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017 起發佈的文章

妖股基地

由1999年科網熱潮開始成立,創業板18年來歷史,對小加總裁來講,一直都係心中一條刺。 你話創業板唔爭氣? 總市值由2015年1700億、增長八成,去到而家3200幾億。雖然對比主板28萬億只可以說是九牛一毛,但增幅絕對唔失禮。 好多創業板之中、都有良好業績表現,好似中國信貸、亞博科技、新意網,仲有新貴「翠如BB」股聯旺、市值比起主板絕不失禮。 問題係公司質素參差、而且過去一段時間因為全配售,部分股分股價大上大落,變為啤殼基金,甚至淪落到被內地大媽稱為「妖股」,你話小加總裁呢啖氣點受得落? 其實對創業板,一直有兩個Theory: 一係就係大刀闊斧直接改革,將上市要求大幅提高; 而另一派就認為、可以另起爐灶,索性設立新板,令創業板自行萎縮; 顯然小加總裁係更buy 後者做法。 翻查過去八年,創業板上市資料,全配售股分佔新上市比重,最少年分都有84%、最多去到90%,情況直至今年,在證監會雷厲風行打擊下先有改變,全配售比重減少至不足60%。 其實監管機構都心知肚明,呢種全配售方式根本就大圍標,套用小加說法就係「姨媽姑姐」公然造市,過去幾年無論交易所定證監會都無正視問題,直至歐達禮提出採用「實時監管」手法,對全配售創業板股分作全天侯SCAN,「妖股」先開始掃清。 日後市場架構由兩重變成三重、一個簡單問題,仲有咩公司會在創業板上市? 唔想IPO、繼續全配售上市,可以到初板掛牌。 符合到盈利要求、就視乎自己「質地」,股權架構係咪合規,大可揀主板或創新主板。創業板既收場,其實早已經不難想像。 今次小加總裁聰明之處,係借改革市場、一心解決市場質素以及同股不同權爭拗,可以話一石二烏,而創新主板更加可以話係為中概股回歸「度身訂造」。 相信阿爺經此一役、對小加總裁信任,只會更上層樓!

Ahead the Curve?

唔加息既理由實在太多:通脹回落、工資未見增長、擴張性財政政策亦未見踪影...... 但要加息既理由只有一個,就係耶倫唔想再Behind the Curve! 雖然總統未有公布任何意向、不過消息話白宮已經搵左前高盛高層科恩物色下一任主席人選,而吊詭既係科恩本人亦都係大熱人選,到呢一刻,似乎耶媽本人係去意已決! 任何一個聯儲局主席都希望可以為自己在離任前,創造一個legendary: 沃爾克以打擊通脹強悍見稱、 格林斯潘就為現代貨幣政策樹立基礎、 伯南克當然唔使講,一招量寬變成Helicipator Ben、功過恐怕要待後世評論。 耶倫眼見前任個個「豐功偉業」,當然希望自己都可以「留芳百世」,如果可以在任內完成「縮表」,相信可以一洗上任初期,屢被批評「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今次的確可以話由Behind the Curve、變成Ahead the Curve,但同樣由於事出突然,令美元、美債以至股市都出現一片混亂,有大型基金更稱難以令人信服。 由利率期貨亦反映、今年加息多一次機會率,反而跌至45%,好明顯係市場同聯儲局進行博奕。 有經濟師話、以聯儲局資產有4.5萬億美元計,每月減少100億美元國債及MBS,基本上係「九牛一毛」,但問題係未有時間表先有路線圖,就表明耶倫決心。 同樣係央行最高決策人,陳總裁大清早回應耶氏加息,發言稿一字不漏,準備充足,但說到底,觸發香港銀行何時需要加息問題,仍然不知如何是好。 的確,正如八十八層所言,聯匯之下,貨幣發行局機制,港美息差觸發套息,資金外流,推低港元,直到7.85水平。 結餘一降,銀行一直掛在口中的二千億緩沖,則踏入盡頭一日。 目前,港美息差,以一及三個月拆息計,分別近八十及五十點子,再觀乎現貨美電及遠期美電走勢各走極端,前者反映港元貶、後者顯示港元一年後比現在更強。 交易員話,套息活動進行已經證據確鑿。 瑞穗提到,港元拆息定盤,某程度上參考現貨電走勢,君不見,港紙越弱、財資市場公會拆息開價則上升,奈何,拆息上升步伐仍只是龜速移動。 不需為今日所謂拆息升幅一年幾最大而大驚小怪,因為比較一月初,當時一及三月拆息,分別為0.7及1.01厘,以現時拆息上移速度,莫說銀行加P,就算要拆息回升至年初水平,隨時是一年後的事情了。 陳總裁在處理港息跟隨美息上升問題上,BANKE

戰場

今年以來, 淡友一直將目標放在拆息同港元匯價身上, 要搏既、當然係趁聯儲局縮表, 借息差挾高港元拆息, 令資金流出香港, 但呢個炒法一直事與願違。 即使周一港元一度觸及7.8強弱分界線, 港股經過調整三百幾點後, 周二又再炒上, 好明顯市場唔受落走資呢套玩法, 淡友再輸一仗! 值得留意, 美元利率在五月中開始, 見到有顯注上升趨勢, 原因當然係加息憧憬同縮表預期, 令一個月LIBOR升穿一厘後, 好快再升穿1.1厘。 但同期港元就持續偏軟, 令港美息差擴闊至四分三厘, 差距係2008年以來最大。 之前唔少銀行界都預測, 四分三厘息差, 已經有足夠誘因推動資金買美元沽港元套息, 而港紙的確有轉弱跡象, 問題係點解市場視而不見? 好可能資金係要等埋耶媽, 星期三「一槌定音」, 到時先作出反應, 避免太早沽貨, 反而成為內地大媽挾空倉目標! 美林之前曾經就聯儲局縮表同港元之間關係寫過報告, 稱港元有機會跌至弱方兌換保證, 即是7.85水平, 當中不排除會有對沖基金沖擊港元。 而當中關鍵, 其實係睇88樓高層取態, 是關跟據聯匯制度, 當港元到7.8水平, 金管局當然可以抽緊銀根, 但按貨幣發行局制度, 佢地其實係有酌情權。 美林認為陳總裁最大考慮, 其實係金管局既公信力。 點量度公信力? 大家要知道, 當國際大鱷真係出手, 佢地絕少會在現貨市場「興風作浪」, 反而焦點係一年期不交收遠期合約, 先係金記同大鱷既真正戰場。 睇番周二遠期美電, 雖然升至7.7545既今年一月高位, 但離7.8關口仍然有近455點子差距, 難怪而家陳總裁仲可以坐定定! 不過好似沈大師所言, 當政府同市場覺得無料到、唔使驚既時候, 先至真正要驚, 各位又記唔記得08年雷曼倒閉前, 有無人提過港美息差呢回事?

從良

市場熱話之一係「預約」兩個字: 渾水布洛克預約,星期三下午兩點之後會出報告、 隆成就創先河預先披露、由證監預約,勒令停牌、 更千奇百怪事情在於,之前狙擊瑞聲的葛咸城罕有被另一沽空機構「匿名分析」指,針對瑞聲的沽空報告內容不實。 難道匿名是預知瑞聲的復牌時間? 匿名分析推介瑞聲,給予「強烈買入」評級,目標價睇到111元。 整個中環隨即嘩然,狙撃手一反常態,是見義相助,抑或另有內情? 有老行尊不禁要問:報告值幾錢份? 據講,獨立沽空機構全球皆是,早就被監管機構形容為市場恐佈主義的一種。 行內人話,搞事份子規矩之一在於各自搵食、互不相干,甚至一隻股份牽涉在其中,其它沽空機構甚少沾手,匿名分析忽然從良,實在更耐心尋味。 渾水預約市場中人、星期三睇好戲。市場認真程度實在出奇。 一時之間,疑似狙擊名單通街流傳,反映訊息流通之餘,歸根究底,市場信任程度同市況、成反比。 隆成話停無停,之後先勒令叫停,停牌前有近100萬股成交,涉及金額超過12萬元,大家會問: 一、公司最初點解咁夠膽,被勒令停牌,完全唔理? 二,又或者係咪交易所,證監同公司之間溝通有問題? 據了解,但凡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程序其實簡單又直接,證監會一經指示,落order,股份已經無得再交易。 再推斷落去,隆成截至星期二朝早停牌前,證監會的確未正式發出、勒令停牌嘅指令。 但點解隆成尋晚通告又話,會被勒令停牌? 留意通告的字眼、用上「證監會有意根據證券期貨規則,暫停公司股份買賣」。 「有意」呢兩個字、正正係可圈可點及關鍵所在。 因為正常情況下,證監會其實無預約勒令停牌呢回事。即係,話停就停,絕不會事先知會。 問過一D熟識證監程序既朋友,佢地話,證監會如果發現公司有問題,按照程序,多數會要求公司、喺某指定日期之前,提供解釋,否則,有可能引用條例、勒令停牌。 交待會限定時間,但當中並無涉及、預先通知勒令停牌時間。 好可能隆成正正係收到證監有關的查詢及交待通知,但點解忽然透明? 刊發通知全數和盤托出? 劃公仔並唔使劃出腸! 今早近一百萬股,係咪靠隆成預告,而有幸出貨?大家自有判斷。 但據聞,由於證監及隆成之間的查詢及文件往來屬於保密,隆成自行張揚已經可能有問題。

降級

1989年以來,穆迪首次降中國主權評級,怪不得財政部嬲嬲豬了。 財政部反撃穆迪,重點有二: 包括穆迪高估中國困難、及低估去槓桿進程,皆因近兩年,我國負債佔比未有太大變化。 中央以去槓桿政策為首要任務下,穆迪贈慶,變相不承認去槓桿有成果,又批死未來亦不會有顯著效果,斷估,財政部之後,內地勢必有更大而又強還撃攻勢。 老實,中國主權外幣債務不多,國債有內地金融機構近乎全數包銷,穆迪再多降兩、三級,不會影響絲毫。 賓卡不少對穆迪降評級時間也得突然,尤其鬼子佬評級機構行將獲放行內地經營,穆迪唔俾面在先,好戲在後頭。 但平心而論,中國負債問題是否因為去槓桿政策而獲得改善,各界仍有不同意見。 財政部當然說有成績。而穆迪就提出,單單政府負債佔GDP會由目前四成,升至近2020年的45%。 但查實,穆迪計法及指控,已來得客氣及保守。 人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早前一份文章其實提及,內地政府負債佔GDP,由零八年31.6%,升至前年44.4%,數字上比穆迪提出的,更加之多。 徐忠提到,數十萬億政府債以外,若計算城投債,或其它隠性債務,按人行研究局頭頭說法,單單政府負債佔GDP,已經極可以超出六成的警戒線。 穆迪VS徐忠,誰較客氣? 拆局提出多次,內地去槓桿誠意可嘉,但離不開是槓桿責任轉移,地方政府爆額,中央層面接力之餘,還有負債水平偏低的民間齊心協力。 樓市刺激經濟正是一例。可是,以整體負債佔GDP數字看看,08年是96%,2015年是170%,現在已升至254%。 當然,中國越多批評,市場反方向力量就更大,觀乎今天A股表現就知。 市場與其要留意內地股、債表現,倒不如注視,穆迪一併下調本港主權評級,似乎無可避免。

泥足深陷

區內以至歐美投資者近期大叫大嚷最多一句是:「投資有來寶,認真大煩惱!!」 本港公司,新加坡上市的商品交易商來寶,已經成為國際財經大新聞。 彭博大字標題,Fighting for Its Life,似乎已經說出重點了。 來寶前年二月,市值仍有六十億美元,現在只有四億,大跌近三成後停牌,股價2001年低位,更嚇人是,來寶債券跌至新低,一百蚊面值,只值三十幾。 大行引述紐約交易檯強調,來寶債券交易仍然有序,而近日,更有對沖基金主動查詢,但查詢代表投機性買入,抑或趁勢多踩一腳,實在不得而知。!! 繼穆迪、惠譽後,標普下調來寶評級已屬例行公事,惟其文字表達,形同判處來寶死刑,於是報告一出,外圍來寶債價已呈現拋售,到今日股價開市血流未止,新交所主動查詢後,來寶要求停牌。 標普講明,來寶有違約風險,償債能力成疑,一句債務泥足深陷,道出曾紅極一時商品企業,似乎已隨時彌留狀態。 S&P引述數字,跟市面掌握分別不大,來寶其中的6.56億美元債務中,6,2億美元六月到期; 到來年三月,3.79億美元中期票據到期、兩個月之後,11億循環信貸亦會到期、而2020及2022年,亦有大量債券到期。 中環人透露,整個上午,大行內核心話題之一,正正是來寶幾時違約? 有定息檯坐盤阿頭提示,早前來寶電話會議,的確有與會者,衝著來寶現金狀況而來,問過究竟,對於現金狀況等等追問,來寶當時一句Let's take this conversation offline!! 期時分析界已心中打突,為後事做定準備。 來寶為什麼走向生死存亡? 外界分析太多了,包括商品市場波動,對沖困難,錯估形勢等等。 但說到底,來寶多批商品合約實際價值仍然成疑,兩年前 Iceberg Research策動「倒寶」行動,力陳多批合約價值人為高估,事後孔明,他們大概是對的! 來寶如何能夠避過死亡? 一,債權人願意剃頭,大幅削債。 但市場對來寶似乎已信心盡失了。 二,白武士的出現。 但據報,最有可能的來寶白武士中化集團,已經宣佈投降,原因在於,太不確定來寶財務狀況。 再者,內地改例後,原來央企因併購而導致虧損的話,央企管理層要一概承擔責任,試問仲點敢冒險?

水門翻版?

"I hope you can let this go," 一句說話,既成為全球茶餘飯後討論熱點、七段英文字,不單牽動全球市場,更隨時成為改寫歷史重要的一句。 美媒爆出,前FBI局長科米筆錄會議記錄顯示,特朗普曾親自提出,希望停止FBI調查牽涉秘密跟俄羅斯聯繫而被辭職的國家安全顧問弗林,之後無耐,科米就被解僱。 期間,曾經有美媒更披露,特朗普要求科米效忠投誠,美國政壇於是懷疑,弗林由於與俄羅斯有秘密聯繫而下台,而科米領導的FBI正在調查事件。 但特朗普為免揭出更多不為人知事情,先軟後硬,炒科米以為為後患忠消除。 並且在社交平合一句語帶恐嚇留言,當日提醒對方確保無被錄音,到今日,有記錄在案的並非錄音,而是文字。 呢單美國各大媒體形容為White House Crisis大新聞,重點在於,特朗普可能已經構成濫權及防礙司法。 而後者,正正可以觸及國會啟動彈劾門檻。 查實,從老Trump上台後,博彩公司對特老爺任內被彈核賠率一直大熱,而科米事件後,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四成八受訪者支持彈核老Trump。 但要留意,負責民調機構Public Policy Polling,屬於民主黨陣營。 如果特朗普事件越鬧越大的話,科米,幾乎肯定極有可能成為美國政壇歷史最重要及最傳奇的一員。 希姐當日敗選,矛頭直指科米,希姐至今仍然耿耿於懷,恨科米程度,力逼最年對萊溫! 現在,老Trump政權被現危機,主角亦是科米。 美元急跌,美股期指全日捱沽。聰明如華爾街大鱷深明,政治市已經確立,而政治市亦是最容易製造過份恐慌,及希望假象的工具。 以後,更多消息,更多分析當消息的資訊,完全可以令股市及其它市場一切盡在掌握中。 而同一時間,Trump trade已經被交易員改為 Trump bump; Trump Slump: Trump Dump,去到尾,風向標高盛已經改口,六月加息機會仍高,但機會下跌。 美國國會對上一次彈核總統,要數九十年代末的克林頓,而最震憾,當然是水門事件令尼克遜辭職下台。 當年,尼老爺正正詳涉防礙司法,但跟福特協議,獲得特赦。 綜合美媒及評論,老Trump有望過骨,未必出事。但由於對主流媒體,及一線大報樹敵太多,Trump只會繼續被死咬不放。 以美媒關係網,利益分配不平衡的一日出現,政商界

大禮

代表金融服務界的張華峰議員引述消息指,克強總理要香江市場為新股通做好準備。 此話一日,全城再次想入非非;一,難道是回歸廿周年,中央大禮之一已呼之欲出?二,先有傳巨企阿美到港,繼而觸及新股通,難免兩者令市場產生最大聯繫。 的而且確,阿總早就提及,阿美與新股通乃天作之之合,屆時一切來得太美噢!! 惟問題在於,觀乎媒體報道線索,阿總發言背後暗示及思路,查實從未有將阿美襲港與新股通,在時間上進行任何形式掛勾,又或者,先有新股通,才會有阿美,亦不是先設條件。 眾所周知,債券通初期單向性質的構思背後,本質上重點是香港協助內地深化債市投資者。至於ETF互通,本質上是互惠互利,但前題在於多項技術細節有待解決,包括交易時間。 到新股通了,對市場發展而言,本質上不存在有利的對等關係,香江小島是百分百獲利,既然與此,內地相關部門會否順利綠燈,值得再三思考。 多年前,內地已高談國際板成立,軸心關鍵人物之一,乃已官至證監副主席的方星海。星爺從來大上海主義者,而對內地財金官員來說,新股通一通,變相意味國際板大業壽終正寢,但凡任何市場均以招引知名巨企為己任,豈會就此輕易斷送? 當然,凡事有兩面。一切從正面看一看,想一想,內地部委忙於打槓桿,君不見新華三連發文,重點在於「一行三會」最高中央指令任務劃分,沒有一項屬於推動市場發展。 再者,巨企愛資金、巨企愛股份交投,巨企更愛名哲保身,名聲大於一切。試想,蘋果一旦落戶黃埔江,換來股價及交投靜於死水,輸掉給白馬與雄安股,「添曲」顏面何存矣? 中環人分析,去金融風險,整頓影子銀行,誠意可嘉,但工程漫長,尤其偶一震盪,旋即點到即止,這段時間,除「入摩指」之外,難言股市發展雄圖大計。 看看,十年國債債息三厘半,神經起動已漫延全國。最新財政部九十日期貼現債券,認購倍數不足二,意味超額倍數低於一,滬深兩地更加同一時間廣傳,國開行決定暫停新債發行。 內地資金緊張,某程度上是一個標題上的簡化表述,明明說緊,但有幾緊?指標量度等等,其實無從追索。 以今日為例,小川立下硬心腸,逆回購不做,資金要淨回籠,日前MLF到期仍未獲續,種種一切其實對資金市場構成致命,市場利率必升無疑,但是日內地市場利率,其實不升反跌。 原來,小川心硬之同日,內地國有為首大銀行卻罕有主動向市場拆出資金,市場才如夢初醒。基於內地市場太難明解,新股通

奇景

黃昏景色總是最美麗,最叫人陶醉? 友邦如是,匯豐亦都一樣。「范去、杜來」製造的現象,是1299及大象分別接力為減低跌市壓力居功至偉。 中午十二點,匯豐業績,眼見經調整後或核心稅前盈利達59.3億美元,已經即時屬於一份毫無爭議性的優於預期業績,問題在於突出程度如何形容? 匯豐季績後,即時製造了三大奇景: 一:股價越升越有; 二:大行越讚越好; 三:對象哥評價一般的外媒,極為正面。 其中,金融時報形容大象季績為「令人歡迎的解脫」;至於彭博好一句Surprise profit gains更相當抵死。 如果硬要說匯豐靠撥備大減支撐業績,未免對已屆倒數的范智廉並不公平。 觀乎營業收益總額,粗略計最少扭轉三個季度持續倒退之局;收入連跌兩季後回升。 靠的不是炒房收益,而是Asia,以及零售財富管理業務。 事實上,劃分地區,按年及按季亞洲分別錄得一成半同三成八稅前盈利增幅,屬於匯豐版圖之冠。 劃分業務的話,GBM按年升三成半,按季升兩成九,卻敵不過零售及財富管理業務四成七及五成六的按年及按季增長。 或為迎來新主人,或宏觀環境使然,又或者其實純粹巧合,大象零售及財富管理業務之得,基本上超大程度建基於保險。 有關方面收益首季6億美元,三個月內足足增加2.4億。 難怪匯豐首頁開宗明義,既強調珠三角,亦罕有說明新造保險銷量增加 13%。 匯豐提及,財富管理業務的收入增幅主要來自制訂壽險產品業務,金融機構既然屬於一個泛指的統稱,可捉老鼠是好貓,可賺錢就是好金融,那管本質上是銀行抑或燕梳!! 「范去,杜來」,象哥新景象,查實早於有杜嘉祺之前,已有分析員獻計,新環境之下,大象燕梳大有索造空間, 星洲DBS、對家渣打,美洲花旗,通通早就將旗下分行網絡盡其所用,一一跟燕梳公司獨家分銷協議,杜嘉祺統領下1299已玩得出神入化。 頭三個月,匯豐一次過開支有增無減,達到11.2億美元,盈利卻有驚喜,更大驚喜來自一級核心資本比率升至14.3%,單單來自業務自然增長已貢獻30點子,令回購,以至派息憧憬再燃。 基於往績,中環人部份戲言,象哥季績屬偶爾失手之佳作,查實亦有可能是對青姐 數月前Hea做批評的耿耿於懷回應,杜嘉祺之外,似乎青姐與大象,仍是最合拍!!

