能源資料處7月5日公布的數字油儲備顯著上升,唯一解釋油價高企可能只是煉油設施不足。 不明不白的高油價中石化率先受影響,當日說煉油業務不望止蝕風光半年後竟要要求中央調高成品油價。 作為中石化股東不要擔心媽媽總會保護兒子!! 現金市場資金充裕,經濟基本因素敢講遠勝十年前投資界亦珍惜得來不易的大牛市 但無理由貴買貴買我們認為商品市場近年已經成為股市套戥功具不是說造市但每次股市調整前,油價商品價格總是上升情況正如去年中期間稍後若美元反彈配合資金短暫重新調配總是可能發生。 利淡大市已經有一套公式次按,內地加息,通脹,.. 朋友扣緊安全帶。!

免費報紙

圖片
現在香港,每天清晨出家門上班,下樓在屋苑大堂,可以索取免費的《頭條日報》《am730》,走了數百米,快到地鐵站的路口,有人又遞送一份免費的《大紀元時報》,走進地鐵再取一份免費的《都市日報》。 免費報紙多如牛毛,企業辦的,會所辦的,社區辦的,學會辦的…… 老傳媒呢...去年《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在一篇〈誰殺了新聞〉(Who killed the newspaper?)的專文裡,明確地指出西方傳統報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美國、西歐、拉丁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數 十年來銷售量下降,而且最近幾年裡,網路加劇了降幅。在菲利普・梅爾(Philip Meyer)《消失的報紙》(The Vanishing Newspaper)一書中,他估計2043 年第一季是美國報業的死期,被最後一位精疲力竭的讀者棄之如敝屣。 瑞士調查公司(瑞士的metro 免費報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免費報集團)表示全世界一天大約有3千萬份免費報紙。 從《經濟學人》到報業年會的統計都指出:目前免費報紙發行量佔全球報紙的總發行量6%,佔歐洲報紙發行量的17%,這其中還不包含許多另類不定期出刊的免費雜誌、同仁誌,以及各式各樣的免費周報,從同志運動、社會運動、環保與動保、到談論外星人和比X Files 更令人驚奇的神鬼傳說都有。 東南亞呢..過去幾年免費報紙都開始大行其道,而在內地,現在北京、上海與廣州,從2004 年以來,就有大量的英文免費週刊出現在繁華的夜生活裡,為西方人提供了一窺當代中國的面貌,如《That's》和《City Weekend》等等。 講到免費報紙市場,當然要同施老闆,施永青在明晚的Money Cafe一齊談談。

大行報告延續篇

圖片
近年大行的研究報告, 部分具「點石成金」之效, 嘉賓曾淵滄猜測,這是由於近期流入的資金太充裕, 這些大行報告,正好為這些內地同外來資金 作 「盲公竹」,他亦相信報告順勢而行,命中率會相當高,但統計證實,若逆勢而走,命中率並不算高。 曾教授提到,散戶會問每當收到大行報告時, 股價已經飆升,差不多次次都要高追,但他會相信大行用時間精氣力發掘股份,讓他們 飲頭啖湯亦無可厚非,反正隨後快速上車,也「除笨有 精 」。 有人會質疑大行出報告的目的,是為自已銷售部做事,這本人不想作猜想,但還記得在今年初,看見彭博資訊一項統計,就發現根據統計,同一時期,在美國,摩根士丹利,高盛同雷曼的股利收益率分別是百分之一點三,零點七同零點六,三間的收益率都明顯低過同一時期標普五百指數的百分之一點八.... 相反現時發現有部分證券行自吹為大行,散戶真要下點功夫,不好被人誤導... 其實大行都敵不過國策,國策難測,大家亦都要多加研讀,包括人行出的報告,更是本人金科玉律。 就好似中國人民銀行月初發表貨幣供應M2時,無疑數據高於市場人士的預期,隨即有大行指加息可能加快,但當大家肯細味人行報告,事情又未必是這樣一回事啊! 人行是以「總體平穩」的字眼形容金融運行狀況,反映人行會繼續留意和分析貨幣供應、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和固定資產投資等多方面的數據,始決定貨幣政策的變異。

