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010 起發佈的文章

2011

回顧2010年,投資市場無論係股市、匯市、商品以至債市,全部都係有進帳,係五年嚟首次! 大贏家肯定係商品市場,反映十九種商品價格既CRB指數,下半年急升左兩成七、成功扭轉左上半年跌勢,全年累積升左一成半。 其次係股市,MSCI環球指數累積有一成三升幅,一度重上三百三十點水平,啱啱重上番08年九月雷曼倒閉前既水平。 至於美債同美元指數,亦分別錄得5.7同2.1%升幅,叫做仲可以反映環球經濟改善,令各類資產受惠。 至於環球股市中歐美市場喺推行量化寬鬆下、普遍有唔錯升幅,科技股受追捧,好似係APPL累積升左一點五倍,令納斯達克指數跑贏大市。 歐洲雖然爆出債務危機,但德國股市仍然維持到一成六升幅,不過「歐豬五國」中既西班牙同希臘,仍然係表現最差既市場。 亞洲方面,「金磚四國」中既俄羅斯同印度,表現出色,分別有兩成三同一成七升幅,但內地股市就「反高潮」跌左14%,係區內表現最差市場。 至於受熱錢流入既新興市場好似係印尼同菲律賓,累積有三、四成升幅,指數都係創出新高。 溫故知新,咁明年焦點又會係咩? Fortune為投資者揀出2011年主題,就係聯儲局唔敢講、但你我每日都感受既: 通脹 。 數字上可能未見到通脹壓力,不商品大王羅傑斯都諷刺、聯儲局既通脹數據係一個騙局。 所以財富話跟羅傑斯買嘢,都無咩走雞,必買既係商品期貨,其次可以跟埋高盛,佢地商品交易員首選係今年落後大市既期油,認為可以抗通脹,預測後年可以升至110美元水平。 如果真係咁驚通脹,財富仲有一個建議,就係買抗通脹債券TIPS。 由於有太大需求,5年期TIPS首次出現負回報、即係話投資者確信未來通脹肯定重臨,寧願而家忍受負息率。 要再進取,可以造淡、索性買一隻一面Long商品,同時又沽空 股市既熊市基金,今年雖然跌左一成三、不過過去平均每年回報有百分之四。 又或者考慮買同VIX指數掛勾既ETF,今年雖則跌過六成半,但趁低吸納可能係一個機會。 但Barron's就話唔使對股市前景太悲觀,話今年升左一成一既美股,高處未算高,不過唯一憂慮、係散戶既牛市信心指數,係升至今年四月以嚟最高。 同樣睇好美股係CNBC MAD MONEY主持Jim Cramer,估道指明年會見 13,365點,即係有一成六升幅,叫人買經濟周期股分,好似係Caterpriller、波音、美鋁、甚至美銀喎! 不過講到底、資產市場表現都係同經濟掛

焗上

社交網絡公司Facebok 未上市,而創辦人朱克伯格亦都講過唔心急。 但係,可能唔到佢話晒事! 近日呢類私人股分, 轉手大旺,股值又急升,惹起美國證監會關注。 事態發展落去,有可能迫令呢類股份要加快攪上市! 雖然成為風雲人物,市場更關注係佢既身家水漲船高幾多。 包括FACEBOOK同TWITTER等多間未上市嘅社交網絡公司,喺SecondMarket呢啲新興私人交易平台,股票價值近日急升,其中,FACEBOOK嘅價值自六月以嚟,已經升咗54%。 引起美國監管當局嘅關注,華爾街日報同紐約時報都報道,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已經發信俾參與買賣facebook、同TWITTER等四間私人科網公司股票嘅機構投資者,要求索取交易資料,搜集佢地點樣為呢啲公司股票估值。 外界唔知美國證監會嘅調查重點係乜,但有法律專家話,調查方向涉及私人公司股東人數唔可以超過500名嘅法例。 因為一旦超過呢個人數,公司就必須公布財務報告,變相被迫上市。 除咗FACEBOOK同TWITTER嘅價值急升外,網上團購公司「GROUPON」,近日拒絕Google提出以60億美金收購,亦令股分價值水漲船高,公司申請發行3010萬股優先股,總值9.5億美元,計番公司市值升至78億美金,高過google收購價,證明當日上市係啱! GROUPON之前話會喺出年上市,不過發優先股集資後,上市計劃會推遲到後年。 無論如何,呢類social networking公司,肯定會成為明年環球股市IPO的焦點中焦點,唔知誠哥會唔會考慮孫柏文建議,索性多賣股分比阿仔仔孫孫、迫Facebook 加快上市?

唱高開低

圖片
剛講完邊個分析員估得準,又想考大家、邊一種資產係全世界都估錯? 都唔易估中,係人民幣! 當全世界憧憬人民幣會持續升值,今年總結......升得百分之三「咁大把」! 所以有策略員都講過、因為憧憬人民幣升值而買不交收Forward,其實未必化算,相反趁著熱錢狂潮炒轉新興市場,反而更值搏! 人仔自己唔升、不過靠著呢個升值STORY,加上資金流入,亞太區資產就全線標升,區內股市升至兩年半高位,至於區內貨幣亦升至六星期高位。 升幅最凌厲係台幣,創出十三年新高,馬來西亞貨幣上到七星期高位,南韓圜亦去到兩星期嚟最高水平。 交易員話,部分資金由內地轉投其他新興市場,更形容,胡錦濤訪美前,無人願意沽出手持貨幣。 由於QE2,區內貨幣2010年間,買盤多過沽盤。 今年嚟,泰國,同馬來西亞貨幣累積升左一成,台幣,同坡元亦錄得近百分之九升幅。 交易員話台灣央行如果唔係連番干預,台幣升幅會更大。 出年通脹,熱錢呢四個字,繼續令區內央行負責人頭痛。 所以未到新一年,南韓已經出手,出年起再下調外資銀行投資外匯衍生產品上限,國內銀行上限亦都調低。 台灣當局連日嚟亦審查外資銀行外匯交易,包括不交收遠期合約買賣情況。 印尼更決定、分階段將銀行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目前百分之一,到出年六月大幅調高到百分之八,變相要銀行保留更多外匯,減少熱錢,預計可以吸收25億美金。 不過大摩提醒,區內基本因素仍然理想,但唔少區內貨幣已經充分反映合理價值,高通脹情況下,明年各央行點部署資本管制,值得各位關注。

靠估

年尾股市無成交,無消息,升市與其話係粉飾廚窗,倒不如話係TRADER炒上落。 今年嚟,港股錢多,成交多,新股多,但論指數表現,同年初比,其實沿地踏步。 舊年年底,大部分分析員都對市況樂觀,環顧各大行預測,最樂觀估恒指全年見二萬七,保守只係睇二萬二。結果??!! 稱上最唔準嘅預測,就係當今大行高盛,年底睇二萬七,結果就算用恒指全年高位比,都爭二千點,其次就係大摩!! 今年唔準,如果出年準。咁就更好! 事關兩間大行都預測,出年恒指可以見三萬左右,乖乖不得了!! 今年最唔準,講左。至於今年最準又係邊位? 就係匯豐,同瑞信。前者估恒指合理值係二萬二,瑞信預測係二萬三千八,一直無改。結果兩間都相當近磅! 大行做預測,離唔開幾招。最常用,係計算四十幾隻恒指成分股盈利預測。再加一個假設市盈率,咁就搞掂。 但一間公司盈利已經難估,估曬咁多間,可想而知,估恒指有幾大難度! 另一個常用方法,就係計算埋股息,同債息回報差異,但呢個模式,同樣要盈利推算準確。 所以,以後再有人估錯市,唔好怪人,話人地係明燈?!

Ahead the curve!

月初公布CPI既時候唔加息,而家物價開始見頂,反而人行而家先來加息,點解讀? 繼續發揮「事後孔明」本色。可以咁理解,因為之前通脹係由食品價格帶動,加息對雞旦、菜價、肉價唔會有咩影響,所以當時寧願先採用「限價令」、疏導物流去處理。 溫總咪啱啱講過物價「刺痛我的心」,但佢都同時表明,係有信心可以控制到物價! 相反,近月隨著通脹預期升溫同負利率,存款有跡象由定期大規模轉移至活期,呢啲流動資金由於隨時可以投入股市樓市炒作,呢點先至令中央提高警覺。 所以今次內地係繼續不對稱加息,存款息率整體加幅高過貸款,部分內地市民見利率開始吸引,開始轉做定期。 單係一萬蚊人民幣,一年定期加息後會多收25元利息,存5年,利息就多175元。 表面無肉食,不過由於通脹預期升溫,兼負利率、所以十,十一月兩個月內,就有五千億人民幣居民存款流走。 同十月一樣,活期存款利率維持不變之餘,人行繼續不對稱加息,其中定存息率普遍加30點子或以上,貸款息率只係加25至26點子, 所以人行用意,正係想部分資金流入定存,以不對稱加息,扭轉利率錯配。 而喺人行加息後,唔少內地專家同中央智囊都轉軑,上星期無論內地輿論,定專家,大部分都話,無逼切性加息。 隨著人行加息,專家亦改變態度,話過加息可能影響經濟軟著陸嘅人行貨幣委員李稻葵,依家就指面對通脹壓力,加息係非常必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都附和,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見頂,未來政策重點係要靠加息。 觀乎目前安排先係中央樂見既結果,所以有外國傳媒都贊人行今次係由Behind、變成Ahead the curve!

明年首選?

商品市場今年跑贏一眾資產,是鐵一般事實,彭博就貼明年繼續睇好,15種主要商品中、又以銀同鋅,估計明年可以有37%及21%回報! 商品市場有無造市?每次商品價格大升,總有一懷疑。 大升原因,係炒資金,炒供求。但原來唔少商品合約,大部分係集中喺一個交易員手中! 經典例子,要數銅。原來,倫敦商品交易所,有8至9成期銅合約,係由1個、係1個交易員持有! 以呢批合約計,其實相當於全球交易所一半嘅註冊銅存量! 華爾街聽到呢個消息後,即時諗到,呢個交易員,係嚟自摩根大通。 摩通近日喺商品市場嘅角色備受質疑。之前已經被投資者告、操控銀價。 到最近,不斷有消息指,佢地持有絕大部分,又或者九成以上期銅合約,貨源歸邊之下,點玩都得! 摩通之前好巧妙咁否認左,話佢地無持有超過九成合約。即係話,有可能持有百分之八十九點九九九..... 摩通近年大搞商品交易部,可惜早排損手,近日多次銀價,銅價急升,市場全部入曬佢地數! 除左銅之外,原來交易所買賣嘅鋁合約,最多有九成,由一名交易員持有。 鎳,同鋅,五至八成,又由另一個TRADER揸著! 貨源歸邊,商品市場就算無泡沬,都因為磁石效應,一有買盤就會掃高,所以明年買商品,都應係不二之選!

人行的聖誕禮物

估唔到周小川做左聖誕老人。 人民銀行於兩個幾月內宣佈第二次加息,周日開始貸存基準利率增加四分一厘,分別加至5.81厘及2.75厘。 當兩周前公布通脹數據前夕,全球一條心諗著大陸會加息之際,人行選擇了只加存款準備金率,當時仲四處放風加息只會增加熱錢流入的風險,結果大大減低了市場對人行加息的預期。 今次加息的時間可以說是大出市場意料之外,我們既然事先估錯了,倒不如事後孔明,看看今次加息時間的好處。 其一就是為何選擇在聖誕節? 人行委員李稻葵說得明白:「在歐美處於聖誕節假期之時,中國央行加息時點選擇非常巧妙,調節利率的重要掣肘就是國際因素」。過去經驗表明,中國加息往往對金融、商品、以至金股匯市有具大沖擊,今次周小川選擇鬼子佬個個在家中開派對歡度聖誕之際加息,相信也不會有多少個認真到回辦公室作部署吧? 所以今次加息既可釋放些信息,而市場又不至於過度反應,避免熱錢的過度湧入。 其二是與年關將過有關。內地銀行需要為來年定下貸款目標,過去的經驗表明,銀行有很大動機增加新增貸款額度、以維持自己資產可以不斷澎漲。現在人行選擇在年尾前加息,對控制信貸的效力、總比一月先來加息更有效吧? 第三個好處當然是調節通脹預期,亦表明了阿爺對宏觀政策密切關注通脹。既然中央已提出貨幣政策要轉為穩健型,在各類食物價格得到了疏通後,剩下來的當然是要對其他非食品類別作出控制,加息對呢一類如租金等物價應有一定的壓抑作用。 當然,人行亦深明加息是猛藥,搞不好不但會對整體經濟有壓抑作用、甚至引來國外更多熱錢伺機搶購人民幣,所以國內亦一連串對地下錢莊、非法莊家進行打擊,而本港的貿易結算額度亦擴大了限制,現在看來、又不得不佩服人行的精心部署。 今次加息後、內地負利率的情況會有輕微改善,更重要是提早加息可以令人行取回更多主動權。觀乎內地網民調查有47%人相信股市仲有得升,加息看來又真的未必是太壞的事。

信任

年之將近,當我仲懷疑金管局如何處理明年的貿易結算額時,終於有了答案。 金管局預測明年第一季度的結算額將達到40億元人民幣、遠比今年全年已批出的額度80億多。 不過慢著、這個所謂的優化人民幣措施,參與銀行需先用自己資金解決結算需求,不足之數方由清算行與參與行進行平盤。 「參加銀行需要首先利用在貿易結算項下向客戶收購的人民幣,來滿足客戶購買人民幣的需求,不足的淨額才可通過清算行到上海外匯交易中心購買人民幣。」 試問,世上邊有一間銀行會向央行承認自己吋頭不足? 做銀行的一出道就知道,聲譽比性命重要。 雖然金管局會提供二百億元資金池比參與行使用,不過可以斷言、在如此的額度安排下,明年的貿易結算額肯定會大為收水。 不錯,今年本港的人民幣的確有可觀發展,但所有業務均是基於試點形式進行,即是「試完」後、其實可以「收番」。 值的留意是、新安排下,參與行只能接受三個月以內的貿易結算,而持有的人民幣長倉或短倉亦可超過資產一成以上。 雖然人行無明言、金管局亦唔肯認,不過內地對熱錢囤積香港進軍內地還是挺有戒心,否則不會定下如此暫止借機囤積人民幣的舉動。 看來這個香港站,還是要停底好一段時間。

年度財經人物1

圖片
看到特首今次上京,一部iPad不離手,甚至成為與內地部委官員打開話匣子的題材,我突然明白,iPad早已不再是甚麼潮物,與幾年前的notebook一樣,逐漸成為了現代人日常生活需要的一樣產物,就與電視、電腦、收音機一樣。 金融時報揀了喬布斯作為年度風雲人物,看到的、可能就是這種觸發「範式轉移」的基因,因此形容iPad不止改變了整個IT行業生態,甚至是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 想當初iPad最初推出時,甚麼「iPod放大版」、「Kindle彩版」的評語在各大主流傳媒並不乏見,有同事都說不見得iPad有何吸引。 結果半年後,還不是乖乖買了一部。問她原因,「螢幕大些,不怕老花看不清」。 十年前蓋茨已有平板電腦的慨念,可惜Window就是有天生缺憾,十年下來仍然是微軟的最大遺憾,今年終於有喬布斯改變格局。 雖然Google 意圖用Android 打破iPad的壟斷局面,三星的Galaxy亦取得不錯銷售,在南韓無論是平板電腦Galaxy Tab或手機 Galaxy S都超越了iPad及iPhone,不過很難不排除是民族感情,始終Android有太多不同硬體面世,Apps的開發商實在難以為每一個產品作個人化修訂,與蘋果的「封閉中見開放、開放中見封閉」不可同語。 有同喬布斯合作過的人、說這個人是完美主義者,對產品細節的執著到了可怕的地步。 在產品的設計開發會議上、此君可以全程只是注視一個程式上的icon,看那處有改善之處,而完全不理會開發人員在其他方面的努力。 當年在蘋果董事會趕走喬布斯的百事前總裁John Sculley曾經說過,將高科技產品變成大眾消費品,完全是痴人說夢。 MBA課程大概可以選這句成為管理學上最經典的笑話! 詬說回來,可以問問擁有iPad的觀眾,多久沒有開啟你的notebook? 當然,由於我沒有購買藍芽電腦鍵盤,寫這篇網誌時、我仍然是使用一部notebook。 至於我們的年度財經人物,就留待下周揭曉吧!

PIIGS後遺症:希思羅機場

(轉自國際最前線) 一場大風雪令希思羅機場大混亂,有人批評與機場私有化有關。西班牙財團為了還債,即使賺大錢亦不肯花錢增添除雪設備。 乘客上不到飛機,希思羅機場的客運大樓,變成好像難民營。每日要處理很多航班,大家都以為希思羅機場理應有足夠的除雪設備,但原來不是,甚至仲差過面積只得它一半的倫敦蓋特威克機場。 希思羅機場今年動用五十萬英鎊購買除雪設備,相反蓋特威克機場花的錢多一倍。結果希思羅機場不止剷雪車比其他機場少,就連除雪工人,蓋特威克機場亦比它多兩倍。 兩個機場都是由私人財團擁有,差別很大的原因,可能與擁有希思羅機場的西班牙財團負債嚴重有關。希思羅機場原本由國營的機場管理局營運,其後被私有化,2006年機管局被西班牙財團以一百億英鎊收購,受金融危機影響,公司去年負債高達一千萬英鎊。 有批評指出,公司為了還債及控制成本,即使今年有十億英鎊盈利,都不肯花太多錢買除雪設備,一遇到大風雪就應付不到,由於機場由私人公司營運,就連運輸大臣夏文達都指政府無權介入。

王子墜馬

圖片
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再次展示了香港監管制度的美妙之處。 上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以「反收購」裁定非凡中國不能向大股東李寧收購近31%李寧(2331)股權,加上李寧的季度業績遠比預期差,結果李寧單日急跌15%,創歷來最大單日跌幅,非凡亦由天上跌下凡間,股價亦唔見左20%,今年累積跌左68%。 想當日李寧突然公布收購快意節能,先以4億元購入快意54.79億股優先股,加上可換股債券,即持股量增至83%。 同時仲大施「財技」,將李寧30.9%股權注入快意節能,實行將兩間公司變成互控關係。 市場對此動作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背後一個理由當然是猜測大股東減持:由創業板公司持有主板,即使李寧日後減持亦不失大股東地位。 不過更值得關注,是當日收購、非凡中國同時公布以7億元收購瀋陽發展工業園及生態城,表面美其名是發展體育產業市場,但實際明眼人一看就知: 參與地產發展。 到在日前的股東會上,非凡中國雖然未能順利購入李寧股分,不過就同時通過收購總投資額逾400億元的瀋陽兆寰產業園及置業投資建生態城項目,顯然李寧是想借非凡的品牌,參與目前內地最賺錢的行業。 不過今次李寧的如意算盤就被港交所打破。 所謂「反收購」行動界定收購,是被聯交所認為具有將新收購資產上市,及規避新上市規定的意圖,即是李寧要依正手贖,按新上市的形式方可將資產注入,這道「後門」似乎更難通過。 其實要急於轉型,李寧可能心裹也明白,業績已經不能長期維持高增長,很不幸這個現實在明年第二季度訂單中被獲得證實。 與過去兩年訂貨量有平均6%-20%增長,明年次季李寧的訂貨按季跌7%,是04年以來最大跌幅,而且預料未來仲要再跌! 更令情況不明朗,是李寧的不清晰定位。國際最大品牌Nike及Addias經過兩年整合銷售渠道,明年肯定會在內地大展拳腳。而過去的低檔品牌,經過近年在中港兩地集資,資金實力已足可同李寧一較高下,最致命是以更高分紅霸佔了銷售渠道,令中價的李寧完全陷於兩難。 老實說,香港都有李寧店鋪,有無人行過?

Two Face

今個星期,我地風雲人物都要「跟紅頂白」! 人家時代雜誌,千揀萬揀,最終都係搵呢個最年輕既富豪。 26歲嘅Zurkerberg 朱克伯格,創立左Facebook六年,用戶數量今年全球突破5億,評選團形容佢創造左全球第三大國,人口僅次於中國同印度! 而朱克伯格就由一個哈佛大學輟學生,搖身一變成為著住T-恤嘅國家元首。 而佢嘅身家暴漲,估計有最少69億美元,喺福布斯富豪榜排35位。 時代雜誌形容朱克伯格改變咗人與人溝通嘅模式,不止在網絡,現實中都係。 他完全更改了互聯網景象,Facebook是互聯網出現後,最重要的網絡發展。 對於呢位最年輕既富豪,其實我地都無需多講,反而想探討下,點解佢會贏另一個熱門、維基百科既阿桑奇? 《Facebook與哲學》作者、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Wittkower,亦都提出左質疑,認為同Facebook唔同,維基解密係象徵意義、係意味著公眾應擁有更多知情權同參與權﹐當局應減少對公眾欺騙。 換言之,阿桑奇既努力、係可以令更多人生活得以改善、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不過都唔係所有人都認同阿桑奇既行為、經濟學人一連兩期,都以英雄定係黑客形容佢,結論係阿桑奇只係以一啲唔見得光既手段、取得國家機密,根本唔值得表揚! 其實時代雜誌都明白,今次既決定係會引起爭議,佢地既編輯都提出,Facebook 同WikiLeak跟本就係一個錢幣既兩面,代表左開放同埋透明度,阿桑奇針對既、係代表權力階層既政府同機構,要求佢地釋放權力,而朱克伯格就係令個人更自願分享信訊、係增加個人喺網絡世界既能力。 講到底兩人最大分歧係阿桑奇天生認定人性本惡,認為人同人之間充滿敵意;相反朱克伯格就係認同每一個人都係朋友。 所以呢個世界同時有呢兩個人存在、先可以改善到我地既未來。

AAA

三個A香港恨左十幾年,今日終於等到! 回歸後無耐,當日係財爺,依家係特首嘅曾特首,破口大罵評級機構不負責任。 沙士後無耐,總動員到紐約,新加坡標普總部游說。到二零一零年今日,最後靠內地因素,令本港評級歷史性上到最高級別水平,同大美帝國咁高咁大。 無時候就恨,到有其實又無咩感覺,收市後公布、期指仲要跌多些! 香港作為零負債,唔舉債,三個A只係有姿勢,無實際嘅虛榮! 有人問,香港既然形勢大好,評級極高,係咪可以多加利用,例如發債? 既可強化財政管理,又令一批苦無出路資金,有多個好去處。 亦有人話,以政府膽小,點會無事生事。況且為舉債而舉債,好難向阿爺解釋係咪「審慎理財」。 老人家講,香港的確係福地,捱過一浪,總會一浪好過一浪。 呢一刻,香港咩都好。資產價格大升,經濟好,資金多,前景好,評級又高。 睇到標普調高香港評級理由,大部分係老生常談,十年如一。唯獨讚香港政府,話好少地方處理金融危機,有香港做得咁好。 老行尊聽到,「咇」一聲笑出嚟! 資深銀行界話,好命,同實力,一線之差。但估唔到三個A呢個功勞,由小曾「鬍鬚」奪得! 除左標普之外,考下你,仲有邊間評級機構,俾香港三個A評級呢! 正係內地評級機構大公。大公初登場,引嚟國際關注,但據講,佢地生意淡薄,依家正爭扎求存! 內地極高部委深明,要加入國際資本市場做主角,無一間評級機構喺手,會爭緊的。 據講,監管當局醞釀來一個改革! 行內依家做法,係由攞評級嘅公司負責俾費用,但會造成利益關係,內地依家正要求,由參考評級嘅一方,希望用者自付。 不過,大公要由一間土炮,成為國際級,道路漫長!

唉瘋全球化

圖片
以前話由一條牛仔褲睇全球化。 雖然喬布斯好鍾意著牛仔褲、不過要說明全球化的最佳代表,反而係佢手上部iPhone。 一部智能電話,竟然令中美貿易順差誇大左十九億美元。 條數點計? WSJ今天有篇報道,提到亞洲開發銀行屬下一個研究發現,iPhone雖然係美國蘋果公司研發同銷售,不過組裝就喺富士康深圳廠房進行,最大問題亦喺呢度出現。 富士康既組裝、只係佔左一部iPhone批發價錢179美元之中、區區3.6%,即係話只係值6.5美元,約五十蚊港紙。同嚟自日本、德國以至南韓既高增值部件,相距甚遠。 不過呢六點五美元,就係令到iPhone所有成本,都轉嫁到中國。 以舊年蘋果賣出1130萬部iPhone計,出口總值係二十億美元,扣除番由中國入口既美國零部件,以目前中美官方的傳統統計方法、得出中國喺iPhone上既貿易順差,係19億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話,如果改用附加值既計算方式,實際iPhone係令美國對中國有四千八百萬美元既貿易順差。 報告指,美國國會經常提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二至四成,即使人民幣未來真係升值兩成,咁組成本只係增加至7.8美元,根本唔可能改變中美之間整體貿易。 世界貿易組織話,而家所謂既"中國製造",其實只係喺中國組裝,喺整個全球價值鏈中,只係佔好少部分,過去所謂「制成品原產國」呢一個概念已經過時。 以中美貿易為例,佢地認為實際情況係誇大左一倍。 不過計我話,除左中國不滿貿易逆差被誇大外,最唔Like 可能係喬布斯。 明明自己放左咁多心血,而家話iPhone4係"Made in China",哈真係想Send個「猫」比佢睇下有咩反應! 唔知覆唔覆呢?