一代鞋王

翻查紀錄,拆局早在2012年,當年百麗在一片好景時候突然提出盈警,已經預告鞋王有衰退之勢、之後幾乎每年都總會翻提一次。 幾近三年前,淘寶「雙十一」開始勢如破竹,瑞銀既「史賓沙.梁」在眾多分析員中,特別留意到百麗業績、係受雙十一嚴重打擊,加上消費者已經認識百麗定價過高,當時史賓沙已肯定未來同店銷售趨勢,只會拾級而下! 當然一代鞋王絕非浪得虛名,百麗曾經佔據內地女鞋「半壁江山」,從1992年起一家小廠,逐發展為市值一度過千億上市公司,不過近年面對內地電商大行其道,但正如盛百椒所言,他自己在電商業務一直「沒想明白」,試問又點會為功? 百麗長期只用網上平台做清理過季鞋款,結果完全錯失天貓、京東轉型的黃金時期,而淪落到不得不靠關店止血的地步。 但正如金融時報所言,百麗股東絕對值得要求更高出價。雖然鞋類業務表現差強人意,但百麗運動業務近年屢有佳跡,佔整體營業額達56%,歷史性首次超出鞋類業務,令百麗股價由去年谷底逐步回穩。 因此即使無MBO,金融時報假設百麗將運動服業務分拆,都可以取得15倍市盈率,加埋鞋業本身大概有11倍PE,本身價值就達550億港元,幾乎剛好係今次提出收購既價值。 當然,以盛百椒為首管理層,都明白女裝鞋品牌老化,因此先趁估值低,提出私有化後進行大幅改革,包括進一步削減分店數目,以全國超過二萬間分店計,百麗有三分二分店,仍然係賣鞋為主,只要管理層肯下狠心,重組產生既動力不容少觀。 至於以鼎暉為首財團,於02年成立,前身為中國國際金融的直接投資部,有股權投資蒙牛、融創及萬洲,本身亦早在早在百麗07年上市前,已兩度投資,對百麗業務相當熟悉。 近年本地藍籌私有化個案,屢以失敗告終,撇除長和重組、要技術性私有化和黃,08年電盈及2015年電能均失敗收場,再數上去已經是2001年道亨被DBS私有化,而當年溢價高達六成。 跟據鼎暉網頁介紹,佢地宗旨正係為投資增加價值。呢點對百麗股東來講,相信係最啱聽不過。

臨別依依

留下只有思念,以及遍遍追憶。 友邦首季超過五成新業務價值增長,初步影響只有三個: 一:各大券商分析員,百分百需要上調友邦全年預測; 二:黃經輝壓力更大; 三:市場及投資者,對杜嘉祺只會更有思念。 事實上,分析界近期即使對友邦預期稍作調整,由審慎,轉至部份中性或偏向樂觀,對於首季表現,頂多預期新業務價值增長兩成,誰不知,晨早六點左右,中環暗光未見,但玻璃碎遍地。 早前,市場對友邦憂慮源頭來自中、港業務,但重燃憧憬,亦是中港。 市場總是事後孔明,首季五成幾新業務價值增長,重點有二: 包括按保監數字,友邦內地首季保費收益增幅逾四成,大行以此計算,友邦中國新業務價值增長超過七成; 其次在於本港大批新增經紀團隊,帶動收益。 當然,數字背後另有數字,正當新業務價值急升之同時,新業務毛利卻下跌超過兩個百分點,市場關注,產品結構之變,首季部份可以靠分紅險充斥。 杜老爺由提早預喜,到提早離任。作為身密戰友,保誠時代已合作,黃經輝被視為最穩陣繼任人。 但五成幾增長,注定黃經輝要跟杜老爺比下去。更重要再於能否壓場? 嘉祺一走,韋國敦率先起身,友邦一次過提升兩名區域首席執行官。 陳榮聲,與蔡強,代表是友邦兩大盈利動力,分析員關注,從此以為友邦各區山頭鬥到七彩。 而作為本港最大市場,顧培德接捧,翻查此君,三年左右前仍然僅僅負責袋鼠業務而已。 嘉祺王朝,能否延續神話? 抑或會過檔另一山頭,令獅王重振雄風?

一小步

三月風暴後, 用吳天海當日說法,總算踏出重要的一小步。 有人提出,有線變殼股,九倉賣殼? 但綜合中環人認為,賣殼者、理應有可觀嘅賣殼收益。 但觀乎九倉今次,一旦交易完成,不會再持有任何有線股份,而3億貸款資本化涉及的新增股份,除非1097日後水漲船高,現價而言,九倉得益並不如街外殼價。 公平一點,呢一刻,未見九倉從交易中獲取重大金錢利益。而永升一方包銷中間亦不牽涉大幅利益。 又有人話,大比例供股,股價咪必然大跌? 但分析員提出,一間負債超過八億公司,連續虧損多年的公司,唔進行供股,無錢、無資金,隨時會執笠。換句說話,如果冇交易,就只有Downside。 而易主、有新資金,代表生存到 ,理應重現Upside。 如果要質疑,極其量、在於處理新資金注入的交易安排。 今次,1097交易重點在於Open Offer,街外仍然叫供股,查實正確為「公開發售」,並非等同於Right issue。 重點在於: 一,當中不存在所謂的Rights供股權;今日市場不斷話Trade rights,其實今次並不適用。 二,由於並不涉及供股權交易、除權等等問題,涉及時間性及複雜性較少; 三,簡單一句,九倉今次實為透過公開發售形式,將對1097控制權轉手。 邱達昌喺記者會中明言,有線蝕三億,但以收入計,寬頻、廣告、電視等等,去年仍然有大約10億生意。 講白D,有線問題在於成本控制。經營迷失,變、帶來希望,而當中必然存在震盪。 永升強調,「有線新聞是賣點,有線財經要大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理應有一個更好財經媒體,更多資訊。」 這句話可圈可點,的確,本港作為全球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為何容不上一個更國際化,更有影響力財經媒體,呢個問題,我地問左好多年!!

沙特阿美

華爾街日報月前報道,沙特阿美,決定捨港,取美,落戶紐約上市。 惟只要加以推敲的話,似後乎報道錯得很。 阿美已組成三大上市財務顧問,大、小二摩之外,還有匯豐。中環人指,阿美若然情繫New York的話,即使不選高盛,美林、就算瑞士二邦任何一間均、勝過象哥旗下投行歐美網絡,從排陣上,紐約之說,率先扣分。 路透今日為本港「平反」,形容本港屬於沙特市場之外,海外上市地頂頭大熱。 憑其一千億美金集資額,二萬億美元市值,阿美的確可以讓本港市場更美!! 據報,國家不論主權基金、央企、民企、國有銀行及任何大媽資金,均湧躍表達興趣,勢要成為阿美策略或基礎投資者,但條件在於,阿美只可在港上市。 中環人形容,查實好事漸近,越多有關報道,只怕中途殺出程巧金,好事變壞事也。 阿美情歸可處未知? 但為博阿美一笑,據報魚尾獅願意做最大程度彈性,倫敦及紐約交易所高層不斷游說,日本更派出安倍出動,主動向沙特國王提親。 安倍對小加,阿總早前就形容過阿美與香港=Match made in heaven!! Ok,香港代表中國,中國代表無窮無盡資金供應地,互聯互通底下,大媽要阿美,試想阿美一如雲遊與IGG,王子及國王會大笑了! 而探子回報,阿美其實早就表達落戶香江之意,前題在於內地資金可暢通無阻買賣阿美,如是者,阿美及新股通可劃上等號了。 當然,所謂資金多,擴展內地投資者層,很大程度上屬於外交門面客套說話,觀乎主觀及客觀情況,阿美除本港之外,可能別無他選。 Huffington Post早上刊載一篇文章,分析阿美上市困局,提及八點地方,阿美難於選擇紐約,或白一點,投資者保障越大,監管及披露要求彈性越細市場,阿美越不能,或不願意到。 當中包括作為沙特最大,而沙特亦是全球最大產油國,阿美上市,一旦符合美國披露要求的話,必須披露石油儲備詳情及細節,以及由獨立估值機構做估算,但沙特一直視石油儲備為國家頭號機密,萬萬不會露底。 更何況,詳細及鉅細無遺披露要求,沙特變相要披露大股東,亦即王室家族財富及資產資料,No La。 再者,石油產油成本多少,對手及其它產油國知悉,沙特作為油組首席成員,不論增或減產議案,以後也不能再佔主導上風。

郭樹清風暴

十二日內,下達七份文件,內地烈日當空之下,吹起郭樹清風暴。 內地有種期盼,期望郭樹清一出,能夠將內地影子銀行風險一割全清。 處理影子銀行,近日折外生枝出現變相「騙子銀行」,民行飛單,違規銷售理財產品,為數三十億之外,更驚爆客戶資金被挪用以作補數。 加速郭大人四出巡查銀行,翻查「雙錄」,賣產品時錄音及錄影情況,輔以上星期嚴查「三套利」,一時間,銀監巡查員走通街,情況有如香港食環小販管理隊。 大半個月前,大行仍然對內銀紛紛示好,芸芸盈利動力,最壞情況已過,卻敵不過由市場反映的股價表現現實,工、建、交、農等等相繼創一個月新高。 今日開始有分析員改口,花旗,富瑞等明言,監管越緊,內銀盈利壓力越大,中小型銀行走灰色地帶日子已告盡頭,表外打壓,資產負債表急剎車。 但調轉問,當日正正呢批大行強烈要求正視影子銀行,促請盡快整頓。 民行似乎首頭其衝,被矛頭直指,摩通提過,民行去年總資產增幅三成,超越同業,當中,「非標」,即非標準類資產膨脹一倍三,但民行去年全年風險權重資產,只升一成三。 中小型銀行一向依靠銀行同業之間批發資金做本,製造無數風險、年期、利率錯配。同業存單氾發,去年總數逾13萬億,一單在手,即時可於同業市場抵押拆入資金,郭大人上周劍指NCD,其實等同於捉鬼行動升至極點。 近日股市多隻「閃崩」,原來正正跟打壓表外業務扯上關係,財政部七年期債券拍賣,認購只有1.88倍,中標利息超超預期,來是郭大人惹來的禍。 路透忽然引述人行消息強調,絕不希望近日市場整頓引致惡慌局面持續,此話可圈可點。 一,老郭嚴打之後,人行忽然要重啟逆回購,及四千多億MLF續期,是否代表川長部署被擾亂的結果? 二,監管滯後於市場,忽然嚴超來,往以市場震盪會否超乎當局所料,為川長添煩添亂? 三,川長太強勢,怎容一個比他更強勢。 去槓桿之風,郭樹清風暴,會否引發人行、銀監更大博奕?

石沉大海

證監會及交易所早前公佈,上市規管架構諮詢共收八千五百份意見書。 市場諮詢以往做得多,觀乎八千五百份意見提交數目,可說破近年大會記錄,事關,超過八千份屬於「一式一樣」的格式意見書,簽個名,註名代表身份所所屬機構,總之結論歸一:反對。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諮詢後續安排,議員糾纏於證監會擴大權力,甚至奪權之說。 但中環人認為,現行市場規管架構當中,證監會有「證券大法」在手,權力已備,而且最大,即使上市審批時宜,證記仍然屬於最後把關人,談不上奪權。 上市公司反對,可以理解; 中介機構大部份保留,亦可以理解,白一點,按當日證監會建議,一個表面實屬港交所審批框架下,變相由證記話事,保薦人做文件某程度上無所適從,因為披露為本,及由證監會全權審批,「埃冰」做事方式截然不同。 中環人直指,諮詢期間,最具破壞力意見不是來自某某上市公司、某大投行或基金公司,而是來自港大法律學院三名學者意見。 一句權力不會再受上訴審裁處規管。而且建議會將原本守尾門的證監會,帶上前線,法律安排上有問題,已將歐達禮雄圖大計打得落花流水。 有「口痕友」話,最初如果證監擺明全線負責上市審批,或效法外國做法,在證監及交易所之下另設上市審批獨立機構,日子會更好過,闖關機會亦更大。 證監會今日強調,仍在處理及分析意見,再決定下一步。但熟識監管人士估計,上市規管架構諾詢,已形同掉入咸水海,逐步沉沒於無形。 君不見,有關新板設立及創業板改革諮詢,已由原本先待上市規管架構檢討完成才進行,變陣成為隨時自行出台。 而對於市場質捺素及監管,證監一定某度上效法內地「快、狠、準」模式,主動而又集中先破大案。 但說到底,現今本港市場,池中多魚,但北水養活,質素好與壞,關鍵繫於劉士余也!

大灣區

風大雨大,股市卻升二百幾,但觀乎貨幣、債息、黃金指標,Risk off 大光燈仍然亮亮照著。 升市、跌市愛尋找原因,中環老行尊自慚力不從心,有心亦無力也。 皆因懂股市,更要懂政治、外交、以至中國地圖。 雄安熱情未散,超級城市建設散布全國,總理一句,大灣區概念大紅燈籠高掛神州,查實十幾年前,早有倡議港深灣區,深圳市領導一句願意接受香港幅射報道早有記載,時而世易,形勢比人強,小島現在願意接受深圳幅射也是真。 美國本土暫交零分,Trump總統心亂如麻,圖以敘利亞、北韓牌轉移視線,期間俄羅斯變瞼、歐洲接連恐襲,事有奏巧,世界頓然更加紛亂。 一個北韓,老Trump向主席大送秋波,環球時報社論一句受夠朝鮮折騰叫人份外咀嚼,會面不足一周,習Trump再通電話,道期由跌轉升,難道有人自作聰明,繼五十年化抗美援朝後,我國朝鮮政策2.0會變為抗朝援美嗎? 港紙長期處於777,無錯,美債債息大回落,但美元拆息卻在升,以一個月及三個月港美息差計,兩者分別拉闊至近八十及廿五點子左右。 美銀美林送我一程,唱出港匯走勢三步曲,第二季目標778,然後見779,四季跌至7.8,之後邁向785,美林呼籲,市場要有耐性,切勿恐慌,但某程度上,已率先自製恐慌也。 彭博新聞,標題一流,今日一篇題為人行六千億美元考驗,全城傳閱。 原來話說川行長MLF操作陸續到期,四至十二月份八個月內,4.1萬億人民幣MLF,即近6000億美元中,有3.2萬億人仔行將到期。 去槓桿就要減續期數目,減續期數目,卻會牽動資金市場波動。 彭博未必言之無物,觀乎劉士余、郭樹清近日相繼部署,似乎流動性到期,及涉及續期的利率,更份外值得留意。

招招斃命

槓桿要去,惟道路難行,內地「賓卡」形容,當局年年高談闊論去槓桿,事後仍在發現,打槓桿之路長又長,溫水煮蛙,煮又煮。 公平而言,中環人形容,老爺子早就制定好去槓桿三步曲;先減地方債、繼而企業債,而重中之重,戲目中最為觸目,乃在於去年底起,今年升溫加劇的金融去槓桿。 而據觀察,金融去槓桿下亦可再細份「小三步曲」;首先監管要求上表外納表內、及計算季度檢查水平、繼而萬事俱備,隨即閂水喉,只作定向,逆回購形式已連續十二日停止。 而第三曲,亦被內地銀行形容為「招招斃命」,當中牽涉嚴查監管、空轉、關聯三大套利,直接一撃破同業、投資、及理財業務。 消息影響之下,據報內地銀行同業又再風聲鶴唳,國開行新發債券中標利率亦全數高於預期。 以往,內地機構視債券如寶,一債在手,無數抵押,本金越發越大,怪不得,克強總理要急不及待要債券通,小加甘願單向先通予以配合。 內地去槓桿成績如何? 地方置換債計劃,惠及地方政府低息融資,查實將整個社會融資總量谷高,並且構成擠壓效應,部份企業有貸借不得。 正因如此,以摩通早前數字,央企層面槓桿降,但全國企業層面,最簡單如利息幅蓋率未有明顯改善。 打從去年中期業績後,內銀分析員已決定放棄於不良貸款比率之間的糾纏,轉移視線至銀行同業間資產,銀行之間借貸、資產托管、以至理財產品,部份正正源於同業間資產作為源頭,一元本金,幾經轉彎後隨時是一變一百。 結果發現,大型銀行過骨,中小及城商銀行,單以第四季為例,少則升幅兩成,多則仍然接近倍數。 空轉及關聯套利,內地體系出神入化,假買斷、假賣斷,部份為的是人為達致季度報表要求,更多是構成人為水份效益。 某某公司,大發理財產品,高息招徠,但集資所得最後發現催谷自己股價,聞說,境外上市中概股亦已引起當地監管機構注意。 內地金融市場稱不上成熟健全,創意無盡實當之無慚,老爺子閂水喉,同業借貸不得,但同業存單卻倍數上升。 老爺子要摸清槓桿鏈,由資金源頭及產品以至槓桿終極方一目了然,其志可嘉,但路一行,浪一衝,一小步變為三退步亦屢見不鮮。 與其溫水煮蛙,倒不如改試煮法,來個猛火熔爐改革!! 可能更具爆炸性~!

千年大計

雄安響亮全國,造就了金隅炒爆全港。 不知者無罪,以單日升幅一度超過四成計,還以為金隅宣佈旗下煤礦發掘了金礦! 分析員強項在於股價上升後,總會找出頭頭是道解釋,以求理順升勢。 君不見,Jefferies急不及待以「金隅最受惠雄安新區」大字標題,大書特書,揚言新區之下,大興土木、基建提振、房產興旺,金隅憑其新區五成七市場佔有率,絕對而又直接受惠。 相比之下,內地經紀來得老實及直接,金隅及相關股份,不論天津港、津發、中建材、新天綠色等等,歸根究底,上升動力背後在於遺憾效應的支撐,內地投資者怕A股假期後買太遲、而本地投資者亦怕A股開市後大媽高追只會越追越貴。 對於雄安新區設立,中央層面作出最高規格公佈,一句: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早已盡在不言中。 奈何,在處理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大主題上,市場流於老調重彈,繼續沿用以往不論開發大西北、前海、上海自貿等等牽涉的即食三步曲: 水泥、鋼鐵、繼而涉及相關窗口股。 老行尊亦慨嘆,市場行為表現出,市場既無進步,也無希望矣。 習主席有三大倡議:包括一帶一路、京津冀及長江經濟帶。雄安之設立,乃京津冀之重頭戲所在,否則又豈會從深圳抽調許勤領軍? 說回這個被官方定為千年大計事宜,惟洪灝強調,查實最少六十年前,已由毛澤東率先提出。 據中共中央文獻記載毛澤東四九至七六年講稿及談話中,話說,五六年,毛主席在聽取部門匯後並草議著名「論十大關係」期間,當年二月廿一日,萬里問老毛,北京規劃怎樣?人口應多少? 老毛說了一段話: 「現在北京不擺大工業,不是永遠不擺,按自然發展規律,按經濟發展規律,北京會發展到一千萬人,上海也一千萬人。 將來世界不打仗,和平了,會把天津、保定、北京連起來。北京是個好地方,將來會擺許多工廠的。」 難怪,六十多年後今日,內地網上文章將老毛封之為最大預言家了。 市場醒目仔多的是,打從主席二月考察雄安等區,樓市即時爆漲,而雄安大計公佈後,另一批市場中人才大膽計算今年投資額500億,明年1000億,兩者比較,真醒目與假醒目之分,盡在不言中。 今日,人民日報痛批有人將雄安打造為炒家樂園。內地高明之處在於有即時叫停能力,換轉香港傳出某地區大搞鐵路,樓價失控爆升,特區豈有能耐? 眼見前海、上海自貿新區鄰近地價未成事,已失控,中央學精了,一招叫停房產交易,美其名是要雄安平安,白一點,

港股定價權

「板塊」呢兩隻字,每日不論股市文字報道或電視節目,出現次數最多,觸及最廣,幾乎是百分一百。 時光倒流不足十年前,「板塊」其實是「行業」前身,到現在,「板塊」充斥氾濫,某程度上已經解答了中證報有關港股是否A股化之討論。 同樣,以前大行、經紀行、現在已經一一被歸納統一稱為券商。 「券商呼籲低吸具備高紅利分派主題板塊,但留意板塊輪動概念」,真叫命! 而查實呢句出自不少本地媒體或市況分析文章手筆。 中環人透露,近日多間大行舉行投資者大會,場面壯觀,坐無虛席,皆因太多內地私募及基金大哥對港股越來越迷上。 而據統計,目前內地市場以港股作為招徠的私募基金產品,已達六十多隻,往後繼續供應源源不絕,但凡貼上「滬港港」標籤,必然其門如市,但論表現,高則一成七,低至負0.27 不等。 內地銳意將A股港股化之同時,港股A股化速度更加之快。 趨勢已成,與其糾纏於阻止Mainlandization,今日內地報章引述一名私募基金,一句「奪回港股市場定價權」,更分份外值得咀嚼。 用羅尚沛說法,「奪回」兩字從不適用於中資資金在股市活動,事關縱使影響力與日俱增,但中資從來未在港股享有過絕對定價權,而事實上,任何市場,任何機構大戶或持份者,並不存在、亦不應具備定價權,否則的話,可能變得危險。 內地私募大哥承認,現時中資資金在港股佔比最多一成半,離定價權為時尚遠,惟一升至四成,定價就在腳下。 私募大哥說得對,觀乎IGG、美圖、周黑鴨等等,越多北水參與,股價上升背後,某程度上就是宣示定價權力之一種表現象徵。