據為己有

圖片
講到大股東私有化上市公司,一般小股東,即使傳媒都會第一時間想找股壇長毛David Webb解扣一下,當然這是最方便方法,但正如嘉賓龔耀輝所講,小股東應嘗試自行分析,才是最直接最保障自己的方法。 一般的分析員會用「市價」及「資產淨值」跟大股東出價作比較,市價不可作準,除非公司長期缺乏成交,又或者質素奇劣,小股東才應該第一時間接受底於市價的收購建議,計數離場。 資產值:就要記著在通脹年代,個別資產基本上是按年升值,但保守的會計制度不會讓這些紙上富貴在盈利上反映。 另外,小股東決定接受私有化建議,除了交投,作價同資產值之外,亦要留意股分的投資前景,而投資者如何分析哪些公司正瀕臨垂死邊緣?一包括看負債水平,即Gearing,二是可看看核數師報告會否對持續經營有保留意見。 據以往經驗,私有化的活動一般是在市差時進行,因為市淡時投資者對前景沒有信心,令股票價格跌至十分低殘的水平,較公司的NAV出價大幅折讓,因此,大股東有誘因將公司私有化,用十分低的價錢,購回公司的資產。 但事易勢逆,目前股市暢旺,原則上大股東以高價私有化,並不化算,但仍然有私有化活動,當中原因可能包括私有化倘失敗, 亦有助抬高股價。不少分析相信,提出私有化的大股東,是要向市場表達對公司股價不滿意的有效途。 就好似近期華人置業大股東宣布私有化建議,不足數日,就決定擱置私有化,隨即多家私募基金,對沖基金增持股權消息不絶於耳,公司股價亦隨即由十四元水平,上破十五元水平,大股東究竟是否真的想私有化公司,還是深厚財技出場.....

富田農場 薰衣草 昂平360 (題外話)

圖片
今年賞薰衣草最好地點不在富田農場,而是商業味較淡的彩香之里。 去到富田農塲,你會被眾多遊人數目嚇親,每張相一定會影到隔離嗰個,真係人山人海。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諾大一個農場,少說也請了數百人營運,遊客卻不費分毫就可玩過夠,又無政府資助,點為皮? 翻查富田農埸歷史,原來曾經一度面臨倒閉,1972年薰衣草由於貿易自由化、引進外國合成香料,令薰衣草一夜變廢草,價格大跌,農民連收割的成本也收不回,於是遍地薰衣草無人理,富田亦想將農場結束。 就在1975一張相片不但拯救了富田農場,亦改寫了富良野歷史。 當時有攝影師拍下富田農場的面貌,並印在翌年JR年曆上。日本人一看之下驚為天人,認為係世間仙景,之後遊人絡繹不絕,到八十年代富田農場正式發展成旅遊區,不但靠手信紀念品、農產品及飲食業務帶來收入,一度成為廢草的薰衣草,亦成功提煉特製香水「FURANO」,於九零年法國大賽中榮獲冠軍,可以說,今時今日的富田農場是結合了務農、旅遊及飲食事業,遊人亦可以免費賞花。 由富田想到我們特區旅遊事業,到底特區而家最需要救的旅遊項目是什麼?不說也知是「跌左落地」的昂平360。 要點救? 千祈唔好再搞鬼佬拜神,香港雖然無薰衣草,不過就獨有四隻國寶。不如就將海洋公園入面兩隻「老國寳」安安佳佳送去大嶼山,再在昂平360重開之日,影一張安安佳佳頭上有纜車相片,發送全球,效果肯定好過搵特首來「開光」。 安安佳佳而家對海洋公園都無咩剩餘價值,而家搬到大佛腳下,邊際效益大大提高,可以仿傚澳洲動物園賣樹熊屎, 用個靚樽仔裝住國寶糞便賣給遊人, 到了安安佳佳百年歸老,又可以起番個熊貓紀念館,到時賣紀念品賺到錢,360可以學下富田農場,免費比人搭又有咩所謂!