債市驚魂

下晝中環突然同時傳出一聲「嘩」,跟著再同一時間問,「咩事」??? 食完晏,一開市無耐即刻跌五百幾,中環人話,似造市,多於一切。 事關下晝兩點廿五分左右,穆迪話可能DOWNGRADE西班牙,幾分鐘後,已經有九千張期指排隊沽,令到下晝岩岩開市時段,成為期指最多成交時間。 充滿疑點,到底係咪有人事先收風? 經紀話,西班牙係歐豬中,最具殺傷力的大牌,作為歐元區主要經濟體,一出事,市場一定震盪。 歐洲情況混亂,救市基金話加馬,但得個講字。市場中人懷疑,歐豬破壞力,正係抗衡聯儲局印鈔嘅絕招。可見將來,就係繼續爆下,又救下,又爆下,再救過! 講爆,美債繼續跌十年長債息升到三厘半樓上,七個月高位。結果,自作自受正正係聯儲局。 雖然受到共和黨議員批評,但聯儲局仍按照計劃,將QE2嘅規模維持喺6000億美元。 聯儲局雖然表明美國經濟持續復蘇,但認為,復蘇力度唔足以拖低失業率。 不過吊詭的是、十年期債息一度升至3.5厘嘅七個月高位,完全係同伯南克原意脫節,證明了市場漸漸唔相信聯儲局,相信最終要焗住加息。 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局喺出年三月加息四分一厘嘅機會率、由零變為11%,十一月加息嘅機會率就增至超過五成。 此終、聯儲局買下,買下,債券組合加埋有一萬億多的,尋日債市大跌,一日就帳面蝕八億。有人計過,聯儲局目前仲有五百幾億資本緩衝,但只要債市好似尋日咁跌,四日內,呢筆緩衝資本就無曬! 截至周二為止,聯儲局QE2,由於事先張揚,俾聰明炒家利用,低買高賣,聯儲局高位接貨,短短一個月QE2,已經帳面蝕緊三十幾億美金! 如果按市值入帳,其實最大問題金融機構,正正係聯儲局。恨錯難返,佢地只有繼續買資產,高盛最新估計,新一輪QE2.5規模又最少四千億美金!

話事

新增貸款7.5萬億? M2增長16%? 咁都算收緊? 雖然唔再強調平穩較快增長目標,但明年新增貸款目標居然同今年一樣。 又有甚麼不知名權威人士說,出年廣義貨幣M2增速目標定喺百分之16左右。 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目標規模、原本傳係六萬五,至七萬億。依家最新板本係七萬五千億人民幣,又同今年一樣。 明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話要將通脹放在更突出位處,但人行偏偏處處受制肘,既不敢加息、現在連新增信貸也要維持原來規模、連自己口說的「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都不敢用,完全就是「口講一套、手做一套」。 難怪有大行認為,今次人行唔加息,似乎顯示政策有分岐,更重要係顯示、話事既,唔再係周行長。 周小川說做人行比伯南克的美聯儲困難,真是所言非虛。 再看社科院指,加息只有宣示性作用,實質作用唔明顯,嚟緊宏調、都係以加存款準備金為主。 內地似乎要找藉口、令唔加息同保持信貸規模合理化,唯有推說中國經濟規模大,7.5萬億不算甚麼? 真是令人目定口呆,七萬五千億不正是今年推高通脹的最大理由? 現在居然說所佔比例不高? 瑞信陶冬亦對自己預測失準深表不忿,批評內地貨幣政策力度不足,反映係太驚熱錢,同相信通脹見頂。 不錯,投資人最初可能會對呢個決定歡呼、看美元指數再跌,南韓元澳元全線炒上,台幣更創十三年新高。 但長遠遺害其實顯而易見,因為負利率問題只會不斷惡化,泡沬再大都有爆破一天。 有熟識國情人士話,內地近日好著意防熱錢,一聽到「套戥」、「對沖差價」就已經神經錯亂、毛管直棟,他們忽略了的是,在市場機制下,任何套戥機會最終都會消失,實在犯不著如「船尾驚賊」。

不跌之謎

樓價指數上周報 89.41,比上個星期,升咗 0.9%。 指數已經連升三個星期,累積升咗 2.3%,即係樓價根本無跌過? 技術上,政府壓市措施生效之前,有大量高價買賣,繼續推高指數。 措施生效之後低價成交相當少,不足以扭轉大局。 似乎可以說明,樓市經過四個星期拉鋸之後,政府應該飲得杯落! 藥力係重,但總算啱啱好,趕絕班炒家離場之餘, 同時,成功穩住樓價,唔再癲上去、但亦都無乜點跌,令廣大業主唔使再受八萬五之苦。 市場負面情緒淡化,十大屋苑交投、喺政府出招後第四個周末、由低位回升到53宗,比上星期回升六成,亦都重返出招前八成水平。 如果放大到35個主要屋苑,成交已經超過二百個,上升八成,可以說是重回正常水平。 觀乎現在入市、得番用家同長線收租客入市,炒家近乎絕跡。 那,到底樓價是否已經見左底? 現實勝於雄辯,雖然我們一早認同 樓價仲會再升 ,但想不到打擊措施對樓價幾乎毫無影響,不過不承認少觀了這些長線資金的購買力。 似乎低息、QE2、內地資金的威力真是無遠弗屆,而一批本來觀望的用家,相信見樓市跌不下去下、亦會加快本來拉鋸的成交悶局。 不過要留心、短期內樓市仍有不明朗因素。 多個新盤即將入伙,好像元朗Yoho Midtown及將軍澳領都,呢兩個盤本身均有「先天不足」,不是位置偏離就有環境問題。 加上業主轉賣為租,租盤量大升,預期租金要跌半成至一成,回報率下跌,最終又是反映在樓價身上。 有證券行亦提出,目前樓價升幅已遠遠超越經濟。 理據係目前整體樓價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三點五倍,過左九七,加上目前整體供樓負擔比率低過五成,撇取新界樓拖低整體樓價,如果睇主要大型屋苑,平均呎價已經超過六千,只要樓價再升一成,到時平均供樓負擔比率,就會超過五成。

今年不加息?

正當大家等緊內地通脹到底有幾嚴重之際,人行再出招,暫時只係加存款準備金率。 點解人行唔加息? 仲有,咁點解要喺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時候,只加存款準備金率? 是否通脹不嚴重? 事隔一日,當然大家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食品價格、繼續以雙位數上升,蔬菜同水果價格分別升兩成一同兩成八;更叫人叫驚的是、一向非常通脹率火車頭的水、電、房租等等,都錄得08年9月以嚟最大嘅升幅。 結果所有組合就推高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5.1%,係28個月高位,高過晒市場預期。 而且展望未來亦不樂觀,睇返生產成本,就仍然有上升壓力。11月嘅工業品出廠價亦達到6.1%,升幅高過市場預期。 中央當然一早掌握相關數字,不過阿爺仍然唔揀加息,似乎係反映中央對於加息有啲顧忌。 加息,係兩難,但唔拿拿林收緊銀根,對於過熱經濟又唔可以唔理。 好似新增貸款咁,頭十一個月已經超過七萬四千億,幾乎肯定會超標。 但內地今個月,有一萬五千億資金釋放,加上市場利率上升,令人行透過增發票據吸走資金有難度。 其實內地已經無咩選擇,由於公開市場回籠既貨幣暫時喪失,加RRR係唯一選擇。 已經連續六次加左存款準備金率,內地解讀係流動性已經多到唔做嘢唔得,因此即使喺經濟工作會議期間,人行都要做嘢! 有學者就解讀,連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雖然未必可以即時收緊信貸、但對壓制末來通貨膨脹預期、就肯定有效! 呢個亦可能係目前最理性解釋,點解中央仲可以忍手唔加息? 就係靠住一招控制通脹預期。 由於市場一早估到人行即使可以加息,幅求也不會大得去那裹、現在加息,反而容易比炒家摸底。 現在每個星期靠住一個周末恐懼症,令市場有所「避忌」,至少減低遊資炒作對資產升值的影響。 Buy Time之餘、發改委亦同時出手,一面採取價格管制,一面疏導供應鏈,難怪發改委咁有信心,今次通脹率已在十一月見頂。 所以內地主流媒體均預測,估計今年內再加息既機會已經幾乎係無! 不過今年仲有幾多日? 唔............ 市場似乎對今次只加RRR而不加息,亦有另一番解讀: 星期一股市、必升! 內地做既三千網民調查顯示,有多達四成三既人估計、星期一股市會「低開高走」,即係話驚一陣後、大家都會當無事發生,有兩成三既人。 有人更索性預期,星期一股市會高開高走、一於繼續炒個不亦樂乎!??

年度CEO

點樣可以成為最值得外界欣賞嘅CEO,可以參考下MARKET WATCH,佢地揀咗蘋果Steve Job成為十年嚟最佳行政總裁。 至於2010年度人物,就係福特Ford CEO穆拉利Alan Mulally。 穆拉利65歲,帶領福特成為美國唯一主要汽車製造商,喺金融海嘯之中,可以避過破產。 穆拉利得民心,開拓中國市場,賣力到親自交車比車主,連買家都話受寵若驚,喜出望外,仲話要加入埋福特車會。 得民心,仲有一單料,就係之前的華爾街高層,咪「高調」用私人噴射專機,出TRIP,但穆拉利反而用自家環保車Escape Hybrid去華盛頓。 由底特律一路駕駛到華盛頓特區,總里程800公里,車程足足要成九個鐘,你話服唔服佢。 其實穆拉利未做福特之前,任職波音公司,05年年薪已經多過七百萬美金,FORD請佢,出到二千萬美元,肯付出呢個天文數字,當然佢有個人之處令福特垂青。 期間遇到金融海嘯,主動減薪,穆拉利仲為咗爭取政府嘅緊急貸款,提出願意只係領取一蚊美金年薪。 帶領公司走過黑暗期,業務逐步復蘇,今年頭十一個月,福特汽車銷售升咗兩成一,係同行整體水平嘅兩倍,第三季,總收入升幅接近七成。 睇埋股價今年以嚟累積升幅多過四成,逼近到十七蚊美金水平,反觀同行日本豐田汽車今年股價累積跌咗百分之六。

youku

星期三,納斯達克。 優酷首日上市,收市升161% 當當網首日上市,收升86% 兩隻網絡概念股、當當網同優酷網,雙雙揚威美國華爾街。 一隻係中國最大嘅網上影片網站,一隻係內地最大網上書店,預託證券同一日喺美國掛牌,股價大升特升。 喺美國首日上升,要有優酷咁強勁升勢,要數番五年前。 原來主角又係內地科網股: 百度首日上市,收市大升3倍半。 今年有五隻內地科網股喺美國上市,首日股價、平均都升57% 投資者對內地網股趨之若騖,係因為中國擁有全球最多嘅網民,超過四億。 國際貨幣基金更預測,出年網民人數增長,會係美國嘅四倍。 潛力龐大嘅網科市場,令百度神話,得以延續。 百度美國上市五年以嚟,股價大升39倍。 比美國嘅Google創出嘅神話,更加亮麗。 睇番上一季,內地網上影片市場價值,升超過一倍,去到6億2千萬人民幣。 因此亦解釋、點解投資者願意出更高嘅溢價。 優酷嘅股價對預測營業額,高達15倍以上,比美國網股平均嘅3倍,有極大嘅距離。 雖然類似優酷呢啲網站備受投資者追捧,不過呢類網站實際都係未有盈利,好似優酷今年頭九個月就蝕左一億六千萬人民幣,即將到Nasdaq上市既土豆網,亦都蝕八千幾萬! 連對手百度屬下既「奇藝」,自己都承認跟本係做緊一個唔健康既行業。 更令人質疑既係、內地盜版猖獗,用戶已經習慣左免費資訊,要喺呢啲視象網站,佢地九成以上既收入,都係要靠廣告收益! 不過連廣告商都知,呢啲網站並唔係有效既賣廣告途徑,業內估計,呢類視頻網站只係佔網上廣告收入既百分之五。 除非內地消費者,可以喺短期內建立維護版權意識,否則佢地既經濟模式真係唔容易改善! 當然,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這日遙遙無期!

馬田打老虎

韋奕禮要走,中環各界反應係預左,但大件事! 特別係任期本來多幾個月就會屆滿,但咁都唔等埋,到底所謂何事? 雖然呢位CEO公眾對佢印象可能未必算深,不過佢任內其實做左唔少「打老虎」工作,包括反對電盈私有化、追擊中信泰富炒燶外匯事件,以至今年洪良事件,都反映佢對保障投資者、一啲都無手軟! 韋奕禮承認,呢分工唔易做,同意任內最大挑戰,係雷曼迷債。 曾經形容自己係強勢管理,決定左既事一定要執行,韋奕禮強調提早離任純粹私人理由,但分工一的都唔易做! 除左雷曼迷債外,韋奕禮喺多個議題亦受壓,當中包括多間上市公司高姿態反對延長禁止買賣期。 仲有半年,韋奕禮話好希望餘上市規則法定地位有進展。 佢對繼任人都有要求,就係能力,同誠信不可缺一! 知情人士話,韋奕禮早於金融海嘯後,就意興闌珊。雷曼迷債一役,佢認為部分指控不合理。 相比前任沈聯濤,同佢交過手嘅、都形容韋奕禮識野,做嘢合理。 好似牛熊證一役、沈聯濤以為係罪大惡極產品唔批,但落到韋奕禮手,即時無問題。 韋奕禮任內,致力打老虎,多宗造假或內幕交易案重判,真正顯示證監會唔係無牙老虎。 DAVID WEBB講得好,佢話電盈好、中信泰富事件好,甚至競價時段,都顯示呢幾年,證券市場呢幾年變得太政治化,令韋奕禮無癮。 雖然無講接任人,論資排背,無錯係林張灼華係大熱接班人,但WEBB就話,出面大把叻人,如果由真係林太上,佢會好驚訝!! 講任期,林太依家合約,出年二月底完結。是否續約,同是否升職,唔知有無關係呢? 金融圈話,相比金管局總裁,證監會呢個位,難做亦難搵人。 環看香港,未退休,兼有經驗似乎得轉會去交易所既狄勤思一個! 但當今市場講同內地融合,與其澳洲邦,不如內地求援。至少,同小加合拍啲! 合拍好緊要,韋奕禮同政府係咪合拍,一睇就知。 宣布離任咁耐,相關人士一句致謝聲明都無!!! ////////////////////// 後記:唔知係咪下亞厘畢道睇到我地節目,晚上嗱嗱臨出聲明贊馬田貢獻多! 都好,有心唔怕遲.....

發老脾! (超低能、勁搞笑)

好友一號

都說奧巴馬是好友! 競選時批評喬治布殊減稅方案。 美國傳媒形容,白宮依家將減稅計劃延長兩年,係向政治低頭。 連奧巴馬亦都認,呢個係妥協。 稍後,民主,共和兩黨會詳細討論方案詳情。 當中,包括削減工人向社會保障基金繳付嘅工資稅兩個百分點,假設年薪七萬,佢地每年慳到千四美金。 因為咁,聯邦政府需要額外向保障基金注資,連埋延長減稅方案,美國財赤到2013年會額外多近3千5百億美金! 目前減稅方案最大阻力反而嚟自民主黨,佢地一直反對繼續向富裕階層提供稅務優惠,並反建議,年薪25萬美金以上人士,出年要加番稅,但被共和黨否決。 一直主張加馬救經濟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亦潑冷,指奧巴馬同共和黨交易,佢話任由減稅計劃年底到期,對經濟影響係有,但唔大。 依家奧馬巴咁做,只會進一步令選民失望。 英國金融時報社論就指,奧巴馬的確無理會削減預算赤字委員會警告,財赤會大幅擴大,但減稅臨時延長,似乎無選擇中選擇。 連一向支持奧巴馬既紐約時報,都質疑今次佢既決定,認為只係為選票而改變立場。 政界唔多歡迎,不過市場就相當歡迎奧巴馬今次決定! 原本大家憧憬QE3可以推高全球股市、點之伯南克今次令大家希望落空。 好在,仲有佢老細、奧巴馬為市場搵到呢線曙光! 無論係商品市場、股市、以至高風險貨幣都顯注上升,市場胃納突然好似返晒嚟咁,總之係風險資產都全線上升! 其中表最突出,要數商品市場,反應最大,金價同銅價都創新高,油價就升到兩年幾高位。 銀價就企穩30美元樓上嘅三十年高位。 風險胃納改善,資金即時流出債市,債券價格回升,十年期國債息率升左五個點子,利率迫近三厘水平。 同樣下跌係美元,兌日圓跌至三個星期低位,澳元迫近一算,歐元都回升至近1.34水平。 想當初奧巴馬以「改變」作為口號,予人滿有原則、冀打破政治壟斷的希望,可是一旦面對選票的選擇時,其實相比之下、喬治布殊可能更有原則。 事實是我們不可少觀今次減稅的後遺症,與QE2不同,印銀紙與發國債都是帳面數,但減稅就只會令1.3萬億美元的財赤進一步惡化,救得了今時,救不了後幾代人。 不過當大家一片樂觀之際、唔好低估民主黨內反對既聲音,愈嚟愈多意見係傾向反對今次減稅方案,可能喺參議院「出事」都唔定! p.s. 仲有無發現,成件事有個人唔見左? 得奧巴馬同伯南克出場,蓋特納呢?

秋後算帳

內地輿論對外資不滿,似乎有升級跡象。 每星期都搵到新指控,要證明外資來意不善,要多加提防。 繼話香港熱錢天堂,之後點名話索羅斯嚟港做世界之後,最新矛頭,直指高盛。 事緣已經係一個月前嘅事,但到近日再被內地傳媒炒作。 話說內地股市十一月十二日大跌,內地行家近日將當日市況,歸咎係高盛證券出報告、建議客戶沽貨所致。 更複雜係,高盛當日出左兩分報告,一分係全球十大投資策略建議,話由於有政策風險,建議顧問結束對中資股長倉策略。 同日,另一分高盛亞洲策略報告就話,政策會收緊係預期之內,話佢地對中資股樂觀不變,客戶應該繼續買貨。 一分倫敦,同一分香港出嘅報告,得出兩個完全相反結論,結果內地傳媒爆出高盛陰謀論報告嘅指控,尋日高盛記者會,亞太區策略報告撰寫人,朱悅成為內地傳媒箭靶!! 同一研究範圍,一間大行,有兩分唔同結論嘅報告,唔係怪現象! 匯豐就係一個例子。倫敦高盛俾匯豐評級係買入,香港評級就只係中性,難怪范智廉要嘈! 又唔通係,內地走出去,只係近幾年時間,對國際玩法唔了解,結果亂加假設!! 人民日報月初,已經發表左一篇評論,話某大行涉嫌操控股指圖利。今日內地傳媒亦有類似評論,分析外資行點干擾內地市場。 呢篇文章列舉,外資行首先,用佢地標準,同中國市場做估值係唔岩。 第二,就係透過做報告,做預測,干擾內地決策,影響當局空間,亦係唔岩。 第三,就係透過香港買H股操控對中資股價格標準,都係唔岩。 即係最唔岩,都係香港啦!

水份

維基解密又有料爆:中國經濟數據不可信! 係人都知內地經濟數據有水份,理論上完全唔係機密料! 但今次出自副總理李克強把口,就夠震憾力! 維基爆料,話零七年,李克強仲做緊遼寧省委書記,當時佢未正式做政治局常委,喺一次同前駐華大使雷德會面,提到中國經濟數據問題。 根據美國外交文件記錄,李克強當時笑住同雷德講,話中國經濟數據係MAN MADE,有人為成分,數據只係反映經濟趨勢,但唔準確,所以千其唔可以信! 李克強眼中,內地經濟數據只可以參考。外交部當然唔評論李克強言論,但路透社翻查記錄,認為維基可信性高! 佢地查到,李克強舊年參觀國家統計局時,的確對經濟數據真確性,有啲著緊! 當時李克強問統計局,數據點計? 國民生產總值點解一定要每季計一次,每月又得唔得? 外國評論話,由領導人口中講中國經濟數據唔可信,確實幾有趣。熟識內地嘅分析亦指,凡係經省市上報嘅數據,可信性的確不大,好似通脹,官方話百分之四,實情可能要乘二。 相比之下,銀行新增信貸,用電量,由於經地方政府機會唔大,所以可信性高一的。 所以瑞信陶冬就好睇用電量,認為呢個係工業生產(IP)的最好Proxy,仲要有前瞻性! 講番李克強,依家係第一副總理,講排名,佢會下屆接替溫家寶,正式出任總理。美國對佢評價亦相當正面! 美國機密文件形容,李克強投入,而且對事物掌握得好,更重要係,佢一直致力建立一個和諧社會。 咁算唔算一啖砂糖,一啖X?

平常心

「熱錢囤駐本港」呢個結論,似乎愈嚟愈勾起特區政府既神經,終於輪到最高層發炮! 行政長官曾蔭權反駁,大量資金透過香港的人民幣結算,流入內地炒作既講法,話係毫無根據。 由特首、陳局長,以至IFC 88樓,都先後反駁中央台熱錢論,佢地睇既的確可能係每一宗貿易結算既單據往來,不過好似中央台既「放蛇」都有提及,呢啲公司其實好輕易假借結算需要,自己先囤積起人民幣,再伺機炒作~! 特別係陳局長講既本港資產管理只有五千億,話數據根本不相乎。 「得罪講句」,呢個講法真係反映局長「象牙塔」心態。 問任何一個投資銀行家,佢都會答你金融中心既精綷係「槓杆效應」,喺海嘯之前,一啲對沖基金既運作都有二十至三十倍槓杆,即使而家稍為收歛,但五至十倍槓杆仍然係等閒事! 雖然十萬億既講法的確可能有所誇大,不過特區政府只係一咪否認「熱錢囤駐」,反而唔提及可以點樣改善「把關」工作,又叫內地點樣放心去擴大本港人民幣業務? 其實一張銀紙、應該點分冷、熱? 呢個問題可能只有特區政府可以答到你,不過市場對點界定熱錢,根本就係無一個統一定義,但熱錢由歐美流向新興市場,就係市場目前既共識! 喺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眼中,錢無記認,無所謂「好、壞」或者「冷、熱」,資金多對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自然係好事,只要把關做得好,熱錢多少都唔成問題。 能夠睇得通「把關」呢個關鍵,李小加提出夠以「平常心」去看待人民幣國際化,因為香港做離岸中心,過程複雜,往往出現行兩步,退一步,呢個亦係好正常。 其實特區政府對熱錢囤駐有咁強烈既反應,都可以理解,因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先至喺今年有實質進展,突然被冠以「熱錢基地」呢個名,熱錢由「流入」變成「輸出」,政府梗係驚內地會收回優惠政策! 轉捩點可能係10月28日、人行突然叫停貿易結算,背後原因到今日都未有一個官方講法,難免令人猜疑! 與其話係內地收回優惠政策,倒不如話係本港未有做足貿易結算配套,令阿爺唔放心比香港進一步擴大結算規模! 連匯豐都話,關注本港人民幣存款規模不斷擴大、引發結算風險過度集中。 銀行公會已經要求金管局諗辦法,包括加入金管局擔任清算行,唔再只係靠中銀香港。 人民幣存款量,由舊年唔夠六百億,增加到現時2100幾億,存款規模不斷擴大同時,亦衍生出結算風險過度集中嘅問題。 現時,所有本港銀行收到嘅人民幣存款,都存放喺作為清算行嘅中銀香港,但每間銀行都有內部指引,對一單銀行嘅信貸,唔可以超出

罪人? 英雄?

全世界既外交官,呢個星期真係唔好過,日日都驚比人爆料,維基解密既震撼力,真係一啲都唔簡單! 對呢啲外交官嚟講,輕則就「尷尬」一番,重則可能有殺身之禍! 呢個阿桑奇真係利害,本來都係我地行家,但佢原來早喺16歲,已經係著名「黑客」! 兩者結合埋,就令佢成為外交界聞風衰膽既人物! 佢今次一次過公開左超過25萬份外交電文,係美國國務院過去三年、同全球270個駐外使領館之間互通嘅消息! 坦白講,其實今次公布既內容,同上次爆美軍喺阿富汗軍事行動,影響力相差都幾遠。 雖然內容令美國政府非常尷尬,但經濟學人話,呢啲Gossip都係茶杯裹的風波,好似話貝盧斯科尼夜夜笙歌,唔個都並非什麼秘密。 不過今次事件都引起左一啲爭議,就係泄取情報到底係咪道德? 金融時報LEX提出,維基有責任以負責任既態度,使用獲得既信息。 好似佢地不當「披露」阿富汗信息行為,就會令唔少人面對生命危險,應該受到譴責,認為佢地「有權無責」,呢個正正成為佢地宣稱要鬥爭既對象。 經濟學人就有另一番睇法,佢地認為即使阿桑奇今日被暗殺,又或者WikiLeaks 整個 Server明日就被刪除,但呢啲泄密行為仍然會有人進行。 雖然由政府或者大銀行既電腦內,因為保安漏洞而取得情報,但試問呢啲政府部門又或者大型IT公司、唔係每日都喺我地既私人電腦竊取資料,正正係電腦科技快速發展,先至令呢個差距收窄。 經濟學人提出,問題唔係阿桑奇應該被視為恐怖分子或者係英雄,佢地認為要探討既係、到底人係咪應該有更大既正義感,去挑戰權威、將一啲過去唔見得光既事揭發比公眾? 而個人又係咪要喺呢個所謂「國家安全」既光環下、犧牲自己權利? 好似維基之前曾經披露、美軍殺害手無寸鐵既伊拉克平民,呢啲事件其實反映公眾知情權既重要性,我地作為媒體既一部分,都應該好好反省!