海航

日前中國經濟周刊一篇「去香港炒房的、你們已被國家盯上了!」在網絡上引起極大迴響。 特別當中關鍵一句:「企業其實變相就係抽走左內地實體經濟既血液」,在內地就獲得非常大認同。 事有湊巧,作為今輪「出海潮」領軍人,海航集團屬下香港建設國際星期三公布,大比例一供二,集資近93億,資金主要係向母公司海航償還欠款。 香港建設國際佔左四幅啟德地皮當中兩幅,合共投地金額近130億,之前係由海航提供融資。中銀賓卡話,其實今次供股都可以話係意料之內,事關海航由第一幅啟德地皮開始融資,外資行就一直拒絕參與。 所以剩底都係工銀亞洲、建銀國際呢幾間中資大行,加上88樓之後又再提醒銀行,海航單係要完成四幅地近200億地價,已經相當吃力! 中資近年活躍國際併購舞台,單以去年,有統計指內地涉及境外收購金額規模逾二千億美元。 自從嚴打險企野蠻人後,併購之王安邦近期轉趨低調,但海航高調取態,就令人相當觸目。 二百七十幾億港元,啟德令海航在港走紅。但海航老早於國際併購舞台冒起,綜合路透及金融時報統計,海航過去兩年海外收購涉及三百億美元,相當於二千多億港元,單單去年已用約二百億併購。 由航空、物流、科技相關投資、地皮,到最近,海航對染指金融行業相當之進展。稍為Google搜尋「海航收購」,滿板皆是,月月更新。 以近月為例,海航已涉觸德銀,並且增持至逾4%、老牌金融機構Old Mutual 兩成半股權、對沖基金平台SkyBridge ,總之不能盡錄。 海航最新傳出,連福布斯雜誌都有興趣,據報作價四億美金。連同有持股的內地財新,有熟識交易人士報稱,此舉實為中資企業擴展軟實力。 中環人戲言,連番銀彈攻勢的硬實力強攻,兩宗界定為軟實力收購,豈能足以沖銷? 跟安邦一樣,海航資金同樣神秘。 同樣叫人懊惱在於其高負債問題。 按內地媒體及不同報道,海航一五年負債相當於折舊及攤銷稅前盈利的十二倍。而旗外海南航空、渤海金控、及旗下多間上市公司,負債比率介乎六成九至七成半左右。 更諷刺的是,五年前早有報道提到海航高負債遭銀行封殺,惟五年後今日卻絲毫無損。 的確,一如外資機構所言,海航高槓桿、土豪收購模式並不可靠,亦據聞,就連本港銀行對審出貸款亦有所避忌。 但君不見,單單兩年前,海航旗下A股已融資逾八百億。有抵押品、有上市平台,收購,再高價收購,市況順風順水的一

接盤俠

人民日報屬下中國經濟周刊,周一晚發出一篇評論文章、題為「去香港炒房的、你們已被國家盯上了!」 文章標題嚇人,內文用首富李嘉誠帶出,多虧內地一批「接盤俠」,令超人長實地產大賺一筆、甚至有未來一、兩年樓價睇唔到會跌既結論。 中國經濟周刊文章帶出,香港已成為資本出海首選,除左保險,買樓就成內地人熱門投資,就好似買白菜一樣買樓,既令香港成為中國資本外流避風港,更成為中國狙擊資本外流既主戰場。 文章以最近銀聯卡叫停刷卡買樓,證明內地監管正在升級。如果趨勢唔得以扭轉,監管層將祭出更猛既利器,香港樓市最終就會遇冷。 對於海航呢一批瘋狂來港盲搶地買家,文章亦警告,呢啲企業既資金大多來自中資銀行,其實變相就係抽走左內地實體經濟既血液,監管層豈能不著急? 所以結論係、該出手時候就要出手。 到底呢篇文章係純粹催炎附勢,定係內地測試既風向標? 市場可以各有演繹,不過記得上星期,高價投得鴨脷州地王既合景泰富,表明內房投地計數方程式,就係只要面粉貴唔過面包、就要買,呢種計數方法,對本港發展商可以話當頭捧喝。 而事有湊巧,花旗以同樣既理據,提出內地一線、二線城市既調控措施,應該伸延至本港,特別係行政長官梁振英,3月中被委任為政協,相信他會面對打壓樓價再升既壓力。 另一個出招理由,係林鄭作為候任特首,樓市政策理念與梁振英一致,而於短短兩個半月內樓價再急升,已經明顯不為政府接受,所以由今個星期五開始,每個星期五都係政府出辣招既高危期。 市場都明白、再加重印花稅其實收效已經不大,所以花旗獻計,可以由差餉入手。目前本港有65%為自住,即有34%為投資性質,可以佢地差餉加至兩倍,甚至三倍水平。 以未來一年為例,差餉徵收率係5%,雖然預算案對全港業主都作出寬免,但花旗建議可以向持有多過一個物業既業主,徵收額外差餉,如果去到三倍水平,相信會增加持貨成本。 有業內人士已經估計,如果真係有新一輪辣招,政府會同時出手、修訂「一約多購」既漏洞,甚至由稅局出手,以違反稅務條例,向之前既「一約多購」買家,追收差額,咁肯定會收更大震懾作用。 面對樓市失效、再推更多土地,只會被中資「內外夾擊」,反而進一步推高樓價。既然特區政府已經習慣事事請事中央,點解樓市政策唔可以? 可能市民會高度歡迎呢種介入手法?

新班子

隨著估領袖遊戲塵埃落定,外界聚焦轉移至誰是下屆林鄭班底人選。 尤其是侯任特首曾經明言,財金班底會有重大變動。 中環人明言,七七七票當選的林鄭,財金系統未來三至十二個月,亦最少要應付七個變動; 包括財爺是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是否由教授續任、 小加及松崗相繼任期屆現、打虎機構兩大首腦家唐家成及歐達禮亦相繼夠鐘、還有是振英產下的金發局去留等等。 基於六年落車規定,林鄭來年有需要為家成及松崗物色接班,相比吃力不討愛財爺一職,中環人估計,作為林鄭競選辦的查史美倫同屬證監及港交所主席大熱。 而既然主席人選即將轉莊,小加、達禮留任機會極大,尤其前者,事關互聯互通二點零尚未啟動,「口痕友」話,新股通啟動,沙特阿美及蘋果抵港之日,才是小加功成身退之時。 財爺又是誰呢?打從林鄭當選一刻,市場傳得熱烘烘人選包括王冬勝、馬時亨、任志剛等等,輔以有機會頂替教授局長的馮婉眉及黃友嘉,一時之間,財爺及財庫局長兩大位置人選,更比估特首來得有趣。 熟識任白頭均清楚,財爺一職他毫無興趣,反而,當林鄭頂級財金政策智囊,勝哥出任財爺,兩個老朋友添馬艦聚首一堂,到時,八十八層高卻不知如何是好了。 假設白頭有意,勝哥又如何? 放棄過千萬年薪,但合拍多年范歐二人相繼離巢,要在林鄭與 杜嘉祺及一名Unkown 侯任CEO之間,勝哥不難抉擇。 觀乎今日兩大報不若而同報道,情況不外乎三: 一,純粹煲水、 二,已有共識,但要測試反應、 三,一方有意,並製造成熱門話題,逼另一方盡快表態。 但亦有「賓卡」相信,千估萬估,最終成事者,可能只有茂波。 林鄭大可以說,人選已盡力,但全數已拒絕。 九千多億財政儲備,加上侯任特首之前的政府儲備等等言論,不論誰是財爺,同樣面對洗錢的煩惱。 與其經常批評政府錯估數字,今早關博士反而一針見血,靠股市及土地收入為主,香港盈餘無得估,更甚在於,如果撇除過去幾年高地價土地收益,特區儲備查實被嚴重高估最少二千億。 的確,九千億多得很,惟未計及三千多億工程開支,及八千多億法定退休金,儲備實際是否低於負? Who know? 但學者指,不斷叫政府活用儲備之同時,稅基結構問題、金融市場結構問題、經濟結構問題,樓市問題、競爭力下降呈結構問題,創力力弱問題、以至聯匯去留問題,七大範疇搞好,才是七七七重點。 的確,不論林鄭及薯片異口同聲

派息夢

如果話今日中移動業績有咩遺憾,恐怕是業績只要提前一周公布、結果已經好唔同。 末期息增長近4%,派息率由43%增至46%,唔好睇少呢三個巴仙,倒數對上一次提升要數番十年前,當時仲係王建宙掌舵,941仲要靠既係短信同WAP收入,當年iPhone先至面世。 數番當年、03至07年中移動未加入公用股行列,名符其實係高增長股,派息率由21%逐步加至43%。 今次中移動「炒車」、好大程度要歸咎瑞信當日「十五羅漢」報告以及德銀既40元特息天文數字,令市場有錯誤預期。 老實,中移動業績本來絕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市場甚至可能大聲鼓掌。皆因以第四季Ebitda Margin,及下半年ARPU計,未算太弱,甚至較個別券商預來得理想。 好事,變得累事,可以簡單用形容中移動。查實,憑其四成六最新派息比率,已經較早前分析員預期中位數四成半更要高,殊不知,中間殺出一間公司及一個人: 神華及Peter Milliken。 神華慷慨地派,讓市場形成樂觀預期,本來超標落袋,現在對中移動就挑剔地柴台,不滿沒有特別股息之餘,更將派息比率,轉移視視至絕對派息金額。 中移動2015年度全年每股派息金額為2.721港元,去年每股派息為2.732港元,換句話說,所謂的四成三加至四成六派息比率,轉化為金額的話,實際只值0.011港元。 而基於計算中移動每股盈利單位為人民幣,派息為港紙單位,考慮到人民幣期內貶值的話,難怪,中移動加派息之說,被理解為抵銷貨幣貶值。 故事教訓,公司動機雖好,並徹底回應市場訴求,惟在「某一個點」上,分析員仍然操最後殺生大權。 神華令市場誤以為中移動可派特息,德銀Peter Milliken日前一份報告,卻令市場預期升至無彎可轉地步。 老行尊有教,對分析報告認真就太天真。Peter Milliken為說明電訊股派息催化,卻用神華負債水平,或套用其盈利二倍以上作為總派息開支立論,在「最神華情況下」,中移動每股最多可派40元,行到呢步,查實中移動即使加派息比至九成,意義已經不大。 或者故事進一步說明,與其唱淡上市公司,分析員首無反顧唱好,從而製造不合理期望,殺傷力更為之大。 還記得零七年U號大行神華一百元目標,十年後今年,因為神華而牽引中移動四十元派息。 一切皆由神華而起,十年一個循環,唉的不是股市走勢,而是市場毫無警覺及進步。

銀荒2.0

潮興2.0,內地近日亦興起2.0,並引起廣泛討論。 當然,此2.0不同彼2.0,內地金融市場近日熱話的,是銀荒2.0。 話說,昨天的七日期回購利率升至五年高位,多個質押利率上升幅度更大,隨即令一眾市場忽然大悟。 但實查,早於上星期,掉期引申利率已見多年高位。 銀荒對在內來說,白一點是一頓家常便飯。賓卡直言,內地資金市場結構失衡,錯配問題嚴重,資金市場三個月中小荒,每逄半年一大荒早已見惟不怪,惟致命在於,有別於過往拆息升至數十厘水平,今次,拆息高,但並不太高,低調緊限之中,卻出現中小型城商行在同業市場違約。 賓卡形容,論金融市場芸芸潛在毒性當中,銀行之間拆借違約,屬於高級別劇毒。 一經蔓延,可造成交易對手潛在風險引申的不信任,從而令市場之間拆借停頓,有見及此,人行亦急忙向市場注資,以肋解困。 劇毒當前,人行低調應戰,令到拆借市場資金表面上低開,惟一如內地交易員形容,情縮好一點,但基本還是緊。 君不見,最新國開利三年債拍賣結果,中標利率升穿三厘,較預期為之多。 未發生的事情,市場甚少觸及,但已發生的事情,市場卻充斥解釋。 常見解釋在於,銀行要應對央行季度考量、光大轉債申購凍資,或人行早前上調市場利率等等,但賓卡指,最近有一件,影響甚大,但市場似乎隻字少提。 話說,昨日相關部門召集債券發行、托管及交易機構,宣佈重新修定企業債納入可抵押的條件,決定,下月七日起,但凡AA及AA+等評級公司債,一律喪失抵押品資格。 呢類債券,不少獲資產中介機構及城商行參與,在同業市場借錢,提供資金認購及打包成產品,甚至再向交易所抵押貼現。 現在抵押功能失去,整個資金鏈變相被終斷,尤其是踏入下半年,正正是來自相關債券的兌付高峰期。 故事再說明,內地去槓桿意志即使堅定,但過往之中隱藏問題浮現,一次又一次令調控金融市場風險注定路途畸驅。

北水王

北水一出,誰與爭峰。 小加有見市場對北水的關懷及注視,與其每日公佈淨流入及活躍股份,倒不如索性將所有北水對個股持股比重逐一披露,誰是北水之王,一的便知道。 結果發現,截至昨日為止,獲北水持股比重最多股份,「北水王」原來是神州控股,北水股東合共佔四成四,白雲出山第二,北水持貨比例兩成八,京城機電及南京熊貓分佔三、四位,持股比重兩成六至兩成七左右。 至於藍籌「北水王」,吉利第一必然莫屬,佔比接近11%,工、建、農、中四大銀行,「北水黨」佔股比重介乎4-7%左右,象哥也不弱,以佢SIZE 之大,都有2.3%。 反而騰訊及港交所,北水黨持股不足1%。 中環人戲言,假設要將「北水黨」列入關連或一致行動人士,最少有六隻已觸及,或將會觸發G.O。 內地股民已經熟習遊戲規則、港股A股化,手法同出一徹,更重要係好似沈大師咁講,內地明白一套「市值管理預期」,只要將公司市值推高,好似美圖同周黑鴨咁入到中小股指數,就已經可以化身成大媽至愛。 美圖秀秀變身「美圖震震」,曾經本港、滬、港,兵分三路,最後據報運外資大戶亦因為市值隨時臨近一千億,而毅然落注。 探子回報,早於春節前發號司令一眾,早在震倉事件前已一股不留。 高盛算出「北水黨」已佔港股每日成交逾4%,並用內地可配資股票資金19萬億美元,令市場不斷聯想,內地分析師稍為將險企可投資股票資金百分之三作為假設,卻被大字標題為二千五百億港紙已經進場。 白一點,北水已由期望,變為放大,到近日開始有被神化跡象。 北水黨之冒起,美麗背後是必然輸入內地更多政策風險。 叫人遺憾是,市盈率比市盈率,內地股市較之純港股便宜得很。 阿爺供給側報捷,現在神華、中電信等央企梅開二度,用股息,分紅,製造的是價值發現及估值收復。 中移動是否派息每股四十蚊其實不大重要,重要在於索造賣點大前題上,小加始終要靠大媽。 資金增加,惟可選購股份並未能同步趨升,香港有需要盡快引入更多企業上市擴容!!

攬炒

圖片
先有聯想、繼而瑞聲,今日吉利,難道恒指成份股寶座地位,正正是新貴剋星,逄入例必跌? 瑞聲是幸存者,聯想屬於夕陽行業代表者,吉利卻屬於中資力量的代表作。 吉利之染藍,連吉利管理亦始料不及,鄧博士不斷重覆中資力量,誰可忽略? 今日吉利,明日可以是舜宇、甚至美圖。 吉利之跌,拜長城所腸,有人批評長城減價累全城,但白一點,長城不減價,車股狂熱份子可能繼續至死不渝,方法用盡,製造車股必買的既成事實。 全日,車股攬炒。觸發點是長城「紅包」運動,長城借意頭為名,推廣為實,買車大大派利是,頂多五千。 有人會問,一部部SUV大拿拿入場費十萬左右,五千算什麼? 但用華泰證券說話,此路一開,陸續有來,核心問題在於,內地車市競爭之大,為求達標減價早已預期,問題、長城來得較預期太快了。 長城今年銷售增長目標一成六,一至二月,銷售增長約一成三,到三月頭兩星期,進一步放緩至5%,面對急轉直下銷情,長城預演減價潮,已別無它選了。 花無百日紅,好日子總有盡頭一日,當日,黃傳傅叫係咪買,摩通、美林,瑞信間間話正,事後回想,誰是真師傅?答案不言而喻。 今年,內地車市背著超高基數效應,同時大量新競爭者加入,十一月銷售增長按年兩成一,十二月,銷售增長按年升一成一,一及二月,合共增長8%,三月至今進一步降至6%,大勢已去四字實太明顯。 車好賣,但查實,汽車經銷商近期已不斷向客戶提升折扣率,大行報告,有時的確切忌為之動真情。 不過,中資力量,威力無窮,用資金堆砌而成的上升動力,走勢影響判斷之下,有幾多人可以定力把持?

回禮

圖片
「鷹得比預期鴿」、恐怕是今次市場對耶倫加息決定,最貼切形容。而聯儲局加息,股票市場為首資產價格就以上升作回報。 相敬如賓,禮尚往來背後,在於如果早前市場沒有透過利率期貨,短短兩星期內為加息言論開綠燈,耶倫大業難成,還市場一個人情。 於是耶媽既沒有上調全年加息次息、亦沒有上調通脹預測,而且更首度強調通脹對稱目標,換句說話,通脹稍為升至超標水平,我亦能容忍。 鷹中實鴿背後,耶倫委實沒有向市場下跪。 皆因三月加息已成經典,由近乎零預期,變為百分百,原來委員發言,再傳導至利率期貨收效之高,令人側目。 耶倫倒不如預留一手,既能避開犯上篤爆股市泡沬罪行,高明一點,更索性為取消伯南克遺留「點陣圖」劣策埋下伏筆。 耶倫三次打出加息牌,一九八三以來貨幣政策馬首是瞻於美國的香港小島,竟連續三次Pass。 陳樂文再說加息早日會來,游服力一日比一日低了。 樂文 . 陳強調,套息、港匯弱、資金走,一整套聯匯貨幣發行機制依舊健在。 惟此言被港紙檯坐盤出身的恒生陸庭龍龍哥破解當中缺陷,按龍哥所言,低息環境衍生大量高回報投資機會,而以目前頂多約半厘港美息差,先套息,再買遠期美電對沖,半厘息差,之後回報可能僅餘「幾滴」,多此一舉也。 人人說本港資金情況看港元,亦看結構,唯獨中環人戲言,現今本港資金流向指標,只需看啟德,及港元存款。 前者,一幅又一幅天價成交,貫穿中資大量流入之說。 中資闖港,觸發點在於人民幣貶值,而觀乎港元存款一年內增加六千二百多億,期間人仔存款減少近三千億,答案已不言而喻了。 無疑,為表達堅守聯匯,金管局同步上調基本利率,可是,以市場資金氾濫程度,基本利率早已名傳實亡,難以傳導至市場。 反觀之下,人行似乎比88樓更積極跟隨耶倫加息步伐。 耶氏一出,小川行長即時跟隨,OMO、MLF、SLF、多個期限,多個利率,加幅介乎十至二十點子。 加息但沒有加息,人行依然官方說法,奈何,一年期MLF利率,與一年期官方4.35厘息率,在前者潛在繼續上移,後者潛在繼續不移動情況下,收窄壓力的結果,似乎意味官方貸存利率加息機會漸行漸近,以現時速度移動,「賓卡」估計,大約在一八!!