新幹線 國泰 MTR (題外話)

圖片
前往北海道賞薰衣草途中,在札幌JR站,看到了兩則有關JR新幹線的消息,—是新幹線由本州伸延至北海道的工程終於動工,幾乎令整個札幌翻天覆地。 日後由東京至札幌,四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可以到埗,免卻了轉機的等候時間,同時也不用再嘗夜間睡夜車的體驗。 對香港遊客來說,這是很好的安排,不少人遊玩曰夲,都會同時購買JR Pass,日後只要一個Pass的七曰行程之中,已經可以頭三日先至小樽運河、南千歲Outlet血併、甚至富良野賞花,之後坐新幹線返回本州,到京都買信三郎帆布(現在興買信三郎帆布,不再是一澤帆布,下回再談)。最後施施然由東京返港,仲使比貴千幾蚊坐國泰直航。 第二個新發展是,新幹線舉行了一個大型的輸出會議,JR向中東國家提出出口技術,日本號稱鐵路第一,其實本港地鐵都有輸出技術,不過就是「出口轉內銷」,輸到我國同胞手上。 地鐵和JR—樣是經歷由國營邁向私營化,之後上市,不同的是人家專注做鐵路業務,不需兼營物業商埸寫字樓。 其實又有幾多人知道,我們每日坐的地鐵,唔計物業部分,多年來都要蝕錢,而家又話要合併(準確說是租賃)多一條蝕錢九鐵,到底對股東有咩好處? 有無人夠膽出來說清楚?

臨危不亂

圖片
廣播處長朱培慶涉桃色醜聞,宣告提早退休,事件引起各界關注,亦引起大家關注高層管理層對危機處理的能力。 大家都會說與一位女士拖手,還許真的涉及性行為,並不足以下台,問題是當事人當時及事後處理手法並不恰當。 嘉賓李兆富相信事後要坦白,不可「講大話」,快速回應,不可「拖字決」,同時要公私分明,才是最佳處理方法。 說說例子!! 例子一:世界銀行行長沃爾福威茨桃色事件,未有即時回應,最終雖然公開致歉,並示言將改變作風,但最終連及伊拉克問題,他仍要面對下台的命運--時間性是那麼重要。 例子二:一家公司牛肉出事了,新聞一見報後,公司十分鐘後回應,一個半小時後,即擬出八項緊急決議,另外,公司管理層花四百萬元,一口氣買下六家平面媒體的頭版廣告,告知消費者不再賣相關牛排,這個改變在隔天週末,立刻獲得消費者支持,公司業績恢復原來九成水準,亦無傳媒再大事講問題牛肉事件。另一方面,公司第一時間,去信全體員工,「大家辛苦了,打斷手骨顛倒勇,」,還以「智者沒有擔憂的權利,勇者沒有生氣的時間,」和員工共勉。 處理這個重大危機過程中,這事件學到第一堂課是:消費者的情緒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宣洩。「那時候,已是不問對錯,只問情緒了,必須先顧慮消費者的感受。」 第二堂課是,面對危機,不能「眾叛親離」。爭取內部員工的信任,是穩定軍心的首要做法。「若是重大財務問題,那也是無力回天,但是絕對不可喪失同仁對你的信賴。若員工對公司的誠信產生懷疑,那公司就破產了。」 專家:企業應勇於 面對錯誤:「最重要的是,第一時間,不管對錯,都應該先說:我們錯了。」 在危機管理(哈佛商業評論精選)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risis Managementy亦都提到,時間性的重要性。 至於面對傳媒的處理方法都有技巧,相信除了首要即時回應,亦要以合作態度。 朋友就提過可以從以下準則行事: 1. 態度誠懇,留意自己的身體語言及眼神接觸。 2. 確保資料準確,因為沒有機會澄清或更正。 3. 預早擬定傳達的核心訊息,言簡意賅,因傳媒會從長篇大論中挑出骨頭,報導「壞」事情。 4. 接受訪問時要沉得住氣,將重點重複地說多次,加深印象。 5. 若無法立即回覆或證實消息時,應坦白直接回答對方無法直接回答問題。 一旦有關領導層或主管無法妥善處理,結果輕則會使企業的商譽和錢財受損,重則可能令整家企業面臨倒閉。現今各國政府及