正視聽

中央電視台上周開始,一連多輯報道香港作為熱錢基地,資金如何由本港進軍內地。我們作為關注資金流向的財經資訊台,自然自覺有責任向觀眾表達這個「半官方」的觀點。 豈料之後事件引起本港政界同金融市場高度關注,有報道更話,電子傳媒推波助瀾,搞出十萬億熱錢大頭佛!! 我們只能夠話,熱錢問題,怎能忽視! 香港熱錢有幾多,從來無正式統計,但單靠銀行體系結餘數目,去判定熱錢數量,又欠正確。 十萬億,黃少明到底有沒有講大? 八年前,當年中銀分析員何綽越建議脫勾,中銀八年如一,就係劃清界線,唔關我事! 所以今天黃少明都要即時休假,斷估佢都無得留低! 熱錢點計,政府話唔知,金管局堅持,睇銀行結餘,但任總千金詠恩就話,結餘以外,就係睇金融機構外匯資產變動,再加埋銀行體系結餘,就計算到資金流動性有幾多。 雖然金管局之前話,銀行體系結餘顯示,無新資金流入,但任千金話,十月流入本港資金,破記錄。 大摩按銀行外匯資產計算,十月分,本港錄得269億美元資金流入,相當於二千億港元多的。連埋銀行體系結餘數字,本港流動性達到 十萬五千三百億港元 ,破歷嚟記錄。 10萬億 ? 不就是黃少明計出來的數? 游資計算,掌握到,但近日又引出另一問題,係熱錢暗渡陳倉,貿易結算為名,製造熱錢為實! 貿易結算額八十億爆燈,金管局驚,更啟動人行掉期。但八十億,與其理解為結算額度,不如講清楚,係屬於貿易結算臨時頭寸先真! 有熟識情況人士話,八十億,金管局可能唔明,銀行界亦唔理解。八十億用左,其實唔代表貿易結算就此要暫停! 金管局引證,今年頭十個月,經跨境結算,由內地匯入香港人民幣有千三億香港匯入內地有330億,當中約有一百億係經清算行進行,有實際貿易背景證明。 貿易結算機制無被濫用,可以信。但在港流通人民幣,遠比人民幣存款二千億多,呢筆錢,足夠支持人民幣貿易結算,點解故然間觸及人民幣貿易頭寸,兼爆額? 其實銀行可能心知肚明。 簡單講,囤積炒賣誘因大。更重要係,人民幣國際化,背後涉及複雜技術問題,一旦掌握唔好,情況會係更多誤解,更多混亂! 媒體、甚至像中央台都可能有誇大之言,但為官的,卻一咪只懂否認其事,卻不做好把關工作,又如何叫阿爺放心開離岸中心呢度大門?

潛伏

圖片
維基解密既震撼力,唔單止係外交世界,金融市場一樣感受到「泄密風雲」既影響力。 事緣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喺接受福布斯雜誌訪問時提到,佢計劃明年初公開一間銀行幾十萬分既資料,當中包括左一啲嚴重違規、唔符合道德既行為。 雖然阿桑奇唔肯透露銀行既身分,不過美國銀行喺星期二,股價就大跌左百分之三,點解市場會認定阿桑奇既目標係美銀? 翻查資料,原來阿桑奇喺09年十月,接受過美國一分電腦雜誌Computerworld訪問,當時佢承認,喺美國銀行一名高層既電腦上,取得5GB電腦數據既資料。 到底「五激」既電腦硬碟、有幾多文件? 有電腦專家估計,轉換成文件檔,相當於三十二萬頁既文件,又或者係五十萬封既電郵。 華爾街日報話,美銀其實已經驚左好一段時間,過去一年都不斷審查銀行內部有無資料外泄。 有分析員估計,以時間推論,呢批資料好大機會會係涉及美銀喺金融海嘯期間,收購美銀既資料。 司法部最近計劃向美銀同前總裁劉易斯作出民事起訴,指佢地喺收購美林既交易上、誤導投資者。 美國證監會亦作出過類似指控,最終美銀要比一億五千萬美元和解。 同阿桑奇做訪問、福布斯作者「格林伯格」喺雜誌網誌表示,以「五激」既電腦容量,以及時間發生喺14個月前,佢認為維基解密針對美銀係好合理猜測。 佢仲話維基解密手上有唔止一間銀行既資料,阿桑奇仲同佢講,最終會令一至兩間銀行倒閉。

你今日玩左未?

呢條片,係YOUTUBE已經有過超過190萬點擊率,呢班肥雀同埋肥豬,對好多人嚟講,一啲都唔陌生。 講緊嘅係極度暢銷嘅iphone遊戲APPS,ANGRY BIRDS,相信大家都有玩過,甚至已經打爆機? 遊戲玩法非常簡單,將一班嘈之巴閉嘅雀仔,從老遠彈出去,打死晒D豬,D豬死晒就「升呢」,個個玩過都話過癮! ANGRY BIRDS有幾受歡迎? 連日理萬璣嘅英國首相卡梅倫,都有用IPAD玩呢個遊戲! 呢個APPS舊年年底推出,好快已經榮登芬蘭最暢銷蘋果APPS首位,今年二月,進佔埋英國暢銷榜榜首。 幾個月後,已經成為美國最賣得APPS,到咗宜家,呢隻「憤怒的小鳥」全球已經賣出超過一千二百萬個APPS。 華爾街日報話,ANGRY BIRDS令好多行政管理階層著迷,就係因為呢種CAUSAL GAMES,玩嘅時候唔駛用腦,無論遊戲角色、音樂同動畫都相當抵死,有助調劑緊張生活同減壓。 而且呢種MOBILE APPS,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玩得,AT&T統計過,流動遊戲玩家,原來平均年齡居然係45歲中年人士,佢地多數係等緊開會或者喺重要約會前,百無聊賴時候玩。 呢隻雀已經令開發公司Rovio 發個盤滿盤滿,呢間由三個芬蘭學生03年成立的公司,再次證明後生仔靠「食腦」,一樣會有出頭天!

暗渡陳倉

香港到底係咪熱錢基地,過去一個星期成為左內地財經界非常熱門既話題,我地都連續跟進左好幾日,由羅湖既黑市找換店、生果鋪,以至近日突然叫停既「人民幣貿易結算」,令呢個疑問好似突然變成事實一樣! 為左避免「混淆視聽」,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就趁到北京,同人民銀行解釋,指人民幣存款同貿易結算量急升,並無涉及炒賣! 陳德霖話,仲指王岐山繼續支持香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試驗場。 不過數據有時真係好難「呃人」,本港十月人民幣存款突破二千億,單係十月就多左四成半,其中陳德霖口中無炒賣既貿易結算,更大升一倍三,不過貿易量又唔見上升,咁解釋? 其實想當日人行同金管局簽訂貿易結算安排,原意就係希望金管局可以做好把關工作,避免呢個試點成為投機炒作工具,而家未夠半年就「出事」,到底明年仲有無得增加額度? 陳總話,未傾到喎! 金管局否認還否認,觀乎中央台既立場,其實喺內地眼中,香港都好難洗得到呢個「熱錢基地」惡名! 佢地認為既「暗渡陳倉」,唔少都係基金大戶,特別喺內地所謂四大「Buy China」天王,包括索羅斯、安東尼波頓、羅傑斯、仲有「掹車邊」既巴菲特,個個都咁好中國前景,反而令阿爺有所顧慮! 其中又以索羅斯最令中南海有陰影,想當日佢沖擊英鎊,本來副手Druckenmiler都話希望逐少「注」沖擊英鎊,但索羅斯話既然我地睇中大勢,點解唔借到盡? 正係呢種去到盡既性格,令佢喺各國央行之間「聞風衰膽」! 特別係佢個辦事處來港只有一個月、而家咩動作都未有,肯定係有後著! 中央台更質疑,佢來意不善,純粹係搵快錢! 所以中央電視台製作第三輯以「熱錢屯兵香港」為題,作專題報道,指對沖基金喺本港屯駐十萬億港元資金,實質係想進入內地市場興風作浪,短線圖利。 熟識國情嘅胡祖六話,直指內地對大量熱錢「屯兵」香港,的確有介心。 雖然多間外資話睇好香港,內地前景,但中央台提醒,唔好對搵快嘅熱錢有任何期望,因為大戶實質只是「暗渡陳倉」。 中央台最後對監管當局的警告是,面對資金氾濫,金融監管機構一定要好好把關。 國金88樓,唔知你收唔收到?

解密

普京+梅德韋杰夫= 「蝙蝠俠」同「羅賓」 薩爾科齊= 無著衫嘅皇帝,「容易動氣」,「祟尚權威」 默克爾= 不肯冒險+ 毫無創意 貝盧斯科尼=軟弱無能,夜夜笙歌,經常「唔夠瞓」 以色列「內塔尼亞胡」=優雅又有魅力,但毫無口齒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希特勒 最正係金正日 =肌肉鬆弛嘅「老而不」 維基解密公開嘅25萬份外交電文,係美國國務院過去三年、同全球270個駐外使領館通訊嘅消息,由5間傳媒機構率先刊登。 為將傷害減至最低,希拉莉同駐外大使,預早通知各國官員。 白宮批評維基解密咁做、令美國使館同情報人員,生命受威脅。 其實觀乎已公開資料,外交官的評語頗為「中肯」,相信不會做成甚麼大傷害,只是當時人聽在耳中,自然不是味意! 星期二Moneycafe 有李兆富為「維基解密」再解密!

炒家

打擊炒樓措施只係推咗一個星期,已經收到立竿見影之效。 多個大型屋苑陸續出現撻訂個案,部分好似屯門就佔左成交總數兩成。 難怪行政長官曾蔭權都話,措施已經有一定成效,抵佢威番一次! 今次措施可說是政府近年最收效的政策,一方面力度夠震撼,同時更是配合天時地利人和,誇張點說是「盡收天下兵器」,炒家那有不退讓之理? 不過政策收效之餘,開始更多人關注是會否殺錯良民? 其實更根本的問題是,到底炒家有沒有推高樓價? 我們往往為炒家美其名是專業投資者,認為他們是利用經濟、法律、政治以至制度上的空檔,鑽空子尋求利潤,說得好聽是「套戥」,但實際對社會有多大好處? 大家心知肚明。 炒家在市場上的數目可能真的不多,有估計頂多只有一成左右,但他們對樓市的影響絕不可少觀。 與證券市場不同,樓市的買賣透明度其實甚低,買家賣家的資訊,幾乎壟斷在地產代理手中。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樓市暢旺時,用家想找代理看盤幾乎沒有可能,因為代理都寧願花時間去招呼那些連樓都不用看、只要知道價位高低就決定成交的炒家身上。 而這些炒家由於相對較為進取,一些樓盤的新高成交價,往往都由他們創出,雖然佔屋苑整體成交並不高,不過一旦有新高成交出現,所有業主的「理性行為」都會將自己的叫價與新高成交價睇齊,於是炒家的行為就出現了「放大效應」,樓價輕易屢創新高。 但現實是買樓不等同買股票,我們的觀點是住屋既是商品、同時也是社會資源。 買賣物業雖與股票一樣是商業行為,但同時亦涉及社會成本。發新股只會影響一間上市公司的每股資產淨產,理論只要有人信,要發幾多就有幾多。 相反,一層樓就是一個單位,炒賣一個空置單位圖利雖然可以製造帳面利潤,但這個原本可以安置小家庭的資源就此做成浪費,這個社會成本不會由炒家負責,而是由整個香港社會負上。 炒賣物業會做成經濟學上的「界外效應」,既然我們認同香港地少人多,那麼樓宇本質上與一些稀有資源是沒有分別。 既然政府對一些做成「界外效應」的行為,例如吸煙徵收重稅,又或者對佔用道路資源的私家車徵收每年達數千至近萬元的牌費,目標其實就是希望透過稅制,為界外效應做成的社會資源浪費作重新分配。 今次的特別印花稅正是起到這個資源重新分配的功能(由炒家→用家),而且與增值稅不同,對一些長線投資者/ 用家不會起到懲罰性效果,目標簡單明確(短炒人士)。 我們的確不需要為炒家憂心,它們自有生存之道。但為免殺錯良民,建議稅局

失常的獨裁者? No!

今個星期全球股市唔見左一萬億美元,全拜一對父子所! 北韓金氏王朝喺延坪島發炮,即時震散左全球股市、商品同高風險資產。 唔少外國主流傳媒都分析到,金正日試圖利用一系列對南韓鬥爭既"勝利",幫助經驗不足既第三子金正恩建立政治資本,令佢可以順利接班。 所以今次延坪島事件可能只係序幕,唔能夠排除同類事件會陸續有嚟! 金融時報社論話,北韓政府已經出現精神失常,佢地行為已經好難再用理性思維去理解。而另一種可能係現有政權已經失控,軍隊已經唔再受政府指揮。 經濟學人就提出、身患重病既金正日,使出左兩張令美國震驚既王牌。 第一張係展示左佢地擁有可以轉化為核武器既鈿濃縮設施,第二張就係今次延抨島事件,目的就係迫美國重返談判桌! 經濟學人話,美國其實都心知肚明,即使佢地懷疑北韓發展核設施既能力,但以北韓既人海戰能力同現有導彈設施,對北韓開戰根本唔係一個明智之舉,所以由天安號以至延坪事件,其實美國同南韓跟本無得揀。 而家要解決呢個北韓困局,全世界都將希望放左喺中國身上,不過中國對呢個「細佬」其實都幾頭痕,因為一旦開戰肯定會損害中國追求區內和平發展既型像,而更惡夢係如果北韓政權,數以千萬難民擁入中國,後果都係災難性! 所以金融時報中文網獨立撰稿人丁果,提出一個觀點都幾有意義。佢認為金正日係「朝鮮舞劍 意在中國 」,正正係要向中國說「不」! 北韓政權處於權力交接、但中國要求平壤必須推動經濟改革,即係行番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既道路。 但係金家父子顯然認為,走中國模式改革,經濟上唔單止會受制於中國,更可能係導致世襲統治模式崩潰,佢地根本就沒將經濟改革放在首位。 所以北韓而家反其道而行,顯然就係擺脫被迫經改既壓力。 要解決目前困局,金融時報同經濟學人都認同,美國對中國唔應該採取敵對態度,奧巴馬對胡錦濤、至少應該表現出一種認同,表達雙方既共同利益係一致,而重開六方會談將會係唯一既出路。 作為投資者,而家最擔心係外資會因為今次事件流出亞洲,區內風險溢價正不斷提高,由近日美元強勢、亞洲貨幣包括港紙轉弱,都唔係一個好既預兆! 到底「延坪島」是否投資者的「黑天鵝」?

熱錢基地

有留意央視,連續兩日做左兩個專題,講熱錢流入內地。 而這個熱錢來源地,正是本港特別行政區。 在深圳羅湖一出關,賣既唔止係DVD或者係煙酒手信,原來仲有係數以百萬、甚至過千萬既巨額生意。 中央台「放蛇」,問一間兌換店說要換了二千萬。職員居然亳不猶疑說:「沒有問題!」 更令人震驚係唔止兌換店猖狂,喺羅湖出入境大樓,一啲唔起眼、只係賣香煙、賣生果、甚至服裝店,都一樣可以做兌換,三百萬港幣既嘅金額,呢間只賣十元八塊價錢的雜貨店,一樣無問題! 看那職員的態度,更覺這止交易對她們來說是等閒事,證明每日大規模的黑市兌換、分分鐘也在進行。(當然,如何真金白銀搬上大陸是一大疑問?) 按目前內地規定,個人每年外匯兌換額度,只有五萬美金,但喺呢度,幾乎所有嘅兌換店都可以要幾多、換幾多。 原來喺廣東社科院領導下,有個「熱錢課題小組」,佢地研究顯示,過去八年,流入內地嘅熱錢超過一萬億美元,比年初時估計嘅多二千億美金。而湧入嘅熱錢,佢地估計有六成至六成半進入商品市場,三成左右流入股市。 其實要了解中央電視台點解突然做呢個話題,一點也不難,正因為內地熱錢流入唔單止製造泡沬,甚至影響經濟民生。 好似過去三個月,棉花喺炒作之下,價格升咗一倍,影響到「布料」漲價,廠家嘅訂單報價,根本追唔到原材料加價嘅幅度,廣東省唔少工廠要停工,唔敢接訂單。 其他商品包括大豆、同糖價急升,都影響到食品製造業嘅出口,更直接推高通脹,令阿爺非常頭痛。 這亦解釋了為何今年人行突然叫停比本港嘅80億元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度。 原來有銀行鼓勵炒家,透過境跨貿易結算,在香港及內地各開一個貿易帳戶,變相成為無上限、兌換多少人幣都可以,結果成為近期熱錢大規模流入內地途徑。 就係咁,每日兩萬蚊人民幣嘅兌換上限,就可以輕易避過,每宗嘅兌換額,「郁吓」都過千萬! 相反,人行反而寧願將資金缺口放比一些外國大型企業,好像老麥後,輪到另一美企巨擘CATERPILLER,透過高盛證券,發行兩年期十億人民幣債券。 但仔細一看息率,比定期仲要低。銀行界話,咁係反映優質人民幣投資工具供不應求,嚟緊人民幣企業債,息率唔會太高。 當然,今次點都係跨境結算額爆滿後,首次有外資企業在港發人民幣債券,顯示人民幣正在普及化,對我們的離岸中心地位,應是有利無害!

熱錢狂潮

圖片
面對熱錢狂潮,上星期,我地已經從不同角同,睇下銀紙點貶值,市民點爭相增值。而網民亦都「我有野講」! 對於QE2,有留言直指,即係金融海嘯二,最後就窮者愈窮! 埋怨無用,埋怨之餘,要學識抵抗銀紙貶值,先係最實際。 「豬士厘」就作左首打油詩。 量化寬鬆第二波, 狂印銀紙相當多, 通脹日子怎渡過, 不買房子買甚麼。 我們的觀眾,果然勁! 熱錢充斥,磚頭有價,但政府依家連樓都落閘,可以買,但變相兩年禁售期,想投資,又點算好!? 有網民建議,買個龕位。的確,同樣可以炒供求,但呎價仲貴BOR! 在生做樓奴,死後仲要做龕奴! 嚟自美國嘅QE2,令香港成為資金接貨區。網上留言對美國批評唔多,反而鬧政府仲多! 鬧咩呢? 就係鬧聯匯。留言直指,香港脫勾,大家就唔使窮。不過,上亞厘畢道船頭驚鬼,船尾驚賊,咩都唔 敢試,代價就係犧牲我地香港市民副身家。 有網民話,曾生就嚟做完佢份工,最後,留低俾我地嘅,就係一堆空頭支票。 但聖誕權都有人撐,話聯匯係香港基石,反對有小部份自私自利嘅香港人,為自己,妄顧整體利益。 仲講到,聯匯一郁,香港根基不穩﹗ 呢個世界,總係有人歡喜有人愁。有網民話,喺呢個升浪賺大錢,成功上岸,下半世唔使憂啦﹗ 都係嗰句啦,與其等政府救、等美國收水、等亞爺施捨,不如自求多福啦,香港人!

狼來了

很多人呢兩日都在談論打擊炒家力度如何重如何辣手、但在我看來,同樣重要是出手時機。 還記得十月施政報告出籠,當時我們認同對發展商生態出現了跟本性變化,不過當時市場不認同,買家(炒家?)認定政府無料到,樓市成交一連幾個星期創出97年後按周新高! 事實係、目前最先在樓市中、被「篩」出來的,正是過去一個月,大舉入市追落後的「聰明錢」! 這些不算大量的成交,卻因為極度樂觀的情緒,將樓價短短一個月內推高樓價5%,令樓價迫近97價。 財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手,其實就是「邊沿化」了這批炒家盤,因為市場目前共識是樓價會因為今次措施而下跌5-10%(施老闆估是5-8%),那麼樓價只是調整至一個月前的「正常」水平,對大部分業主其實影響不大。 所以搭車食飯行街行容易聽到這種聲音:「我自己都是業主,都贊成政府壓抑炒家。」 財爺在網誌說,社會上有唔少揣測同評論,由指責政府對樓市坐視不理,轉為要求政府唔可以落重藥。 曾俊華話、對呢種「朝三暮四」嘅講法、感到「大惑不解」。 其實大家明白他只是轉移視線,亦很早就了解這個想法,簡單講就是因時制宜。 可憐是一批真正摸頂入了市的買家,成了炒家陪葬。 看在重災區的新界屋苑,已經率先出現「撻訂」個案,屯門兆禧苑有兩宗。 炒家樂園嘉湖山莊有三分一啱啱入市嘅買家,亦都表明考慮撻訂。 過去半個月五十大屋苑,一共有過千宗成交已經簽咗臨時買賣合約,呢批亦都係出現撻訂潮嘅高危區。 為咗避稅,又唔想急放盤,唔少「短線炒家」決定「轉賣為租」,迫使租盤量回升,最終又令租金有下調壓力。 KC搬來外國經驗,認為每加1個百分點嘅印花稅,價價會相應下跌百分之1。 換言之15%印花稅,樓價就要真要跌15%?

A Good Banker

圖片
一個Investment Banker過身,無論係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以至EUROMONEY都有專文報道,甚至好似係經濟學人同EUROMONEY,都由熟悉佢既記者寫悼文,咁呢個人應該一啲都唔簡單! 呢個Banker其實喺香港金融圈子都好多人好熟悉,佢就係瑞信投資既銀行主席Paul Calello柯磊洛。 今年先四十九歲既柯磊洛,上星期二因為癌症離世,佢舊年9月,驗出患病後卸任瑞信投行CEO層位接受治療,之後轉為主席。 呢位曾經喺香港出任亞太主席既柯磊洛、最令人印象深刻、係喺金融海嘯前,就決定要改變投資銀行既文化,變為以客戶為先,大幅減少銀行自己既坐盤交易, 同時亦將瑞信撤出當時最賺錢既CMBS呢啲高槓杆市場,又改變花紅制度,由派獎金變成直接向banker 派呢MBS產品,傳聞當時就引起唔少Trader不滿,亦引嚟金融界「諷刺」,但呢個模式今時今日、就變成連高盛都話要跟從。 亦都因為佢呢個決定,令瑞信可以喺海嘯之後最早翻身,股價反彈之餘,每一季度盈利都係跑贏同行。 Euromoney喺09同10年,先後比瑞信最傑出「Investment Bank」同「Global Bank」既獎項。 經濟學人表揚既,係柯磊洛既誠實,肯承認金融機構係導致08年海嘯既主因,亦都喺出現問題既時候,率先撰文建議政府對有問題既銀行採取「Bail-in」、而唔係「Bail-out」既拯救方案,即係由政府牽頭用私人資金對銀行注資,亦都獲得多個國家認同。 佢雖然身為投資銀行家,但出身社工家庭嘅佢,就係中港兩地做好多慈善活動,包括為北京一間孤兒院服務。 哥倫比亞太學上個月就用左佢個名,成立一個研究商業道德既獎學金。 同樣係Banker,望著柯磊洛同布蘭克費恩,有時都好懷疑到底邊一個先係真正成功既人!

禁炒令

南韓、新加坡、台灣三隻小龍已經為壓抑熱錢流入出招,包括向債市徵收高達15%的稅率。 不過論到落藥治樓市,香港成了一哥,全世界都無見過咁大力度! 一年內第五次出招,曾俊華宣布徵收短期額外印花稅,星期六起買入物業半年內轉手,要喺現行印花稅外,額外俾多物業價值一成半印花稅, 6至12個月內轉手,要俾百分之十。一至兩年內轉手,就要俾5%額外稅,至於星期五前簽訂既正式買賣合約就唔受影響。 觸發政府再出招,係今年頭九個月,一年內轉手個案急升一點一倍,曾俊華話證明炒風漫延,所以決定出招。 同時間金管局亦再次配合政府,收緊按揭成數,買685萬以上嘅樓,已經做唔到七成按揭。 同樣想想買多層收租、或以者以公司名義,買嘅物業,同埋所有工商物業,金管局話銀行以後最多只盡可以向佢地批出5成按揭。 今次政府措施可以說是一改過去猶疑不決的做法,果斷之餘亦對炒家構成阻嚇性,原因很簡單,炒家不理會你調控樓市抑或減少發水透明度,最緊要係有錢賺又沒有風險。 但現在政府針對性增加炒樓成本,的確是戮中了炒家的死穴,估計短期投機資金會稍為收歛,樓市有機會回歸至一個更扎實的起步點。 不過現實是QE2下後遺症實在太多,熱錢狂潮下,即使今天行政措施收效,長線資金我信仍會流入股市樓市,以長線眼光看待,一個趁低吸納的機會亦可能就在眼前。 至於措施唯一漏洞,係以空殼公司名義買賣,由於只係改變左公司董事身分,就唔需要比額外印花稅。 我們問過一些資深投資者,他們關注的不是印花稅加幾多,而係到底按揭成數會收緊幾多。 這似乎反映,這些炒家亦早已掌握了措施的漏洞,唯一影響到佢地就係按揭成本增加了。 唯一令人奇怪的是,超人賣樓、阿曾先來出手,為上帝服務乎?