空降

率先爆料既金融時報形容,今年59歲的杜嘉祺,對佢既人生規劃、係眾所周知: 家庭第一、足球第二、事業排第三。 曾經打專業足球後衛、行家形容杜嘉祺是非常的專注,與及超級無耐性:任何佢認為是浪費的提問或討論,佢會毫不猶豫打斷對方發言。 所以有佢在場既會議,千祈唔好見到Powerpoint,佢會要求直接討論核心問題;而任何商業討論,佢亦係要求對方直接開價。 呢一種直接性格,既造就友邦上下高度專注既文化,亦令股價有交代,有大行認為,杜嘉祺接任滙控主席,以他往績,投資者會相當受落。 杜嘉祺之空降匯豐,最少構成兩個破格,一大降格; 包括百多年來首度破格外聘主席、破格從非銀行業物色最高領導、以及降格從區域機構挖角,出掌跨國集團頭號人物。 時世做英雄,抑或英雄做時勢? 明顯,沒有杜嘉祺於友邦七年任內股價倍升的記錄、沒有上市以後,新業務價格升幅四倍的往績,匯豐董事會或者根本不認識誰是杜嘉祺。 話說,杜嘉祺加入友邦前,其實於保誠日子屬於黯然離任。 當日譚天中的冒起,及保誠期時不願意收購友邦,令老杜去意已決。 巧合是,譚天中上任旋即向友邦提出收購,惹來上任友邦總裁麥智信不滿劈炮,老杜走馬上任成了友邦黃金七年。 更巧合是,沒有瑞信前年從保誠搶走譚天中,匯豐或者未必想到,燕梳公司高層原來可以人盡其材。 打從最初首選AXA前老細卡斯特起計,象哥Day one已經決定「燕梳股」近五至八年黃金周期複制,老杜穿梭於保誠、譚天中、友邦、再加上卡特突然轉軚幾件事件及幾個段落,注定其行運一條龍。 德銀與其形容為高質素的外部招聘,倒不如說成為「匯豐向杜嘉祺借運」!! 友邦股價,友邦表現,令一眾大行對匯豐最新任命一致讚好,評論中肯,抑或看風駛里,時間自有分曉。 芸芸意見,反而對象哥有著志死不渝支持的高盛來得保守,認為老杜挑戰更大,困難更多,皆因銀行股不是保險股。 杜嘉祺創造友邦成功故事太簡單;區內高增長,中產冒起,保障缺口,中間貫穿是人類怕死心態,正因如此,友邦近年銳意將保險公司服務定位,由客戶死亡,保險公司賠錢,轉變成為保險公司幫你強身健體。 同屬亞洲重點,Sell區內高端客戶潛力,紀勤嘗試過、力主大中華市場,華仔正在不斷進行。 匯豐比友邦規模更大,但白一點,行業之根本上分別,老杜似乎難以複制一條同樣或近似的簡單、直接賣點,而可以獲得有如市

貼士

港紙跌至777,惟以慣常一及三個月拆息作為基準,比較同期限美元同業拆息,港美息差其實只有介乎15-18點子,並不構成沽港元買美元套息重大誘因。 叫人疑惑並非在於港息為何不升,相反是美國加息次數預期升溫之際,美元拆息近期反而已經浮現動彈不能之局。 不論美國短及中長期債息,基本上債市投資者既考慮到加次息頻密程度較預期多、以及通脹因素,相反,利率市場過去一周其實合共上升只有僅僅數點子左右。 利率向上周期的確定,但流動性及資金氾濫大勢未改的前題下,債息及資金市場利息兩間之間,會否因為「水浸」因素而出現走兩邊情況,也許值得留意 刻下,市場氣氛近乎一時無倆之好,標普沽空新低,VIX下移、股升、債跌、背後一幅美麗構圖,中心思想在於Reflation。 而亦基於通脹預期,區內市場今次跟幾年前相比,完全是無懼強美元。 凡事總有盡頭,凡事亦需從最不樂觀的一面盤算。 今時今日,已經由半信半疑,過渡而成為信念的通脹回升主題,是否已醞釀消失於無形? Is the reflation trade at risk? 數據無疑靚爆鏡,惟同一時間,通脹或相關可傳導至通脹指標,近日不升反而見向下; 油價、商品、銅價最見明顯。 花旗提出,要留意,但未亮警,關鍵繫於5550、80及47美元三組數字,代表著銅、鐵礦石及油價三個視為轉勢位。 內地上游通脹7.8%,整體CPI卻呈現0.8,輔以是日遠較預期為低的實質及名義零售銷售增幅數字,在在證明,上不到下,PPI 仍不能傳導至CPI。 目前全球通脹預期,功臣不是特朗普,而是習主席供給側、減產能,推高上游通脹,並擴散至全球。 Is the reflation trade at risk? 一眾投資銀行答案是不,奈何,國家統計局已清晰回應,按統計局「實牙實齒」預計,上月PPI 已經見頂了。 股市前景,利率走勢,統計局「老盛」俾昵曬貼士!

降落傘

由碧桂園斥資逾5000億人民幣,打造馬來西亞既森林城市,本來被寄予厚望,希望日後可以容納七十萬人。 當中有七成買家,預計都係內地居民、但出乎意外,碧桂園內地多個森林城市既售樓處,最近陸續關閉,原因簡單:中央落閘,一切海外走資全部免問。 森林城市既售樓處,當然無寫話唔比內地居民購買,但碧桂園已經轉移策略,將賣樓對象目標轉移至中東,包括首次在迪拜開設售樓處。 看小川行長今日既個人表現,風采一如當年,而發問問題之中、有近一半都係同內地匯率有關,包括有記者直接問,居民換匯係咪受到壓制?出國旅游留學係咪受到影響? 當然呢啲問題點會難到小川行長?先提出有管理浮動匯率對國民係有利、再舉英鎊為例,其實人民幣兌英鎊都係有所升值,旅遊升學都有著數,最後將焦點放到對沖基金刻意唱淡人民幣賺錢,結論係大家唔需要心慌。得左!  但心水清既人即刻指出,過去兩年小川行長都係話人民幣匯率無持續貶值基礎,但結果呢?2015年有811匯改,到舊年、人民幣累計貶值6%,是05年匯改以來最大跌幅,咁樣你仲信? 耶媽加息在即,期貨反映今年有十幾個巴仙機會,加息次數會達到四次,好似大和賴志文所言內地居民同企業,都係要千方百計走資,但面對外匯儲備跌至三萬億美元既紅線,真係可以用「平常心」去看待? 國內經濟只係剛剛企穩、目前只能夠用中性貨幣政策控制著、唔能夠大幅加息,結果就只有繼續落閘,而且資本管制既力度,恐怕會愈來愈大。 對於樓市,小川行長解讀係住房貸款仍然相對比較快速度發展,但重點是適當平衡。觀察家形容,平衡既形容係相當巧妙、既不能完全鬆手放任,但同時又不能壓得太死。 實際上、內地頭號熱門城市深圳,丁Sir 今早已經提醒,過去兩個月已經有見頂跡象。深圳布吉一個新樓盤,去年下半年賣緊4.5萬一方米,而家跌價到3.8萬,有業主帳面已經虧左60幾萬,正在微信發起要到售樓處維權。 深圳樓市作為內地風向標,甚至北京上海都只能望其項背,顯然內地去槓杆已經令樓市升勢逆轉,丁Sir形容,香港樓市在四個月後亦會見頂回落,而股市之後亦有爆煲風險。 莫非英雄所見略同?今期經濟學人亦以股市泡沬為題,形容目前股市泡沫水平、只有2000年前科網泡沬前、以及1929年大蕭條前見過。 目前按所有推動股市因素,其實都顯得唔實在,特別係中美歐央行收水,特別係人行,因為全球有八成民間信貸、背後金主都

消失的貿易

圖片
當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系,二月分貿易數據、居然出現五年及三年來最大貿易逆差,大家會問,到底邊個國家咁有本事,可以賺到全球貿易順差? 內地二月分貿易數據,的確令經濟師完全摸不著頭腦:出口放緩都可以賴農曆年假因素,咁進口大幅飊升44%又點解釋、諗無可諗唯有都係賴一次性因素。 的確,大宗商品價格急升、當然係最好理由,好似期內煤及鐵礦砂價格急升1.1倍及83%,自然推高進口值,但唔好忘記,相比整個進口市場,原油、鐵礦砂同煤,佔整體比重、只有9%、5%及1%,絕對唔係決定性影響。 其實二月進口急升之謎、兩日前,已經由前人行政策委員李稻葵講左比大家聽,只係言者有心、聽者無上心。 按李稻葵講法,正係虛假貿易,佢推算出過去兩年、內地流出5000及6000億美元資金,絕大部分是假進口。以去為例,一半既走資,大約有3000億美元,就係由國際貿易之中既假進口流走,反而居民換匯不會是走資主要來源。 講到假貿易,大家自然會諗起香港呢個「造假基地」,不過放心,今次唔關香港事,因為累計頭兩個月,來自香港進口金額係大跌四成半,相反一年前同期就係升左89%。 按經濟師解釋、香港既海關其實已經加強同內地海關總署合作,堵塞虛假貿易既渠道,而家好難再靠香港造假。 相反、來自東盟同台灣進口,期內就大幅飊升左37%及30%,甚至連台灣政府自己,都對出口到內地急升、感到意外同唔明白,高盛相信台灣已成為新既走資基地。 李稻葵之前已經指出左,最熱門既假貿易渠道,其實係高新科技進口,企業話要買新技術,拿到外匯後,就改成出國投資。翻查二月分高新技術產品及集成電路進口,都有23至25%增長,而且比重佔整體已經增加至31%及14%,遠高於大宗商品。 所以話「橋唔怕舊」,最緊要識變通,好似琴日拆局所講,連大型央企國企都唔獲准將資金調出國外,其他民間當然係會想盡辦法走資,當一道閘關上,資金好快會搵到新渠道。 幾個月前有一個大型國際調查,就係用全球民間數據對比各國官方貿易統計數字,結果發現,2014年有高達2.1萬億美元總值既貿易差距,佔當年總體貿易額11%,機構形容呢個係「消失既貿易」。 值得留意、係內地同香港,排名在各國之中係第二同第三位,佔左當中既一成。如果有關既數字唔紏正,其實對國家制定經貿以至經濟政策時候,都有可能出現偏差。

吐糟

兩會期間,出席代表向記者吐下苦水,都係經常有既事。問過經常跑兩會財經記者、過去多數都係數下政府監管點樣過分嚴格、或者數下行家做壞規模,但估唔到今年最多人吐糟、係有錢「無定使」!! 呢句唔係出自咩首富或者富二代、亦非要弦耀,而係來自幾個大企業既老總,當中有民企富力董事長張力、科瑞老總鄭躍文,亦有央企中信資本張總張懿宸。佢地既苦水清一色係對外投資管制太過嚴,搞到海外項目都唔敢投。 所以盡管外管局潘功勝如何派定心丸,堅稱無加強外匯管制,但連一級央企民企都忍唔著向記者吐糟,問題其實相當嚴重。 剛提出收購中港麥當勞業務既中信資本,都表示過去部分對外併購,都會一齊用美元同人民幣,但現在要投人民幣到海外,單是審批時間就難以掌握,所以而家清一色用晒手頭既美元算數,更批評如果有人話資本管制無影響、就肯定係講大話。 做藥廠既科瑞,就試過撓過外管局、嘗試「先出手、後匯報」,用海外子公司名義「執平貨」。 但結果呢? 最終要返來審批時候、就被批評點降唔事先申報,幾乎想秋後算帳! 按最新統計、今年以來中資企業對外收購,只有190億美元,同比對外減少74%,顯然換匯難、資金匯出就更難。 呢種現象背後正正解釋最新公布既外匯儲備,繼一月跌穿三萬億美元水平,二月居然出符意料反彈上返三萬億美元水平,顯然外管局實在居功至偉。 除左進一步落閘外,人行似乎亦傾向為保外匯儲備、暗地容許人民幣貶值,觀乎CNY同CNH近日走勢,今日雙雙穿過6.9、重回一月低位,就知道兩害取其輕,阿爺而家係寧願保儲備、棄匯率。 外匯策略師對呢個結果感到「跌眼鏡」之餘,都仔細研究邊部分預測出錯。要知道、美元指數在二月分,是由低位99.5,升至102樓上,估計因此產生既估值效應,其實係再減少外儲近100億美元。 唯一可信解釋、似乎係人行「做手腳」。彭博之前都有報道過,人行自前年811匯改後,就持有大量美元遠期空倉,單是統計二月分,到期空倉規模就有289億美元,人行點樣處理,包括係咪用外儲來平倉、抑或繼續續期,已經影響2月分數字係升定跌。 呢點人行就絕對有控制權,因為理論上空倉既頭寸可以無限期押後、人行只係要比轉倉既手續費,但當然、如果美元再升,咁日後平倉成本就會加大。 回應返最初大企業既不滿、再諗諗近日海航、龍光同平保以巨額資金投入本地樓市,係咪真係過到外管局一關? 萬一最後交易唔能夠完

化蛹成蝶

圖片
留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直播,內容欠新意之餘,連過去四年李克強獨有「金句王」本色都欠奉,成場直播、悶之餘都係悶。 來到五年任期最後一次,觀察家本來期望,係總理會更有個人特色,「壯士斷腕決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呢啲金句,今年除左「化蛹成蝶」勉強入流,其他都搵唔到。 另一不尋常係三十幾頁的工作報告中、雖然多次提到習近平的領導核心地位,但真正贊揚習近平成就的、就只有一次,與過去幾十年來的做法,顯然不同。 華爾街日報爆料,李克強任期在今年屆滿後,十九後將不會再被留任總理,習近平需要安排更心腹人士出任總理,為十九大後策略轉形,進一步作部署。 有留意今次兩會前夕、中央罕有提前進行人事布局,銀監會郭樹清、發改委何立峰、財政部肖捷、商務部鍾山,全部均屬於經濟財金系統重要職務,罕有都在兩會前完成任命,觀察家形容,就係為下一步更重要人事布局、率先掃除障礙。 法興既姚韋其實形容得好貼切:整分工作報和就係充滿矛盾,由希望保增長同防風險之間保持平衡、又要減債務但唔想地方政府過分削減職位,其實總理分工真係唔易打。 值得留意係去年在去產能下、煤鋼下崗工人已經超過70幾萬人,估計今年會進一步增加,而且唔少人根本搵唔返企業崗位,要到農村工作,生活質素可想而知。 部分省市好似山西省、已經表明今年無法達到政府提出工作指標,表明需要其他省分協助,否則二萬幾個煤礦工人下崗、將難以處理。 要知內地官場文化,攞威就要排頭位、認低威就等如宣告官場生涯結束,所以山西真係到左絕路。某程度亦可以解釋左、點解今年去產能規模無再擴大。 唯一可以肯定係、內地為保金融穩定勢必放棄資本帳開放同國際化步伐,整分工作報告提及匯率簡化到只有一句「市場化」。內地經濟師相信、除左有利內地資本市場發展外,其他改革都一切免問。 所以香港喺呢個「化蛹成蝶」過程中,一定要問自己,都可以承受幾耐陣痛? 還是好像內地高鐵專家所言、香港太嬌慣,不聽話就滾出去?

首置假象

圖片
樓市亂象下、既有政府根本唔知樓市生態,以為可以向投資者宣告勝利宣言,話95%都係首置客。結果一條簡單「一約多購」漏洞,已經令辣招幾乎完全失效! 聽樓盤組同事講,搜集數據的同時,想找市場人士評論,點知相當困難,可能大家都唔想太過高調揭破而家既漏洞。 但紙又點會包得住火? 淨係睇一個嘉匯全盤累售500幾伙,就有近四成用呢種方法交易。而且聽聞投資者「搞盡腦汁」,除左動用父母子女Quote,更甚係夫婦分契,將業權只歸一個,另一個名額就可以變成首置客,有律師樓甚至聲稱提供一條龍即日分契再買樓服務,一樣得左! 樓市亂象下,怪象叢生,雖不至於好似內地夫婦搞到要離婚買樓,但夫妻分契會唔會有後遺症? 日後又會唔會發展到家人為爭家產反目,好戲在後頭。 施老闆轉軚效應下,更多分析員亦由看淡變成好友,大條道理就係跟施老闆效應,所以此時此刻大摩提出樓市危機論,大有忠言逆耳既孤獨。 今個星期加息預期改變之快、資深賓卡都形容從未所見,而且加息機會率達九成,更加係匪夷所思,似乎耶媽真係諗著做埋呢屆算數,索性唔理個瘋狂總統有咩後著,總之加左先算。 所以大摩提出加息可能引發樓市調整,其實關鍵正正在於供款能力。銀行界個個話香港唔需要即時跟隨美國加息,似乎就同真正供緊樓既人士脫節:大家可以問下自己屋企個「財政大臣」,到底呢幾個月樓按供款多左幾多。 唔好忘記,新供樓人士仲要過金記三厘既壓力測試。如果供樓與入息比率,由目前63%,真係加到大摩講75%,咁同歷史平均水平46%,已經高出六成幾,離97年歷史高位93%既「爆煲水平」,已經愈來愈近。 其實要數樓市風險,大家都話政策先係最大變數,但予其關心未來幾個月係加辣定唔加辣,倒不如留意兩個特首候選人房屋土地政綱。 坦白講,其實係高度相似,曾俊華提出應該長遠政策可以有六成人入住公屋居屋,拆局早已表態贊成,最好令私樓市場愈縮愈細,咁就算出現更高天價都不影響民生。 至於林鄭,佢本身就相當熟悉土地政策,亦提出John Tsang類似在私樓及居屋之間,設立港人首置上車盤,定價介乎居屋同私樓之間,不同在於價錢與樓價脫勾,反而參考入息中位數,概念上同新加坡組屋貼近。 面對中資「盲搶地」、再增供應似乎都難壓抑樓價,林鄭提出可以優化招標機制、在不開名情況下公布其他標價,等市場自行判斷是否合理,此點實屬可取,但絕非冶標冶本之法。

紅潮

紅潮襲港,中資三個月內五百億高價勇奪五幅地,已經由高舉自由市場,價高者得的正常商業行為,變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社會議題。 君不見,一向善解人意一眾華資地產商,對國家資金搶地潮取態已出現調爭上的根本轉變: 新地形容癲標、呂志和叔暗笑有坐艇機會。 中環人透露,紅潮強勢介入本港磚頭市場後,業界出現近年前所未見的熱鬧扛挖角潮: 每朝九至五,總會有神秘來電,現有薪酬加三成溢價誠謨過檔。 而據聞,中資新晉發展商,急需從業員只局限於幾大範疇; 一,識本港地政相關規條、 二,了解規劃及區分發展大綱、 反而負責做估值一眾測量師,最不受重視,事關,紅潮特質從來不問價。 有機構計算,本港傳統七大發展商,成功投地比例,已由一二年的四成多、降至三年前的兩成九,而到去年進一步減至百分之二十二,換句說話,每十幅政府推出土地,最高可以有7.8幅由中資包辦。 張一鳴曾經以「野蠻人陸續有來」為題,相信大媽資金抵港只屬初階。 的確,按內地部份一套想法,假設十年後深圳樓市每平方米值八十萬人民幣的話,香港理由更高。 而以中資出價之力量,由「豪價」堆砌出豪宅地段的功力,查實,香港任何一區都可以變為豪宅。 張一鳴八十萬平米例子,表現出內地資金浪漫的一面。 而惠譽就從資產與負債角度,帶出大媽錢來港實際需要的一面。 惠譽提及兩點,首先,近期在港異常高調的內地資金或企業,絕大部份屬二線,甚至更低、 其次是,呢批勇字派,大部份屬於高負債,尤其是外幣債務比重較多。 惠譽相信,基於美元負債為主,內房企業在港買地,變相是收購美元資產,最直接效用在於即時令到高負債內房的資產及負債表相對匹配及對稱,結果搶地、搶人為生存,一發不可收拾。

天價.癲價

一幅鴨脷洲地王震撼本地樓市,害得施老闆都要連夜改VIEW,由唱淡變成大好友,轉軚之快,引來全城熱議。 公平些講,施老闆恐怕不是因為想屬下多做幾宗生意,就突然轉VIEW,因為佢每一次一改看法,都會成為歷史憑證,日後是否準確自有公論。只是他提出一套因為通脹快過加息、令美元由強轉弱拖低港元,促使樓市向上、理據恐怕令人難以信服。 中資搶地既成為眼前現實,正如關焯照所言,樓市只會繼續向上沖,但亦對政府構成更大挑戰:你搵多多土地都好,參與中資財團都可以盲搶地,結果是地價反而推高樓價,同政府原本預期供應多令供需可以平衡,就有更大落差,對管治構成挑戰。 面對市場失效,經常強調要「有作為」的現屆政府,唔應該只係用自由市場做擋箭牌,理應倣效新加坡,向非本地公司出手。 按目前新加坡做法,凡有外國股東在內的公司,須要在五年內完成私人住宅發展項目,並在兩年內出售所有單位。發展商可以選擇延期,但就要持有貨尾地價總值交8至24%稅。 本港目前賣地章程,都有規定項目落成時間,但就無硬成規定一定要全數出售單位,如果按新加坡做法,相信就會增加外資持有單位成本。 當然,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單純以有外國股東為界定恐怕是過嚴,拆局提出、可以考慮是對控股股東身分做界定,只要是本地企業或香港人,就可以豁免,否則就要面對貨尾增值稅,以減少盲搶地情況。 值得一提是新加坡樓市。香港樓價在上周創出歷史新高的同時,新加坡樓市自2013年起,已經連跌左13個季度,係有紀錄最長周期,累計跌幅一成多,而且當地樓市似乎仍然深不見底。 新加坡同香港一樣,早在2009年就已經推出辣招,而且招數亦相當接近,包括外國買家印花稅、非首置客印花稅及降低按摟成數,不過幾年下來兩地成績迴異,到底係咩原因? 可以留意係內地大媽,對新加坡樓市熱情是迅速冷卻,自2013年當地政府推出海外買家印花稅後,大媽買樓既數目一直下跌,2014年大跌四成,到去年買家既比重跌至低於7%以下,影響力已經大減。 當中關鍵、當然係新加坡有八成人口都係居於組屋,令私人市場規模本來就好細,經過政府多番加辣、就令本地發展商都意興欄柵,寧願將資金投到海外發展。當地最大發展商之一「城市發展」,早幾日就預計、當地樓市最壞情況仲未過去。 有特首候選人提出,長遠策略應該係以達到六成人住公屋居屋做目標,隨即惹來群插,批評目標過高不切實際、又話