樓市縮影

圖片
不想再同大家談樓市前景,反而好想同大家分享去年內地地產界的廿大流行語,在流行語,可以體現當時樓市速寫,素描和記錄。 一齊談談其中十個: 1..國六條--「國六條」被看成06年新一輪宏觀調控的序幕,其後的「國九條」「國十五條」,也是對「國六條」的解讀和細化...成效..會是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還是如魚得水..就仍有待觀察。 2.雙周供--在香港就經常聽到按揭供款,可以選擇雙周供款,內地就始於06年旦生。 3.成本公開-- 由「"房地產暴利論」而引發要求房地產成本公開,呼聲迅速在全國蔓延,不過大家都會明白,發展商的暗示下,在這一場論戰中,大部分地方政府紛紛以沉默應對。 4.不買房運動--06年初,一個叫鄒濤的人倡導「不買房運動」,迅速傳遍內地,當然最終在政策降溫下,不了了之。 5.限外--是06年房地產政策提到外資時常用詞,新出台系列政策確令外國人購房設定關卡,然而,限住了個人,卻難擋企業,觀望一陣後,外資又開始活動了,一個限字怎能管住? 7.90平方米--中小型戶上限,是06年房地產界最著名的一個標準,內地市場人士估計,80%以上的人會選90平方米為買樓指標。 8.雙限--顧名思義,限地價、限房價。作為經濟適用房之後又一個計劃產物,在當前地價高、房價更高的時代,限價房若能出現,無疑將成為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福音。 9.啃老族--內地人常用謎語,「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謎底--「啃老族」特指花父母的錢買房,父母寵愛和觀念偏差造就「啃老族」,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可悲現象。 10.房奴-- 一個新語詞往往就是一段特殊歷史瞬間的定格。房奴在內地是新名詞,但在香港就存在得令人麻目。 只列出10個已令人回味...

先瘋狂、後滅亡

圖片
一周人物又要選私募基金,原因是今個星期是人類歷史上,私募基金進行最多收購的一個星期,既然Economist都不怕累贅作封面,我們亦不怕跟風。 BCE、Virgin Media、Hilton……而單計上半年,私募基金就買左二萬七千億美元的「貨」,幾乎係舊年同期一倍,有人認為係反映私募基金規模日漸壯大,不過經濟學人就看到另一面: 「上帝要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正如上篇「虎頭蛇尾」所講,私募基金有能耐將一間垂死公司「執靚」,之後即使再出售獲利,都已經是付出過心血、至少需要派人入董事局,跟進管理層進行改革,過程可能會令不少人失業(這個講法現在可能不對,經濟學人發現,企業改革後請的人反而增加),「湊仔」過程往往需要兩、三年時間。更重要是,私募基金透過杆桿借貸,令銀行體系內不流通的存款,大量投入到這些私募基金身上,成就Liquidity Boom。 不過這個現象現在可能面對嚴峻挑戰,由於兩星期前債市出現異常下跌,令資金成本大幅推高,對這類進行杆桿收購的私募基金來說,分分鐘可以面對更大災難,事實上這個星期,已經有美國及澳洲的私募基金,因為資金成本上升而將交易告吹。 儘管如此,我們認為,隨著更多私募上市,音樂椅未會咁快停下,而KKR繼黑石後加快上市,亦反映遊戲仲未結束,要知道,黑石跌破底價後仍有膽接力,不是KKR藝高人膽大,而是他們相信美國國會亦未必可以成功立法、提高私募的稅款。 有網友最近買入BX,雖然PE不平,不過要博反彈應該一些也不難。