欲拒還迎

睇著愛爾蘭同德國為首既歐盟,就「救」定「唔救」之間既角力,就得好似睇著一場政治談判一樣。 愛爾蘭明明銀行體系千蒼百孔,但就死話自己無事,唔需要外界援助,直情就好似點解你啲外人點解咁多事! 相反,歐盟就好似慌死你唔要錢,未等對方開聲,已經話有一千億美元備用信貸,大有任取任用之意! 其實歐盟只想重施故技,就好似年初拯救希臘一樣,不斷警告愛爾蘭財政有問題,令佢地發債成本上升,最終甚至唔能夠發債、迫佢地走上絕路,結果就好似「末日博士」魯賓尼話,要踏上希臘「悲慘」既命運! 歐盟呢招似乎都使得,一直拒絕接受援助既愛爾蘭,可能出現軟化。 喺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歐洲央行代表,到左愛爾蘭商討援助計劃、愛爾蘭央行行長首次承認佢地需要外界援助,預計會接受數以百億計美元貸款。 消息刺激歐元急升百分之一,商品價格亦都全面回升。 愛爾蘭央行總裁霍諾翰,接受當地傳媒訪問時表示預料政府會向歐盟及IMF,尋求數以百億歐元貸款,估計息率接近五厘,基本上同希臘嘅援助方案差唔多 其實愛爾蘭只佔歐盟經濟總值1%,照計救與不救,其實「無傷大雅」,不過一旦爆煲就肯定引發連鎖效應,到時萄西出事,就肯定悔不當初,所以現在寧願出招迫愛爾蘭接受貸款,歐盟與IMF借援助為名,實質就可以介入當地經濟,要求加稅之餘,仲可以強迫政府收緊開支。 所以說穿了一切只是爭取談判籌碼! 不過魯賓尼就潑冷水,話今次援助只係令愛爾蘭陷入國家破產邊沿,佢地反而提出一個新構思,就係歐盟透過成立「債券互換計劃」,即係用主權債務交換國家主要資產,更可以減低系統性風險,由新興市場好似係烏拉奎、烏克蘭既經驗睇到,相信係可以參考。

限價.補貼.黑市

熱錢到處飛,觸發內地物價、特別係食品價格飆升,已經引起中央高度關注,結果國務院為左穩定物價採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加強農產品同能源供應,壓抑商品炒賣活動。 不過最緊要係有一招殺手鐧,就係必要時會對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管制,證明左呢幾日市場傳聞唔係「空穴來風」! 呢招真殺傷力頗大、因為價格管制唔單止影響到公司、無法將成本轉嫁比客戶,影響盈利,更甚係降商品需求,內地十三種商品更全線跌停。 其實所謂價格管制,例如在實施的福州,明明街市一斤菜可以賣三元,那超市為何能夠只定價0.6元? 說穿了其實又是國家在背後作出巨額補貼。 但補貼總不成由阿爺「貼」埋你賺錢個分? 可以肯定是涉及的各行各業,包括大家熟悉的石油石化股以及煤炭股,肯定無運行。 觸發阿爺出手,原因係食品價格已經上漲左一成,而踏入十一月,情況唔單止無穩定落嚟,大部分食品更進一步加價,好似麥記亦當公布即日調高售價。 壓抑通脹已經成為內地網民最關心既問題,單係11月上旬,就有超過七成食品種類,加咗價。 一啲低價食品好似係即食麵,生產商唔想加價,又想保持銷量,唯有每包面細個啲。 其實今次中央調控價格升溫,採取價格管制,兩年前亦試過,但成效有限。 睇番零八年一月,中央亦以行政手段價格管制,但食品價格不跌反升,直至金融海嘯來臨,通脹方有紓緩。 即使價格管制成功,最多亦只可以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入面兩成比重嘅價格。 商品市場炒賣,導致上游農產品急升,被指係推高食品價格源頭。 但實際是資金氾濫先係問題根源,內地大手增加信貸、阿爺唔收緊流動性,物價管制兩年前已經證明無用! 更甚問題係價格管制雖然表面可以壓抑到通脹,但供不應求情況唔會改善,最終將鼓勵黑市交易,可能鼓吹貪污同其他走後門情況。 這個所謂Underground Market,有分析估計已經澎漲至佔本地生產總值10%,幾乎大過整個馬來西亞GDP。 而面對這個愈滾愈大的「黑市」,所有貨幣及收緊政策都不會收效,結果經濟好大機會會重回計劃經濟模式,犧牲的將會是國家未來的前途。

組合拳

正係市場對量化寬鬆帶嚟一片樂觀情緒之際,一個QE2既盲點正係不斷擴大,終於觸發近日內地股市兩次小型股災! 內地點樣應對QE2引嚟嘅龐大流動性,成為左各方關注。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再發警告,話關注熱錢流入,同物價上升,會提高宏調政策既針對性,有評論認為,咁已經係反映貨幣變成「適度重緊」! 更雪上加霜嘅係、唔止人行出招,內地多個部委,亦醞釀推出「組合拳」調控物價,包括對多種食品同原材料限制價格,同補貼。 市場對呢啲不明朗就最唔鍾意,內地股市當然係「一收就死」! 其實內地物價高企,講求保民生嘅人民政府急轉軑,但內地輿論近日醞釀追究責任,到底呢場物價狂潮,誰人要負責? 官方歸咎係QE2,但話驚通脹,其實唔係呢一,兩個月嘅事。 錯在五月分雙底衰退派抬頭,導致原本部署緊收緊政策,要急殺車,但控制物價,管理通脹預期,遲左就係遲左! 中國海嘯後抬頭,希望加強國力,評論話,正係導致中央主流派驚雙底衰退、會錯失群雄領導嘅地位。 但最錯在於中國強項係經濟管理,但對預測,以及對盤算能力,似乎要向澳洲史蒂文斯多多學習! 中央經濟政策上,其實幾依賴個別智囊意見。可借,無論以經濟學家自居成思危,同分量頗高巴曙松,九月分仍然認為無逼切性加息。 直到近日,先至變臉,專家功力有幾高,可見一班! 之前話無需要加息,仲有周小川,當日話今年內無需加息。但近日形勢,明顯中央更高層已經主導政策部署。 從近日內地控通脹,無論發放輿論,吹風,同政策部署睇,既快且狠。當中具備朱鎔基特色,環看整個領導層,王岐山似乎又成為抗通脹總指揮! 有十幾年前重手調控,導致天怒人怨經驗,中央學會一個特性,就係落藥頻密,但劑量要適中。更重要係,為求解決熱錢過多,中央仲有秘密武器。 股市係製造熱錢,亦係蒸發熱錢武器,要解決熱錢過多,最直接亦係令股市調整。 錢,到時自自然然蒸發,通脹預期,亦會由市場恐慌取而代之!

樓鬼

近日政府講資產泡沬已經過分泛濫,幾乎變成「口頭禪」。 難得是這個財爺又有「新諗頭」,佢喺網誌話批評一輪美國及日本的QE2後,將矛頭一轉,指向香港一批炒家! 曾俊華批評一啲資深投機者,往往善於利用熾熱的炒風,吸引一般市民入市,暗示佢地「昆」市民接下火捧,自己就乖乖賺錢離場。 他說,由過往泡沫危機嘅經驗睇到,部分被誘入市嘅普羅市民,往往受害最深,令佢地賠上血汗積蓄。 表面看這個邏輯好像言之成理,「炒家」喎!一面助長炒風,同時又賺盡市民血汗錢,自然成為公眾的「眼中釘」! 不過如果這個邏輯成立,咁高價賣樓比市民的發展商是否有同樣責任? 政府以高地價政策賣地又是否需負上部分責任? 仲有,政府喺大升市時,資助市民入市,「引人入局」,又是否「狼狽為奸」? 倘若這些投機者咁神憎鬼壓,那為何政府不修改法例禁止人炒樓,甚至索性效法德國,將炒樓視為「非法活動」? 當然大家明白,今次出口術的背景,是先有曾蔭權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匯報,提到點樣面對近期熱錢氾濫問題。 之後溫總到訪澳門,一再重提憂心港澳民生、特別是市民「住房難」的困境。 既有阿爺明示暗示、雙曾自然有晒聖旨去打擊炒風,況且將責任推在炒家身上,唔會得罪發展商,不怕「惡鬼纏身」! 問題是、真會收效? 抑或做好過唔做? 目前市場盛傳的招數,包括加印花稅同埋收緊按揭,這些加重炒家成本、減低槓杆的措施,短期應可減少市場的投機活動,少左炒家活動,無疑對熾熱樓市會有一定降溫作用。 但「熱錢狂潮」下,我寧可相信施老闆的判斷,樓市長線仍會升值,但關鍵是各位能否頂得住短期波動,甚至掌握摸底入市的時間?

必先瘋狂

伯南克真是一個惹火人物。 聯儲局量化寬鬆政策,又成為共和黨攻擊目標。一批議員牽頭,同多名經濟學者,喺報章發表聯署信,要求聯儲局撤回量化寬鬆政策。 其實封信內容都唔多使點睇,不外乎係干擾貨幣基礎穩定,引發通脹之類。 那伯南克又有否支持者? FT的 Martin Wolf就大力撐伯南克,認為QE2不會構成惡性通脹,佢提出當銀行可以透過「愚蠢借貸」,憑空創造出金錢時,那為何美聯儲為滿足公共需求而出台的舉措卻會導致災難呢? 相反,馬丁.沃夫認為當銀行不再借貸,廣義貨幣供應無增長時,美聯儲正是做應該要做的事情! 不過佢亦承認QE並非最理想方案,至少就會犧牲左整個債市。 這就正說中了問題重心,QE2其中一個不解之謎! 聯儲局上周五啟動印鈔機後、債息不跌反升,十年期債券息率由低位兩厘三、四,直至今日升穿2.8厘呢個兩個月高位,反映QE不但唔能夠推低利率,反而令息口加左接近半厘。 其實呢個正係QE2撓亂債市既代價,長息升除左因為投資者、特別係外國既中央銀行開始對美債失去信心外,QE構成既通脹預期,反而令資金由債市撤離,最終令債市提早爆煲! 伯南克雖然話,印鈔行動要推低長息,維持利率低水平,但銀紙未正式印,十年債息已經升上,以長息嚟緊走勢,買升多過買跌。 通脹預期升溫,利率掉期用嚟保障投資者息率進一步上升嘅成本,較之四月時,升左八倍。 當然目前要要搞清債息升,到底係通脹預期升溫,定係長債需求下降、債價下跌所致。 彭博調查話七成幾受訪者,唔信印鈔救到經濟。而事實係,美國債市,的確醞釀爆煲。 近兩星期,美國傳媒先後傳出,對沖基金開始大手沽垃圾債,近日機構投資者亦暗中大手減持州政府債! 州政府債務問題,坦白講,仲嚴重過歐洲主權債危機,州債一旦出事,市場恐怕,美債就此玩完,所以最近一個專業投資者調查,原來有四成意見估計,下次伯南克出手,好大機會會買州政府債! 這就像Wolf所說,上帝欲讓人毀滅,必先令其瘋狂!

預左要還?

「歐豬五國」問題又成市場焦點,令人費解的是,問題早已發生了兩個多星期,為何現時才爆煲? 愛爾蘭債務危機惡化,官方透露單是明年,最少需要有近二百四十億歐元融資,之後數年平均都要二百億歐元。 根據歐洲央行和歐盟財金員估計,要拯救愛爾蘭最少要五百億歐元。愛爾蘭債券價格連跌多日,債息及違約掉期急升,愛爾蘭警告,政府的借貸成本已升至記錄新高,達致十分嚴峻的地步。 表面上愛爾蘭危機惡化,是因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不會放棄自己的立場,即在未來出現任何希腊式紓困行動時,應由私人投資者承擔更大成本。 她承認,自己的立場驚嚇到了金融市場。兩周來,愛爾蘭、希腊和葡萄牙國債已先後受到金融市場的懲罰。默克爾在20國集團(G20)首爾峰會上表示,單純依靠歐洲納稅人來為紓困債台高築的國家埋單,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此番言論當然嚇怕投資者,而面對愛爾蘭債務危機惡化,德國亦要軟化立場,連同英、法、意大利和西斑牙聯署聲明,指一旦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要債務重組,債券持有人是無需削債。但諷刺的是,到今天愛爾蘭總理仲強調沒有要求歐盟幫助,更批評默克爾言論令問題惡化。 當局強調有能力控制債務,正想辦法節省一百五十億歐元開支。但彭博最新調查五成一被訪者相信愛爾蘭最終會違約,亦是繼希臘之後,投資者最沒信心歐盟國。 其實仔細聽默克爾所言,她說:”金融界利益與政界利益之間可能存在矛盾。我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我們的選民和公民解釋,為什麼應由納稅人來承擔某些風險的成本,而不是由那些通過冒險大賺特賺的人來承擔。” 我不大明白,似乎市場是傾向相信德國最終會出手,但由默克爾言論反映,這位鐵娘子是將自己政治前途押上,真不可低估默克爾的決心,況且歐盟實在太大,做事要取得共識並不容易,最終可能又變成另一場「噗慢板」的拯救方案。 「熱錢狂潮」下資金泛濫的趨勢斷估唔會因為一次歐豬危機而改變,問題是現時對沖基金的運作透過黑池以及高頻交易,一般投資者連「跟風」都好易上錯車,只懂賭單邊買上跟本有好大風險。 作為散戶,我們是否也要好像默克爾所言:「預左要還」?

金本位

“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這就是那些福利統計學家激烈反對黃金的秘密。赤字財政簡單地說就是沒收財富的陰謀,而黃金擋住了這個陰險的過程,它充當著財產權的保護者。” 這句說話不是來自佐利克,而是格林斯潘在1966年曾說過的一句話。 鈔票不值錢,資金繼續推高金價。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表示,正反映黃金繼續擔當全球替代貨幣。他在《金融時報》撰文,提出建立新的全球貨幣體系,由包括美元、日圓和人民幣在內五大貨幣牽頭,這樣可更反映新興市場貨幣環境。 更大膽建議,是佐利克提出重新引入金本位構思,將來主要貨幣走勢,需要參考黃金價格作為全球對物價走勢、以及未來貨幣幣值的指標。佐利克指建議絕對可行,亦是解決全球貨幣戰最好方法,希望二十四峰會討論。 「金本位」早在第二次大戰後實行,1944年來自四十四個國家代表定立「布雷頓森林協議」,同意將匯價與黃金掛勾,建立「金本位」制度穩定各國匯價,刺激經濟復蘇。但在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美元貶值及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協議因而瓦解。 其實今時今日的信貸增長速度,全球貨幣基礙這四十年間大幅增加,黃金供不應求,央行黃金儲備不夠,恢復「金本位」制完全沒有可能。 那為何佐利克仍要「痴人發夢」? 那要先了解1971年尼克遜為何要廢取金本位制度。當年金本位將美元與黃金掛勾,建議將每安士黃金價格兌35美元,然後其他國家貨幣就和美元掛勾,令各國實行,可以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此時貨幣戰爭中的宋鴻兵又是時候出場。 雖然當年尼克遜名義上是因為黃金量不足而建議取消金本位制度,不過在宋鴻兵眼裹,他認為1972年尼克遜取消美元金本位是一場「巨大的陰謀」,因為單單依靠政府信用發行的美聯儲券(美元)已無法維持更高經濟增長。 由黃金變成「In God we Trust」的一紙貨幣,美國可以靠一個「信」字,就不斷輸出美元以經濟實力統治全球。在宋鴻兵眼中,此後近四十年美國為首國家,就是以透支來支持過渡消費,而中國為首國家就以過剩生產來支持這種消費,亦埋下了嚴重的經濟結構不平衡,最終釀成金融海嘯。 今天佐利克再提出金本位,表明上像是對盟主國美國的強美元播了一刀,但實際上大家明白強美元今天只是一個笑話,世人已不再信任美國這種Trust,所以美國必須要找一個新的貨幣取代品。 且以路透今年七月一篇報道為準,世界黃金

落閘放狗

QE2一出,誰與爭鋒? 當江湖最後一個淡友都轉軚,反手認為恒指可以有三成以上升幅,而家唔係「牛三」的最後瘋狂仲係咩? 俗話有云:「阻人發達罪大惡極」,不過所有人都識講要控制注碼時,到底何時才是見頂之時? 有何訊號可以留意? 黃元山提出頗有創意的「QE2」 盲點 觀。 與QE1的全球聯手狂印銀紙不同,當時單是美國就印了1.7萬億美元現鈔,加上歐日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當時總規模高達2.5萬億,但今次美國單獨行動,而且只有區區6000億美元,真的可以有咁大成效? 經濟學人形容,對QE2不應過分樂觀,但同時亦不應少看他的威力,雖然今次六千億的規模比QE1差不多少了一半,不過由QE所創造的1.4萬億美元資產升值財富效應,點都對實體經濟有幫助。 但黃元山提出QE的最大盲點,正是市場未真正觀察到的地緣政治角力的變化。事實上,新興市場早就不滿美國再印銀紙的做法,央行相繼行動對抗資金氾濫,有國家揀「落閘」放止熱錢擁入,亦有國家「放狗」一於對炒家迎頭痛擊。 為了抗衡熱錢,區內多個市場相繼出手。越南突然大幅加息一厘,基本利率加到九厘。 曾表示會研究推出外匯管制措施的南韓再向銀行開刀。今個月內會擴大審查銀行外匯衍生產品交易,匯豐及花旗都受影響。泰國指近期正與區內央行加緊聯絡,討論如果對抗資金氾濫問題。 巴西總統盧拉批評美國發起貨幣戰爭影響深遠,甚至提出可能作出報復(當然大家不會認真看待!)。他將會出席二十四峰會爭議到底。 看看我國又如何應對?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坦言,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對全球都有副作用。他提出,要對過分投機的對沖活動限閘。 中國的做法是希望將短期的投資性資金「放到池子裡」、等資金撤退任由其從池子流走,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經濟的衝擊。 周小川有一句說話頗為可圈可點:「讓這些人賺錢大家心裡很不平衡」,是否就是「拉閘放狗」的前奏? 一旦中國收緊銀根大幅加息,現時熾熱的股市樓市又會有何種變化?

有得揀

有邊個估得中QE2有6000億美元? 原來是羅家聰的團隊。 KC寄來電郵「 We did it !」,對自己研究隊伍今個星期以「Taylor Rule」準確預測六千億美元,頗為自豪。KC稱自己絕非靠估,而是跟據美聯儲要降低利率1.5厘計,而推算出這個數字。 今次聯儲正式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再印發六千億美元,亦不排除半年後再印鈔,結果與首輪一樣,成功再次推高全球股市、樓市、商品市場、以至高風險資產。 其實今次規模與市場預期的五千億美元相近,如果連同原有的二千五至三千億將到期的按揭抵押證券回籠資金再投資,未來半年整個印鈔規模高達九千億美元,即是每個月會印大約一千一百億美元。 聯儲局持態度開放,如果半年後數據證明有需要,會繼續印鈔。聯儲局內部表示,目標是通脹要見百分之二。 FT的Lex說,這個結果「令大部分經濟學家至少不會顯得愚蠢,對投資者來說又會令他們以為自己想得很明白。」那不是皆大歡喜? 幾好! 議息後,伯南克罕有地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他第一輪印鈔成功挽救金融市場,現時再印應該都會成功。目前美國最大風險是失業率太高以及有通縮風險,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不會像外界預期會引發通脹,令經濟過熱。 但英美評論都不相信伯南克會成功,華爾街日報形容伯克南謹慎,不似賭徒。他下重注賭經濟會復甦,無非太過受日本經驗影響。美國傳媒批評白宮太依賴貨幣政策救經濟,令聯儲局失去獨立性,未來要面對更大政治風險。連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都表示氣憤。 聯儲局希望透過買債券推低長期利率。聯儲局計劃收購國債組合,八成是十年期或以下,最長年期債券就只佔百分之六。KC就批評這種做法只是本未倒置,結果只是令利率下降,反過來令中短期利率向下,不能推動通脹預期。 美國近年印銀紙達二萬一千億,連同日本、英國以至歐洲央行的話,兩年左右就製造超過二萬五千億美元熱錢。最新利率期貨顯示,美國最快二零一二年十月才有機會加息。 Pimco的艾爾埃里安表示,他十分肯定會有第三輪甚至更多輪量化寬鬆,貨幣戰進一步加劇,以及有更多貿易保護主義。 其實大家心裡明白,面對奧巴馬政府被架空,伯南克其實別無選擇,不做肯定死,做得太大又會繼續惹來不負責任的批評,現在這種不痕不癢的規模,就滿足了全世界。 硬要以佛利民上身,批評美聯儲不是央行,就只是路人甲的不負責任表現。換轉你是伯南克,有得揀咩?

仇富

金融時報對中期選舉的標題是:「奧巴馬學會愛大企業」! 美國國會中期選舉,改變美國嘅政治版圖,共和黨奪得眾議院控制權,民主黨就保住參議院。 重奪失落嘅眾議院控制權,共和黨話,係美國人嘅勝利。 共和黨博納好大機會,會接替民主黨嘅佩洛茜,做眾議院議長、呢個美國政壇第二把交椅嘅職位。 面臨70幾年嚟最嚴重嘅挫敗,民主黨只能說,呢個係人民嘅選擇。 而被視為黑馬嘅茶黨,佢地支持嘅候選人,就喺另外三個州份,擊敗民主黨對手,晉身參議院。 兩年前唔少美國選民,因為一句Change,而投奧巴馬一票。 兩年後,他們對奧巴馬政府改善經濟能力幻想破滅。 不少保守派人士、同上咗年紀嘅人就對奧巴馬政府推行醫療改革有保留。 而今次中期選舉,保守派人士同長者,投票反應踴躍,有分析認為,可能是主導民主黨落敗原因。 選舉結果亦反映,反建制嘅新保守主義,有崛起跡象。 茶黨喺呢一兩年至冒起,打出小政府、低稅收嘅旗號,立場極右保守,佢哋支持嘅政壇初哥,雖然勝出,但亦存在隱憂,當選人缺乏經驗,呢股新嘅勢力,沖向華盛頓,對共和黨嘅幫助有幾大,仲要時間驗證。 FT已預言,上任兩年來一直打擊大銀行/ 跨國企業的奧巴馬,為了討好商界,會委任一位更有經驗的商界領袖入閣,而此人最大機會會是紐約市長彭博。 看來蓋特納真的到了執包袱的時間了! 共和黨大勝,從壞一方面諗,係咪減稅會再成為討論點,一減稅,財赤更多。但既然兩年大多數黨地位一無事處,加一點反對聲音,能夠令奧巴馬洗心夾面,搞好經濟政策,唔再依賴伯南克,又未償唔係好事! //////////////////// 對於我們國際組的標題:「奧巴馬政府勢將變成跛腳鴨」,實在有一點意見。 寫這個標題的最大原因,應是民主黨只可以保留參議院過半數議席,呢個結果,令奧巴馬施政會遇到好大阻滯。 但美國國會可取之處,正是處處有權力制衡,由政府對國會、會參議院對眾議院,美國國父立國之時已明白,獨裁者固然可怕,但由大多數人濫權的Majority Tyranny,一樣會令人社會腐敗。 看看奧巴馬前輩克林頓,92年當選後,克林頓於94年領導的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大敗,接連失去兩院控制權。 可以令佢扭轉乾坤的是,他採用了一種三角策略,將自己獨立「升呢」到超越黨派之爭,結果在96年成功連任。 同樣即使是小布殊,一樣要面對佩洛茜這個制衡,還記得保爾森為了啟動救市基金,要單膝向佩洛茜下跪的經典

發水.魔鬼

賣地前與同事打賭,到底延文禮士道地皮反應如何? 大部分身邊同事反應係樓市熾熱,按「面粉貴過面包」真理,地價不會平! 我卻獨排眾議,認為發展商至少會「扮」審慎,賣地成績不會好到那裹。 結果地皮又由華懋承得,呎價唔使一萬蚊,係預期下限,比起上次同一發展商投得義德道地皮,差不多平了一半。 華懋都承認,項目趕唔切入則,需要遵守新限制,但強調價錢仍然合理。 令人奇怪的是,長實專誠到場,不似是為投地而來,反而公開批評,政府限制新樓發水政策,構成不明朗因素,並會令樓宇供應減少。 對限制發水的影響,我們早已提出對發展商投地以至賣樓部署,有翻天覆地的影響。 試想,以前明明可以在投地後透過「發水」將成本降低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而家只可以攤薄十個巴仙,加上用實用面積計,令以往透過窗台、加厚牆身等技倆不能再用,投地成本增幅可能達到兩成以上。 長實更加公開批評,政策反而會減少、甚至減慢樓宇供應,輾轉再推高樓價! 佢以停車場為例子,指新政最直接影響係將住宅單位攞咗嚟起停車場,預超少8-10%住宅量。 吳佳慶提出另一個歪理,係豁免呎數唔係免費,發展商在投地前已Discount有關因素。 其實「發水」的政策由02年開始,目標就不是要增加供應,而是希望透過豁明可以改善大廈的環保設施及居住質素,但聰明(?)的發展商就透過這種漏洞,將錢賺到盡之餘,仲剥削了買家那僅有數百呎的居住面積。 這不是魔鬼是什麼? 由第一日堅叔說:「一法立、一弊生」,到今日連長實都高調說歪理,甚至有人不排除司法覆核,反過來說可以證明新法是戳中了發展商的要害,現在群起而反撲。 問題是政府有無決心打好呢場仗? 忽發奇想,唔知呢篇文出街後,我們會否被「關心」?