逆景波

公平啲講,友邦交出成績表,其實唔算差,分析員平均估計新業務價值只有單位數增長,最終交出成績表、按季仍然有16%增長,算交到功課。 似乎杜嘉祺都意識到、必須盡快將友邦同銀聯卡事件「割席」,所以非常罕有地,在業績公布中交代今年首兩月新業務價值增長仍然強勁,分析員亦都收貨,話有助紓緩市場憂慮。 當然、今日無事,不等於日後無事,基數效應會唔會在三、四月之間出現? 下半年又有咩方法可以減少市場憂慮,呢個先係考驗友邦管理層功力。 過去打著高速增長、亞洲新興市場概念、高流通量股分、加埋西方企業管治水平,令友邦上市多年以來都打緊「順景波」,杜嘉祺就好似佢做慣沖鋒陷陣球員角色,無往而不利。不過環境一旦逆轉,「逆景波」係咪咁容易打? 好多時更講究一個人既QE。 以友邦香港VNB增長來看,其實增長已由上半年60%放緩29%,趨勢放緩係不爭事實。內地落閘肯定唔會係一時三刻就會放寬,好在友邦賣得最多保險產品,的確唔係阿爺擔心既投資性質較重時壽險產品。 翻查資料,友邦香港保費產品主力係5至10年,佔比有近7成,相反短年期少於5年既,比重只有1%。同時一時間,近年增長稱王既中國人壽海外,少於5年期既保險產品,佔比多達97%,而且回報特高,往往投資收益都有3至5厘,一比較之下其實都知影響邊個更大。 而且唔好唔記得,友邦目前內地業務、是唯一一間可以全屬外資擁有保險機構,去年VNB增長就高54%,甚至超越香港42%。以規模計,內地業務已經僅次香港,他日難保唔使靠銀聯卡,已經可以Capture 到內地一批高增長客戶。 有大行分析都計過數,友邦內地主打保險產品,競爭能力不低於內險,賠付及經營能力亦遠較對手強,假以時日,單靠培養內地市場,不難阻礙友邦繼續高速增長。 值得留意係管理層今次刻意強調增加派息,有分析員形容已經係股價最後防線,但就算以25%增幅計,友邦payout 都只係33%,低於估計40至60%。 有手痕友計過,杜嘉祺在業績聲明中,一共用左超過四十次「Excellent」,但路透就批評、管理層既信心不能反映在派息上,是恥辱「Shame」! 不過有分析員都笑言,保險公司天性就係穩陣,如果杜嘉祺可以日後維持到漸進派息,未嘗唔係一個日後既賣點。

上方寶劍

圖片
駿傑事件,有識之士又再紛起控訴,大罵證監會有權力過大之嫌! 知者自知,不知者無罪,查實,證監會從來是比本港其它公營機構更有絕對權力。 有識之士可能不知,或不太記起,早於2012年,前刑事檢控專員的薛偉成於《刑事檢控科工作回顧》就已經提及,證監同時兼備規管、調查及檢控等職能,惟卻並無適當的內部規管和監督,以及有效的監察。 而薛氏此言一出,隨即惹枇證監會引經據典予以還撃。 按報載,證監會當日回應時指,早於07年,跟刑事檢控科訂立協議安排,證監會同意把潛在的市場失當行為,包括內幕交易、虛假交易、操控價格、披露關於受禁交易的資料、披露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料以誘使進行交易,以及操縱證券市場等檢控案件轉介刑事檢控科。 律政司亦同意所有非市場失當行為的案件,均適宜由證監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直接提出檢控。 換句說話,旦凡詳涉任何非市場失當行為案件,現行證券及期貨條件賦予下,證記權力確實大於廉記。 說回駿傑破開埠記錄事件,觀乎證監會回應;昨日本台查詢公司主席反應,矛頭直指的,其實是保薦人為首中介機構。 對於證記忽然半日叫停,外界流傳兩個版本: 一:駿傑上市後,隨即被「篤背瘠」,指配售中存在虛構; 二:引蛇出洞,皆因相關中介機構「傳球」習慣、特性、組合及技巧,早已被一切掌握中,以為過骨,實為陷阱。 的確,若然第二個推斷成立的話,證記確實高招熟練,中環人戲言,情況猶如警察變身古惑仔,從而力撼古惑仔。你精我唔笨! 駿傑半日貨仔之後,DAVID WEBB質疑,早前聯旺及一眾更癲瘋八字頭,莫非行其大運,對待上有不公平處理之嫌,另一批有識之士就批評,歐爺擺明用首日升幅作為衡量標準。 對於大衝韋柏言論,熟識監管機構的中環人相信,打從一月底起,農曆年之前,證記及交易廣場一份聯合聲明,已經如同先君子後小人的揭序,在處理「八字」頭上市問題上,從當日起計採取截然不同的更主動取態。 時間上,之前一批算好彩,但亦不代表一旦發現有事,可獲特赦。 至於股價表現作為衡量是否出手準則,中環人相信,問題不在於股價,歸根究底,核心在於今時今日,壞小孩太事無忌諱,明刀明槍。 最後,中環人嘆氣,市場精神分裂及矛盾程度叫人無所適從也; 見小股、新股禾雀亂飛時,就批評監管者視若無睹,執法不力; 到現在積極及主動,又來個權力過大指控!!

論幸福

處子預算案,外界糾纏於「計錯數」三個字,算吧,基於政府庫房靠賣地及股票印花稅收益主導,假若能準繩算出每年收入及盈餘,某程度上,波司長一定比士佳哥,及一眾樓神、股神更有預測市況之能量。 拆局問過幾位經濟師對波司長處子之作意見,不若而同直指,波司長對經濟之認識,在論述環球金融情況,說得細細有條,有板有眼,惟一看其預測數字,卻露了底! 去年預算案,政府經濟增長預測為1-2%、基本通脹為2%、整體通脹預測2.3%,今年經波司長手筆,增長預測升至2-3%,但通脹預測卻值得商榷。 按波司長估計,今年基本通脹維持2%,整體通脹1.8%,數字比去年更低,難道波司長並不了解,大加樂,大快活已多次加價、租金升幅未有放緩。 更甚是,在全球一片通脹預期升溫,Reflation之聲此起彼落之際,一眾機構上調全球以至本港通脹預測之際,波司長卻有膽量逆其而行。 而更有趣是,撇除補貼等一次性因素的2%基本通脹預測,今年預計的整體通脹數字反而進一步低至1.8%,怕且羅家聰都被考起! 基於經濟及通脹數字預測的爭議,波司長估算下年度整體盈餘162億,再下年度72億,21 - 22年度財赤83億,基本上是毋需要理會。 有錢有有錢的煩惱,九千多億財政儲備,相當於24個月政府開支,波司長並無再重新以量化數字介定何謂合理儲備水平,反過在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基礎上,加上理釋為「務求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大體上財政平衡」就可以。 學者不禁讚波司長好野:解釋基本法,猶如人大上身! 預算案觸及不論上市架構、積金電子化、綠色金融、人民幣業務等,完全是重複已發生及正在進行的事項,至於市民最關心的派糖,928億盈餘,但額外舒困只有351億,而且老調重彈。 但波司長某程度上不應受批評,事關財政盈餘急增,全靠是波司長之前掌管土地收益超標所致。 的確,全靠陳茂波搵番來。全年多收500多億,地價,樓價,物價,營商成本繼續升,中資送來的盈餘大禮,輸的仍然是香港人。 現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由波司長負責的第一份預算案、未知是否率先而隨即結局,波司長演辭中問了個頗有趣問題:怎樣才會感覺幸福? 中環人戲言,論幸福,說幸運,波司長認一,那會有人敢認第二? 入振英長官班子落空,但不足一個月卻有局長高職空缺以待、振英長官原意讓他當副財爺,現在超額達標,更行

十年恩怨

圖片
原以為一笑泯恩仇,十年種種怨與恨,就此一筆勾消。 奈何,象哥中午業績一出,整個中環噓聲四起,有分析員戲言,以盈利大數誤差程度,「象長老」執正秉公辦理的話,大抵可以構成十年後另一次盈警。 歷史每有循環,十年前,象哥出事乃前朝象龐約翰沾手Household留下的蘇州屎,事有巧合、十年後今日,業績大數之大誤差,又是出自「前朝」當年併購後遺症。 因為重組私人銀行業務,象哥將九九年收購的Safra Republic Holdings涉及餘下商譽,全數註銷。 大數歸大數,可抵賴於一次性因素,但財經媒體作為極速驗屍官,左抽右拆,最少,象哥核心稅前盈利比高盛及德銀分別低兩成六及三成、用最無水份的經營溢利,按季仍然要跌一成四,遜預期。 上季引以為傲的一級核心資本比率及成本改善幅度大於開支幅度的Jaws,均分別按季跌0.3個百分點,及30個點子。 業績後,花旗致客戶速報毫無保留地以:This is just a disaster去形容匯豐,認為股價少則跌半成,沽貨不用客氣。 花旗,德意志及對匯豐至死不渝之高盛,均異口同聲認為,匯豐勢將面臨 Significant Downgrades 。 業績差,十億回購有如應酬式,青姐下午提出一個頗具參考分析: 按她觀察,象哥復元之際,仍受制於兩大問題: 一:管理層Hea做、 二:「唔夠人」。 的確,范智廉任期已屆倒數,歐智華僅隨其後,情緒上及士氣上有可能進入無心戀戰期,尤其繼任人選極有機會並非內部提拔,幹什麼要益外家人? 而華仔任內,斬頭無數,2015年起已計劃兩年減五萬,現在既使有業務生機,恐怕卻無活動能力,美國監管鬆,歐洲卻動向未明,高盛招聘擴軍號召力,必然比大象為首歐資行為高也。 象哥十年來,簡單可以用三個R形式,包括Rescue;Recapitalize及Return: 由拯救、到增資,及至近期的回饋股東三部曲。 九哥早於去年更改策略,由托資本,轉為托股價,面對一份恐怕程度直逼五星的業績,反過來只應酬式十億回購,前文後理,青姐有關「Hea搞」觀察,似乎更具說服。 而更大問題在於,服侍監管要求多年,肥瘦物以保資本,事到如今,減肥過度,營養不良,但願匯豐不是注定是一隻逆市呈強、旺市中的弱者大象。

人民幣力場

對於人民幣,大行年頭還是「巴、巴、巴」,不斷糾纏於貶值幅度預測。 原本日前卻低調地跑出一間「法巴」,將人民幣全年目標由7.4上調至7,成為今年,甚至近大半年首間上調預測大行。 事後回想,法巴也許慧眼獨具,皆因,不論市場力量,信任程度、基本因素都衝著人仔要貶而來,數到最後,人民幣最大力場仍然是繫於總設計師手中。 不論小川行長、易大副行長、或外管局潘大哥,強調的是,不存在貶值預期,但存在大量工具及可管理。 的確,由三大金剛組成的人民幣力場,是有其根據; 皆因,正當挾息既然已經將外資夾至創重至死、 皆因,直接干預可能令Trump總統以人為入罪,不費功夫已可列我國為貨幣操控國、 亦皆因,加息預期控制匯率構思,被內地部份智囊急速叫停、 大家以為工具山窮水盡之際,原來三大金剛人民幣力場,還有修改定價機制一招萬試萬靈的絕招。 繼去年底,人民幣力場將一籃子組成部份修訂,大幅稀釋美元影響之後,人民幣力場報稱再度發功,一個技術調整,縮減一籃子匯率計算時段,由原來每日九時開出中間價後的廿四小時,改為十五,即由原本任由全日環球匯市,可以左右開價,縮減至在岸市場下午四時半收市後至翌日早上七時半。 媒體引述知情人士指,由廿四,縮至十五,為的是可以避免重複計算,及防止日內出現投機活動,包括在中間價及收盤價價差之間獲利。 以此推斷的話,人民幣力場由去年底起計,包括今日的機制修訂,大概是兩步曲的兩個目標: 之前一個屬於透過減低美元比重,以求控制幅度、 而到今日,基於貶值情況已經收斂,修改開價機制為的是一個「穩」字。 在新機制下,簡單而言,上午7時31分至下午4時29分,均不會影響人民幣之後一日的中間價表現,變相是將官價交易時段,某程度上隔離出國際外匯市場。 更有趣是,受制於離岸市場流動性短缺,過去一個月時間,CNH大部份時間均較CNY有溢價,中環人估計,新定價機制一絕之處,是看準離岸人民幣因流動性限制而趨升的勢頭,順勢而出,增加其幅射能力,將離岸價趨強之力,傳導至在岸。 人民日報強調,人民幣穩定大局不變,並且列舉截至2月17日為止,今年29個交易日,十七升,十二貶,升多跌少。 數字並不重要,惟再次證明,內地對外國有關人民幣貶值預期種種,均十分介懷,情況等於索老爺高調唱衰中國一種,任何人等Bear一口,我國必然Bull市還抗。

憶良將

事隔五年,丁Sir 世民重返有線財經,拆局同財經組上下仝人要表示熱烈歡迎再歡迎。 丁Sir 闊別大銀幕一輪,雖然身形稍為消瘦,但風采如昔,而套用丁Sir 自己一句,佢更鍾意自己背後身影,每次講座都例必要show 一show。 原因當然唔係唔想見人,而係丁Sir 要帶出一個明確訊號:風光人前、但無限兇險在背後。 特朗普恐慌、美國債務惡化,呢啲原因大家都了解,反而政治上、丁Sir 表現出更深既憂慮,先令人關注。 同內地廠商傾,個個都對前景非常樂觀,但通常都會加多一句生意非常難做,其實正正道出當中難處:經濟係好轉,但同時中央正加快改革的兩面矛盾。 今期經濟學人提出一個好好問題:既然主席是鄧小平以來最中央集權既領導人,點解佢上任近5年來、都唔能推動改革加快進行?點解係時進時退? 背後正帶出兩個考慮:一、主席並非真心推行改革,而係以推行改革之名、實際上是政治手段以排除異己,鞏固權力。 二、主席既權力並非好像外像估計般咁大、往往在推行改革過程中,要對黨內反對分子作出妥協,係退一步、進兩步既政治手段。 如果後者解釋屬實,咁慶幸係來緊既十九大,會代表新一屆政府人事交接,主席可以有更大主導權去推行改革,估計步伐肯定會加快,但問題係、咁對股市係咪一定利好? 丁Sir 就爆料,話佢收到既內地消息係、今年兩會不會發出正面的政策訊號,原因簡單:去加快去產能同供給側改革,其實就係以短痛去換取長期發展,咁又點會有正面因素? 高盛高華既宋宇、最近到過內地沿海三、四線城市考察,經濟表面的確係有起色,但代價其實又係走回舊路,即係有投資過熱風險,包括明明市面交通暢順、但就斥巨資興建地鐵,浪費效能既「鐵公基」,其實先係經濟最大風險。 要推動改革、往往需要借用外力,而眼前對中國最有幫助既、正係美國總統特朗普,事關佢一旦向中國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中國就不得不作出回應,咁樣反而做成契機,可以推動內部改革。 「聞鼓響、憶良將」、宋宇話其實最希望係習主席可以完成前總理朱鎔基未完成既工作,包括精簡政府架構、放權比市場自由競爭,更重要係減少央企規模,呢啲先係正確既事情。

聯想

對投資者來說,聯想已不能構成任何聯想。 而對聯想來說,它們今日繼續強調的第一,只建基於一個不斷萎縮的全球電腦市場。 至於管理層一度聯想能成為第二戰場的手機業務,對不起,全球品牌排名,已近乎消失於無形,市佔率再降1.6個百分點,只得3.5%! 踏入收購摩托羅拉第三個年頭,即是相當於十二個季度。 曾經何時,楊元慶許下豪言,收購後六個季度止蝕,面對傳媒及投資界追問,一年復一年的止蝕回復盈利預期,從往續睇,信任程度已大減。 楊大哥統領下,聯想最新季績,大摩形容差得叫人驚訝。 即使銷售增長較預期好,但整體毛利按季大跌1.2個百分點,有生意、但盈利能力降,正中死穴! 個人電腦並無驚喜,手機撇帳盈利數字,單以銷售額計,按季增長幅度由20降至7%。 更叫人意外是,另一項一度寄予厚望的數據業務,不論按季及按年均告錄得跌幅。 科技雜誌寫手提過,要搞手機業務,最緊要識做品牌,切忌買其他Brand,皆因賣家既願意賣,幾乎都屬於黃昏之Brand。 奈何,楊大哥不信邪,原來他首部手機就用Moto,情意結之餘,還在於05年買Think Pad一仗自信十足,大哥當日向員工豪言:Lenovo is a global citizen。 華爾街日報月前大談「聯、摩」聯婚後樣樣事與願違,未如人意,當中涉及追訪多名管理層,矛頭直指,楊大哥收購摩記後,頻頻犯錯。 包括,對摩記在美國市場自視過高,收購後食老本,未有加大推廣。 但現實是美國人善忘,早就將摩記等於美國品牌一段記憶一筆勾消。 還有是,集團在內地手機市場策略全錯,維持雙線品牌,難以集中推廣,價格又欠缺競爭,到最後,忽然另起爐灶,搞出Zuk品牌專攻年青人市場,簡而言之,章法大亂。 據報,楊大哥前年見大勢不妙,在高層會議大動肝火,痛斥他們如在夢中,或者,一直如在夢中,其實是楊大哥本人,仍然活在05年成功突圍一役。 當年,有柳傳志臨時壓陣,但現在市場變化複雜,以及聯想存在結構問題,怕且多十個柳爺也神仙難求。

大時代?

股市上升,人人歡喜。 耶倫加息金口一開,市場反過來是如痴如醉,高盛十年後終於重返新高,更猶如金融海嘯後,對華爾街大行千古罪人之大平反。 時而世易也! 香江小島今年成交首次過千,以黃師傅用各項指標綜合而成,衡量市場強度的「師父指數」,五分滿分,今日由3.8,裂口升至4.2。 鄧博士強調升市莫估頂,追逐升浪的同時,隨著時而世易,所參照的各項指標,亦未必一如既往適用。 以往,市場慣用港股及港元走勢,並且以兩者拉成一起,後者屬於前者前贍啟示,而成交越多,市況越強,港元亦會更強。 但今日,似乎「師父指數」較之港匯走勢更具備準繩。 以今日為例,港股歐洲時段再度爬升之際,查實港紙反而龜速向下,美電甚至升穿776水平。 難道又是大戶派貨,港股正在走資? 非也! 其實,近數月資金市場怪現象在於,美息向上預期下,美元同業拆息持續向上,跟本港息差進一步拉闊。 看看耶倫大人大開金口未幾,一星期、一個月,及三個月美元同業拆息均全告向上,但與此同時,香港市場利率有如性格演員,你向東,我走西,持續回軟。 不經不覺,三個月港紙拆息已由年初的一厘水平,回落至0.946。 法興早前提及,撇除報價機反映的港元拆息水平,若以掉期隱含引申計算,查實三個月港元資金根本是遠低0.9厘水平。 事實上,觀乎隔夜、一星期及一個月美元跟港元同業拆息差距,原來分別達到53、55及27點子,換句說話,基於美國聯儲局重新展示加息誠意後,不排除市場已再形成誘因沽港紙,買美金進行所謂的套息行動。 德銀日前以「聯匯失效?」為題,發表短評,提及過持續港美息差擴闊,但未有觸及聯匯貨幣發行局機制下近乎必備的套息活動原因。 德銀說得為悄為妙,按該行高見,今時今日,時而世易,過剩港元頭寸主要擁有人,不是香港人,不是美國人,不是歐洲人,而是內地中國人!! 德銀懷疑,套息未見活躍,港紙不見回落,其實問題出自內地人,因為大媽們並不理解咩叫Hi-Li,咩叫聯匯套息機制?咩原來貨幣發行局底下息差息戥,好玩很很。 港紙強勢走到盡頭一日,是德銀日前預言,原因是一旦美息上升預期進一步確立,套息、本港經常帳盈餘下降、內地收緊政策等因素,三合一體的話,勢會帶領港紙下移。 講了一有堆,拆局結論為:基於港美市場利率之不同步移動已有一段時間,套息活動稍為觸及,港紙會跌,而過去四分一世紀沿用

戲肉

Trump Trade已成泡影? 不打緊,以市場力量,市場製造樂觀元素的能力,沒有Trump Trade,取而代之乃 Reflation Trade也。 中國數字一出,彭博已急不及待為此而呼喚。 內地最新CPI及 PPI分別升至2.5%及6.9%,遠比預期強勁背後,官方也許怕通脹壓力重臨添煩添亂,即時定性為農曆年及低基數效應。 的確,純粹數字拆分的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百分之二點五升幅,約一點五個百分點來自低基數效應所產生,技術上,所謂的New inflation,在在只有百分之一。 但數字內大有數字,以美國慣常招除的食品及能源價格牽涉的核心通脹,已經由1.9%,升至2.2%,升幅五年最大。 下游通脹尚且達至官方所指的健康及受控,很大程度上賴於食品價格升幅不旦沒有加快,反而進一步減慢,按月計,食品價格上升1%,遠遠低於二千至一六年農曆年月份平均3.8%按月升幅。 扣除食品反而是戲肉所在, 一:非食品通脹按月上升幅度,按法巴計算查實屬於17年最大、 二:服務業通脹升幅達3.2%,一個月內抽升0.7個百分點,三年最強 通脹預期能否持續製造經濟活動上升,從而帶動實體經濟? 以PPI工業品出廠價6.9%計,較十二月按年升幅擴大1.4個百分點,惟同期,購進價格指數按年升幅加大二點一個百分點。 一加一減,其實上游工業提價幅度,單以一月為例,是落後於成本上升幅度。 誠然,在通脹預期初段,未有數據證實已出現Bad inflation,市場仍然處於蜜月期,中國由向外輸出通縮,變為輸出通脹,貢獻了全球,何需要靠老Trump? 習Trump二人,一個電話,一個承認一個中國,市場大為受落。 老實,用白宮聲明,所謂承認,乃按大大要求而 to honor。 華爾街日報話,美國在貨幣操控國立場上或退讓,同樣,只可反映華府不會運用故意在市場干預的操控形式而怪罪於我國,取而代之用介意為旦凡涉及以匯率手段,對產品有不公平的補貼,其實更空泛,更具彈性。 用瑞穗沈建光說法,老Trump謀臣及民間智庫隻隻巨鷹上升,貿易戰胎死腹中之說,仍然是個天真幻想。

北水

紐約時報周末長文披露肖建華被帶返內地詳情,床單朦頭、水路出境等等,令耐人尋味故事,更添曲折離奇。 唯獨有趣是,以其掌控天文數字資產計,牽涉交易及公司之眾,中港兩地市場出奇地平靜, 本應,內媒對肖建華近乎隻字不提,惟打從劉士余上周五大罵金融資本大鱷之不事,但凡扯皮吸血,一律勢必逮捕,內地亦毫無避忌,劉士余之後,順帶觸及就是肖建華。 問題在於肖建華之後,還有多少肖建華? 老劉表明,嚴打資本大鱷,既然內地捧打,那會否更鼓勵大鱷過江? 而又既然歐達禮多番強調,搞好香港監管,前題在於中港跨境合作,那到底,跨境合作,會否又會常規化至變相跨境執法? 內地一批神奇力量,滾滾不盡之資金,將恒指化腐朽為神奇,看看瑞信,市場推介路演,不再是歐美或新加坡,而是北京、上海及深圳,為的只有一個問案:你們買了港股未? 內地資金是至今日,已僅次美資,佔港股市場活動佔有率第二大,而若以各大機構估算,每年五千億北水湧港計,匯豐曾經何時算出,內地錢及鬼子佬錢,平均分得港股,各佔一半一半。 我們日常話:「我地既港股,我地既股市」,錯了,港股不論左右市況因素,企業及投資者主要組成部份,從來不屬於香港也! 香港市場投資者也許是渺少,亦膽少,對於北方資金,既有期盼,亦有高度敏感症。 而將敏感症推向頂峰,一隻175吉利,中資錢先掃股證,再買正股,上下其手,而巧合在於175卻忽然染藍。 到底,北水威力百般,會否料事如神,春江鴨子在暢遊,而更叫人害怕是,如果人為買至入成份股,那麼下回合,一旦漢能復牌,咪隨時又做新貴?!