國賊?國策?(新聞背後)

圖片
昨日我們follow了星期四一宗消息,就是九三年首批獲准來港的國企,突然被國家稅務總局指摘,指「九國企」一直繳交的稅務優惠,其實早已過時,「九國企」一直「搏大霧」,沿用九四年提出的優惠稅率15%,而其他國企十多年來都是交33%稅率。 一看之下,最初都認為又有國企出事,又係因為有人違規逃避交稅。不過經過一輪明查暗訪,我們始發現,「九國企」可能才是今次事件中最大受害者。 事件起緣於十三年前,當時國家為了支持首批來港上市國企,於 94年通過給予稅務優惠,不過一如其他國策,未有訂明詳細執行細節,尤其是優惠何時結束。 到97年另一分補充文件面世,開始追溯優惠原來早已在95年結束,不過文件就比多兩年優惠,同樣,無提過幾時完。 到98年第三分優惠稅策補充文件面世,更奇是「九國企」沒有再列於名單內,更神奇是到03年,財政部指有關政策已經作廢。 好啦,作為國企老總,九八年開始你交幾多稅? 除非佢係傻,否則都會照交15%稅,唔通嫌錢腥! 事實上這些國企真的交了十三年優惠稅款,不單上繳地方政府時寫明,九國企也是上市公司,帳目經會計師核實,年年都清清楚楚,點解而家先來「秋後算帳」?唔通董生個招「唔講就等於無左」的絕技,被中央「融會貫通」? 有國企私下對我們說,他們也對今次追數有點莫名奇妙,一個估計係,國家審計處近年對政府預算收入愈來愈著緊,雖然「打老虎」未至打到國稅總局頭上,不過為免夜長夢多,都係先行來招自我引爆,到被審計時都有所擋架! 我們認為事件一方面突顯投資國企面對的政策風險,有好些根本連國企本身都隨時「中伏」,何況是遠在海外的投資者!而部分國企本身亦有在美國上市,分分鐘會連累國企面對海外訴訟。 老實說,國企經過多年改革,著實進步了不少(包括股改、管理層激勵制),不過有些人事變動(例如一直互相競爭的國企互換老總,「老外」肯定睇到眼突)或政經不分,就仍然困撓著市場。 我們鼓吹的是管理權與擁有權進一步分離,主席可以由國家委任,不過CEO就需要董事局外判、再經股東大會通過委任,並以市場價格支付薪酬。這仍很難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不過最少可以增加管理層獨立性,一旦CEO見勢色不對唔撈,股東都識得跟著「跳船」!

Sport Money

圖片
今集我們請到體院李家祥、與我們分享體育事業商營化的心得,可喜的是近年港產的本地運動員成績突飛猛進,李家祥更透露、有商業機構最近主動找體院,希望直接贊助運動員。 我們認為體院不需太介懷商業贊助,應該有幾多收幾多。有運動明星的出現,先可以進一步推動更多人進入呢個「行業」,就像小平所講:「先讓部分人先富起來」,有志終身投入運動行列的年輕人,亦可以大大聲同阿媽講 :「珊珊都賺到四百萬養到一個BABY,邊個話運動員無前途!」 講到SPORT MONEY,唔計政府資助,其實大部分都是來自廣告贊助。 不錯,企業願意付出龐大費用,希望透過贊助體育運動去提高型像,但隨著網上廣告市場不斷侵蝕傳統廣告市場,傳統企業都諗緊係咪要分散資源,好像德國電訊都考慮提早終止、近來備受醜聞困撓的「Team Telekom」贊助合約。 根據PWC調查顯示,英國企業去年已經願意付出八十歐元,去買一個ACTIVE的網民廣告,幾乎直迫傳統電視廣告一百二十歐元的水平。 另一個新興廣告媒體是電子遊戲,在遊戲中加入公司虛擬廣告(例如籃球賽電子遊戲中運動場的廣告板),已逐漸成為趨勢。有廣告公司表示,企業願意支付的代價是每瀏覽1000次,就比122美元,足足是平面BANNER網上廣告的兩倍。 不過話說回來,創造一個明星級運動員的廣告效應,目前仍然未有其他媒體所能取代,TIGER WOOD一年收過億美元收入,都是因廣告客戶所至,更令佢成為福布斯Celebrity 100 Power List中排名第二。我們都期望,本港都可以有真正的運動明星誕生,真正成為青年偶像,而不是現在只賣一、兩個電視廣告!