QE2

日本央行上星期公布了一項舉動,引嚟了一個更大不明朗。 日本央行原定要到十一月中,先會再就貨幣政策召開會議,但面對聯儲局勢將推行QE2時,各國央行不得不因應本身形勢而作出回應,提前在十一月四日開會。 可以想像,聯儲局一旦推行QE2,美元兌日圓必定要再跌,過去政府同央行做咁多動作、又干預又買BBB垃圾,就是希望可以將日圓由15年高位拉回到較合理水平。而家伯南克未出招,之前政府所有措施已經失效,日央行又豈可坐以待弊? 可以肯定的是,美聯儲一旦擴大QE,日本央行亦會還施彼技,進一步大印銀紙救經濟,匯市肯定會出現「波瀾壯闊」的局面。 金融時報形容今次聯儲局會議是十年來最重要一次。(為何是十年? 2000年有很重要的會議? 恕我無記性,除了911後格老帶頭減息,記唔起有咩重要會議?) 目前市場共識係首輪大約有五千億美元QE,之後再視乎數據表現、承諾購買額度以及通脹表現作掛勾。FT形容第三者威力有如中子彈,正是由於有「目標」等於沒有「目標」,通脹何時回來根本難以說準,因此亦有最大機會推高股市再升。(看今天恒指升五百多點,大約是市場已Discount這個結果!) 但矛盾的是,既然市場早已傳聞這個「通脹為本」的政策目標,加上有聯儲官員公開鼓吹,市場又豈有不知之理? 正如前文所言,無論係日本央行、英倫銀行抑或歐央行,以至一眾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都一早知美國「司馬昭之心」,QE2又豈會如此容易收效? 像KC所說,聯儲局要製造通脹預期有結構性優勢。在「人類歷史」上,唯一有紀錄的QE是90年代的日本,不過當時經歷泡沬爆破,加上嚴重資金外流,加上金融銀行體系極之腐敗,央行製造的資金如泥牛入海。 但今天的聯儲局會再次犯同樣的錯誤嗎? Buy on rumor, Sell on fact!

偶然

對王傳福嚟講,上星期真係惡夢開始,業績大幅倒退九成九,股價累積跌左兩成。 比亞迪問題唔止係銷售咁簡單、佢仲要被迫縮減今年銷售翻一翻既目標、又要延遲向美國出口計劃,連七間廠房都被政府認定係非法建造! 值得留意係,今次業績大跌,距離股神巴菲特高調訪問比亞迪四個廠房,只係一個月時間,到底喺巴菲特口中「Build your Dreams」既汽車企業,出左咩事? 講到底係賺到盡! 喺一個月前既經銷商大會上,巴菲特仲開開心心向經銷商頒獎,點知當時「退網潮」當時已經達到高峰,有啱啱退網既經銷商就話,損失左幾百萬,指責比亞迪喺不斷追求「量」既前提下,只係顧自己掙錢,而佢地就要比幾十萬到幾百萬既保證金! 有內地學者形容,比亞迪一直希望模仿豐田,但只係識表面、唔知原來豐田同經銷商既合作係好人性化,呢點正係比亞迪致命傷! 內地傳媒已經開始提出、到底幾年前比亞迪既功臣「F3」既成功,係咪只係一個"偶然"? 因為多年嚟保持汽車銷量排行榜第一既F3,喺啱啱過去既"金九銀十",創下銷量1萬2千架新低,排名跌到十名之外。 有汽車網誌博客形容,比亞迪近年的確係動作多多,包括收購富豪,同戴姆勒合資,特別係借助巴菲特,但都只係喺資本市場上興風作浪,對於造車技術根本一啲改善都無! 金融時報Lex就以比亞迪「黃金歲月結束」做標題,話比亞迪多年都只係靠F3,根本毫無改善,LEX話,巴菲特上個月講過,比亞迪成立七年已經有呢個成績,認為"世界上增長最快既汽車公司",不過LEX認為,比亞迪下一個7年,將會艱難得多! 唔知大家仲記唔記得、個幾月前胡錦濤南下深圳,見過三個私人企業,一個係誠哥,之後即刻損幾億出嚟。 馬化騰旗下既騰訊,亦可以配合國家監察全國四億網民,至於比亞迪,又可攞埋出嚟貢獻國家? 國家十二五都係鼓吹節能環保、又鼓吹使用新能源技術,比亞迪作為行業表表者,又點可以唔支持國家? 睇嚟股神左計右計,就係計唔到國策轉移技術呢一招?!

香港站. 停

有感於今年人民幣業務發展一日千里,但普遍市民對真正人民幣業務帶來的商機仍然不甚了解,我們今個星期製作了五集「人民幣. 香港站」,由人民幣在港存款及結構產品、結算業務安排的商機、以至小QFII及港元日後的存廢作出討論,希望引起更多人注意! 豈料這個香港站才剛動車,又已經要被「叫停」! 金管局昨夜突然通知銀行,開展只有數月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爆滿。 多間銀行都向我們表示,今次事出突然,亦唔明點解喺商討增加額度期間,要突然叫停。 連最大銀行之一恆生一姐都話,唔明點解結算額度,突然爆滿! 由於人行唔肯增加額度,金管局已經啟動掉期協議,俾唔夠人民幣資金銀行向金管局拆入。 其實事件背景是始於今年七月、人行,同金管局擴大清算協議之後,本港人民幣業務出現高速增長。 存款大增之餘,多間銀行推介後,用人民幣貿易結算更大幅增加。 好像金管局在九月仍表示中銀香港貿易結算額度只係用左一半,但十月就全數爆滿? 一個月用左四十億,除左反映需求大,有經濟師唔排除仲同炒賣升值有關。 本港目前提供人民幣離岸現貨報價,匯價一直較內地高,較早前同內地差距更高達超過一千點子。 這顯示香港成單邊炒人民幣升值市場,令內地有介心。 值得留意係,原本話到本港發債嘅財政一直未落實,而小QFII回流機制,亦未啟動。 其實有理由相信,近幾個月本港情況令內地覺得過左火,當局可能放慢本港人民幣業務發展。 對於今次事件,不少銀行坦言當局對事件透明度不足,有銀行甚至怨言根本不知貿易結算有額度限制。 我們認為,金管局需要就今次事件負上責任! 還記得陳總上星期說過、要誠信,唔閃閃縮縮,唔講得,就企硬,寧願唔講! 貿易結算額爆燈,由於人行唔加額,先被逼啟動掉期協議安排,咁大件事,銀行界話,離譜,有無搞錯。 咁重要、咁影響銀行大事,金管局寧願閂埋門,隱形發言,試問點唔會繼續引嚟無限揣測!!?? 金管局第二錯,係八十億限額,因為原來好多銀行唔知。二嚟,八十億對我同你好多,但貿易結算,數目其實不大。 金管局一方面多次話,貿易結算反應好,但對八十億呢個可能好快乾塘限額又無及早警示。 錯估形勢,就係第二宗罪! 好明顯,今次事件係有人心紅,以為咩都得,點知百花齊放程度遠超預期。之前有無提下銀行呢? 又有無同人行摸底呢? 第三宗罪,當然係無做好管理預期。國有國策,今日可能一,聽日可以二。直通車一役已經係例子,無學好教訓,七月嚟,一面倒高調吹谷,結果全

勒索喬布斯???

死啦,聽完今晚四分三集CAFÉ,肥仔講啲嘢我都好似聽左幾個星期,係我有問題定佢開始outout地………. 話說回來,香港蘋果上星期五開始全線cut單,似乎真的是為內地iStore開業開路。 今早看內地iPhone4送貨時間,最初只要一至兩周,到晚上再看…..不得了,變成無法送貨,只有3GS繼續有貨供應。 到底炒賣iPhone4真的是一盤生意? 其實想想先達自己唔做呢一瓣只是收機,就明白跟本整個遊戲是費時失事,又要花時暗去先達、又要上網check左check右,再加上蘋果隨時cut 單,當賺下外快還可以,要賺大錢? 不如投身到金魚缸好過。 話說回來,對我國「老翻」文化而言,iPhone/ iPad沒有理由不出現A貨,偏偏這種高科技產品,不要說A貨、強如微軟谷歌都只有陪襯分兒。 但世事無奇不有,亦要佩服中國人的異想天開,有人居然想出告蘋果侵權! 告咩? 告佢地拥同iPad商標!! 話說早喺十年前,一間叫唯冠國際公司喺台灣,將iPad商標控制權註冊左,之後佢地旗下深圳唯冠註冊埋iPad內地商標專利權。 問題就出喺度!! 蘋果推iPad前,一早做左功課,零六年向台灣唯冠,用三萬五千英鎊,買左iPad歐洲,同其他各地商標權,以為搞掂,點知原來睇漏左唔包內地! 相比台灣唯冠,深圳唯冠完全唔係善男信女,佢地最初向蘋果叫價一千萬美金,之後更吊高嚟賣,話要四千萬美金,蘋果心諗無野嘛? 於是告上內地法庭。 事件拖左四個幾月,更突然係,中行,民生,平安銀行同開發銀行,突然同唯冠同一陣線,支持高價索償。 原來唯冠依家處於嚴重債務危機,多間銀行追債,但眼見凍過水,倒不如幫手勒索蘋果!! 蘋果要俾幾多先夠,有唯冠小股東話,既然iPad咁值錢,咁啦,齊頭一百億! 我係蘋果就會諗,呢間公司早日執笠,要個商標都無用,況且佢地大不了咪唔喺大陸賣iPad! 如果咁,香港水貨店都仲有一線機會,自己諗諗啦!

神之右手起底編

作為巴菲特千億美元資產接班人,美國傳媒都努力搵呢位名不經傳基金經理既背景,由前上司、客戶、MBA課程主任都唔放過。 加入巴郡原來係要靠自薦。 早喺零七年已經寫信推介自己,但未獲回應。 巴菲特拍檔「芒格」話,巴郡每年都會收到數以百計既自薦信,佢喺最近再收到庫姆斯來信,引起會面興趣。 兩個人食過一餐晏後,芒格已經介紹比巴菲特,認定佢就係合適既接任人。 而巴菲特就話睇中庫姆斯、唔單止係有能力,更重要係佢凡事唔會大驚少怪,認定可以「百分百」適應巴郡文化。 庫姆斯要加入巴郡,原來好早就有部署。 二千年到大學再進修,佢當時就揀左修讀巴菲特最出名既價值投資法。 有教過佢既導師話,庫姆斯表現出凡事想贏同鍾意搵錢。 但唔少熟悉巴菲特既人、都對呢位接班人有保留,雖然零八年靠住沽空金融股包括房利美、令基金只係有輕微虧損,但當市況好轉既時候,佢反而頻頻失手,今年基金回報更係逆市下跌百分之四。 華爾街日報指,庫姆斯唔符合巴菲特長期持有嘅投資理念。 佢嘅基金近三年持有過80隻股票,多數都會好快沽出,只有一隻一直持有,零八年更沽出巴菲特愛股美國運通。 庫姆斯為人低調,據身邊人話,佢唔鍾意著西裝打TIE,辦公室除左一張家庭合照就係公司年報,據講星期日亦經常回辦公室睇年報或見客。 各大傳媒連一張相都搵唔到,唯一一張相係佢基金總部,庫姆斯已經表明,未來都會繼續留喺呢度,暫時唔會搬去巴郡總部奧馬哈。 起底還起底,到底巴菲特點解要揀此君? 李錄過去焦點都是放在中國及亞洲,雖然比亞迪一役表面風光,但第三季業績「爆呔」,已經說明運氣多於實力。 相反,Combs為人低調,雖然最近表現平平,但勝在08年可以控制風險,成功避開金融海嘯,同大市平均跌兩成比較,負5%回報已經相當理想。 可以想像股神是希望繼任人採取守勢,而不希望過分進取。 以巴郡今天1.5倍市帳率計,比起大市估值幾乎低了1/3,似乎「價值投資者」已經對巴郡前景、比左一個最確切的答案。

亂世異像

QE 2一出,果然妖像叢生! 高盛賣50年債券? 買TIPS 要倒貼? 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令通脹預期升溫,財政部一批通脹掛勾票據TIPS,有史以嚟出現負利率! 財政部拍賣一百億美元通脹掛勾票據,由於市場預期通脹升溫,令反應熱烈,平均接納息率係負零點五五厘。 換言之就好似新車落地,一買入就唔見一截。(雖然只係唔見好少!) 批票據,四成係由長期機構投資者持有。 而受惠低息環境,「高盛王朝」破天荒籌組五十年期債券,息率最高六厘二五。 利率一方面創出新低、持有債券幾乎無息好收,但同時QE 2又殺到埋身,印鈔機一開美元自然不值錢、更擔心係幾年後出現後遺症超級通脹,於是將票據利率推低到負,都要持有TIPS。 吊詭既係、聯儲局推QE 2目標,正是希望製造通脹預期,從而增加借貸需求刺激經濟活動。 相反,高盛揀呢個時候發50年債券,卻受一批苦無資金出路的「愛息」散戶垂青,就連誠哥的和黃亦揀發「永續」債券,息率也是六厘,同樣也是尋求息率回報的投資者至愛。 兩樣事件夾埋一齊睇,大家會發現投資者其實根本在「投資亂世」之中,已經不懂如何自處,最關鍵的分歧,就是到底評估通脹是「似有」?「還無」? 目前主流意見有認為超級通脹肯定會來,代表有Pimco 艾爾阿里安,相信聯儲局大力催谷下,通脹率必然回升,但問題係谷不起經濟,結果就是催生滯脹。 觀乎近日美國各大零售商已醞釀加價, Domino's 薄餅話由於芝士漲價三成令佢地都要加價,就連蜀米片亦大喊原料漲價,需要加價云云。 早兩日與KC討論過,佢認同由聯儲局製造通脹預期是必然生效,因為貨幣政幣容易產生貨幣幻像,可以影響市民對通脹的預期。 由TIPS息差反映,市場基本上已折讓五年後通脹率會升至1.75%,仍屬聯儲局目標2%水平。 不過另一淡友派,以前聯儲局主席沃爾克為首,就認為唔相信未來幾年會有通脹,又話美國經濟問題,要用好幾年先解決到。

神之右手

圖片
華爾街日報七月一篇報道,令李錄成為巴菲特大熱接班人! 的確,巴菲特老拍檔芒格好想李錄到巴郡幫手,股神上個月到內地,兼參觀比亞迪,李錄亦有陪同左右。 幾個月嚟揣測,李錄,同巴菲特決定打破沉默,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只係講左一句,就係決定左維持現狀! 而股神就話,李錄對幫自己打無咩興趣,佢知道李錄搵到錢,做緊要做嘅野,過著好嘅生活。 而幫巴郡打工,雖則人工唔錯,但要發達就難的! (吓!!!!!!) 大熱接班人退出,巴郡宣布委任對沖基金經理Todd Combs庫姆斯出任投資經理部署接班。 到底呢位Combs何許人也? 美國財經媒體對呢位爆冷接班人認識唔多,連相亦暫時未搵到! 睇番呢位Coms履歷,年輕,得39歲,但管理資產只有4億美金,難怪有分析話,完全唔理解巴郡點解搵佢! 庫姆斯之前做過分析員,朋友形容佢勤力,而佢強項係金融股,但同股神專注長倉唔同,庫姆斯亦鐘意透過沽空賺錢。 睇番佢管理基金呢幾年表現,舊年大升市,回報只有百分之六,數字睇,佢投資成績暫時只係一般,好難想像芒格同巴菲特會睇中佢。 不過巴菲特亦非沒有失手,比亞迪可能是近年「罕有」之作! 巴菲特呢個生招牌、上個月先親自為電能新車做勢,仲贊比亞迪嘅進步令佢高興。 但睇第三季業績,相信就好難令股東笑得出。 比亞迪第三季只係賺咗1134萬人民幣,比舊年同期賺十一億,大幅下跌九成九! 如果有看通告,那短五頁紙,只交代首9個月業績,對係咪作出撥備,比亞迪都只是在分析員會議作出暗示,這種欠缺透明度的手法,絕對是我們「去之而快」的公司名單! 瑞信就以Paper can’t cover Fire(紙包唔住火)去形容今次業績,正到無論! 其實比亞迪八月既時候已經主動調低左全年銷售目標兩成半,但九月新車銷售仍未見起色,下跌左兩成半,比起同期全國平均銷售增加19%、遜色得多。 抵沽!

合併

兩個跨地域交易所合併,到底有咩好處? 用四年前紐約交易所同歐洲euronext例子,答案係無。 受黑池及高頻交易影響,紐約交易所市場佔有率跌到得兩成左右,可見合併並不能救到NYSE多少! 兩個成熟市場交易所合併,最自然聯想到的好處是上市公司可以跨境上市、又或將衍生工具交叉買賣,至於甚麼節省成本、平台交易等等,只是陪襯之辭。 當然合併後,兩間交易所有二千七百間上市公司,當中超過九百間資源企業,亦會提供多種商品期貨衍生產品,同具備區內最多機構投資者嘅市場。 兩間交易所市值合併後會增至超過百二億美金,穩守區內第二位,仍然比港交所低。 而澳洲交易所更坦白承認,澳洲開放交易權,係佢地尋求對外合作原因。 的確背靠祖國因素,新股排隊嚟上市,單係舊年香港新股集資額,比新加坡多十六倍! 但華爾街日報提醒,新加坡,激洲交易所合併,香港唔可以忽視威脅,除左係交易時間變相增至11小時之外,交易系統提升後,新加坡速度較香港快一百倍。 其實說來,香港交易所的優勢,是來自內地市場這個靠山,依靠著人民幣離岸中心這個角色,香港與上海不用合併,已經達至AH股跨境上市目標,而且人民幣產品乃兵家之爭之地,香港已經是不虞甚麼對手,最重要是勝過目前的自己,盡快擴大資金池! 即是沒有BHP或力拓,香港一樣可以吸引淡水河谷吧!

星洲反擊戰

新加坡落實收購澳洲交易所,提價83億美金。 新加坡交易所近年擴充步拓相當急,先喺今季推黑池,最近仲話要引入高頻交易,速度高達百萬分之90秒。 新加坡從來想做「阿頭」,但現實使然,地理缺憾,靠山更欠奉,令佢地從來做唔到阿一,就算今次吞埋澳洲交易所,仍然唔夠香港大Size! 搞金融,新加坡強項係外匯,但外匯交易,最大契機人民幣,輸俾香港。 股市,更一直輸,但星州不服輸,股市呢個江山,佢地一定力併到底! 的確,新加坡交易所,自從搵嚟前納斯達克領導接掌後,一於橋唔怕舊,先引入黑池交易,繼而將一批中資股ADR變相新加坡掛牌,早兩星期仲話研究廿四小時交易。 最新動作希望進佔大洋洲,併購澳洲交易所。從澳洲交易所近日股價睇,的確有異動,成交突然增至零八年三月嚟最多。 袋鼠交易所近年亦受場外交易競爭影響,而且內部現金愈嚟愈少,一早就放聲氣想尋求伙伴,當地分析員話,其實佢地最想合作,係香港! 新州加澳洲,協同效應有幾大未知,但假設真係合併,技術上計埋時差效應,新加坡可以早至上晝五,六點開市,同變相有一批澳洲重量級資源股掛牌。 當然,對一的國家嚟講,交易所就等同國家主權,澳洲亦有例,外資不得持有超過一成半交易所股權,除非有政府批准,咁批唔批,又係問題! 可以肯定,一旦合併,星交所最受惠可能係即時拉低市盈率,兼市值提高,但點比,仍然唔夠全球首席交易所港交所高! 但港交所實在是貴得有道理,新加坡股市今年以來,成交比九七年少了四成,相反香港就同步增加了四成,高盛對港交所睇法亦極牛,話今明兩年平均每日成交會過千億,仲話人民幣報價,會帶嚟額外百六至二百五十億每日成交。 但港交所經驗告之,大行睇好,正係借勢回吐之時!

巴西

圖片
G20巴西表面話要留喺國內處理熱錢問題,但實際係睇死係做SHOW多過做嘢,費時花時間由南美飛去亞洲!。 即將退任既巴西總統勞拉,居然仲可以對美國SAY 「NO」,佢指示財長同央行行長,唔需要出席、二十國財長會議。 結果搞到蓋特納要紓尊降貴,親自出面遊說,.同巴西財長傾左二十分鐘電話,仲要向巴西保證,唔會係要意圖令美元貶值,你話巴西幾威! 對於呢位在任八年既總統,華盛頓郵報今個月、形容勞拉一手帶領國家二十萬人民擺脫貧窮線,令巴西成為全球最八大經濟體系,佢聯同中國、印度、俄羅斯組成金磚四國,成為新興市場既領導人。 呢個上任前一直反對私有化既總統,市場一度以為佢同鄰國委內瑞拉既「查韋斯」一樣係社會主義者,不過八年落嚟,巴西不旦止可以提早兩年向IMF償還債務,到08年更由淨負債國家、變成淨債權國,之後更打底美國,取得2016年奧運主辦權。 由於CDS都睇到,市場對巴西既樂觀情緒真係異常抗奮,最近更跌穿一百,唔單止比前「宗主國」萄葡牙低近七成,同「高盛王國」相比,亦都要低,結果吸引大批熱錢流入,今個月就要兩度出招提高債券稅率,以免國內做成資產泡沬。 其實巴西根本別無選擇,以佢地隔夜利率高達十厘半計算,幾乎喺G20之中係最高息,熱錢唔會巴西仲可以去邊? 結果巴西貨幣雷阿爾,喺金融海嘯後累積升幅接近四成,國內亦都愈嚟愈多聲音要求政府減息、避免過多熱錢流入! 呢個議題亦都成為總統候選人競爭既轉捩點。由勞拉指定既女候選人魯塞法、本來遙遙領先右翼對手「塞拉」,差啲就係初選勝出,不過塞拉近日見熱錢太過猖狂,於是提出應該要減息,結果呢個建議即時大受歡迎,民調更顯示今個月底大選,佢有機會反敗為勝! 其實面對熱錢流入,真係好難有兩全其美方案,你睇阿爺就寧願揀加息,壓經濟防泡沬,都唔願意將貨幣升值。 相反巴西就揀左高息同貨幣升值,但對於防止熱錢流入都係束手無策,講到底都係要怪美國呢部龐大印銀紙機做成既後遺症!

豬二十之獨腳戲

中美匯率戰一觸即發,不過蓋特納可能真係計錯如意算盤,美國原來真係無咩朋友! 最唔比面應該要數巴西,表面要留喺國內處理熱錢問題,但實際係睇死係G20只係做SHOW多過做嘢,費時花時間由南美飛去亞洲! 同樣No Show有印尼財長,連英倫銀行行長默文金,都係派代表出席算數,大概都可以想像今次會議有何成效! 不過美國財長蓋特納未見氣餒,會前繼續硬銷佢解決「國際貨幣戰爭」嘅美式方案,建議為經常賬盈餘,設定目標。 美國提出,經常賬盈餘唔可以超過GDP嘅某一個比重,初步建議是經濟生產總值的4%。 當然,點解係4%當然無得解釋,不過呢招好處係表面定下一個Universal的指標,但內裡矛頭其實指向中國,希望迫使中國,以更直接嘅方式,削減貿易順差,例如係國營企業,進行更多海外採購。 當然亦可以揀人仔升值! 不過有關建議,都唔使中國出手,單在新興國家同埋工業國家之間,已經無法取得共識。 金磚四國仲喺之前,自行開會、先討論共同利益。 甚至連德國呢啲錄得龐大經常帳盈餘嘅國家,以及「馬仔」日本亦唔響應,野田佳彥直斥蓋特納不切實際,都算有膽量! 今天的局面亦證明溫總當日失驚無神走去見默克爾,果真是有先見之明。 目前看來會後聲明,喺匯率同經常帳問題上,措辭會較為溫和,而今次嘅會議亦都唔會變成八五年容許美元貶值廣場協定翻版。 美元今日走勢未見逆轉,證明市場對呢位財長能力都不大信任,不過問題係十一月一開始就有兩壇大嘢,包括中期選舉同QE II啟動,需慎防趁好消息出貨,要好似曹Sir所言,要邊走邊退。 蓋特納今次可以話係事件最大輸家,身為超級大國大掌櫃,要紓尊降低專登比電話無出席會議的巴西財長,向人家承諾美元唔會再跌。 蓋特納咪成日話自己多盟友既,而家睇嚟佢真係要諗下邊個先係真正朋友?