駕馭

一個外貿數據,既是好消息、同時亦代表壞消息即將降臨。 過晒年、特朗普終於肯同習近平通電話,內地媒體即時解讀,是「Trump Trump」向中國示好,不需要擔心貿易戰降臨。 呢個觀點、實情是非常危險,大家要弄清楚特朗普要取悅既、係佢既選民,絕非國際間所謂利益共同體,以為特朗普係務實商人,就好容易錯估形勢。 高盛就出報告,探討特朗普同美元之間關係,指特朗普靠口頭干預強美元,雖然能收一時之效,但始終美元都係同貿易經常帳掛勾,呢個被美元淡友指為匯率過分高估原因,事實又點? 按美國經常帳逆差,目前佔國內GDP 2.6%,表面看好似言之成理,但高盛指出,當中有1.8個百分點,其實只係來自一個國家:就係中國! 換言之,美元兌日圓、歐元、甚至墨西哥披索,其實匯率大致均衡,相反對人民幣要達到貿易平衡,美元兌人民幣就要貶值10- 20%,因此可以預期,特朗普對中國、絕不會手軟。 呢點都突顯出小川行長對駕馭匯率同利率,的確係手段高明。去年底率先發難將人民幣貶值,就令到外貿先受惠,到見到措施收效,就轉換策略,改用利率政策穩著匯率,「買時間」暫停貶值幅度,避免資金加快流出。 講到高明,「小川行長」在春節前後上調回購利率、再連續幾日暫停逆回購收水,做法就贏得一片掌聲。 人行背後加息原因,我地節目都講左好多次,但背後有一個政治理由,絕對值得探討。 同過去貨幣操作唔同,人行今次無直接調整銀行存貸利率,而係透過多個政策工具,包括OMO、SLF同MLF,即是西方央行貫用既市場利率,去引導市場,呢點對人行來講,絕對係一大突破。 經濟學人猜測,小川行長咁做,其實係意圖突破目前既政治框架。要知道人行在內地、一如法院並無獨立地位,架構上是在政治局同國務院之下,加息減息理論上都要中央批准。 但調整政策利率,就可以突破框架,大可以解釋為工具調整,唔需要上頭批准、令人行有更大自主控制權力。 當然,對小川行長來講,呢個得來不易既獨立性,更加要小心運用,因為一旦有突發事故令情況失控,呢啲僅有既剩餘獨立性,都好可能會被收回。

未來報告

圖片
連續兩日大成交破頂,不過由美電、由互聯互通、由銀行體系結餘等各方面觀察,市場對大時代入市資金何來,都是摸不著頭腦。 較可信解釋,是有中資投行透露,資金源於準備用於海外併購,去年遭中央下令取消或擱置交易後停泊本港,變成「境外游資」,現時取得「批准」在港買入中資及藍籌股,市場估計資金規模達百億元。 其實早前已有消息透露,去年內地對外投資取消既金額,已經高達750億美元,作為國企老總,既要向國資委交成績,但面對阿爺落閘,比你係老總,都唔會再將潑出既水收番,以AH股差價仍然高達兩成,買港股,幾乎成為唯一選擇。 傳聞呢批買盤必須循序漸進,避免高調,咁可以解釋到、點解近日港股無厘頭板塊輪動,包括先炒起汽車、跟手到內險、內房、之後輪到388同大象。 北水來港、盛如瑞信所言,只會愈來愈多,但資金主導,係咪可以贏到年底,係一大疑問。 的確,香港近年只靠食老本一招,今日匯豐梁兆基都忍唔著主動炮轟、政府高層出外ROADSHOW,只懂以低稅率作為號召,一講就講左十幾年。面對英美稅率已經減到甚至低過香港,其實一個更深層次既稅制改革,已經克不容緩。 話口未完,新加坡李顯龍已經拋出一套全面改革新加坡競爭力既提案、表明係要應對,全球化步入黑暗時代既全國策略。 去年新加坡GDP,降至只有1.8%增長,是七年來最低,一個由政府領導既未來小組,在諮詢過近萬個持分者,製作出呢分未來報告,就係希望改變GDP有三分二都係靠外來需求既局面,而戰略只有一個、就係加強國際連繫、尋找新的市場准入。 大原則就係由多邊變成雙邊貿易談判,包括向東南亞、中國同印度,拓展新既市場,而唔係一味只靠歐美成熟市場。 新加坡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已經唔係咩新聞,但令人意外係、政府角色由過去主動甄選贏家,變為願意後退一步,由私人機構自行發展,政府角色變成只係提供資金,以推動創新。 針對稅制,新加坡近年已經將一些優勢產業稅率、降至貼近甚至低過香港既水平,不過委員會仍然唔滿意,建議需要一個更全面既稅制改革,應付本地需求變化。 值得中環人留意仲有新加坡交易所,佢地獲支持推動雙重上市架構改革,透過加強透明度,容許一些高新產業、包括生物科技、生化藥物、以至資訊科技公司,可以用同股不同權既方式,在新交所上市。 當香港既監管機構仍然是果足不前,對同股不同權又驚又怕又想試,新加坡已經願意走出第一步,推動

十年人事

圖片
整個上午,Newsroom 人人躍試匯豐PAYME,但換來係一連串「妖妖之聲」。 本來予人方便既支付轉帳程式、帶比用戶反而係一連串彈APP、無法註冊、收不到驗證SMS,設定不到密碼、甚至過數時間太長等等連串問題,結論係更添用戶麻煩。 匯豐自己都有向用戶解畫,原因係要處理大量需求、引至系統性緩慢等等問題,登記過程好似過五關、斬六將。據知,今次PAYME外判開發商係網龍旗下Cherrypicks,有印象都記得當年佢地幫過某大電視台搞選美公投,同樣出現過「大頭佛」,只係無諗到今次幫獅子錢莊一樣出事。 要知道,涉及銀行帳戶同過數係真金白銀,過帳延誤甚至不知金錢不知所踪都會影響用戶信心。 一個APPS唔會影響到匯控股價,但多少反映到底管理層有幾想搞好創新。講到股價、當然不得不提高盛。 當然高盛唱好滙豐,亦不需要太認真對待、因為幾乎每隔半年到九個月都會轉一次VIEW,不過值得係今次提出理據: 係香港會加息。 高盛指滙豐是全球流動資金最充裕銀行之一,現時有超過四千幾億美元剩餘存款,當中一半來自滙豐香港、估計香港利率平均升50點子,集團今年盈利就會升6%。 所以評級係買入,基本目標價74元,最樂觀情況更會見87元,即係比收市價有三成以上上升空間。 而繼去年大搞回購推高股價後,高盛計過、集團可仍利用美國80億美元過剩資金及核心資本作回購,再加上6厘股息回報,現價值得吸納。 其實華爾街一批大行,眼見匯控回購一招收效,早已有意翻抄。而適逢特朗普放生大銀行,推翻沃爾克規則,有統計今年華爾街大行可以有高達1200億美元剩餘資本,可以用作回購。 作為特朗普身邊、最多紅人出身的高盛,阿總布蘭克費恩已率先表態,話將多餘資本回饋股東,令資金重新有出路,其實係上上之策,而單計高盛,就有130億美元剩餘資本。 不過問題係、十年前金融海嘯大到不能倒的情況,係咪肯定不會重現? 十年前今日,正是滙豐首次發出世紀盈警,之後引爆次按炸彈。 正所謂十年人事幾翻新,當年世紀盈警,隨後供股集資,當年四大金剛管理層、現僅餘兩人已矣。 匯豐當年作出多項強調,事後回想西向東移談得多,但從未實現,反而東向西移越見明顯。 中資掃爆地球,一股北水勢力,既可向全球輸出通縮,亦可輸出通脹,當然不得不提輸出資金之多,查實遠超伯南克任內的量寬威力 某大行早前計算,打從去年北水大規

祭旗

圖片
以藝人做功能內衣「生招牌」,原定周一創業板掛牌既芭迪貝伊,成為新監管準則、第一隻「祭旗」既創業板股分。 公司表明,為確保有一個開放市場,需要更多時間進行Book Building,加上因應監管機構就創業板上市規則第11.23條的規定、作出查詢,所以決定押後上市。 創業板規則第11.23條,正正係證監會被用作為整頓創業板重要武器。條文列明,公司股分必須有不同人士持有,而作為持股人數、最少要由100個人持有,而且呢個只係最低標準,單單符合最低要求亦未必可以順利上市。 整個條例背後原則其實係要營造、一個公開市場必需條件,亦成為證監會對「圍飛」行動開刀最有力武器。 據知、監管機構已經留意到,過去多次出現問題既創業板上市股分,所謂獨立既承配人,數目雖然超過一百人、但有一少撮投資者,曾經多次在表面上互無關連既創業板IPO中,成為首要承配人,換言之,就係一群「積犯」,當然會針對佢地列為高度重視名單。 今次為芭迪貝伊擔任保薦人既高企業融資,近日可以話在新股市場相當活躍,十月以來就幫左五隻股分就包銷,當中四隻都係創業板,近作就有縱橫遊。 而且股分有個特色,就係股分表現大部分都係首日高開,之後大幅回落,當中表表者要數8035駿高,4毫1上市,首日高開8.5倍,之後一日最高見過4.8元,但已經無以為繼,持有到今日,收市只有0.285元,比配售股倒蝕三成,較高位更跌足94%。 好似歐達禮今日在立法會內、都表明知道類似投機行為,會令市場聲譽受損,不單投資者輸錢、最終更會減少交易活動,受累既整個金融市場,所以會雙管齊下,由執法以及改善規管兩方面入手。 當然、今次高調以芭迪貝伊「祭旗」,一定會觸碰到部分利益人士以至券商利益,市場肯定有反對聲音。但問題係創業板已經淪落到國際媒體既笑柄、甚至被內地股民戲稱為「老千股」既集中營。到底係要市場質素定係所謂新股排名,係時候要作出決擇。

春節紅包

打波先來落雨,立春先來加息!! 川長初七人日,一不做二不休,先加逆回購利率,再加長期借貸便利操作,消息一出,中、外資行,中環、西環以至歐美無不嘩然。 熟識內地資金市場運作人士明言,人行逆回購操作利率一加,寓意不祥是也。 究其原因,每次加息,或減息周期開啟,發源地正正來自逆回購操作利率。 內地券商承認,加息周期已開啟,甚至形容為內地債市黑天鵝二點零版已揭序。 問題來了,人行加息或發放收緊訊號可以理解,但跟之前截然不同在於,川長目前精神分裂嚴重得多。 好簡單,既然政策趨緊的話,央行會從量,及價兩者同時著手,不過今次川長屬於「量仍寬,價從緊」,不然的話,大量MLF,SLF到期,絕對可以選擇不予續期。 而觀乎目前MLF餘額,高達超過三十六萬億人民幣,較之十二月五萬億,某程度上是天量氾濫。 也許,越透過央行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在去槓桿、打表外前題下,市場持份者就更要依賴川長,正因如此,人行幾年來一直缺乏左右市場利率功能,隨著市場依靠央行操作,小川長主動性亦忽然提升。 留意的話,人行今日某程度上是變動將利率寺廊上下限全線上調,以隔夜SLF為例,由2點75加至三厘一,意味人行變相發出訊號,現水平隔夜拆息,絕對有條件,及可容許多升89點子。 立春加息太忍心了!查實,川長有其仁善一面,過去數月,市場資金利率及債息升幅25至100點子不等,川長家陣只象徵性加十滴。 當然,仁慈背後一面,亦意味川長在市場操作越見頻繁下,更有進一步調整利率機會。 至於官方存貸利率,算吧,Out架啦!

被挾事件

圖片
肖建華疑似被挾,消息震撼中環,一來因為佢長期在四季打躉,早已是半個中環人。加上佢擔任「香港文化產業聯合總會」董事,同麗新岳少、新世界純官信和黃志祥同為董事,中環變成人人自危。 年三十晚凌晨一點,胡潤富豪榜排名32的明天系掌舵人肖建華被神秘人士帶走,之後消息就滿天飛,到底人在國內定國外,係協助調查、被調查、定係真係休養,恐怕已成國家機密層次。 現年45歲肖建華背景,呢幾日中國組同事都有詳細交代,而事件再次觸及內地打貪行動升級,詳情大家可以留意返有線中國組。 拆局關注既、係事件背後引伸出,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既挑戰。最早報道肖建華是被公安帶走的金融時報,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今次事件已超越銅鑼灣書局既層次,係直接威脅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FT指,銅鑼灣書局引發既問題,作為商界、銀行家、甚至係傳媒,都可以安慰自己、矛頭只係指向出版一啲不盡不實、道聽途說政治傳聞的出版商。但肖建華代表既、就係身家有幾十億美元,與太子黨關係密切的內地富豪,背後代表既利益團體,就非同少可。 彭博同紐約時報早在2012年及14年,分別參與過太子黨交易,更甚有傳聞指,肖建華2013年起就長居本港,原因不單是逃避內地打貪、而係佢曾經參與一宗,國家主席習近平親屬有分的交易,為免受牽連,而避走至加拿大、東南亞及香港等地。 接近肖建華身邊既消息稱,今次被挾事件,是要向同佢相熟既政治派系作出警告,知道領導人太多商業交易既秘密,係一件危險既事。 雖然無人想承認,但過去十年,一批紅色富豪的確為本資本市場、以至經濟貢獻不少,唔信去四季酒店等上半日,肯定所見唔少。 類似事件近四年在內地不同企業、都時有發生,例如2015年就爆出參與中石油貪污案既惠生工程老總華邦嵩,佢個人身家一度達9億美元,最終被判刑三年。 其他個案好似復星郭廣昌、佳兆業既郭英成,都曾經出現失聯情況,之後都傳出曾經協助內地調查,但事件來龍去脈始終都係個迷。 FT已經預言,不排除未來幾日,肖建華會好似郭廣昌咁突然公開露面,然後澄清全屬誤會,但背後帶出訊息已經相當明確:作為一國兩制代表,過去幾年唔少內地富豪視為既避風港,已經不再安全。 短期可以預期、係呢班紅色富豪會絕跡四季甚至本港,牽起新一輪資金外逃。

疑曲同工

新年伊始,理應萬象更新,不過市場遇上一個唔知係傻定癲既總統,真係有些束手無策。 連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 老總Ray Dalio 都要一百八十度轉軚,由去年底力撐特朗普可以帶動經濟、推高股市,轉變成擔心一系列民粹政策、最終會是弊多於利,更指明現今推出既措施,現今見到、均是欠缺周全。 由就職典禮人數引發既「另類事實」、到連日簽訂行政指令,推翻TPP,甚至向盟友開火,再提出邊境稅、以至禁止七個穆斯林國家訪客入境,事件已經引發軒然大波,觸發全國抗議示威,甚至要向司法部內部代理部長「You are fired」! 睇番原來香港政壇真係好小兒科! 老Ray預警,特朗普任內,好可能有“民族主義、保護主義和軍國主義”興起的危險、此說法與索羅斯預告、Trump好可能變成獨裁者,算是疑曲同工。 另一對沖基金Carlson Capital 就更加悲觀,形容保護主義抬頭、會觸發世界經濟衰退,亦會令全球股市觸動重大調整。 昔日美國總統有百日密月期,經Trump一役,恐怕會壓縮成僅一百小時,而由佢十月底當選以來、出現既特朗普行程,似乎都隨著幻想變成現實、甚至惡夢,而提早爆破。 有留意我地facebook 觀眾,相信今日開市都會到睇到Sky Sir 張士佳開年貼士,但大家唔好只係一味留意Sky話會雞犬皆升,因為只係一個好短時期,反而重點係要兩手準備,因為當市場過分斜側時候,一個挾淡倉可能會成為常態。 由特朗普行情變成特朗普恐慌,世界似乎開始認知到、全球化一旦被破壞,其實同08年金融海嘯一樣,當時係金融界交易對手之間失去互信,今時今日特朗普只係將呢個層面擴大,將失去互信既基礎伸延到國與國之間。 雖然唔想發生,但SKY話雞年「火上加油」,買石油股恐怕係無選擇之中唯一選擇。

有翼難飛?

圖片
年三十半日市,開市埋位一樣跟傳統、搵來沈大師同林大師以術數為主題,由投資到經濟到政治人物把脈,得著甚多! 兩位大師去年測市甚準,都預言入市位應是新曆二月後,而立秋後見復蘇,果然在中秋後見高位,重上24000點。 雞年把脈,兩位雖然「貼」指數範圍相近,上下都係大約萬八至二萬五,不過時間就好有分歧,一個估上落上、一個估落上落,某程度就好似黃師傅同SKY SIR之爭,都係英雄所見略有不同。 佢地都同意、今年最大變數,其實係特朗普上場之後,同習主席之間會有幾大沖突,按林建華推算、特習二人,一個屬全火、一個係全土,年中打後、點都會來拼一次! 經濟學人都已經預告,由特朗普坐入「橢圓形辦公室」起,一場災難性既貿易戰已經預定會發生,而當中只有極少數既生還者,一切都值得大家恐懼。 雖然唔少人批評特朗普混亂、政策前後矛盾,不過佢地美國優先既想法,似乎係相當貫徹,特別係貿易上美國一直處於劣勢,誓言要作出改變。 中美一併似乎好似兩位大師預言,係難以避免,問題係點樣先可以唔觸及中國既底線? 經濟學人提出左三個意見: 1. 唔好將貿易同地緣政治掛勾。中國在貿易談判上可以有討價還價餘地,但意圖將南海爭議同台灣地位同貿易掛勾,中國肯定係吋土不讓、 2. 要避免損害自己。特朗普口口聲聲話要列中國做貨幣操控國,但有無認清、中國其實係努力避免人民幣大幅貶值。過分施壓,最終損害只係美國最低既階層、 3. 特朗普應該要好好學奧巴馬,呢點佢雖然絕不會認同,但過去八年來,美國先後十六次向世貿投訴中國,無一單係輸。善用現有機制,有時有意想不到收獲。 話說回來,兩位大師既今早推測,雖然有術數成分,但都係按現今政經局勢作出分析,可觀性高。想重溫兩位大師對雞年運程預測,可以上番我地 facebook ,另外仲推介有劉紹文劉老師、以及黃師傅黃瑋傑、同埋青姐胡孟青既雞年開市貼士,大家唔好錯過。 做下廣告、有留意我地FACEBOOK觀眾可能會發現,近日我地加強左社交媒體既內容,希望做到可以同電視有更多互動、以及接觸到更多觀眾。 新媒體興起,電視作為單向傳播媒介,已經愈來愈顯得不足,希望觀眾都可以在FB內,對我地節目有咩意見,都歡迎留言,比多啲意見我地。 講左咁多好似壞消息,大年三十晚其實唔多應該,不過正如雞既特性、除左好似沈大師講係「有翼難飛」外、亦都有「聞雞起

千點大關論

圖片
美股破二萬,Trump叫GREAT!! 老婆和應。 Trump rally重拾動力,並無全城響應。 華盛頓白宮歡呼、但華爾街大堂卻表現極為兩極,跟99年道指破一萬里程大關,截然不同! 西報統計,用所謂一千點大關論,道指由萬七升至萬八,用上120個交易日、繼而由萬八到萬九另一大關位,歷時483日,即係近兩年。 唯獨萬九至二萬,所花僅需42日,以花費日數計,為99年由一萬至萬一點,需時24 日以來最少! 當年輕而易舉之破位,很快換來輕易而舉之回落!! 撇除估值、基本因素及理由,美股在Trump總統下創新高,最少標誌三大轉變: 一:財政政策冒起兼大為受落; 二:影響市況權力,由華盛街及聯儲局轉移至白宮; 三:高盛王朝之復辟。 以第三點為例,由Trump當選日起計,高盛累積升幅超過兩成六,為一眾大行之冠。 無他,白宮班底內最少近半打是高盛人! 滲透至白宮高層及各政府部門。 高盛強勢復辟,但預示美股能力繼續不滯,而查實,時至今日,權力移交後的結果,那有一間歐美大行,比白宮來得更有力、更叫座!? 皇蘇說得坦白,以美股市況與特朗普總統指令一併聯結,兩者關連系數是一兌一,有指令、有升幅! 形同Trump每日簽署指令,下令美股創新高一樣。 新政權下,中美博奕升級,惟亦裡應外合,習大大供給側、去產能,重新向全球輸出通脹,Trump總統加以升溫,美股指數某程度上,猶如一條通脹預期指數!