水世界 (續篇)

圖片
見到這張相,大家會想起什麼? 一星期前我們提過 水世界 ,提到水利會成為下一個內地最熱門的環保項目,轉頭已見溫總親身到太湖、對水污染進行研究。 新的「水污染防治法」有兩點值得留意: 發改委表示,「十一五」期間,將加大執法同監督力度,遏制高秏水行業盲目建設。目前內地工業佔全國取水總量兩成二,主要集中鋼鐵、石化、化工、造紙、有色金屬同食品行業,當中部分行業如鋼鐵、造紙根本是無「水」不行,國家集中打擊高秏能產業,即使繼續做,生產成本肯定上漲不少。 第二,發改委將透過改革水價機制,令水價更能夠反映水資源短缺情況。對一些壟斷供水的上市公司,漲價是肯定的。至於一些有志返回內地從事「淨水」工程的上市公司,符合國策,前途一定很美好。不過要在當中尋找「真命天子」,又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

抵壘後....

圖片
金手指孫柏文終極挺曾(終於有次政治正確啦!),原來是要挺曾特首提倡千萬人宏圖大計,又獻計話要吸引誠哥同肥佬黎呢類當年以「抵壘政策」到港的「飢餓」之士,特區政府可以考慮每人收番五千美元過路費(做咩要用美元啫,人仔仲好,可以升值賺差價,又可以擴大人民幣存款,任總實支持你!),實行三年後如果行為良好(唔攞綜緩、唔睇醫生、仲要唔打劫),五千美金有得退訂!香港仲唔人才濟濟 ? 呢鋪實掂! 不過關鍵是,到底而家香港同數十年前比較,仲有無咁多機會? 我們同意,今時今日的香港,已經不是四、五十年前遍地黃金的年代---穿膠花做風扇都可以風生水起。今日我們的市場發展成熟、市場效率高,要發圍一些都唔容易! 且慢,「這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其實講創業,現在才是千載難逢,講資金、現在內地水源充足,加埋全世界咁多CV、又PE,根本就是一個Liquidity Boom,肯定多過當年上海人走難、帶嚟香港的一桶桶黃金! 講市場這個餅的 Size,現在較四、五十年前那個更大,透過互聯網,大家可以接觸的目標客仔,不單是香港果七十八萬名網民,而係全球過億互聯網用戶,只要有好橋,加上服務貼身,「長尾市場」個個都可以是贏家! Youtube、MySpace的例子我們聽得多,韓國的Cyworld其實又是另一互聯網下,「winner takes all」的經典例子,創辦人Young Joon HYUNG零二年成立網址時,最初只是希望發展一個分享社區網站,只花一年時間就被SK電信睇中,收購後日益壯大,現在的用戶佔了南韓人口總數四成,在二十至二十九歲的Prime target customers中,有96%都是他們用戶。與Youtube/ Google的網上廣告不同,他的business model是透過社群銷售企業產品、例如付款下載mp3,每日就有三十萬美元收入,現在更伸展到美國市場,實行同MySpace死過! 其實香港一樣有年青創業專家,每日不知多少人就靠ebay在網上創業,好似「第一屆ebay大專網上生意策劃賽」冠軍得主,畢業後繼續進行網上生意,三個月已經做左十萬美元生意,仲晉身為ebay platinum powerseller。 炒股票可以致富,但不能夠發達,我們很認同尹思捷兄所言,只有創業才可讓你有機會一次過套現過億,問題係, 你夠唔夠「飢餓」去行第一步!