食碗面

兩年前,多間投資銀行向佢招手,一一拒絕。 巴菲特選擇用五十億美金,以優先股形式獨撐高盛。 巴菲特支持高盛,當時連財長保爾森都喺自傳都贊布蘭克費恩深慶得人,令呢間大行免被海嘯吞沒。 根據當時協議,高盛有權出年十月前、以55億美元贖回優先股,不過大前題係要得到聯儲局批淮。 巴菲特嘗識布蘭克費恩、兼多次撐佢! 但對方依家嫌巴菲特優先股息高,兼唔抵。 目前手持超過千七億過剩資金嘅高盛,開始好認真諗緊贖回呢批高息股。 當然話高息,一啲都無錯,呢批優先股、高盛要每年向巴菲特派十厘股息率,相當於每日要俾130萬美金,又或者每秒俾十五蚊美金股神。 高盛內部認為,市場息口太低,大把「平錢」喺街任攞,無需要再捱高息! 就算贖回,亦唔代表巴菲特退出高盛,因為股神仲有一批認股證,在2013年十月前,可以兌換成4350萬股高盛。 而行使價只係115美金,較市價低兩成八。 高盛之所以要搶錢,原因是上一季盈利大幅倒退到只有19億美元,連帶公司都要呵住個荷包。 不過做人始終不應忘本,其實唔計當時入股水深火熱,就算今年高盛面對證監會訴訟,當時巴菲特都有撐布蘭克費恩,仲讚佢係無可取代的不二人選! 單計呢下,高盛比多啲利息股神,點計都抵番!

收樓門

FT Lex今日問左一個問題: 應該買美銀定高盛? 兩者同時公布第三季業績,都係好過預期,巧合的是股價今年都唔見左五分之一,到底應炒邊隻先見底? 當然結論是「騎牆」,如果睇好經濟前景就揀美林,如果炒雙底衰退就要揀高盛! 不過我地就認為,無論如何應揀GS! 高盛第三季業績雖然倒退,而頭九個月預留分派俾員工嘅花紅,亦減至上市以嚟少。 金融時報即時唱淡,話高盛花紅減少,令銀行內部嘅明星級交易員同銀行家,蘊釀「搵工跳槽」,加上坐盤交易盈利勢必減少,所以前景成疑。 不過同高盛相比,美銀的「收樓門」事件,更叫人憂慮。 繼美銀日前高調話重新向斷供物業收樓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聯同Blackrock及 Pimco,突然高調強逼美銀要收回超過400億美元既按揭證券,亦因為咁令事件終於引起傳媒應有的高度關注! 比聯儲局告可大可少,事緣聯儲局喺08年拯救貝爾斯登同AIG時候,買入左唔少按揭證券,而家突然傳出呢啲按揭貸款可能有問題,聯儲局要保障自己權益固然「無可後非」,事件亦令市場關注涉及既主角可能唔止美銀一個! 受到連美國官方都迫令要回購按揭證券嘅影響,美銀等多間銀行嘅信貸違約掉期都大升,其中買入美銀CDS嘅成本,單日上升9%! 除左美聯儲,貝萊德在事件中角色更人關注。 美銀同貝萊德之間既關係,眾所周知係美銀因為收購美林而成為貝萊德最大股東,帳面值高達115億美元,亦係美銀最值錢既資產。 相反,較少人知係貝萊德同時持有美銀百分之5.35股權,亦係最大單一股東。 雙方關係咁微妙,而家仲出現法院相見,美銀無論如何都可以肯定係大輸家。 要揀,我就買GS!

DOA

圖片
喬布斯兩年嚟首次出席業績後嘅分析員會議,話要趁季度營業額突破二百億美金,出嚟同大家講吓嘢。 iPhone喺上一季賣出咗1410萬部,大幅增長九成一,銷量首次超越RIM嘅BLACKBERRY。 Jobs更牙擦說,預計可見嘅將來,BLACKBERRY嘅銷量都追唔到iPhone。 至於Google嘅ANDROID手機作業系統,喬布斯亦大肆批評,話對方雖然採取開放式平台,但缺點係開發商各自為政,更批死開放式平台唔一定會贏到iPhone。 至於iPad,喺上一季只賣出咗419萬部,但比市場預計嘅最少5百萬部遜色,加上相繼有電腦製造商,推出本身平板電腦同IPAD競爭,令蘋果股價一度在延長時段大跌近8%! 但喬布斯好有信心,認為競爭對手嘅平板電腦,屏幕只有七寸先天不足,好難同iPad競爭,更揚言對手「DOA(Dead on Arrival)」、「孤兒產品」,聽來都令人覺得佢有些少失控! 先勿論到底今次喬布斯現身是否真的為自己產品打氣而現身,但對對手如此「評頭品足」,似乎係心虛多過信心爆膨! 對於今季度iPad銷售低於預期,的確令人大跌眼鏡,當然一眾Fans都各自解釋,有說是由於供應商供不應求、影響銷量,又有人提出iPad名過其實。 作為iPad用家,老實說呢部平板當然取代不到Notebook(至少打呢篇嘢,我就要用notebook!),但iPad用上的確是令人愛不惜手,難怪身邊朋友愈來愈多投入平板行列。 那麼銷售為何如此強差人意? 有電腦Blogger就認為最大原因係iPad今時今日仍然不支持列印功能,影響左企業增購意慾,但預計來緊IOS 4.0可望解決呢個問題! 加上出年iPad將會喺更多國家開售,美國本地亦會擴大銷售網絡,包括在沃爾瑪出售,將可望刺激IPAD銷售大幅增長。 事實係iSuppli就已經轉手上調iPad銷售預測至1380萬部,明年更會增至4370萬部。 蘋果三百,我買!

轉勢

再一次證明內地政策係點,外界點估都估唔到。 兩個星期前、人行行長周小川先話,今年內不會加息,點知言猶在耳,內地就突然上調利率,仲要係貸款存款利率一齊加,真係殺你一個措手不及! 人行決定星期三起將一年期存款,同貸款利率同步調高四分一厘,加息後一年期存款利率係兩厘半。 近三年嚟首次加息,人行無解釋原因。 銀行界話,繼向六間銀行徵收特別存款準備金後,依家又加息,可能顯示內地貨幣政策取向有變。 金融海嘯後,內地堅持,基於外圍唔明朗,同擔心熱錢湧入所以唔加息。 值得一提係,人行今次加息只係一年期存貸利率加幅係一樣。 但睇番,一年期以下短期貸款利率加幅大過存款利率。 但相反長期嘅存款利率,加息幅度就比貸款利率高,目標都係希望增加貸款需求、刺激經濟。 大家要留意今次加息背景,一來係五中全會閉幕,通過嘅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同時亦宣布左新領導層既接班人! 仲有係啱啱星期四內地會公布第三季經濟數據,市場相信,加息係同即將公布九月分通脹數據有關,目前估計,九月通脹會升至近百分之四水平。 不過更令人關注係G20會議即將召開,喺貨幣戰升溫既期間,人行揀呢個時候加息,唔排除內地希望透過加息,作為籌碼。

流動性陷阱

伯南克終於發揮「燈神」本色,上星期一為QE II開綠燈,股市即時轉勢,而美元亦見底回升! 美國上月核心消費物價指數不變,遠低於聯儲局委員訂落、百分之二嘅合適水平。 伯南克話以目前通脹水平,短期實質利率偏高,又話利率接近零,的確減低聯儲局救市嘅靈活性,但唔代表已經用盡子彈。 佢一發表美國通縮風險較預期高言論,最新嘅利率期貨價格即顯示,美國最快要到2012年先會加息。 不過同時亦代表憧憬完結,美元指數見底反彈,升幅係一個月最高。 商品價格回落,「漏油」接近四美元! 環球股市更錄得兩星期最大跌幅, 似乎聯儲局內部都知道,單靠開動印鈔機,根本改善唔到經濟! 芝加哥聯儲銀行行長埃文斯更提出,經濟已經陷入「流動性陷阱」,贊成採取進一步行動,包括向公眾表明特定既通脹目標。 所謂通脹目標、係倒數番零七年十二月、上次經濟周期既頂峰起計,每年應有百分之二既通脹率。 由於過去幾年通脹都係低於百分之一,換言之,即係嚟緊既通脹率,都要超過百分之二。 直至當通脹超過呢個水平後,聯儲局先會停止印銀紙,之後就回復通脹率維持喺百分之二。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本來係經濟學泰斗凱恩斯提出、主要形容三十年代大蕭條、由於貨幣需求係呈現水平線,因此擴大貨幣供應都唔能夠推低利率。 不過喺九十年代就適用喺日本既「迷失十年」,即係零利率都唔夠刺激經濟。 到金融海嘯後又有新既演譯,由於各國推行量化寬鬆,雖然將利率降至零息水平,不過由於央行新增既資金、唔能流入實體經濟,因此對就業市場同經濟都無刺激作用! 其實由第一輪量化寬鬆推出以嚟,單靠印銀紙已經無法刺激經濟。 今次呢種「通脹為本」既印銀紙手段,表面睇的確係可以透過製造通脹預期,增加個人同企業願意借貸需求,不過問題係大量印製美元,一旦出現信心危機,可能影響美元資產既信心,到時又產生問題可能仲嚴重!

升定跌?

看到特首今日前言不對後語,就令人發笑! 外圍像新加坡、韓國泰國人家就不斷要靠將貨幣升值或向熱錢徵稅,避免有過多資金流進經濟體系、做成資產泡沬。我們的特首為保聯匯,就一邊嬉皮笑臉說港元隨美元眨值都幾好,可以有「少少好處」,但另一邊就猛話要防止資產泡沬,壓止樓價飊升云云。 簡直兩面不是人! //////////////////////// 到底將投資移民在購買房地產類別剔除,對樓市有無影響? 政府話微不足道,代理同發展商都話對樓市影響唔大,大行報告就引用數據,說投資移民只佔樓市成交百分之一,不應對樓市及地產股有任何實質影響。 可是我們看到政策消息一出,單日就有二百個申請趕尾班車,簡單以每人購買一千萬樓價計、一日樓市進帳就有二十億元。 投資移民計劃在03年沙士後開始,幾年下來投資樓市的比例大約只有三成,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可是最近的數據卻顯示,置業的比例由去年底的29%,一下子跳升至今年首九個月的42%,說明在資金泛濫下買磚頭已經是投資移民的首選。 由於內地移民已經佔了總額的八成,同胞肯定係支持樓市的一個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們現有的數據,只是統計了他們透過投資移民買的第一層樓,之後的第二、第三……第N層數,邊度有統計? 即使是發展商都承認內地資金係新盤的重要購買力,有證券行就估計內地資金就佔了豪宅成交近四成。 無論如何,以呢批內地移民中、有四成都選擇買西九,呢區樓價肯定就會率先反映。 恒隆好似仲有批君臨天下未賣完,點算? //////////////////////////////// 講左咁多,有無發現無論特首、評論員同社論,都無人講過樓價會升定跌? 可能要預測真係太敏感,不過都姑且做一些大膽假設。 我們預測是,樓價未來兩個月不會有大變化,市場無論買方賣方都要時間消化,成交相信會進一步轉靜。 不過有一個心理因素不可忽視的。我們經常說新盤開售會帶動二手樓價,主要是近年發展商新盤定價進取,可是日後政府一旦立法以實用面積作唯一定價指標,地產界一定會出現一個翻天覆地變化,未來新盤由於實用面積遠遜二手樓,將來定價將不會像今日如斯進取,這點將有助平穩過於瘋狂樓市。 至於收緊發水比例至一成,亦會影響而家所謂「面粉貴過面包價」的現象,發展商他日投地仲會否好像華懋日前咁進取? 很令人懷疑! 二手成交方面,目前不錯是持續在高位,今年樓價平均就升了20%,不過近日開始見到成交萎縮,只靠小猫

好嬲

有網友回應上篇 戰時物資 ,認為高地價政策沒有甚麼不好,說難道要政府賤賣資產? 要回應高地價政策,其實要了解這個政策的背景。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既有最低稅率的優勢,同時市民又享受全面的醫療、都「幾全面」的社福保障,仲有基建、交通環境樣樣冠絕區內,你估錢從何來? 大家要明白,高地價其實已經係一種間接稅,而且仲係主要稅收來源,雖則我們可以受惠低稅率,但社會代價就是整個社會要忍受高樓價! 雖則高地價對有樓一族表面看似乎問題不大,不少人更對樓價愈升自己愈荷包愈漲感到高興,但有沒有人仲記得九七年樓價大跌七成的慘痛教訓? 出得嚟行,就預左要還! 問題係、你還唔還得起? //////////////////// 面對「戰時」資金大舉來襲,樓價飛升,貧富懸殊,民怨大增。 曾蔭權成分施政報告,成功地方係佢將矛頭直指發展商,你睇堅叔個樣就知! 好似蔡子強咁講,見到發展商反應咁緊張,都幾肯定今次特首係有料到! 不計政府之前放風的「先租後買」,今日最令市場震撼係: 1. 正式立法規管銷售及限制發水; 2. 撤銷投資移民買樓的資格。 當大家以為政府九招十二式在現樓方面又再不了了知之際,怎料特首突然向發展商發難,直斥唔好賺盡分毫,更認為全球都已經改用實用面計算銷售,無理由香港仲會出現八百呎縮水變六百呎新樓,認為令人「好嬲」、「連我都比人鬧埋」! 其實發展商自己都心知肚明,九招十二式後,發展商為求避開規管,紛紛以現樓方式賣、嘗試走法律空隙,有新樓即賣即出現摩貨、亦有發展商如合和減少首批供應單位數目。 回首 過去 ,我們在06年開始已經不斷在新聞及樓盤傳真節目中、一再針對發展商的售樓手法作出披露、雖然政府之後同商會一再商討,但只有呎進改善,市民買樓跟本得不到任何保障,今次政府終於下定決心立法,對於我們這些「好事之徒」,可算是還了一個心願! 如果細心留意今次施政報告,對發展商的打撃可以說是層層緊扣,先由立法著手以實用面積作唯一指標,同時亦對過往令人垢病的發水問題,由根源入手,限定銷售面積的計法,包括將近年發展商「由送變賣」的窗台位置,大幅收緊七成,同時規限發水上限最多只有一成,即時令發展商收入大減,大家迫住玩「Level Playing Field」,難怪堅叔發如此大脾氣! 至於曾特首另一突破,係嘗試再定一套長期土地供應政策,令外界唔好再有供應不足錯覺,十年二十萬,點計都唔係少數目,分分鐘令萬八蚊呎

戰時物資

今次施政報告最大焦點是樓市,而當中最大爭議,肯定是資助市民置業及限制外地資金炒樓兩項措施。 資助置業肯定是勢在必行,縱然外國經驗是受惠者廖廖可數(只有數%),但政治嘛? 做,總好過唔做~! 焦點係是否應限制內地人置業? 由自由市場角度,當然萬萬不行! 反對者說香港是資本主義最後堡壘,而且從無限制資金出入紀錄,豈可作出資本限制? 當然限制資本進出是犯了天下大不違,但關鍵是到底物業市場是否簡單如股票、貨幣或債券,只是一個流動資產? 股票可以唔買、債券可以唔投資、無樓係咪代表唔使住? 如果大家同意現時的全球資產升值是量化寬鬆的後遺症,而匯率戰又是因為各國爭相印銀紙,結果迫政府要將貨幣眨值以增加出口競爭力。 咁香港樓價升值,就是因為物業成為了全球資金爭相追捧的罕有資源,即係「戰時物資」。 雖然跟據現在的投資移民計劃,單計09年,投資移民只佔樓市整體成交1.2%,似乎不應歸疚樓價升是因為內地人買樓! 但實際情況大家明白,內地資金追捧樓市,追求的斷非只是一紙身分證。 內地資金泛濫、為左尋求更穩定回報,加上政治風險因素,將錢泊喺香港是不少內地人心中的安全資產配置方法。 (最近國美兩雄相爭,就證實左即是人在牢獄,只要有合法的權益持有,香港這個法治之都仍然可以比「監躉」有合法的資產行使權,所以我說388是國美相爭的最大贏家。) 好像新地的天巒,發展商就稱最少有兩成買家是來自內地,由於普遍發展商都有動機報細數,事實肯定係比例高於此! 有證券行就估計,以豪宅市場成交,內地資金保守估計都有三成半以上,中間仲未計以公司名義買入的宗數,加上近日內地人買樓有「向下流」趨勢,可以肯定它們就是樓價急升的「幕後黑手」! 物業市場不同於股票,在於公仔紙大可以印完再完,但土地是稀有資源,特別是市區靚地根本難求,加上政府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改變高地價政策,樓成為左戰時物資,根本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就很有需要在市場供求失衡時,由政府進行配給。 經歷過九七金融風暴,新興市場國家都明白資產泡沬可能帶來的巨中後遺症,觀乎近日如巴西、南韓、泰國以至印尼,都已經採取干預匯市或直接向熱錢徵稅等做法,都已經是面臨危機採取的非常規措施,但本港受縛於聯匯,根本不可能採取干預行動。 而所謂「配給」,其實大可由市建局出面進行,由於所有錢都是公帑,招標時明碼實價話只售予本地居民,並限定單位面積,一切由合約出發,既可免卻干預自

師傅

先說題外話: Moneycafe 已登錄 facebook ,歡迎大家提出意見。 ///////////////////////// 舊年和平獎有奧巴馬,今年經濟學獎有伯南克……個師傅! Peter Diamond戴蒙德可算係爆冷獲獎。 今年得獎三人之中,以戴蒙德最出名,學術研究範圍亦最廣。 唔講唔知,戴蒙德原來係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嘅師傅,MIT大學時教過伯南克。 諾貝爾委員會表揚戴蒙德為首得獎者,研究有關搜尋理論方面有出色貢獻。 亦即解釋到點解咁多工無人做,亦點解咁多人無工做,以及經濟政策點影響就業! 呢個理論,經常喺勞工,同其他領域如房屋市場上運用。(即係有屋無人住、有人無屋住…….Well,特首應好啱聽) 另外二人、莫滕松、同埋皮薩雷拉,以戴蒙德既「搜尋理論」為基礎,結合勞動市場既實際數據,將理論進一步發揚光大。 佢地兩個喺94年曾經發表「失業理論既職位創造同破壞」論文,就係嘗試解釋就業市場錯配、以及由失業到就業之間時間差距既問題。 而有關理論更可以延伸至政府政策,例如豐厚的失業救濟,反而將會令失業率上升,及延長搵工時間。 觀乎近兩年瑞典皇家學院諸君,有愈來愈入世之變化,由克魯明開始、到上屆環境經濟學,以至今年的勞動力經濟學,都與近年經濟變化及市民關注更息息相關。 本來入世也不是什麼壞事,但經濟學近年的發展、特別是非理性行為的研究對經濟危機有深遠影響,今次委員會選擇了就業市場這個熱門Topic,難免令人有所想像? 說回戴蒙德,此君研究範圍多,但近三十年一直集中勞動同社會保障算研究,佢同已經辭職既白宮預算委員會主任奧斯澤格亦就呢個問題,一齊出書,奧巴馬亦是因此委任佢到美聯儲。 佢較早前獲奧巴馬提名做聯儲局理事,但國會以佢唔識貨幣政策為理由,駁回佢提名,之後奧巴馬再重新於九月中提名佢。 今次獲獎可算是對共和黨最大諷刺,連克魯明都忍不住為這位昔日同袍抱不平,話共和黨唔識貨!

和事佬

開會前放風、話會牽頭成立機制協調匯率糾紛。 結果IMF一連兩日嘅會議,雖然匯率問題幾乎主導左整個會議,但最終各國並未能夠解決貨幣匯率嘅分歧,這個「和事佬」最終都係做唔成! 今次會議未見成效,主要傳媒都形容匯率戰仍然係一觸即發。 Pimco 的El-Erian話,各國同心協力對抗金融海嘯既決心已經消失、取代既係各國之間愈嚟愈激烈嘅衝突。 金融時報話,中美之間既指責只會有增無減,華爾街日報就引述美方嘅消息話雖然奧巴馬滿意、今次會議有高調提出人民幣匯率問題,中方亦一改過去沉默、喺各個會議上都有發言。 可能蓋特納今次真是算錯算盤、亦顯得佢孤軍作戰。 紐約時報報道佢上星期五晚、同七大國其他財長喺加拿大大使館晚宴,蓋特納趁機會要求各方配合,一齊逼人民幣升值。 但最後無人理佢! 蓋特納最後空手而回,事關佢會前提出新興市場貨幣一齊升值概念,被批評完全無可能。 而以貨幣升值,換取基金組織投票權嘅構思,亦缺乏回響,埃及更批評呢個諗法不合纙輯! 面對今次無功而還,美方同時已經部署下一輪、再向中方施壓,以免中國喺升值問題上再次食言。 嚟緊嘅G20會係戰場,東道主南韓近日加緊遊說中國峰會前可以喺匯率問題上,同美國達成協議,以免峰會期間針峰相對! 對於美方一輪口誅筆伐,周小川選擇以靜制動、以柔制剛。 佢一開場白都承認人民幣係要升值,但唔係一次過大幅升。 更絕咳係佢比喻西方、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呢一套係休克療法,想中國會用一粒靈丹妙藥,加速升值,係完全唔可行! 相反喺中國,自然要用中醫療法,即係用中藥,用一段較長時間固本培元!

奸商

呢個鄭家純真過癮,自己作為大富豪,居然批評其他富商「生意無道」? 佢話,「仇富」風氣惡化,主要因為「貧富」差距太大! 除左政府無拉近貧、富差距外,部分公司做「生意無道」,亦有責任。 大家仲記得兩個月前,誠哥先講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而家純官就爆一句:「生意無道」,唔通真係另有所指? 最搞鬼係自己都認係「奸商」,真係比佢吹漲! 近年純官都幾惹火、先有梁展文事件,之後又爆出紅灣半島,搞到要同立法會打官司! 不過聽佢解釋咩叫奸商,又真係笑死!佢話發展商起完海景樓後,再起屏風樓,就係「無道」! 不過新世界本身也曾捲入屏風樓爭議! 美孚新邨居民最近就係爭取阻止第8期對出前石油氣庫空地起樓,主角正係新世界! 似乎呢個老細真係唔係好知自己公司做咩,我諗「堅叔」聽完佢講,真係會暈~! 對於點解決仇富,佢話自己「瞓覺」時候都諗過,最後就諗到向政府二萬億儲備開刀,話係時候運用部分儲備改善民生。 話就話有二萬億、但大家唔好唔記得,儲備增加咁多,主要係熱錢流入停左喺本港,金管局要發行票據,其中有八千億係負債、預左要還! 所以純官話要改善仇富就要政府「開倉派米」,點講都唔通! 對於市場傳出佢有意入主新報,鄭家純話目前未有洽購任何媒體,但如果有商界發聲,都係好事。 江湖傳聞,話純官當日真係有心買新報,連班底都搵埋,點知搞場「鴻門宴」諮詢下老友意見,個個都勸佢唔好搞,最後只有「擺休」! 話就話做生意要有道,不過華爾街日報指鄭家純呢番「傳媒功能論」,反映佢心底其實用其他「奸商」無分別! 四叔而家出近百億買入TVB,據聞明年初就成事,到時又睇下係咪有一個為商場發聲既平台!