神仙難變

圖片
陳總裁嘅發言,已經變相證實、外匯基金低回報已經成為新常態。 據了解,金記內部,將2008年後的投資回報,劃為分水嶺,認為已經無法再達到過去十幾年平均5%的回報率,原因正係各國放水、令債息大幅下跌,要搵高回報既項目已經係難上加難,而傳統上股債互補性開始減弱,亦降低投資回報。 拆局之前都提過、新加坡GIC回報倒退,要到美國招兵買馬,而其他主權基金包括挪威退休基金、以及哈佛同史丹福大學、都要增持較高風險資產以提高回報。 以GIC為例、持有股票比重高達60%,而挪威退休基金同兩間大學就持有私募基金比重9-26%。 唔係要88樓講好說話、但以去年高峰時高達13萬億美元既負利率債券,真係神仙都難變,據知金管局內部,就拒絕買任何負利率債券。坦白講、其實都係明智之舉,否則持有到今日,帳面肯定大蝕。 但低還低,回報率只有1.8%,同前年1.4%、同舊年負0.6%去比較,都係相當難睇! 只係勉強跑贏「老婆」負責嗰檔強積金1.5%,可以話完全跑輸通脹! 對於今年投資展望,金管局內部評估、係美債收益率會繼續上升,美元受息差因素影響、而保持強勢。 所以肯定要進一步減持非美元資產,但問題係揸左人民幣、咁點算? 無理由下次見「周小川行長」,會話比佢聽、外匯基金減持左人民幣資產? 所以一動不如一靜,雖然人民幣去年貶值超過6%,但外匯基金決定大約維持人民幣資產規模,出發點更多可能係政治決定。 要突圍,就要靠09年成立嘅長期增長組合,去年回報有超過10%,算係相當理想。其中房地產投資,據聞表現就相當突出。 幾年前外匯基金,決定動用12億在倫敦奢侈品消費區、買入漢諾威廣場五成股權,當時引起全城嘩然,去年中更因為BREXIT,令市場擔心可能有帳面虧損,不過隨著脫歐風險解除,聽聞內部都對回報相當滿意。 至於私募基金、好在金管局算開始得早,唔少買入價、都只係EBITDA幾倍,同而家講緊、下下要十幾廿倍EBITDA比較,算係買得平! 而另一個想拓展項目係STARTUP,不過呢啲項目一向風險偏高、往往投資幾十個項目,只有一、兩個成功,外匯基金以控風險為先,當然要審慎。 所以同投資夥伴取得共識,外匯基金係採取「漁翁撤網」方式,將資金分成小數目,每個STARTUP項目,只係入股極少比例,好處係避免將雞旦、全部放到一個籃內。 但似乎長期增長組合再擴大都有

謀奪盟主

圖片
政治如賭博,切忌買單邊。 近至本港、遠至世界同樣適用。莊家一轉,派牌諸事不順,大禍往往從天而降。 越南比日本聰明、機巧,早喺去年,見勢色有異,越南國會暫停討論TPP,由積極加入,轉為不急於加入,不變應萬變。 相比之下,日本安倍猶如小狗被燒尾巴,章法大亂,四處乞求見面,大勢將至,路人皆見。 特朗普揮筆簽名,正式向TPP、簽下死亡證無幾耐,澳洲總理特恩布爾,可能呼吸太多新鮮空氣,兼且長期眼望大草原同海洋,忽然間浪漫主義上身,企圖牽頭TPP復辟,令全球捧腹大笑。 特恩布爾貴為高盛人,機關的確算盡,皆因,澳洲最大資源,除煤、鐵礦石外,正正是農產品。 TPP的落實,澳洲農產品出口區內暢通無阻,市場最大尤其日本,正因如此,特恩布爾第一時間主動聯絡安倍,人家看準是日本市場,奈何安倍如在夢中,以為死灰可以復燃。 其實,自從奧巴馬踏入倒數之日起計,美國兩會已經停止處理TPP法案程序,特朗普現時只係姿態上落實過程。 包括TPP在內嘅區域、自由貿易大聯盟,憑住低關稅、低阻礙做招徠,本著互相幫忙、錢齊齊搵原則,某程度上,是全球生產供應鏈深化的象徵,將中國世界工廠模式、無限放大。 但Trump打著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號,生產線本土化、政策美國優先、生產美國優先、購物美製優先,全球經濟新秩序已積極發酵當中。 只要有本事透徹分析現今全球形勢,及新布局,呢個Trading Call足夠未來廿年賺錢。 中國明白轉變既係危機,亦係機會,特朗普就任,但內閣未齊人腳,趁華盛頓只有半個政府運作狀況下,憑住打公關牌,主席好一句: 我無意主動,但美國如果無意做大哥,群龍無首之下,小弟甘願頂硬上,謀奪盟主之位實在明顯。 勢是否順東而來?美帝大搞本土主義,新權力格局未成形情況下,亞投行傳來,最少多廿五國成員加入,有加拿大、有瑞典、有愛爾蘭,實際效益未知,但至少,政治上做定對沖。

另類事實

圖片
萬眾觸目的就職典禮,結果換來的headline,只係同傳媒開火,以及令人目定口呆的 Alternative facts,咁日後到底仲信唔信政府講野? 為左就職典禮有幾多人出席呢啲雞毛大蒜小事而大發雷霆,絕對令人莫名其妙,反而市場關注既貿易及經濟措施,就幾乎隻字不提,只係不斷重複「美國優先」,但當中已令人警覺入面既緊張氣氛。 當然,唔講唔等於唔做,特朗普一上任,就採取措施重新安排美國經濟聯盟,包括同墨西哥、加拿大領導人約定會面,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星期五仲會接待英國首相文翠珊,為英美貿易協定奠定基礎。 據了解,特朗普顧問團隊,正在考慮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涉及汽車行業的規定做出修改,可能會要求汽車生產商、將更多生產環節留在北美,甚至強制喺美國生產大部分汽車,否則將難以獲得北美自由貿易區內免除關稅待遇。 高盛坦言,對於特朗普當選出現既「特朗普行情」,大部分客戶都開始擔心、一臉茫然,甚至是質疑,明顯市場開始擔心,呢位總統同佢地一樣,都係一臉茫然! 茫然唔緊要、最緊要係市場有方向,睇下個美元指數就知,幾乎跌穿一百水平,係一個月低位,美林調查顯示,全球基金經理將投資組合中既現金水平,由去年12月既4.8%,提高至5.1%,遠高平均4.5%水平。 要知道,一年之始,資金增持現金其實係超反常做法,有基金經理就表明,美國可能打貿易戰同人民幣貶值,都係最大擔憂因素之列。 其他投資者可能甚至開始倒轉部署,在就職前一個星期,就加大了沽空力度,針對追蹤標普500 ETF既沽空規模,在上周四增至329億美元,逆轉左美國大選後兩個月下降趨勢。 瑞信亦加入,列出今年可能出現既十大驚奇,正正係標普五百先升上2500點再回至2000點,美國十年債券息率升至4厘,原因正係特朗普經濟政策令市場失望。 以上預言並非瑞信核心觀點、但去年的十大意外預言中,英國脫歐、油價跌至20美元等都被瑞信估中。 拆局之前已經提出過,靠特朗普可以將美國經濟推高至4%增長,其實只係好友一廂情願想法,以目前國內反對聲音,未來幾年美國面對既內秏絕對唔可以睇少。 而對外同中國打貿易戰可能性,連大好友花旗亦都要調整想法,相信特朗普會「有權用盡」,包括臨時實施對中國施加懲罰性關稅。 觀乎習近平主席一由達沃斯回國,第一件事就係設立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仲由自己擔任主任,分析相信係要

後勁

圖片
6.7、6.7、6.7、6.8,我國去年四個季度增長,先平穩後向上,難怪,國家統計局亦不禁以有穩健、有質量、有後勁作結。 主席說了就是,既然如此,中國去年全年增長6,7%,倒意義不大。有趣的是,經過多年質疑、懷疑、批評後,外媒今日上演一幕徹底就犯記。 有別於以往,大字標題指中國增長建基於信貸堆砌,重回舊路芸芸,今日,不論金融時報,以至彭博,標題來得中性偏穩,兩檔媒體標題分別著重中國增長達標、或消費帶動,中國經濟回穩。 只於內文提及,不確定性來自特朗普總統。 我國增長有幾勁,令外媒紛紛舉手投行? 實質增長委實未算驚人,觀乎未扣除物價因素在內,內地名義增長其實由第三季的7.8%,急抽至9.9%。 大和志文哥提到,第四季之神乎奇技,乃建基於強勁零售消售,惟工業生產及固投其餘兩大核心指數,前者升幅只有6%,固投十二月份單月按年增長更只有5.9%。 明顯,全年中國經濟之所以力保不失,動力來源絕非自然增長,簡單概括的話,大概是三箭齊發的結果: 一,信貸火箭 二,樓市火箭、 三,通脹預期火箭。 持續365日的發箭,最後令到一眾China bear連中三箭,猶如箭豬。 粗略計算,去年我國M2相當於GDP進一步升至近2.1倍,健康與否,外界自有判斷。 另一個外界鮮有提及的GDP Deflator,供給側、減產能、整體物價預期升溫下,已由第三季1.1%,衝力射至3.1%水平,換句說話,價格上升預期在第四季對中國經濟貢獻良多,亦難怪,何解遠在他方的耶主席及一眾委員對「特式刺激」抗拒之極,因為,中國已經由輸出通縮,變成為向世界重新輸出通脹了。老Trump出手,豈止Rate hike三次呢? 通脹預期能否維持?以及通脹預期不旦維持,而且升溫,但實質經濟活動持續落後的話,所構成難題,在在不下於Trump總統。 內地對內地官方堅尼系數著墨不多,但去年全國居民可分配收入升幅僅6.3%,落後實質經濟增長幅度最為明顯。 也許統計局強項在於精於統計,按該局強調,由於人均GDP全年數字為6.1%,6.3比6.1,官方重申,居民收入增長仍然高於經濟,經濟健康,人人快樂也!!

Is that all?

圖片
控制預期,在投資市場中可謂知易行難。如果問香港大藍籌中表表者,首推歐智華,君不見未到業績期,華哥已經話比大家ROE達10%已經係難能可貴、要接受是行業新常態。 近日出事除左小超人,莫過於293國泰,而且比1113嚴重既罪名係、前者叫做事出突然,而國泰出現唱高開低,就令投資者更憤怒。 如果講幾年前因為對沖燃料附加費既問題,一直困撓到現在,更可能要直至2019年對沖合約到期先解決,更大罪名似乎係管理層「議而不決」,明明見到問題而不改革,先令市場由失望變為絕望。 里昂以「Is that all? (就係咁多?)」為標題,批評措施太溫和、並無正視核心問題,即內地訪港旅客減少。報告認為公司錯失良機,無為業務重新定位,建議削減無利可圖的長途航線。 有分析員預期,新策略涉及額外重組開支、維持今年員工開支197億元,佔整體開支21%預測,但瑞信就指國泰營運效率及架構已很良好,難以大幅改善、短期困局難改 航空公司傳統模式就係針對一般消閒旅客同高消費商務同頭等倉客,採取不同定價,不過廉航就打破呢種策略,採取劃一定價,以低至正常四至五成折扣,主動創造旅遊需求。 觀乎美國呢個大市場,連美州航空都會在下個月、加入Delta及聯合航空行列,在正常訂位以外提供廉價機票,當然係有代價、包括乘客只可以帶一件手提行李上機、唔可以用機倉內既行李箱、無得預先留位、唔能夠Upgrade或者改變行程。 客戶過去的確重視飛行體驗、機上娛樂飲食一應俱全,不過今日人人有手機同 iPad,真正會睇飛機電視有幾多人? 飛行「新常態」,其實就係反映航空業既結構性轉變、Delta 同美州航空選擇積極應對,但國泰就只靠耐耐搞FanFares 促銷。有分析員坦言、市場原來預期,國泰管理層交出既功課、唔單止要夠果斷、更要交出點樣執行既具體計劃,結果都失望而回,相信好大程度,同近年管理層頻繁變動,不無關係。 打從04年陳南祿開始,國泰CEO任期只有三年,之後接手既湯彥麟、史樂山,到而家既朱國樑,都係由COO 接上,有航空業界分析師直斥,歷任管理層任期太短、亦無足夠視野帶領公司改革、更徨論要交出成績表。 以朱國樑上任後、業績一直倒退,去年及今年都有機會全年見紅,市場都觀望佢張櫈可以坐得耐。 分析員基本認同、削減運力,減少商務及頭等機位係即刻可以做既行動,而中期可以透過港龍變相提供

蹉跎歲月

圖片
中環人形容,上午十一點起望直播一刻,沒有臨別依依,只想時間過得更快。 施政報告,級數有如美國總統國情諮文、國務院總理工作報告,惟對本港而言,已淪為一個百分百non-event,而且不且不限於今年。 振英首長表明:「今天,我競選政綱的承諾基本上已經全部落實」,的而且確,觀乎報告內文,涉獵之廣,嘆為觀止; 由土地、生果金、進一步開放天空、修輯碼頭、強積金對沖、增建數條扶手電梯、反恐、衛生及殯葬服務,以至推動單車運動,何止巨細無遺,東南西北樣樣齊。 到底,振英首長五年前承諾,但今日是否全數履行,並無違約? 學者以引消強積金對沖為例,五年前擬似百分百取消,時至今日已降格為逐步取消,並為對沖「劃線」,而且不具追溯力; 更甚在於,上述有關,只屬建議。 同樣,由揚言「我會落實」,降格為「我建議」,包括了全民退休、醫保等等,情況猶如奧巴馬對待特朗普一樣,留下承諮與難題,讓下任「任君拆解」。 何謂迎難以上? 中環人形容,區長迎難而上強項在於發掘問題,但核心範疇將問題去解決,在在談不上稱職。 有經濟師睇完CY最後一分施政報告,簡單總結雖為「務實」、不過係「盡失時機」。 推動再工業化、以稅務優惠支持創科、改變土地利用思維、強積金對沖,完全係過去幾年困撓香港既問題,要遲至自己最後一分施政報告先提出,係咪就係因為自己唔需要考慮連任既問題,終於先認真對待? 以創科為例,IT界早表明、政府窮得只剩下識使錢,特首自己都識講、香港創科應用明顯落後內地,原因原來就係政府過去覺得提供稅務優惠係不適當,直至見到其他地區做左、先至覺得「可以做」,請問呢種係咩思維? 經濟學上有「界外效應」,如果市場因因種種原因、包括初始投入資本昂貴,或者人材欠缺,由政府介入創造有利條件,點解唔可以做? 睇睇新加坡、南韓甚至台灣,同樣係四小龍出身,而家比香港何止一日千里? 今日先識得將學校STEM 加馬至20萬? 新加坡早已加至50萬!! 振英首長雖緊跟阿爺路線,但從來學不上當中奧妙及精要,尤其是新形勢下,從來有欠創新思維及方式去拆彈。 波司長上個崗位任內,土地供應多四成,自誇之餘,卻完全忽略地供應越多,樓價越升,最後防線近乎崩潰。 區長假若急市民所急,老早可以將下季預留土地,由私變公,全數或近八成用作公屋、居屋興建,屆時,小市民有屋住,財團巨賈繼續奇貨可居,豈

清. 脫歐

圖片
由軟變硬脫歐,有經濟師對文翠珊強硬立場,與以表揚! 實話實說,英國本身自從公投後,談判一直處於弱方,歐盟特別係德法、就係睇中英國唔敢放棄呢個總值十萬億美元既市場,而一直擺出強硬立場。今次文翠珊擺明車馬,唔會選擇「半退半不退」做法,似乎有機會重新取得主導權。 所以與其說是軟硬、倒不如是清清楚楚一個CLEAN BREXIT,對於商界同外匯交易員,文翠珊呢種做法固然有好大打擊,但文翠珊正係睇到佢地既弱點: 就係無法擺脫倫敦金融中心既地位。 細數文翠珊提出的十二項綱領,除左脫離單一市場,仲有歐洲法院的司法權、和定立自由貿易協定,其實就係要令英國重新面向全球,擺脫歐盟既龐大負債。 銀行大班當然會繼續向政府施壓,好似匯控范智廉就比喻,如果未來係不明朗、咁可以選擇既計劃就係預備最壞、同埋行動要快。 瑞銀主席更用完全脫離歐盟市場、作為單一假設,即係表明要搬遷總部既決心。 作為匯控第9大股東,ABERDEEN提出既後備方案、係要選擇應該將總部由倫敦搬去巴黎、都柏林定係法蘭克福? 不過金融中心地位、唔單係睇到底GDP有幾大,定係股市市值有幾高。以去年為例,雖然倫敦整體股市市值、比2015年大跌15%,排名由第五跌至第七,不過主要係受年中英國脫歐之後、英鎊匯價大跌受拖累,實際上作為資本市場,金融中心既能力,完全無受到影響。 反觀歐洲,今年正是多事之秋,而且結構問題積習多時。作為匯控最大股東、BLACKROCK 行政總裁LARRY FINK已經警告、歐洲資本市場急需改革,因為當地企業有七成資金來源,都係來自行銀行貸款,反觀債市及股市均不及英美活躍,令資本市場潛力、難以釋放。 值得留意係德國交易所,有意收購LSE建議,目前仍然遇到不少阻力,到底BREXIT係危定係機? 要知道,目前LSE 交易既歐元衍生工具、比起第二位既巴黎足足多5倍。 幫到英國一把既係今個星期就職既美國總統特朗普,由於急於要在國務舞台上結盟,特朗普向文翠珊示好,包括提早提出英美自由貿易協定既建議,增加英國對歐盟談判既籌碼。 難怪KC家聰博士表明,歐元同英鎊二揀一,肯定瞓身係買英鎊,原因係前者有更大政治風險! 雖然英國政府一再否認,文翠珊預先放風係管理市場預期,不過由英鎊先跌後回升跡象、其實反映係有良好效用,至少市場消化左有關消息、已經成功減低震撼程度,呢個先係高招。

財爺人選

圖片
能力與際遇兩者從不相等,叻人不等於一帆風順,仕途、官職高位以待,相反亦然。 中環人認為,CV比CV,陳強局長跑嬴波司長十條街,時不與我原因,當然不言而喻。 認識波司長,通通大讚他是頂級好人,有心,亦肯併,但財爺一職稱職與否,卻未敢肯定。 「賓卡」從另一角度分析,波司長乃過渡財爺,的確,一七屬於巨變大年,國際金融市場隨時出現震盪,將本港殺過片甲不流。 但論金融範疇,打從回歸之前,最具影響從來是金管局,即使人仔、港紙及市場有咩冬瓜豆腐,你估「川行長」第一時間搵「攞命」,抑或波司長? 換句說話,由目前至六月三十,本港最高金融決策影子人,實為八十八層高。 學者戲言,回歸以來,香港歷任財爺,BT大可歸類為大命,亞洲金融風暴入市,意外有收獲,亂加揮霍,財赤壓力到離任才浮現; 而正因如此,繼任人松司長兩年任內,卻是「苦命」財爺。 論「好命」,學者首推英年司長,一記經濟沙士築底V型反彈,巨赤變巨額盈餘,而相比「薯片」長命司長,波司長會否以「短命」財爺作結,有貴人,有際遇之際,一切還看國際市場上半年內能否順風順水,以政界目前刀光劍影之局,隨時咩都入佢數。 波司長如無意外,繼承今個財政年度約五百億左右盈餘,目前,本港財政儲備相當於廿三個月開支,遠比松司長或BT時代界定的十八至二十個月為高。 正因如此,「賓卡」形容,波司長絕對有條件派錢以謝主,當然,特區官員也許忽略   I M F年度評估報告重點,並非樓市,而是過份受內地經濟影響及人口老化,稅收結構問題越見嚴重。 但香港對上一次高談擴闊稅基,已經要遠數至俞宗怡任庫務局局長時代也。 隨著波司長的委任,學者忽然問:如何界定為一個好財爺? 學者概嘆,現今之局,社會往往製造一個現象或共識,肯花錢,敢派錢,就係好財爺,相反的話,就並不稱職,甚至乎歸類為守財奴或Hea官。 但需知,香港有的是錢,但香港特區大量彈藥屬於untouchable,主要用作支持聯匯及港元穩定,正因如此,聯匯之下,其實回歸前後,香港其實根本並無出現一個目前坊間定義的好財爺! Good luck Paul!!!

分久必合?