十年

香港回歸十周年,想同大家談談點看我們的未來十年。 去年國際思想家Alvin & Heidi Toffler,出版了一本《Wealth 3.0》書籍,為未來十年打脈。 南韓前總統金大中曾經表示:閱讀這書將是引領我們進入未來財富最有效方式! 書中提到九個時速變化,反映目前的社會機構,相當有趣: 時速100哩:向前衝企業,    90哩:公民社會組織,    60哩:家庭,    25哩:政府官僚機構,    10哩:學校,     1哩:法律等等。 由上述比喻中我們不難理解,為何時速10哩的教育系統所教出的學生,根本無法適應時速100哩的企業競爭,以及社會機構被那幾乎不曾改變的法律所牽制的荒謬與影響。 另外書中提到:「從來沒有一個悲觀主義者曾發現星球的祕密,或航行到未被發現的土地,或為人類的心靈開啟新希望。」又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主導聯軍在諾曼第登陸、後來成為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的艾森豪名言:「悲觀主義者從來沒有贏過任何戰役。」他們以這些話來勉勵世人不要陷入悲觀之中。他們深信「第三波革命性財富」會成功,因其「愈來愈以知識為重心」。 內容亦再次提到「產銷合一」的趨勢同重要性,既可降低成本,亦可擴大市佔率,亦有提到二十一世紀的財富不單指貨幣....等等。 不過如果你只是想從《Wealth 3.0》這本書獲得致富祕訣,那麼你可能會稍微有一點失望...。

新一代

圖片
今集的主題較特別,先是有Blog,之後再請來蘇偉文教授同我們分享一下目前入讀商學院學生的語文水平及出路。語文能力之前 739 一文已經談過不少,不再累贅,今次既然請到中大商業院的蘇教授,不如多談一下,到底在商學院內,商業道德(Business Ethnic)有無得教? 不少商業領袖智慧過人,Enron的Ken Lay及Tyco的Dennis Kolzowski都是真人版的「飛黃騰達」商業奇材,但他們都觸犯了最嚴重的商業罪行,不但令公司倒閉,更一手改寫了美國企業管治的歷史,影響之大,可以話為禍後世。 哈佛商業學院曾經研究過12個MBA學生的學習行為,觀察他們到底點樣學習商業道德。他們在入學前、已經在社會做事二至五年,同通點是無一個人有修讀過法律。 調查結果很搞笑:12個MBA學生中,絕大部分人對法律的認識是前後矛盾,一方面認為法律可以保證公平、但同時又認為法律對營商構成很大障礙,更甚的,有MBA學生的法律意識、居然將法律等同「十誡」! (記著他們是頂尖學院MBA課程的第二年學生!) 調查結論是:單獨教授商業道德及法律是難以令學生認識清楚企業管治的本質。唯有透過將法律、營商方法以及社會責任的關係、清晰向呢十二個MBA高材生貫輸時,他們才會有較大認同感。 我們認為,這個研究的LOGIC 是較為簡單,有誰不知良好的企業管治是好嘢?問題是,當機會來臨,有財務顧問告訴你、透過不是很明顯的會計入帳手法,可以造靚公司盤數,令自己公司股價翻一翻,有誰可以抵抗這個誘惑? 其實聯儲局早前對花旗的懲治有一個很重要的啟示作用: 對這班華爾街大鱷,最重要是賺錢,商業道德根本無人理會。因此,對付佢地最好方法,就是唔比佢地賺錢。聯儲局就提出:除非你可以改善企業管治,否則唔可以進行收購。呢招仲慘過攞佢地條命,眼白白睇住對手坐大,管理層即時將改善企業管治為首為任務,呢個方法比任何招數都更有效! 說回香港,不錯,在母語教學下,我們新一代的語言能力可能削弱了,不過更重要的是,如果尊重合約精神呢個核心價值都失去埋,香港真係好難再睇到出路。

今晚有好嘢 (事先張揚版)

記得睇金手指!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70704&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7283922&cat_id=5885349&coln_id=567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