大熱

圖片
經歷金融海嘯、全球量化寬鬆,今年又有債務危機同匯率戰爭,經濟學重新成為熱門科學。 跟據新西蘭學術機構 iPredict 既調查,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最大熱門,分別係同時研究非理性行為既學者Richard Thaler塞勒同Robert Shiller席勒,估計佢地獲獎既機會率、分別係兩成四同兩成。 至於研究點樣用經濟學改善環境氣候既Weitzman亦有17%機會。 嚟自芝加哥大學既塞勒同耶魯既席勒,過去幾年一直都係熱門人選,佢地研究共同點係解釋人點解會集體做出非理性行為,而後果往往會做成經濟危機。 Thaler喺零八年出版既Nudge一書,就係解釋人喺缺乏足夠既資訊情況,會做出唔明智既選擇,政府有責任為個人作出指導、甚至係幫佢決定點做。 呢點喺「大政府、小市場」既流行思維、當然係受當權者歡迎。(不過老實說,睇完呢本書覺得觀點頗為偏頗,對政府介入實在有過多推祟,個人不太接受!) 至於以制定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而聞名既Shiller席勒,除左係學者外、佢亦都係熱門書既作者,佢早喺零三年已警告樓市有泡沬風險,到零八年出版既「次按最終危機」(中文版翻得頗為傳神,值得一看!),更係深入探討次按貸款機構同貸款人既不負責任。 到舊年出版既「Animal Spirit」,就探討十八世紀以來四次經濟大蕭氣,原因都係人們基於動物精神而作出非理性行為,結論是推介凱恩斯主義,此書更係長期排喺財經書既熱門榜。(個人建議呢本要睇英文版) 不過華爾街日報話,呢兩位熱門人選,未必係評審委員會既心水。 因為諾貝爾經濟學變既往跡,委員會係唔傾向頒獎比熱門經濟範籌既學者,佢地係寧願選擇對經濟學理論有長期貢獻既人。 咁呢個獲獎名單當然會有好多人選,其中芝大既Fama法馬,以研究「效率市場」為聞名,雖然金融海嘯令到資本主義備受質疑,但佢既理論對金融創新的確係有好大影響。

陪葬

聯儲局可能再印銀紙,美金進入新一輪跌勢,觸發多國貨幣升至高位。 澳元升穿九十九美仙,創新高。 歐元兌美元觸及八個月高位。日圓兌美元再次升至十五年高位。新西蘭元亦上到一年高位。 新興市場貨幣亦升到唔信,印度盧比升至廿五個月高位,俄羅斯貨幣亦上到五個月高位。 貨幣戰升溫,蓋特納亦開始露出狼面孔。 首次直接點名提到中國,話人民幣唔加快升值,可能係中國擔心其他周邊國家唔肯將貨幣升值,但美國喺匯率嘅議題上,並唔缺乏盟友,可以協助游說。 蓋特納更高調呼籲各國一齊對中國施壓,建立多國機制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 意圖明顯不過,美國明白單要人民幣升值根本不可行,唯有試圖建立一個亞洲國家貨幣升值協調機制,等中國明白升值並不「寂寞」! 蓋特納有說出口的、就包括令馬來西亞同越南,無說出來的就是日本,佢希望等呢啲國家一齊將本國貨幣升值,從而令中國放心出口競爭唔受影響! 簡單講,就是要人「陪葬」! 佢更以利誘盟友,提出增加新興國家喺基金組織嘅投票權,換取新興市場「投桃報李」,增加貨幣匯率嘅彈性。 其實陪葬又何止新興市場? 喺聯滙制度下,我地張港紙亦都越嚟越唔見使。 單係過去一個月,兌澳元貶值百分之八,兌歐元幅度達到一成。 港紙被動底貶值,事實係資產價格泡沬,同通脹風險需要特別留意。 因為係掛勾,但香港內地入口又多,香港通脹會推高,資金投資推高資產價格,變成惡性循環! 升得快,跌得仲快惡果大家不是未嘗過,問題是、誰是最後接火捧的人?

QE受害人

日本央行今次真係「一石激起千層浪」,重現零利率之餘,仲大規模推行量化寬鬆,市場即時揣測歐美央行都要照辦煮碗,結果又推高全球股市上升! 其實唔止股市升、睇埋區內貨幣一樣升到你唔信,呢個都係同「QE2」息息相關,因為歐美日三大國都狂印銀紙,結果觸發新興市場貨幣匯率急升。 面對競爭力被蠶蝕,新興市場都唔願意坐以待斃。 括南韓、台灣、泰國、以至巴西都干預匯市,阻止本身貨幣升值。 最先提出匯率戰爭問題嘅巴西,近日更向購買巴西債券嘅外資,加倍徵稅,希望減少熱錢流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改日前口風,警告用匯率嚟做武器,後果相當危險。 事實係、伯南克嘅快樂,係建築於其他國家痛苦身上。由美金大貶值,引發新興市場貨幣升值潮,再演變成干預匯市,到今日匯率戰爭討論,證明依家全球面對問題,唔係咁簡單。 原來為抗拒升值,唔少三四線國家已經盡最大努力。好似哥倫比亞,當地央行每日最少用上二千萬美金干預,擔心用盡儲備,最近更出招,鼓勵企業將外匯存放外地,唔好兌換番本國貨幣。 智利就一邊靠加息、一方面干預匯市,誰不知,根本兩者兩沖,亦顯示新興市場央行對抗熱錢經驗不足。 至於秘魯,抗貨幣升值戰中,更用上啟動最低存款額要求,並且容許退休基金海外投資,希望可以排洪。 亞洲呢邊,印尼為免資金自出自入,決定為票據設定投資鎖定期,投資當地票據,最少要持有一個月。 但講到全球最大受害者,莫過於巴西。巴西貨幣舊年嚟升值三成半,難怪巴西走出嚟,高呼關注匯率戰影響。 經過多年經驗,亦有賴阿根廷走下波,巴西幾年間成為全球第八大經濟體系,盧拉總算光榮引退。 但作為以農立國,巴西好想加強工業,服務業,分散經濟發展,誰不知,一場升值潮,巴西產品變得唔吸引,更影響國家經濟轉型步伐。 巴西同中國,關係亦敵亦友。由於人民幣相對貶值,中國輸往巴西貨品總額過去幾年急升五成,反觀巴西出口內地,只係增加一成二。巴西依家充斥大量國產貨,令致本地部分低檔次工業大受打擊。 有人怪,匯率戰人民幣有責任。但正如金融報報主筆所講,深明日本經驗,人民幣一定唔會大幅升值,所以怪就係要怪美國呢個始作俑罪魁禍首。 難怪近日有個別討論,提出係咪要重回金本位制度,可見真是黃金有價!

彩票教堂

巴菲特又做Show,佢喺華盛頓出席由財富舉辦嘅最有權力女性會議上,就住投資、經濟、慈善、以至婚姻回答問題,全場都係笑聲不絕! 問佢點睇華爾街,佢就形容係教堂同賭場混合體,雖然做過唔少壞事,但本質都係好既,政府唔應該過分打壓。 巴菲特用呢個奇怪混合體作比喻、即象徵人性的善與惡: 平日係行善既教堂,原來一樣有貪婪,每到左周末就會變成一個賣彩票的賭場。 呢位老人家雖然年過八十,但腦袋一點也沒有退化,整場講座談笑風生。 對於自己老本行,巴菲特形容,股票價格已經跌到好吸引嘅水平,投資者選擇買債券而唔買股票,係做緊一啲蠢事。 睇下美國十年期債券息率,喺過去六個月跌咗1厘半,而家跌至2厘半以下,回報真係相當之唔吸引, 所以除咗巴菲特外,連債王格羅斯都唱淡,佢七月起,已經停止購買美債。 不過講到巴菲特最令人欽佩、還是佢對奧巴馬的支持! 面對眾多女權分子,巴菲特問: 維持婚姻長久最重要因素是什麼? 不是愛情、不是天賦或外表,最重要係一開始有一個低的期望。 因此奧巴馬近日民意支持下跌,只係選民有不切實際既期望。 其實巴菲特都幾坦白,巴郡雖然不在華爾街,但佢自己唔少投資都同華爾街有關,好似佢就係高盛最大股東,所以為華爾街辯護都係可以理解。 不過聽完成場SHOW,最撤頭撤尾印象都係股神為奧巴馬中期選舉做勢。 唔怪得佢叫奧巴馬下次唔好淨係送「紅Tie」,要送就送套新西裝比佢! 有股神賣廣告,點計都抵啦!

偶遇

圖片
溫家寶同菅直人,終於喺亞歐首腦會議期間見面,傾咗廿幾分鐘。 中日雙方用「交談」,形容今次接觸,唔算係正式會面。 原本在亞歐會議首日嘅工作晚宴上,菅直人同溫家寶、坐到好開、並無交流。 不過晚宴後兩人準備離開時,喺會場走廊相遇,坐低傾咗大約廿五分鐘。 儘管二人在領土立場上各自表述,不但除此之外,兩人都認為,現時嘅中日關係不可取,話維護同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先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又同意適時實現中日高層會晤。 話就話係「交談」,但係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安排。 中日首腦喺走廊碰面,首先打招呼嘅,係日本首相菅直人。 第一巧合係溫家寶同菅直人出席完晚宴、喺大廳外嘅走廊,向住同一個方向行。 菅直人同溫家寶打個招呼,然後提議、大家坐低傾下。 咁啱、走廊又有兩張櫈喺度! 更巧合係咁啱在場又有一個翻譯人員,兩人於是喺走廊、坐喺度、傾咗25分鐘! 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中國中止兩國嘅高層接觸,喺今次亞歐峰會、兩人係咪會面、成為焦點。 據聞菅直人原本唔打算出席亞歐峰會,但後嚟改變主意、就係為咗同溫家寶見面。 佢出發前、向外務省官員話, 日本外交消息人士話,呢次睇嚟偶然嘅交談,明顯事前做咗好多溝通,而且得到溫家寶同意,絕非偶然。 見雙方都咁有誠意,之前鼓吹中日關係的陰謀論家,大可以「收檔」!

匯率戰爭

圖片
縱然在各國努力保持低息環境,令資金出現「禾雀亂飛」局面,但經濟疲弱失業率高企始終係不爭現實。 點樣保持競爭優勢,變成係每個國家都面對最迫切嘅問題。 讀過點經濟都知、要刺激經濟,最簡單直接方法莫過如將匯率眨值,同樣的經濟實力,一旦將貨幣眨值一成,即時提高出口同貿易競爭力,最簡易不過! 因此近日,不論日本、南韓、台灣、都實施一系列干預匯率行動 中美每一次對匯率既爭拗、更係觸動全動金融市場神經。 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警告,一場匯率戰爭已經爆發。 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話,雖然情況未去到「打仗」咁嚴重,不過的確值得關注。 中美貿易問題已經成為左匯率戰一觸即發既借口,華爾街日報一項最新調查,認為自由貿易會損害美國經濟既比例,由十年前既32%增加至53%,而且令人擔心既係、愈高收入既人,對自由貿易愈有保留! 好明顯,美國國內上至總統下至平民,都將匯率成為經濟疲弱既借口,近日美國同南韓以至哥倫比亞蒂結的自由貿易協議、分分鐘會胎死腹中。 呢種保護主義抬頭、其實先可能係觸發全球雙底衰退的最大可能。 所以總理溫家寶、接受CNN訪問時,都特別提到人民幣匯率問題,話係美國部分人、完全唔了解中國情況,佢話唔應該將問題政治化。 但面對匯率問題日益政治化,要化解又談何容易? 而且加入地緣政治的因素,就令情況更複雜化。 大家不會以為近日釣魚島事件同中日沖突是偶然吧? 內地已經有民族主義的聲音,提出中國應拋售美國國債以作報復﹐但中央實際是希望通過買入美元來阻止人民幣升值的﹐如果反過來買進人民幣而拋售美元﹐就會推高人民幣匯率﹐這正是美國政客希望看到的。 較有可能的做法是、中國減持部分美元資產﹐同時買入其他貨幣,令美國感受下被減持的滋味。 見到溫總同希臘總理呢張相,更令人強化這種看法。

實金

為抗通脹,買金。 貨幣貶值,又買金。 紙上投資有風險,大批投資者寧願儲實金。 結果零售市場出現金慌情況,想到銀行買金、亦最好問左先! 本港幾間有賣金嘅主要銀行,中銀香港話旗下分行無論金粒、同金條已經零存貨。 金價原來有數據支持,根據顧問機構嘅調查,目前私人投資者持有嘅實貨黃金,高達三萬噸,佔全球儲量超過六分一。 係有紀錄以黎首次,比中央銀行仲要多。 多人買金,儲存黃金需求亦大增。 摩根大通決定重開一個紐約關閉廿年地底金庫,更同時喺新加坡興建新金庫。 多間歐資銀行好似德意志、巴克萊亦都計劃喺倫敦開新金庫,應付客戶存放實金需求。 呢啲歷史尤久嘅商業銀行,唔少金庫,都已喺八、九十年代停辦,好似摩根大通創辦人百幾年前喺紐約呢個金庫原址,依家已成為一間牛扒餐廳」BOBBY VAN'S STEAKHOUSE。 今時今日相信改名做Gold Vault Steakhouse, 可能更易吸引遊客光臨!

季結

第三季豐收,區內股市部分創出超過兩年高位,睇埋區內貨幣表現,熱錢流入。 咁埋尾彩,第四季係追渣、定沽策略? 由於個市氣氛好,睇好有十個理由支持,睇淡離離去去都係得果幾個。但鐵一般事實係,投資者處於十字路口,唔同方向都有不同結局。 債券大王格羅斯話,唔係期望投資再有高回報。格羅斯話,全球低增長,加上對沖基金唔可以再靠高槓杆手法投資,投資者要準備好,向雙位數回報說再見。 佢話,投資低回報新局面、即所謂「New Norm」要維持好幾年,直到主要經濟體系再建立新繁榮基礎。 一般相信,聯儲局好快會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來也。 印銀紙的確市況可能再升一會。舊年年初情況亦係一樣。匯豐最新報告話,按目前經濟數據睇,美國到2012年第二季前,都唔會加息。 而最新調查亦指,內地出年第二季前亦唔會加息,即係收緊政策因素有排都唔使理! 正因為咁,金價跌唔落。嚟緊下一個火頭就係白金,鈀金。總之係商品都有得炒。 錢愈印愈多,靠沽空次按發達嘅約翰保爾森亦呼籲人買樓,佢喺一間大學發表演講,話未有樓,就好依家買,已經有,就應該再買! 但記著,佢講緊係美國。那麼香港又如何? 不錯,施政報告可能有重藥落手,令樓價可能要跌,但現實是低息環境的確不會改變。 所以約翰保爾森的說法,應同樣適用本港,特別是我們有一個「末代特首」。

流拍

事前估計可以賣到6億至9億。 柴灣連城道地皮拍賣官開價五億三、相當於每呎三千四百蚊。 點知近五分鐘十幾個發展商你眼望我眼、無人有反應。 十六年嚟首次要收回,原因固然同地皮質素有好大關係。 地皮面向環翠邨,但背向山景同斜波、同時要望一大片墳景,連賣地章程都罕有提出、地盤有發生山泥傾瀉嘅潛在危機。 其實市場早有共識,就係地皮面積細、又多先天缺點,根本不可能賣得好價錢。 但問題係、發展商根本連以低價成交的意慾也沒有,更徨論最初政府原意希望增加中、小型單位的原意! 一個解釋可能係發展商睇穿左政府未來部署,估計未來會大量增加土地供應,因此而家認為唔需急於搶地。 至於說到發展商聯手抵制政府不投地、就有點於理不合,大家都是上市公司,唔通真係有錢唔賺? 無論如何,流拍反映地產商心態、根本係無發興趣發展毛利低、風險又高的中低檔住宅,寧願集中資源只係競投一啲可以打造成豪宅既項目。 面對社會資源被扭曲,市場被寡頭天然壟斷,政府不應置諸不理,睪竟最新的置業諮詢總結,大部分市民都同意政府應提供一種形式的置業補貼,包括令居屋重新復活。 跟據我們一直的思路,都認同樓市不是單純的商品,政府有責任主動供應更多呢類中小型單位,同時對炒樓賺錢的人、應實施超高稅額。 那些甚麼大市場、小政府的論調,忘了它吧!

國美對國美

一個仲要多十幾年監既人、居然可以喺獄中發施號令,罷免現任管理層,相信肯定連鬼子佬都聞所未聞! 黃光裕陳曉對決,經三小時點票,最關鍵嘅罷免陳曉動議,結果係黃光裕以相差大約三點八個百分點票數落敗。 而黃光裕嘅五項動議,唯一獲通過,係撤取配售新股議案,五成四出席票數贊成。 可以話險勝嘅主席陳曉,喺股東會期間話過,會坦然面對結果。 股東特別大會,場面混亂,更傳出證監會派員到場,成件電盈翻版咁! 今次「陳勝黃負」,其實都幾戲劇性。 兩個人曾經互相稱為「拍檔、師徒」,最終互相反目,國美今次管理層同股東爭拗,應該可以列為EMBA教材! 兩個人因為國美同永樂合併,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點知兩年前又因為黃光裕被捕,令二人嘅權力鬥爭再次白熱化。 其實有個怪現象,似乎內地不論媒體定股東,都係較傾向支持黃光裕陣營,相反本地傳媒就較保持中立、更有股東仗義執言支持陳曉。 其實陳曉真係今日國美起死回生既功臣,佢唔止喺最困難既時間搵嚟貝恩資本,自己仲以個人名義擔保為公司籌錢,有傳媒就形容係十年卧薪嘗膽。 事件倒數回08年尾,黃光裕涉嫌經濟犯罪,被拘捕,佢嘅太太杜鵑,同財務總監周亞非亦都受到牽連。 受消息影響,國美開始停牌,亦陷入財政危機。 陳曉走馬上任,經過七個月,最後引入私募基金貝恩資本,解決困局。 以為柳暗花明,點知,黃光裕一案喺今年5月開審,結果被判14年有期徒刑。 喺今年五月嘅股東大會,佢率先反對三名貝恩代表加入董事會。 陳曉批評,大股東妄顧國美利益。 貝恩代表最後都成功加入董事會,踏入8月,雙方正式決裂。 兩個都唔肯放手,唔難理解。 黃光裕87年一手創立國美,廿年時間,做到全國最大嘅家電商。 亦係國美,令佢多次登上中國富豪榜榜首。 至於陳曉,當日,將自己一手創立嘅永樂電器,賣左俾黃光裕,自己屈居做亞二。 能夠做國美主席,可能連佢自己都無諗過。 回顧整件事,其實最大贏家應是香港企業管治水平,因為呢個可以話係上市公司企管既好處,就係一間公司上市後、企業已經唔再屬於一個人。 市場而家關注、到底下一步國美會點? 一邊廂黃光裕已要脅收回非上市店鋪,變成國美對國美,但由於增發既議案被否決,係可以減少股價既壓力,下一步就要睇管理層係咪執行到新既五年計劃。

天匯風雲錄

買家唔係李兆基親自出面。 而係由佢大仔,恒地副主席李家傑負責傾。 李氏家族會以私人名義,動用超過九十億,洽購邵氏兄弟持有嘅電視廣播股權。 邵逸夫合共持有電視廣播超過三成二股權,其中兩成六股權由佢控制嘅邵氏兄弟持有,市場傳聞,李兆基家族,就係想透過全購已經私有化嘅邵氏兄弟,成為電視廣播單一大股東。 但按市價計,兩成六電視廣播市值大約53億左右,無外界講90億作價咁多! 但除咗電視廣播股權,邵氏亦持有清水灣4幅地皮權益,市場估計值廿億元。 四叔買傳媒的背後思路,當然是舊年十月天匯事件引發的炸彈。 明明係自己出手,又唔認係,要搵個仔上枱。 點解? 當年四叔可以光明正大,認借錢俾楊國強買無線,今日自己買又偏偏閃閃縮縮? 商業社會如果對一單交易重視,當然要小心為上。即係四叔今次可能認真! 外界其中一個理解係,四叔真正睇中係邵氏旗下幾幅地。但咁,以四叔功力,要地倒不如直接買,甚至搵田生,無必要近百億做埋TVB大股東! 再者,電視呢門生意開支大,搞得好就話現金流高,但一個唔覺意,可能成為A記第二! 所以又豈會為幅地,買個電視台? 四叔一對公子,細嘅家誠,幸福快樂,四叔亦明顯安排佢接掌恆基王國。 相反,大仔家傑,歸依我佛,講唔上一事無成,但作為爸爸,當然想大細仔都可以幹一事業。 咁,咪俾間TVB佢搞下! 但咁,四叔咁多生意。求其俾範家傑搞都得,大拿拿咁多錢,加上家傑功力,由佢接掌TVB又未必壓得著場! 當然手執傳媒大氣電波,社會影響力當然更大,呢個都是不少富豪的「傳媒大享夢」! 再者,天匯事件,四叔不止一次對傳媒流露不滿之意,認為少事化大,因此要搵外人幫手做型像改善工程! 四叔同佢身邊紅人、到依家仍然有被屈感覺。既然痛恨你,倒不如控制你! 當然要直接控制新聞台絕非易事,亦容易引起外界干預新聞自由的指控! 那麼,拍套天匯風雲錄,由自己媳婦做主角,自己由犯罪者搖身一變成為傳媒迫害苦主,那又如何?

告密者

一句「從來無人搵佢做主席」,就令紀勤匯豐37年生涯成為絕唱。 英國傳媒報道,早喺今個月13號,紀勤同負責遴選主席嘅駱耀文喺倫敦一間豪華酒店晚飯 一杯在手嘅紀勤當時正式被知會,佢下屬范智廉會成為佢上司。 升職無望,紀勤原本只想留多一至兩年,就提早引退。 豈料上星期,金融時報話無望做主席嘅佢一怒之下威脅辭職,就令整個布局改寫,紀勤不得不提早辭職。 匯豐批評,有高層故意外洩機密,兼詆毀紀勤,講明會徹查事件。 其實要找告密者絕不困難,睇整個遴選委員會、成員有葛霖,駱耀文、太古嘅何禮泰,仲有係金時報集團行政總裁方安蘭! 而巧合嘅係、金融時報喺整個高層變動報道中,擔當更具影響力角色,直情成分Kingmaker咁! 原來專登由工行過檔匯豐預內備做主席嘅約翰桑頓、亦係一早由金融時報披露,匯豐內部唔想佢做主席。夾喺權力鬥爭中間嘅佢,依家計劃過多幾個月離開匯豐。 成為事,大贏家係提早升職歐智華。 金融時報披露,歐智華同同事私底下講,如果升職無望,佢會提早返香港,搞自己鐘意既對沖基金。 大家不難發現誰是大贏家吧? 難怪英國評論話,整批匯豐高層,一直勾心鬥角。 紀勤退休,已知嘅補償、滙控會俾142萬英鎊,加三個月做顧問,會有多20萬鎊。 加埋提早離職,同埋津貼加加埋埋,最少都應該有2千萬英鎊,最高可能高達3600萬英鎊,有成4億4千幾萬港紙,被報章形容係「黃金GOODBYE」! 英國政界對高薪補償不滿,自由民主黨批評,滙豐高層話走就走,反映佢地一啲都無考慮過英國公眾利益,所以解釋到點解、金融監管局,要專注迫使銀行,多啲關注當地企業同業主。

凌晨一時快訊:證實了,紀勤明年提前退休,歐智華接任CEO,范智廉做主席! WOW! ////////////////////////////// 除左呢個字外,諗唔到更好形容辭! 滙豐主席一職,已經進化到、唔只涉及一個職位咁簡單。 外界廣泛報道,匯豐高層將會大執位。 做唔到主席嘅紀勤年底離職,由歐智華接替。而現任財務董事范智廉更會三級跳,奪得主席寶座。 葛霖從政,引發匯豐主席人選之爭、最終結局係連紀勤都職位不保。 經過兩個幾星期討價還價,范智廉會係下任匯豐主席,歐智華就提早晉升為行政總裁,一度傳出係主席人選嘅駱耀文會擔任副主席。 華爾街日報形容,呢個係匯豐董事局內訌嘅結局。 據金融時報所講,匯豐對主席繼任人選,一直分成兩大派系。 主張由前高盛約翰桑頓做主席一派,獲葛霖支持。 但另一派就堅持沿用管理層內部晉升制度,並且獲前主席浦偉士,同前總裁韋志誠支持。 最後傳統勢力獲勝。 紀勤成為今次內部鬥爭輸家。報道話,董事會其實唔想佢走,但紀勤私底下表明,做唔到主席,會評估提早離任。 有報道話,匯豐唔揀紀勤做主席,係嫌佢缺乏政治智慧,加上年初加薪事件,得罪唔少股東。 其實整件事最大輸家其實係匯豐、因為傳統高層接班機制全面瓦解,成件事亦顯示董事會無辦法駕馭管理層。 對於范智廉配歐智華、英國金融時報形容係「夢幻組合」; 每日電訊報話,匯豐由佢兩位掌舵,可以話無後顧之憂。 五十五歲嘅范智廉係匯豐眾多執行董事中、資歷最短一個,九五年先加入,作風謹慎,處事直率,完全係「數佬」性格。 零七年美國匯豐融資出事,正係由精於會計嘅范智廉親自飛往美國處理。 范智廉同監管當局,以及政府熟絡令佢攞分不少。 至於歐智華,早已係董事會悉心培養接班人,依家只係提早升職。 但英國有政客質疑,繼巴克來之後,匯豐亦由投行出身嘅高層掌管,傳統穩健風格會大不如前! 同歐智華共事過嘅匯豐人都讚佢精明能幹,一早已經係欽點接班人,亦因為咁舊年歐智華底薪連花紅,高達982萬英鎊! 不過最新紀勤陣營又話,就算做唔到主席,佢都願喺而家個位,做多兩年。 如果係咁,咪即係要調轉頭、聽番自己嘅馬仔嘅話?