圖片
由長建提出,競投DUET消息,早在12月初已有公布,事隔個幾月作價只係輕微上調1%,同當日3澳元每股作價相差無幾,事件唯一令市場震驚,係原來主角已經換左人。 就算按花旗今早寫既報告,都以為財團係以長建電能同基金會「鐵三角」陣容出手,點知原來玩法已經唔同,如果再細看文件內容,長實實質都標榜係借鑑長建同電能既經驗,為自己做「開荒牛」,大有牽頭既味道。 可能係試過兩次交易被股東否決、文件更寫明,如果交易被1038或6號股東否決,長實可以獨力承包整個交易,換言之出資410億都絕無難度。 其實有分析員早在月初,聽完超人講兩三年內、要提高固定收入增加50%,當時已經估到、1113 轉型綜合企業係必行之路。試問以今時今日地產市場表現,無論住宅、鋪位、寫字樓,有邊瓣可以有十幾厘IRR? 不過令人唔滿意係、想當日李澤鉅話即使長實業務進一步多元化,都會繼續同地產業務保持協同效應,如果話飛機租賃勉強都算收租一部分,咁DUET既基建、電力同燃氣又點樣同地產業務有關連? 難道話每幢大廈都需要水同電力咩? 好似黃師傅所言,今次交易肯定令機構投資者定位不歡喜、原因係定位不清析、而股價就反映不認同。坦白講,雖然DUET EV對資產值作價達1.6倍屬偏高,但按回報計、投資並非壞項目,但INVESTING 既動作就令市場質疑,陷公司處於困難,甚至日後有DE-RATING風險。 假如最壞情況真係比超人估中、要獨吞DUET攞410億出來,其實已佔長實1900億市值兩成多,咁日後即使有機會,仲有能力可以科水投地? 要知道、地產同基建雖然同屬巨額投入項目,但基建是細水長流、而地產就是現金牛,回報期短,兩個投資投資一搞亂,後果可大可少! 仲有一個難題超人要處理,就係1 號長和變身後、幾乎毫無大動力,除左歐洲電訊間有合併舉動,不見得有新業務進行,難道又要變成純控股公司? 又或應驗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今次只是序幕?

大轉移

兩大銀行日前傳出再減按息,某程度上既可視為一個數字遊戲,但亦可以理解為年初按息例減的揭序。 一方面,本港銀行同業拆息早前累積頗大升幅,家吓減,數字上僅可能屬於抵銷效應。 但另一方面,不能忽視的是,踏入2017,本港銀行拆息其實出現三個字:未升過!! 今年一月三日首個交易日,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一及三個月拆息,分別開報0.746及1.0275%,八個交易日後的今天,一個月拆息降至0.717,三個月跌至1.0146,以一個月期拆息為例,八個交易日,跌足七個交易日,以幅度計,約百分之三左右。 銀行要開門,開門要做生意,員工要出糧,出糧就要追數,借拆息回軟及日日夜夜有「小陽春」掛上咀邊,磚頭貸款市場從來是競逐鹿中原之地。 以前,香港拆息升,經常會被屈成為港元資金持續緊張所致,但觀乎月前發生的拆息向上周期,一個月以下資金成本,從來非常穩定,談不上緊。 而一及三個月拆息之升與跌,很大程度非資金鬆與緊所致,而是市場對美息預期的牽引性 又係老Trump,美金升,債息升,歸功於他,家吓,美金回,十年債息跌至2316的十一月底低位,又怪罪於他。 老實,之前充斥俄羅斯助選傳聞,外交關係等潛在極大變化等等,記者會重點,豈可能會經濟及利息行先? 「特式」主題玩完?觀乎商品及商品貨幣近期表現,美金不升,美債不跌,並不等於Reflation已壽終正寢,反過來,市場似乎越來越Buy呢家野。 Reflation,結果是Repricing,但中間有無涉及Rotation,查實市場到今日為止,仍然存在重大分歧。 有關資產市場資金大轉移:The Great Rotation之話題,始創機構實為美林,但不論高盛及花旗,均異口同聲直斥:The Great Rotation is 'fake news'! 高盛認為,不同資產市場之間從來不會有所謂大轉移,理由太簡單,鐘意買股票的一群,從來只會買股票,歡喜債券的投資者,只會傾向債繼續買。 而花旗亦有類似說法,該行認為,同一資產市場會有配置上的大轉移,而某資產市場的風險溢價升與跌,可能導致另一資產市場風險溢價有相反走勢。 花旗相信,呢種風險溢價的相反傳導關係,正正可能發出錯誤預期及訊號,予人資金大轉移感

換莊

奧巴馬最後演說,雖然滿載離愁別緒,但同時勉勵國民要相信自身力量、勇於求變。一句CHANGE 與八年前上任時首尾呼應,兩篇演辭大可同樣列入史冊。 對於繼任人,奧巴馬特別強調要團結、做到和而不同、捍衛民主,美國先會繼續強大。 歷史最終如何判斷,恐怕要留比後世評論功過,不過市場對特朗普Reflation 概念就相當賣重,未上任已經憧憬今晚演說有重要政策內容,單看資源及原材料表現就已經知道。 值得留意係前IMF總裁朱民,預言特朗普必對中國採取貿易保諼主義,攻甚是列中國為貨幣操控國。以朱民身分之特殊,前身是人行副行長,是中央刻意載培的國際金融專才,此番言論恐怕都代表內地官方立場。 有趣的是、市場上仍有不聲音,相信特朗普只是一個只懂言語偽術、一味口頭靠嚇、但行動務實的商人政治家,認為美國既政治體制同佢作為生意人既理性計算,會令他上任後有所收斂,呢點FT 評論認為是絕不可信! FT找來心理專家,指出特朗普既學習曲線係平既,換言之、佢競選之初同結束時既言論如出一轍、證明佢從競選之中,從來無學到任何新嘢!要指望一個年過七十、被稱為患有極度自戀症的人,能在短短幾個月或者幾年有所實質性變化?恐怕是絕對奢望! 金融時報認為,市場係低估左佢既潛在價值觀、對佢既外交政策影響,亦低估佢維護自己價值觀既決心,以及他用非常規既民粹手段、抵御來自共和黨建制派陣營挑戰既能力。 高盛就對特朗普經濟學作出詳細分析,包括佢上任後可以實踐邊啲承諾。其中首要係推倒Obama care,同時推出稅務改革,至於一直被市場睇好既基建投資計劃,由於要國會通過,恐怕留番出年先講! 至於打貿易戰機會有幾大? 雖然貿易制裁理論上要國會通過,不過高盛指,總統有權以赤字為理由,不需國會批准,就可以先徵收高達15%關稅,限期半年,所以預計貿易戰仍然係一觸即發! 近來有些內地媒體幻想、美國既外交收縮可以比中國漁人得利,獲得戰略和外交機會,恐怕是最大失策。以特朗普冒險好鬥個性、將會給中國在戰略和軍事領域帶來巨大風險,同時"美國優先,其實都令中國失去一個巨大市場。 其實領導人比民間更清楚掌握呢點,所以習主席已提出穩定為先,甚,至可以放棄底線,包括2020年經濟翻一番目標,因為當務之急,應是將目光向內,深化改革,作為投資者應認清這個Big picture。

僧多粥少

金管局余偉文一連兩日鴻文大談外匯基金回報及策略,中環人形容,誠意有餘但新意欠奉。 查實,全球主權基金目前合共滾存7.2萬億美元資產,數額為二零零七年的一倍,餅大了,具備回報可供投資資產僧多粥少,回報不斷下降已非局限於五星旗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所控制範疇。 「魚尾獅」基金因為回報倒退,要美國招兵買馬,強攻矽谷創投基金、中東主權基金部份要減磅歐洲股票、哈薩克斯坦主權基金之前因為商品暴跌,輸錢又要斥資辦冬奧,結果主權基金要舉債。 而馬拉納吉佈倡議成立之基金,更成為國際醜聞,香港: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偉文哥」用04-13年及14-15年,兩個時期股、匯、債表現,以此比較,並從而結論,後量寬時代外匯基金回報是更低,更困難。 但調轉問,即使QE期間,外匯基金表現亦談不上叫出色喎? 賓卡指,不論當年白頭或現在「攞命」年代,金記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強調,外匯基金責任在於穩定本港金融體系,支持聯匯,追求回報並非首要任務。那幹什麼,金記忽然口是心非,咀邊堅持回報事少,心底裡卻認定回報事大? 目前,外匯基金總資產3780億美元,貨幣基礎多16,209億港元,而旗下包括海外物業、私募基金等等另類投資資產規模1421億港元,佔扣除支持聯匯制度、高流動性「支持組合」的可投資資產只有9%。 換句說話,外匯基金實際資產已遠遠超出支持聯匯、維持金融穩定功能所需,金記某程度上為錢多滿瀉,但又回報不滯而預警。 為將來新特區首長及財爺提前封頂,「偉文」哥提出,正探索的新投領域包括的投資領域,包括得益於人口老化、或醫療創新等結構性變化的產業,例如醫療保健;又或能夠抗衡通脹、具持續現金流的業,例如基礎建設等。 但試想,「小超人」1113探索一整年,最終只能夠從長和飛機租賃業務入手,物色資產投資困難程度,不下於要維持回報,連誠哥都搵唔到的東西,難度偉文哥真有本事? 學者話,與其堅持數字上的投資回報,「偉文」哥大可以行一步,放眼於市民福祉回報,但以老細樂文哥精忠報國性格,外匯基金可動用投資,更多只會最終戶一帶一路基建項目。

修昔底德陷阱

圖片
彭博繼習主席有意棄守6.5之後,再爆大料,報道引述內地知情人士透露三大重點: 一,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翻,從而達至小康社會目標,可以推遲、 二,由現在至2020年,人民幣並無升值條件、 三,中國政策會確保避免兩大陷阱出現,包括中產收入陷阱及「修昔底德陷阱」。 Thucydides「修昔底德陷阱」、乃出自國際關係學者手筆,以二千多年前,希臘崛起,令斯巴達產生恐懼,解釋新舊大國前者冒起與後者的不安,造成大戰一觸即發危機。 紐約時報評論文章提及自1550年,世界出現過15次因大國崛起挑戰原有主導大國地位,其中有十一次,最後是打仗收場。 美國學者好幾年前,已先後在歐美大報,以及國會委員會就中美關係可能步入「修昔底德陷阱」響警。 如果彭博引述知情人宜說法屬實,觀乎國際關係形勢複雜,尤其特朗普一周上台後潛在政策,阿爺對今年前景看法,在在遠比外界都來得審慎。 撇除既有區內地緣局勢,老Trump上台及其商貿及國家安全班底,套用美林喬虹說法,美國對中國採取某種形式強硬貿易保護主義及制裁,隨著老Trump就任一日一日逼近,機會亦一日又一日正在增加。 大和,中金,大摩,美林,高盛等已先後就中美貿易對峙升級作過分析,過去多年,華盛頓對華強硬鷹派多的是,但僅流出言論為主,最後均化險為夷。 但今次是否不同? 華府有可能列中國成為貨幣操縱國,及大加關稅,中國亦草議內地美資企業反傾銷及單,大家一拍兩散。 的確,中美只能博奕,不能反目成仇,中國外交原本一直奉行韜光養晦,但早就由大國崛起思路取而代之,如果人民幣國際化惹來不安,如果內地巨企、大媽海外掃貨惹來不滿,踏入年頭,內地政策某形式上難道就是重回韜光養晦之路,而非倒退? 中國有是硬實力,奈何軟實力近乎於零,令情況變得有趣是,花旗大國眾多軟實力標記之一的麥當勞,旗下中港業務美其名是宣佈新伙伴策略發展,實際上是染紅。 的確,生意還生意,亦可以理解為中國用錢買美國軟實力。 中環人問:中信經營下,麥當勞點介定為成功? 路邊人插咀:咩都唔搞,維持不變,做個被動投資者。 

高手過招

圖片
2017年,黃師傅同SKY SIR 高手過招,下午埋位值得各位上番「臉書」專頁重溫,兩人分歧關鍵只有一個: 到底係先高後低、定先低後高? 其實分歧源於係對特朗普經濟學評估。要重新重視既係增長? 重新注意盈利? 基本因素及價值重現? 不過經濟學人有個疑問,到底近日環球升市現象係自我實現牛市、定係過分憧憬特朗普泡沫? 要了解特朗普當然不容易,既然打正招牌不按理出牌,甚至連佢自己都摸不清自己底線,要捉路其實係自欺欺人。 按美國今時今日經濟動力,似乎要增長2-3%應該無太大難度,至於要學特朗普揚言見4,就要視乎推動基建及減稅是否真的有效。 以基本假設3%計,其實即是代表美國經濟要返到去2004至07年期間,即係雷曼爆煲前的高增長期、問題係股市係咪會同步上升? 要理解2008年後,因為QE而扭曲的市場秩序,需要好一段時間修復,而且退市過程中、不可能假設中間會無痛苦情況出現。 由貨幣政策轉回財政政策,其實屬於一個範式轉移,簡單講就係資本要重新調配,由資產重回實質經濟。過去幾年因為資產升值而受惠的一群,需要預備的、就是要還返過去幾年既升值。 在特朗普大力鼓吹下,全球市場似乎有一致共識,就係通脹會重臨,但問題係、經濟增長係咪同步可以持續向上? 最擔心係Growth只係曇花一現,最終迎來既係更可怕既滯脹。 更要擔心既係、特朗普大舉減稅增加開支、如升意盤係靠加快經濟增長可以抵銷支出。 當特朗普形容自己係「債務之王」,三度破產,作為地產界傳奇大亨,點樣面對債權人可謂駕輕就熟,唔信? 問下羅康瑞就知。 但管理一個國家同一間公司,可以話南轅北轍,公司搞唔掂可以破產,幾年後又可以東山再起成為一條好漢。但如果美國破產、恐怕後果遠比雷曼爆煲嚴重十倍!! 特別係佢自己提出、要以創新既手法處理債務問題,包括在低息環境發行更長期既國債,包括50年甚至100年,其實風險唔細。 美國因為歷史問題,平均發行國債既年期、都低於其他發達國家,即使08年金融海嘯後,調整左發行年期,都係由平均48個月延長至69個月,同日本50年長債比較,當然有好大差距。 美國拍賣國債、傳統上係財政部屬下「債務管理辦工室」負責,你可以話佢官僚、但傳統上呢個部門係盡力避免將市場行為計算入發行國債計劃內,基本上都係按已制定時間表拍賣國債。換言之、甚麼趁低息可以LOCK UP降低

乾塘

圖片
感激國家支持,金融市場踏入新年第三個交易日,已經足夠材料預先寫好約十分鐘的 2017 財經大事回顧。 事關,人民幣匯率及利率走勢,除嘆為觀止,目瞪口呆之外,已無其它更好形容。 人人叫七,結果離岸人民幣兩日累積升幅,創下史上最大,先下破6.9、繼而6.9、之後679、678,同一時間,隔夜息高開至38厘後,下午旋即衝成噴射,九十厘亦大有成交,更具指標 的掉期引申隱含利率,更加達到一百厘。 去年今日左右,市場挾息,期時中環嘩聲四起,股市當災。 但有發生過就等如經驗,事隔365日,市場太平過太平,震定過震定,息有息升,股有股升。 說到底,新常態下投資者已見怪不怪,你說人民幣顯著上升帶動股市上升,那未免太捕風捉影。 拆息急升,人仔異動,已成為一年一度市場盛事,錢未必搵到,但夠外國媒體來幾個味精成份的大字標題。 回到問題重點,今次息升,人民幣升,到底屬於精心策劃故意行動,抑或自然成份? 市場普遍相信屬於後者。 的確,即使通街以七為目標,但近期惡意造空人民幣一眾,委實有限,數太易計,撇除近兩日,造空人民幣平倉成本六厘以上,套用德國商業銀行周浩文章分析,除非有百分之一百零一把握,人民幣於日內見7.3,否則的話,造空者不單無利可圖,而且會輸到四腳朝天。 綜合各路人馬觀察,第二屆離岸人仔及拆息異動事件,主因大致有幾點: 一,資金池實在太乾,稍有市場拆借需求,市場資金利率會反應擴大、 二,盛傳央企已部份應要求,將寄存離岸外匯頭寸,結匯交數、 三,去年第一屆異動事件當中,部份沽空遠期合約到期,結果強行平倉。 亦即是,如果硬逆人行對付炒家,炒家其實屬於去年的舊炒家而已。 截至十一月底,全球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按年跌一成二,只有一萬三千多億,期間,在港人民幣存款按年跌一成三,新加坡人民幣存款更跌幅達三成七。 資金乾塘,眾多離岸市場,但只有一個離岸結算中心,銀行界話,流動性不足問題只會因環境有變而更為加劇。 老實,連績兩屆大幅波動上演,家下推咩產品,有咩保證回報,高息招徠,市場決不理會,情況等於近日息升,離岸債查實依然無人問津。 一個如假包換的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假設一如外界所指,市場利率十厘以上成為常態,隔夜及三個月期息率相差近九十厘。精彩背後,笑中有淚。

自我閹割

圖片
遠在北京的周小川,正進行可能任內最困難使命,「川行長」目前要兼備「三保」: 保著儲備三萬億、 保著匯價不能太快跌至七、 保著資金,減慢外流速度。 「川長」單單在穩匯率方面,比任何中央銀行更困難,事關人民幣涉及一個貨幣、兩個市場。 而有趣是,「川長」在控匯率方面,兩種手法,高下立見。 離岸CNH市場,最受外國央行及機構投資者情緒左右,於是,「川長」用上大和賴志文形容為最有效操作手法,一招收緊流動性,變相貨幣收緊,不足一日似乎成效已見。 話說,2017大清早,CNH較在岸官價低約四百點,但一個唔該,「川長」大約於30小時內,離奇地令離岸及在岸市場匯價呈現倒掛,CNH較CNY由折讓,變成溢價幅度達到三百點子左右。 有留意的話,離岸人民幣拆息高企持續時間,可算是有記錄以來最長一次之一,過去八個交易日,一個月CNH拆息持續高企十厘以上水平,而反映市場頭寸的隔夜息,八個交易日當中,一半高開超過十厘,昨日十七、今日十六。 效果變相等於人行大幅加息。 「賓卡」指,一個尚在發展中的全球主要貨幣離岸市場,資金成本動輒十厘以上,殊不尋常之餘,某程度上亦形同自我閹割,刻下保得著匯價,但什麼人民幣產品、點心債、資金池,恐怕要長時間才可以打破困局。 對「川行長」而言,控制離岸匯價牽涉成本及包袱相對較低,彈性亦更大,皆因離岸市場無所講經濟保底、亦無所謂違約及去槓桿,反而大幅貨幣收緊內地就萬萬不行。 於是乎,「川行長」改籃子之餘,亦有連串堵塞安排,更甚是搬出櫃台內兩大備用方案,但聞者頗有異議。 據報,兩大絕招之一是逼令央企進行即時結匯,將手頭外匯收益兌換人民幣,來個變相人民幣需求側。不過有老總旦言,年頭一定要預留外匯頭寸,一打亂,有排煩。 至於第二招,據報是必要時沽美債,撐人民幣。 但觀察家相信,當局極可能忽視當中涉及盲點: 一,國家大舉沽美債,國際市場恐慌的話,人仔未升先死、 二,債券越沽,債息越升,「川長」沽美債推升別國債息,息差效應底下,無疑是搬石頭砸腳。

圍城

圖片
沈大師2017年開市即揚言,內地所有走資渠道,已全數被堵塞。 此話絕對可信,以往地下黑市交易、就算仲生存,都係獲半官方渠道默許、換言之仲夠膽幫襯、就同個人上報自己走資,已經毫無分別。其他靠銀聯、Visa等簽帳,亦已經被堵塞,加埋今次5萬美元設限,相信令走資壓力大大減少! 話說,外管局上周五廣發英雄帖,要求各外匯交易銀行行長,擕同助手周六出席重大會議。 心水清會知,部委要求見面也許等閒事情,但要求帶同肋手一併出席,就絕非飲茶吹水咁簡單,豈可不予以重視? 可能英雄帖效應,將上周五港股通忽然大批資金湧入一併聯想,內地大媽的確相當擔心,緊得比預期緊。 公平啲講、外管局亦唔算為資金外流設新關卡,因為條例早已明文規定,除升學或個人醫療/保險用途,無論買壽險或買樓,都白紙黑字表明禁止,但問題係以往執法不嚴,外管局隻眼開隻眼閉、而家執正來做,內地當然迴響好大。 仲有一招可以話無心插柳,就係今年起本港銀行全面實行OECD既CRS、即係共同匯報標準,簡單講,就金融、財務機構、必須向所有客戶進行盡職調查,一旦帳戶超過600萬,帳戶持有人就需要提供稅務居住地自我證明。 呢點對中資券商可謂有巨大殺傷力,近日證監已經發現,十多家中資券商對戶口資金來源,缺乏盡職調查,最簡單就係帳戶內突然增多數百萬元,但戶口又未見買賣,幾日就以送禮籍口調走,擺明就係走資,聽聞中環中心對呢類活動非常關注,短期就會對中資券商出手。 五萬美元兌換維持不變,出來結果緊得較預期鬆,但一紙白紙黑字如同宣誓聲明文件,萬一行差踏錯,來年被列入黑名單,兌換額度被斷,難度在買樓要斷保、在港買保單要斷供? 落閂圍城既成事實,一如外界估計,一日未見效,一旦繼續落,最惡劣情況索性半資本管制,甚至加息。 其實見到人民日報所講既公開呼籲,掉轉來做都係賺多過蝕,正是此地無銀,你係內地居民,又信唔信人民日報? 內地既中產過去係受惠階層,隨著阿爺加強改革力度,往往令佢地首先受惠,因此都下意識同意放棄政治訴求、以換除無憂既生活。但事至如今,到底係捍衛資產緊要、定係繼續做乖乖順民,大家心中必有答案。 而上述揣測亦帶出一個問題,周行長為首金融部委,七、與三,二保揀一,到底匯率不能穿七重要,抑或儲備不能少於三萬億來得緊要? 打從小川兩度現身外管局,並帶聯同被稱為外匯儲備高手的副行長殷勇一併到訪,內地