沙皇末路

日前先話奧巴馬好大機會會撤換現任經濟班子,估唔到事隔一晚,就有一個證實離隊! 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薩默斯」,呢位被稱為「經濟沙皇」既經濟學者,彭博一開始報道就已經話佢難相處,唔少傳聞都話佢其他官員有衝突。 薩默斯身邊既人就話,其實佢當初出任呢個職位、都只係應承做一年,只不過係因為金融海嘯先多做一年時間。 但奇在一個星期前、薩默斯先帶隊到訪內地,仲見過總理溫家寶,唔通真係Say Goodbye咩!?? 肯定係事出突然。 睇番白宮呢個四人經濟團隊、其中三個都已經先後離任,而家得番一個財長蓋特納,佢喺中期選舉前、都不斷受到共和黨評擊、叫奧巴馬將佢「炒魷」! 當日形容嘅夢幻組合,7800億救市方案,改革金融業、拯救兩大車廠,通通出自佢地手筆。 但先有「奧斯澤格」、再有「羅默」依家連「薩默斯」都離隊,金融海嘯兩周年,夢幻組合宣告瓦解。 白宮話,今個月初到北京訪問會見過溫家寶嘅「薩默斯」,一早計劃好喺今年底「離職」,重返哈佛大學教書。 薩默斯向紐約時報表示,佢一定要喺出年一月,返去哈佛大學任教,否則教授席位會保唔住。 薩默斯一直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因為佢原本諗住,總統「奧巴馬」會委任佢做財長,點知只係做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轉移目標至聯儲局主席一職佢決定等一年,點知再度好夢成空。 面對美國經濟無起色,失業率高踞不下,奧巴馬要喺中期選舉前,重整經濟團隊,挽回公眾對華府嘅信心。 雖已人面全非,但美國多分報章都話,薩默斯離職,反而令財長蓋特納地位更穩固。 依家奧巴馬諗緊搵有實戰經驗商界,接替「薩默斯」,呼聲較高嘅係前Xerox集團行政總裁「馬爾卡希」。 至於薩默斯,兩年嚟佢唔單止得罪沃爾克,連入室弟子蓋特納都同佢不和。接近佢嘅人話,離開白宮係解脫,話說佢近兩年嚟,壓力大,訓唔到,終日靠飲可樂減壓。

Let Go!

匯豐控股主席人選仍然未有定案,一向同滙控董事會相熟既英國金融時報就爆料,話行政總裁紀勤威脅,如果做唔到主席,佢會辭職。 報道仲話佢喺上個星期董事會上、大發雷霆,話無得做主席就擘炮。 56歲嘅紀勤年初獲八十萬英鎊特別津貼、常駐香港,錢多左之外,權力更加大。 但原來紀勤最終目標,就係以匯豐控股主席身分,長駐香港。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兩名知情人士話紀勤威脅,如果唔俾佢做主席,佢會辭職! 報道稱紀勤可能知道,升職無望,上星期喺匯豐高層會議上作出極大反應,更話董事會唔俾佢做主席,令佢好唔開心。 匯豐管理層消息指,真正係紀勤唔想匯豐委任另一名主席凌架於佢,更令佢不滿係由外人約翰桑頓主席。 如果紀勤真係辭職,歐智華,甚至霍嘉治可能接替行政總裁! 但熟識紀勤嘅人話,紀勤出名係「脾氣」差,但相信佢最終唔會走。 細看金融時報,指匯豐從來無認真考慮外聘主席,更話高級獨立董事駱耀文唔係真命天子,似乎報道來源是沖著紀勤而來! 不過有英國報章亦引述接近紀勤既消息話,佢無威脅過要辭職,因為呢個唔係佢「Style」,但就強烈認為匯控應該保留執行主席職位,而佢肯定係最適合人選! 似乎呢個搵主席既遊戲,真係搞到獅子錢莊大亂陣腳、可能好似路透「Breakingviews」所講,如果紀勤真係要走,就應該「送佢一程」,橫豎股東都唔覺得佢係一個稱職既CEO! 實情係、如果升做主席,紀勤有咩得益呢? 薪酬上,紀勤底薪一千三百幾萬港紙,加埋花紅,已經超過六千萬。相反做主席嘅葛霖,近幾年都無花紅,薪酬福利上,差唔多係執行董事中最少。 職權上,匯豐重新調整後,行政總裁有實權,負責營運同策略。相反,主席運作已經係非執行功能,主要係就監管問題發表意見。 所以除非匯豐再重定主席職位,同薪酬,否則由行政總裁升做主席,其實有名無實,無咩著數。

一個人的復蘇

如果話比你聽、金融海嘯喺舊年六月已經結束,你會唔會信? 股市由舊年三月底低位反彈一倍,金融海嘯就真係好似無發生過。 不過喺實質經濟層面,面對著近一成既失業率,恐怕都無咩人會感受到! 唯一有感受可能得奧巴馬一個,喺佢出席CNBC搞既論壇前,美國NBER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公布、二次大戰以嚟最嚴重嘅經濟衰退,已經喺舊年六月結束,時間上、真係較到準一準! 所以有傳媒已經話,呢個只係「一個人既復蘇」,因為其他人都感受唔到。 首次獲官方確認,損失左七百三十萬個就業職位既經濟衰退,喺零九年六月結束。 由國家經濟研究局編制、確認由07年12月開始,美國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嚟最嚴重同最漫長嘅經濟衰退,舊年六月已經結束。 但面對近雙位數既高失業率、總統奧巴馬喺出席一個電視台公開論壇,仍然被市民評擊經濟政策上既失誤。 有啱啱喺法律學院畢業既學生、話佢連學生貸款既利息都還唔起,問奧巴馬「美國夢」係咪己死? 面對住眾多選民指摘,奧巴馬都要暗示,部分經濟團隊可能會有變動。 有人問佢會唔會撤換經濟團隊,奧巴馬話,佢對人事安排未有任何決定,只係讚揚現任財長蓋特納同經濟顧問薩默斯,表現出色、又話佢地喺現任崗位已經兩年、相信佢地會全盤考慮包括家庭在內既多項因素。 華爾街日報同金融時報都揣測,奧巴馬既講話,係暗示喺中期選舉後、會撤換蓋特納同薩默斯。 最近幾個月,白宮經濟顧問「羅默」、同預算辦公室主任「奧斯澤格」都先後離職。 如果蓋特納真係離任、佢將會係薩默斯喺克林頓年代出任財長後,任期最短既美國財長。 咁一啲都唔奇,大家唔好忘記仲有四十幾日,美國就到中期選舉,過去喬治布殊都試過喺選舉後、將財長奧尼爾炒魷,而家奧巴馬只係照辦煮碗!

一團糟

誰是下任匯豐主席,自從葛霖兩星期前宣布提早離任後,各界有唔同揣測! 人選、安排,英國金融時報終於忍唔著,批評一句混亂。 可能由於太混亂,個別網上博彩公司亦停止受理賭博邊個係獅王主席嘅下注。 由桑頓,到紀勤,英國泰吾士報最新消息係,兩個都無分,現年六十九歲現任匯豐高級獨立董事駱耀文先係真命天子。 但據報道,佢職位係臨時主席,頂多只係做兩至三年。 備受敬重嘅浦偉士,年屆六十七歲退休,駱耀文以近七十年高齡做主席,破天荒。 而且仲要係臨時主席,堂堂一間國際級大銀行,屬於「笑話」。 見慣匯豐審慎,接班部署周密嘅老股東更搖頭一句,話荒天下之大謬! 撇開年紀大,職位臨時,由駱耀文做主席,係咪屬於能者當之? 論經驗、講江湖地位,「駱伯」幾乎滿分。 佢既係勞斯萊斯主席,亦係英國經濟學人集團董事,英國仲有多分公職。 駱伯,六十年代佳活賓信出身,之後過檔高盛,金融經驗豐富! 匯豐派系分明,由駱伯做主席,總算壓得著場。零六年起加入匯豐,佢職責主要係擔任超級投資關係經理,壞分子奈特亦俾佢搞掂。 但身位匯豐提名委員會主席,本應係負責鄰選主席,依家轉個頭自己做主席,駱伯嘅跑出,再次證明匯豐江郎才盡,部署失據! 英國評論話,匯豐揀主席,自由度被監管機構廢武功,原來當日紀勤長駐香港,獅子應承英國,主席,同總裁是旦一個一定會長駐英國。 亦因為咁,原主席大熱人選約翰桑頓變為第一個out。 桑頓下馬,紀勤一嚟礙於能力,況且主席人工少大截,亦令佢注定做唔上主席呢個位。既然匯豐早知葛霖要走,當日應承英國已經錯,而唔詳細部署更上錯上加錯。 係咪由駱伯做主席,當然依家仲有變數。但從匯豐布局睇,獅王似乎係拖延時間,拖得就拖。 為嘅係,一、兩年間搵到真正王者,更重要係,佢地對係咪搬總部仍然舉棋不定! 正如之前分析過,較之渣打,匯豐要遷冊難度大、工程煩。但經過主席風波,再次引證匯豐溢價,早已不復當年!

Yes, I Kan!

圖片
菅直人喺「國會票」、其實只可以話險勝小澤一郎,咁你知唔知呢場選舉使左幾多錢? 埋單1.8萬億日圓。 今期經濟學人就將日本政府干預,同埋菅直人勝出後、要爭取黨內支持兩件事聯繫起嚟,話呢近二萬億日圓、正係菅直人重新團結黨內既Loyality cost! 經濟學人既標題,就係用左菅直人英文名諧音,「YES I KAN」嚟形容今次入市干預行動。 日圓因為菅直人勝出,而飊升至十五年新高,佢為左表現自己決心,單日就用左近兩萬億日圓進行干預。 用經濟換取政治籌碼,菅直人都相當高明。 雖然事前大家都睇唔好日央行今次單獨干預既成效、但出乎意料係日圓跌勢持續,對沖基金仲開始平左之前日圓好倉,金融時報評論係今次入市成效、遠比零三、零四年入市仲理想,反映佢無論喺控制入市既時間同規模,都係相當之準確! 可能好似任總之前都講過、要干預本身貨幣升值,根本就係一個「Happy Problem」。 加大日圓供應、既唔需要動用外匯儲備,喺日本通縮持續既年代,增加流通量既可擴大量化寬鬆、又唔需要擔心觸發通脹,可以話「一石二鳥」~! 呢個都係點解金融時報用「歌斯拉」復仇記、形容菅直人今次行動,就算干預最終唔成功,但透過入市向市場注入資金,點講都係值得一試! 入市就好似一劑特效藥,短期係收到效用,不過長遠都係要個病人恢後元氣、即係要改革積弱既金融同零售市場。 菅直人今次其實係兵行險著,因為干預就好似同魔鬼交易一樣、等同操控本身貨幣,最終反而幫左中國一把,令佢地減少左嚟緊喺G20面對既壓力! 金融時報既評論版,就睇得更遠,因為喺金融海嘯兩周年、各國經濟復蘇只係啱岩靠穩、雙邊經濟貿易沖突既情況已經愈嚟愈明顯,例如好似係中美匯率戰、中日邊界糾紛,可能下一次雙底衰退,來源再唔係金融市場,而係保護主義抬頭!

廣場協議

九月真係事非月分,零捨多事發生! 說的不是九一一、或者兩年前的金融海嘯,下星期原來就到左廣場協議二十五周年。 八五年9月22日,美、日、英、法、同當時嘅西德五個工業國嘅財長同央行行長,喺紐約廣場酒店,秘密會面並簽署「廣場協議」,聯手令美元匯價有秩序下跌。 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二次大戰後,日本幾成美國的附屬國,為了振興當地經濟,美國將科技轉移、令日本工業起飛,同時為左推動出口,美國容許日圓大幅眨值至三百 日圓兌一美元。 但長貧難困,美國開始發現長期補貼日本,當年美國貿財達到GDP 3.5%,加上八十年代沃爾克(不錯,正是今天提出Volcker's Rule的沃爾克!)主導的聯儲局,因為要對抗通脹不斷加息,結果令大量資金流入美元,大幅升值的結果當然是出口競爭力下降。 在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大國隨即入市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干預,美元兌日圓由大約250水平,三個月內急升兩成,之後嘅三年間,更升值八成六,之後的迷失二十年,就是由此開始.......... 金融時報提出陰謀論,認為美國想重施故技,照版煮碗,將日本換成中國,訂立新世紀的「廣場協議」,將舞台搬到二十國集團峰會,逼人民幣大幅升值。。 不過,金融時報話,中國唔係日本,美國嘅如意算盤,今次好難敲得響。 理由係廿五年前,美國獨大,日本即使唔情願,亦要就範。 但今時今日,國際主要經濟體對全球貿易失衡、削減財赤嘅睇法,都有好大分歧,G20難有人民幣升值大合奏﹗ 其實睇蓋特納嘅言論,都係軟中有硬、硬中有軟,只係中間落墨,立場唔算好強硬。 佢講及中國嘅貿易政策,避免用補貼出口嘅字眼,就係唔想將中國逼到埋牆角。 美國主流傳媒認為,佢呢番講話意味住財政部下個月中發表嘅半年報告入面,中國被列為貨幣操控國嘅機會唔大。 分析認為,蓋特納目前係試圖拖延立法、爭取時間尋求北京嘅妥協,同時亦令老細更容易應對十一月中期選舉。 當然,作為中國係無有怕,君不見美國仲要靠中國購買國債? 阿爺三個月嚟首次增持美債,持有8467億美元,係「美帝」最大債主。 呢個世界,邊有債主睇債仔面色,大家做場戲咪算!

干預

在中日因為釣魚島糾紛而開係惡化之際,有否想過今次日本政府、其實是幫中國一把? 眼見日圓不斷衝破十五年高位,日本財務省,六年半以嚟,首次干預, 日本時間上晝十點半起,日本政府喺83水平沽日圓買美元,日圓喺十分鐘內,急跌超過一日圓,之後當局干預行動持續,令美元兌日圓單日升超過百分之二。 政府表面解釋,是日圓升勢對經濟同金融市場造成影響,有需要時會採取果斷行動,包括再干預。 佢又話,干預匯市前,曾經同其他國家溝通,但美國財政部,就拒絕就日本干預行動表態。 更令市場懷疑係,日本央行喺今次干預行動角色,日本傳媒最初以為干預係由央行出手,但之後日本央行出聲明,只係提到支持財務省行動。 華爾街日報話,菅直人雖然連任首相,但眼見國會得票大減,令一直對干預有保留嘅佢,要面對政治現實。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內閣官房長透露,八十二水平係當局防守底線。 82呢個水平,唔係日本政府自己開聲,恐怕成個金融市場都無人估到係咁重要!? 金融時報評論版說,在G20美國準備向中國開刀前夕,日本突然在82水平出手干預,實際上就是幫中國減壓,美國要在匯率上做文章、要郁就要郁埋日本! 今次干預市場估計動用左2000-3000億日圓,講成效同04年最後三個月、入市干預 14.8萬億日圓當然不可比較! 歐美大報都話,今次干預完全無用,因為當前問題,正係美元弱勢! 日本獨自披甲上陣,評論話作為干預儲備貨幣行動,理應有其他央行配合,但自稱盟友嘅美國置身事外,明顯弱美元政策正合蓋特納心意。 日本廿五年前自以為有情有義,同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簽定「 廣場協議 」,當年邊個叻仔,邊個傻仔一目了然。 今次干預從好方面睇,日本起示範作用,區內貨幣唔可以永無止境升,二線國家泰國,菲律賓已經三番四次干預。報道話,新加坡亦忍無可忍,一旦坡元升至1.33水平,會勢必出手。 日本情況,歐洲瑞士央行亦試過,瑞郎今年嚟大升,瑞士央行多次干預,希望保著出口,到頭來外匯儲備損失過百億歐元,結果瑞士最終放棄。 由於日本財赤大,醒目嘅炒家,可能繼續推高日紙,用盡你嘅儲備,再調頭追沽,到時仲大件事!

逼宮

各位有無看過木村拓哉主演的日戲「CHANGE」? 估唔到咁快見到真人Show。 上台只有三個月,菅直人就受到黨內元老級人物挑戰。 雖然最後大比數勝出,不過喺國會議員票,佢同小澤一郎其實相當貼近。 受到菅直人勝出民主黨黨內選舉,美元兌日圓一度跌到十五年低位。 同小澤一郎唔同,菅直人質疑入市干預匯市對日圓升值既成效、市場相信菅直人勝出,係減低左入市干預機會。 至於商界對菅直人當選、似乎並唔係好受落。 近年日本通縮問題再惡化,日圓再升只會令出口企業盈利受壓。有基金經理坦言,菅直人唔會帶嚟任何希望。 菅直人喺國會發言亦強調,為下一代人設想,政府係有需要盡快控制財赤,金融時報話,由於菅直人傾向控制發債規模,未必會推出一啲更大額既刺激經濟措施。 不過商界亦非一面倒,大和就話,其實菅直人當選唔係壞事,至少佢意識到唔可以令財赤再擴大,估計佢會進一步提高消費稅,對市場長遠係有正面影響。 菅直人繼續出任首相,首要任務當然係諗計點挽救經濟。 強日圓打擊出口、甚至拖垮整體日本經濟,而之前諗著提高銷售稅率,增加庫房收入。 結果又係失民意、民望插水。 七月參議院補選慘敗的教訓,仍然記憶猶新。 尤記得當年菅直人接任財務相,我們已覺得此君非「池中物」! 最令人印象深刻,是菅直人96年,擔任厚生大臣時,一改官僚作風,為七零年代千幾個血友病患者、輸血時感染愛滋病毒事件負責,令佢贏得公眾掌聲。 但亦試過處事不慎,未經證實,就指蘿蔔苗係O157大腸桿菌源頭,攪到農民損失慘重,但當年佢亦願意承擔責任,願向農民道歉。 話說回來,點解小澤一郎今次咁有把握向菅直人逼宮? 其實小澤已非首次出此手段,之前民主黨人對鳩山由紀夫逼宮,小澤亦擔當重要嘅角色。 鳩山今年二月突然宣布辭職,既無解釋原因,外界相信係因為佢喺處理駐沖繩美軍基地問題上,令民望急跌,當時嘅民主黨幹事長小澤一郎,拍板同意逼鳩山落台,仲開始搵新內閣班子。 菅直人接任首相之後,主張提高消費稅,去改善政府財政狀況,亦令佢民望急跌,可能小澤就是看準這個時機,認為自己可以再做一次King Maker,但結果是高估了自己的能耐。 講起逼宮,近期另一例子就係澳洲,工黨嘅前總理陸克文,提出徵收三成礦業稅,令民望下滑。 唔同嘅係,吉拉德成功逼佢落台,成為澳洲第一位女總理,不過可笑的是,陸克文轉頭又答允出任外長,似乎此君對權力是相當留戀!

與銀行為敵

金融海嘯步入兩周年前夕,為左防止雷曼倒閉重演,國際結算銀行屬下巴塞爾委員會,終於就提高銀行資本充足比率達成共識。 根據「巴塞爾資本協定三」,各地銀行嘅普通股權益資本比率,即係相當於現行「核心一級資本比率」,最少要有總資產嘅百分之4.5,比現時規定嘅、提高咗兩個百分點。 銀行必須預留資產嘅2.5%,作為「Buffer」緩衝資本,達唔到緩衝要求,銀行會被禁止派息或者增加薪酬。 表面看像是很辣,不過看一看執行的時間: 銀行需要喺 2013年起,分六年逐步執行資本協定,當中,2.5%嘅緩衝資本,銀行只需要喺2015年開始逐步建立,2019年元旦日,先全面落實,華爾街日報話,係德國同美國角力下嘅結果。 說實在,到底銀行是否有害怕的理由? 兩年下來,銀行的投機本性其實一點收儉也沒有。 不錯,高盛摩通因為有Volcker's Rule,需要關閉本身坐盤交易,但不少消息都指,銀行會透過另一些附屬/ 合作形式繼續炒作。 更經典的是,巴克萊新任的CEO,正是有賭場銀行家"Casino Banker"稱號的 Bob Diamond。顯然,銀行對投行的高回報、低風險,總是念念不忘。(既有政府包底,又有何風險? 記著雷曼倒閉是「百年一遇」!) 嚴格來說,其實今次政府是自食其果。 因為雷曼,全球政府一條心救市,原本瀕臨倒閉的銀行,就因為政府狂印銀紙可以享受Cheap Money。 而為左盡快擺脫政府資助,銀行寧願將錢放到最易賺錢的炒房中、也不想向實體經濟借出分毫,結果風險當然是有增無減! 今次Basel III是各國政府齊心向銀行開刀的一次「小試牛刀」,標準雖說不上是十全十美,但也是一次重要邁步。 好像FT Lex所講,任何比率既要看分子亦要留意分母: 資本是提升了,問題是銀行的資產是否同步改善? SIV 是否已經完全杜絕? 銀行有沒有方法降低風險加權資產(RWA)的比重、以減少需付出的資本? 金融機構與政府之間的搏奕只是展開了第一回合,看看最近英國多間大型銀行面對可能徵收銀行稅,已經威脅要遷拆,迫著卡梅倫要找葛霖做官以安撫銀行。 為免兩年前悲劇重演,金融時報說,各國是時候要下定決心與銀行為敵。

救贖

圖片
這幾天日日在寫匯控,但無法、實在太吸引人! 葛霖在「Good Value」中,多次喺書入面問,「人生既目的到底係什麼?」「點樣可以搵到真正既快樂如滿足?」 葛霖在中文版序中,說人只係獲取愈嚟愈多物質財富係唔足夠,所有人都需要內心靈魂既滋養。 而真正既滿足,就係貢獻更多而唔係索取更多,唯一途徑就係透過服務他人、嚟達到救贖! 經濟學人都有專文講呢位主席離任,佢地形容、本來屬於冥想型既葛霖,同野心勃勃既紀勤,本來就係「絕配」,兩個人可以互補不足。 但呢個平衡喺舊年開始被打破。 紀勤西向東移既同時,亦要求有更大權力,結果就變成今日逼宮事件,而搵主席呢個音樂櫈遊戲,亦變成了搏彩公司搵食開盤口的玩意! 新主席人選要到九月上海董事會先有最後決定,由高盛出身、非執行董事Simon Robertson帶領既董事會,而家要決定到底係遵從匯控一百年嚟總裁接任主席既傳統,定係跟政府加強企業管治既指引、將主席轉為非執行性質。 但諷刺既係、喺金融海嘯可以生存落嚟既兩間英國銀行,包括匯控同渣打,都無設立非執行主席,咁到底係邊個制度好啲? 至於誰是匯豐新領導,亦可能影響到集團最終係咪會遷冊。 今次葛霖「仕而憂則官」,經濟學人仲有一個解讀,就係卡梅倫政府向商界、特別係銀行界示好。 因為同保守黨合組政府既「民主自由黨」,一直都要銀行作出改革、包括分拆銀行。 今次卡梅倫搵葛霖做官,用意係向外表明,執政聯盟內保守黨核心,係好想同大型金融機構維持好關係。 一直推銷分拆金融機構方案嘅商業大臣祁維信Vince Cable,本身都是「民主自由黨」出身,,不過近日亦改口風,無再堅持拆骨方案。 博彩公司亦將佢列為匯豐主席潛在人選,賠率係一倍100!

內衰股

兩間公司同樣炒內需慨念,亦一度被捧上天般高,最終又是墜落於民企的墜落陷阱。 先說霸王,其實問題雖較簡單,但要挽救似乎也一點不易。 早前出現的二惡烷問題好像才剛淡化,公司品牌更獲醫藥世家的榮譽,可是轉頭又爆出兩款產品標簽有誤,被國家藥監局指誤導。 霸王雖指兩款出問題的是近期方推出嘅產品,雖然標簽有誤,不過同質素無關,而家已經跟進,重新設計包裝。 雖說更改標簽事少,但霸王過去買的防脫固髮生招牌,一下子在客人心中肯定扣分不少。 更難解決的是公司已經將自己擺放於傳媒、對手、以至整個社會的焦點之下。 不論是過去、現在、抑或日後公司肯定會被翻開一重重問題,無疑是置身於險境之中。 相較之下,更難處理的、肯定是匯源引起的誠信問題。 匯源因為負債比率過高,違反銀行貸款協議。高達二十億貸款,可能被要求即時清還,匯源只係話公司財政無問題。 匯源出左問題嘅貸款,係今年初籌組嘅一筆二億五千萬美金銀團,目前匯源嘅資產負債比率,同負債對EBITDA比率,都高過協議上限。 匯源正尋求18間貸款銀行,最少三分之二同意,將負債比率上限,提高至0.7倍 ,負債對撥備盈利盈利最高比例,上調至7.75 倍。 為補償,匯源向銀行提出,額外加半厘貸款利率,但今年黎由於大量借貸,匯源借貸利率已大升至超過3厘。 匯源負債比率,由三成急升到七成,只係今年上半年嘅事,總貸款超過八成,即近22億都係新增貸款。 銀行方面,由於不滿匯源明知財務情況逆傳,但唔出聲,並喺消息傳出前悉數提取貸款,質疑公司誠信,未必肯應匯源要求修改協議。 就算肯,補償利率一定會比匯源提出嘅半厘多,銀行會下星期五前回覆。 匯源之前與可口可樂之間的併購,吸引了國內外的萬千焦點,亦間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可惜的是成也可樂、敗也可樂。可口可樂收購案被否,打亂了朱新禮退守果汁上游事業的規劃,匯源不得不面臨二次創業。 早已身心俱疲的朱新禮被迫要安排30多歲的女兒接班,安排到掌管銷售的核心崗位,而匯源亦開始步入民企典型家族企業步向現代治理結構的必經失敗之門。 眾所周知,朱新禮一向作風強硬,但面對可口可樂收購案被否、股東華平基金撤出,達能又退守出售持股,朱新禮再次要重新投入下游慘烈競爭,看業績就知毛利率有多大壓力,如今再出現貸款違約,反映管理層己經去到失控地步。 似乎匯源正步入”How the Mighty Fall”的敗亡五步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